資源簡介 高考語文詩歌專題訓練----晁沖之詩歌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各題。留別江子之①晁沖之盡室飄零去上都,試于溱洧卜幽居。不從刺史求彭澤,敢向君王乞鏡湖②。平日甚豪今潦倒,少年最樂晚崎嶇。故人鼎貴甘相絕,別后君須寄一書。[注]①作于詩人受紹圣年間黨錮之累而離京時。②鏡湖:又名鑒湖,在浙江紹興。賀知章告老還鄉,曾求唐玄宗賜予鏡湖一角。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由詩題中“留別”一語可知,本詩與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都是臨別贈人之作。B.首聯寫詩人全家漂泊遷徙,離開京城,將去那溱水、洧水流經的地方擇地而定居。C.頷聯運用陶淵明、賀知章的典故,委婉地向友人表達了棄官歸隱的無奈與不平。D.尾聯前句寫飛黃騰達的舊交與自己斷絕往來,其中可見世態炎涼和詩人的憤懣之情。2.本詩多處運用對比手法,請結合相關內容簡要賞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感梅憶王久立【注】晁沖之王子已仙去,梅花空自新。江山余此物,海岱失斯人。賓客他鄉老,園林幾度春。城南載酒地,生死一沾巾。【注】王久立,作者友人。王氏卜居京城之南,其園以梅花馳名。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開篇直言朋友的離世,表達內心的痛苦,也流露對朋友的悼念之情。B.頷聯緊承上聯,在“江山”“海岱”闊大的空間背景襯托下,情感更加深摯。C.“賓客”是作者自指,至此詩人由悼念友人而轉入到對自身命運的喟嘆。D.詩人在尾聯才點明和友人的共游之地,使讀者對詩歌內涵有更深的理解。4.有人認為本詩“梅花空自新”一句與杜甫《蜀相》“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兩句中的“空”和“自”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結合作品加以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題。漢宮春·梅①晁沖之滿灑江梅,向竹梢疏處,橫兩三枝。東君也不愛惜,雪壓霜欺。無情燕子,怕春寒、輕失花期。卻是有、年年塞雁,歸來曾見開時。清淺小溪如練,問玉堂②何似,茅舍疏籬?傷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詩。微云淡月,對江天、分付他誰?空自憶、清香未減,風流不在人知。[注]①此詞為晁沖之送別王仲甫時所作,王仲甫因詞忤宣仁太后而被逐。②玉堂:指豪家的宅第。古樂府《相逢行古辭》:“黃金為君門,白玉為君堂。”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通過雪壓霜欺、東君不惜、燕子不來等描繪了蕭瑟冷落的梅花生長環境,愈顯梅花瀟灑出塵。B.下片首句化用宋代詩人林逋的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意在襯托出“玉堂”中梅花的風流。C.“空自憶”“風流”二句收束全篇,以人格化手法,贊美梅之孤高自許的風流,含蓄蘊藉,余韻悠長。D.全詞寫景清麗,情意真摯,抒情婉曲,風格疏淡雋永,舒緩紆徐;深微細膩,為詠梅詞的上乘之作。6.本詞與李白的《蜀道難》均為送別詩(詞),但情感側重點不同,請結合文本分析。7.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次二十一兄季韻晁沖之①憶在長安最少年,酒酣到處一欣然。獵回漢苑秋高夜,飲罷秦臺雪作天。不擬伊優②陪殿下,相隨于蔿③過樓前。如今白發山城里,宴坐觀空習斷緣。[注解]①晁沖之,北宋詩人。授承務郎。師從陳師道。紹圣年間,黨爭劇烈,兄弟輩多人遭貶謫放逐,便隱居具茨山下。②伊優:幼兒剛學說話的聲音,用以譏諷逢迎諂媚的人。③于蔿:歌名,是表明操守、規誡帝王過失的詩篇。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從回憶著筆,寫詩人當年旅居京城,飲酒作樂,風流自賞的生活。"酒酣"一句,正是那時豪邁氣概的寫照。B.領聯緊承前文,具體寫"欣然"之事:打獵與宴游,并從中寫出詩人少年時期的意氣不同一般。C.頸聯寫他雖然愛好游樂但操守剛貞,并非"同俗茍且"之徒,抒發了詩人的傲然自負之情。D.尾聯寫眼前山城的閑適生活,詩人往日的豪邁之情消失殆盡,已經割斷了塵世的情緣。2.本詩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 請簡要分析。8.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問題。春日二首晁沖之注其一男兒更老氣如虹,短鬢何嫌似斷蓬。欲問桃花借顏色,未甘著笑向春風。其二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注:晁沖之,宋代江西派詩人。紹圣初,黨爭劇烈,當權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終生不戀功名。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一“短鬢何嫌似斷蓬”句,具體刻畫自己鬢毛衰落、首如飛蓬的老態龍鐘形象,突出自怨自艾的傷感。B.其二“小雨翻萍上淺沙”句,運用比喻修辭,將浮萍表面附著的細密水珠比作一層細細的沙粒,形象而生動。C.其二選取了草木陰陰,細雨翻萍,鵝鴨戲水多組鏡頭,描寫精細而獨具柔情,從不同角度展現了春日的美好。D.這兩首詩描寫生動有趣,語言清新雋永,極具生活情趣,表現出詩人人老而心未老的人生態度,意蘊無窮。2.兩首詩都寫到了桃花,表達的情感卻不相同,試簡要分析。參考答案1.答案: D解析: D.“其中可見世態炎涼和詩人的憤懣之情”分析有誤。尾聯前句“故人鼎貴甘相絕”是寫朋友身居高位,愿與自己斷絕來往,從而表現了詩人理解的寬容態度,而非憤懣之情。故選D。2.答案: ①故人顯赫貴盛與自身潦倒落魄對比,平素豪邁快樂與現在頹唐坎坷對比;②與鼎貴故人絕交和與江君通信往來對比。解析: 頸聯“平日甚豪今潦倒,少年最樂晚崎嶇”,將過去的生活狀態與現在的處境進行對比。詩人回憶起年輕時的快樂無憂和豪邁氣概,而到了晚年卻遭遇仕途不順、生活困頓,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借此表達失意之感和不平之氣。尾聯提到“故人鼎貴甘相絕”,這里把那些曾經的朋友在獲得高官厚祿后選擇與自己疏遠的行為與詩人當前的困境相對比,突顯了社會上的人情冷暖以及詩人內心的孤獨感,表達對摯友的眷戀以及對宦海的厭倦。3.答案: C解析:4.答案: ①“空”都有“白白地”之意,寫出了自然事物雖然美好但無人欣賞的徒然。②“自”都有“自顧”之意,寫出自然之物只知自顧生長的無情。③都賦予自然事物以情感,以自然美景襯托詩人內心的憂傷。解析:5.答案: B解析: “問玉堂何似茅舍疏籬?”句是反問句,是說那些華麗的堂宇比不上這江邊梅花所處的茅屋疏籬的環境,意在凸顯野外江邊梅花的不慕富貴,品格高潔,并非玉堂中的梅花。6.答案: ①本詞表達對友人被貶的同情,勸勉友人即使不被人理解,依舊要保持超塵脫俗、曠達灑脫的高潔品質;②李詩則是擔憂朋友入蜀道路的艱險,表達仕途坎坷,人間之路難行的感嘆。解析:7.答案: 1.D; 2.對比,作者追憶年輕時在京城游樂的事情,與如今隱居在山城的情況作對比,感慨今昔,突山了詩人內心的悲涼傷感之情。解析:8.答案: 1.A; 2.其一寫欲向春日粉艷的桃花借顏色,但是又不肯向春風展露笑顏,直抒胸臆,以戲謔、自嘲的口吻,表達詩人老當益壯、氣吞長虹的英雄之氣(或:不愿奔走權門,強顏為笑的生活態度)。其二描繪鵝鴨不知春之將盡,還在水中爭著追逐落水桃花的情景,借景抒情,隱隱流露出詩人惜春的情緒。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A.“突出自怨自艾的傷感”說法錯誤,結合首句“男兒更老氣如虹”可知是一位老人向世界發出的宣言,也體現詩人不服老的豪邁之氣,作者是說雖然他的鬢毛現在又短又松,龍鐘老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應該更加奮發。所以不是“自怨自艾的傷感”。故選A。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情感的能力。其一,“欲問桃花借顏色,未甘著笑向春風”,意思是我打算從桃花中借用一種紅色,但我太羞愧了,不能賠笑臉向東風鞠躬。要向桃花借點色,本來大氣磅礴,直沖云雷,現在卻要違心向著春風賠上笑臉,實屬不甘心。這一波三折,來來回回,將老人復雜矛盾的內心表現得淋漓盡致。也表現了他不愿奔走權門,強顏為笑的生活態度。全詩意境開闊,樂觀向上,風格豪邁,格調凊新。通過問桃花借顏色的戲謔、自嘲的口吻,表現出一種不服老的精神。其二,“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意思是水中嬉戲的鵝鴨還不了解春天就要過去,爭先恐后地在溪水中游來游去追逐著桃花。借鵝鴨不懂春天將盡,還在追逐桃花表現詩人惜春的情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