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語文詩歌閱讀賞練----陳與義詩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傷春陳與義廟堂無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①照夕烽。初怪上都聞戰馬,豈知窮海看飛龍②。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稍喜長沙向延閣③,疲兵敢犯犬羊④鋒。[注]①甘泉:秦漢行宮,這里指宋皇宮。②飛龍:喻指天子。③向延閣:長沙太守向子湮。延閣是官署名。④犬羊:對金兵的鄙稱。下列對古詩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詩歌雄渾沉郁,看似寫春,實為感傷時勢B.詩人漂泊異鄉,目睹煙花燃放美景,感慨時光易逝C.詩歌頷聯對比手法突顯了詩人的強烈憤懣D.詩“照夕烽”的宋朝現實與秦漢尚武的歷史交織,有所寄寓詩歌尾聯表達怎樣的意旨?請簡要賞析。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臨江仙①[宋]陳與義高詠楚詞酬午日②,天涯節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③凝笑墻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注:①本詞是國家遭受兵亂時節,在端午節日憑吊屈原,傷時懷舊。②午日:端午日。③戎葵:即蜀葵,夏日開花,有向陽特性。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上片開頭透露了在節日中的感時心緒,屈原的高潔品格給詞人以激勵。B.上片中用鮮艷燦爛的榴花比鮮紅的舞裙,展望以后終能春風得意的情景。C.下片基調深沉,包涵了對家國離亂、個人身世的愴恨。D.下片賦予戎葵“凝笑”的表情,變無情為有情,映襯作者豪邁曠達的情懷。這首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雨晴陳與義天缺西南江面清,纖云不動小灘橫。墻頭語鵲衣猶濕,樓外殘雷氣未平。盡取微涼供穩睡,急搜奇句報新晴。今宵絕勝無人共,臥看星河盡意明。下列對本詩的理解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小灘橫”承接“江面清”,前后照應,使兩句之景融為一體,形成一幅完整的畫面。B.頸聯以敘事抒發雨晴之喜。雨后微涼引起睡意,雨后新晴牽動詩情,但詩情勝過睡意?!肮笔亲匀唤o人的提供,“報”是人對自然的回報。C.尾聯事中有景,景中有情?!芭P看星河盡意明”化用杜牧的詩句“臥看牽??椗恰?,來表達自己的寂寞之感。D.全詩雖未著一個情字,但喜悅之情已透過寫景敘事的字里行間噴涌而出。全詩清麗和諧,奇趣橫生。這首詩的頷聯在寫法上很有特色,歷來被人稱道,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小題。竇園醉中前后五絕句陳與義東風吹雨小寒生,楊柳飛花亂晚晴。客子從今無可恨,竇家園里有鶯聲。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描述的是春天的景象。首句寫春風吹雨,寒意漸生,通過描繪細微的氣候變化,創造了一個動態而生動的春天氛圍。B.第二句楊柳飛舞、花朵飄散,表現出大自然衰敗凄涼的景象,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內心的惆悵哀怨。C.第三句表達了對離別的感慨,客子即指離別的客人,是說從此以后沒有什么可恨的了。D.最后一句以竇家園中鶯鳥的歌聲作為結尾,這是以景結情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賞和珍惜。這首詩表達了在外游子怎樣的心情?請結合詩句做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問題。臨江仙 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陳與義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下面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詞是宋代詞人陳與義晚年追憶洛中朋友和舊游而作的。此詞直抒胸臆,表情達意真切感人。B.這首詞的上片寫詞人在往昔歲月中沉湎于午橋宴飲,流連于洛城繁華,晝夜游樂,豪情不再。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表現了詞人對世事滄桑的感喟:經歷國破家亡的流離之苦,看破爾虞我詐的宦海沉浮……D.“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將古今悲慨都融入“漁唱”之中,將沉摯的悲感化為曠達的襟懷。上片中,詞人通過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襄邑道中陳與義〔宋代〕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提半日風。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注釋】這首詩作于公元1117年(政和七年),作者任滿經襄邑入京,詩人此行是任開德府教授期滿,入京待選時寫下了這首即景抒懷詩。下列對古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寫兩岸飛花,一望通紅,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紅了。用“紅”字形容“飛花”的顏色,這是“顯色字”,詩中常用:但這里卻用得很別致。B.次句作者只用七個字既表現了綠榆夾岸的美景,又從路短與時長的對比中突出地贊美了一路順風,而船中人的喜悅心情,也洋溢于字里行間。C.三、四兩句,通過仰臥看云表現閑適心情,妙在通過看云的感受在第二句描寫的基礎上進一步驗證了既遇順風、風速又大,而作者的閑適之情,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表現D.此詩通過對乘船東行,河兩岸上原野落花繽紛,隨風飛舞等景物的描述,表達了詩人這次遠行,非常輕松暢快,心曠神怡。“臥看滿天云不動”與詩中哪句形成對照?請賞析其妙處。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①(宋)陳與義岳陽壯觀天下傳,樓陰背日堤綿綿。草木相連南服②內,江湖異態欄干前。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欲題文字吊古昔,風壯浪涌心茫然。【注】①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春,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擄徽宗,欽宗二帝,北宋滅亡,史稱 “靖康之難”。陳與義1124年被貶在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東南)做監酒稅的小官,靖康之難發生后,流離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詩寫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9)秋。②南服,指南方。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中“樓陰”指樓的南面,“背日”也指樓南,兩詞點明觀景角度:站在樓南向遠處眺望。B.頷聯繼續寫登樓所見景色?!敖悜B”寫出倚欄遠眺,江水與洞庭湖水不同,異態紛呈。C.頸聯意思是:詩人被貶官迄今已有五年,“靖康之難”后,宋室南遷,詩人顛沛流離,雙鬢已白。D.尾聯中用“風壯浪涌”,即寫出江水湍急洶涌,同時也表明詩人此時心潮起伏如波濤洶涌。詩人登臨遠望看到怎樣的景象?這種景象描寫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小題。放慵陳與義暖日薰楊柳,濃春醉海棠。放慵真有味,應俗苦相妨。宦拙從人笑,交疏得自藏。云移穩扶杖,燕坐獨焚香。古典詩詞特別講究煉字?!芭辙箺盍瑵獯鹤砗L摹敝心膫€字用得好?試分析其表達效果。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結合全詩,請作簡要分析。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登岳陽樓(其一)陳與義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這首七言律詩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 和 融于一體。對這首詩品析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點明登臨位置,從“簾旌”到“夕陽”,寫景由遠及近。B.頷聯思昔撫今,憶“吳蜀”融入厚重歷史感,說“徙倚”滲透個人悵惘情。C.頸聯“萬里”與“三年”對舉,分別從空間和時間上道出了亡國之臣的無盡憂憤。D.尾聯“風霜”語意雙關,“滄波”情景交融,于無限悲涼中收束全篇。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寒食①陳與義②草草隨時事③,蕭蕭傍水門。濃陰花照野,寒食柳圍村。客袂④空佳節,鶯聲忽故園。不知何處笛,吹恨滿清樽。【注】①寒食:舊俗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為“寒食”。禁生火,吃冷食。②陳與義:宣和六年冬,因受牽連被貶陳留酒監,次年寫下此詩。③時事:時俗。④袂:衣袖。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以事起筆,寒食到來,詩人也隨俗過節,將酒席擺在門外水邊來祛災消禍。B.“草草”描寫了詩人隨性過節的悠閑愜意,“蕭蕭”表現了詩人的心情冷瑟落寞。C.頸聯寫詩人客居他鄉,佳節孤寂,倍感心酸;黃鶯婉轉,引發了故園之思。D.尾聯化用了李白《春夜洛城聞笛》的詩意,意蘊豐厚,含蓄寄托了詩人濃濃的感情。本詩頷聯與“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在寫作手法上頗有相似之處,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閱讀詩歌,完成下面小題題許道寧①畫陳與義滿眼長江水,蒼然何郡山。向來萬里意,今在一窗間。眾木俱含晚,孤云遂不還。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注】①許道寧:北宋畫家。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題畫詩寫景兼抒情,并未刻意進行雕琢,卻能夠于簡淡中見新奇。B.山水是這幅畫的主要元素,特別是江水,占據了畫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詩人透過一扇小窗遠距離欣賞這幅畫作,領略其表現的遼闊萬里之勢。D.頸聯具體寫到蒼茫暮色中的樹木與浮云,也蘊含了欣賞者的主觀感受。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從題材上講是五音律詩,從體裁上講是題畫詩,詩中主要寫的是畫中之山水。B.這首詩寫晚秋的高山危石、野水遠嵐,展示這幅名畫的氣勢和藝術境界。C.首聯以“滿眼”強調水之浩浩蕩蕩,用“何郡”把對“蒼然”的贊嘆隱在一片疑問之中。D.從全詩看,詩人對這幅畫高度贊美,自覺如何吟誦也難以與畫意相合,以此稱贊畫之精妙。答案1.B 2.詩結尾謳歌向子湮帶兵奮起抗敵的壯舉,一“?!弊直M顯抗戰之韌勁,“敢”字表現不懼強敵,誓死報國的氣概,贊揚向子湮的愛國情懷,實際上是從反面諷刺那些當政者。【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詩歌。B.“目睹煙花燃放美景,感慨時光易逝”的理解不正確。結合“每歲煙花一萬重”的意思是“每年春天繁花吐艷”可知,煙花:指春天艷麗的景物。煙花一萬重:杜甫《傷春》:“關塞三千里。煙花一萬重?!币鉃殡x故鄉太遠,看不到故鄉的春景。故詩人漂泊異鄉,目睹春天繁花吐艷的景象,由春光爛漫與家國殘破的對比之中,產生了莫大的憂傷。表現了詩人傷時憂國的感情。故選B。2.本題考查理解詩歌情感主旨。結合尾聯“稍喜長沙向延閣,疲兵敢犯犬羊鋒”可知,詩句的意思是幸喜長沙有個抗金的將領向子湮,他率領疲弱之師,敢抵抗獸軍的鋒芒!詩人以在長沙的向子湮與在“廟堂”的當權派作對比,向子湮“疲兵敢犯犬羊鋒”,而“廟堂”則是“無策可平戎”,所以對向子湮的歌頌,就包含了對“廟堂”當權派的批判。“疲兵敢犯犬羊鋒”,不僅筆調蒼涼悲壯,而且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向子湮衛國精神的無限崇敬之情。詩人用“稍喜”二字表明了譏諷的意圖?!吧韵病辈⒉皇钦f向子湮的抗金值不得大喜,而是說在“廟堂無策可平戎”的局面下,還有向子湮的“疲兵敢犯犬羊鋒”,使人看到了一線希望,在憂傷之中帶來了一點欣慰。據此概括作答。3.B 4.對屈原深深地敬仰、對國家興亡的深深憂慮之情【解析】3.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分析。B.“展望以后”錯誤,應是回憶過去春風得意、聲名籍籍時的情景。故選B。4.本題考查思想感情。詞的上闋,借過端午憑吊屈原,抒發自己報國無門之憾。詞的下闋,基調更為深沉“萬事一身傷老矣”,人老了,一切歡娛都已成往事。一聲長嘆,包涵了作者對家國離亂、個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最后三句心情。滿腔豪情,傾注于對屈原的懷念之中?!熬票顪\”是以這一年之酒與前一年之酒比較,特寫時間的流逝。酒杯深淺相同,而時非今日,不可同日而語,感喟深遠。用酒杯托意而意在言外,在時間的流逝中,深化了“萬事一身傷老矣”的慨嘆。突出了作者的悲憤之情。情緒的激蕩,促使詞人對詩人屈原的高風亮節的深情懷念,“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泵鎸ο娼髡呒谰频尿\,加上這杯中之酒肯定會流到汨羅江的聯想,因而滔滔江水之中,融合了詞人心靈深處的感情。從高歌其辭賦到酹酒江水,深深地顯示出詞人對屈原的憑吊,其強烈的懷舊心情和愛國情感,已付托于這“試澆”的動作及“橋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可見,本文感情濃郁,多感情交織在一起:對詩人屈原的高風亮節的深切敬仰、懷念之情,對過往歲月的懷舊之情,對身老多病的傷感之情,對國家興亡的深深憂慮之情。5.C 6.示例1:用擬人手法寫“鵲”和“雷”。鵲羽未干說“衣猶濕”,“語”傳達出鵲“迫不及待”的報晴之心,寫出了鵲活潑可愛的情態;雷聲沒有馬上消失說它是“氣未平”。賦予它們以人的情感,抒發了雨后初晴的喜悅心情。示例2:運用由近及遠的寫景方法。從近處墻頭的喜鵲寫到遠處樓外的殘雷,抓住富有雨后特色的景物,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雨后初晴、清新自然的特點。【解析】5.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賞析。C.“表現出詩人在雨后微涼感受中的絲絲孤獨、凄涼的心情”有誤,尾聯意思是今夜這如此美妙的情境無人共享,便我一人也要盡興臥看銀河直到天明?!芭P看星河盡意明”一句化用杜牧的“臥看牽??椗恰保皇菦]有小杜詩句的寂寞感,而是興致盎然,表現出喜悅之情;故選C。6.本題考查詩句賞析。頷聯“墻頭語鵲衣猶濕,樓外殘雷氣未平”,意思是立在墻頭的嘰嘰喳喳的鳥雀羽毛仍濕,樓外遠處不時傳來幾聲低沉的雷聲。可從寫景方法或修辭手法等某一角度進行賞析。從寫景的視角角度來看。詩人的視線由于鵲叫自然地由仰視轉為平視,描寫由形為主轉聲為主。“猶濕”,即寫出雨后初晴,又表現了鵲的情態活潑可愛。下句,隨“殘雷”的低響,描寫形聲兼顧轉以寫聲為主,“氣未平”三字寫雷聲不甘干立即銷聲匿跡。從修辭手法來看,這一聯運用了擬人手法,使詩句富有生氣。清脆的鵲語與低沉的殘雷形成對比,和諧一致,交織成一首雨晴時大自然的交響曲。這兩聯描繪出雨晴之后美好的景色。天空澄澈,鳥兒迫不及待地報晴,雷聲不甘于立即銷聲匿跡,字里行間表達出詩人對雨后初晴美景的喜愛之情。7.B 8.(1)這首詩表達了在外游子喜悅和歡愉的心情。(2)①一二句從“春風”“楊柳”“飛花”這些意象,以及氣候變化“春風吹雨,寒意漸生”然后又“雨后初晴”,可見所描寫的意境是充滿生機的,暗示詩人內心的喜悅。②三四句,詩人認為從此以后沒有什么可恨的了,意味著作者接受了離別的現實,嘗試接受現實,并欣賞珍惜眼前的美景。【解析】7.本題考查詩詞的理解和賞析。B.有誤,第二句寫出了春天的傍晚,楊柳枝條隨風飄舞,飛花亂舞,天氣放晴后的景象。以楊柳飛舞和花朵飄散的景象,表現出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內心的喜悅和歡愉。故選B。8.本題考查詩詞情感主旨。首句“東風吹雨小寒生”,點明了詩題“小寒”,寫出了冬天的早晨,嚴寒伴隨著東風吹來,雨雪紛紛揚揚地落下。次句“楊柳飛花亂晚晴”,寫出了春天的傍晚,楊柳枝條隨風飄舞,飛花亂舞,天氣放晴后的景象。兩句合起來,寫出了冬日春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景象。第三句“客子從今無可恨”,寫出了在外游子從今以后不再感到遺憾,可以安心留在這里。這句詩表達了游子的安定、滿足的心情,同時也暗示著游子已經找到了一個可以安居的地方,不再需要漂泊流浪。最后一句“竇家園里有鶯聲”,點明了題目中的“竇園”,寫出了游子在竇園里聽到了黃鶯的叫聲,感到非常愜意。這句詩表達了游子對竇家園的喜愛之情,同時也暗示著游子在竇園里度過了一個美好的時光。整首詩表達了在外游子的安定、滿足的心情,以及對竇家園的喜愛之情。據此回答即可。9.D 10.通過午橋、流水、月光、杏花疏影、笛聲,營造出優美、恬靜、閑適的意境。【解析】9.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分析。D.“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把國家興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漁唱,進一步表達作者內心寂寞悲涼的心情,并非“化為曠達的襟懷”。故選D。10.本題考查對詩中意象和意境的理解。上片憶舊?!皯浳粑鐦驑蛏巷嫞卸嗍呛烙ⅰ被叵胪粼谖鐦驑蛏涎顼?,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用“憶”字開篇,直截了當把往事展開來?!拔鐦颉笔翘拼拙右?、劉禹錫、裴度吟詩唱和、舉杯相歡的地方。作者青年時期,追尋遺韻,仰慕前賢,在故鄉洛陽,與當時“豪英”一起,也在午橋宴飲聚會,把酒臨風。“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白天和朋友們在午橋暢飲,晚上圍坐在杏樹底下盡情地吹著悠揚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隨著流水靜悄悄地消失了。橋上歡歌笑語,橋下一片寧靜,以靜襯動。這三句寫景敘事,優美自然,它如同明凈澄澈的清水一樣。特別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兩句,“杏花”則點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們撫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聲此起彼伏。作者以初春的樹林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輝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來的稀疏花影,與花影下吹奏出來的悠揚笛聲,組成一幅富有空間感的恬靜、清婉、美麗的畫面,將作者那種充滿閑情雅興的生活情景真實地反映了出來。11.B 12.與最后一句“不知云與我俱東”形成對照。動中見靜,似靜實動,寫出了因船云俱動,使人誤以為云不動的情趣,而且含有智慧和哲理,給人以有益的啟示。【解析】11.考查詩歌賞析。B.根據“百里”可知路長。根據“半日”可知時短。本項“路短時長”有誤。故選B。12.考查詩句賞析。本詩后兩句意為:躺臥在船上望著滿天白云 ,它們好像都紋絲不動,卻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東行前進。前后兩句形成了對照。前句寫云不動,后句與云與我俱動。詩人看兩岸,飛花、榆堤,不斷后移;看天上的“云”,卻并未隨之而動。作者明知船行甚速,如果天上的“云”真的不動,那么在“臥看”之時就應像“榆堤”那樣不斷后移。于是,作者恍然大悟:原來天上的云和自己一樣朝東方前進。船上觀景,看天上云彩是一種感受,看兩岸花木又是另一番感受。感受的不同,反映了主體與客體的距離的不同:花木在近處,看去似飛動;白云太離遠,觀者未覺動。富有哲理與意趣。13.A 14.①詩人登高遠眺,看到岳陽樓周圍的壯闊景觀:江堤曲折,草木連綿不斷,江水、湖水形態各異,風高浪急。②以壯景襯哀情,壯觀之景使人產生飄零之感,詩人觸景傷情,引發國破家亡、流離失所的遷謫之恨,家國之愁。【分析】13.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能力。A .“站在樓南”不對,根據題目“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可知,整首詩是作者登上岳陽樓的所見所感,所以觀景角度應是“站在樓上俯視”。故選A 。14.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思想內容的概括分析能力。作者登樓遠望,看到北面是浩浩長江,江風陣陣,濁浪騰涌,一往無前;江邊長堤,曲折蜿蜒,連綿不斷。西南面則是碧波千頃的洞庭湖,波光瀲滟,湖岸草木蔥蘢,相連不絕,一直延伸到窮荒僻遠的南方天邊。江水濁黃,湖水清碧,對比強烈,異態紛呈。面對此景,詩人憑欄良久,自身遷謫之恨、國家興衰之感,不覺一齊涌上心頭。詩人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寓情于景,表達了自己家國之愁的萬千慨嘆。15.醉”是詩眼?!白怼庇脭M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富有詩意地寫出春意之美,連海棠也被春色陶醉。濃濃春意之中,被陶醉的不僅只有海棠,還有欣賞春色的人,進一步表達了詩人在春天里的陶醉與閑適之情。 16.首聯寫出了優美的春景,表現了詩人對春景的贊美、喜愛之情。頷聯、頸聯寫放下官務的悠閑自在和應對官場俗務的苦惱,表現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煩(或表現對官場人情世故的疏離感)。尾聯表明無論世俗如何變化,但詩人心中安穩,能在“獨”中堅守自己的品格。【解析】15.試題分析:考查對詞語的賞析。對于詞語的賞析,要在把握詩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詩文的主旨和具體的詩句分析作答。這類試題涉及到古詩的“煉字”技巧。采用答題格式是:先解釋詞語的意思,再結合詩句分析表達的內容,最后寫其表達效果。如有修辭格,可綜合起來分析作答。“醉”在詩中是“使海棠盛開,花色紅顏如醉”之意(或濃濃春意使海棠也沉醉。)“醉”用擬人的手法使景物生動形象,富有詩意。被陶醉的不但只有海棠,還有欣賞春色的人,進一步表達了詩人在春天里的陶醉與閑適之情。16.試題分析:體味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詩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詩歌的意象來確定詩文的感情基調,從詩歌所表現的意境中去體會作者的情感。古典詩詞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較為含蓄,詩人往往將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寫中。這首詩的首聯寫出了春日里優美的景色,表現了詩人對春景的喜愛和贊美。頷聯寫放下官務的悠閑自在和應對官場俗務的苦惱,表現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煩。頸聯進一步寫出在官場中不得意的際遇,本性愚拙,不諳官場交際,因此與人交情疏淺,表現對官場人情世故的疏離感。尾聯表明無論世俗如何變化,但詩人心中安穩,能在“獨”中堅守自己的品格。17.(1)家國之恨 身世之悲(意近即可) (2)9. 18.A【解析】17.試題分析:做這類題,學生應了解常用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手法,審清題目,分析這里所用藝術表現手法的類型??偨Y為:這首詩運用了某一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一種思想情感。這里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和個人、家國之情融于一體。考點: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18.試題分析:A中描寫角度和順敘應是由近到遠。考點:鑒賞詩歌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19.B 20.①兩首詩都借景抒情,使詩人悲傷之情更為濃烈。②陳詩以綠樹艷麗、柳影圍村、家家寒食等歡樂場景,流露出詩人被貶落寞不歡。③杜詩感于時局,移情于物,花為之落淚,鳥為之驚心,凝聚著詩人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導語】陳與義《寒食》借節令抒懷,首聯寫隨俗過節的潦草,頷聯繪花柳明麗之景,頸聯、尾聯以客居孤寂、鶯聲笛韻觸發故園之思與貶謫之愁。景樂情哀,含蓄深沉,盡顯亂世文人的漂泊悵惘。19.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分析。B.“草草”并非“悠閑愜意”,結合注釋中詩人被貶的背景,應是“敷衍、潦草”地過節,暗含無奈與孤寂。故選B。20.本題考查詩歌寫作手法比較閱讀。根據本詩頷聯“濃陰花照野,寒食柳圍村”可知,意思是:濃密的樹蔭下,野花照亮了田野;在寒食節,柳樹環繞著村莊。詩人描繪了春日花映原野、綠柳繞村的明麗景象,色彩鮮妍的樂景與詩人被貶客居的孤寂形成反差,以樂景襯哀情,含蓄表達內心的落寞愁緒。 根據杜甫《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可知,意思是:感嘆時局,花開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詩人將戰亂中的憂國傷時之情“移情于物”,賦予花、鳥以人的情感——花因“感時”落淚,鳥因“恨別”驚心,以哀景寫哀情,直接抒發國破家亡的沉痛悲憤。 綜上,兩首詩均借自然景物傳遞情感,陳詩以樂景反襯愁緒,杜詩以哀景正襯悲情,均使憂思更顯深沉濃烈。21.C 22.A【解析】21.本題考查對詩歌的賞析。C.“透過一扇小窗遠距離欣賞”理解錯誤。此處的“向來萬里意,今在一窗間”并非指從窗中觀察,而是形容畫家把萬里江山圖景都濃縮在如一扇窗般的畫幅中;故選C。22.本題考查對詩歌的賞析。A.這首詩從題材上講是題畫詩,從體裁上講是五音律詩;故選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