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課時練習卷(4課)4 * 珍 珠 鳥課文基礎進階一、下面是關于動物的介紹,用“ ”選出加點字的正確讀音。1.爺爺家的小貓有一雙水汪汪的眸(móu máo)子,它不喜歡待(dāi dài)在貓窩里,它喜歡蜷縮著身體在角落里曬太陽。2.每次見到外婆家的小狗,它都是懶洋洋地趴(bā pā)著,但是只要我拿著骨頭,它就會立馬跑來挨著我,垂下眼瞼(jiǎn liǎn)沖我撒嬌。二、選擇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頑皮的珍珠鳥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讓人哭笑不得。B.我看著可愛的珍珠鳥,微微一笑,任世界有再多的憂愁都隨風遠去。C.課堂上,他總是不動聲色地坐在座位上,也不回答問題。D.這個小家伙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信賴他人,他人便會對你多一份信賴。同時,你也會收獲一份快樂。B.人與鳥相依相親的情景是信賴創造出的美好境界,信賴是無價的,也是感人的。C.人與人、人與動物要想建立起和諧的關系,需要尊重、關愛對方,真正做到不以強凌弱、不以大欺小。D.人與人之間產生了信賴,做什么都方便,你向別人要什么,別人就會給你什么。三、借助關鍵句,體會作者和小珍珠鳥的情意。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后背還沒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1.這段話運用兩個 句,寫出了小珍珠鳥 的外形,表達了作者對小珍珠鳥的 之情。2.運用同樣的修辭手法,描寫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的外形。閱讀素養攀升四、閱讀課外短文,完成練習。(16分)麻 雀劉 磊①田園沃野中,有它活潑的身影;枝頭梢末上,有它歡快的歌聲。它就是麻雀,每時每刻都是那么歡樂的小動物。②仔細欣賞麻雀那一身滑稽的打扮吧:一頂土灰色的小帽戴在頭上;黃澄澄的小眼睛,總是好奇地瞅著四方;有光澤的小肚皮上蓋著一層軟軟的絨毛;還有它那迷彩服似的羽毛。就這樣,搭配成一只活潑可愛的小麻雀。③大概是麻雀喜歡閑談的原因吧!每天早晨,我總能看見不遠處的老柳樹上有一群嘰嘰喳喳、高談闊論的麻雀。它們或在樹枝上蹦來跳去,鍛煉鍛煉身體;或湊在一起侃大山。若有情況,它們就驚慌地飛起。等了好久,確定沒有危險后,它們才小心翼翼地回到柳樹上,枝頭上又熱鬧起來。④鳥是噪聲的監測器,這是科學家下的定論。當中午出現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繁忙景象時,麻雀便躲了起來,多么機靈的麻雀啊!當夕陽懶洋洋地躺在云端時,熙熙攘攘的人群總算安靜下來。這時,頑皮的麻雀總能給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帶來大自然的親切氣息,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賜。⑤麻雀貌不驚人,平淡無奇。不過,俗話說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是挺喜歡麻雀的。朋友,你呢 (選自《狀物》,有刪改)1 通讀短文,完成思維導圖。(5分)2.下面的句子與短文中畫“﹏”的句子相比,你更喜歡哪一句 為什么 (3分)它們的大小、體色十分相近。一般上體呈棕、黑色的斑雜狀,所以俗稱麻雀。我更喜歡 ,因為 。3.下列不是第③自然段中描寫的畫面的一項是(2分)( )A.鍛煉身體 B.高談闊論 C.驚弓之鳥 D.爭搶食物4.文章借助 這一具體事物,抒發了“我” 之情。(2分)5.眼卵資實 生活中,仍有人捕食麻雀或其他野生動物,請你和同學或家人交流對這件事的看法。(4分)綜合探究拓展五、生活中有很多“鳥”,寫一寫它們代指什么。“出頭鳥”比喻出面或帶頭做事的人,才能出眾或表現突出的人。“比翼鳥”比喻 。“籠中鳥”比喻 。4·珍珠 鳥一、1. móu dāi 2. pā jiǎn二、1. C解析:不動聲色:內心活動不從語氣和神態上表現出來,形容態度鎮靜。他坐在座位上的狀態用“不動聲色”不合適。2. D解析:“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強調了信任在人際關系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人與j動物、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信任能夠帶來和諧與美好的境界,而非向別人要什么,別人就會給你什么。三、1.比喻 漂亮、可愛 喜愛 2.示例:看.小狗多像它爹娘:黑亮的眼睛,金黃的毛發閃耀著光澤,唯獨尾尖一抹白,如同冬日初雪。它圓滾滾的,跑起來像個滾動的小絨球,憨態可掬,惹人憐愛。四、1. 示例:(1) 歡樂 (2) 高談闊論 (3) 活潑可愛 (4)噪聲 (5)平淡無奇(每空1分)2.示例:短文中的句子(1分)它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將小麻雀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心生喜愛之情(2分)3. D(2分)解析:從句子“它們或在樹枝上蹦來跳去,鍛煉鍛煉身體;或湊在一起侃大山。若有情況,它們就驚慌地飛起”可知描寫的畫面有鍛煉身體、高談闊論、驚弓之鳥。4.麻雀 對麻雀的喜愛(每空1分)5.示例:我們要懲罰捕獵者,因為捕食野生動物可能會構成犯罪。有的野生動物是珍貴、瀕危動物,是受到法律保護的。(2分)我們要堅決抵制這種行為。因為野生動物和人類一樣,都是大自然的成員。我們應該與它們和諧共處,維護生態平衡。(2分)五、恩愛夫妻 受困而喪失自由的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