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期中(重點專項):詩詞鑒賞-2025-2026學年語文六年級上冊統編版閱讀下面的詩文,完成下面小題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1.本詞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下列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詞題中的“西江月”是本詞的詞牌名。B.“路轉溪橋忽見”中的“見”是出現的意思。C.本詞寫作者的見聞感受,上片寫晴,下片寫雨。D.本詞表現了詞人對城鄉生活的熱愛贊美。課內古詩閱讀。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圈,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3.這兩首詩都是 (朝代)詩人 (作者)寫的。4.在建德江,作者看到 、 等景物;在故人莊,作者看到 、 等景物。5.在古詩中,作者往往會借助一些事物來持發自己的情感:從“江清月近人”中的“月”可以看出作者 ;從“還來就菊花”中的“菊花”可以看出作者 。閱讀下列古詩,完成練習。春雪(唐)韓愈新年①都未有芳華②,二月初③驚④見草芽。白雪卻嫌⑤春色晚,故⑥穿庭樹作飛花。(注釋)①新年:指農歷正月初一。②芳華:泛指芬芳的花朵。③初:剛剛。④驚:新奇,驚訝。⑤嫌:嫌怨,怨恨。⑥故:故意。6.這首詩描寫的景物是 和 。7.下列是對這首詩的賞析,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個“都”字透露出人們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而分外焦急的心情。B.“驚”字寫出了詩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終于見到“春色”的萌芽驚喜神情。C.“卻嫌”“故穿”,運用擬人化的修辭手法把春雪刻畫得美好而有靈性。D.“作飛花”三字,化靜為動,抒發出詩人對春雪飛花的惆悵、遺憾之情。8.用自己的語言說說“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意思。山亭夏日【唐】高駢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注】水晶簾:形容質地精細而色澤瑩澈的簾。9.初讀詩歌,我發現詩中主要描繪了 、 、 、 等景物。10.下面這句詩正確的朗讀節奏應是( )。A.水晶/簾動/微風起 B.水晶簾動/微風起C.水晶簾/動微/風起 D.水晶/簾動微風起11.這首詩讀起來頗有畫面感,請簡要概括詩歌所描繪的景象。12.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前兩句描寫庭院的近景,后兩句描寫庭院的動景。B.后兩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分別從視覺和嗅覺的角度,展現了庭院的景色。C.這首詩歌通過描繪庭院的景象,寫出了詩人悠閑自在的心情,表現出詩人對美好景色的陶醉。D.這首詩歌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都寫到了風,兩者具有異曲同工之妙。聰聰發現詩歌也能塑造人物,請你和他一起分析。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13.詩中“笑問客從何處來”的“客”是指 (人名)。14.從本首詩中能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形象與情感?詩歌閱讀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15.全詩是圍繞“ ”來展開敘事抒情的,向我們展示了五幅紅軍“征難圖”。即:攀五嶺、越 、渡 、奪 、翻 。16.“萬水千山只等閑”中“萬水千山”的意思是( )A.千座山,萬條河。“千”“萬”是實指。B.形容山無數,水無數,隱含著困難多,艱險多。17.詩的第3句和第4句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這兩句詩表現了紅軍戰士 A.藐視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豪邁的氣概。B.本領高,沒有困難能難住他們。18.從詩中我們知道長征取得最后勝利的一個難關是 。“ ”這個詞語表達了紅軍戰士歷盡艱難險阻取得勝利的喜悅心情。古人在月光下對坐論詩,賞月賞心,請你閱讀下面這首詞,與詞人蘇軾一同賞月。陽關曲·中秋月[注][北宋]蘇軾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注】作于熙寧十年,蘇軾任徐州知府,與相別七年的弟弟共度了一段時光,并有了難得的共同賞月的機會。19.請描述你從前兩句中讀到的月夜美景。20.新考法 提供小貼士)這首詞與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都寫小貼士“月”,但表達的感情有所不同。請你結合小貼士中的內容簡單分析。古詩詞中“月”的意象:①抒發思鄉懷遠之情;②表現對美好感情的寄寓與祝愿;③對人生短暫的悲傷,抒發傷感之情。課外閱讀。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毛澤東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21.這首詩的體裁是( )。A.七言絕句 B.七言律詩22.“ , ”是全詩的提綱,寫出了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磅礴氣勢。其中,“ ”一詞著重描寫當時的氣勢。23.“不可沽名學霸王”中的“霸王”指歷史人物 。24.“以雄奇險峻而著稱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時候都美麗。這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歡欣鼓舞的。”這是上面詩句“ , ”描寫的意思。25.最后兩句詩“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宋;辛棄疾2.D【答案】3.唐代;孟浩然4.樹;月;綠樹;青山5.對故鄉的思念;與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以及對田園生活的向往。【答案】6.草芽;白雪7.D8.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竟然紛紛揚揚,有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自己裝點出了一派春色。【答案】9.綠樹;樓臺;池塘;薔薇10.B11.詩歌描繪了一幅池塘倒映著樓臺,周邊綠樹成蔭,微風吹過,池水泛起漣漪,薔薇花香滿園的夏日景象。12.D【答案】13.賀知章14.能體會到詩人年邁、蒼老的形象以及他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答案】15.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烏蒙山;金沙江;瀘定橋;岷山16.B17.比喻、夸張;A18.翻岷山;盡開顏【答案】19.示例:夜幕降臨,云氣悄然散去,天地間充滿清亮的月光。銀河靜靜流淌,無聲無息。一輪皎潔的圓月高懸天際,宛如玉盤般潔白晶瑩,為這寧靜的夜晚增添了一抹清雅之美。20.①本詞借“月”既表達了中秋能與親人相聚的喜悅,也抒發了兄弟聚后不久又要分離的憂傷與感慨;②《宿建德江》中借“月”抒發羈旅之思。【答案】21.B22.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百萬雄師23.項羽24.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25.告訴我們自然界的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斷地變異、不斷地發展、不斷地前進,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