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課時練習卷(3課)3 桂 花 雨中秋節前后,正是桂花盛開的時節。同學們準備組織一次“桂花寄相思”綜合性實踐活動,請你參加。課文基礎進階一、【了解桂花】小語要制作一張“桂花”的名片,查看了資料,請根據資料完成練習。名 稱 桂花 開放時間 中秋前后外 形 桂花樹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桂花的花朵小小的,不像mùlán( )那樣又白又大作 用 jiǎn( )起一籮(luó lǒu)新鮮、完整的桂花,曬幾天太陽,可用來 pàochá( ),還可以做成 gāo bǐng( )價 值 桂花樹終年常綠,枝繁葉茂,花開滿枝時,芳香四溢,供人觀賞。產 地 杭(háng káng)州、廣州等1.用“ ”選出加點字的正確讀音。2.根據拼音,在括號內寫出字詞。3.根據右邊詞典中的解釋,與上面表格中“姿態”的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A.香山公園的花,姿態各異,萬紫千紅。B.姿態萬千的牡丹花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C.園里的假山和水池,道旁的綠柳和鮮花,各有姿態,又相映成趣。D.他姿態很高,主動承認錯誤,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二、【研讀桂花】讀下面的句子,結合課文和“資料鏈接”,體會感情,回答問題。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資料鏈接]琦君與母親原住在浙江省溫州市的瞿溪,家里有個大院子,種滿了桂花。她十二歲時,一家人遷居杭州。杭州有個叫“滿覺隴”的地方,也種滿了桂花,一到秋日,香氣濃郁。琦君1949年離開家鄉,寫這篇文章時已經是一位老人了,她一直沒能再回到生她養她的故鄉。1.結合課文和“資料鏈接”,我知道母親比的不是桂花香味的 ,而是情感的 。在母親看來,桂花是 的代名詞,她聞著桂花的香氣,思念著的卻是 。2.“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下列詩句與該句中母親對桂花的情感相似的一項是( )A.近鄉情更怯。 B.每逢佳節倍思親。C.月是故鄉明。 D.鄉音無改鬢毛衰。閱讀素養攀升三、【讀懂桂花】對比閱讀,完成練習。(19分)(一)桂花 雨(節選)琦 君桂花搖落以后,挑去小枝小葉,曬上幾天太陽,收在鐵盒子里,可以加在茶葉里泡茶,過年時還可以做糕餅。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我念中學的時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兒去賞桂花。回家時,總要撿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二)炒米(節選)汪曾祺小時候讀《板橋家書》,讀到“天寒歲暮,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醬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溫貧之具”時,覺得很親切。鄭板橋是興化人,我的家鄉是高郵,風氣相似。這樣的感情,是外地人不易領會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買了,咯咯地嚼著。四川有“炒米糖開水”,車站碼頭都有得賣,那是泡著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專業的作坊做的,不像我們那里。我們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別處一樣,切成長方形的一塊一塊。也有搓成圓球的,叫作“歡喜團”。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說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結的,是“散裝”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來,是自己家里炒的。說是自己家里炒,其實是蒒了人來炒的。炒炒米也要點手藝,并不是人人都會的。入了冬,大概是過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篩子,手執長柄的鐵鏟,大街小巷地走,這就是炒炒米的。有時帶一個助手,多半是個半大孩子,是幫他燒火的。請到家里來,管一頓飯,給幾個錢,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們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的一次炒齊,沒有零零碎碎炒的。過了這個季節,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著。一炒炒米,就讓人覺得,快要過年了。裝炒米的壇子是固定的,這個壇子就叫“炒米壇子”,不作別的用途。舀炒米的東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個香煙罐頭。我的祖母用的是一個柚子殼。我們那里柚子不多見,從頂上開一個洞,把里面的瓢掏出來,再塞上米糠,風干,就成了一個硬殼的缽狀的東西。她用這個柚子殼用了一輩子。 (選自《草木春秋》,有刪改)1.桂花茶和柚子殼的制作很有講究,閱讀兩篇選文,完成流程圖。(3分)2.有人說,選文(一)畫“ ”的句子中的“浸”字用得特別好,你同意嗎 請說說理由。(4分)3.下列有關家鄉炒米的內容,有誤的一項是(3分)( )A.介紹炒米糖的作坊。B.用柚子殼當舀炒米的勺子。C.炒米是請了人來炒的。D.祖母用柚子殼舀炒米用了一輩子。4.閱讀妥善仔細品讀后,同學們發現兩篇選文有很多異同點,填一填。(6分)5.琦君散文的結尾大多與回憶有關,平實的語言中流露出含蓄細膩的情感,仿照選文(一)中畫“ ”的句子設計選文(二)的結尾,下列最貼切的一項是(3分)( )A.于是,我又想起了故鄉的炒米,還有祖母制作的柚子殼。B.炒米嚼在嘴巴里唇齒留香。C.真好,我很想念祖母制作的柚子殼。D.柚子殼已經破舊,但依然陪伴著我。綜合探究拓展四、【探究桂花】我國古代科舉考試中的鄉試一般是在秋季,恰逢桂花盛開的時候,由此可猜測“蟾宮折桂”代表( )A.出師不利 B.得意門生C.應考得中 D.弄巧成拙3 桂 花 雨一、1. luó háng 2. 木蘭 撿 泡茶 糕餅D解析:資料中的“姿態”是“姿勢,樣兒”的意思,A、B、(`三項中的“姿態”都是“姿勢,樣兒”的意思,1)項中的“姿態”是“態度,氣度”的意思.二、1.濃與淡 深與淺 家鄉 故鄉和親人2. C解析:這句話表達的是母親對家鄉的桂花有著特殊的情感,認為家鄉的桂花是最好的。這與月是故鄉明”這句詩所表達的對故鄉的思念和認為 鄉的事物是最好的情感是相似的。都是通過對不同地點的相同特定事物(桂花、月亮)之間的比較,突出對故鄉的眷戀之情。三、(1)曬上幾天太陽 (2)把里面的贏掏出來 (3)再塞上米糠,風干(每空1分)2.示例:同意。(1分)“浸”字用得好,寫出桂花香氣的濃郁,將無形的香氣寫得可感,作者對桂花的喜愛和懷念之情蘊含在字里行間。(3分)3. A(3分)解析:文中介紹了炒米糖,但沒有介紹炒米糖的作坊。4. (1) 清新質樸(1分) (2) 口語化(1分)(3)對比 家鄉(高郵)的炒米 四川的炒米(每空1分) (4) 思念家鄉(1分)5. A(3分)解析:選文(一)的結尾用平實的語言回憶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借桂花雨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仿照它給選文(二)設計結尾,A 項既在句子結構上與選文(一)結尾相似,又在語言風格與表達的情感上與其相似。四、C解析:“蟾宮折桂”的字面意思是攀折月宮中的桂花,科舉時代比喻應考得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