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八年級 語文試卷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卡兩部分,試題卷共8頁,五個大題,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請直接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題卷上的答案無效。 3.答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按要求規范填涂,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書寫。 一、積累與運用(共23分) 為了深入開展讀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八(一)班舉行“與書香為伴,享經典雅韻”讀書節系列活動,以下是相關一些資料,請你積極參與并完成任務。 1. 下面是小嵩同學擬寫開場白,里面有些字詞他拿不準,請你幫他判斷。 我熱愛讀書。通過讀書,我的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綻開花蕾。徜徉在書中,感受壺口瀑布的大氣磅礴、震耳欲聾,領略勃朗峰峰diān( )的色彩斑斕、shun( )息萬變,體會作者在各拉丹冬遭遇的接踵而至的困難。我感謝書。我的雙眼,因讀書而明亮;我的思想,因讀書而純潔;我的品德,因讀書而高尚;我的生活,也因讀書而更加多彩。 (1)語段中三個加點字怎么讀?請幫他作出選擇( ) A. léi bàng zhòng B. lěi bàng zhòng C. léi páng zhǒng D. lěi páng zhǒng (2)語段中兩個括號內分別填寫哪個字?請工整書寫。 峰dian( ) shùn( )息萬變 2. 下面是小嵩讀詩文的感悟,想制作成幻燈片分享給同學們,請你幫他補充完整。 和詩人對話,會讓你心靈得到慰藉,修煉氣質與內涵。漫步詩詞歌賦,我們能體會古人那淳樸美好的情感。在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中,寫出了洞庭湖水洶涌澎湃的壯觀景象和雄偉氣勢:在《大道之行也》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中,孔子教導學生,人才如果得到重用,社會氛圍就會更加和諧;在李白《送友人》的“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中,用比喻對偶的手法表達對友人的難舍難分:漫步宋朝,我們能讀出詩人們對歷史時局的思索、對獨特個性的抒發,在《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的“⑦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中,我們欽佩于蘇軾堅守本心、不肯隨波逐流的高潔人格。 3. 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入地了解學習中國古典詩詞的意義,小語搜集了以下材料,但在電腦上操作時不小心把材料的順序打亂了,請你幫他選出排序最恰當的一項( ) ①中國古典詩詞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是學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源泉 ②閱讀中國古典詩詞讓我們可以知興替、明得失 ③中國古典詩詞記錄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 ④對塑造健全的人格起著無可估量、潛移默化的作用 ⑤中國古典詩詞更是一汪精神道德素養的海洋 A. ①③⑤②④ B. ⑤④②①③ C. ⑤④②③① D. ①③②⑤④ 4. 小嵩搜集到一段關于“龍泉青瓷”的發展歷史,請根據材料內容,幫他完成“龍泉青瓷”發展的時間軸。(要求:每空不超過10個字。) 龍泉青瓷始于三國兩晉時期,以釉色瑩潤、造型古樸著稱。唐代時,其燒制技術逐漸完善,成為南方青瓷的代表。北宋至南宋時期,龍泉青瓷達到鼎盛,釉色如玉的“粉青”“梅子青”名揚海外,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亞歐。元代因市場需求擴大,青瓷產量激增,但工藝略有簡化。明初,朝廷嚴格管控官窯,龍泉青瓷一度成為宮廷御用瓷器,但明中后期因戰亂和原料匱乏逐漸衰落。清代至民國,傳統燒制技藝幾近失傳。2009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一技藝得以全面復興。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5. 為展示班級閱讀成果,八(一)班計劃編寫一本學生閱讀感悟作品集,請你根據下圖,向同學們簡要說明作品集的編寫流程。(要求:語言簡潔流暢,條理清晰,不超過90字。) 二、現代文閱讀(共27分)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春到羅布泊 徐魯 ①鐵馬秋風、戰地黃花、樓船夜雪、邊關冷月,是中國軍人心目中的“風花雪月”。而對曾經在羅布泊奮斗過的英雄兒女來說,他們心中的花與雪,卻另有具體所指——花,是大漠戈壁上的馬蘭花;雪,是卷揚在大漠戈壁上的連天飛雪。 ②20世紀60年代第一個春天到來之前,一位從抗美援朝戰場歸國不久的將軍,帶領一支小分隊,冒著大風沙,深入到羅布泊腹地,在孔雀河畔打下了第一根木樁作為記號,用無線電向北京報告:這片荒無人煙的“大場子”,足以成為我國核試驗的一塊“風水寶地”…… ③那天,將軍的目光被河畔草灘上的一簇正在盛開的藍色小花吸引住了,忍不住問給他們做向導的一位維吾爾族老鄉:這是什么花啊,這么美麗?老鄉告訴他說:首長,這是馬蘭花,可香啦!就在此時,通信員向首長報告:北京詢問,我們現在的位置叫什么名字?將軍略作思索,脫口而出:“馬蘭,就叫馬蘭!” ④第二年一開春,這位將軍率領核試驗基地建設大軍,浩浩蕩蕩開進了羅布泊,在地處天山南麓,東連羅布泊沙漠,西接塔里木盆地,距離博斯騰湖約有十來公里,而離孔雀河較近的馬蘭扎下了“營盤”。 ⑤英雄兒女們的到來,讓沉睡了千年萬年的大漠戈壁蘇醒和沸騰了!他們不僅在這里開拓出了神奇的綠洲,創造了驚天動地的人間奇跡,更是孕育和培養出了偉大的“兩彈一星”精神,還有像戈壁馬蘭花一樣頑強、瑰麗的馬蘭精神。 ⑥在常人的想象中,羅布泊就是無邊的沙海、荒涼的戈壁、湮滅的古城,還有風雪刺骨、飛鳥不到的堿灘。但在馬蘭英雄兒女眼里,羅布泊是一片揮寫出鑄造我國“核盾”事業這首豪放“大詩”的“大場子”。 ⑦沒有到過羅布泊的人,怎么也不會想到,在這荒涼、貧瘠和風沙肆虐的沙漠戈壁上,竟然生長著一種生命力特別頑強、又異常美麗的花朵——馬蘭花。 ⑧馬蘭花是羅布泊沙漠和孔雀河畔的“吉祥花”。當嚴酷的冬季還未走遠,人們盼望的沙漠之春還沒有抵達冰封的孔雀河兩岸,馬蘭花堅強的根須最先在寒冷中蘇醒。它們在泥土下面默默存活、忍耐著,感知和聆聽著沙漠之上春天的腳步。雖然春天的腳步經常會被暴風雪暫時阻隔在荒原深處,但是,春天的腳步終究是無法阻擋的。隨著殘冬的步步退卻,遼闊的博斯騰湖邊,蜿蜒的孔雀河畔,堅冰開裂,殘雪融化,馬蘭花最先煥發出新的生機和綠意,向人們預報春天的來臨。天氣漸漸溫暖了,一簇簇藍色的馬蘭花也含笑綻放。一些無懼無畏的小鳥,會飛到孔雀河畔蒙上綠意的蘆葦林里跳躍、歌唱;紅柳叢又變得柔軟、蓬勃而茂盛了;云雀歡唱著飛入云霄…… ⑨伴隨著又一個春天的腳步,我來到羅布泊。這片遙遠的大漠,這塊被譽為“挺起祖國母親脊梁”的熱土,也是我魂牽夢縈的地方。近些年來,我以羅布泊為故事背景、以馬蘭英雄兒女為主人公,先后創作了多部虛構與非虛構文學作品。在我的心中,羅布泊和馬蘭英雄兒女的奮斗業績,是一部永遠也寫不完的“大書”。 ⑩徜徉在這片熱土,目睹、撫摸甚至親身體驗和感受著一代英雄兒女留下的“紅色勝跡”,我像是徜徉在古戰場上一樣,心中涌起悲壯感情:“浩浩乎!平沙無垠,夏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我也在默默地“拼貼”著自己心目中的羅布泊雄姿——它不是斯文·赫定筆下人煙荒涼、駝骨成堆的絕望之地和死亡之海,而是我國英雄兒女們奮發圖強、赤心報國的萬里疆場,是伴隨著鐵馬秋風、大漠飛雪和軍歌嘹亮、馬蘭怒放的青春芳華。 ?馬蘭花、胡楊樹都是羅布泊荒原上堅強、忠貞、美麗的象征。英雄兒女們年輕的身軀、青春的笑容和赤誠的生命,在戈壁大漠上化作了永恒。他們的生命和精神,像馬蘭花一樣忠貞,像大漠胡楊一樣堅忍不拔——活著,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 (刊載于2024年2月17日,有刪改) 6. 文章圍繞“春到羅布泊”,敘述了和“春天”相關的三件事情,請結合文章內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第一個春天到來之前 第二年一開春 伴隨著又一個春天的腳步 (1)_____ (2)_____ “我”來到羅布泊,體驗感受英雄先輩留下的“紅色勝跡”。 7. 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第⑧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 隨著殘冬的步步退卻,遼闊的博斯騰湖邊,蜿蜒的孔雀河畔,堅冰開裂,殘雪融化,馬蘭花最先煥發出新的生機和綠意,向人們預報春天的來臨。 8. 文章花大篇幅對馬蘭花進行了描寫,作者只是在寫馬蘭花嗎?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9. 讀完選文后,同學們對選文標題展開了討論,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 文中略寫“我”在羅布泊的游覽所見,卻以“春到羅布泊”為題,我覺得不太合適。 我贊同你的看法,如果將文章標題改為“馬蘭花開”,是否更恰當? 閱讀下面兩個文本,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人體的忒修斯之船 ①忒修斯之船,是一項古老的思想實驗,最早出自普魯塔克的記載。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幾百年的船——如此久的航行過程中,當然要對船身進行維修和替換。但凡有一塊木板腐爛,就會被替換,以此類推,終有一天,所有的部件都不是最開始的那些了。問題是,最終產生的這艘船仍是原來的那艘忒修斯之船,還是已成為一艘完全不同的船了呢?如果不是原來的船,那么從什么時候開始它便不再是原來的船了? ②若把這個概念推廣到人體,會讓我們有一個全新的認識自我的角度。人體也是一個系統,每天都在新陳代謝。那么,當所有細胞都新陳代謝一遍以后,你還是原來的你嗎? ③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中心的弗里斯恩教授從考古學中得到靈感,以碳14濃度作為細胞年齡的標記。有了碳14標記這件工具,弗里斯恩教授開始分析人體內一些細胞的年齡。由于樣本有限,他的團隊只能暫時專注于部分區域的人體細胞。 ④通過分析,他們發現成年人腸道細胞的平均年齡為10:7±3.6歲。先前的一些研究表明,由于所處環境惡劣,腸道表皮細胞只有5天的壽命。在去除這些生命短暫的表皮細胞后,弗里斯恩教授發現其余腸道細胞的平均年齡約為15.9歲。此外,他們還發現人體骨骼肌的平均年齡約為15.1歲。當然,人體的細胞種類遠不止弗里斯恩教授研究的這幾種,擁有較高替換率的細胞也不在少數。除了腸道表皮細胞,人體的很多細胞都具有很強的分裂增殖能力,其中分裂能力最強的有上皮細胞、造血細胞等。 ⑤人體不同組織細胞的細胞周期各不相同,比如牙齦每2周、皮膚每4周更新一次,壽命稍長的肝臟細胞有300至500天的壽命,而看似終身不變的人體骨架每10年也會更新一次。把這些不同種類的細胞綜合起來看,整個人體細胞的平均年齡為7至10歲。 ⑥所謂細胞周期,是指細胞結束一次有絲分裂后,到下一次分裂終止所經歷的過程。紅細胞的細胞周期是4個月,這不是說47個月內血液就完全更新了,因為不同細胞的產生時間不一樣,在壽命相當的情況下血液細胞的完全更換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且細胞在人體內也會遇到意外,像紅細胞在毛細血管中就可能因被擠碎而瞬間死亡。 ⑦大腦神經元和心肌細胞相對而言缺乏分裂能力。作為神經生物學家的弗里斯恩教授開展這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答大腦皮層的神經元細胞是否會再生的問題。這項研究顯示,枕葉皮質神經元細胞的年齡與人的年齡基本相同。這就告訴我們,大腦皮層幾乎所有的神經元細胞在一個人出生后不久就存在了,除非出現損傷,否則通常情況下不會有新細胞誕生。它不會隨著人年齡的增長而改變,但它會隨著人接觸外界信息的變化而增加或減少其內涵。大腦神經元的數量基本不會增長,反而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 ⑧人體在駛向生命盡頭的航程中,不停地更新著最基礎的零件——細胞。我們不必糾結“我還是不是我”這個哲學問題,而要從生物學的角度重新認識自我。我們的身體每分每秒都在發生變化,我們要學會用動態的思維構建心中的自我,隨時進行修正和調整,如此才能使人體這艘忒修斯之船行駛得更加平穩和長久。 (作者:薛穎萍。有刪改) 【文本二】 ①細胞的生命開始于產生它的母細胞的分裂,結束于它的子細胞的形成,或是細胞的自身死亡。所以細胞周期是指從一次細胞分裂形成子細胞開始到下一次細胞分裂形成子細胞為止所經歷的過程。 ②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分裂時,細胞核先由一個分成兩個,隨后,細胞質分為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若是動物細胞,如圖1所示,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凹陷,縊裂為兩個細胞;若是植物細胞,則在原來的細胞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如圖2所示。 圖2 (根據教材《生物學》和相關資料整理而成) 10. 下列對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弗里斯恩教授對全部區域的人體細胞進行了研究分析,發現人體不同組織的細胞周期各不相同。 B. 文本二第②段先總寫細胞分裂的本質,再進行闡釋細胞分裂的過程,接著從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兩個角度具體說明細胞分裂的不同表現。 C. 為了更好地進行說明,文本一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文本二用了畫圖表的說明方法。 D. 文本一第⑦段加點的“基本”是指“大體上”,旨在說明枕葉皮質神經元細胞的年齡與人的年齡大致相同,并不完全相同。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1. 文本一為何在首段引入對忒修斯之船的介紹?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 12. 兩個文本都介紹了與“細胞周期”相關的內容,但側重點不同,請結合兩個文本的內容簡要分析。 三、古詩文閱讀(共15分) 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節選自《禮記》) 【乙】人生小幼,精神專利①,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②須早教,勿失機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于今日,十年一理③,猶不遺忘。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然人有坎壤④,失于盛年⑤,猶當晚學,不可自棄。 (節選自《顏氏家訓》) 【注釋】①專利:專一而敏銳。②固:通“故”,所以,因此。③理:練習,溫習。④坎壤(lǎn):困頓,坎坷。⑤盛年:青壯年。 13. 下列對兩個文段中加點詞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雖有至道”和“便至荒蕪矣”中“至”意思不一樣,“荒蕪”是比喻的說法。 B. “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中的“是故”是因此、所以的意思,點明“學”之后才能明白不足和“教”之后才能明確困惑。 C. “教學相長也”是甲文段的主旨句,該句說明“教”與“學”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的。 D. “學學半”中的第一個“學”同“敩”,是教導的意思,這句話是說教導別人會使自己的學習效果減半。 14. 把甲文段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15. 甲文段開頭為什么要從“嘉肴”寫起? 16. 兩個文段闡述的話題有什么異同?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二)(共4分)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7. 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開篇實寫環境,“怒”字把秋風擬人化,“風怒號”讀之如聞秋風咆哮。 B. 面對群童的“趁風打劫”,詩人用“呼不得”“自嘆息”寫出老邁年高、生活艱難的悲憤無奈。 C. 群童抱茅入竹是孩子們無憂無慮的嬉戲做法,他們畢竟尚年少,體會不到詩人此刻的困境。 D.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兩句,用飽蘸濃墨的大筆渲染出暗淡愁慘的氛圍,從而烘托出詩人暗淡愁慘的心境。 18.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表現出詩人怎樣的精神境界? 四、整本書閱讀(共5分) 請從下面兩個小題中任選一題作答。(5分) 19. 你的同桌小雅說:“我現在還是覺得讀名著有點困難,要么讀不下去,要么讀完還是不理解。”你告訴她:“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請仿照示例,結合《經典常談》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小雅分享“把書讀厚”或“把書讀薄”的方法和經驗。 【讀書方法小貼士:精讀與跳讀、快速閱讀、圈點與批注、選擇性閱讀……】 示例:我讀《朝花夕拾》的部分文章時,會標出段落層次,畫出重要詞句,圈出并批注疑難不解之處。如《藤野先生》一文中“東京也無非是這樣”引人思考,作者為什么這樣說?這樣開頭有什么好處?然后反復閱讀尋找答案。這是通過圈點與批注的方法“把書讀厚”。 我讀__________ 20. 名著是人類文化的精華,仔細品讀能讓我們獲得有益的啟示。下面是同學們閱讀名著后的感悟,請結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的經歷解釋“真正的英雄,經過生活的磨礪后,依然熱愛生活”這一句話的含義。 五、作文(50分) 21. 閱讀下面材料,請從下面兩個寫作任務中任選一個,寫一篇作文。 俗語說“自古英雄出少年”;李白說“室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梁啟超先生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毛主席說“我們青少年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 但對于什么才是少年該有的模樣,有些同學還有是懵懂,他們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找不到人生的目標。前一秒信誓旦旦要自律,轉眼就玩起手機;空調之外的活動別叫我,懶得動;放假的日子上午好像從來沒有存在過,每天從中午開始…… 【任務一】請以“這才是少年應有的模樣”為結尾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于600字。 【任務二】請你以“這才是少年該有的樣子”為題為他們寫一篇演講稿。讓同學們聽了你的演講能受到啟迪。 要求:①若寫記敘文,表達意圖明確,內容具體充實。②文中請回避與你有關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八年級 語文試卷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卡兩部分,試題卷共8頁,五個大題,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請直接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題卷上的答案無效。 3.答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按要求規范填涂,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書寫。 一、積累與運用(共23分) 為了深入開展讀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八(一)班舉行“與書香為伴,享經典雅韻”讀書節系列活動,以下是相關一些資料,請你積極參與并完成任務。 【1題答案】 (1)D (2) ①. 巔 ②. 瞬 【2題答案】 ①. 氣蒸云夢澤 ②. 波撼岳陽城 ③. 選賢與能 ④. 講信修睦 ⑤. 浮云游子意 ⑥. 落日故人情 ⑦. 揀盡寒枝不肯棲 ⑧. 寂寞沙洲冷 【3題答案】 D 【4題答案】 ①. 三國兩晉 ②. 技術逐漸完善 ③. 名揚海外,遠銷亞歐 ④. 技藝復興 【5題答案】 作品集編寫流程包括書名征集、封面征集和作品分類。對征集的書名和封面應擇優選用,對已分類的作品要進行文字編輯及審校,定稿的作品集先排版,后印刷,最后裝訂成冊。(能說明作品集編寫流程。語言簡潔流暢,條理清晰,字數符合要求即可。) 二、現代文閱讀(共27分) 【6~9題答案】 6. ①. 一位將軍帶領一支小分隊深入羅布泊使其成為核試驗的風水寶地,并將此處命名為“馬蘭”。 ②. 核試驗基地建設大軍在荒涼的羅布泊扎營,從此開始了我國的核事業。 7.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殘冬”與“馬蘭花”人格化,既交代了時間,又烘托出春天來臨后的勃勃生機,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馬蘭花的不畏嚴寒與堅韌頑強,表達了作者對馬蘭花的贊美。 8. 不是。馬蘭花既指大漠戈壁上的馬蘭花,也指像戈壁馬蘭花一樣頑強、瑰麗的馬蘭精神,同時還象征著為祖國核事業做出貢獻的馬蘭英雄兒女。 9. 示例一:我認為文章以“春到羅布泊”為題更合適。“春到”既指春天的到來使荒涼的羅布泊煥發生機,又指馬蘭英雄兒女們奮發圖強,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終于迎來我國核事業的春天。 示例二:我認為文章以“馬蘭花開”為題更合適。“馬蘭花開”不但指羅布泊上馬蘭花開的景象,照應了“馬蘭”的命名和艱苦奮斗的馬蘭精神,還表達作者對馬蘭英雄兒女們的高度贊美;另一方面,“花開”暗示著馬蘭精神的傳承,更富深意。 【10~12題答案】 10. A 11. ①緊扣標題展開說明,自然地引出下文對人體細胞新陳代謝的介紹;②用忒修斯之船作比,生動形象地說明人體細胞新陳代謝這一生命現象,淺顯易懂;③關于忒修斯之船的介紹生動形象,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④由忒修斯之船帶出疑問,與結尾段形成呼應,使得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12. 文本一側重介紹人體不同組織細胞的細胞周期的不同,進而探求能使人體這艘忒修斯之船行駛得更加平穩和長久的方法;文本二側重介紹了分裂是細胞周期內細胞從產生到死亡的必經步驟,以及細胞是如何分裂的。 三、古詩文閱讀(共15分) 【13~16題答案】 13. D 14.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 15. 運用類比的論證方法,將“嘉肴”和“至道”進行類比,由吃飯引申到學習,再引出下文對教與學關系的論述,使論證淺顯易懂,易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16. 同:兩個文段都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異:甲文段側重從教與學的關系進行論述,得出了“教學相長”的結論;乙文段側重論述小的時候要早接受教育,把握學習時機,即使錯過時機也不能自暴自棄,即使到了晚年也要加緊學習。 (二)(共4分) 【17~18題答案】 17. C 18. 表現了詩人飽嘗人間疾苦、體察世間冷暖的濟世情懷和舍己為人、至死不渝、憂國憂民的崇高精神。(意思對即可) 四、整本書閱讀(共5分) 請從下面兩個小題中任選一題作答。(5分) 【19題答案】 示例:《經典常談》我在讀《經典常談》時,只選擇了其中古代文學、歷史的內容來讀,如:《<戰國策>第八》《<史記><漢書>第九》等,因為我對這部分內容感興趣,諸子百家、《周易》等方面的內容我會直接跳過,這是通過選擇性閱讀的方法把書讀薄。 示例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在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把保爾說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段話抄了下來并且背誦,又將保爾一生的經歷和他身上體現的精神品質進行了整理,這是通過摘抄與做筆記的方法把書讀厚。 【20題答案】 示例: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主人公保爾經歷了很多生活的磨礪。他從一個年輕的礦工逐漸成長為一名有著堅韌意志和強大毅力的工人。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很多艱辛和挫折,但他依然熱愛生活,不斷努力奮斗,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工人領袖。這說明一個人在經過生活的磨礪后,依然熱愛生活并為了理想不斷追求進步,最終才能取得成功。 五、作文(50分) 【21題答案】 例文一: 少年的模樣 媽媽總說我,哀怨時的像個少婦;頹唐時像個老頭兒;放縱時又像個孩子,就是沒有個少年的模樣。可是如果問她,少年到底該是個什么模樣,她又說不出。 記得那一次,我考試失利,心里很不是滋味,想著我考試前對爸媽的誓言,感到好可笑。此刻,頹唐與哀怨并在,不知道媽媽又該怎么形容我。 回到家,爸爸媽媽都沒在家,只有妹妹在看《喜羊羊與灰太狼》。心情墮落到低谷的我,不知道現在該干啥,就和我妹妹一起看喜羊羊。看著灰太狼一次次的失敗,感覺它又笨又好笑,像我一樣。可是它還是一次次的執著抓羊,盡管失敗了300多次了,雖然已經抓了300多集了…… 突然,我恍然大悟,明白了媽媽什么說我沒有個少年模樣。 哪個少年不犯錯?哪個少年不摔跤?犯了錯誤就改,摔倒了就爬起來!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是成功的路基,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只有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才會懂得一條又一條的經驗,也才會有希望看到成功的彩虹!人就像一朵小花,沒有雨水的澆灌,沒有大風的吹打,就不會有迷人的芬芳。 這次雖然失敗了,但是不怕,敢于面對這一次的失敗,我相信這一次的失敗,定會換取下一次的成功!我笑了,笑著祝愿灰太狼經歷無數次的失敗后,能吃到美味可口的小羊! 在我們這個年齡,喜歡跟著心走,卻總是四處碰壁,直到后來我們才振作起來,繼續踏上自己的夢想之旅,在我們這個年雖然有些叛逆,但是也了解了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在我們這個年齡,有我們獨特的少年風采——面對困難,勇往直前! 整理心情,重新出發,對著明天即將升起的朝陽說一聲:加油,我自己! 終于懂得:樂觀自信,永不言棄,這才是少年應有的模樣! 例文二: 這才是少年該有的樣子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生活在新時代,我們是幸運兒,但不幸的是,很多人把我們這一代少年冠以了“小皇帝”“小公主”的稱號,把我們當作只會享受,不思進取的一代人。每當看到網絡上,對我們這樣的評論,我的內心深深的鳴著不平。我們,不是這樣的。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應當摘下“小皇帝”“小公主”的“桂冠”,奮發圖強,用行動證明,我們是新時代有擔當的中國少年! 置身于21世紀,我們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梁啟超先生曾在《中國少年說》中寫道:“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梁啟超先生說的沒錯,我們少年,正是祖國未來強盛的希望,所以,我們應該為建設一個更美好、更強盛、更和諧的中國而努力讀書。新時代的風帆已高高揚起,夢想的帆船已遠遠起航,作為中國少年,自當跟隨青春的潮流,在我們的時代大展宏圖,那樣,才無愧于“中國少年”的美譽。 作為新時代的中國少年,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將建設繁榮昌盛的祖國,作為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把我們自己的理想,融入到祖國的未來中去。理想,并不是說實現就實現的,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就要腳踏實地的從增強自己開始。實現理想需要力量,而知識就是力量,只要我們刻苦學習,孜孜不倦,用知識充實我們的大腦,為未來實現理想打下堅實基礎。我們每個人在增長知識上邁出的一小步,實則是90后中國少年邁出的一大步,這個時代,正是需要我們這樣的“正能量”! 新時代中國少年,恰似初生的太陽,朝氣蓬勃。我們的精力是旺盛的,有足夠的能量去繪畫未來的藍圖。我們就是一點星星之火,只要努力拼搏,就能成長為燎原之勢,照亮我們自己,燃燒這個時代。來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未來的世界需要我們去描繪。有一首歌唱道:“畫出我的世界,就算摔落,我曾觸碰云朵,痛過、自我掙脫。就算離場,也要留下回響,就算,受傷是生命的嘉獎。摔不碎我,只會讓我更強……”,中國少年,自強不息。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時間一刻不停的在前行。現在的我們是懵懂少年,未來的我們要做祖國棟梁。中國少年,加油!在這個屬于我們的時代,大展風采,用青春為祖國奏響中國少年的時代最強音,這才是少年應有的模樣! 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