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語文詩歌專題訓練----劉商詩歌1.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小題。甲詩送僧往湖南劉商閑出東林日影斜,稻苗深淺映袈裟。船到南湖風浪靜,可憐秋水照蓮花。乙詩送濬上人劉商木落前山霜露多,手持寒錫遠頭陀。眼看庭樹梅花發,不見詩人獨詠歌。【注】頭陀:行腳乞食的和尚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A.甲詩“閑”字寫出詩人出東林乃隨性而為,猶如白云無心出岫。B.甲詩運用光影、色彩對比,寫出僧人與自然妙合無痕,富有禪意。C.甲詩末句秋水、禪僧、蓮花融為一體,烘托了一種凄清的氛圍。D.乙詩中的落葉、寒山與老僧構成一幅淡遠蕭疏的畫面,詩中有畫。E.兩詩皆以實寫手法,融詩之趣與畫之美為一體,視覺沖擊力強。2.這兩首詩皆為送別詩,請簡要分析二者情感的異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送楊行元赴舉劉商晚渡邗溝惜別離,漸看烽火馬行遲。千鈞何處穿楊葉,二月長安折桂枝。送李群玉赴舉杜牧故人別來面如雪,一榻拂云秋影中。玉白花紅三百首,五陵①誰唱與春風。【注】①五陵,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位于長安附近,后指長安富豪人家聚居之地。2.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同為送別朋友參加科舉,兩首詩都包含有對朋友卓越才華的欣賞和贊美。B.“穿楊葉”,以射箭比喻科舉及第;“三百首”,代指朋友的詩歌創作。C.兩詩分別用了“何處”和“誰”來發問,都是無疑而問,以加強語氣。D.兩首詩都運用虛實結合,不局限于對眼前的抒寫,也有著對將來的設想。3.同為送朋友去應試,兩首詩中所表達的感情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送劉南史往杭州拜覲別駕叔劉商①兄弟飄零自長年,見君眉百轉相憐。清揚似玉須勤學,富貴由人不在天。萬里榛蕪迷舊國,兩河②烽火復相連。林中若使題書信,但問漳濱③訪客船。[注]①劉商,徐州彭城縣(今江蘇銅山縣)人。②兩河:京杭運河、淮河的合稱。③漳濱:漳水邊。漢劉楨“余嬰沈痼疾,竄身清漳濱”,后因用為臥病的典實。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送別詩語言樸素自然,但詩人對兄弟的真情切意洋溢在字里行間。B.離別之際“見君眉白”,細節格外觸動心弦,很自然地引出頷聯內容。C.頸聯第二句寫兩河烽火相連,將離別置于具體的時代背景,更添悲涼。D.詩歌表現了詩人的處境與復雜心境:漂泊在外,臥病在床,精神頹喪。5.送別之際,詩人心情復雜,請簡要概括并分析其對劉南史的情感態度。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畫石[唐]劉商蒼蘚千年粉繪傳,堅貞一片色猶全。那知忽遇非常用,不把分銖補上天。題自畫石[清]曹雪芹愛此一拳石,玲瓏出自然。溯源應太古,墮世又何年?有志歸完璞,無才去補天。不求邀眾賞,瀟灑做頑仙。6.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詩和曹詩是題畫詩,都以畫作中的石頭作為描寫對象并抒情言志。B.劉詩開頭直接寫畫石本身,曹詩開頭則直抒胸臆表達對畫中石的喜愛。C.劉詩的畫中石覆蓋青苔本色不變,曹詩中的石頭小巧玲瓏未經雕琢。D.劉詩和曹詩都推測畫中石的來歷,都來自遙遠年代,后來墮入人間。7.兩首詩都使用“補天”的典故,但表達的感情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參考答案1.答案: 1.CE; 2.異:甲詩寫出詩人對僧友澄明潔凈內心世界和出塵風致的欣賞之情。乙詩表達了詩人對濬上人遠行后不能同在梅樹下吟詠詩歌的遺憾之情。同:這兩首詩均為送別詩,卻無離別詩的悲苦之情。解析: 1.C、應為澄明純凈的氛圍,沒有凄清之意。E、“實寫手法”錯,乙詩“眼看庭樹梅花發,不見詩人獨詠歌”應是虛寫的手法,是寫詩人看庭院梅花即將開放,想象那時不見友人,卻只剩下我一人獨自在花下吟詠的情景。2.甲詩后兩句寫船行南湖,詩人內心與南湖風浪一般俱靜,詩人以“秋水”喻心境的澄明通透,“蓮花”喻人心潔凈無垢,表達了詩人對僧友澄明潔凈內心世界和出塵風致的欣賞之情。乙詩后兩句寫眼看著庭院中的梅花就要綻放了,只有詩人獨自歌詠,表達了詩人對濬上人遠行后不能同在梅樹下吟詠詩歌的遺憾之情。2.答案: C解析:3.答案: ①劉詩流露出送別朋友時濃濃的惜別之情,杜詩則傳達了與朋友久別重逢的喜悅之感。②劉詩表達了對朋友考中科舉的美好祝愿,杜詩表達出對朋友雖有才華卻無人引薦的擔心。解析:4.答案: D解析: “……漂泊在外,臥病在床,精神頹喪”理解有誤。這是一首送別詩,閱讀詩句可知,“漂泊在外”的是詩人的兄弟劉南史,生病或生活寂寞困窘也應指的是劉南史;此外,“精神頹喪”于詩無依據。5.答案: ①對兄弟的同情:首聯流露出詩人對于飄零在外、年華老去的劉南史的同情憐惜;②對兄弟的肯定和勸勉:詩人肯定劉南史豐采似玉,并勸勉他勤于學習,因為富貴取決于人的主觀努力。③對兄弟行于途上的擔心:雜草叢生綿延萬里,迷失了家鄉的路,兩河一帶又烽火相連,讓人擔心。解析: 從詩歌的標題“送劉南史往杭州拜覲別駕叔”可知,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送別他的弟弟劉南史前往杭州寫的一首送別詩,從標題我們還可以了解到,劉南史將要拜一名官職為別駕的叔叔。古代山長水闊,生離如同死別。首聯“兄弟飄零自長年,見君眉白轉相憐”大意是說,弟弟常年漂泊在外,如今又要離開,分別之際想到弟弟有美賢德但年華老去,轉而同情他的長期飄零。頷聯“清揚似玉須勤學,富貴由人不在天”有對弟弟的的賢德肯定,勉勵他勤苦自學,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握命運。頸聯,“萬里榛蕪迷舊國,兩河烽火復相連”表現作者對弟弟的擔心之情;尾聯“林中若使題書信,但問漳濱訪客船”可見詩人對兄弟的真情切意,洋溢在字里行間。6.答案: D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D.“劉詩和曹詩都推測畫中石的來歷,都來自遙遠年代,后來墮入人間”錯,曹詩中“溯源應太古,墮世又何年”有此意,但劉詩只提到“蒼蘚千年粉繪傳”,說石頭的古老,并未推測畫中石的來歷。故選D。7.答案: ①劉詩因欲“補天”而不得,抒發雖有堅貞本色,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之憤。②曹詩自嘲無“補天”之才,表達不愿經世致用,望保全天性、高潔自立之意。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劉詩中“那知忽遇非常用,不把分銖補上天”兩句的意思是:忽然遇上女媧煉石補天,哪里知道分銖不能得用?詩人此處借天上映喻人間,借石頭比擬自身。因欲“補天”而不得,抒發雖有堅貞本色,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之憤。曹詩中“有志歸完璞,無才去補天。不求邀眾賞,瀟灑做頑仙”四句的意思是:有志向的算是完美的玉石,無德無才的才會去當普通補天石,不希望大家都能贊賞,只想瀟灑做好我自己。詩人此處自嘲無“補天”之才,表達不愿經世致用,望保全天性、高潔自立之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