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6新高考語文二輪專題練--專題五 名篇名句默寫(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6新高考語文二輪專題練--專題五 名篇名句默寫(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
2026新高考語文二輪專題練
專題五 名篇名句默寫
五年高考
題組一 新高考一卷(Ⅰ卷)
一、(2025全國一)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畢業(yè)典禮上,柳教授謙遜地引用韓愈《師說》中的“          ,          ”兩句,勉勵學(xué)生們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2)張老師給守衛(wèi)邊疆的丈夫發(fā)信息,引用秦觀《鵲橋仙》中“          ,          ”兩句,表示雖不能朝夕相守,但仍情長意久。
(3)與左圖內(nèi)容相契合的古詩文名句,可以是:“          ,          。”
二、(2024新課標(biāo)Ⅰ)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作文課上,房老師使用《屈原列傳》中“          ,          ”兩句話,引導(dǎo)學(xué)生描寫尋常事物以表示宏大意旨,列舉淺近事例來傳達深遠意蘊。
(2)鄉(xiāng)村民宿“愛陶居”開業(yè)了,房屋周圍按照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          ,          ”的句意栽種了多種樹木,受到游客喜愛。
(3)唐代詩人寫時事,常常托之于漢代,如“          ,          ”,就是借漢喻唐,以古方今。
三、(2023新課標(biāo)Ⅰ)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自己編寫《史記》“          ”,便遭遇了李陵之禍,因痛惜這部書不能完成,所以“          ”。
(2)《舊唐書·音樂志》記載豎箜篌“體曲而長,二十有二弦”,而李賀《李憑箜篌引》中“          ,          ”兩句,說明豎箜篌的弦數(shù)還有另一種可能。
(3)小剛臨摹了一幅諸葛亮的畫像,想在上面題兩句詩,卻一直沒想好。汪老師認(rèn)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          ,          ”就很好。
四、(2022新高考Ⅰ,60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鮑照的《擬行路難》當(dāng)中以“          ,          ”起興,從日常平凡的生活現(xiàn)象引發(fā)自身的感慨。
(2)曹操的《短歌行》中的“          ,          ”,表達了自己希望接納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
(3)李白常常稱謝靈運為謝公,比如在“          ,          ”詩句中。
五、(2022新高考Ⅰ,64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勸學(xué)》中“          ,          ”兩句,以劣馬的執(zhí)著為喻,強調(diào)為學(xué)必須持之以恒。
(2)樂器在古代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雎》中寫到樂器的句子是“          ”和“          ”。
(3)自然界鳥類的啼鳴有時會引發(fā)人們的悲思愁緒,這在唐宋詩詞中屢見不鮮,如“          ,          ”。
六、(2021新高考Ⅰ節(jié)選,58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
(1)賈誼在《過秦論》中交代陳涉的身份,說他不過是個“          ,          ”,且是被遷戍邊的兵卒。
(2)《楚辭·招隱士》中有“王孫游兮不歸,青草生兮萋萋”的經(jīng)典句子。從此之后,將“王孫”與青草一起吟詠,成了古典詩詞中表現(xiàn)隱逸、離別等情感的一個傳統(tǒng),如“          ,          ”。
七、(2021新高考Ⅰ,60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列傳》中,司馬遷認(rèn)為《離騷》的創(chuàng)作原因,除了痛心君王聽信讒言,不能明辨是非外,還有“          ,          ”。
(2)針對司馬光認(rèn)為新法“生事”的指責(zé),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指出,推行變法是為了“          ,          ”,不是為了生事擾民。
(3)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后世多以“杜康”借指美酒,“杜康”一詞也經(jīng)常在古詩詞中出現(xiàn),如“                     ”。
八、(2021新高考Ⅰ,64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莊子·逍遙游》中說,到郊野去的人,只帶一日之糧當(dāng)天回來,肚子還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的人,則需要“          ”;而去往千里之外的人,就必須“          ”。
(2)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見到了徐公,先是仔細(xì)觀察,感覺自己沒有徐公美,然后“          ,          ”,最終認(rèn)定自己確實不如徐公美。
(3)項羽破秦入關(guān),三分關(guān)中之地,以秦降將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合稱“三秦”。從此“三秦”作為一個地理名詞,頻繁在古詩詞中出現(xiàn),如“          ,          ”。
九、(2020新高考Ⅰ)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論語·先進》中寫到孔子的四個弟子侍坐時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時間治理一個飽經(jīng)憂患的千乘之國,“          ,          ”。
(2)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          ,          ”兩句,形象地寫出了主人公無法排遣的離情。
(3)辛棄疾《菩薩蠻(郁孤臺下清江水)》中寫道,江中不僅能看到江水,還能看到“          ”;而北望故都,又“          ”,視線常被遮斷。
題組二 新高考二卷(Ⅱ卷)
一、(2025全國二)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周末的音樂會圓滿成功,媒體報道時引用蘇軾《赤壁賦》中的“          ,          ”兩句,形容洞簫的尾音婉轉(zhuǎn)悠長,連綿不斷。
(2)老年大學(xué)的教室里懸掛著一副對聯(lián),寫的是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中的“          ,          ”,對應(yīng)著開設(shè)的書法和茶藝兩門課。
(3)與右圖內(nèi)容相契合的古詩文名句,可以是:“          ,          。”
二、(2024新課標(biāo)Ⅱ)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同學(xué)們到郊外春游,陽光下樹木蔥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文句:“          ,          。”
(2)快過年了,于老師牽掛在成都旅行的女兒,給她發(fā)短信息時用了李白《蜀道難》中的詩句“          ,          ”,希望她不要貪玩,早點兒回家。
(3)古代詩人在寫離情時,經(jīng)常在詩的上下兩句中分別表達離別雙方的情思,如唐詩“          ,          ”就是如此。
三、(2023新課標(biāo)Ⅱ)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中記載,李存勖將李克用留給他的三支箭收藏在祖廟中,其后用兵作戰(zhàn),“          ,          ”,裝在錦囊中背在身上,奔赴戰(zhàn)場。
(2)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中“          ,          ”兩句,看似閑適恬靜,實則透露出詩人由于內(nèi)心的惆悵而徹夜難眠。
(3)小剛在他創(chuàng)作的歷史小說《正氣歌》中寫道:文天祥月下獨步于江邊,眼前壯闊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誦起前人的寫景名句“          ,          ”。
四、(2022新高考Ⅱ,60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          ,          ”兩句使用疊字,增添了鄉(xiāng)村遠景的平靜安詳之感。
(2)杜甫《蜀相》中“                     ”兩句自問自答,點明了諸葛武侯祠所在的位置。
(3)古代京城百業(yè)興旺,精英薈萃,又被稱為“京華”,這一美稱,在唐宋詩詞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          ,          ”。
五、(2022新高考Ⅱ,64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短歌行》中“          ,          ”兩句,后世一直傳誦不已,蘇軾《赤壁賦》中就曾引用過。
(2)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          ,          ”兩句,交代了詩人貶謫之地的偏僻與被貶時間之久。
(3)花與鳥既是傳統(tǒng)繪畫作品中的重要題材,又常常在古代詩歌中對舉出現(xiàn),如“          ,          ”。
六、(2021新高考Ⅱ,58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          ,          ”兩句,采用對仗句式,連用兩個比喻,表達詩人對官場的厭倦以及對田園的向往。
(2)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感慨:當(dāng)李存勖強盛的時候,“          ,          ”;而等到他衰敗的時候,幾十個伶人圍困他,他就身死國滅,被天下人譏笑。
(3)古代的詩人受到《楚辭·湘夫人》“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的啟發(fā),創(chuàng)造出“落木”一詞,以指代落葉。該詞在古典詩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          ,          ”。
七、(2021新高考Ⅱ,64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難》中“          ,          ”兩句,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句子,寫劍閣的險要,告誡人們警惕戰(zhàn)亂。
(2)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分析秦王朝滅亡的原因之后,又用兩句話對后世統(tǒng)治者提出了警示,這兩句話是“          ,          ”。
(3)“日邊”一詞的字面意思就是太陽旁邊,在古代詩文中常用來比喻京師附近或帝王左右。如詩句“          ,          ”中“日邊”的含義就是如此。
八、(2020新高考Ⅱ)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后世多將軍隊中的同事稱為“袍澤”,這個詞源自《詩經(jīng)·秦風(fēng)·無衣》中“          ”和“          ”兩句。
(2)杜甫《登岳陽樓》中“          ,          ”兩句,描畫出了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景象。
(3)蘇洵在《六國論》中分析道,秦國戰(zhàn)爭以外所得土地遠遠多于戰(zhàn)爭所得,因此“          ,          ”,本來就不在于戰(zhàn)爭。
題組三 全國甲、乙等卷
一、(2024全國甲)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灣《次北固山下》的名句“          ,          ”,描寫時序交替中的景物, 暗示著時光流逝,蘊含著自然理趣。
(2)小慧為朋友家的農(nóng)家樂餐廳寫宣傳橫幅,直接使用了陸游《游山西村》里的“          ,          ”兩句詩,朋友看了覺得很貼切。
(3)行至群山深處,見到一掛瀑布飛瀉而下,水石激蕩,轟鳴作響。于老師回頭對學(xué)生們說:“這不就是古詩中寫的‘          ,          ’嘛!”
二、(2023全國甲)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記載,齊王接受鄒忌的意見,廣開言路。一開始有很多人進諫,以至“          ”;過了幾個月后,則“          ”。
(2)鮑照曾以“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表達內(nèi)心憤懣,李白《行路難》中的兩句詩“          ,          ”,描寫相近動作,抒寫近似心情。
(3)花和雪都是古詩詞中常見的物象,古代詩人常常以雪喻花,或以花喻雪,比如“          ,          ”。
三、(2023全國乙)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          ”兩句,寫琵琶女結(jié)束演奏后的動作及神態(tài),同時也引出下文對其身世的敘述。
(2)宋代張孝祥以“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描寫舟泛水上,境界非凡,與蘇軾《赤壁賦》中“          ,          ”兩句所寫的景致非常相似。
(3)小剛因病不能參加比賽,汪教練給他發(fā)了一條信息,寫道:“人生中的機遇絕非只有一次,古詩云:‘          ,          。’我對你永遠充滿信心!”
四、(2022全國甲)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中男女主人公有過愉悅的往昔,“          ,          ”,就是對他們小時候歡樂相處的描寫。
(2)杜甫《登高》中“          ,          ”兩句都使用了疊字,從聽覺、視覺上突出了對景傷懷的感受。
(3)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          ,          ”兩句,表現(xiàn)了當(dāng)年劉裕率軍北伐時的強大氣勢。
五、(2022全國乙)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          ”兩句,寫琵琶女以嫻熟的技藝演奏了當(dāng)時有名的兩首樂曲。
(2)李商隱《錦瑟》“          ,          ”兩句中的數(shù)目字,引發(fā)了后世讀者的多種解讀。
(3)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中“          ,          ”兩句,以花落歸根為喻,抒發(fā)了詩人雖然辭官,但仍關(guān)心國家前途命運的情懷。
六、(2021全國乙)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樂曲演奏過程中的停頓也有情感表達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對此進行說明的詩句是:“          ,          。”
(2)即便“故國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還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當(dāng)年在金陵的宮殿,慨嘆已物是人非:“          ,          。”
(3)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描寫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寫到花草的句子是:“          ,          。”
七、(2020全國Ⅰ)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離騷》中“          ,          ”兩句對古代服飾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2)元代戲劇家馬致遠的雜劇《青衫淚》根據(jù)白居易的詩《琵琶行》改編而成,劇名來自詩中的“                     ”兩句。
(3)在《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蘇軾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顧慮,原因在于“          ,          ”。
八、(2020全國Ⅱ)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勸學(xué)》中舉例說,筆直的木材如果“          ”,就會彎曲到符合圓規(guī)的標(biāo)準(zhǔn);即使再經(jīng)曝曬也不會挺直,因為“          ”。
(2)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稱出游時的食物都可來自山間,肥美的魚從溪水中捕撈出,所謂“          ,          ”;而用泉水釀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3)蘇軾在《赤壁賦》中發(fā)議論說,江水不停地流去,“          ”;月亮?xí)r圓時缺,“          ”。
九、(2020全國Ⅲ)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論語·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著胳膊睡覺,也可以樂在其中;而“          ,          ”。
(2)白居易《觀刈麥》中“          ,          ”兩句,寫勞動者珍惜夏日時光,不顧勞累,也忘記了炎熱。
(3)《阿房宮賦》中以一連串的排比夸張表現(xiàn)阿房宮的奢華, 如寫架起房梁的椽子“          ”,嘈雜的音樂聲“          ”。
三年模擬
練題型 單篇理解賞析型
1.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          ,          ”兩句,以“離人”試圖擺脫月光卻無法如愿的情景,來寫親人的相思之苦。
2.古語曰:“賞罰若明,四方可行。”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也有言“          ,          ”,以此勸諫太宗理性賞罰、公平執(zhí)政。
3.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中,運用比喻的修辭和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描寫杭州美景的兩句是“          ,          ”。
4.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針對司馬光來信中提及的“侵官”進行反駁,他認(rèn)為自己接受君主命令,“          ,          ”,并非侵奪官權(quán)。
5.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中的“          ,          ”兩句,通過描寫主人公起床后的動作細(xì)節(jié),表現(xiàn)其慵懶倦怠之情狀。
6.唐朝自由開放、平等待人的風(fēng)氣使大多數(shù)仁人志士將馳騁疆場、殺敵報國作為人生追求,統(tǒng)治者對此也予以鼓勵,使其恩賞加身。高適《燕歌行》“          ,          ”兩句便描繪了這種社會情形。
7.蘇軾的《赤壁賦》寫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都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的句子是“          ,          ”。
8.元宵佳節(jié),西安大唐不夜城中女孩們身著華麗漢服,笑語盈盈,觀賞華麗燈會,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中用“          ,          ”描繪了同樣的場景。
9.老子認(rèn)為,凡事初始,便于控制,利于解決,因此他在《老子》第六十四章說,治世者要善于把握先兆,“          ,          ”。
10.《赤壁賦》中“客”對曹操的評論和感慨是“          ,          ”。
11.《離騷》(節(jié)選)一詩中,屈原非常自豪地自敘其高貴的出身——“          ,          ”,表明了他對中華文明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rèn)同。
12.《阿房宮賦》中通過秦朝統(tǒng)治者搜刮天下百姓財富和揮霍財富兩種截然不同的情形,來批判秦朝統(tǒng)治者窮奢極欲的句子是“          ,          ”。
13.李賀《李憑箜篌引》中,表明時間是深秋九月的一句是“          ”,交代演奏者姓名和地點的一句是“          ”。
14.在《歸去來兮辭》中,陶淵明借“云”和“鳥”表現(xiàn)自己順應(yīng)自然天性,過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的句子是“          ,          ”。
15.《念奴嬌·過洞庭》中“          ,          ”兩句,描繪詩人外在形象,表現(xiàn)了詩人平靜豁達、超凡脫俗的氣度。
16.秦惠王為了早日實現(xiàn)“西并巴、蜀”的目的,派遣了大量軍士開鑿蜀道,而李白在《蜀道難》中用“          ,          ”兩句給這一開辟過程增添了神話色彩。
練題型 雙篇關(guān)聯(lián)比較型
1.姜夔的《揚州慢》中“          ,          ”兩句,與陸游的“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有花雖開卻無人欣賞之意。
2.詩人常通過回溯往昔、追憶逝去的青春歲月表達情感。如陸游《書憤》中“          ”抒發(fā)豪情壯志,劉克莊《賀新郎》(國脈微如縷)中“          ”表達報國從軍的夙愿。
3.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結(jié)論相異。對荊軻刺秦這一歷史事件,司馬遷肯定了荊軻的英勇無畏,而蘇洵在《六國論》中用“          ,          ”表達了不同見解。
4.李斯在《諫逐客書》中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強調(diào)廣納人才的必要性,蘇洵的《六國論》中也有涉及利用人才來維護國家穩(wěn)定、對抗秦國的句子,它是:          ,          。
5.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化用竇鞏《南游感興》“傷心欲問前朝事,惟見江流去不回。日暮東風(fēng)春草綠,鷓鴣飛上越王臺”的句子是:          ,          。
6.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xué)習(xí)》一文中指出,有的同志存在“想當(dāng)然”發(fā)號施令的主觀主義作風(fēng),蘇軾在《石鐘山記》中也用“          ,          ”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7.蘇洵在《六國論》中認(rèn)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向秦國割地求和,賈誼《過秦論》中也論及這一史實,即“          ,          ”。
8.王昌齡《出塞》中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與高適《燕歌行》中的“          ,          ”兩句,都表明了對李廣的追憶與敬仰。
9.心靈的自在,精神的自由,是許多文人墨客追求的人生境界。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里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黃庭堅在《登快閣》里說“          ,          ”,二人的表達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表達了對被紛亂現(xiàn)實束縛的厭惡,而追求心靈與精神的獨立自由。
10.《阿房宮賦》中用“六王畢,四海一”來形容秦始皇滅掉諸侯國統(tǒng)一天下的過程,《過秦論》中“          ,          ”與此表達的意思相同。
11.君子敬“小”而慎微,如司馬遷《屈原列傳》“          ”,表明“小”可以表達深遠的意義;又如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指出“小”也會釀成大的禍患。
12.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末二句:“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他創(chuàng)作時很可能借鑒了宋朝劉克莊《賀新郎》中的句子:“          ,           ”
13.司馬遷《報任安書》中,“          ,          ”與《離騷》“雖九死其猶未悔”同樣表達不懼死亡的精神。
14.好戰(zhàn)必亡,而忘戰(zhàn)也必危。南宋詩人林升《題臨安邸》中寫道:“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          ,          ”也有類似的擔(dān)憂。
15.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          ,          ”,與《戰(zhàn)國策·楚策》中“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所闡述的道理相通。
16.對于愛人的分離,“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兩句流露出無盡的憂傷,秦觀《鵲橋仙》“          ,          ”兩句則表現(xiàn)出達觀的心態(tài)。
練題型 情境遷移應(yīng)用型
1.小剛假期登泰山,觀賞了日出時天邊云彩奇異變化的壯美景象。他拍攝了照片,發(fā)朋友圈時選用了姚鼐《登泰山記》中的“          ,          ”作為文案。
2.劉明同學(xué)在寫作文時,想引用兩句詩來贊美革命者信仰堅定、視死如歸,于是引用了李白的“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老師看了,認(rèn)為不如引用“          ,          ”。
3.一位文學(xué)愛好者去洞庭湖游玩,面對眼前秀美的湖光山色,想到唐詩宋詞中許多描繪它的妙辭,其中“          ,          ”兩句寫得最具神韻,不禁放聲吟誦起來。
4.李華與友人在網(wǎng)絡(luò)上結(jié)識,用“          ,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表達了無法見面卻充滿期待的心情。
5.讀書小組要開展“報國之志”詩歌專題探究活動,小剛負(fù)責(zé)“戍邊守疆,保家衛(wèi)國”板塊的詩句整理,我們學(xué)過的相關(guān)詩歌很多,比如“          ,          ”就很好。
6.“三國迷”小達寫了一篇關(guān)于三國英雄人物的論文參加學(xué)校舉辦的“歷史文化節(jié)”,其中引用了贊嘆三國英杰的古人詩詞,如“          ,          ”。
7.張老師上課時想讓同學(xué)們主動發(fā)言,但同學(xué)們礙于張老師年長,羞于交流。此時張老師可以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的“          ,          ”進行引導(dǎo)。
8.小王參加“世界電信日”主題紀(jì)念活動時,感慨道:“昔日《春江花月夜》有云‘          ,          ’,古人即使以飛禽游魚為信使,也往往難以傳達思念;而今信息傳輸瞬間千里,距離不再是情感的障礙了。”
9.學(xué)校舉行“德義”主題團日活動,李老師舉《諫太宗十思疏》中的“          ,          ”,告誡同學(xué)們“德義”不僅關(guān)乎個人成長,還關(guān)乎國家安危。
10.小華和外國友人假期來杭州參加研學(xué)活動,為了讓友人知道杭州的歷史底蘊與繁華,他引用了柳永《望海潮》中的“          ,          ”兩句。
11.學(xué)校新修了一座小巧玲瓏的建筑供學(xué)生小憩,想請王老師命名,王老師脫口吟出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的“          ,          ”,然后說就叫“易安閣”吧。
12.元宵之夜,小慧看到街上車流涌動的景象,不由得聯(lián)想起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          ”一句;看到煙花綻放于夜空,又不禁吟誦出本詞中的“          ”。
13.強華要寫一篇短文,向同學(xué)們介紹中國國家博物館“鏡里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線上展覽活動,他引用詩句“          ,          ”,來再現(xiàn)古人使用銅鏡的生活場景。
14.語文老師講到文學(xué)作品的內(nèi)容與形式之間的關(guān)系時,引用了《論語·雍也》中的“          ,          ”,說明如果偏重一方,就會削弱作品的藝術(shù)效果。
15.學(xué)校組織學(xué)生參觀歷史博物館,當(dāng)解說員說到“沒有憂患意識的國家,隨時都有滅亡的危險”時,小剛深有感觸,即刻想到《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          ,          ”。
16.小明父母告誡他:不是自己的東西絕不能占為己有。小明覺得這個告誡可以用更文雅的方式表達,如《赤壁賦》里的“          ,          ”。
練題型 文化(語言)現(xiàn)象總結(jié)型
1.中國古典詩詞中“空”字的使用頻率很高,或營造空靈幽靜的氛圍,如“          ”;或有徒勞之意,流露無奈感傷的情緒,如“          ”。
2.很多詩歌通過今昔對比,突出世事變遷,如“          ,          ”,對比之間,盡是感慨。
3.古詩文對“煙”字情有獨鐘,比如常用“煙”字表現(xiàn)楊柳的生機之盛與朦朧之美,如“          ”;或用“煙”字形容水霧彌漫,如“          ”。
4.古代詩歌中常在上下兩句對舉出現(xiàn)“前后”“上下”“遠近”“天地”等詞語,來表述時間或空間的變換,如“          ,          ”。
5.擬聲詞常以疊詞的形式出現(xiàn),古詩詞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如“          ,          ”。
6.在表現(xiàn)懷人主題的古代詩歌中,詩人經(jīng)常采用“對寫”手法,從對方著筆,含蓄地表達情感,可謂“此處思念,彼處著墨”,如“          ,          ”。
7.以景結(jié)情是詩人慣用的一種技巧,它可以使讀者在景物描寫中馳騁想象,體味詩的意境,如“          ,          ”。
8.酒食是詩歌中常見的描寫對象,古人無論貧富,設(shè)宴待客皆有酒有菜,比如“          ,          ”。
9.山川風(fēng)物、四時好景激發(fā)了文人墨客無限才情。古代許多詩詞文賦都描繪了“水天相接”的美景,這些句子意境或開闊,或唯美,或空明,如“          ,          ”。
10.在古詩文中,作者常用擬人手法賦予“云”這一意象豐富的情感,如“          ,          ”。
11.“徘徊、猶豫不決”在古詩文中有不同的表達,可生動地塑造人物形象、襯托人物心情,如:“          ,          。”
12.詩詞中使用設(shè)問的方式,有助于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引發(fā)讀者思考。請試舉一例:“                       。”
13.古詩詞中數(shù)詞“九”常常表示虛指,如“          ,          ”。
14.列錦,亦稱“名詞鋪排”,是指由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排列在一起,用以烘托氣氛、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情感的一種修辭手法。古典詩歌作品中常見的運用這一修辭手法的詩句,如“          ,          ”。
15.“荷”,又稱蓮、芙蓉、芙蕖等,是我國古典詩文中的常見意象,意蘊豐富。如“          ”一句便是取其美好形象表達愉悅暢快之情,而“          ”一句則是取其高潔品質(zhì)寄寓高尚的情操。
16.在中國古典詩詞中,“無聲之境”十分受高人雅士青睞,它是一種超脫耳根直訴靈魂的體驗,比如有詩詞云:“          ,          。”
17.小明學(xué)習(xí)成語時發(fā)現(xiàn),很多成語出自唐宋詩詞,如“千呼萬喚”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這樣的詩句還有“          ,          ”等。
18.唐代許多詩人在送別親朋好友時,寫下了很多安慰對方、樂觀豁達的詩句,例如“          ,          ”。
練綜合 模擬題組
1.(2025山東濰坊一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勞動之美是多元且動人的,既有“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的辛勞樸素,也有王維《山居秋暝》中“          ,          ”的純美雅致。
(2)在研究中國古代建筑時,同學(xué)們驚嘆于古建筑空中連廊的精美,紛紛贊嘆杜牧《阿房宮賦》中的“          ,          ”描寫得精妙絕倫。
(3)古代詩歌語言具有跳躍性,如“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又如“          ,          ”,都表現(xiàn)為空間上的轉(zhuǎn)換。
2.(2025河北石家莊一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項脊軒志》細(xì)節(jié)動人,如十五之夜,月照桂樹,影隨風(fēng)動,讓人覺得“          ”;再如“          ”時,時日長久,能“以足音辨人”。
(2)劉克莊《賀新郎》(國脈微如縷)中“          ,           ”兩句振聾發(fā)聵,呼吁為人才提供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3)古典詩詞往往不出現(xiàn)顏色詞卻能表現(xiàn)出色彩,如“          ,          ”兩句,通過獨特意象讓讀者體會到畫面中白色的存在。
3.(2025新八省高考綜合改革適應(yīng)性演練)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表示自己如果治理一個危難中的中等國家,三年之后,“          ,          ”。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          ,          ”兩句,通過河中畫船、天空飛鳥描繪出長江上的美麗景色。
(3)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使用相鄰的兩個數(shù)字來表示一個大概、差不多的數(shù)量,這種用法在古詩詞中也很常見,如“          ,          ”。
4.(2025廣東廣州一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班會課上,老師用“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告誡同學(xué)們學(xué)習(xí)應(yīng)持之以恒,這讓大家立刻聯(lián)想到《諫太宗十思疏》中的“          ,          ”。
(2)家庭聚會時,小明爸爸站起來祝酒:“我借杜甫《客至》中的‘          ,          ’,用一杯薄酒祝福大家。”小明接話道:“爸爸,這兩句詩是詩人自謙的說法,用‘唯愿當(dāng)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更好吧。”
(3)蛇年新春獻禮視頻《以武止戈》展示人民軍隊維護和平、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中國古代詩歌中也有不少含有“戈”的詩句,如“          ,          ”。
5.(2025山東淄博、濱州一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班會課上,張老師使用《諫太宗十思疏》中的“          ,          ”,引導(dǎo)同學(xué)們認(rèn)識到了坦誠相待的重要性。
(2)班級舉行同主題詩句集錦活動,語文老師要求學(xué)生們搜集以水流喻指時間過得飛快,提醒人們珍惜時間的句子,并以《離騷》中的“          ,          ”為例進行示范。
(3)古代女性頭飾常在唐宋詩詞中出現(xiàn),如“          ,          ”。
6.(2025河北唐山一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剛參加“國樂盛典”音樂會,聽到輕重交織、清脆悅耳的琵琶聲,想起了《琵琶行》中的“          ,          ”。
(2)在歷史課上,于老師讓同學(xué)們歸納古代官員的選拔制度,小剛同學(xué)想到《陳情表》中的“          ,          ”就說明了漢代選拔官員的方式。
(3)小慧同學(xué)假期去爬長城,倚著垛口遠眺,她想到了古人所作的帶有“長城”的詩句:“          ,          。”
7.(2025湖北七市州二診)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離騷》中,寫詩人崇尚美德并自我約束,雖早上滿懷赤誠向君王進諫,傍晚就慘遭貶黜的名句是“          ,          ”。
(2)《登泰山記》中,姚鼐在游覽泰山的過程中,用“          ,          ”表達出對錯過了偏僻處的石刻景觀的些許遺憾。
(3)在古詩文中,古人借多樣的傳統(tǒng)樂器表現(xiàn)出豐富的審美情趣,學(xué)習(xí)時有之,游樂時有之,獨處時有之……請寫出相關(guān)名句“          ,          ”。
8.(2025廣東一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中的“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表面上描寫桑葉,實則寫人的愛情,由物及人是古代詩歌常用的手法,屈原《離騷》(節(jié)選)中的“          ,          ”也運用了該手法,表達對時光易逝的憂慮。
(2)盤庚遷都時遭到了臣民的反對,在課堂上講解這一知識點時,于老師引用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中的“          ,          ”點明了反對盤庚遷都的群體。
(3)詩歌意象具有鮮明的暗示性和聯(lián)想性,“落木”和“江”兩個意象以其獨特的內(nèi)涵而倍受喜愛,小張在作文中引用包含這兩個意象的詩句“          ,          ”,來渲染環(huán)境描寫。
9.(2025江西九江十校聯(lián)考)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校園十大夏景標(biāo)識語征集活動中,張芳直接引用周邦彥《蘇幕遮》中“          ,          ”兩句來作為校園荷塘的標(biāo)識語,同學(xué)們都覺得很貼切。
(2)小剛在困難面前心情有些低落,同桌給他寫了張紙條,引用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中的“          ,          ”兩句,鼓勵他重拾信心,相信未來。
(3)在唐詩宋詞中,“梧桐(梧、桐)”這一意象常常蘊含著文人的孤獨憂愁或離情別緒,如“          ,          ”等。
10.[2025八省八校(T8)第一次聯(lián)考]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勸學(xué)》中“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表明師生之間可以教學(xué)相長,這與韓愈《師說》中“          ,          ”理想的師生關(guān)系一致。
(2)《明湖居聽書》寫小玉說書時,“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與《琵琶行》中用明月側(cè)面表現(xiàn)琵琶女高超技藝的句子“          ,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3)黛玉葬花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悲泣春花,哀嘆命運。在古詩詞中,不乏含“花”字且借以抒發(fā)悲涼之意的佳句,比如“          ,          ”。
11.(2025江蘇蘇錫常鎮(zhèn)四市一調(diào))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借盤庚遷都的史實表達自己的變法決心,其中“          ,          ”體現(xiàn)了他的行事準(zhǔn)則和決不后悔的改革之志。
(2)古代詩人望月懷遠時,時有奇想,如李白“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          ,          ”兩句立意和構(gòu)思與其相似,可以說是同一機杼。
(3)以水的流動不居來表現(xiàn)人生多故、世事無常,是我國古代詩文中極為常見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很多作者筆下,如“          ,          ”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例。
12.(2025河南安陽、鶴壁、焦作、濮陽二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五代史伶官傳序》中,“          ,          ”是晉王李克用臨終前對莊宗的囑咐,也是莊宗奮發(fā)圖強、接連取勝的精神動力。
(2)《赤壁賦》中,作者與客人乘舟泛于江面。文中先描寫了凌空駕風(fēng)而行般的體驗,接著又以“          ,          ”描述那種宛若腋下生翅、超凡為仙的感覺。
(3)古代詩人常在詩歌中描寫水中映月的景象,如唐詩中就有“          ,          ”的詩句。
13.(2025廣東深圳一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長城,在中國古代具有軍事防御的重要功能,這從賈誼《過秦論》中的“          ,          ”就可以看出。
(2)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文明要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如柳永《望海潮》便以“          ,          ”和“羌管弄晴,菱歌泛夜”表現(xiàn)杭州市民物質(zhì)的充裕與精神的充實。
(3)古代詩詞常常以“夢”為馬,將夢的主體帶到另一空間或另一時間,如“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又如“          ,          ”。
14.[2025八省八校(T8)第二次聯(lián)考]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赤壁賦》的結(jié)尾,主客二人于人生感悟上高度契合。他們“          ”,空間被遺忘;“          ”,時間被忽略,共同抵達“物與我皆無盡也”的樂境。
(2)在古詩中詩人常借“衣”來寄托情思,如高適《燕歌行(并序)》中,“          ”展現(xiàn)了戰(zhàn)士的忠誠與辛勞;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中,“          ”則體現(xiàn)了詩人對高潔品格的追求。
(3)月背采樣凱旋、神舟遨游蒼穹……近年來我國航天科技發(fā)展迅猛。回溯古代,科技不發(fā)達,詩人們常常借助廣袤蒼穹里的璀璨星辰來抒發(fā)內(nèi)心的萬千情思,如“          ,          ”。
專題五 名篇名句默寫
五年高考
題組一 新高考一卷(Ⅰ卷)
一、(2025全國一)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畢業(yè)典禮上,柳教授謙遜地引用韓愈《師說》中的“          ,          ”兩句,勉勵學(xué)生們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2)張老師給守衛(wèi)邊疆的丈夫發(fā)信息,引用秦觀《鵲橋仙》中“          ,          ”兩句,表示雖不能朝夕相守,但仍情長意久。
(3)與左圖內(nèi)容相契合的古詩文名句,可以是:“          ,          。”
答案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師不必賢于弟子
(2)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3)(示例1)水面清圓 一一風(fēng)荷舉
(示例2)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示例3)惟有綠荷紅菡萏 卷舒開合任天真
(示例4)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每答對一空給1分,有錯別字該空不給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給分)
二、(2024新課標(biāo)Ⅰ)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作文課上,房老師使用《屈原列傳》中“          ,          ”兩句話,引導(dǎo)學(xué)生描寫尋常事物以表示宏大意旨,列舉淺近事例來傳達深遠意蘊。
(2)鄉(xiāng)村民宿“愛陶居”開業(yè)了,房屋周圍按照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          ,          ”的句意栽種了多種樹木,受到游客喜愛。
(3)唐代詩人寫時事,常常托之于漢代,如“          ,          ”,就是借漢喻唐,以古方今。
答案 (1)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舉類邇而見義遠 
(2)榆柳蔭后檐 桃李羅堂前
(3)(示例1)漢家煙塵在東北 漢將辭家破殘賊
(示例2)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 千村萬落生荊杞
(示例3)金山西見煙塵飛 漢家大將西出師
(示例4)漢皇重色思傾國 御宇多年求不得
三、(2023新課標(biāo)Ⅰ)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自己編寫《史記》“          ”,便遭遇了李陵之禍,因痛惜這部書不能完成,所以“          ”。
(2)《舊唐書·音樂志》記載豎箜篌“體曲而長,二十有二弦”,而李賀《李憑箜篌引》中“          ,          ”兩句,說明豎箜篌的弦數(shù)還有另一種可能。
(3)小剛臨摹了一幅諸葛亮的畫像,想在上面題兩句詩,卻一直沒想好。汪老師認(rèn)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          ,          ”就很好。
答案 (1)草創(chuàng)未就 就極刑而無慍色
(2)十二門前融冷光 二十三絲動紫皇
(3)(示例1)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示例2)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示例3)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
(示例4)功蓋三分國 名成(高)八陣圖
四、(2022新高考Ⅰ,60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鮑照的《擬行路難》當(dāng)中以“          ,          ”起興,從日常平凡的生活現(xiàn)象引發(fā)自身的感慨。
(2)曹操的《短歌行》中的“          ,          ”,表達了自己希望接納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
(3)李白常常稱謝靈運為謝公,比如在“          ,          ”詩句中。
答案 (1)瀉水置平地 各自東西南北流
(2)山不厭高 海不厭深
(3)(示例1)腳著謝公屐 身登青云梯
(示例2)謝公宿處今尚在 淥水蕩漾清猿啼
五、(2022新高考Ⅰ,64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勸學(xué)》中“          ,          ”兩句,以劣馬的執(zhí)著為喻,強調(diào)為學(xué)必須持之以恒。
(2)樂器在古代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雎》中寫到樂器的句子是“          ”和“          ”。
(3)自然界鳥類的啼鳴有時會引發(fā)人們的悲思愁緒,這在唐宋詩詞中屢見不鮮,如“          ,          ”。
答案 (1)駑馬十駕 功在不舍
(2)琴瑟友之 鐘鼓樂之
(3)(示例1)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 愁空山
(示例2)其間旦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
(示例3)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
(示例4)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示例5)江晚正愁余 山深聞鷓鴣
六、(2021新高考Ⅰ節(jié)選,58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
(1)賈誼在《過秦論》中交代陳涉的身份,說他不過是個“          ,          ”,且是被遷戍邊的兵卒。
(2)《楚辭·招隱士》中有“王孫游兮不歸,青草生兮萋萋”的經(jīng)典句子。從此之后,將“王孫”與青草一起吟詠,成了古典詩詞中表現(xiàn)隱逸、離別等情感的一個傳統(tǒng),如“          ,          ”。
答案 (1)甕牖繩樞之子 氓隸之人
(2)(示例1)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示例2)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
(示例3)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七、(2021新高考Ⅰ,60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列傳》中,司馬遷認(rèn)為《離騷》的創(chuàng)作原因,除了痛心君王聽信讒言,不能明辨是非外,還有“          ,          ”。
(2)針對司馬光認(rèn)為新法“生事”的指責(zé),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指出,推行變法是為了“          ,          ”,不是為了生事擾民。
(3)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后世多以“杜康”借指美酒,“杜康”一詞也經(jīng)常在古詩詞中出現(xiàn),如“                     ”。
答案 (1)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2)舉先王之政 以興利除弊
(3)(示例)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
八、(2021新高考Ⅰ,64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莊子·逍遙游》中說,到郊野去的人,只帶一日之糧當(dāng)天回來,肚子還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的人,則需要“          ”;而去往千里之外的人,就必須“          ”。
(2)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見到了徐公,先是仔細(xì)觀察,感覺自己沒有徐公美,然后“          ,          ”,最終認(rèn)定自己確實不如徐公美。
(3)項羽破秦入關(guān),三分關(guān)中之地,以秦降將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合稱“三秦”。從此“三秦”作為一個地理名詞,頻繁在古詩詞中出現(xiàn),如“          ,          ”。
答案 (1)宿舂糧 三月聚糧
(2)窺鏡而自視 又弗如遠甚
(3)(示例1)城闕輔三秦 風(fēng)煙望五津
(示例2)心折此時無一寸 路迷何處見(是)三秦
(示例3)鏡寫三秦色 窗搖八水光
(示例4)三秦流血已成川 塞上黃云戰(zhàn)馬閑
九、(2020新高考Ⅰ)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論語·先進》中寫到孔子的四個弟子侍坐時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時間治理一個飽經(jīng)憂患的千乘之國,“          ,          ”。
(2)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          ,          ”兩句,形象地寫出了主人公無法排遣的離情。
(3)辛棄疾《菩薩蠻(郁孤臺下清江水)》中寫道,江中不僅能看到江水,還能看到“          ”;而北望故都,又“          ”,視線常被遮斷。
答案 (1)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2)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3)中間多少行人淚 可憐無數(shù)山
題組二 新高考二卷(Ⅱ卷)
一、(2025全國二)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周末的音樂會圓滿成功,媒體報道時引用蘇軾《赤壁賦》中的“          ,          ”兩句,形容洞簫的尾音婉轉(zhuǎn)悠長,連綿不斷。
(2)老年大學(xué)的教室里懸掛著一副對聯(lián),寫的是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中的“          ,          ”,對應(yīng)著開設(shè)的書法和茶藝兩門課。
(3)與右圖內(nèi)容相契合的古詩文名句,可以是:“          ,          。”
答案 (1)余音裊裊 不絕如縷
(2)矮紙斜行閑作草 晴窗細(xì)乳戲分茶
(3)(示例1)客路青山外 行舟綠水前
(示例2)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示例3)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示例4)今朝試卷孤篷看 依舊青山綠樹多
二、(2024新課標(biāo)Ⅱ)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同學(xué)們到郊外春游,陽光下樹木蔥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文句:“          ,          。”
(2)快過年了,于老師牽掛在成都旅行的女兒,給她發(fā)短信息時用了李白《蜀道難》中的詩句“          ,          ”,希望她不要貪玩,早點兒回家。
(3)古代詩人在寫離情時,經(jīng)常在詩的上下兩句中分別表達離別雙方的情思,如唐詩“          ,          ”就是如此。
答案 (1)木欣欣以向榮 泉涓涓而始流
(2)錦城雖云樂 不如早還家
(3)(示例1)少婦城南欲斷腸 征人薊北空回首
(示例2)當(dāng)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
(示例3)白狼河北音書斷 丹鳳城南秋夜長
(示例4)渭北春天樹 江東日暮云
三、(2023新課標(biāo)Ⅱ)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中記載,李存勖將李克用留給他的三支箭收藏在祖廟中,其后用兵作戰(zhàn),“          ,          ”,裝在錦囊中背在身上,奔赴戰(zhàn)場。
(2)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中“          ,          ”兩句,看似閑適恬靜,實則透露出詩人由于內(nèi)心的惆悵而徹夜難眠。
(3)小剛在他創(chuàng)作的歷史小說《正氣歌》中寫道:文天祥月下獨步于江邊,眼前壯闊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誦起前人的寫景名句“          ,          ”。
答案 (1)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請其矢
(2)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
(3)(示例1)落木千山天遠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示例2)滟滟隨波千萬里 何處春江無月明
(示例3)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示例4)星垂(隨)平野闊 月涌大江流
四、(2022新高考Ⅱ,60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          ,          ”兩句使用疊字,增添了鄉(xiāng)村遠景的平靜安詳之感。
(2)杜甫《蜀相》中“                     ”兩句自問自答,點明了諸葛武侯祠所在的位置。
(3)古代京城百業(yè)興旺,精英薈萃,又被稱為“京華”,這一美稱,在唐宋詩詞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          ,          ”。
答案 (1)曖曖遠人村 依依墟里煙
(2)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3)(示例1)世味年來薄似紗 誰令騎馬客京華
(示例2)冠蓋滿京華 斯人獨憔悴
(示例3)游觀須知此地佳 紛紛人物敵京華
(示例4)江亭夜語 喜見京華新樣舞
五、(2022新高考Ⅱ,64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短歌行》中“          ,          ”兩句,后世一直傳誦不已,蘇軾《赤壁賦》中就曾引用過。
(2)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          ,          ”兩句,交代了詩人貶謫之地的偏僻與被貶時間之久。
(3)花與鳥既是傳統(tǒng)繪畫作品中的重要題材,又常常在古代詩歌中對舉出現(xiàn),如“          ,          ”。
答案 (1)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
(2)巴山楚水凄涼地 二十三年棄置身
(3)(示例1)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示例2)青鳥不傳云外信 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
(示例3)風(fēng)暖鳥聲碎 日高花影重
(示例4)花藏密葉多時在 鶯占高枝盡日啼
六、(2021新高考Ⅱ,58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          ,          ”兩句,采用對仗句式,連用兩個比喻,表達詩人對官場的厭倦以及對田園的向往。
(2)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感慨:當(dāng)李存勖強盛的時候,“          ,          ”;而等到他衰敗的時候,幾十個伶人圍困他,他就身死國滅,被天下人譏笑。
(3)古代的詩人受到《楚辭·湘夫人》“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的啟發(fā),創(chuàng)造出“落木”一詞,以指代落葉。該詞在古典詩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          ,          ”。
答案 (1)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
(2)舉天下之豪杰 莫能與之爭
(3)(示例1)落木千山天遠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示例2)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七、(2021新高考Ⅱ,64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難》中“          ,          ”兩句,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句子,寫劍閣的險要,告誡人們警惕戰(zhàn)亂。
(2)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分析秦王朝滅亡的原因之后,又用兩句話對后世統(tǒng)治者提出了警示,這兩句話是“          ,          ”。
(3)“日邊”一詞的字面意思就是太陽旁邊,在古代詩文中常用來比喻京師附近或帝王左右。如詩句“          ,          ”中“日邊”的含義就是如此。
答案 (1)所守或匪親 化為狼與豺
(2)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3)(示例1)閑來垂釣碧溪上 忽復(fù)乘舟夢日邊
(示例2)唯有殘生夢 猶能到日邊
(示例3)天上碧桃和露種 日邊紅杏倚云栽
(示例4)之子棹從天外去 故人書自日邊來
八、(2020新高考Ⅱ)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后世多將軍隊中的同事稱為“袍澤”,這個詞源自《詩經(jīng)·秦風(fēng)·無衣》中“          ”和“          ”兩句。
(2)杜甫《登岳陽樓》中“          ,          ”兩句,描畫出了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景象。
(3)蘇洵在《六國論》中分析道,秦國戰(zhàn)爭以外所得土地遠遠多于戰(zhàn)爭所得,因此“          ,          ”,本來就不在于戰(zhàn)爭。
答案 (1)與子同袍 與子同澤
(2)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3)秦之所大欲 諸侯之所大患
題組三 全國甲、乙等卷
一、(2024全國甲)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灣《次北固山下》的名句“          ,          ”,描寫時序交替中的景物, 暗示著時光流逝,蘊含著自然理趣。
(2)小慧為朋友家的農(nóng)家樂餐廳寫宣傳橫幅,直接使用了陸游《游山西村》里的“          ,          ”兩句詩,朋友看了覺得很貼切。
(3)行至群山深處,見到一掛瀑布飛瀉而下,水石激蕩,轟鳴作響。于老師回頭對學(xué)生們說:“這不就是古詩中寫的‘          ,          ’嘛!”
答案 (1)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
(2)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3)(示例1)飛湍瀑流爭喧豗 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示例2)風(fēng)磴吹陰雪 云門吼瀑泉
(示例3)虛空落泉千仞直 雷奔入江不暫息
(示例4)峰回失喜大飛瀑 聲震萬壑驚春雷
二、(2023全國甲)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記載,齊王接受鄒忌的意見,廣開言路。一開始有很多人進諫,以至“          ”;過了幾個月后,則“          ”。
(2)鮑照曾以“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表達內(nèi)心憤懣,李白《行路難》中的兩句詩“          ,          ”,描寫相近動作,抒寫近似心情。
(3)花和雪都是古詩詞中常見的物象,古代詩人常常以雪喻花,或以花喻雪,比如“          ,          ”。
答案 (1)門庭若市 時時而間進
(2)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
(3)(示例1)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示例2)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示例3)惆悵東欄一(二)株雪 人生看得幾清明
(示例4)正憐香雪披(飛)千片 忽訝殘霞覆一叢
三、(2023全國乙)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          ”兩句,寫琵琶女結(jié)束演奏后的動作及神態(tài),同時也引出下文對其身世的敘述。
(2)宋代張孝祥以“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描寫舟泛水上,境界非凡,與蘇軾《赤壁賦》中“          ,          ”兩句所寫的景致非常相似。
(3)小剛因病不能參加比賽,汪教練給他發(fā)了一條信息,寫道:“人生中的機遇絕非只有一次,古詩云:‘          ,          。’我對你永遠充滿信心!”
答案 (1)沉吟放撥插弦中 整頓衣裳起斂容
(2)縱一葦之所如 凌萬頃之茫然
(3)(示例1)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示例2)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
(示例3)一朝溝隴出 看取拂云飛
(示例4)玉經(jīng)磨琢多成器 劍拔沉埋更倚天
四、(2022全國甲)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中男女主人公有過愉悅的往昔,“          ,          ”,就是對他們小時候歡樂相處的描寫。
(2)杜甫《登高》中“          ,          ”兩句都使用了疊字,從聽覺、視覺上突出了對景傷懷的感受。
(3)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          ,          ”兩句,表現(xiàn)了當(dāng)年劉裕率軍北伐時的強大氣勢。
答案 (1)總角之宴 言笑晏晏
(2)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3)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五、(2022全國乙)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          ”兩句,寫琵琶女以嫻熟的技藝演奏了當(dāng)時有名的兩首樂曲。
(2)李商隱《錦瑟》“          ,          ”兩句中的數(shù)目字,引發(fā)了后世讀者的多種解讀。
(3)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中“          ,          ”兩句,以花落歸根為喻,抒發(fā)了詩人雖然辭官,但仍關(guān)心國家前途命運的情懷。
答案 (1)輕攏慢捻抹復(fù)挑 初為《霓裳》后《六幺》
(2)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3)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六、(2021全國乙)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樂曲演奏過程中的停頓也有情感表達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對此進行說明的詩句是:“          ,          。”
(2)即便“故國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還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當(dāng)年在金陵的宮殿,慨嘆已物是人非:“          ,          。”
(3)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描寫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寫到花草的句子是:“          ,          。”
答案 (1)別有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
(2)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 只是朱顏改
(3)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
七、(2020全國Ⅰ)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離騷》中“          ,          ”兩句對古代服飾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2)元代戲劇家馬致遠的雜劇《青衫淚》根據(jù)白居易的詩《琵琶行》改編而成,劇名來自詩中的“                     ”兩句。
(3)在《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蘇軾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顧慮,原因在于“          ,          ”。
答案 (1)制芰荷以為衣兮 集芙蓉以為裳
(2)座中泣下誰最多 江州司馬青衫濕
(3)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八、(2020全國Ⅱ)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勸學(xué)》中舉例說,筆直的木材如果“          ”,就會彎曲到符合圓規(guī)的標(biāo)準(zhǔn);即使再經(jīng)曝曬也不會挺直,因為“          ”。
(2)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稱出游時的食物都可來自山間,肥美的魚從溪水中捕撈出,所謂“          ,          ”;而用泉水釀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3)蘇軾在《赤壁賦》中發(fā)議論說,江水不停地流去,“          ”;月亮?xí)r圓時缺,“          ”。
答案 (1)以為輪 使之然也
(2)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
(3)而未嘗往也 而卒莫消長也
九、(2020全國Ⅲ)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論語·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著胳膊睡覺,也可以樂在其中;而“          ,          ”。
(2)白居易《觀刈麥》中“          ,          ”兩句,寫勞動者珍惜夏日時光,不顧勞累,也忘記了炎熱。
(3)《阿房宮賦》中以一連串的排比夸張表現(xiàn)阿房宮的奢華, 如寫架起房梁的椽子“          ”,嘈雜的音樂聲“          ”。
答案 (1)不義而富且貴 于我如浮云
(2)力盡不知熱 但惜夏日長
(3)多于機上之工女 多于市人之言語
三年模擬
練題型 單篇理解賞析型
1.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          ,          ”兩句,以“離人”試圖擺脫月光卻無法如愿的情景,來寫親人的相思之苦。
答案 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拂還來
2.古語曰:“賞罰若明,四方可行。”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也有言“          ,          ”,以此勸諫太宗理性賞罰、公平執(zhí)政。
答案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3.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中,運用比喻的修辭和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描寫杭州美景的兩句是“          ,          ”。
答案 云樹繞堤沙 怒濤卷霜雪
4.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針對司馬光來信中提及的“侵官”進行反駁,他認(rèn)為自己接受君主命令,“          ,          ”,并非侵奪官權(quán)。
答案 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以授之于有司
5.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中的“          ,          ”兩句,通過描寫主人公起床后的動作細(xì)節(jié),表現(xiàn)其慵懶倦怠之情狀。
答案 懶起畫蛾眉 弄妝梳洗遲
6.唐朝自由開放、平等待人的風(fēng)氣使大多數(shù)仁人志士將馳騁疆場、殺敵報國作為人生追求,統(tǒng)治者對此也予以鼓勵,使其恩賞加身。高適《燕歌行》“          ,          ”兩句便描繪了這種社會情形。
答案 男兒本自重橫行 天子非常賜顏色
7.蘇軾的《赤壁賦》寫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都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的句子是“          ,          ”。
答案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8.元宵佳節(jié),西安大唐不夜城中女孩們身著華麗漢服,笑語盈盈,觀賞華麗燈會,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中用“          ,          ”描繪了同樣的場景。
答案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9.老子認(rèn)為,凡事初始,便于控制,利于解決,因此他在《老子》第六十四章說,治世者要善于把握先兆,“          ,          ”。
答案 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亂
10.《赤壁賦》中“客”對曹操的評論和感慨是“          ,          ”。
答案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11.《離騷》(節(jié)選)一詩中,屈原非常自豪地自敘其高貴的出身——“          ,          ”,表明了他對中華文明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rèn)同。
答案 帝高陽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12.《阿房宮賦》中通過秦朝統(tǒng)治者搜刮天下百姓財富和揮霍財富兩種截然不同的情形,來批判秦朝統(tǒng)治者窮奢極欲的句子是“          ,          ”。
答案 奈何取之盡錙銖 用之如泥沙
13.李賀《李憑箜篌引》中,表明時間是深秋九月的一句是“          ”,交代演奏者姓名和地點的一句是“          ”。
答案 吳絲蜀桐張高秋 李憑中國彈箜篌
14.在《歸去來兮辭》中,陶淵明借“云”和“鳥”表現(xiàn)自己順應(yīng)自然天性,過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的句子是“          ,          ”。
答案 云無心以出岫 鳥倦飛而知還
15.《念奴嬌·過洞庭》中“          ,          ”兩句,描繪詩人外在形象,表現(xiàn)了詩人平靜豁達、超凡脫俗的氣度。
答案 短發(fā)蕭騷襟袖冷 穩(wěn)泛滄浪空闊
16.秦惠王為了早日實現(xiàn)“西并巴、蜀”的目的,派遣了大量軍士開鑿蜀道,而李白在《蜀道難》中用“          ,          ”兩句給這一開辟過程增添了神話色彩。
答案 地崩山摧壯士死 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練題型 雙篇關(guān)聯(lián)比較型
1.姜夔的《揚州慢》中“          ,          ”兩句,與陸游的“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有花雖開卻無人欣賞之意。
答案 念橋邊紅藥 年年知為誰生
2.詩人常通過回溯往昔、追憶逝去的青春歲月表達情感。如陸游《書憤》中“          ”抒發(fā)豪情壯志,劉克莊《賀新郎》(國脈微如縷)中“          ”表達報國從軍的夙愿。
答案 中原北望氣如山 少時棋柝曾聯(lián)句
3.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結(jié)論相異。對荊軻刺秦這一歷史事件,司馬遷肯定了荊軻的英勇無畏,而蘇洵在《六國論》中用“          ,          ”表達了不同見解。
答案 至丹以荊卿為計 始速禍焉
4.李斯在《諫逐客書》中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強調(diào)廣納人才的必要性,蘇洵的《六國論》中也有涉及利用人才來維護國家穩(wěn)定、對抗秦國的句子,它是:          ,          。
答案 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5.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化用竇鞏《南游感興》“傷心欲問前朝事,惟見江流去不回。日暮東風(fēng)春草綠,鷓鴣飛上越王臺”的句子是:          ,          。
答案 六朝舊事隨流水 但寒煙衰草凝綠
6.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xué)習(xí)》一文中指出,有的同志存在“想當(dāng)然”發(fā)號施令的主觀主義作風(fēng),蘇軾在《石鐘山記》中也用“          ,          ”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答案 事不目見耳聞 而臆斷其有無
7.蘇洵在《六國論》中認(rèn)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向秦國割地求和,賈誼《過秦論》中也論及這一史實,即“          ,          ”。
答案 于是從散約敗 爭割地而賂秦
8.王昌齡《出塞》中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與高適《燕歌行》中的“          ,          ”兩句,都表明了對李廣的追憶與敬仰。
答案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 至今猶憶李將軍
9.心靈的自在,精神的自由,是許多文人墨客追求的人生境界。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里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黃庭堅在《登快閣》里說“          ,          ”,二人的表達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表達了對被紛亂現(xiàn)實束縛的厭惡,而追求心靈與精神的獨立自由。
答案 萬里歸船弄長笛 此心吾與白鷗盟
10.《阿房宮賦》中用“六王畢,四海一”來形容秦始皇滅掉諸侯國統(tǒng)一天下的過程,《過秦論》中“          ,          ”與此表達的意思相同。
答案 吞二周而亡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11.君子敬“小”而慎微,如司馬遷《屈原列傳》“          ”,表明“小”可以表達深遠的意義;又如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指出“小”也會釀成大的禍患。
答案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12.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末二句:“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他創(chuàng)作時很可能借鑒了宋朝劉克莊《賀新郎》中的句子:“          ,           ”
答案 問長纓何時入手 縛將戎主
13.司馬遷《報任安書》中,“          ,          ”與《離騷》“雖九死其猶未悔”同樣表達不懼死亡的精神。
答案 雖萬被戮 豈有悔哉
14.好戰(zhàn)必亡,而忘戰(zhàn)也必危。南宋詩人林升《題臨安邸》中寫道:“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          ,          ”也有類似的擔(dān)憂。
答案 佛貍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15.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          ,          ”,與《戰(zhàn)國策·楚策》中“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所闡述的道理相通。
答案 悟已往之不諫 知來者之可追
16.對于愛人的分離,“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兩句流露出無盡的憂傷,秦觀《鵲橋仙》“          ,          ”兩句則表現(xiàn)出達觀的心態(tài)。
答案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練題型 情境遷移應(yīng)用型
1.小剛假期登泰山,觀賞了日出時天邊云彩奇異變化的壯美景象。他拍攝了照片,發(fā)朋友圈時選用了姚鼐《登泰山記》中的“          ,          ”作為文案。
答案 極天云一線異色 須臾成五采
2.劉明同學(xué)在寫作文時,想引用兩句詩來贊美革命者信仰堅定、視死如歸,于是引用了李白的“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老師看了,認(rèn)為不如引用“          ,          ”。
答案 (示例1)亦余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
(示例2)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示例3)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
3.一位文學(xué)愛好者去洞庭湖游玩,面對眼前秀美的湖光山色,想到唐詩宋詞中許多描繪它的妙辭,其中“          ,          ”兩句寫得最具神韻,不禁放聲吟誦起來。
答案 (示例1)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示例2)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示例3)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示例4)樓觀岳陽盡 川迥洞庭開
4.李華與友人在網(wǎng)絡(luò)上結(jié)識,用“          ,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表達了無法見面卻充滿期待的心情。
答案 無由會晤 不勝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5.讀書小組要開展“報國之志”詩歌專題探究活動,小剛負(fù)責(zé)“戍邊守疆,保家衛(wèi)國”板塊的詩句整理,我們學(xué)過的相關(guān)詩歌很多,比如“          ,          ”就很好。
答案 (示例1)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示例2)漢家煙塵在東北 漢將辭家破殘賊
(示例3)報君黃金臺上意 提攜玉龍為君死
(示例4)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示例5)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6.“三國迷”小達寫了一篇關(guān)于三國英雄人物的論文參加學(xué)校舉辦的“歷史文化節(jié)”,其中引用了贊嘆三國英杰的古人詩詞,如“          ,          ”。
答案 (示例1)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
(示例2)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示例3)英雄無覓 孫仲謀處
7.張老師上課時想讓同學(xué)們主動發(fā)言,但同學(xué)們礙于張老師年長,羞于交流。此時張老師可以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的“          ,          ”進行引導(dǎo)。
答案 以吾一日長乎爾 毋吾以也
8.小王參加“世界電信日”主題紀(jì)念活動時,感慨道:“昔日《春江花月夜》有云‘          ,          ’,古人即使以飛禽游魚為信使,也往往難以傳達思念;而今信息傳輸瞬間千里,距離不再是情感的障礙了。”
答案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
9.學(xué)校舉行“德義”主題團日活動,李老師舉《諫太宗十思疏》中的“          ,          ”,告誡同學(xué)們“德義”不僅關(guān)乎個人成長,還關(guān)乎國家安危。
答案 思國之安者 必積其德義
10.小華和外國友人假期來杭州參加研學(xué)活動,為了讓友人知道杭州的歷史底蘊與繁華,他引用了柳永《望海潮》中的“          ,          ”兩句。
答案 三吳都會 錢塘自古繁華
11.學(xué)校新修了一座小巧玲瓏的建筑供學(xué)生小憩,想請王老師命名,王老師脫口吟出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的“          ,          ”,然后說就叫“易安閣”吧。
答案 倚南窗以寄傲 審容膝之易安
12.元宵之夜,小慧看到街上車流涌動的景象,不由得聯(lián)想起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          ”一句;看到煙花綻放于夜空,又不禁吟誦出本詞中的“          ”。
答案 寶馬雕車香滿路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
13.強華要寫一篇短文,向同學(xué)們介紹中國國家博物館“鏡里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線上展覽活動,他引用詩句“          ,          ”,來再現(xiàn)古人使用銅鏡的生活場景。
答案 (示例1)照花前后鏡 花面交相映
(示例2)當(dāng)窗理云鬢 對鏡帖花黃
(示例3)可憐樓上月裴回 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示例4)曉鏡但愁云鬢改 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14.語文老師講到文學(xué)作品的內(nèi)容與形式之間的關(guān)系時,引用了《論語·雍也》中的“          ,          ”,說明如果偏重一方,就會削弱作品的藝術(shù)效果。
答案 質(zhì)勝文則野 文勝質(zhì)則史
15.學(xué)校組織學(xué)生參觀歷史博物館,當(dāng)解說員說到“沒有憂患意識的國家,隨時都有滅亡的危險”時,小剛深有感觸,即刻想到《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          ,          ”。
答案 憂勞可以興國 逸豫可以亡身
16.小明父母告誡他:不是自己的東西絕不能占為己有。小明覺得這個告誡可以用更文雅的方式表達,如《赤壁賦》里的“          ,          ”。
答案 茍非吾之所有 雖一毫而莫取
練題型 文化(語言)現(xiàn)象總結(jié)型
1.中國古典詩詞中“空”字的使用頻率很高,或營造空靈幽靜的氛圍,如“          ”;或有徒勞之意,流露無奈感傷的情緒,如“          ”。
答案 空山新雨后/夜靜春山空/空山不見人/空山凝云頹不流 塞上長城空自許/隔葉黃鸝空好音/莫使金樽空對月/懷舊空吟聞笛賦
2.很多詩歌通過今昔對比,突出世事變遷,如“          ,          ”,對比之間,盡是感慨。
答案 (示例1)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 只是朱顏改
(示例2)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示例3)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示例4)六朝舊事隨流水 但寒煙衰草凝綠
(示例5)過春風(fēng)十里 盡薺麥青青
3.古詩文對“煙”字情有獨鐘,比如常用“煙”字表現(xiàn)楊柳的生機之盛與朦朧之美,如“          ”;或用“煙”字形容水霧彌漫,如“          ”。
答案 煙柳畫橋/絕勝煙柳滿皇都/綠楊煙外曉寒輕 煙濤微茫信難求/但寒煙衰草凝綠/煙波江上使人愁/多少樓臺煙雨中
4.古代詩歌中常在上下兩句對舉出現(xiàn)“前后”“上下”“遠近”“天地”等詞語,來表述時間或空間的變換,如“          ,          ”。
答案 (示例1)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示例2)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 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示例3)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5.擬聲詞常以疊詞的形式出現(xiàn),古詩詞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如“          ,          ”。
答案 (示例1)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語
(示例2)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示例3)呦呦鹿鳴 食野之蘋
6.在表現(xiàn)懷人主題的古代詩歌中,詩人經(jīng)常采用“對寫”手法,從對方著筆,含蓄地表達情感,可謂“此處思念,彼處著墨”,如“          ,          ”。
答案 (示例1)還顧望舊鄉(xiāng) 長路漫浩浩
(示例2)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示例3)今夜鄜州月 閨中只獨看
7.以景結(jié)情是詩人慣用的一種技巧,它可以使讀者在景物描寫中馳騁想象,體味詩的意境,如“          ,          ”。
答案 (示例1)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示例2)撩亂邊愁聽不盡 高高秋月照長城
(示例3)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8.酒食是詩歌中常見的描寫對象,古人無論貧富,設(shè)宴待客皆有酒有菜,比如“          ,          ”。
答案 (示例1)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
(示例2)鐘鼓饌玉不足貴 但愿長醉不愿醒
(示例3)盤飧市遠無兼味 樽酒家貧只舊醅
(示例4)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9.山川風(fēng)物、四時好景激發(fā)了文人墨客無限才情。古代許多詩詞文賦都描繪了“水天相接”的美景,這些句子意境或開闊,或唯美,或空明,如“          ,          ”。
答案 (示例1)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示例2)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示例3)白露橫江 水光接天
(示例4)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示例5)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10.在古詩文中,作者常用擬人手法賦予“云”這一意象豐富的情感,如“          ,          ”。
答案 (示例1)云無心以出岫 鳥倦飛而知還
(示例2)吳絲蜀桐張高秋 空山凝云頹不流
(示例3)纖云弄巧 飛星傳恨
(示例4)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
(示例5)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11.“徘徊、猶豫不決”在古詩文中有不同的表達,可生動地塑造人物形象、襯托人物心情,如:“          ,          。”
答案 (示例1)景翳翳以將入 撫孤松而盤桓
(示例2)豈敢盤桓 有所希冀
(示例3)愛而不見 搔首踟躕
12.詩詞中使用設(shè)問的方式,有助于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引發(fā)讀者思考。請試舉一例:“                       。”
答案 (示例1)其間旦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
(示例2)座中泣下誰最多 江州司馬青衫濕
(示例3)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13.古詩詞中數(shù)詞“九”常常表示虛指,如“          ,          ”。
答案 (示例1)青泥何盤盤 百步九折縈巖巒
(示例2)亦余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
(示例3)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若默寫詩句中的“九”是具指,則不對,如“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等)
14.列錦,亦稱“名詞鋪排”,是指由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排列在一起,用以烘托氣氛、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情感的一種修辭手法。古典詩歌作品中常見的運用這一修辭手法的詩句,如“          ,          ”。
答案 (示例1)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示例2)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
(示例3)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
(示例4)煙柳畫橋 風(fēng)簾翠幕
(示例5)細(xì)草微風(fēng)岸 危檣獨夜舟
(示例6)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15.“荷”,又稱蓮、芙蓉、芙蕖等,是我國古典詩文中的常見意象,意蘊豐富。如“          ”一句便是取其美好形象表達愉悅暢快之情,而“          ”一句則是取其高潔品質(zhì)寄寓高尚的情操。
答案 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一一風(fēng)荷舉/蓮動下漁舟/蓮花過人頭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清水出芙蓉/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16.在中國古典詩詞中,“無聲之境”十分受高人雅士青睞,它是一種超脫耳根直訴靈魂的體驗,比如有詩詞云:“          ,          。”
答案 (示例1)別有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
(示例2)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
(示例3)波心蕩 冷月無聲
(示例4)細(xì)雨濕衣看不見 閑花落地聽無聲
17.小明學(xué)習(xí)成語時發(fā)現(xiàn),很多成語出自唐宋詩詞,如“千呼萬喚”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這樣的詩句還有“          ,          ”等。
答案 (示例1)女媧煉石補天處 石破天驚逗秋雨
(示例2)山重水復(fù)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示例3)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18.唐代許多詩人在送別親朋好友時,寫下了很多安慰對方、樂觀豁達的詩句,例如“          ,          ”。
答案 (示例1)海內(nèi)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示例2)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示例3)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示例4)離魂莫惆悵 看取寶刀雄
練綜合 模擬題組
1.(2025山東濰坊一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勞動之美是多元且動人的,既有“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的辛勞樸素,也有王維《山居秋暝》中“          ,          ”的純美雅致。
(2)在研究中國古代建筑時,同學(xué)們驚嘆于古建筑空中連廊的精美,紛紛贊嘆杜牧《阿房宮賦》中的“          ,          ”描寫得精妙絕倫。
(3)古代詩歌語言具有跳躍性,如“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又如“          ,          ”,都表現(xiàn)為空間上的轉(zhuǎn)換。
答案 (1)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2)復(fù)道行空 不霽何虹
(3)(示例1)少婦城南欲斷腸 征人薊北空回首
(示例2)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
(示例3)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2.(2025河北石家莊一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項脊軒志》細(xì)節(jié)動人,如十五之夜,月照桂樹,影隨風(fēng)動,讓人覺得“          ”;再如“          ”時,時日長久,能“以足音辨人”。
(2)劉克莊《賀新郎》(國脈微如縷)中“          ,           ”兩句振聾發(fā)聵,呼吁為人才提供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3)古典詩詞往往不出現(xiàn)顏色詞卻能表現(xiàn)出色彩,如“          ,          ”兩句,通過獨特意象讓讀者體會到畫面中白色的存在。
答案 (1)珊珊可愛 (余)扃牖而居
(2)未必人間無好漢 誰與寬些尺度
(3)(示例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示例2)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
(示例3)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示例4)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示例5)素月分輝 明河共影
3.(2025新八省高考綜合改革適應(yīng)性演練)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表示自己如果治理一個危難中的中等國家,三年之后,“          ,          ”。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          ,          ”兩句,通過河中畫船、天空飛鳥描繪出長江上的美麗景色。
(3)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使用相鄰的兩個數(shù)字來表示一個大概、差不多的數(shù)量,這種用法在古詩詞中也很常見,如“          ,          ”。
答案 (1)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2)彩舟云淡 星河鷺起
(3)(示例1)方宅十余畝 草屋八九間
(示例2)秋水才深四五尺 野航恰受兩三人
(示例3)綠陰不減來時路 添得黃鸝四五聲
(示例4)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4.(2025廣東廣州一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班會課上,老師用“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告誡同學(xué)們學(xué)習(xí)應(yīng)持之以恒,這讓大家立刻聯(lián)想到《諫太宗十思疏》中的“          ,          ”。
(2)家庭聚會時,小明爸爸站起來祝酒:“我借杜甫《客至》中的‘          ,          ’,用一杯薄酒祝福大家。”小明接話道:“爸爸,這兩句詩是詩人自謙的說法,用‘唯愿當(dāng)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更好吧。”
(3)蛇年新春獻禮視頻《以武止戈》展示人民軍隊維護和平、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中國古代詩歌中也有不少含有“戈”的詩句,如“          ,          ”。
答案 (1)有善始者實繁 能克終者蓋寡
(2)盤飧市遠無兼味 樽酒家貧只舊醅
(3)(示例1)王于興師 修我戈矛
(示例2)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示例3)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 干戈寥落四周星
5.(2025山東淄博、濱州一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班會課上,張老師使用《諫太宗十思疏》中的“          ,          ”,引導(dǎo)同學(xué)們認(rèn)識到了坦誠相待的重要性。
(2)班級舉行同主題詩句集錦活動,語文老師要求學(xué)生們搜集以水流喻指時間過得飛快,提醒人們珍惜時間的句子,并以《離騷》中的“          ,          ”為例進行示范。
(3)古代女性頭飾常在唐宋詩詞中出現(xiàn),如“          ,          ”。
答案 (1)竭誠則胡越為一體 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2)汩余若將不及兮 恐年歲之不吾與
(3)(示例1)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示例2)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 血色羅裙翻酒污
(示例3)云鬢花顏金步搖 芙蓉帳暖度春宵
6.(2025河北唐山一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剛參加“國樂盛典”音樂會,聽到輕重交織、清脆悅耳的琵琶聲,想起了《琵琶行》中的“          ,          ”。
(2)在歷史課上,于老師讓同學(xué)們歸納古代官員的選拔制度,小剛同學(xué)想到《陳情表》中的“          ,          ”就說明了漢代選拔官員的方式。
(3)小慧同學(xué)假期去爬長城,倚著垛口遠眺,她想到了古人所作的帶有“長城”的詩句:“          ,          。”
答案 (1)嘈嘈切切錯雜彈 大珠小珠落玉盤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3)(示例1)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示例2)撩亂邊愁聽不盡 高高秋月照長城
7.(2025湖北七市州二診)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離騷》中,寫詩人崇尚美德并自我約束,雖早上滿懷赤誠向君王進諫,傍晚就慘遭貶黜的名句是“          ,          ”。
(2)《登泰山記》中,姚鼐在游覽泰山的過程中,用“          ,          ”表達出對錯過了偏僻處的石刻景觀的些許遺憾。
(3)在古詩文中,古人借多樣的傳統(tǒng)樂器表現(xiàn)出豐富的審美情趣,學(xué)習(xí)時有之,游樂時有之,獨處時有之……請寫出相關(guān)名句“          ,          ”。
答案 (1)余雖好修姱以革幾羈兮 謇朝誶而夕替
(2)僻不當(dāng)?shù)勒摺〗圆患巴?br/>(3)(示例1)千呼萬喚始出來 猶抱琵琶半遮面
(示例2)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示例3)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
(示例4)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
8.(2025廣東一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县| 札达县| 柞水县| 永德县| 奉新县| 柳江县| 宁明县| 辉县市| 德化县| 琼中| 留坝县| 津市市| 将乐县| 蓬安县| 高淳县| 贵阳市| 兴仁县| 通州市| 泰兴市| 罗平县| 江孜县| 金华市| 万载县| 平南县| 邻水| 于都县| 长沙市| 井陉县| 特克斯县| 榆林市| 巩义市| 黄浦区| 洪江市| 海伦市| 郴州市| 呼图壁县| 沂源县| 崇阳县| 镇平县| 南雄市| 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