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語文散文專題訓練----席慕容散文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槭樹下的家席慕容①我先是被鳥的鳴聲吵醒的。②是個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幾十只小鳥在我窗外的槭樹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聲之外,還有那種小綠鳥的嚶嚶聲。我認得那種聲音,年年都會有一兩對小綠鳥來我的樹上筑巢。在那一段時間里,我每天都能聽到它們那種特別細又特別嬌的鳴聲,聽了就讓我想微笑、想再聽。③屋子里面還留有昨夜的陰暗和幽涼。窗簾很厚,光線不容易透進來,可是,我知道,窗戶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陽,因為,從鳥的鳴聲里,可以聽得出它們的雀躍和歡喜。④而且,孩子們也開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仔細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墻上,有的是爬在樹上。他們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種只有孩子們才能發(fā)出的細嫩的歌聲,還有不時因為一種極單純的快樂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聲,讓睡在床上的我聽了也不禁微笑起來。⑤原來,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鳥一樣,是快樂得非要唱起歌來才行的啊!⑥在這些聲音里,我也聽出了我孩子的聲音,對一個母親來說,自己孩子的聲音總是特別突出、特別悅耳的。一早起來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讓他們覺得那么好笑的,那樣清脆和圓潤的笑聲,真有點像荷葉上的露珠,風吹過來時就滑來滑去,圓滾滾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靜下來。⑦然后,忽然間傳來一聲低沉的喝止:⑧“小聲一點,你媽媽還在睡覺。”⑨那是一種低沉而寬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其實,這個時候我已經(jīng)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裝安靜地躺在床上,享受著他給我的關懷。⑩在陰暗和幽涼的室內(nèi),在我們干凈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個人伸展著四肢,靜靜地微笑著。把臉貼近他的枕頭,呼吸著我最熟悉的氣息,枕頭套的布料細而光滑,觸到我的臉頰上有一種很舒服的涼意。這是我的家,我的親人,我熱烈地愛著的生命和生活。我雖然知道在這世間沒有持久不變的事物,雖然明白時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漸流失,可是,能夠在這一刻,能夠在這個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覺到自己的幸福,一種幾乎可以聽到、看到和觸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謝窗外那十幾棵的槭樹了。11在房子剛蓋好的時候就種下的這些槭樹,長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樣粗細的幼樹,現(xiàn)在卻個個都是龐然巨物了,跟著四季的變化,把我們這棟原來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帶得漂亮起來。它們實在很漂亮也很盡責,春天時長出好多軟軟的葉子,綠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開得滿樹,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會發(fā)亮。夏天時給我們整片的濃蔭,風吹過來,說要多涼就有多涼。秋來時可以變得很黃很紅,幾乎所有路過的人都會忍不住摘下一兩片。到冬天的時候,滿樹的葉子都落了,屋子里就會變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綠鳥留下的窩巢就會很醒目地在枝椏之間出現(xiàn)了。孩子們爬上樹去拿了下來,當作寶貝一樣地獻給我,小小的鳥窩編織得又圓又溫暖,拿在手上雖然沒有一點重量,卻能給人一份很扎實的快樂。12對我來說,我的這一個槭樹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窩巢也沒有什么不一樣啊!13這個槭樹下的家,就該是我多年來所渴望著的那一個了吧。不過是一棟普普通通的平房,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不過種了一些常見的花草樹木。春去秋來,歲月不斷地重復著同樣的變化,而在這些極有規(guī)律的變化之中,樹越長越高,我的孩子越長越大,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著極豐盈的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滿了感動與感謝。“我”在夏日的清晨聽到了哪幾種聲音?這些聲音各有什么特點?作者筆下一年四季的槭樹各有其特點,作者為什么花這么多筆墨來描寫槭樹?簡要賞析文中畫線的語句。作者“在一個夏日的清晨感覺到了自己的幸福”,請結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說說作者的幸福觀。閱讀下文,完成小題。燕子席慕容初中的時候,學會了那一首《送別》的歌,常常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有一個下午,父親忽然叫住我,要我從頭再唱一遍。很少被父親這樣注意過的我,心里覺得很興奮,趕快再從頭來好好地唱一次:長亭外,古道邊……剛開了頭,就被父親打斷了,他問我:“怎么是長亭外?怎么不是長城外呢?我一直以為是長城外啊!”我把音樂課本拿出來,想要向父親證明他的錯誤。可是父親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喪地對我說:“好可惜!我一直以為是長城外,以為寫的是我們老家,所以第一次聽這首歌時就特別地感動,并且一直沒有忘記,想不到竟然這么多年是聽錯了,好可惜!”父親一連說了兩個好可惜,然后就走開了,留我一個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前幾年剛搬到石門鄉(xiāng)間的時候,我還懷著凱兒,聽醫(yī)生的囑咐,一個人常常在田野間散步。那個時候,山上還種滿了相思樹,蒼蒼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的小鳥的鳴聲。田里面也總是綠意盎然,好多小鳥也會很大膽地從我身邊飛掠而過。我就是那個時候看到那一只孤單的小鳥的,在田邊的電線桿上,在細細的電線上,它安靜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樣的雙尾。“燕子!”我心中像觸電一樣地呆住了。可不是嗎?這不就是燕子嗎?這不就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燕子嗎?這不就是書里說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嗎?在南國的溫熱的陽光里,我心中開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愛唱的那一首歌來了: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溫柔可愛的小小燕子啊……在以后的好幾年里,我都會常常看到這種相同的小鳥,有的時候,我是牽著慈兒,有的時候,我是抱著凱兒,每一次,我都會興奮地指給孩子看:“快看!寶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媽媽最喜歡的小小燕子啊!”懷中的凱兒正咿呀學語,香香軟軟的唇間也隨著我說出一些不成腔調(diào)的兒語。天好藍,風好柔,我抱著我的孩子,站在南國的阡陌上,注視著那一只黑色的安靜的飛鳥,心中充滿了一種朦朧的歡喜和一種朦朧的悲傷。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為內(nèi)政部的邀請,我和幾位畫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國家公園去寫生,在一本報道墾丁附近天然資源的書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圖片上的它有著一樣的黑色羽毛,一樣的剪狀的雙尾,然而,在圖片下的注釋和說明里,卻寫著它的名字是“烏秋”。在那個時候,我的周圍有著好多的朋友,我卻在忽然之間覺得非常的孤單。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專家,我只要提出我的問題,一定可以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個時候唯一的反應,卻只是把那本書靜靜地合上,然后靜靜地走了出去。在那一剎那,我忽然體會出來多年前的那一個下午,父親失望的心情了。其實,不必向別人提出問題,我自己心里也已經(jīng)明白了自己的錯誤。但是,我想,雖然有的時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是應該面對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時候,我們實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麗的錯誤,與人無害,與世無爭,卻能帶給我們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種錯誤。我實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作者在文中記敘了兩件事,請你各用一句話進行概括。當“父親”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錯誤后“一連說了兩個好可惜”,你認為“父親”“可惜”什么?文中劃線的一段文字連用了四個問句,你認為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聯(lián)系全文,說說作者為什么“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閱讀下文,根據(jù)要求回答后面問題。失母席慕蓉①八歲還是九歲的那年,住在香港,有一回在最熱鬧的中環(huán)街上和姐姐走散了。②在努力地左奔右跑試了一陣子之后,終于明白自己是回不去了,嚇得魂飛魄散,一個人站在馬路旁邊大哭起來,一面哭一面還向聚過來看熱鬧的路人哀求:“請你帶我回家好嗎?”后來還真是有好心的路人替我找來警察,高大的警察把我?guī)Щ剞k公室再通知父親來領我回去。見到父親時大哭了一場,回到家里,又害怕母親會責怪我,就躊躇著不敢向前了,母親微笑著什么話也沒說,倒是姐姐們在旁邊一直問我,問我真的好意思一個人站在馬路上哭給大家看?③而在今年五月三日的這一天,在臺中一個專科學校的禮堂里,在千百人面前,在初聞噩耗的那一刻,我也和多少年前一樣,魂飛魄散,不得不失聲痛哭起來。只是因為一切來得實在太突然,我好像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再也回不了原來的家。④在前一天下午和母親道別的時候,還沒有任何預兆,一切如常,母親仍然是那個安靜平穩(wěn)在努力做著保健運動的母親,我仍然是那個匆忙急躁有著一切理由要跑出門去的女兒,是一個星期六下午,一切如常。我一面急著往外跑一面又回頭高聲向她說再見,我說我去臺中領個獎章回來送她好不好?母親正在護士的扶持下做一個困難的動作,沒有回答我,而我也沒有耐心停下來等她回答。⑤我沒有領到那個獎章。⑥清晨就趕到臺中的丈夫,在頒獎會場入口簽名的地方伸手攔住了我,把我牽到旁邊,遲疑又遲疑之后,用他所能用的最和緩的語氣向我宣告:“媽媽過去了。”而在那個時候我臉上竟然還帶著微笑,正驚喜于他的出現(xiàn),正奇怪他為什么不讓我簽名,正疑惑他為什么不讓我和我身旁的朋友打招呼。要在思索了一段時間之后才明白那五個字的意思,要在掙扎抗拒了之后才在熱淚滂沱中接受了命運的宣判。⑦我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失聲痛哭,忽然明白自己從此是個失母的人了,和許多年前的那一天完全不一樣的是我從此再也沒有可以回頭的路,再也沒有可以重新獲得的機會了。⑧五月終于過去了,此刻的母親已經(jīng)長眠在一處有著許多陽光的山坡上,山坡周圍有野生的松樹和臺灣的相思,遠處可以望到北海岸灰藍色的海洋。父親忽然回頭問我:“媽媽這墓是朝北的嗎?”我一時也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北方,北方是那里?是哪一個方向呢?是媽媽用七十年的時間慢慢走過來的那個最初的地方嗎?是媽媽在離開的時候并不知道從此就不能再回去的故鄉(xiāng)嗎?⑨母親的故鄉(xiāng)在蒙古昭烏達盟克什克騰旗,一個遙遠的她的孩子們從來沒有見過的地方,只聽說春天來時草原上會開滿花朵,而夏日風過時草香直漫到天際。鄉(xiāng)關路遠,歸夢難圓。而此刻,要經(jīng)過生死的界限,要在終于長眠在溫熱的南國島嶼上之后,我們的母親才能重新再回到她的土地上去了吧。⑩而那是多遠多遠的一條路呢?【注】席慕容:女,蒙古族,臺灣著名詩人和作家。第⑥段劃線句采用的修辭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本文記敘了三件事,請你概括(1)八歲還是九歲,我迷路后在別人的幫助下回到家。(2)(3)對文章主旨概括最恰當?shù)囊豁検? )A.“我”失去了母親,失去了家,失去了精神寄托,表達了對家人的依戀。B.“我”失去了母親,失去了故鄉(xiāng),失去了精神寄托,表達了對母親的哀思。C.“我”失去了母親,失去了家,失去了精神寄托,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D.“我”失去了母親,失去了故鄉(xiāng),失去了精神寄托,表達了對母親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文章第⑩段極富語言表現(xiàn)力,請做簡要分析。現(xiàn)代文閱讀外婆和鞋席慕容我有一雙塑膠的拖鞋,是在出國前兩年買的,出國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狀很普通,就像你在臺北街頭隨處可見的最平常的樣式:平底,淺藍色,前端鏤空成六個圓帶子,中間用一個結把它們連起來。買的時候是喜歡它的顏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經(jīng)由淺藍色變成淺灰,鞋底也磨得一邊高一邊低了。“阿蓉,你這雙拖鞋太老爺了。”或者,“阿蓉,你該換拖鞋啦!”我總是微笑地回答:“還可以穿嘛,我很喜歡它。”如果我的回答換來的是一個很不以為然的表情,我就會設法轉變一個話題。如果對方還會對我善意地搖搖頭,或者笑一笑,我就會忍不住要告訴他:“你知道我為什么舍不得丟它嗎?”這是個讓生命在剎那間變得非常溫柔的回憶。大學快畢業(yè)時,家住在北投山上。沒有課的早上,我常常會帶著兩只小狗滿山亂跑。有太陽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麗簡直無法形容,最讓我快樂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過頭,然后再仔細辨認,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走著走著,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樣了。不過,我沒時間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學回家,隔著矮矮的石墻,看見我的拖鞋被整整齊齊地擺在花園里的水泥小路上。帶著剛和同學分手后的那一點囂張,我就在矮墻外大聲地叫起來:“何方人士,敢動本人的拖鞋?”花園那邊沒有動靜。再往客廳的方向看過去,外婆正坐在紗門后面,一面搖扇子,一面看著我笑呢。那時外婆住在永和,很少上山來。但來的話就總會住上一兩天,把我們好好地寵上一陣子再走。那天傍晚,她就是那樣含笑地對我說:“今天下午,我用你們澆花的水管給你把拖鞋洗了,剛放在太陽地里曬曬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這么臟的鞋給人笑話。”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時,總會替我把拖鞋洗干凈,曬好,有時甚至給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時分,她就會安詳?shù)刈诳蛷d里,一面搖扇子,一面等著我們回來。我常常會在穿上拖鞋時,覺得有一股暖和與舒適的感覺,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陽呢,還是外婆手上的余溫?就是因為舍不得這一點余溫,外婆去世的消息傳來以后,所有能夠讓我紀念她老人家的東西,比如出國前夕給我的戒指,給我買料子趕做的小棉襖,都在淚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來了。這雙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邊,舍不得丟。每次接觸到它灰舊的表面時,便仿佛也接觸到曾洗過它的外婆的溫暖而多皺的手,便會想起在夕陽下的園中小徑和外婆在客廳紗門后面的笑容。這一切,是那么溫柔,但又是那么遙遠、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認真閱讀全文,請你用簡潔的語言回答下面兩個問題。(1)文章主要是通過哪件事來刻畫外婆的?(2)外婆去世后,“我”是用怎樣的方式來紀念她的?一雙普通的拖鞋為什么“讓生命在剎那間變得非常溫柔”?結合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語,指出其表達效果。(1)帶著剛和同學分手后的那一點囂張,我就在矮墻外大聲地叫起來:“何方人士,敢動本人的拖鞋?”(2)再往客廳的方向看過去,外婆正坐在紗門后面,一面搖扇子,一面看著我笑呢。文章最后一句說“這一切,是那么溫柔,但又是那么遙遠、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請結合全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答案1.(1)鳥鳴聲:特別細又特別嬌,充滿雀躍和歡喜(2)孩子們的歌聲和笑聲,細嫩、清脆、圓潤(3)丈夫的說話聲;低沉而寬厚。 2.這一段使用了正面襯托的寫作手法,用槭樹一年四季的美映襯了槭樹下家的溫馨和美,表達了作者對家的美好情感。 3.這段文字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孩子的笑聲比作圓滾滾、晶亮亮的露珠,突出了孩子笑聲的清脆和圓潤。 4.結合文章內(nèi)容來談“生活平凡而又充盈;家人相愛而又快樂;物我和諧而又美好”。【解析】1.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題要細讀文章,明確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文章①~⑥自然段描述出各種的聲音,及描繪出各種聲音的特點。回答此題,細讀文章,進行提煉概括即可。在概括聲音特點時要抓住描寫聲音的形容詞。2.試題分析:此題考查信息篩選及分析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題要細讀文章,明確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文章第11自然段集中描繪出了槭樹的四季生長情態(tài),從此段中進行提煉即可。作者借描繪槭樹的生長,抒發(fā)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贊美,運用借物抒情的手法。由此提煉即可。3.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對文中重點語句的賞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常見的修辭手法,并結合句子分析其效果。“那樣清脆和圓潤的笑聲,真有點像荷葉上的露珠,風吹過來時就滑來滑去,圓滾滾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靜下來”一句,把“清脆和圓潤的笑聲”,比喻為“荷葉上的露珠”,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孩子笑聲的清脆、圓潤,寫出了孩子的幸福和快樂。由此分析即可。點睛:對句子進行賞析是重要的考點之一。賞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辭,或是表達方式,或是遣詞造句,或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的情境等。賞析時,要結合具體語境靈活作答。通常解題思路是:先寫出句子的特點,然后結合具體語境進行分析,最后寫出表達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4.試題分析:文章考查對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題要善于從文章中提煉出抒發(fā)情感的句子,即把握抒情和議論的句子。如“原來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著極豐盈的美”“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滿了感動與感謝”。結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文章描繪出平凡的溫馨生活,家人之間的溫情,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好。由此歸納提煉答案即可。5.①“父親”把《送別》中的“長亭外”誤聽為“長城外”。 ②“我”把“烏秋”誤認為“燕子”。 6.可惜那首歌唱的不是自己的家鄉(xiāng),可惜自己感動了這么多年竟然是聽錯了。 7.四個反問句,也構成了排比句。寫出了“我”第一次見到心中的“燕子”時的欣喜和激動。肯定的語氣一句比一句強烈,感情也一句比一句濃烈。 8.作者從小就遠離故鄉(xiāng),“燕子”早已成為故鄉(xiāng)的一種象征,寄托著作者濃郁的思鄉(xiāng)之情,所以作者無論如何也舍不得自己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概括事件的能力。需對全文內(nèi)容有整體的把握,概括要全面,用語需精煉。文章寫了兩個美麗的錯誤,一個是父親”把《送別》中的“長亭外”誤聽為“長城外”;另一個是“我”把“烏秋”誤認為“燕子”。而文章的主題是為了表達“我們”遠在他鄉(xiāng)的孤寂,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所以這些錯誤的美麗就在于它們給了“我們”安慰,排解了“我們”的鄉(xiāng)愁。綜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6.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作答時,需要正確理解詞語本義,然后結合具體的語境,聯(lián)系文本的主旨來分析其句中含義。根據(jù)“以為寫的是我們老家,所以第一次聽這首歌時就特別地感動,并且一直沒有忘記,想不到竟然這么多年是聽錯了“可知父親可惜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那首歌唱得不是自己的家鄉(xiāng),二是自己感動了這么多年居然聽錯了。7.本題考查句子作用的賞析,作答時,需從內(nèi)容和結構兩個方面來分析。在內(nèi)容上,連用四個問句,表現(xiàn)了作者看到燕子內(nèi)心的震撼。在結構上引出本文的第二件主要事件:“我”把“烏秋”誤認為“燕子”。8.本題考查文章主旨。散文的最后一段一般會用抒情或是議論的表達方式表明主旨。本文主旨就蘊含在最后一段當中,在作者心中,燕子就是家鄉(xiāng)的象征,寄托了作者的鄉(xiāng)情,作者既忘不掉這燕子,更忘不掉燕子代表的家鄉(xiāng)。9.排比,其作用是突出強調(diào)“我”沒有一點思想準備,丈夫的突然出現(xiàn)帶來了噩耗,增強了語勢。 10. (2)今年五月,我失去了母親,回不了原來的家。 (3)五月以后,我在母親的墓前遙想、追尋 11.D 12.疑問句式,引起讀者思考,問而不答,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兩個“多遠”反復使用,強調(diào)了對母親來說,回到故鄉(xiāng)的曲折和困難,故鄉(xiāng)是母親的精神寄托,而母親至死也沒有回去,暗示母親對故鄉(xiāng)的懷念,表達了我對母親的思鄉(xiāng)之情的感慨和理解;同時,這條路又是指自己和母親再也不能回到從前,再也不能獲得和母親重新在一起的機會,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思念、愧疚和遺憾。總結全文,點明中心,升華主題。(意思相近即可)【解析】9.本題是對句子賞析的考查。句子賞析一般從動詞和修辭手法角度賞析。解析:指出修辭手法,分析修辭的用法,然后分析表達效果,最后看表達感情。這句話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連續(xù)用三個“正……”,寫出了丈夫的行為的反常,突出強調(diào)了“我”對于母親的去世沒有一點思想準備,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語勢。10.本題是對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考查。在這篇文章中,有著明顯的標志著結構的詞語“八歲還是九歲的那年”“今年五月三日的這一天”“五月終于過去了”。學生可以根據(jù)時間詞劃分段落,進行事件的概括。今年五月,沒有一點預兆,“我”失去了母親,回不了有母親的原來的家。五月以后,“我”在母親的墓前遙想“我”回不了原來的家,而母親也回不了自己的故鄉(xiāng)。11.本題是對文章主旨的考查。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出現(xiàn)在首段與末段,是對題目的解釋與深化,多為議論抒情性的句子。D從“鄉(xiāng)關路遠,歸夢難圓。而此刻;要經(jīng)過生死的界限,要在終于長眠在溫熱的南國島嶼上之后,我們的母親才能重新再回到她的土地上去了吧”可以看出這篇文章不僅表達對母親的懷念,也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故選D。12.本題是對段落作用的考查, 要從內(nèi)容和結構兩方面考慮。內(nèi)容是一般是對前文內(nèi)容的總結或補充,或者引起下文。結構上根據(jù)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來區(qū)。內(nèi)容上:母親去世了,我永遠失去了她,失去了“我”的精神寄托。而自己卻沒有在母親活著的時候,好好陪陪母親,表達作者的后悔。母親遠離深愛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是母親的精神寄托。表達對母親的思念、對故鄉(xiāng)的向往、對精神家園的追尋。形式上:連詞“而”是對上文的語義的轉折。“多遠多遠”是重疊,強調(diào)回故鄉(xiāng)之路的漫長遙遠。疑問句式的運用(或反問的修辭方法),表達對故鄉(xiāng)的向往與追尋。語言風格含蓄雋永意味深長。13.(1)外婆為“我”洗曬拖鞋。 (2)收藏外婆給“我”的戒指、給“我”做的小棉襖;外婆洗過的破舊拖鞋舍不得丟掉。(或:收藏所有能夠讓“我”紀念她老人家的東西。) 14.因為這雙拖鞋是外婆的慈愛的見證,它帶給“我”從前溫暖(或:美好)的回憶,寄托了“我”對外婆的思念。(意對即可) 15.(1)“囂張”在文中指因興奮而沒有限制,寫出了“我”在外婆面前不拘小節(jié)、放肆的樣子,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和外婆關系很親密。 (2)運用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寫出了外婆的慈祥,讓人體驗到那種溫暖的感覺。 16.外婆的關愛讓“我”感到溫暖和幸福,但隨著外婆的去世和時光的流逝,這一切都只存在于回憶中了,也表達了“我”對失去外婆的悲痛之情。【解析】1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故事情節(jié)的概括能力。解答時,提煉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簡要總結故事的關鍵情節(jié)。(1)文章主要講述了外婆幫“我”洗拖鞋這件事,刻畫了外婆寵愛孩子,無私又慈愛的形象。(2)文章第⑦段,外婆去世后,“我”把“所有能夠讓我紀念她老人家的東西,比如出國前夕給我的戒指,給我買料子趕做的小棉襖,都在淚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來了。這雙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邊,舍不得丟。”表現(xiàn)了“我”對外婆的懷念和不舍。綜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1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時,結合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意象對表達情感和推動敘事有什么作用。一雙普通的拖鞋讓“生命在剎那間變得非常溫柔”是因為它寄托了作者兒時的溫暖回憶,外婆十分寵愛作者,每次上山都會幫“我”把拖鞋洗干凈曬好,甚至放到床前;因此作者穿這雙鞋時感到了溫暖和舒適,這雙鞋是外婆慈愛和呵護的見證。在外婆去世后,“我”妥善地收藏著這雙鞋,因為它寄托著對外婆的思念。綜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15.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記敘文寫作特色的把握和對描寫手法的判斷分析能力。解答時,結合上下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關鍵詞語和描寫手法的作用。(1)這句話體現(xiàn)了作者放學回到自己家中,發(fā)現(xiàn)鞋子被洗干凈拿出去曬時的興奮,作者在外婆面前不拘小節(jié),因為有人疼愛而更加放肆的有恃無恐,從中可以看出和外婆的關系非常親密。(2)運用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外婆看到我時的“搖扇子”“笑”體現(xiàn)了她的放松和慈祥,對于孩子的寵愛,而沒有像一般人那樣發(fā)現(xiàn)鞋子很臟時便對孩子橫加指責,也讓讀者體驗到老人身上散發(fā)出的溫暖和現(xiàn)世安穩(wěn)的感覺。綜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點睛:描寫。描是描繪,寫是摹寫。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tài)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式。描寫的作用是再現(xiàn)自然景色、事物情狀,描繪人物的形貌及內(nèi)心世界,使人物活動的環(huán)境具象化。寫文章,只有通過描寫,才能做到“繪聲繪色”“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歷歷在目”“惟妙惟肖”。這是因為作者通過具體的形象化的語言寫人狀物,把客觀對象寫得有聲、有色、有昧、有形,使人有親臨其境、如睹其人、如聞其聲、如嗅其味、如見其色、如歷其事的感覺。16.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結尾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時,結合文本分析結尾句在內(nèi)容上的含義和結構上的作用。文章最后一句,悵然的嘆息,外婆的溫柔和關愛一去不返,體現(xiàn)了外婆的關愛帶給作者的童年無盡的溫暖和幸福,但隨著外婆的去世和時光的流失,這一切都一去不復返,只有回憶和僅有的收藏能幫我緬懷逝去的回憶,表達我深沉的悲傷和對外婆深切的思念。綜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