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二歷史歷史試題共6頁,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洗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下表反映了西周分封的對象主要是( )諸侯國 與王室關系 地理位置晉 同姓 今山西衛 同姓 今河南北部魯 同姓 今山東南部齊 功臣 今山東北部宋 商朝后裔 今河南東部燕 同姓 今北京一帶A. 王族 B. 功臣 C. 帝王后代 D. 賢能的平民2. 某中學歷史教師利用數學坐標軸畫了一條不甚精確曲線圖,其反映的是西歐( )A 教會權力演變進程 B. 國王權力演變進程C. 議會權力演變進程 D. 市民權力不斷上升3. 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經濟組織以及中外合資經營的企業,都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它們的合法權益和利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保護。這一規定( )A. 提高了外資企業的社會地位 B. 適應了改革開放的迫切需要C. 普及了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D. 得益于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4. 從宋明開始,科舉制度的“糊名易書”法流行,清廷將其發揚光大。考生試卷統一交給彌封官,彌封官封起考生姓名、籍貫等個人信息,交與謄錄生。謄錄生將卷面答題內容如實謄寫一遍,原始試卷存檔,謄寫卷交由閱卷官評卷。“糊名易書”法的實施( )A. 意在抑制門閥士族干擾科舉取士 B. 確保了科舉取士的公平、公正C. 阻礙了社會各階層間的人員流動 D. 進一步推進了科舉制度的建設5. 《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應安分守法",否則要依法給予嚴厲制裁;法典還特別強調奴隸必須聽命于其主人的安排,不許有任何反抗。這些規定說明( )A. 法典注重調解民事糾紛,安定秩序 B. 法典突出保護私有財產神圣不受侵犯C. 法典適用于羅馬帝國境內的所有人 D. 法典為維護奴隸主階級統治地位服務6. 漢武帝采納謀士建議設置河西四郡,并移民屯墾。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關東貧民徙隴西、北地、西河、上郡、會稽凡七十二萬五千口”;元狩五年,“徙天下奸猾吏民于邊”;任命趙過為搜粟都尉,在西北等地推廣代田法。這些措施( )A 解決了腹地人地矛盾尖銳問題 B. 推動了邊疆開發與民族交融C. 加強了對匈奴部落的有效管理 D.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據的隱患7. 法國大革命爆發后,歐洲一些軍隊侵入法國。法國人民群情激憤,紛紛組織義勇軍開赴前線。馬賽義勇軍高唱著《馬賽曲》奔向巴黎,這支進行曲后來成為了法國的國歌。這反映出( )A. 封建專制王權進一步強化 B. 資產階級革命激化了民族矛盾C. 啟蒙運動在法國掀起高潮 D. 法國大革命促進民族意識覺醒8. 二戰后至今美日經濟關系密切,如圖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元兌換日元的數量變化。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 )A. 美元是主要國際貨幣 B.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C. 日本成長為經濟大國 D. 美日經濟領域競爭激烈9. 中國古代基層組織和社會治理變化如下圖。據此可知,推動清朝基層治理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B. 精簡機構以提高行政效率C. 清前期推行攤丁入畝 D. 民眾自我管理機制的加強10. 下表是世界各地原住居民對培育農作物做出的貢獻。這一表格能夠說明( )古代各地的原住居民 培育出的農作物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 包括馬鈴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古代西非班圖人 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農作物古代南亞人 芋頭古代中國人 水稻和粟A. 古代中國的文明長期領先于世界 B. 農業技術發展有利于當地政權穩定C. 古代的原始文明具有多樣性特點 D. 古代各地區經濟文化水平差異很大11. 考古人員在漢代的各邊疆地區都發現了鐵制起土工具,而且數量甚多。相比之下,青銅農具已較少見,石器、蚌器、骨器農具更少見。這反映了漢代( )A. 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進步 B. 民間冶鐵業技術較先進C. 各地農業發展趨向于均衡 D. 國家對經濟的控制力增強12. 1867年英國第二次議會改革大大降低了選民的財產資格,除礦工和農業工人外,工人階級大多得到了選舉權。1884至1885年第三次議會改革后,英國基本實現成年男性的普選權。英國社會政治生活的這種變化究其根源在于( )A. 資產階級革命取得成功 B. 工業革命的完成C. 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 D. 政黨政治的成熟13. 2020年“世界500強企業”排名榜單中,中國共有133家企業上榜,歷史上第一次超過美國,也大幅超越日本、英國、德國。印度、巴西等國的企業也有不俗的表現。材料表明( )A. 中國的經濟總量超越了美國 B. 新興經濟體競爭力明顯增強C. 歐美企業競爭力已嚴重不足 D. 發展中國家主導國際新秩序14. 如表為1851年英法兩國城市和農村人口統計表。對此解讀合理的是( )國家 總人口/萬人 農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國 約1800 48% 52%法國 約3600 75% 25%A. 法國工業化進程較英國緩慢 B. 法國農業發展水平高于英國C. 英國城鄉經濟發展趨于平衡 D. 法國社會貧富差距逐漸拉大15. 某學者提出,隨著交通工具的變革,人們對空間和距離的感知也會發生變化,并繪制了如下示意圖予以形象地展示。據此可以認識到( )A. 科技發展消除了國家界限 B. 世界文化多樣性逐漸消失C. 世界開始從分散走向整體 D. 人類命運關聯度不斷提高16. 《黃帝內經》所言:“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上述材料蘊含的思想有( )①以人為本 ②天人合一 ③相生相勝 ④辨證施治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4小題,第17題12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4分,第20題12分,共52分)17. 課本劇表演是同學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載體。以下是某班關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歷史課本劇表演的部分場景。認真欣賞,回答問題。(1)場景一圖一中歷史人物是誰?他所開創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分別是什么 (2)場景二中明朝政府為加強皇權采取了什么措施?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這一措施的直接影響。(3)根據課本劇,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古代君主專制制度的演變趨勢。18. 在歷史的發展中,東方、西方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法治模式。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羅馬,私法廣泛,涉及人、婚姻、家庭、繼承、物、所有權、契約、私犯行為等內容。因此,從“私法”發生學的角度分析,近現代私法脫胎于羅馬私法。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羅馬法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法律的最完備形式”的體現。它的影響不僅遍及全球,而且還締造了一個民法體系。——摘編自范進學《論私法的法理與法理的私法》材料二 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次啟動編纂民法的工作,由于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條件尚不具備,當時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律。中共十五大以來,“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被寫入憲法。2002年,第四次民法典起草工作開始,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民事法律規范體系。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編纂工作啟動,對我國現行的、制定于不同時期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全面系統的編訂纂修,對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情況作出新規定。2020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重要的立法目的。——摘編自《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1)根據材料一,概括古代羅馬法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對后世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時期以來我國加速民法典編撰歷程的背景和意義。19.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二戰后,美國的公共衛生服務開始納入社會福利事業,由政府的專門衛生機構負責。80年代進入“多元服務”時期,政府借助市場,引入多元力量提供公共衛生服務。但出現了公共衛生資源及服務質量與個人財富直接掛鉤的現象,民眾享受到的衛生服務出現“貧富差距”。另外,黑人等有色人種難以與白人享受同等的衛生服務權利,公共衛生服務不公的“頑疾”難以消除,美國公共衛生治理舉步維艱。——摘編自王聰悅《美國公共衛生治理:沿革、經驗與困境》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確立了“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方針,有步驟地開展農村衛生工作,有效遏制了惡性傳染病的傳播。改革開放后,完善醫療經營機制,持續增加醫療衛生資源供給,城鄉醫療衛生事業取得巨大發展。十八大后,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中國特色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為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的健康基礎。——摘編自《健康報》(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二戰后美國公共衛生服務的變化。(2)據材料二概況建國后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社會治理的角度說明其作用。20.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中國的外交歷程新中國外交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過了70年的光輝歷程,其實踐內容極為豐富,其經驗啟示十分寶貴,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六大特點:一是始終堅決捍衛和有序拓展國家利益;二是始終追求和平外交政策,探索和平發展道路;三是順應時代潮流、伸張國際正義和履行國際責任三位一體;四是堅持從世情國情黨情出發,完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五是外交服務祖國統一大業目標明確,涉臺、涉藏、涉疆外交地位突出;六是新中國外交逐步走向全方位、全領域,外交制度、決策機制不斷加強、規范和完善。——摘編自郭樹勇《試論70年來新中國外交的主要特點》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新中國外交的特點”主題,自擬一個論題,并進行論述。(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有力)高二歷史歷史試題共6頁,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洗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題答案】【答案】A【2題答案】【答案】B【3題答案】【答案】B【4題答案】【答案】D【5題答案】【答案】D【6題答案】【答案】B【7題答案】【答案】D【8題答案】【答案】B【9題答案】【答案】A【10題答案】【答案】C【11題答案】【答案】A【12題答案】【答案】B【13題答案】【答案】B【14題答案】【答案】A【15題答案】【答案】D【16題答案】【答案】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4小題,第17題12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4分,第20題12分,共52分)【17題答案】【答案】(1)秦始皇;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縣制。(2)廢除丞相;皇權與相權的矛盾消失。(3)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到消失;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18題答案】【答案】(1)特點:重視私法,保護私有財產。影響:成為近代歐美國家法典編撰淵源;羅馬法實踐中形成的許多制度和原則被后世繼承。(2)背景: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發展;在不斷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經驗。意義: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趨完善;有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法治與德治并重的治國理念;有利于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為國家經濟、社會治理提供法律保障;適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于保障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19題答案】【答案】(1)變化:二戰后,美國的公共衛生服務由政府主導轉向多元服務;突出市場作用。評析:積極:拓寬公共服務渠道;減輕財政負擔;提升公共管理效率。消極:公共服務的功能會被削弱;激化社會矛盾;(2)經驗:堅持黨的領導;以人民為中心;中西醫結合;防治結合;重視隊伍建設;健全保障體系。作用:提升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強了人民的健康意識;促進社會公平與和諧;為民族復興奠定基礎。【20題答案】【答案】示例:論題:中國外交始終堅決捍衛和有序擴展國家利益。論述:改革開放前,中國外交重點在于維護以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為核心的國家政治利益。新中國在建國初期,采取“一邊倒”的外交方針,與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建立友好同盟關系,并且堅決維護國家主權。中國把周邊安全利益的維護與世界和平的保護密切地聯系起來,面對朝鮮戰爭的戰火燒到中朝邊境、美國蓄意擴大朝鮮戰爭的行為等形勢,中國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決策,抗美援朝戰爭的立足點是保家衛國,根本上是為了維護新中國政權的政治安全。我國維護“一個中國”原則來與其他國家建交,比如中日建交前提就是日本承認了“一個中國”原則。改革開放后,中國外交重點轉為服務于中心工作和國家現代化建設,突出維護國家經濟利益。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外交任務轉而改變為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2001年12月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正式成員。世紀之交,中國把鞏固與發展同周邊國家關系作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務,解決了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國的邊界問題,有利地促進了對外開放事業。中共十八大以來,面對深刻變化的國際形勢,黨中央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在對外工作上進行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總之,新中國外交有利地維護國家利益,為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任意從兩個階段作答,言之有理即可)高二歷史答題卡姓名條碼粘貼處準考證缺考標記,考生禁填!由監考老師負注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2.請將準考證條碼粘貼在右側的[條碼粘貼處]的方框內。填正確填涂貴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填涂。3.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填寫,字體工整4.請按題號順序在各題的答題區內作答,超出范圍的答案無效,在草紙、試卷上作答無效涂樣錯誤填涂[a]項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刮紙刀。/0=[11選擇題(請用2B鉛筆填涂)1[A][B][C][D]5[A][B][C][D]9[A][B][C][D]13[A][B][c][D]2[A][B][C][D]6[A][B][c][D]10[A][B][c][D]14[A][B][c][D3[A][B][c][D]7[A][B][c][D]11[A][B][c][D]15[A][B][c][D】4[A][B][c][D]8[A][B][C][D]12[A][B][C][D]16[A][B][c][D]非選擇題(請用0.5mm黑色簽字筆作答)17.(12分)(1)(4分)(2)(4分)(3)(4分)18.(14分)(1)(6分)(2)(8分)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清考生保持答題卡干凈整潔,不要污損、破壞!非選擇題(請用0.5mm黑色簽字筆作答)18.(2)19.(14分)(1)(4分)(2)(10分)20.(12分)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_5_期末聯考_高二歷史答題卡_X4_A4_轉曲.pdf 吉林省蛟河市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