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八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30分。1.下列選項中屬于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內容的有( )①通過了《共同綱領》②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決定采用公元紀年④決定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2.“它是西藏由貧窮落后走向文明進步的偉大轉折,西藏人民永遠擺脫帝國主義的侵略,與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在祖國大家庭里走上了團結、進步、發展的光明大道。”這一評論是基于西藏( )A. 開始屬于中央管轄 B. 實現和平解放 C. 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D. 農奴獲得解放3.1954年,中國政府派代表團參加在匈牙利舉辦的第12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參賽期間,中國與蘇聯、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匈牙利、民主德國、南斯拉夫等進行了廣泛交流。由此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 )A. 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非常注重體育事業的發展C. 積極發展與社會主義陣營的關系 D. 維持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4.從開展土地改革到實行農業合作化,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和政府不斷調整農業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是()A. 提高糧食產量 B. 解決溫飽問題 C. 縮小城鄉差別 D. 維護人民利益5.有學者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外開放,讓世界進入中國;第二個階段還是對外開放,但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第三個階段依然是對外開放,中國已經開始改變世界了。“讓世界進入中國”開始于( )A. 開放港口城市 B.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C. 浦東的開發開放 D. 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6.同學們擬定收集表中內容做一期黑板報。據此判斷,他們的關注點是( )(1)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2)遼寧艦、山東艦航母(3)殲-20戰機升空(4)地空導彈實彈發射A. 制度創立、鞏固發展 B. 社會生活、日新月異C. 民族團結、共同繁榮 D. 科技強軍、鋼鐵長城7.為紀念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而創作的歌曲《始終有你》中唱道:“明艷紫荊風中爭勝,找對了路徑,花瓣開得繁盛”歌曲內容反映出( )A. “一國兩制”助推香港發展 B. 社會主義制度有極大優越性C. 香港回歸提升中國國際地位 D. 香港永久獲得了獨立的主權8.如圖,我黨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這反映了我黨( )A. 全面深化改革B. 全面從嚴治黨C. 全面依法治國D.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9.習近平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講道:“5年來,我們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貨物貿易額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20多萬個就業崗位。”這可以直接說明中國( )A. 形成了與非洲國家休戚與共、共同發展、文明互鑒的關系B. 對防止局部戰爭擴大、解決地區沖突發揮了積極有效作用C. 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D. 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推動和平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10.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 )①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②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③將在本世紀頭20年實現④要實現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0分。11.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過程中,實施了一系列政策,這些政策給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重要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我們作為新生的力量,也必然會成為具有同樣命運國家的榜樣和引領,并壯大他們的力量……——摘自毛澤東《中國人民站起來了》(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材料一中“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這一事件在國際上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材料二:1953年和1957年我國工業主要產品產量示意圖(2) 識讀材料二的圖示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示意圖中我國工業生產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以及產生的影響。并列舉一項交通運輸業的成就。材料三:我們黨深刻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必須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摘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上的報告(3) 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的標志事件是什么?談談它在當時對推動我國社會發展起了什么作用?材料四:從今以后,只要不發生大規模的外敵入侵,現代化建設就是全黨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黨的政治工作,都是圍繞著這個中心工作,并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的;不能再搞任何離開這個中心工作,損害現代化建設的“政治運動”和“階級斗爭”了。——1978年12月《人民日報》社論《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4) 圍繞著材料五所說的“中心工作”,中國共產黨作出了哪一歷史性決策?(5) 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應該遵循哪些原則才能夠制定出利國利民的好政策?12.中國、美國在世界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兩國關系是全球關注的焦點。閱讀下列材料,探究有關問題。材料一:“經過朝鮮戰爭的交手,美國不得不對中國軍人的頑強,中國民眾的團結有所顧忌。此后在越南戰爭中,美軍的轟炸機從來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轟炸北越,沒有別的,它怕引起中國的反應。也擔心引起國際社會的反應”——《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1) 請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面對美國發動的朝鮮戰爭,中國是如何應對的?并分析朝鮮戰爭后美國態度轉變的原因。材料二:1971年10月25日的聯大表決結果,是出乎我國領導人意料之外的。當時毛澤東、周恩來估計在一年或兩年之后才能恢復在聯大的席位。10月24日,基辛格再次訪華,同周恩來的最后一天會談中,曾問及周恩來對美國“雙重代表權”提案的觀點,周恩來說:“對中國來說,臺灣的地位比聯合國的資格重要得多。中國不會按照‘雙重代表權’的方案進入聯合國。中國人有的是耐心,還可以繼續等待。我們期待中國外交的勝利,我們的回歸是有利于世界的。”——洪波《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2) 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重返聯合國有什么重要意義?材料三:如圖如圖是周恩來總理和美國總統尼克松親密握手的圖片,周總理對尼克松說:“你的手伸過世界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沒有交往啊!”(3) 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美國在二十五年后主動與中國握手的原因,并說明中美關系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材料四:我們認為新時期的中美關系不應該是你上我下的蹺蹺板,雙方應該一起做加法,而不是減法,應該一起謀共贏,而不是博弈,我們認為雙方完全可以通過良性互動、相互促進,來共同履行維護世界和平的義務,共同承擔促進全球發展的責任。——外交部部長王毅答記者問(4) 結合材料四及所學知識,談談中美該如何構建新型的大國關系?13.創新是國家和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也是政黨永葆生機的不竭動力。同學們圍繞“黨的創新”開展探究性學習。請你參加完成以下任務。【任務一表格梳理】同學們在閱讀的基礎上梳理了黨的發展歷程。材料一時期 制度、政策 理論成果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武裝割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中共七大 毛澤東思想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第一個五年計劃:三大改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改革開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②【任務二文本閱讀】同學通過文本閱讀,初步感知黨取得成功的奧秘材料二百年來,黨之所以不斷取得事業成功,解放思想、勇于創新是一個重要保證;黨之所以始終立于不敗之地,開創新路、永不僵化是重要力量源泉;黨之所以總能掌握歷史主動,破除教條、敢闖善試是一個根本原因;黨之所以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自我革新、自我革命是一條根本途徑。——摘編自顏曉峰《開拓創新走出前人沒有走出的路》【任務三觀點論證】同學們分享了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讀書筆記。材料三筆記一 筆記二 筆記三回顧黨和人民的奮進歷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制定了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途徑。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重要的物質保障。 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并指引我們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談談它在當時對推動我國社會發展起了什么作用?(2) 在表格材料中的①和②處填入相應的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三代領導人在確立黨的指導思想方面共同遵循的原則。(3) 根據材料二,概括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不斷取得事業成功的經驗。(4) 請從材料中選一則筆記,從“制度創新”“改革開放”“理論創新”任選一個角度,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煉觀點,并結合上述材料加以論證。(要求:觀點正確,至少列舉兩個史實,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有總結提升。)參考答案1.A2.B3.C4.D5.D6.D7.A8.B9.C10.D11.【小題1】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小題2】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影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成就:武漢長江大橋;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寶成鐵路、鷹廈鐵路建成通車(任選其一)【小題3】標志: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作用: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小題4】決策: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小題5】實事求是,立足于國情;制定政策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制定政策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等12.【小題1】應對:面對美國的挑釁,中國人民志愿軍奔赴朝鮮戰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原因:被中國人民志愿軍英勇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所震撼;被中國軍民的團結一致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折服;抗美援朝戰爭后,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小題2】是中國外交的勝利,有利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小題3】原因:美國敵視中國政策的失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冷戰背景下國際形勢的變化;變化: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小題4】堅持和平發展,珍惜和平發展機遇,不沖突、不對抗;加強互信,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加強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13.【小題1】標志: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作用: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小題2】①:鄧小平理論;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原則:實事求是【小題3】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于創新,自我革命【小題4】觀點:理論創新推動社會發展。論證:1978年,我國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它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1992年鄧小平進行了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共十九大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思想,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綜上所述,理論創新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第2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