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云南省昭通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全卷四個大題,共24個小題,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注意事項:1.本卷為試題卷。考生必須在答題卡上解題作答。答案應書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2.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積累與運用(1~5題,每小題2分,第6題6分,共16分)閱讀下面選段,請根據要求完成下面小題。什么是意象呢?意象就是“意”加“象”的組合。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見的物體,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稱之為“象”,即物象。物象一旦經過詩人審美經驗的淘洗與篩(shāi)選,經過詩人思想感情的化合與點染,帶上了詩人的主觀色彩,這樣的物象就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盡意”。詩是心之精微,要把主觀情思準確地表達出來很難,古人有“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之說。為能“盡言盡意”,古人想出了化意為象的方法,以“___________”來代替“___________”和“言不盡”,把大量的空間留給讀者去想象、去填充、去思考,尺幅之間表無窮意蘊(yùn)。這種“立象以盡意”的方法是詩人表達滿腔(qiāng)情思的最好方式。如余光中的《鄉愁》。鄉愁是一種十分抽象的情緒(xǜ),要用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很難。但詩人把抽象的鄉愁轉化為郵票、船票、墳墓、海陜這四種意象,把“鄉愁”物化,繼而寫出了母子離別之愁、新婚離別之愁、母子永別之愁和家國之愁,令人動容。詩歌離不開意象。有意無象的詩,很難讓人得到審美的滿足;有象無意的詩,難以讓讀者獲得深刻的認識。意象是溝通詩人與讀者的橋梁,通過使讀者領悟意象的寓意,領會詩歌主旨,把握詩歌內容,感知詩人情感。(摘編自王宜振《詩是意象的藝術》,有刪改)1. 文中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篩(shāi) B. 蘊(yùn) C. 腔(qiāng) D. 緒(xǜ)2. 文中加點詞語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 淘洗 B. 點染 C. 郵票 D. 海陜3. 文中橫線上依次填入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 立象 意象 不言出 言不出B. 立象 意象 言不出 不言出C. 意象 立象 不言出 言不出D. 意象 立象 言不出 不言出4. 文中畫線句子有語病,修改正確的一項是( )A. 意象是溝通詩人與讀者的橋梁,通過讀者領悟意象的寓意,使其領會詩歌主旨,把握詩歌內容,感知詩人情感。B. 意象是溝通詩人與讀者的橋梁,讀者通過領悟意象的寓意,把握詩歌內容,領會詩歌主旨,感知詩人情感。C. 意象是溝通詩人與讀者的橋梁,通過領悟意象的寓意,把握詩歌內容,領會詩歌主旨,感知詩人情感。D. 意象是溝通詩人與讀者的橋梁,使讀者通過領悟意象的寓意,領會詩歌主旨,把握詩歌內容,感知詩人情感。5. 下列句子組成語段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①別人做得不對,你才會想到要注意批評的方式。②沒有善意,只顧自己一時痛快和瞬間利益,嘴巴就會跑馬,行為就會出格。③所謂善意,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使自己所說之話、所行之事呈現出公心。④要做到不該說的話不亂說,必須首先懷有足夠的善意。⑤有了善意,別人做得好,你才舍得贊美。A. ⑤③①②④ B. ④⑤③①② C. ④③⑤①② D. ⑤④③①②6. 名篇名句默寫(1)古人的送別詩多給人戚悲之感,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卻一掃離別的千古愁云,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也道出了真正的友誼是可以超越時空界限的哲理。(2)外貌描寫是刻畫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對人物塑造有重要的作用。白居易的《賣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運用了外貌描寫來刻畫賣炭翁的年歲蒼老與生活艱辛。(3)儒家的“仁愛”思想不僅是古代社會的道德準則,其中提到的核心精神“推己及人”“天下情懷”至今仍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精神內核,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己及人,希望有廣廈庇護天下寒士,表現出詩人胸懷天下,憂國憂民的情懷。二、綜合性學習(7-10題,共10分)(一)學習與探究(5分)昭通的街道名稱,既反映了當地的歷史脈絡、地理特征,也融入了民族記憶、政治變遷和經濟發展,許多街道名稱都蘊藏著昭通的城市記憶和文化密碼。近日,八年級開展“探究家鄉街名文化”主題活動,請你參與。活動一【制定調查方案】第一步:設計調查方案第二步:_______________第三步:整理調查資料第四步:_______________第五步:展示調查成果7. 請你補充完善調查活動方案步驟。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活動二【展示調查成果】以下是你們組整理的一些街道名稱文化資料,組員小軒認為給這些街道名稱按:經濟與功能指向類、地理與自然特征類、時代印記類、歷史記憶類、民族與移民文化類、現代雅化名等來劃分會更清晰,請你根據材料,完成下表劃分類型。劃分類型 街名與文化①________ 朱提大道(原朱提街):得名于漢代“朱提郡”,直接關聯昭通最古老的行政名稱,凸顯其作為“朱提銀”產地的歷史地位。 文淵街/啟文街:文淵街指昭通最早辦學的地方,是“昭通文廟”的統稱;“啟文”寓意開啟文教之風。時代印記類 青年路/人民路:20世紀50-60年代命名的典型街道,帶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時代特征。②________ 望海路:因靠近“望海樓”(清代建筑,原可遠眺湖泊“千頃池”)得名,雖然后來湖泊消失,但名稱保留了對古地理的記憶。 鳳凰街道:源于“鳳凰山”,當地傳說此山形似鳳凰,周邊還有“鳳霞路”等衍生名稱。③________ 金融街/挑水巷:“金融街”直接體現現代商業規劃,“挑水巷”是因原來在順城街與崇義街中間的小巷口有一個石砌水池,周邊的人都來這里挑水飲用,久而久之,得名“挑水巷”。(二)名著閱讀(5分)閱讀以下選段內容完成任務。選段一:《史記》體例有五:十二本紀,記帝王政跡,是編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記世代為主。八書,記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記侯國世代存亡。七十列傳,類記各方面人物。史家稱為“紀傳體”,因為“紀傳”是最重要的部分。……《史記》共一百三十篇,列傳占了全書的過半數;司馬遷的史觀是以人物為中心的。他最長于描寫;靠了他的筆,古代許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還活現在紙上。選段二: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節選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9. 選段一中寫到“司馬遷的史觀是以人物為中心的。他最長于描寫;靠了他的筆,古代許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還活現在紙上。”請你結合選段二談談司馬遷在寫周亞夫時主要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刻畫了周亞夫怎樣的形象?10.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文化經典的著作,書中介紹了《說文解字》《周易》《史記》等經典著作。請你結合選段一和選段二,談談《史記》成為“經典”的原因。三、閱讀(11-23題,共34分)(一)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甲)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乙)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11. 下面對(甲)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首聯寫望中所見,國都淪陷殘破不堪,山河依舊;春天降臨長安城,眼前卻是亂草叢生。強烈的反差使人觸目驚心。B. 頷聯運用比喻的修辭,以樂景寫哀情,融情于景,將對國家敗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寫之中,借花鳥傳達出作者喜悅的心情。C. 頸聯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珍貴、難得,真切地表達了戰亂中人思念離散親人、盼望得到親人音訊的心情;尾聯用“搔”這一細節動作,道盡了詩人無奈憂愁的情狀,含蓄而深刻地表達了詩人沉重且無法排解的焦慮和苦悶。D. 全詩所寫意象甚多,從“遠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殘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飛鳥,一直到“自身”的稀疏白發,步步推進。“鏡頭”越來越小,句句都值得品味。12. 兩首詩的題目皆有“望”字,但所“望”的景和所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雖有嘉肴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選自《禮記》二則)【乙】博學審問人之為學①,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居一方,則習染②而不自覺③。不幸而在窮僻之域④,無車馬之資,猶當博學審問⑤,古人與稽⑥,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⑦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墻⑧之士,雖子羔、原憲⑨之賢,終無濟于天下。(選自《與友人書》顧炎武)【注釋】①為學:做學問。②習染:沾染上某種習氣。習:沾染。③不自覺:不能自己覺察。④窮僻之域:貧困偏僻的地方。⑤審問:認真地向人請教。⑥稽jī:核查,核查古人的看法。⑦庶幾:shù jī,差不多。⑧面墻:對著墻壁,即一無所見的意思。⑨子羔、原憲:子羔,即高柴,春秋衛人;原憲,字子思,春秋魯人。二人都是孔子的學生。13.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_____________(2)學學半 學:____________________(3)博學審問 博:____________________(4)雖子羔、原憲之賢 賢:____________________14.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15. 請簡述【甲】文作者的論證思路。16. 【甲】【乙】兩文都寫到了學習,聯系我們的學習生活,談談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在濃厚的年味中感受“非遺”魅力申正勇①買年貨、品美食、賞戲曲、逛古城……②大街小巷張燈結彩,家家戶戶喜氣洋洋,文化活動豐富多彩,人們在濃厚的年味中感受春節這個非遺的獨特魅力。③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不僅本身是“非遺”,也是“非遺”集中展現的最佳舞臺。從北到南,自東向西,從城市到農村,不同的地域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年俗文化,它們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華夏大地之上,閃爍著非遺的光芒。④走在古老的街巷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些色彩斑斕的剪紙藝術。一張張紅紙,在巧手之下翻轉折疊,剪刀起落間,便化作一幅幅寓意吉祥的圖案:魚兒躍出水面,象征著年年有余;蓮花盛開,寓意和和美美……這些剪紙作品不僅裝飾了門窗,更裝點了人們的心房,傳遞著對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盼。它們是非遺技藝的生動展現,更是民族智慧與審美情趣的集中體現。⑤隨著腳步的深入,一陣陣清脆悅耳的鑼鼓聲漸行漸近,那是舞龍舞獅的隊伍正在街頭巷尾穿梭表演。長龍翻騰,雄獅躍動,演員們身著彩衣,手持木棍,隨著鼓點的節奏,演繹著一段段古老而又生動的故事。舞龍舞獅,作為春節期間不可或缺的傳統民俗活動,不僅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更寄托了人們驅邪避災、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⑥走進鄉村,更能深刻感受到非遺與年味的深度融合。人們忙著制作年糕、臘肉、香腸等傳統美食,這些制作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非遺技藝的傳承。比如年糕的制作,每一個步驟都蘊含著祖輩們的智慧與經驗。⑦而在一些地方,還有更加獨特的非遺表現形式,如皮影戲、木偶戲等。夜幕降臨,一盞盞油燈亮起,幕布上光影交錯,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躍然其上,講述著一段段古老而又神奇的故事。皮影戲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這些古老的戲劇形式,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著男女老少圍坐觀賞,成為春節期間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⑧春節期間,非遺的魅力還體現在各種民俗活動中,如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拜年等。這些習俗雖然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非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節日生活,更在潛移默化中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價值觀念。⑨在濃厚的年味中感受非遺魅力,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也是一次文化的尋根之旅。春節既是一個重要節日,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深厚的歷史底蘊,滋養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的心田。讓我們在享受節日歡樂的同時,不忘傳承與保護這些珍貴的非遺文化,讓它們在新時代的陽光下繼續熠熠生輝,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選自《昭通新聞網》)17. 文章第④和⑥段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18. 文章中提到春節期間能夠感受到“非遺”的魅力具體表現有哪些?請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19. 運用所學美學知識,結合文章內容,探究文章第④段中加點詞“裝點”在文中的含義。(四)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夾竹桃季羨林①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來說,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②在我故鄉的那個城市里,幾乎家家都種上幾盆夾竹桃,而且都擺在大門內影壁墻下,正對著大門口。客人一走進大門,撲鼻的是一陣幽香,入目的是綠蠟似的葉子和紅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覺到仿佛走進自己的家門口,大有賓至如歸之感了。③我們家大門內也有兩盆,一盆是紅色的,一盆是白色的。紅色的花朵讓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讓我想到雪。火與雪是不相容的;但是,這兩盆花卻融洽地開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顧而樂之,小小的心靈里覺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④只有一墻之隔,轉過影壁,就是院子。我們家里一向是喜歡花的;雖然沒有什么非常名貴的花,但是常見的花卻是應有盡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開出黃色的小花,報告春的消息。以后接著來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葉梅、丁香等等,院子里開得花團錦簇。到了夏天,更是滿院葳蕤。鳳仙花、石竹花、雞冠花、五色梅、江西臘等等,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夜來香的香氣熏透了整個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時候也不會忘記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帶來凄清的寒意,菊花報告花事的結束。總之,一年三季,花開花落,沒有間歇;情景雖美,變化亦多。⑤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里靜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弄姿,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形成一個強烈的對照嗎?⑥但是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于此。我特別喜歡月光下的夾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團模糊;但是香氣卻毫不含糊,濃濃烈烈地從花枝上襲了下來。它把影子投到墻上,葉影參差,花影迷離,可以引起我許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圖,它居然就是地圖了。這一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間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幾只小蟲子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現出一個小池塘。夜蛾飛過映在墻上的影子就是游魚。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畫。微風乍起,葉影吹動,這一幅畫竟變成活畫了。⑦有這樣的韌性,能這樣引起我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⑧兩年前,我訪問了緬甸。在仰光開過幾天會以后,緬甸的許多朋友熱情地陪我們到緬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覽。然而就在這地方,在我們住的大樓前,我卻意外地發現了老朋友夾竹桃。花色比國內的要多,除了紅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記得還有黃色的。葉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綠得像綠蠟,花朵開在高高的枝頭,更像片片的紅霞、團團的白雪、朵朵的黃云。蒼郁繁茂,濃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強烈的對比。⑨我每天就在這樣的夾竹桃下走出走進。晚上同緬甸朋友們在樓上憑欄閑眺,暢談各種各樣的問題,談蒲甘的歷史,談中緬文化的交流,談中緬兩國人民的胞波(兄弟)的友誼。在這時候,遠處的古塔漸漸隱入暮靄中,近處的幾個古塔上卻給電燈照得通明,望之如靈山幻境。我伸手到欄外,就可以抓到夾竹桃的頂枝。花香也一陣一陣地從下面飄上樓來,仿佛把中緬友誼熏得更加芬芳。⑩就這樣,在對于夾竹桃的婉美動人的回憶里,又涂上了一層絢爛奪目的中緬人民友誼的色彩。我從此更愛夾竹桃。(選自《一世珍藏的美文130篇》有刪減)20. 作為文章標題的“夾竹桃”,在文中具體指什么?21. 作者在第④段中寫了一年三季常開的花,第⑤段中,作者將夾竹桃與院子里的其他花卉對比,其心境有何變化?請簡要分析。22. 賞析第⑥段畫線句:“我幻想它是地圖……微風乍起,葉影吹動,這一幅畫競變成活畫了。”23. 聯系本文和《我的小桃樹》選段,說說你獲得的啟示。雨還在下著,我的小桃樹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掙扎起來,一樹的桃花,一片,一片,濕得深重,像一只天鵝,羽毛漸漸剝脫,變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剎那,我突然看見那樹的頂端,高高的一枝兒上,竟還保留著一個欲綻的花苞,嫩黃的,嫩紅的,在風中搖著,抖著滿身的雨水,幾次要掉下來了,但卻沒有掉下去,像風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燈,閃著時隱時現的嫩黃的光,嫩紅的光。四、作文(40分)請從下面的題目中任選一題完成寫作。(40分)24. 按要求作文同學們讀了《經典常談》,“把它當作一只船,航到經典的海里去”,這是朱自清在書中寄寓的殷切的希望;人到底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保爾·柯察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出響亮的回答,請以“名著,我因你而美麗”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1)若選題目二,請在橫線上將題目補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3)不得引用、抄襲本試題卷閱讀部分的材料;(4)不得在文中泄露個人和學校信息;(5)書寫規范,字跡工整,不少于550字。25. 《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要求:(1)若選題目二,請在橫線上將題目補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3)不得引用、抄襲本試題卷閱讀部分的材料;(4)不得在文中泄露個人和學校信息;(5)書寫規范,字跡工整,不少于550字。【答案】1. D 2. D 3. C 4. B5.【答案】C6.【答案】 ①. 海內存知己 ②. 天涯若比鄰 ③. 滿面塵灰煙火色 ④. 兩鬢蒼蒼十指黑 ⑤. 安得廣廈千萬間 ⑥.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答案】7. ①. 示例:第二步:搜集調查資料。 ②. 第四步:撰寫調查成果(調查步驟符合邏輯即可)8. ①. 歷史記憶類 ②. 地理與自然特征類 ③. 經濟與功能指向類【答案】9. 示例:側面描寫、語言描寫或動作描寫。刻畫了周亞夫治軍嚴明、剛正不阿、恪守軍禮的形象。10. 示例:①《史記》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后世的傳記文學有深遠影響。②《史記》長于記人,書中記述了許多各具特點的歷史人物,人物刻畫鮮活生動,語言表達精妙傳神,使讀者能充分領略人物風采,感受《史記》的寫人藝術。(結合《史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1. B 12. 《春望》所“望”的景是山河破碎,亂草荒蕪,是亂世中的血淚凝視,情感是憂國傷時、悲己思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所主“望”之景是磅礴氣勢的洞庭湖,展現自然的雄渾壯闊,是盛世中的壯志遠眺,婉轉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從政的心愿,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舉薦。或襯托詩人積極進取的精神,暗喻詩人正當年富力強,愿為國家效力,做一番事業。【答案】13. ①. 味美 ②. 同“敩”,教導 ③. 廣泛、多方面、淵博 ④. 賢能14. (1)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2)孤獨地學習,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啟發),就必然學識淺薄難以成功。15. (1)作者先以“嘉肴”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的道理;(2)再對舉“學”與“教”所產生的“知不足”和“知困”兩種情境,并進一步解釋,將論述引用深入,得出“教學相長”的結論。(3)引用《尚書》的話印證觀點。語言精練,邏輯嚴密。16. 甲文的中心論點是“教學相長”,即教人和學習是互相促進的。闡述學習是體驗“至道”的最好途徑,只有學習了才能知道自己認識的不足,只有把知識教給別人,才能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通過自我反省,自我鞭策,進一步豐富自己的學問。乙文強調“博學審問”,即多方面廣泛地學習,認真地向人請教,與古人對照,探求哪些正確,哪些不正確,這樣才有收獲。甲文要緊扣“教學相長”,乙文要緊扣“博學審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答案】17. 不能調換,第③段已經提到“從城市到農村”,第④段先寫城市,在古老的街巷中,介紹了剪紙藝術圖案、象征意義及作用,與第⑤段在街頭巷尾的舞龍舞獅銜接較緊密;第⑥段寫走進鄉村,更能深刻感受到非遺與年味的深度融合,年糕、臘肉、香腸等傳統美食制作,就是在傳承非遺,與第⑦段寫充滿濃厚鄉土氣息的皮影戲、木偶戲銜接較緊密。符合邏輯順序。18. ①色彩斑斕的剪紙藝術,傳遞對新年的美好期盼;②舞龍舞獅表演,增添節日喜慶氣氛,寄托驅邪避災、祈福迎祥的愿望;③制作年糕、臘肉、香腸等傳統美食,傳承非遺技藝;④皮影戲、木偶戲等古老戲劇形式,成為春節文化盛宴;⑤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拜年等民俗活動,蘊含深厚文化內涵。19. “裝點”即在文中有兩層含意。表層意思是剪紙作品裝飾了門窗,讓春節環境更具節日氛圍;深層意思是剪紙作品傳遞著人們對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盼,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給人們的內心帶來美好感受,讓人們在心理上充滿對新年的憧憬。【答案】20. (1)表層指具體的夾竹桃植物。(2)深層象征作者對生命韌性的贊美和珍貴的中緬友誼。21. 作者在第④段寫了眾多的花在春夏秋三季,花開花落,沒有間歇,寫出作者喜悅的心境;但“情景雖美,變化亦多”表現出他對“花事繁盛,轉瞬即逝”的感慨;第⑤段寫夾竹桃從春一直開到秋,突出夾竹桃的韌性;表達作者對其生命力持久的贊美。22. 示例:運用比喻和擬人,將花影比作地圖、荇藻、墨竹,賦予動態感,生動展現月光下夾竹桃的奇幻美,體現作者豐富的想象力與喜愛之情。23. 示例一:堅韌與堅持。《夾竹桃》中夾竹桃在其他花花期短暫、紛紛退場時,卻能長期盛開,韌性十足。《我的小桃樹》中的小桃樹在風雨中雖飽受摧殘,桃花掉落,枝干赤裸,但仍千百次掙扎,且頂端的花苞始終堅守,不肯掉落。這都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具備堅韌不拔的品質,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要堅持下去,不輕易被打倒。示例二:平凡中的不凡。夾竹桃在作者眼中不是最美麗的花,卻有著獨特的韌性和美好;小桃樹在“我”的生活中或許是平凡的存在,但它在風雨中的表現卻讓人看到了不凡。這告訴我們,即使是平凡的事物或人,也可能在特定的時刻展現出非凡的力量和價值,我們要善于發現平凡中的不凡,尊重和珍視每一個生命與事物的獨特之處。所談啟示緊扣《夾竹桃》和《我的小桃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其中《夾竹桃》和《我的小桃樹》中的哲理。24、25.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