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深圳亞迪學校初中部語文初三上冊詩歌鑒賞試卷一、九年級上冊詩歌鑒賞1.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楊柳枝詞①(唐)白居易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詠柳(唐)曾 鞏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②飛花③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注釋】①此詩約做于會昌三年至五年之間,世人為避朋黨傾軋,自請外放,長期遠離京城。②解把:解得,懂得。③飛花:柳絮。(1)《楊柳枝詞》中描繪的柳枝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詠柳》中的“狂”則突出了柳枝________的特點。(2)兩首詩中,世人借“柳”表達了不同的思想情感,請作具體分析。2.古詩賞析行路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體北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兩句寫得好,請簡要分析。3.閱讀詩歌,回答問題。對雪杜甫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瓢棄樽無綠,爐存火似紅。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注】此詩寫于“安史之亂”期間,長安失陷時詩人逃到半路被叛軍抓住,解送回長安。(1)詩中直接表達詩人的情感的字是, 點題的詩句是。(2)品析“爐存火似紅”一句中“似”字的表達效果。4.閱讀下面的一首詞,回答問題。水調歌頭(宋)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闊,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闊,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1)請賞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詞的表達效果。(2)談談你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的理解。5.詩歌鑒賞浣溪沙①歐陽修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白發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前!(注)①此詞大約作于作者知潁州時。②六幺:綠腰,曲調名。(1)上片中“逐”“出”兩字極為精妙。請任選一字,賞析其表達效果。(2)詞的下片寫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態?其中蘊含著怎樣的情感?6.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各題。定風波·羅綺滿城春欲暮[北宋]范仲淹羅綺滿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尋芳去。浦映口花花映浦。無盡處,恍然身入桃源路。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喪歸時數。鶯解新聲蝶解舞。天賦與,爭教我輩無歡緒。(注釋)①聊逸豫:偶爾尋一點歡樂;②歸時數:由時運注定;③爭:怎么;④我輩:我等,我們,一說“我悲”。(1)這首詞在流傳的過程中缺了一個字,請根據你對這首詞的理解,在詞中口處,填入你認為最合適的字,并簡述理由。(2)這首詞中“功名得喪歸時數”一句與《岳陽樓記》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情感上有什么異同?請簡要分析。7.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小題。秋日〔南朝·梁〕鮑泉露色已成霜,梧楸①欲半黃。燕去櫩②恒靜,蓮寒池不香。夕烏飛向月,馀蚊聚逐光。旅情恒自苦,秋夜漸應長。注:①楸:(qiū)楸樹,落葉喬木。②櫩:同“檐”,屋檐。(1)“梧楸欲半黃”一句中“欲半黃”三字妙在何處?(2)請賞析“燕去櫩恒靜,蓮寒池不香”這一聯詩句。8.古詩閱讀憫農楊稻云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四時田園雜興(其一)范成大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這兩首以農家生活為題材的詩,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結合詩歌內容作簡要分析。9.閱讀詩歌,回答問題睛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錦繡文②。碧知湖外草,紅見海東云。竟日鶯相和,摩霄鶴數群。野花干更落,風處急紛紛。【注】①本詩是詩人流落蜀中時所作。②文:花紋、圖案。(1)這首詩的頷聯和頸聯是如何描寫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聯中的“急紛紛”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感情?(1)選取典型的景物,發揮想象,動靜結合(視覺聽覺相結合、遠近結合、虛實結合),寫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絢麗多彩、生機勃勃景象。(2)“急紛紛”寫出對野花紛紛凋零的憐惜(無奈、傷感),以及自己漂泊無依的憂傷(悲哀、抑郁)。【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景物描寫的手法及其表達作用。先分析景物描寫的手法。這兩句詩中所寫的景物有“湖外草”“海東云”和“鶯”“鶴”等,前者是靜態,后者是動態。寫“湖外草”“海東云”用“碧”和“紅”等色彩,調動人的視角感官;寫“鶯”“鶴”時,則抓住了聲音(“相和”)和動作(“摩霄”),有實寫,有虛寫,從空間上看,有遠有近。然后分析其作用。景物描寫,不但寫出景物本身的特點,而且渲染氛圍,表達某種情感,情景交融。(2)本題考查詩歌的情感的分析。解答時要聯系全詩的內容,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注釋里已表明“本詩是詩人流落蜀中時所作”,據此可以判斷出詩人的情感。“急紛紛”寫出對野花紛紛凋零的憐惜,以及自己漂泊無依的憂傷。故答案為:(1)選取典型的景物,發揮想象,動靜結合(視覺聽覺相結合、遠近結合、虛實結合),寫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絢麗多彩、生機勃勃景象。(2)“急紛紛”寫出對野花紛紛凋零的憐惜(無奈、傷感),以及自己漂泊無依的憂傷(悲哀、抑郁)。【點評】理解詩人的情感,一是間接的從詩中所描寫的景物特點上揣摩,理解詩人心境和情緒,二是抓住詩中詩人直接表達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結合詩人寫作的環境理解。10.閱讀下列一首詩,完成各題。行路難(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1)這首詩生動傳神地表現了詩人苦悶、惆悵、等情緒。(2)請賞析“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兩句詩。11.詩歌鑒賞山中留客(唐)張旭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1)詩中的“________”字活潑生動地寫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機勃勃的美好景象。(2)簡要分析作者的情感:①________;②________。12.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甲)絕句漫興九首(其一)杜甫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謂誰朝來不作意狂風挽斷最長條(乙)絕句漫興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注釋】《絕句漫興九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組詩作品。這組絕句寫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題作“漫興”,有興之所到隨手寫出之意。不求寫盡,不求寫全,也不是一時成之。(1)(甲)詩借________來寫自己的處境,(乙)詩借________來寫自己的心情。(2)結合(甲)(乙)兩詩,分別分析每詩最后兩句所表達的思想情感。13.閱讀詩歌,完成下列小題。雨過山村[唐]王建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1)請將詩歌前兩句的畫面描繪出來,要求語言流暢、富有文采。(2)尾句閑看中庭梔子花的是誰?“閑”字有何表達效果?14.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列小題。五月十九日大雨(明)劉基風驅急雨灑高城,云壓輕雷殷①地聲。雨過不知龍去處,一池草色萬蛙鳴。(注)①殷:震動。(1)試對本詩描述的夏天所特有的雷陣雨前后的自然景象作簡要分析。(提示:請先分別概述前兩句和后兩句所描繪的畫面,再分析這樣寫的作用。)(2)詩人喜歡通過自然景觀抒發人生的哲理,使天籟中賦有理趣。本詩蘊含著怎樣的理趣,請作簡要分析。15.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列小題。【甲】夜上受降城聞笛唐李益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乙】題北榭碑唐李白一為遷客去長沙①, 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注】①去長沙:用漢代賈誼事,賈誼因受權臣讒毀,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曾寫《吊屈原賦》以自傷。②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1)甲詩中畫線句子對景物的描寫向來因生動奇巧而備受推崇,下列沒有運用與之相同的藝術技巧的詩句是()A.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B.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C.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D.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2)甲、乙兩詩都寫到笛聲,引發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16.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下列問題。長沙過賈誼宅劉長卿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1)首聯一個“________”字貫穿全詩,奠定了本詩________的感情基調,不僅切合賈誼的一生,也暗寓了詩人無罪遭貶的命運。(2)頷聯兩句中的“獨”“空”二字用得十分傳神,請簡要賞析。17.閱讀下面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旅夜書懷(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創作背景)杜甫因安史之亂流亡成都,在友人嚴武幫助下蓋成一座茅屋,并在此居住4年,度過了一段相對的日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嚴武死去,杜甫只好攜家眷由成都乘舟東下,此詩為途中所作。(1)前兩聯由近及遠描寫旅夜所見。請選擇你所喜歡的近景或遠景詩句,作簡要賞析。(2)“飄飄”在詩中是飄零、漂泊的意思;“沙鷗”是棲息在沙灘或沙洲上的鷗一類的鳥。請結合上述詞語和創作背景,簡析尾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18.古詩閱讀。請結合詩句,分析兩文作者的情感。野望王績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野望杜甫①西山白雪三城②戍,南浦③清江橋。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④答圣朝??珩R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注釋)①時年杜甫50歲。②三城:與吐蕃臨界,為蜀邊要塞。③南浦,泛指送別之地。橋,在成都杜甫草堂的東邊。④涓埃:細流與微塵,比喻微小。19.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列小題。【甲】夜上受降城聞笛唐李益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乙】題北榭碑唐李白一為遷客去長沙①, 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注】①去長沙:用漢代賈誼事,賈誼因受權臣讒毀,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曾寫《吊屈原賦》以自傷。②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1)甲詩中畫線句子對景物的描寫向來因生動奇巧而備受推崇,下列沒有運用與之相同的藝術技巧的詩句是()A.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B.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C.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D.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2)甲、乙兩詩都寫到笛聲,引發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20.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兩小題。早秋山居溫庭筠山近覺寒早,草堂霜氣晴。樹凋窗有日,池滿水無聲。果落見猿過,葉干聞鹿行。素琴機慮靜,空伴夜泉清。(1)請寫出體現“山居”生活時間推移的語句:覺寒早→霜氣晴→→(2)頸聯采用了以動襯靜的寫法,請作具體賞析。【參考答案】一、九年級上冊詩歌鑒賞1. (1)茂密(繁密茂盛);柔嫩(柔軟鮮嫩);隨風狂舞(風中舞動)(2)白居易借荒園中無人欣賞的柳樹,表達了對統治者埋沒人才的憤懣之情;曾鞏借風中狂舞的柳樹,諷刺了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2. 運用典故,以“垂釣”自比姜尚,以“夢日”自比伊尹,表達了詩人期盼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的賞識,仍盼望施展自己遠大的才能和抱負的強烈愿望。3. (1)愁;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2)“似”字意蘊豐富。詩人不說爐中火已然燃盡,而偏偏要說“似”有火,而且還接一個“紅”字,寫得好象爐火熊熊,滿室生輝,一個“似”字點出幻境。這樣的以幻作真的描寫,非常深刻地挖出了詩人此時內心世界的隱秘。這是在一種渴求滿足的心理驅使下出現的幻象。這樣來刻畫嚴寒難忍,比之“爐冷如冰”之類,有著不可以擬的深度。表達詩人“安史之亂”期間,身陷長安內心的痛苦與渴望。4. (1)“清影”意為清冷的影子,營造出孤獨、寂寞、凄清的氛圍,表現了詞人的孤獨、苦悶。(2)人世的悲和歡、聚和散猶如這月亮的陰晴圓缺,非人力所能為。既然這樣,就不必再慨嘆和悲傷了。5. (1)“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興致之高,表現了眾人游春的熱鬧情景。“出”字有“飛出、蕩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態,使畫面富有盎然生機。(2)寫出了作者曠達不羈、樂而忘形的情態。蘊含著作者追求歡樂、排遣苦悶的情感。6. (1)示例一:百,理由:前面一句提到去“百花洲”尋花,想必此處百花齊放。示例二:殘,理由:“春欲暮”,暮春時節,花欲殘。示例三:桃,理由:后面一句“恍然身入桃源路”提到“桃源”,看到桃花想到世外桃源。(言之成理即可)(2)相同:都表達作者淡泊功名,不計較自身得失成敗的豁達胸襟。不同:“功名得喪歸時數”羨慕歸隱生活,認為時運天注定,有消極避世的情緒;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多的是憂國憂民,積極進取,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7. (1)“欲半黃”三字,形象地寫出了秋意漸濃,葉子由綠變黃的過程,富有動感。(2)燕子向南飛去,它們平時棲息的屋檐一片寂靜,聽不到呢喃的燕語了。蓮荷呈現出老寒之色,池中的清香也消散了。這兩句著力渲染出秋景的靜寂和清冷。8. 《憫農》前兩句用對偶句式描繪災情,后兩句敘述感嘆,“已分”與“更堪”相互呼應,又推進一層,強化了農家的苦難,表現出詩人對農家苦難的深切同情。《四時田園雜興(其一)》前兩句概述了鄉村農民耕織的情景,后兩句特寫,描寫了兒童學著大人的樣子耕種田地的情形,從不同側面展現了農村夏忙時節熱烈的勞動場面,流露出詩人對熱愛勞動的農村兒女的贊揚。9.無10. (1)徘徊(猶豫);昂揚(向上)(2)這兩句詩用了姜尚、伊尹的典故,表明理想仍在11. (1)“弄”(2)對山林的喜愛之情;對客人的挽留之意。12. (1)楊柳;燕子(2)甲詩后兩句借楊柳被狂風折斷了枝條來表達詩人郁郁不得志。乙詩借“點污琴書”“打著人”等活動,表達詩人在草堂生活的喜悅和悠閑之情;同時這些描寫中也寫出了詩人遠客孤居的諸多煩擾之情。13. (1)雨中傳來雞鳴,山村里依稀一兩戶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條板橋斜橫著。(2)詩人或梔子花;用詩人的“閑”,襯托出農人的忙碌,也表現出詩人路過山村,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或農人外出忙碌,無人賞花,梔子花的“閑”,反襯出山村農人的忙碌。14. (1)這首詩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陣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前兩句極力描述大雨的磅礴威猛氣勢:風急雨驟,黑云壓城,電閃雷嗚,大雨傾盆。后兩句描述雨過天晴的恬靜平和景象:雷雨過后,池塘水溢,草色滴翠,蛙聲一片。前兩句的景與后兩句的景形成鮮明的對照,給人以回味。(意思對即可)(2)理趣:大風大雨雖然猛烈,但維持的時間決不會長久;一個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應當勇敢頑強,難關終將過去。(意思對即可)15.C16. (1)悲;凄愴(悲憤、痛苦等)(2)“獨”意為“孤獨”,表現了他對賈誼的景仰之情和落寞之感;“空”字渲染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氣氛,表現了詩人惆悵之情;二者共同營造出悲涼傷感的意境氛圍。17. (1)示例一:(近景詩句)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微風吹拂著江岸上的細草,豎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月夜孤獨地停泊著。詩人借景抒情,自喻為“細草”“孤舟”,說自己像江岸細草一樣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示例二:(遠景詩句)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明星低垂,平野廣闊;月隨波涌,大江東流。結合創作背景看,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凄愴心情,這是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2)答案要點:飄泊無依的感傷之情。18. 王績的《野望》處處流露出詩人孤獨抑郁的心境。第一,從“薄暮”、“秋樹”、“落暉”凄清落寞的秋景中流露出作者孤獨抑郁的心情;第二,頸聯中借牧人驅犢、帶禽返回的場景反襯詩人郁悶孤單的心境。第三,尾聯中借伯夷叔齊的典故抒發自己孤獨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隱的愿望。杜甫的《野望》全詩表現了作者感傷時局,懷念諸弟,孤獨隱憂的思想情感。首聯寫作者看見“西山”和“清江”的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間兩聯寫作者由所望之景觸發的有關國家和個人的感懷。由戰亂推出懷念諸弟,自傷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絲毫貢獻報答“圣朝”的慚愧。尾聯寫出杜甫“不堪人事日蕭條”的憂國憂民之情。19.C20. (1)窗有日;夜泉清(2)襯山居之地的清幽寂靜,由此引發居靜自樂的閑適心情。通過描繪“果”飄落,“猿”經過,“鹿”行走動態的景物,反襯山居之地的清幽寂靜。或者通過從果落見到猿過,葉干聞知鹿行,可見這兒山深人少,猿鹿才會從容大膽地晝夜出來覓食,反襯山居之地的清幽寂靜,由此引發居靜自樂的閑適心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