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語文散文專題訓練----何永康散文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題秋光賦何永康秋,終于來了。從漫長而難捱的酷暑中走出,我才真正感受到“天涼好個秋”的“好”來。好就好在通體舒坦,不再熱汗涔涔,不再昏昏沉沉;好就好在神清氣爽,可以衣冠楚楚、清清爽爽地在戶外行走,收起了遮陽傘、墨鏡和折扇;好就好在再無理由慵懶和懈怠,可以干很多借天干物燥之故拖下來的事情;好就好在可以直視天空和遠方,不再瞇著眼睛畏光,這光是秋光了呢。此時,它正從窗外輕輕地照射在我的臉上,薄薄鋪滿我的書桌。秋天的光是柔和的。沒有春日的絢爛,沒有夏日的狂熱,也沒有冬日的蒼白。它像一把柔韌的梳子,梳理我凌亂了一個夏季的頭發和心緒,像一張安全舒適的剃須刀片,在我的臉上四處游走,刮去刺猬般的胡須,也刮去思想上叢生的雜蕪,讓我一下子年輕了許多輕松了許多。當然,它更像一只溫柔手,撫摸著被荼毒炙烤許久的疲憊不堪的身子,給干燥的皮膚補水……秋天的光是平靜的。像一個以靜制動的智者,以和藹的目光示意我不要怨懟,雖然我的胸中的確有塊壘淤積。我開始學吐納之功,吐出戾氣和晦氣,納入朝氣和清氣,打開心結敞開襟懷,于是通暢,于是和暢,于是順暢。前幾天還紋絲不動且綠得刺目的樹葉,已在輕盈地舞蹈了,抖掉塵埃抖掉附著于身的熱光。我分明感覺到它們是秋風的制造者。有幾片葉子飄然而下,是散發的一張張請柬。我應邀走入秋光之中,走進一葉知秋的成語,走進秋高氣爽的意境。城里的大街、花園里人多起來了,熙來攘往,人聲鼎沸。郊外的農田露出了褐色的底色,莊稼已經收割,曬場上農夫在翻曬稻谷,也曬曬辛勞換來的好收成和好心情。稻谷在秋光下揮發濕氣,金黃的光在告訴人們什么叫秋收。觸景生情,我不由自主地低聲吟誦起毛澤東主席著名的詩句來:“不是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說到春光,又想起吳敬梓《儒林外史》中那個叫杜少卿的人。朝廷叫他去做官,他推辭不去。妻子責問何故。他說,你好呆!有南京這樣的好地方,留我在家,春天里可以陪你出去看花吃酒,豈不快活?這一橋段,被后人演繹成一個“寧負榮華不負春光”的佳話來。是的,不負春光,但秋光也是不能負的。一年分四季,人的一生也分四季。我已經走進第三季——入秋了。在這個時節,不管你怎樣留戀過往或拒絕回憶,秋光依然會如期君臨,秋色依然會覆蓋本色,秋霜依然會爬上鬢角,秋風依然會唱起有些悲涼的歌……眼下的秋光畢竟是大好的,大好秋光下正好前行。1.梳理全文的敘述線索,并說明圍繞線索寫了哪些主要內容 根據全文的內容,請用“/”劃分出段落(提示:四個段落)。2.請從修辭的角度對畫線句子加以賞析3.第段的兩處引用各有什么作用?請從內容與結構方面進行分析。4.作者從自然界的秋寫到人生的“秋”,表達出怎樣的情懷?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遲開的風信子何永康①去年秋天,我受邀到雅安的一個風景區逗留了兩天。行程結束時,好客的主人送給大家每人一個小禮物——一枚風信子的種子。風信子原是花中稀罕之物,與主人的情誼一樣珍貴,于是在行程中格外地小心呵護,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它在一路顛簸之后是否安然無恙。②風信子種子形狀恰如一頭大蒜或者說像一個洋蔥,被卡在特制的圓形玻璃瓶瓶口。我嚴格按主人吩咐,把少許清水灌入瓶內,水位以不浸泡到種子根部為宜,它只需要吸收水汽即可生長。過了半月,透過玻璃瓶,可以看見白色的根須冒了出來;又過半月,根須延伸到了水中。再往后越來越多的根須便在瓶子里盤滿了。但瓶口的鱗狀圓球卻毫無動靜,猜想是處于一年中最冷時節之緣故,花葉還處于冬眠狀態。等吧,等待春風,等待花信,不然何以叫風信子呢?③到了臘月,陸陸續續有朋友曬出他們的風信子開花的圖片,還配上“報以梅花一處開”的文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而我的風信子依然靜默如故,沒有一絲破殼吐綠的,意思,像一個入定的老僧,一副我行我素、無欲無求的樣子。④我咨詢那些已然開花的花主,好心者回答:“或許是溫差的原因吧?”有那“幸災樂禍”的家伙則說:“你那是一枚公花的種子?!蔽覠o心去探究花的性別,只揣度人家是不是采取了什么催長措施,比如施肥、加營養素。大家卻都說沒有,就是隔三差五換一次清水,那么就只能是溫差的緣故了。于是我就用烤火爐給風信子升溫,幾天下來也毫無起色,反倒有點萎靡了,便知拔苗助長的手段使不得。⑤我心有不甘,就在網上檢索,一個小知識說:風信子與水仙酷似,有“洋水仙”之稱。這讓我靈光一現,依稀記起早年養水仙的事來。那水仙也是很久不冒葉芽,讓人著急。聽人說在鱗莖上用刀劃開一個“十”字形的口子,可以助長。當時我便照著做了,果然奏效。⑥眼見得大年三十臨近了,我已經不奢求風信子開花了,但即使是“公花”也該冒出幾片葉子來,多少給人一點吉兆吧?我找出一把小刀,打算以一個外科醫生的姿態,對溫吞吞毫無生氣的小圓球動手術了。但我比劃了好一陣兒,最終還是放棄了。畢竟,我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果斷劃破水仙表皮的“我”了,心性業已平和許多,也早就學會包容生活中的不如意,那就再包容一次吧,包容一個植物成長的緩慢。⑦快樂成長只是一句理想化的祝詞,成長過程更多是痛苦的過程,緩慢的成長,說明經受的痛苦更多更深。我像理解我身邊很多命運多舛、進步遲緩的年輕人一樣,理解我這枚生長遲緩的風信子。何況,這風信子不適應異國他鄉的生態環境,或者說有個體差異,不也是正常的嗎?我于是釋然、淡然甚至是超然——順其自然。⑧大年三十的下午,我去了陽臺,打算把曬了幾天太陽的風信子請回客廳,我擔心對面的人家晚上放的鞭炮、煙花會灼傷它。不經意間,我看見那個球狀的家伙頭頂居然冒出了一堆綠色和紫色。綠色是幾片厚實的葉尖,包圍著一團紫色的花瓣。哈哈,終于睡醒了!哈哈,終于開花了!⑨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就去顧望,但見風信子的葉子已經向四面舒展地張開,中間一根粗壯的花莖,擎起了一個橢圓形的花簇,數十朵小花齊刷刷競相開放了,這是早春送給我的最好的新年禮物。遲開的風信子,遲開得恰逢其時!我由此想到了郁達夫的小說《遲桂花》中的一句話:“因為開得遲,所以日子也經得久。”那么,我的風信子也開得遲,花期是不是也經得久呢?⑩花有早開,人有早慧;花也有遲開的,人也就有晚熟,乃靈敏與慢熱兩種不同的類型。一味求早無異于拔苗助長,難免會因急功近利而誤入歧途,而一味地追求大器晚成也未必就能奏效。 遲就遲吧。遲開的風信子,不也是花嗎?(選自《中國藝術報》,有刪改)5.根據文章,簡要概括風信子遲遲不開花的原因。6.在等待風信子開花的過程中,“我”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 ——釋然——( )——心有不甘——( )7.賞析文章第③段中劃線的句子。8.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9.結合全文,談談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人生的“遲開”。閱讀散文《性本愛“秋山”》,完成小題性本愛“秋山”何永康①我喜歡山水。而在山與水之間,我又偏愛于山,這倒不是我想做個仁者,而是我酷愛中國山水畫的習性使然。一般來說,山水畫中的水大都似有若無,往往通過山的襯托和留白來表現,而山的形態與神韻卻是要通過皴擦點染實實在在地具象表現。因此,但凡到了山水間,我對山是特別留心觀察的,偶爾還會拿出寫生本勾畫幾筆。②從古到今,愛山的人大有人在。比如陶淵明就直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道出其不隨俗流的文人心氣。不過,陶淵明的丘山是泛指。沒有南北地域之分,沒有雄奇險峻與開闊平遠之分。③我常年生活在川東北一隅,目光所及的山海拔都不高。我把這類尋常之山稱為“凡山”,它不會讓人仰視并視為畏途,人們也不會考慮爬山的艱難,老百姓甚至不說爬山,而說轉山,其輕松的感覺和散步差不多。④我常獨自去轉山。但我對季節是有選擇的。春天的山萬木復蘇,桃紅柳綠,但我總覺得有些清淺,缺乏山應有的厚重,加之人們熱衷于踏青,人滿為患,喧囂嘈雜,我很少湊熱鬧。夏天的山色深沉了一些,卻是一味單調的濃綠,少了一些層次和變化,看久了就視覺疲勞,耳畔還有知了無休止的鼓噪;如果天太熱,更讓人心煩意亂,也不宜轉山。冬天的山,草枯葉落,滿目荒蕪,山就是寒山或殘山了,自然更提不起興致去轉山。因而我的轉山,大多是在秋天,秋高氣爽,此時看山,就覺得山很有底蘊很有美感很有親和力。⑤如此說來,我就不是愛“丘山”,而是愛“秋山”了。⑥秋天的山色尤其豐富。綠色依然是不二的底色,但大自然這位畫師是神奇的,在底色上又濃墨重彩地涂抹了紅色、黃色、褐色。紅色是霜染出來的樹葉的顏色,形成萬山紅遍的主色調;黃色穿插其間,是必須有的過渡與中和;褐色也是植物的一種演變過程,像人臉部的陰影一樣增加了山的厚重感和立體感,但并不晦暗,反倒襯托出陽面的明麗。于山間行走,摘幾片葉子,即為赤橙黃綠青藍紫的書簽了。⑦秋山清若水,是說山的清涼靜謐。但山是離不開水的,盡管有的山沒有江河的環繞,但流泉飛瀑、小溪深潭還是隨處可見的;靜止的山于是就有了動態,有了聲響,有了“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鮮活場景,也就有了飛揚的山之魂魄。在水邊駐足休憩,或觀魚,或照影,或洗滌,山行就有了別樣的情趣。⑧秋山之中,只要你處處留心,總會有驚喜出現。比如野果,就隨處可見可食。刺梨,剔除果皮上的刺,入口是酸酸甜甜的,特別生津止渴。還有野生板栗、野生獼猴桃,但你要在樹下的草叢中細細尋找才有所得。運氣好的話,你還會找到幾枚野生蘑菇,那就是有心于果子,無心得菌子,算是意外收獲了。至于柿樹上像小燈籠一樣高掛的紅紅黃黃的柿子,你就只好飽飽眼福罷了,攀爬采摘困難而危險。⑨或許你是一人獨行,秋山或許也是空山,但你不會感到孤獨,意念中總會感覺有人與你同行。有采藥的仙師,有撫松的隱者,有策杖的高人;有“空山新雨后”的王維、“停車坐愛楓林晚”的杜牧,有畫《秋山秋水》的張大千和畫《牧牛圖》的李可染……他們是睿智的雅士或詩畫大家,會分享給你一些“道理”與“禪心”、詩情與畫意。⑩當然,你還會邂逅一些現實人物。如與你一樣來尋幽覽勝的游客,搭訕幾句就有了共同語言,進而有了共同的去向,成為同路人或網友。你還會路遇背著一大背篼豬草回家的大娘,一路上拉拉家常,話話桑麻,緩解疲乏。你最好讓大娘歇息一下,放松一下腰背,替她背著豬草走上一段,親身體驗一下山里人日子的沉重。到家了, 大娘會請你喝一碗老鷹茶,剝幾粒新花生,你會體驗到山里人的淳樸——秋山一樣的淳樸。 性本愛“秋山”,性是第一位的。性是真性情,是大襟懷,是寬視界,更是一路上的發現與參悟。如果僅僅滿足于觀山望景,到此一游,而不與大自然作深度交集,那就不免發出“天下山都是一樣的”之類謬嘆了。 歐陽修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同樣的道理,我愛秋山,其意也不在山,在乎秋意人意也。(選自《今晚報》,有刪改)10.圍繞“秋意人意”,文章第⑥到第⑩段,依次寫了 、 、 、意念中的同行者和 。11.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文中畫線的語句。綠色依然是不二的底色,但大自然這位畫師是神奇的,在底色上又濃墨重彩地涂抹了紅色、黃色、褐色。12.分析第④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13.下面對文章的理解,不恰當的兩項是( )( )A.從第①段文字來看,在山與水之間,作者偏愛山,是因為在山水畫中,山需要實實在在地具象表現,而水可有可無。B.文中“川東北的當地人把爬山說成‘轉山’,讓人感覺爬山像散步一樣輕松”的內容,從正面表現了山海拔不高的特點。C.文中引用的古詩文,或點明題目出處,或表現山的秋意人意,或幫助表現文章的主題,同時使文章內容更富有詩意美。D.第①段文字揭示了有真性情、大胸杯、寬視野,并與外界事物做深度交集,才可能發現和參悟到這事物與眾不同的道理。E.“我愛秋山,其意也不在山,在乎秋意人意也”一句,議論中含有抒情,點明了“我”對秋山所蘊含的秋意人意的喜愛之情。閱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完成下面小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何永康①與民同憂,與民同樂,堪稱美德。然而,北宋文學家范仲淹并不滿足于此,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先”、“后”二字,大有深意,值得我們認真領悟。②當天下人未憂之時,你能體察到潛伏著的危機,并因此食不甘咮、夜不成寐,是為“先憂”。1958年,當許多人被“浮夸風”刮暈了頭,敲鑼打鼓,喜氣洋洋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時候,彭德懷同志卻緊鎖著眉頭,日夜擔心我們的社會主義家業有可能毀于一旦,我們黨長期以來形成的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作風有可能被置諸腦后。實踐證明:他憂對了。人們痛定思痛,越發感到這種“先憂”精神的可貴。③“先憂”者并不是天生的“先知”者。彭德懷同志之所以能夠想得深一些,看得遠一些,操心得早一些,是因為他注重實事求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他不辭辛勞,走訪了那么多鄉村和工廠,搞了那么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方才確信自己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有理有據,非憂不可;否則,愧對祖國和人民。④“先憂”者還必須是“先行”者。閉門憂思,袖手嘆息,無益于天下,無助于變“憂”為“樂”的歷史進程。這不僅需要有見識,而且需要有膽略,有為民請命、為國獻身的社志豪情?!跋葢n”者往往是少數,要想沖破世俗的偏見,要想頂住各種各樣的壓力,沒有一點舍身取義、“以額叩關”的精神,是很難堅持下去的。當然,“先行”者不等于是“獨來獨往”的英雄,要想行之有效,必須喚起民眾,并肩攜手而行;否則,只能是“斯人獨憔悴”,“舉杯銷愁愁更愁”。彭德懷不怕罷官,挺身而出,上“萬言書”,用自己的行動向千萬人鳴響了警鐘;沒有這樣的金石之言,就不會有今天的歡樂詩篇。⑤當憂轉化為樂之后,“先憂”者應當如何行事呢?應當“后樂”。如果自恃有功,認為自己有先見之明,有先行之苦,就理所當然地爭享受,爭權利,樂于天下人之先,那簡直意味著背叛!“先樂”可恥,“與民同樂”好不好呢?一般來說,這是無可非議的美德。但是,作為一個共產黨人,或者是有志于共產主義事業的人,這樣的標準就顯得太低了。因為從長遠的觀念看,我們目前的“樂”還僅僅是“小樂”,比起共產主義的燦爛前景來,它委實太微不足道了。愿為共產主義奮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戰士,難道可以滿足于一得之功,躺在小小的安樂窩里做美夢嗎?再者,當過去的“憂”轉化為今天的“樂”之后,又會醞釀著新“憂”,這是由事物的矛盾法則所決定的。我們怎能夠“樂而忘憂”呢?所以,正確的態度是居安思危,永遠當一個“先憂者”,永遠當一個“后樂”的傻子。⑥愿先憂后樂精神長在,愿我們的生命其樂無窮!14.本文作者的觀點是什么?15.請結合②③小節談談作者講述彭德懷同志事例的作用分別是什么?16.閱讀文章,結合自己的生活,談談“先天下之憂而憂”思想在今天的意義。答案1.全文圍繞“秋光好”這一線索展開敘述和描寫,寫了秋光的柔和平靜,秋天人們的收獲,并聯想到人生的美好秋天等。/……// 2.示例:這段話運用了排比和對比的修辭手法,運用排比,從不同角度提示秋天的美好,而且用“好就好在”這樣的句式,起到了強調作用,并增強語勢,更好地抒發出情感。運用對比的手法,把夏天與秋天進行了對比,突出秋天的好處,令人信服。 3.示例:第一處引用毛澤東的名句,突出表現秋光勝似春光。引用《儒林外史》中的故事,說明“不負春光”的來歷,由此引申到下文“秋光也是不能負的”,銜接自然,與前面“勝似春光”相呼應,表達對秋光的喜愛之情。 4.示例:表達了要珍惜人生的秋光,“大好秋光下正好前行”,需要有所作為,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解析】1.試題分析: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系的。抓住文章的線索,便可對作品的思路和結構了然于胸。從本文的題目《秋光賦》和首段的“我才真正感受到‘天涼好個秋’的‘好’來”、尾段的“眼下的秋光畢竟是大好的,大好秋光下正好前行”可知本文的線索是“秋光好”。全文的結構層次的劃分,要依據文章的內容。第一段總寫“秋光好”。第二至七段,寫了秋光的柔和、平靜。第八至九段,由“不負春光”寫到了“不負秋光”。尾段寫了要珍惜人生的秋光,有所作為。2.試題分析:此題主要是賞析語句運用的排比和對比的修辭手法,需要結合語句分析出該修辭的表達效果。畫線句子運用了四個“好就好在”這樣的句式,屬于排比的修辭,增強了語勢,從不同角度提示秋天的美好;把夏天與秋天進行對比,屬于對比的修辭手法,作用是突出秋天的好處,令人信服。點睛:賞析句子的題目主要是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常見的修辭是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反語等,表現手法主要是對比、襯托、動靜、虛實和視聽結合等,答題時先辨析手法,然后結合文句進行解釋,最后明確效果。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引用的作用。引用,可使所表達的語言簡潔凝練或生動活潑,增添感染力。引用對說理和表情達意都很有幫助,為文章的觀點提供有力的論據,增強說服力。第八段中有兩處引用,分別引用了毛澤東的名句和《儒林外史》中的故事。內容上的作用是突出表現秋光勝似春光,說明“不負春光”的來歷,表達對秋光的喜愛之情。結構上的作用是引出下文的“秋光也是不能負的”,與前面的“勝似春光”相呼應。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作者情感的把握。本篇文章卒章顯志,要理解作者的情感,需要理解尾段中的關鍵語句“大好秋光下正好前行”。“大好秋光”在此指的是人生的秋光,“正好前行”表達了作者要在此人生的大好時光有所作為,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5.溫差;不適應環境;個體差異。 6. 焦急 不奢求 欣喜(意合即可) 7.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風信子”比作“老僧”,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風信子安靜、與世無爭的姿態,突出“我”看到風信子毫無動靜后內心的焦急。(意合即可) 8.內容上,畫龍點睛,點明文章主旨——遲開的花也是花;最后的反問句引發讀者思考。結構上,總結全文,與首段收到風信子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與標題“遲開的風信子”相照應。 9.(1)坦然接受人生的晚熟;(2)積極樂觀地看待人生的晚熟;(3)晚熟要默默積蓄力量。【解析】5.考查篩選信息。根據第④段中的“或許是溫差的原因吧”可得:溫差。根據第⑦段中的“何況,這風信子不適應異國他鄉的生態環境,或者說有個體差異”可得:不適應環境和個體差異。6.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概括。第①空:從第③段“到了臘月,陸陸續續有朋友曬出他們的風信子開花的圖片,……而我的風信子依然靜默如故,沒有一絲破殼吐綠的意思”可知,在朋友們盛開的風信子面前,作者面對自己遲開的風信子,內心感到的是焦慮和焦急;第②空:從第⑥段“眼見得大年三十臨近了,我已經不奢求風信子開花了”可知,此時作者面對不開花的風信子,心里已經沒有了奢求與期待;第③空:從第⑨段“哈哈,終于睡醒了!哈哈,終于開花了!”可知,風信子終于開花,此時作者的心情是欣喜的、快樂的。7.本題考查詞句的賞析。(1)從“像一個入定的老僧,一副我行我素、無欲無求的樣子”可知,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通過將遲遲不開的風信子比作“老僧”,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風信子安靜、與世無爭的遲開姿態,從側面襯托出“我”看到風信子毫無動靜后內心的焦急。8.本題考查結尾的作用。結尾一般具有總結全文,歸結主旨;呼應開頭,首尾圓潤,使文章渾然一體;卒章顯志,點明題旨;強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華主旨等作用。在答題時,可以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進行回答。結尾“遲就遲吧。遲開的風信子,不也是花嗎?”是作者對風信子遲遲才開放花朵的一種內心自我的紓解和釋然。在內容上,作者借用這種紓解和釋然,強調了花開不在遲,對待成長也要有耐心的主旨;反問句的形式能夠進一步引發讀者思考;在結構上:這句話總結了全文等待風信子開花的內容,與首段作者收到風信子構成了呼應,使文章結構更加緊湊、完整,與標題“遲開的風信子”相互照應。9.考查賞析主旨。根據第⑦段中的“我像理解我身邊很多命運多舛、進步遲緩的年輕人一樣,理解我這枚生長遲緩的風信子”可得:坦然面對人生的晚熟。根據本段中的“這風信子不適應異國他鄉的生態環境,或者說有個體差異,不也是正常的嗎?我于是釋然、淡然甚至是超然——順其自然”可得:積極樂觀地看待人生的晚熟。聯系文本內容可知,去年秋天的時候我種下了風信子,一直到大年三十下午才長出葉片和花瓣,大年初一才開出花來。從種下種子到開出花來的這段漫長的時間里,風信子一直在默默積蓄開花的力量。由此可得:晚熟要默默積蓄力量。10. 山的顏色 水 野果(野果和菌子) 現實中邂逅的人 11.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了秋山顏色的豐富,和作者對秋山的喜愛之情。 12.寫山其他三個季節的特點,反襯秋山很有底蘊很有美感很有親和力,表現作者“性本愛‘秋山’”,引出下文對秋山的具體描寫。 13.AB【解析】10.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能力。通讀全文,根據題干要求,鎖定答題區域,提出相關詞句即可。第⑥段,由“秋天的山色尤其豐富”可知, 本段描寫的是山的顏色;第⑦段,由“但山是離不開水的,盡管有的山沒有江河的環繞,但流泉飛瀑、小溪深潭還是隨處可見的”可知, 本段描寫的是水;第⑧段,由“秋山之中,只要你處處留心,總會有驚喜出現。比如野果,就隨處可見可食?!\氣好的話,你還會找到幾枚野生蘑菇,那就是有心于果子,無心得菌子,算是意外收獲了”可知, 本段描寫的是野果(野果和菌子);第⑩段,由“你還會邂逅一些現實人物”可知, 本段寫了現實中邂逅的人。11.本題考查對句子的賞析能力。做此類題,首先要判斷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手法,然后分析其表達效果。“大自然這位畫師是神奇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在底色上又濃墨重彩地涂抹了紅色、黃色、褐色”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綠色”“紅色、黃色、褐色”寫出了秋山顏色的豐富;這句話表現了作者對秋山的喜愛之情。12.本題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要從內容、結構等方面來作答。內容上,本段分別寫了春、夏、冬三個季節里山的特點;由“因而我的轉山,大多是在秋天,秋高氣爽,此時看山,就覺得山很有底蘊很有美感很有親和力”一句可知,寫山其他三個季節的特點,是為了反襯秋山很有底蘊很有美感很有親和力;結合第5段“我就不是愛‘丘山’,而是愛‘秋山’了”,表現作者“性本愛‘秋山’”;結構上,本段寫“我”在秋天轉山引出下文對秋山的具體描寫。13.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A.由第⑦段可知,山離不開水;有了水,山就有了動態,有了聲響,有了鮮活場景,有了魂魄,有了別樣的情趣;所以A項中“水可有可無”的說法有誤;B.由第③段可知,文中“川東北的當地人把爬山說成‘轉山’,讓人感覺爬山像散步一樣輕松”的內容,并沒有直接寫出山海拔不高的特點;所以B項中“從正面表現了山海拔不高的特點”有誤;故選AB。1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5.第②段列舉1958年“浮夸風”盛行時,彭德懷同志體察到潛伏著的危機,并食不甘咮、夜不成寐的事例,從正面論述了“先憂”的內涵;第③段列舉彭德懷同志不辭辛勞、走訪鄉村和工廠、搞調查研究的事例,從側面論述了“先憂”者不是天生的“先知”者。 16.示例:無論在什么崗位上,無論做著什么樣的工作,都要先想到是否對人民有利,無論自己處在什么位置上,都不能做損害人民利益的事情,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胸懷。【解析】14.本題考查論點提煉??次恢谜艺擖c,它的位置通常在標題和開頭,答題時應首先考慮題目(題目是一個完整句子的往往直接揭示論點即論點型;如果是一個或兩個詞的或設問句的都是論題,在文中找對論題表明觀點看法的是論點;寓意型題目的論點需要還原其本意);二看開頭是否開篇點題,還是由故事等引出論點;如果是層層遞進的機構,就看結尾;四看中間,有沒有作者主要觀點的正面表述句。如果都沒有,自己根據文章內容歸納論點。閱讀全文可知,文章首段提出中心論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第②段以彭德懷體察危機、夜不成寐的事例解釋“先憂”的內涵,指出“先憂”精神是可貴的;第③④⑤段分別從“先憂”者并不是天生的“先知”者、“先憂”者還必須是“先行”者、當憂轉化為樂之后,“先憂”者應當應當“后樂”三個方面,闡述中心論點,最后一段提出希望。所以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15.本題考查論據的作用。概括論據的內容,分析其在證明論點或分論點時的作用。結合第②段“當天下人未憂之時,你能體察到潛伏著的危機,并因此食不甘咮、夜不成寐,是為‘先憂’”可知,本段的分論點是:天下人未憂時要“先憂”。結合“1958年,當許多人被‘浮夸風’刮暈了頭,敲鑼打鼓,喜氣洋洋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時候,彭德懷同志卻緊鎖著眉頭,日夜擔心我們的社會主義家業有可能毀于一旦,我們黨長期以來形成的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作風有可能被置諸腦后”可知,彭德懷同志在許多人被勝利沖暈了頭腦時,體察到潛伏著的危機,并因此食不甘咮、夜不成寐,從正面闡述了“先憂”的內涵。結合第③段“‘先憂’者并不是天生的‘先知’者”可知,本段的分論點是:“先憂”者并不是天生的“先知”者。結合“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他不辭辛勞,走訪了那么多鄉村和工廠,搞了那么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方才確信自己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有理有據,非憂不可;否則,愧對祖國和人民”可知,彭德懷同志不辭辛勞、走訪鄉村和工廠、搞調查研究的事例,論證了“‘先憂’者并不是天生的‘先知’者”的觀點。16.本題考查閱讀感悟。開放性題目,根據文章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理解闡述,結合個人的生活實際,圍繞“先天下之憂而憂”思想在今天的意義,寫出自己的感悟即可。閱讀選文可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意思是:在天下人擔憂之前而先擔憂,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其內容就是要不為外物所動,實事求是,以天下為己任,以利民為宗旨,憂愁在前,享樂在后,有憂國憂民的胸襟和抱負。示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一個人世界觀的反映。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必須加強品德修養,陶冶自己的情操,向歷代民族英雄和志士仁人學習,汲取其精神滋養,以新時代的思想內容,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樹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觀,為人民,為祖國,奉獻畢生的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