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22 文明與家園(家園)(學生版+教師版)-五年(2021-2025)中考道德與法治真題專題匯編(全國通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22 文明與家園(家園)(學生版+教師版)-五年(2021-2025)中考道德與法治真題專題匯編(全國通用)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五年(2021-2025)中考道德與法治真題專題匯編(全國通用)
專題22 文明與家園(家園)
考點1:正視發展挑戰 考點2:共筑生命家園
考點1:正視發展挑戰
1.(2021 江西)2021年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對比下列數據可知(  )
人口普查次序 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人口 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文盲率
第六次 8930人 9.08年 4.08%
第七次 15467人 9.91年 2.67%
A. 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 B. 我國人口性別結構改善
C. 我國總人口增速趨緩 D. 我國人口素質不斷提高
【解析】讀表可得,我國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大大增多,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大大延長,說明我國人口素質不斷提高,D符合題意;ABC與題意不符。故選D。
2.(2021 內蒙古通遼)“大國點名,沒你不行。”截至2021年5月11日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公布:中國總人口141178萬人,與上一次人口普查相比年平均增長率下降0.04個百分點,流動人口增長69.73%。材料體現了(  )
A. 我國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 B. 我國總人口增速趨緩的基本特點
C. 我國人口素質偏低和老齡化加劇 D. 我國人口基數大、大量的人口流動的特點
【解析】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體現了人口基數大,“與上一次人口普查相比年平均增長率下降0.04個百分點,流動人口增長69.73%”說明總人口增長緩慢,存在大量的人口流動的特點,D符合題意;ABC與題文描述不符。故選D。
3.(2021 重慶A)2021年5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對2000年、2010年、2020年三次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顯示,全國人口、65歲以上人口、城鎮常住人口、大專及以上人口等均呈上升趨勢。下面是對產生這種變化的可能性因素及這種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的推導,其中合理的是( ?。?br/>A. 人口流動率提高→全國人口增長→調整計劃生育政策
B. 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大專及以上人口增加→改變我國基本國情
C. 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常住人口增加→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D. 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65歲以上人口增長→人口均衡發展面臨壓力
【解析】根據“65歲以上人口呈上升趨勢”這一變化,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可以緩解人口均衡發展面臨壓力,故D的推導是合理的,符合題意;A錯誤,我國根據人口狀況呈現增速緩慢、出生率低、老齡化率提高的特點,積極調整人口政策;B錯誤,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C錯誤,城鎮人口比重增加,不能得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結論。故選D。
4.(2021 河南)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的9.67年提高至10.75年,文盲率從2010年的4.08%下降為2.67%。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A.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是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
我國人口質量穩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
我國文盲率明顯下降,國民受教育程度與發達國家持平
D.我國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已發生根本改變
【解析】“我國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的9.67年提高至10.75年,文盲率從2010年的4.08%下降為2.67%”說明我國人口質量穩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這得益于我國教育水平的提高,B符合題意;A與題意不符;C錯誤,我國文盲率明顯下降,但國民受教育程度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D錯誤,我國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沒有發生根本改變。故選B。
5.(2021 廣西玉林)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指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這一政策的實施( ?。?br/>①有利于改善我國人口結構 ②表明我國放棄實行計劃生育政策
③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國人口素質 ④有利于保持我國人力資源稟賦優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我國人口呈現出人口基數大、總人口增速趨緩、老齡化加劇等特點。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不能提高人口素質,但是有利于改善我國人口結構,繼續保持勞動力多的優勢。實施此政策,并不意味著我國放棄實施計劃生育政策,故②③錯誤,①④符合題意。故選C。
6.(2021 廣西貴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報顯示: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萬人,與2010年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l5467人,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自率由4.08%下降為2.67%。以上變化反映了( ?。?br/>①人口基數大 ②人口素質不斷提高 ③人口老齡化加劇 ④受教育的狀況持續改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題文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萬人,與2010年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l5467人,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自率由4.08%下降為2.67%,以上變化反映了人口素質不斷提高、受教育的狀況持續改善,②④正確;這一內容在材料中沒有體現出來,①③與題意不符。故選C。
7.(2021 廣西河池)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我國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萬人,與2010年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為2.67%。這組數據說明我國( ?。?br/>A.人口素質偏低 B.人口出生率低 C.人口素質明顯提高 D.人口老齡化加劇
【解析】“與2010年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為2.67%”說明我國人口素質明顯提高,得益于我國重視教育,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C符合題意;ABD與題意不符。故選C。
8.(2021 黑龍江齊齊哈爾)2020年11月1日零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在全國開展。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下午在北京中南海參加人口普查登記。人口普查有利于(  )
A. 促進經濟社會高速發展 B. 從根本上改變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
C. 為完善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提供信息支撐 D. 從根本上改變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
【解析】開展人口普查有利于查清我國人口在數量、結構、分布等方面變化情況,獲取人口數據信息,全面客觀反映我國人口發展狀況,把握人口變化趨勢性特征,調整和完善人口政策,推動人口結構優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推動我國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C正確;A錯誤,“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于人口普查無關;BD錯誤,“根本上改變”的說法絕對。故選C。
9.(2021 黑龍江龍東)2020年11月1日,我國正式啟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我國人口發展進入關鍵期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是( ?。?br/>A. 人口基數大,總人口增速趨緩 B. 人口素質偏低,大量的人口流動
C. 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 D. 人口素質偏低,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
【解析】根據教材所學可知,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是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C符合題意;總人口增速趨緩、大量的人口流動、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屬于我國人口現狀的新特點,ABD與題意不符。故選C。
10.(2021 黑龍江大慶)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指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從“雙獨二孩”“單獨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三孩”,這說明( ?。?br/>A.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B. 我國的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是錯誤的
C. 我國的生育政策要隨著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不斷完善
D. 我國不再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解析】從“雙獨二孩”“單獨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三孩”,這是對我國生育政策的不斷完善,其目的就是為應對當前出現的人口問題,逐步調整完善現行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C符合題意;A與題意不符;B錯誤,我國的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符合我國的國情,是正確的;D錯誤,我國仍然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只是做了進一步的完善與發展。故選C。
11.(2021 湖北十堰)國新辦5月11日公布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增長了5.38%,人口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60歲及以上人口上升5.44%;與2010年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下列分析結論錯誤的是( ?。?br/>①人口基數大,人口老齡化是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
②我國人口的基本國情要求積極調整人口政策
③人口保持低速增長態勢說明人口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壓力發生了根本改變
④人口素質偏低的狀態得到較大改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解析】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是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①錯誤;我國的人口國情并沒有根本改變,③錯誤;由以上數據可知,我國人口素質偏低的狀態得到較大改善,我國人口的基本國情要求積極調整人口政策,②④正確,與題意不符。故選B。
12.(2021 湖北襄陽)“大國點名,沒你不行?!钡谄叽稳珖丝谄詹轱@示,我國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這體現出我國人口狀況的特點是(  )
A. 人口基數大 B. 人口素質偏低
C. 老齡化加劇 D. 城鄉分布不均衡
【解析】題干中的數字統計反映了我國人口基數大,所以選項A正確;BCD屬于我國的人口特點,但與題意不符。故選A。
13.(2021 湖北宜昌)“大國點名,沒你不行?!钡谄叽稳珖丝谄詹閿祿@示,全國人口共14.1178億人,人口數量10年來低速增長。日前,國家宣布一對夫妻可生育三個子女政策,這表明( ?。?br/>A. 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B. 人口問題不再是全球性問題
C. 國家積極調整計劃生育政策 D. 我國人口壓力問題得到解決
【解析】題文材料表明我國對人口問題的高度重視,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國家積極調整計劃生育政策,故C正確;A錯誤,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B錯誤,人口問題是全球性問題;D錯誤,我國人口形勢仍然嚴峻,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未得到根本改變。故選C。
14.(2021 四川眉山)如圖是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部分數據。
據此可以推斷出( ?。?br/>①我國人口總量持續減少,勞動力紅利正逐漸消退
②生育政策調整初見成效,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劇
③我國人口素質不斷提高,有利于推動制造業轉型
④鄉村居住人口占比下降,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中“我國總人口年均增長率減少”說明生育政策調整初見成效,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比例變化說明我國人口素質不斷提高,有利于推動制造業轉型,②③符合題意;①不符合我國的國情,排除;④錯誤,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沒有發生變化。 故選C。
15.(2021 山東濰坊)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全國人口共14.1178億人,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新時代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黨和國家重視人口普查是因為( ?。?br/>①人口問題是我國發展面臨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
②搞好人口普查有利于促進我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③詳實的人口統計數據為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政策提供支持
④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發生了根本改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生產的發展,我國的人口形勢發生了變化,會對社會生產造成新的影響。人口問題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人口問題本質上是發展問題,搞好人口普查有利于促進我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①②正確;③理解不全面,詳實的人口統計數據將為國家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和人口政策提供信息支持;④錯誤,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沒有發生根本改變。故選A。
16.(2021 山東泰安五四制)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正式發布。下列是我國近三次人口普查的相關數據。對此分析正確的是( ?。?br/>近三次人口普查數據變化
人口普查 總人口 當年出生人口 60歲以上占比 0~14歲占比 男性占比
第五次(2000) 12.65億 1765萬 10.33% 22.89% 51.63%
第六次(2010) 13.40億 1588萬 12.26% 16.61% 51.27%
第七次(2020) 14.12億 1200萬 18.70% 17.95% 51.24%
①我國的總人口增速趨緩 ②我國人口素質偏低
③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 ④我國男女性別比例趨向平衡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題干中的數字統計反映了我國總人口增速趨緩,老齡化加劇,男女性別比例趨向平衡,①③④正確;②屬于我國的人口特點,但與題意不符。故選B。
17.(2021 山東臨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受到普遍關注。從人口總量到戶別人口,從人口地區分布到性別構成、年齡構成,從受教育程度人口、城鄉人口到流動人口、民族人口……全面查清了我國人口數量、結構、分布等方面情況,準確反映了當前人口變化的趨勢性特征。此次人口普查為_____提供強有力的統計信息支持。( ?。?br/>①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
②國家有針對性地制定人口相關戰略和政策
③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④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緊張關系從根本上改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題文信息涉及我國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了解我國人口國情的重要手段,是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迫切需要,其有助于為我國政策制定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有助于我國準確分析判斷未來我國人口形勢,從而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①②③符合題意;④錯誤,人口普查不會“改變人口與資源環境的關系”。故選A。
18.(2021 江蘇蘇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根據人口變化趨勢,先后作出實施單獨兩孩、全面兩孩政策;2021年中央提出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實施三孩生育政策( ?。?br/>①有利于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②有利于緩解人口老齡化的矛盾
③改變了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④根本改變了人口與資源的關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實施三孩生育政策是對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其有利于人口長期均衡的發展,有利于緩解人口老齡化的矛盾,使人口的增長更好的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進而促進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和諧,①②正確;③錯誤,沒有改變了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是對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④錯誤,觀點太絕對。故選A。
19.(2021 貴州銅仁)2021年5月11日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公布,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結果顯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規模繼續增長,但生育率進一步下降;人口總撫養比仍維持在較低水平,但人口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以上材料表明( ?。?br/>①我國人口基數大,老齡化加劇
②總人口增速趨緩,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
③男女出生比例失衡、人口素質偏低
④為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我國于今年6月1日放開了三孩政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我國人口狀況還呈現出增速趨緩、出生率低、老齡化加劇、男女性別比失衡、城鄉分布不均衡、“獨生子女“社會問題凸顯等一系列新的特點。題干內容表明了我國人口基數大,老齡化加劇,總人口增速趨緩,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故①②說法正確;③這在材料中沒有體現出來,故與題意不符;④理解錯誤,為完善、優化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應對老齡化等社會問題,我國于今年6月1日放開了三孩政策。故選A。
20.(2021 遼寧營口)新華社北京電:2021 年5月11 日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比,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略低于上一個10年0.57%的平均增長率,仍然保持平穩增長。材料體現了我國人口特點中的( ?。?br/>①人口基數大 ②人口素質偏低 ③老齡化加劇 ④總人口增速趨緩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題干材料“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53%,略低于上一個十年0.57%的平均增長率”表明我國人口基數大,但人口增速趨緩,①④符合題意;②③與題意不符。故選C。
21.(2021 四川南充)2021年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結果:全國人口較2010年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我國少兒人口比重回升的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為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指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關于我國人口問題,以下認識正確的是( ?。?br/>A. 由于老齡化加劇,解決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的中心工作
B. 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
C. 生育政策調整表明計劃生育不再是我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
D. 表明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解析】題文材料表明我國對人口問題的高度重視,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B正確;A錯誤,以經濟建設為中心;C錯誤,計劃生育政策仍然是我國的基本國策;D錯誤,我國人口形勢仍然嚴峻,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未得到根本改變。故選B。
22.(2021 四川廣安)2021年5月11日,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我國重視人口普查工作( ?。?br/>①有利于提高我國人口素質
②有利于迅速改變我國的人口狀況
③有利于完善我國人口發展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④是因為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解析】我國之所以重視人口普查工作,是因為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進行人口普查有利于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③④正確;①不符合題意,與提高我國的人口素質無關;②錯誤,“迅速改變”的觀點過于絕對。故選B。
23.(2021 四川涼山州)我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人口總量方面,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53%,略低于上一個十年0.57%的平均增長率。以上材料體現了我國人口國情的哪些特點( ?。?br/>A. 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 B. 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速趨緩
C. 老齡化加劇、大量人口流動 D. 人口增速趨緩、男女性別比失衡
【解析】題干材料“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53%,略低于上一個十年0.57%的平均增長率”表明我國人口基數大,但人口增速趨緩,B符合題意;ACD與題意不符。故選B。
24.(2021 浙江麗水)比較閱讀是常見的學習方法。分析如表中我國兩次人口普查部分數據可知( ?。?br/>年齡段(周歲) 第六次人口普查數(2010年)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2020年)
人口數(單位:萬) 占全國比例 人口數(單位:萬) 占全國比例
0~14 22246 16.60% 25338 17.95%
15~59 93962 70.14% 89438 63.35%
60~64 5882 4.39% 7338 5.20%
65歲及以上 11883 8.87% 19064 1.50%
*人口總量 133972 \ 141178 \
A.0~14周歲人口比重有所回升,生育政策調整初顯成效
各年齡段人口均在增長,勞動力資源依然充沛
人口老齡化程度減緩,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D.人口總量大、增長快的特點沒有改變
【解析】題干表格描述“0~14周歲”第六次人口普查占全國比例16.60%,第七次人口普查占全國比例17.95%,說明我國該年齡人口有所增長,這是由于我國實行了二孩政策,生育政策調整初顯成效,A符合題意;A理解錯誤,15~59周歲年齡段人口在減少,預示著不久的將來勞動力資源會短缺;C理解錯誤,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快;D理解錯誤,人口增長速度減緩。故選A。
25.(2021 浙江紹興)讀圖可知,紹興市(  )
①人口總數不斷增長 ②人口素質穩步提升 ③教育事業取得成效 ④老齡化的進程加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讀圖可知,紹興市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人口素質顯著提升,推測教育水平不斷提高變化,教育事業取得成效,②③符合題意;①④與題意不符。故選C。
26.(2021 浙江臺州)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新鮮出爐。下列關于臺州市人口狀況圖的解讀,正確的是(  )
①各縣(市、區)人口分布不均衡 ②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例嚴重失調
③近十年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加劇 ④近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分析圖表可知,體現了臺州市人口的現狀,各縣(市、區)人口分布不均衡,說明近十年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加劇,體現了近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①③④正確;②圖表沒有體現。故選D。
27.(2021 浙江湖州)如表是湖州市近三次全國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數及年齡構成表。由表可知,湖州市( ?。?br/>人口普查 常住人口數(人) 年齡構成(%)
0~14歲 15~59歲 60歲及以上
第五次(2000年) 2625789 18.51 67.81 13.68
第六次(2010年) 2893542 11.67 72.12 16.21
第七次(2020年) 3367579 11.94 66.72 21.34
數據來源:湖州市統計局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①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 ②人口總量增長勢頭明顯減弱
③“全面二孩”政策漸顯成效 ④勞動適齡人口比重由升轉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湖州市近三次全國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數及年齡構成表。由表可知,湖州市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全面二孩”政策漸顯成效;勞動適齡人口比重由升轉降,①③④正確;②錯誤,與題意不符。故選C。
28.(2021 湖南婁底)“大國點名,沒你不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關于此次人口普查說法有誤的是( ?。?br/>A. 有利于我國立足國情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
B. 有助于徹底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
C. 有助于推進我國人口均衡發展
D. 能為我國人口政策的完善提供數據依據
【解析】題文信息涉及我國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了解我國人口國情的重要手段,是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迫切需要,其有助于為我國政策制定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有助于我國準確分析判斷未來我國人口形勢,ACD正確;B理解絕對,“徹底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說法夸大了人口普查的意義。故選B。
29. (2021 重慶B) 2020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面出爐。與2010年相比,0-14歲人口(少兒人口)上升1.35個百分點,5-59歲人口下降6.79個分點,60歲以上人口,上升5.44個百分點; 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4.21個百分點;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下列對此變化可能產生的原因或結果的推論成立的是 ( )
①人才強國戰略穩步推進→人口素質不斷提高
②城鎮人口比重上升→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
③生育政策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少兒人口比重升
④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面臨壓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我國少兒人口上升,這說明我國生育政策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60歲以上人口, 上升,這說明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面臨壓力。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 上升,這說明我國人口素質不斷提高,①③④正確;②錯誤,城鎮人口比重上升,這說明我國城鎮化率提高,這不必然導致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故選 C。
29. (2021 云南) 2021年5月11日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到18.70%, 2010 年至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個百分點。材料反映我國人口狀況新的特點是( )
A.人口基數大 B.男女比例失衡 C .老齡化加劇 D.人口素質偏低
【解析】本題考查對我國人口現狀特點的認識。我國2010 年至2020年, 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個百分點,這說明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 C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 C。
30.(2022 黑龍江龍東地區)2021年我國迎來了人口與生育政策的又一次歷史性調整,“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這一政策( ?。?br/>①有利于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②有利于緩解人口低速增長的現狀
③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的人口國情 ④表明國家不再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耙粚Ψ蚱蘅梢陨齻€子女政策”的實施有利于緩解人口低速增長的現狀,緩解人口老齡化的矛盾,有利于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①正確;③中的“根本”說法太絕對;④錯誤,該舉措是對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的完善和調整,并沒有改變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故選A。
31.(2022 湖南株洲)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有2.6億人,比重達到18.70%?!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化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健全養老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能力,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和規范養老院建設,將老齡事業發展納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種做法( ?。?br/>①目的是有效應對當前人口老齡化 ②有助于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
③完全改變人口發展趨勢 ④預示著我國人口問題即將徹底解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解析】《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化工作的意見》提出的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做法,其目的是有效應對當前人口老齡化,有助于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①②正確;③④錯誤,不可能完全改變人口發展趨勢,預示著我國人口問題即將得到解決。故選D。
32.(2022 湖南懷化)關于漫畫《三孩生育政策來了》表述正確的是( ?。?br/>①根據我國人口國情,對計劃生育政策進行的調整
②有利于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③有利于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促進社會和諧
④表明計劃生育政策已經過時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在今天,青少年人口比下降,老齡化形勢嚴峻,實施三孩政策,這是計根據我國人口國情,對計劃生育政策進行的調整,使人口增長同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需要,也是改善我國人口結構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需要,三孩政策有利于人口均衡發展,有利于夠更好應對人口老齡化,減緩養老壓力,促進家庭幸福能,更好適應經濟發展,①②③正確;④錯誤,我國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計劃生育政策沒有過時。故選A。
33.(2022 遼寧營口)2021年8月20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將第十八條第一款修改為:“國家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是為了( ?。?br/>①使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②促進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
③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④從根本上改變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我國啟動“全面三孩”政策,是對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調整和完善,是為了使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旨在使人口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促進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①②③正確;④錯誤,“全面三孩”政策是對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調整和完善。故選C。
34.(2022 廣東)對題18圖解讀正確的是( )
A.人口基數逐年減少 B.勞動力人口嚴重不足
C.人口增長速度趨緩 D.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人口的特點。圖表中自2016年至2021年間,我國出生人口的數量、出生率呈下降趨勢,這反映了人口增長速度趨緩,C正確;我國人口基數逐年增加,A錯誤;BD在圖表中沒有體現,排除。故選C。
35.(2022 遼寧鞍山)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 )
A.生育政策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B.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將會根本改變
C.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將完全消除 D.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緊張關系不會根本改變
【解析】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不會根本改變,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不會根本改變,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緊張關系不會根本改變,D正確;隨著人口問題發展,我國的生育政策在不斷調整,A錯誤;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不會根本改變,B錯誤;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不會根本改變,C錯誤。故選D。
36.(2022 黑龍江齊齊哈爾)全面放開中小城市落戶、特大城市積分制落戶、隨遷子女異地中高考、身份證等證件異地辦理等政策,從側面反映了我國人口狀況的新特點是( )
A.老齡化加劇 B.大量人口流動 C.人口基數大 D.人口素質偏低
【解析】我國人口狀況呈現出總人口增速趨緩、出生率低、大量的人口流動、老齡化加劇、男女比例失衡等一系列新的特點。題目提到國家出臺多項異地辦理政策,體現了大量人口流動的新特點, B正確;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
37.(2022 遼寧撫順、本溪、鐵嶺、葫蘆島)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國情。下列屬于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的是( )
A.總人口增速趨緩,老齡化加劇 B.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
C.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 D.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偏高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是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B正確;ACD是我國人口狀況的新特點,排除。故選B。
38.(2022內蒙古通遼)2021年,中共中央提出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實施三孩生育政策( )
①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國人口素質 ②改變了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③有利于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④有利于緩解人口老齡化的壓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三孩生育政策有利于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有利于緩解人口老齡化的壓力,③④正確;①夸大了實施三孩生育政策的作用,錯誤;實施三孩生育政策是對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和完善,沒有改變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②錯誤。故選D。
39.(2023 湖南常德)如圖《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告訴我們( ?。?br/>①我國人口數量太大,要控制人口增長 ②老齡化加劇成為我國人口狀況的新特點
③適應圖中變化的根本之策是提高人口素質 ④堅持計劃生育有利于解決上圖反映的問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圖表顯示60歲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這體現了老齡化加劇成為我國人口狀況的新特點,堅持計劃生育有利于解決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②④正確;①排除,題干圖表沒有體現我國人口數量太大,要控制人口增長;③排除,題干圖表沒有體現需要提高人口素質的內容。故選D。
40.(2023 遼寧撫順、本溪、鐵嶺、遼陽、葫蘆島)人口是現代化建設最基本的支撐。2021 年,我國開始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可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其目的是
①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②進一步適應人口形勢新變化
③快速提高我國人口數量 ④進一步適應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2021年,我國開始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可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其目的是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進一步適應人口形勢新變化,進一步適應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要求,①②④正確;③夸大了該政策的作用,錯誤。故選B。
41.(2023 黑龍江哈爾濱)根據國家數據局統計,2022年年末全國人口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結合圖表得出我國人口狀況呈現出的新特點是(?。?br/>A.老齡化加劇 B.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
C.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偏高 D.大量的人口流動
【解析】分析題干,2022年年末全國人口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這說明我國人口狀況呈現出的新特點是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B正確;題干沒有涉及老齡化加劇、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偏高、大量的人口流動,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
42.(2024 云南)目前,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近3億,在2035年前后將突破4億。為此,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這表明我國( )
A.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形勢
B.為解決大量的人口流動采取積極措施
C.將解決老齡化問題作為國家發展的中心工作
D.把發展銀發經濟作為提高國民素質的根本途徑
【解析】本題考查人口問題。分析題文,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龐大且不斷增加,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表明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形勢。發展銀發經濟旨在解決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同時也為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增長點,A符合題意;題干與人口流動關系不大,發展銀發經濟主要是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B不符合題意;雖然老齡化問題是我國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但國家發展的中心工作是經濟建設,C錯誤;發展銀發經濟與提高國民素質有一定的關系,但不是根本途徑,提高國民素質的根本途徑是教育,D錯誤。故選A。
43.(2025 四川宜賓)2024年11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 口29697萬人,占總人口的21.1%。這標志著,中國已經正式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自2025年1月1日起,我國推行漸進式延遲退休改革。這一改革(  )
A.是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需要 B.有利于調控人口數量
C.旨在推動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D.有利于提高人口素養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人口現狀。材料中,我國推行漸進式延遲退休改革是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需要,A正確;我國推行漸進式延遲退休改革與調控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養無關,BD不符合題意;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C錯誤。故選A。
44.(2025 云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我國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主要是因為( ?。?br/>A.出生人口的男女性別比偏高 B.近年來勞動力總量大幅增加
C.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 D.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日益完善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人口現狀。我國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主要是因為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C符合題意;A排除,題干材料沒有體現;B錯誤,近年來勞動力總量大幅減少;D排除,題干材料沒有體現。故選C。
45.(2025 新疆)據《銀發經濟藍皮書:中國銀發經濟發展報告(2024)》顯示,我國銀發經濟規模約7萬億元,占GDP比重約為6%。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萬億元,占GDP比重約為10%。這反映出( ?。?br/>A.國家調控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B.增進老年人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C.老年群體已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D.我國人口狀況呈現出老齡化加劇的新特點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人口的新特點。銀發經濟是與老年群體相關的經濟形態,材料中的報告顯示銀發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占GDP比重逐漸上升,這反映出我國人口狀況呈現出老齡化加劇的新特點,D正確;A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不只是增進老年人福祉,B錯誤;老年群體對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說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C說法夸大了老年群體的作用,錯誤。故選D。
46.(2025 黑龍江綏化)當前,我國人口狀況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點。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老齡化減緩 B.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偏高
C.少量的人口流動 D.人口數量急劇增加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人口現狀。依據教材知識,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偏高是我國人口狀況呈現出的新特點,B正確;老齡化加劇,A錯誤;大量的人口流動,C錯誤;人口增速趨緩,D錯誤。故選B。
47.(2022 湖南婁底)判斷題:針對我國人口發展新特點,《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改規定:一對夫妻可生育三個子女,這一修訂表明我國不再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
【答案】×
48.(2022 貴州黔東南)判斷并說明理由:小敏說,我國實施了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因此,就不用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了。()
判斷: ______ ;
理由: ______ 。
【答案】 判斷:錯誤。
理由:三孩政策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促進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使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是對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補充和豐富。
49.(2021 貴州安順)根據圖表,回答問題。
如表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結果(部分)
項目 第六次人口普查 第七次人口普查
總人口 133972萬人 141178萬人
男女性別比
(人口出生性別比一般為103-107之間) 2010年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8.1 2020年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1.3
60歲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 13.26% 18.70%
文盲率 4.08% 2.67%
請認真閱讀表,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表中呈現出的人口特點有哪些?(四個即可)
(2)人口狀況有喜有憂。立足我國的國情,請從以上人口特點中選擇一個,提出一條建議,緩解它現階段帶來的“憂”。(要求特點與建議相對應)
【答案】(1)人口基數大;總人口增速趨緩;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偏高:老齡化加??;人口素質偏低。
(2)示例一,特點:人口基數大。建議: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控制人口增長等。
50.(2023 湖南長沙) [和諧社會協調發展]
道德與法治課堂上,九年級(1) 班的同學們以“人口規模巨大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為話題開展討論。
運用所學知識,請談談你對以上兩位同學觀點的看法。
【答案】小情觀點: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嚴峻的全球性問題,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人口問題始終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人口規模不斷擴大加重對資源、環境壓力,制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文觀點:人口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中國擁有大量的人口,人口也是一種資源。我國堅持人才強國戰略,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提高人口素質,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人口有較大消費市場,帶動經濟發展。因此我國根據我國現狀要適當調整生育政策,人口規模仍是中國發展的優勢,用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發展。
51.(2024 江蘇揚州)材料一 “銀發經濟”是指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作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發展銀發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人民福祉。
(1)從材料一可獲取哪些信息?
材料二 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這是國家出臺的首個支持銀發經濟發展的專門文件。
文件內容摘要 文件解讀
各地區、各部門要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完善工作機制 ①
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②
滿足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 ③
推廣應用智能護理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智能防走失終端等智能設備 ④
(2)運用所學知識,解讀上述文件摘要內容。
【答案】(1)①近年來我國60周歲以上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其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也在持續上升,這表明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②未來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將不斷擴大,其占GDP的比重也呈上升趨勢,這反映出銀發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日益重要。
(2)①表明要加強黨對發展銀發經濟工作的統一領導,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確保工作的順利推進。②強調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要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共同促進銀發經濟發展。③說明發展銀發經濟的目的是滿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增進老年人福祉。④體現了要依靠科技創新,推動智能設備在銀發經濟中的應用,提高為老年人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考點2:共筑生命家園
52.(2021 山東臨沂)我國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此,我們要( ?。?br/>A. 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B. 緩解社會矛盾,維護公平正義
C. 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D. 實行自力更生,助力脫貧攻堅
【解析】做好碳達峰、碳中和,我們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A正確;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53.(2021 黑龍江綏化)建設美麗中國,共筑生命家園。意味著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是(  )
A. 人類應該順從自然 B. 人類應該凌駕于自然之上
C. 人類應該與自然和諧共生 D. 人類可以對自然一味索取
【解析】自然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學會尊重自然,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C正確;我們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不能對自然一味索取,也不能順從自然,故排除ABD。故選C。
54.(2023 黑龍江綏化)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是(  )
A.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 B.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C.對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 D.漠視和破壞環境
【解析】根據教材知識,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是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B正確;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對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漠視和破壞環境,只會加重生態危機,ACD錯誤。故選B。
55.(2025 江西)江西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某校詩詞社團開展“詩意江西”活動。社團成員收集的下列古語蘊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意境的是( )
①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 ②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③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自然要和諧共生,“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情景,②③正確;“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比喻江西的人才多,“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體現了精忠報國的情懷,①④不符合題意。故選C。
56.(2025 江蘇蘇州)2025年6月開始實施《快遞暫行條例》,要求快遞包裝“瘦身增綠”(見下圖)。這樣做有利于( )
A.促進我國人口的均衡發展 B.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C.確??爝f行業的綠色發展 D.提高快遞人員的收入水平
【解析】本題考查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題干中,《快遞暫行條例》要求快遞包裝“瘦身增綠”,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B正確;快遞包裝“瘦身增綠”與促進我國人口的均衡發展、提高快遞人員的收入水平無直接關系,AD不符合題意;“確?!钡恼f法過于絕對,C錯誤。故選B。
57.(2025 四川瀘州)數十萬人歷經1.6萬多個日夜的沙海搏斗,2024年11月28日,我國塔克拉瑪干沙漠3046公里綠色屏障沿著沙漠邊緣順利鎖邊“合龍”,仿佛一條“綠圍脖”緊緊鎖住塔克拉瑪干沙漠。這是世界上最長的環沙漠生態屏障,是人類防沙治沙史上的奇跡。這一奇跡( ?。?br/>①是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成果
②表明我國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中心
③可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樣本
④體現了我國貫徹節約優先、自然恢復的方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國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建成3046公里綠色屏障,形成世界最長的環沙漠生態屏障,有效遏制沙漠擴張,是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成果;我國在沙漠治理中積累的技術和經驗具有全球性借鑒意義,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中國方案和樣本,①③正確;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②錯誤;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方針是“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材料中“沙海搏斗”“合龍”更強調人工治理的主動性,與“自然恢復為主”的表述無關,也沒有體現“節約優先”,④不符合題意。故選B。
58.(2025 黑龍江龍東)用心用情,呵護生靈。電網工作人員為保護喜歡在輸電鐵塔上筑巢的鳥類,搭建人工鳥巢,并進行局部絕緣化處理,由防鳥驅鳥變為護線愛鳥,確保鳥類和電網都安全。這體現了(  )
A.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B.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C.堅持節約優先、保護為主的方針 D.堅持綠色惠民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解析】本題考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題干材料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B正確;AC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錯誤,堅持綠色惠民,將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故選B。
59.(2023 湖北隨州)漫畫《和諧共生》啟示我們(  )
①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當前的中心工作
②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③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可以對自然一味地索取
④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我們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漫畫《和諧共生》啟示我們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②④正確;①錯誤,經濟建設是我國當前的中心工作;③錯誤,人類要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而不是一味地索取。故選D。
60.(2024 黑龍江齊齊哈爾)在道德與法治課堂小組討論環節,同學們分享了自己收集的時政資料:2024年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
2024年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 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發布。
同學們討論的話題最有可能的是( )
A.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B.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
C.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D.堅持中心工作不動搖
【解析】本題考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分析題文,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 2030年)》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都著重強調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視,其核心目標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C符合題意;“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在于法律制度的建設和法治的推進;“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側重于經濟體制、市場開放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堅持中心工作不動搖通常指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三個選項與所提供的時政資料的核心主題關聯不大,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
61.(2023 湖北荊州) 《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指出,到2025年實現重點行業和領域低碳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支撐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單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下列有助于實現此目標的是( ?。?br/>①高耗能產業進一步擴容增產行動 ②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科技支撐行動
③低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突破行動 ④全產業鏈穩產增產政府補貼行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分析題干可知,為實現重點行業和領域低碳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我們要實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科技支撐行動,低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突破行動,②③正確;應該逐漸淘汰高耗能產業,①錯誤;④排除,不符合題意,這與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無關。故選C。
62.(2023 廣東)近年來,廣東正以“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為引領,朝著建成國家公園、國家植物園“雙園”之省的目標前進,持續推進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珍稀瀕危物種拯救繁育以及遺傳資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等工作。這表明廣東省( ?。?br/>①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解決自然災害問題
②重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③貫徹新發展理念,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熱情
④堅持綠色惠民,讓人民群眾共享綠色發展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根據教材知識,題干材料表明廣東省重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色惠民,讓人民群眾共享綠色發展成果,②④正確;材料沒有體現“解決自然災害問題”“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熱情”,①③不符合題意。故選C。
63.(2023 黑龍江牡丹江)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因為(  )
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②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
③保護環境是當前中心工作 ④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題干內容說明了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因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人類開發利用自然,必須遵循自然規律,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①②④正確;經濟建設是當前中心工作,③錯誤。故選B。
64.(2023 吉林)2023年4月22日是第54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踐行這一主題,公民應該( ?。?br/>A.低碳生活,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 B.追求美麗,購買過度包裝產品
C.綠色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D.講究衛生,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需要公民綠色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C正確;立法機關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A不符合題意;不購買過度包裝產品,B錯誤;不用或盡量少用一次性筷子,D錯誤。故選C。
65.(2023 廣東)下列信息表明(  )
◎2023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施行。
◎2023年4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審議通過。
◎2023年5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
A.我國實現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B.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
C.全國人大行使了重大事項決定權 D.國家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
【解析】通過顯示我國出臺多部保護環境的法律,這說明國家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D正確;“我國實現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與實際不符,A錯誤;材料沒有體現“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全國人大行使了重大事項決定權”,BC不符合題意。故選D。
66.(2023 河南)2020年,中央對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結果為優秀等次;2021年,河南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0.2%;2022年,河南省PM2.5、PM10平均濃度下降率均超過20%。這說明(  )
A.三年來,河南把改善空氣質量作為中心工作
B.河南省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
C.河南省大氣污染等各類問題已得到徹底解決
D.人類可以征服和改造自然,凌駕于自然之上
【解析】題干中的描述體現了河南省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B說法正確;A錯誤,經濟建設為中心;C錯誤,“徹底解決”的說法過于絕對,不符合實際;D錯誤,人類并不能征服自然,更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故選B。
67.(2023 山東菏澤)下圖是2012- 2020年黃河流域水質監測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 )
①近年來黃河水質得到顯著改善
②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仍很突出
③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成效
④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滿意度提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依據題文描述,2012年至2020年黃河流域水質監測情況中,優質水質斷面比例、-般水質斷面比例和劣質水質斷面比例的變化,可以看出近年來,黃河水質得到顯著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成效,①③正確;②④這兩個觀點在題文中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故選B。
68.(2023 貴州黔西南)2023年4月,以“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地球日主場活動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自然資源部會同生態環境部、林草局等部門,結合《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 2035年) 》的編制,完成了全國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這說明( )
A.人類要尊重呵護自然,絕對服從自然
B.我國加強國際合作解決全球生態環境問題
C.我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
D.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就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解析】分析題文,我國完成了全國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結合教材知識可知,這說明我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C正確;絕對服從自然,觀點太絕對,A錯誤;題干沒有體現加強國際合作,B不符合題意;就能實現,觀點太絕對,D錯誤。故選C。
69.(2023 四川自貢)全民應選擇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綠色理念轉化為自覺行動。在下列選項中,屬于低碳微行動的是( )
①防止污水、廢水進入河流
②適量點餐,踐行“光盤行動”
③建立公共預警機制,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④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培養垃圾分類好習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低碳行動是鼓勵公眾從身邊小事做起,調整生活方式,把綠色理念轉化為自覺行動。結合選項分析,②④符合題意;①③不是公民個人所為,不屬于低碳微行動。故選D。
70.(2023 四川眉山)目前,我國已建成145個國家節水型城市。據初步統計,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2022年我國城市人均綜合用水量較10年前降低了5.5%。這一舉措符合哪種發展理念( )
A.共享發展 B.協調發展 C.開放發展 D.綠色發展
【解析】題干中,2022年我國城市人均綜合用水量較10年前降低了5.5%,這符合綠色發展理念,D符合題意;ABC的說法不合題意,均可排除。故選D。
71.(2023 四川涼山)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這說明(?。?br/>①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②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可以凌駕于自然之上
③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
④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國家當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題干說明人與自然應相互依存、共生共榮,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①③正確;②錯誤,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要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④錯誤,經濟建設是國家當前的中心工作。故選D。
72.(2023 湖南邵陽)重慶市合川區小沔鎮長期吃“煤炭飯”,隨著國家整治小散亂煤礦力度不斷加大,該鎮開始思考轉型發展之路。今天的小河鎮大力發展生態種植和養殖、鄉村旅游,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小沔鎮的經歷告訴我們( ?。?br/>①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②綠色才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保護色”
③資源消耗型的發展之路前景光明
④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是鄉鎮轉型發展的唯一出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題干中小沔鎮大力發展生態種植和養殖、鄉村旅游,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啟示我們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綠色才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保護色”,①②正確;資源消耗型的發展之路的前景并不光明,③錯誤;“唯一出路”說法太絕對,④錯誤。故選A。
73.(2023 湖南懷化)2022年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在武漢舉行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珍愛濕地守護未來推進濕地保護全球行動》的致辭,體現了中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下列選項與致辭相符合的是( ?。?br/>①中國將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②體現建設美麗中國,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③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發展的共識
④影響生態環境建設的不利因素已經消除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致辭,體現了中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中國將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進濕地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體現建設美麗中國,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道路,表明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發展的共識,①②③正確;④錯誤,不符合實際。故選C。
74.(2023 湖南衡陽)今天,“綠色化”已悄無聲息地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生活,從我做起。下列行為值得點贊的是( ?。?br/>①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培養垃圾分類好習慣 ②踐行“光盤行動”,減少浪費
③教室電燈在人離開時不及時關閉 ④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產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低碳生活,從我做起。為此,我們應該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培養垃圾分類好習慣;踐行“光盤行動”,減少浪費;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產品;等等,①②④正確;教室電燈在人離開時要及時關閉,避免浪費用電,③錯誤。故選B。
75.(2023 貴州貴陽)向居民發放垃圾分類宣傳手冊,用廢舊材料制作垃圾分類模型學習垃圾分類方法,自編“垃圾分類順口溜”向市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貴陽市開展的這些活動有利于(  )
A.減少有害垃圾產生,徹底改變環境 B.實現垃圾循環使用,避免所有污染
C.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生態文明 D.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肆意開發資源
【解析】分析題干,貴陽市開展一系列增強市民環保意識的活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活動有利于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生態文明,C正確;徹底改變、避免所有,觀點太絕對,AB錯誤;我要合理開放資源,不是肆意開發資源,D錯誤。故選C。
76.(2023 貴州貴陽)如圖中的舉措說明黨和國家( ?。?br/>
A.只保障老人經濟利益 B.滿足老人的所有需求
C.增進老年群體的福祉 D.遏制了人口的老齡化
【解析】國家為老年生活再添一份保障,這說明黨和國家增進老年群體的福祉,C正確;觀點都太絕對,AB錯誤;這并不能遏制人口的老齡化,D錯誤。故選C。
77.(2023 甘肅蘭州)蘭蘭所在班級開展“厚植綠色底蘊,共建美好家園”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以下同學們收集的新聞素材與該主題最相符的是( ?。?br/>A.環縣的道情皮影入選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千帆出?!毙袆佑媱?023年重點活動
B.蘭州刻葫蘆、卓尼洮河石硯等工藝美術精品亮相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
C.今年我省首趟中歐班列“天馬號”從武威駛出奔赴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D.2022年我省14個州市首次實現空氣質量全面達標,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有所改善
【解析】2022年我省14個州市首次實現空氣質量全面達標,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有所改善,體現我省堅持綠色發展,與“厚植綠色底蘊,共建美好家園”相符,D正確;AB排除,體現的是弘揚中華文化,不符合題意;C排除,體現的是對外開放,不符合題意。故選D。
78.(2023 山東濟寧)《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該法第一條規定:“為了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保障黃河安瀾,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高質量發展,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制定本法?!痹摲ǖ氖┬校ā 。?br/>①使我國生態環境不受破壞、資源不被浪費
②使其成為環保部門的根本活動準則
③體現我國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④表明我國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不斷健全生態保護法律法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黃河保護法》頒布施行體現了我國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表明我國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不斷健全生態保護法律法規,③④正確;①錯誤,說法絕對;②錯誤,憲法是根本活動準則。故選D。
79.(2023 內蒙古包頭)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這是(  )
①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②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
③我國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需要 ④不斷提高經濟增長速度的根本出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建設美麗中國,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我國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需要,①②③正確;④錯誤,不斷提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路。故選A。
80.(2023 福建)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共有一個家園。珍愛地球,我們要(  )
①物盡其用,減少廢棄物品 ②綠色出行,盡量搭乘公交車
③順其自然,維持環境現狀 ④講究衛生,多用一次性餐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珍愛地球,我們要學習和宣傳環保知識;踐行低碳生活方式,從身邊小事做起;垃圾分類投放;隨手關燈與水龍頭;紙張雙面使用;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植樹造林;保護植被;使用無磷洗衣粉;綠色出行,盡量搭乘公交車;物盡其用,減少廢棄物品;積極向有關部門獻計獻策等,①②正確;③④錯誤,不利于珍愛地球。故選A。
81.(2023 福建)在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內,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市場運行平穩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實現了預期目標。這表明我國( ?。?br/>A.資源短缺問題得到解決 B.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
C.企業承擔責任越來越小 D.建成環境友好型社會
【解析】題干表明我國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B正確;A錯誤,我國的資源短缺問題仍然存在;C錯誤,企業承擔的責任應是越來越大;D錯誤,題干強調的是建成資源節約型社會。故選B。
82(2023 福建)濕地是重要的生態系統,被喻為“地球之腎”。從如圖可以看出我國( ?。?br/>A.減少濕地保護的補助額度 B.濕地保護與修復難度加大
C.實施改造濕地為耕地工程 D.濕地保護與修復成效顯著
【解析】濕地,被喻為“地球之腎”,是重要的生態系統,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我國滿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對濕地生產、生活、生態和文化等多種需求,為全球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貢獻,表明我國濕地保護與修復成效顯著,D正確;AB圖片沒有體現;C錯誤,不能實施改造濕地為耕地工程。故選D。
83.(2024 四川達州)近年來,達州建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生態公園:蓮花湖濕地公園、城市運動公園、鳳凰山公園、音樂公園……這有利于( )
①增進民生福祉 ②踐行共享理 ③建設綠色達州 ④建設美麗校園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堅持綠色發展道路。達州市建成一系列生態公園,有利于讓市民共享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有利于綠色惠民,將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設綠色達州,①②③符合題意;題文中未體現建設美麗校園,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
84.(2024 四川德陽)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3年10月30日宣布,將聯合國環保領域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授予中國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新模式“藍色循環”,以表彰這一模式對近岸海域塑料污染治理作出的杰出貢獻?!八{色循環”模式獲獎表明( )
①我國海洋環境保護取得巨大成就 ②綠色發展理念已成為各國的共識
③我國的環保工作得到聯合國認可 ④我國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綠色發展。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題干中,“藍色循環”模式獲獎表明我國海洋環境保護取得巨大成就。我國的環保工作得到聯合國認可,①③符合題意;綠色發展理念沒有成為各國的共識,說法不符合實際,②錯誤;我國生態環境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說法不符合實際,④錯誤。故選B。
85.(2025 四川資陽)下圖為2016—2023年全國近岸海域優良水質和劣四類水質面積比例變化趨勢圖。
注:圖表源于2023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由圖可知,我國( )
①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②近岸海域水質持續改善
③海洋生態發展趨勢向好 ④生態環境問題徹底解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圖表中2016 - 2023年,我國優良水質面積比例持續上升,劣四類水質面積比例持續下降,這體現了我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近岸海域水質持續改善,海洋生態發展趨勢向好,①②③正確;生態環境問題仍需持續治理,④說法過于絕對,錯誤。故選A。
86.(2024 甘肅白銀)2023年,我省將河西5市20個縣全部納入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慶陽市等5市28個縣納入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全省完成造林種草1000余萬畝,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我省這些做法主要體現了( )
創新發展理念 B.開放發展理念
C.綠色發展理念 D.共享發展理念
【解析】本題考查綠色發展。分析題文,材料中提到全省在荒漠化綜合防治和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方面取得新進展,完成造林種草1000余萬畝。這些行動著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致力于加強生態建設,減少荒漠化,體現了對綠色發展的重視,旨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推動可持續發展,C符合題意;創新發展理念側重于強調通過創新來驅動發展,在材料中未得到明顯體現,A不符合題意;開放發展理念主要涉及對外開放、加強國內外經濟合作等方面,與材料內容關聯不大,B不符合題意;共享發展理念側重于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材料中未直接體現,D不符合題意。故選C。
87.(2024 廣東)2023年,我國國土綠化行動持續推進。全年有效保護1.72億公頃天然林資源,完成森林撫育任務105.9萬公頃。這說明我國( )
A.持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B.大力發展低碳循環經濟
C.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 D.資源環境形勢仍然嚴峻
【解析】本題考查生態文明建設。分析題文,我國持續推進國士綠化行動,有效保護天然林資源以及完成森林撫育任務,體現了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和保護,是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行動,C符合題意;“持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主要側重于不同地區之間在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均衡發展,與題干內容不符,A不符合題意;“大力發展低碳循環經濟”更多強調在經濟生產過程中的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題干未直接涉及,B不符合題意;“資源環境形勢仍然嚴峻”是一種對整體狀況的判斷,題干中重點在于我國在生態保護方面所采取的積極行動和取得的成果,并非強調形勢的嚴峻性,D不符合題意。故選C。
88.(2024 福建)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2024年義務植樹活動時指出,綠化祖國要擴綠、興綠、護綠并舉;在談到如何興綠時,他首次提出要“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更好聯動”。這表明我國通過興綠( )
科學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
B.深入開展森林重大隱患排查整治
C.加快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國家
D.推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解析】本題考查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更好聯動”,這表明我國通過興綠推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D正確;ABC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故選D。
89.(2025 湖北)“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湖北省全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加速恢復,中華鱘繁育、江豚添丁、長江鱘產卵,這些珍稀瀕危物種在湖北安家落戶,繁衍生息。這充分說明( )
A.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能節約自然生態資源
B.恢復長江水生生物資源,能推動經濟高速增長
C.堅持綠色發展道路,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D.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能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解析】本題考查生態文明建設。題干中湖北省全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并取得顯著成效,說明了我們要堅持綠色發展道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C正確;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節約資源,并不是自然生態資源,A錯誤;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B錯誤;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與區域協調發展無關,D錯誤。故選C。
90.(2025 遼寧)國家“以舊換新”政策實施以來,新能源汽車因補貼力度大且更環保,成為消費新寵。消費品“以舊換新”不僅僅是商品交易,更是一場生活方式的變革。這表明( )
①新能源技術已經完全成熟 ②消費者的低碳生活理念逐漸增強
③我國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 ④政府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新能源汽車更環保,成為消費新寵,體現出消費者越來越注重低碳環保,低碳生活理念逐漸增強,②正確;國家實施 “以舊換新” 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推動生活方式向綠色變革,表明我國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重視生態環境保護,③正確;“新能源技術已經完全成熟” 的說法不符合實際,目前新能源技術仍在不斷發展完善中,“完全成熟” 表述過于絕對,①錯誤;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政府發揮宏觀調控作用,而非政府起決定性作用,④錯誤。故選C。
91.(2025 甘肅蘭州)蘭州榆中縣小康營鄉啟動“龕谷風韻”鄉村振興項目。沿著“生態為底色、產業為筋骨、文化為靈魂”的發展路徑,勾勒出一幅“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的春日振興畫卷。這體現了該鄉( ?。?br/>A.過度開發土地資源 B.加快城市發展進程 C.堅持綠色興農道路 D.實現城鄉同步富裕
【解析】本題考查綠色發展道路。蘭州榆中縣小康營鄉啟動“龕谷風韻”鄉村振興項目,體現了重視三農問題,堅持綠色興農道路,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C正確;A錯誤,春日振興畫卷沒有過度開發土地資源;B錯誤,屬于鄉村振興建設;D錯誤,實現城鄉共同富裕。故選C。
92.(2025 四川自貢)2025年5月11日至17日,主題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協同推進城市節水”的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活動,要求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推動節水減排,推廣水資源循環利用等節水知識,引導公眾從點滴做起,養成良好的節水習慣。青少年學生可以參加的力所能及的節水行動是( ?。?br/>①防止污水、廢水進入河流 ②積極參加節水宣傳公益活動
③生產推廣節水產品,推動節水減排 ④了解節水小竅門,盡量做到“一水多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養成良好的節水習慣,青少年學生可以積極參加節水宣傳公益活動,了解節水小竅門,盡量做到“一水多用”,②④正確;①③均不是青少年的做法,排除。故選D。
93.(2024 內蒙古呼和浩特)2023年,我市某草原乳文化旅游景區獲評國家“5G+智慧旅游”試點,新城區入選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單位,大青山紅色旅游景區、武川草原之門成功創建4A級景區。這共同說明我市“五宜”城市中的( )
A.“宜居”城市建設 B.“宜業”城市建設
C.“宜學”城市建設 D.“宜游”城市建設
【解析】本題考查生態文明建設。我市某草原乳文化旅游景區獲評國家“5G+智慧旅游”試點,新城區入選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單位,大青山紅色旅游景區、武川草原之門成功創建4A級景區,這共同說明我市注重開發旅游資源,體現了“五宜”城市中的“宜游”城市建設,D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宜居”“宜業”“宜學”城市建設,ABC排除。故選D。
94.(2024 內蒙古興安盟、呼倫貝爾)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的《全國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下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濕地保有量總體穩定,濕地保護率達到55%。印發規劃,加強對濕地的保護( )
①有利于走綠色發展道路
②是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發展戰略的要求
③踐行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④使我國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改善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走綠色發展道路、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國家加強對濕地的保護,踐行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走綠色發展道路,①③正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國策,不是戰略,②錯誤;“根本”的說法太絕對,有利于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④錯誤。故選B。
95.(2024 寧夏)2023年4月26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是針對特殊地理、特定區域或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的專門法律。對該法認識正確的有( )
①對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有重要意義 ②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③標志著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實現法治化 ④決定了當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生態文明建設。分析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的通過,對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專門的法律來規范和保障青藏高原的生態保護工作,有助于加強對這一特殊區域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這部法律能夠促進對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保障生態平衡,為人類和其他生物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①②正確;該法的通過是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治化的重要步驟,但不能說標志著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完全實現法治化,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落實相關法律規定,③錯誤;法律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保障和規范,但不能決定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政策、市場、技術等,④錯誤。故選A。
96.(2024 山西)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全國范圍內持續開展了“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的系列活動,下面是與該活動相關的四幅公益宣傳畫,其共同主題是( )
A.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B.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C.提升公民民主意識 D.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解析】本題考查生態文明建設。分析漫畫,這四幅畫從不同方面倡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綠色,環保、可持續的行為方式,共同指向踐行綠色生活方式這一主題,A符合題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主要涉及農業生產、糧食儲備和供應等方面,與這四幅宣傳畫的內容關聯不大,B不符合題意;提升公民民主意識側重于公民參與政治生活、行使民主權利等方面,與宣傳畫所表達的內容不符,C不符合題意;促進經濟快速發展通常與產業發展、經濟政策等相關,不是這四幅宣傳畫的重點表達內容,D不符合題意。故選A。
97.(2024 甘肅定西)2023年,我省將河西5市20個縣全部納入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慶陽市等5市28個縣納入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全省完成造林種草1000余萬畝,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我省這些做法主要體現了( )
創新發展理念 B.開放發展理念 C.綠色發展理念 D.共享發展理念
【解析】本題考查綠色發展。分析題文,材料中提到全省在荒漠化綜合防治和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方面取得新進展,完成造林種草1000余萬畝。這些行動著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致力于加強生態建設,減少荒漠化,體現了對綠色發展的重視,旨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推動可持續發展,C符合題意;創新發展理念側重于強調通過創新來驅動發展,在材料中未得到明顯體現,A不符合題意;開放發展理念主要涉及對外開放、加強國內外經濟合作等方面,與材料內容關聯不大,B不符合題意;共享發展理念側重于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材料中未直接體現,D不符合題意。故選C。
98.(2021 湖南湘西州)自2020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的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長江流域各地的重點水域也相繼進入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時期。長江流域休漁( ?。?br/>①可以預防和減少對魚類資源的利用
②有利于實現漁業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
③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④體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解析】長江流域休漁有利于保護生物物種的多樣性,保障長江流域可持續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利于實現漁業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②③正確;①錯誤,長江流域休漁不是為了預防和減少對魚類資源的利用;④材料沒有體現。故選C。
99.(2021 湖南長沙)2021年1月,湖南省啟動為期一年的長江“十年禁漁”“三承諾一倡議”專項行動,以實現“市場不賣、餐館不做、群眾不吃”長江流域禁捕水域野生魚鮮目標。這一行動體現了( ?。?br/>A. 創新發展的理念 B. 共享發展的理念
C. 綠色發展的理念 D. 開放發展的理念
【解析】題干中湖南省啟動長江“十年禁漁”“三承諾一倡議”專項行動,旨在保護生態環境,體現了綠色發展理念,C說法正確,符合題意;ABD與題意不相符。故選C。
100.(2021湖北隨州)2020年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新思路。中國向世界承諾力爭于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上述材料表明(  )
①我國堅持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
②我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③我國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當前的中心工作來抓
④我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積極采取行動,勇于擔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題文中我國的鄭重承諾旨在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說明我國致力于世界共同發展,我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積極采取行動,勇于擔當,體現了我國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表明我國堅持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我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①②④正確;③錯誤,我國把經濟建設作為當前的中心工作來抓。故選B。
101.(2021 安徽)安徽薛家洼地處長江岸邊,經過搬遷拆遷、種草植樹、修改江岸等系統整改,華麗“變身”生態游園,成為我省落實長江大保護的一張重要“名片”。下列說法符合題意的是(  )
①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 ②開發利用自然須遵循自然規律
③我國生態環境已經徹底改善 ④我國面臨的資源形勢非常嚴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大自然是人類的朋友。題干中安徽薛家洼華麗“變身”生態游園,體現了對大自然的保護,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開發利用自然須遵循自然規律,①②正確;③錯誤,我國的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改善,還沒有徹底改善;④不合題意,題干內容是生態環境保護,沒有涉及到資源問題。故選A。
102.(2025 四川廣安)2025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下列符合這一理念的是( )
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②生態興則文明興
③天地之大,黎元為本 ④勞動開創美好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體現了注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符合這一理念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興則文明興等理念,①②正確;③體現的是重視民生、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符合題意;④體現的是勞動的意義,不符合題意。故選A。
103.(2024 內蒙古呼和浩特)讀下圖,問號處適合填( )
用水 B.節水 C.流水 D.海水
【解析】本題考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途徑。漫畫中“愛水、惜水”體現了節水,B正確;用水、流水、海水等在漫畫中沒有體現,ACD排除。故選B。
104.(2024 黑龍江牡丹江)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行動目標——到2025年“以竹代塑”產業體系初步建成?!耙灾翊堋睘闇p少塑料污染提供了一條可探索的希望之路。這一舉措體現了我國( )
①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②資源、環境問題不再嚴峻
③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
④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堅持綠色發展道路、我國的資源環境現狀?!耙灾翊堋钡陌l展,說明我國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①③④符合題意;我國的資源、環境形勢依然非常嚴峻,不容樂觀,②錯誤。故選C。
105.(2024 四川瀘州)2024年4月26日,世界園藝博覽會在四川成都開幕。成都世園會主會場設在自然起伏的山丘間,絳溪河從中蜿蜒而過,月亮橋、魚鳧橋等景觀橋依次排開。曾被污染的絳溪河,經過當地政府持續的河湖治理重回清澈。不僅是絳染溪河的變遷,各個中國展園都展現著千姿百態的生態文明之美。這反映了( )
①我國已完全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的目標
②我國以高品質生態環境增進民生福祉
③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節約資源、開發優先
④我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綠色發展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從題文描述中可知,我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綠色發展之路,堅持綠色惠民,以高品質的生態環境增進民生福祉,②④符合題意;我國正在努力實現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①錯誤;我國走綠色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 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③錯誤。故選D。
106.(2024貴州黔南)在首個全國生態日到來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號召全社會行動起來,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身體力行、久久為功,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更大貢獻。這一號召是為了( )
促進社會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B.避免人類向自然界進行垃圾投放
C.加快推進人類對自然的肆意開發 D.杜絕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的發展
【解析】本題考查堅持綠色發展。題干表述了國家主席習近平號召全社會行動起來,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這一號召是為了促進社會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共建清潔美麗世界,A符合題意;人類向自然界進行垃圾投放是正常的,無法避免,B錯誤;人類對自然要合理開發,并為開發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C錯誤;我們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時增長,“杜絕的說法過于絕對化,D錯誤。故選A。
107.(2024 江蘇鎮江)輸電鐵塔是鳥類喜歡的筑巢地點。近年來,電網工作人員在鐵塔上搭建人工鳥巢、局部絕緣化處理,由防鳥驅鳥變為護線愛鳥,確保鳥類和電網都安全。這體現了( )
綠色惠民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B.人與自然可以和諧共生
C.保護環境要堅持自然恢復為主 D.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解析】本題考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途徑、堅持綠色發展道路。依據教材知識,結合題文材料分析,電網工作人員在鐵塔上搭建人工鳥巢,并且做局部絕緣化處理,以確保鳥類和電網都安全,體現了我國堅持建設生態文明,堅持人與自然可以和諧共生的理念,B正確;依據教材知識,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A錯誤;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C錯誤;題文材料中,電網工作人員采取措施確保鳥類和電網都安全,有利于堅持人與自然可以和諧共生,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側重體現的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這與題文材料主旨不符,D不符合題意。故選B。
108.(2024 江蘇鎮江)根據圖中的信息可以推斷,我國( )
A.水資源總量十分豐富 B.水資源開發不盡合理
C.生態環境總體有改善 D.用水效率和效益提升
【解析】本題考查堅持綠色發展道路。題干的數據顯示我國用水總量6000億立方米左右、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41.7%,萬元工業總價值用水量下降55.1%,體現了我國用水效率和效益提升,D符合題意;題文內容沒有體現水資源總量十分豐富、水資源開發不盡合理、生態環境總體有改善,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
109.(2024 甘肅臨夏)2024年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旨在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五年(2021-2025)中考道德與法治真題專題匯編(全國通用)
專題22 文明與家園(家園)
考點1:正視發展挑戰 考點2:共筑生命家園
考點1:正視發展挑戰
1.(2021 江西)2021年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對比下列數據可知( ?。?br/>人口普查次序 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人口 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文盲率
第六次 8930人 9.08年 4.08%
第七次 15467人 9.91年 2.67%
A. 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 B. 我國人口性別結構改善
C. 我國總人口增速趨緩 D. 我國人口素質不斷提高
2.(2021 內蒙古通遼)“大國點名,沒你不行。”截至2021年5月11日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公布:中國總人口141178萬人,與上一次人口普查相比年平均增長率下降0.04個百分點,流動人口增長69.73%。材料體現了(  )
A. 我國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 B. 我國總人口增速趨緩的基本特點
C. 我國人口素質偏低和老齡化加劇 D. 我國人口基數大、大量的人口流動的特點
3.(2021 重慶A)2021年5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對2000年、2010年、2020年三次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顯示,全國人口、65歲以上人口、城鎮常住人口、大專及以上人口等均呈上升趨勢。下面是對產生這種變化的可能性因素及這種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的推導,其中合理的是( ?。?br/>A. 人口流動率提高→全國人口增長→調整計劃生育政策
B. 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大專及以上人口增加→改變我國基本國情
C. 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常住人口增加→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D. 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65歲以上人口增長→人口均衡發展面臨壓力
4.(2021 河南)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的9.67年提高至10.75年,文盲率從2010年的4.08%下降為2.67%。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br/>A.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是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
我國人口質量穩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
我國文盲率明顯下降,國民受教育程度與發達國家持平
D.我國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已發生根本改變
5.(2021 廣西玉林)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指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這一政策的實施( ?。?br/>①有利于改善我國人口結構 ②表明我國放棄實行計劃生育政策
③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國人口素質 ④有利于保持我國人力資源稟賦優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21 廣西貴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報顯示: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萬人,與2010年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l5467人,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自率由4.08%下降為2.67%。以上變化反映了(  )
①人口基數大 ②人口素質不斷提高 ③人口老齡化加劇 ④受教育的狀況持續改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2021 廣西河池)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我國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萬人,與2010年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為2.67%。這組數據說明我國( ?。?br/>A.人口素質偏低 B.人口出生率低 C.人口素質明顯提高 D.人口老齡化加劇
8.(2021 黑龍江齊齊哈爾)2020年11月1日零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在全國開展。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下午在北京中南海參加人口普查登記。人口普查有利于( ?。?br/>A. 促進經濟社會高速發展 B. 從根本上改變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
C. 為完善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提供信息支撐 D. 從根本上改變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
9.(2021 黑龍江龍東)2020年11月1日,我國正式啟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我國人口發展進入關鍵期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是(  )
A. 人口基數大,總人口增速趨緩 B. 人口素質偏低,大量的人口流動
C. 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 D. 人口素質偏低,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
10.(2021 黑龍江大慶)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指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從“雙獨二孩”“單獨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三孩”,這說明( ?。?br/>A.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B. 我國的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是錯誤的
C. 我國的生育政策要隨著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不斷完善
D. 我國不再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11.(2021 湖北十堰)國新辦5月11日公布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增長了5.38%,人口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60歲及以上人口上升5.44%;與2010年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下列分析結論錯誤的是( ?。?br/>①人口基數大,人口老齡化是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
②我國人口的基本國情要求積極調整人口政策
③人口保持低速增長態勢說明人口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壓力發生了根本改變
④人口素質偏低的狀態得到較大改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12.(2021 湖北襄陽)“大國點名,沒你不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國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這體現出我國人口狀況的特點是(  )
A. 人口基數大 B. 人口素質偏低
C. 老齡化加劇 D. 城鄉分布不均衡
13.(2021 湖北宜昌)“大國點名,沒你不行?!钡谄叽稳珖丝谄詹閿祿@示,全國人口共14.1178億人,人口數量10年來低速增長。日前,國家宣布一對夫妻可生育三個子女政策,這表明( ?。?br/>A. 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B. 人口問題不再是全球性問題
C. 國家積極調整計劃生育政策 D. 我國人口壓力問題得到解決
14.(2021 四川眉山)如圖是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部分數據。
據此可以推斷出(  )
①我國人口總量持續減少,勞動力紅利正逐漸消退
②生育政策調整初見成效,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劇
③我國人口素質不斷提高,有利于推動制造業轉型
④鄉村居住人口占比下降,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2021 山東濰坊)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全國人口共14.1178億人,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新時代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黨和國家重視人口普查是因為(  )
①人口問題是我國發展面臨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
②搞好人口普查有利于促進我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③詳實的人口統計數據為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政策提供支持
④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發生了根本改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1 山東泰安五四制)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正式發布。下列是我國近三次人口普查的相關數據。對此分析正確的是( ?。?br/>近三次人口普查數據變化
人口普查 總人口 當年出生人口 60歲以上占比 0~14歲占比 男性占比
第五次(2000) 12.65億 1765萬 10.33% 22.89% 51.63%
第六次(2010) 13.40億 1588萬 12.26% 16.61% 51.27%
第七次(2020) 14.12億 1200萬 18.70% 17.95% 51.24%
①我國的總人口增速趨緩 ②我國人口素質偏低
③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 ④我國男女性別比例趨向平衡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7.(2021 山東臨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受到普遍關注。從人口總量到戶別人口,從人口地區分布到性別構成、年齡構成,從受教育程度人口、城鄉人口到流動人口、民族人口……全面查清了我國人口數量、結構、分布等方面情況,準確反映了當前人口變化的趨勢性特征。此次人口普查為_____提供強有力的統計信息支持。( ?。?br/>①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
②國家有針對性地制定人口相關戰略和政策
③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④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緊張關系從根本上改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8.(2021 江蘇蘇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根據人口變化趨勢,先后作出實施單獨兩孩、全面兩孩政策;2021年中央提出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實施三孩生育政策( ?。?br/>①有利于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②有利于緩解人口老齡化的矛盾
③改變了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④根本改變了人口與資源的關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2021 貴州銅仁)2021年5月11日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公布,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結果顯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規模繼續增長,但生育率進一步下降;人口總撫養比仍維持在較低水平,但人口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以上材料表明( ?。?br/>①我國人口基數大,老齡化加劇
②總人口增速趨緩,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
③男女出生比例失衡、人口素質偏低
④為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我國于今年6月1日放開了三孩政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2021 遼寧營口)新華社北京電:2021 年5月11 日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比,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略低于上一個10年0.57%的平均增長率,仍然保持平穩增長。材料體現了我國人口特點中的( ?。?br/>①人口基數大 ②人口素質偏低 ③老齡化加劇 ④總人口增速趨緩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1.(2021 四川南充)2021年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結果:全國人口較2010年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我國少兒人口比重回升的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為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指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關于我國人口問題,以下認識正確的是( ?。?br/>A. 由于老齡化加劇,解決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的中心工作
B. 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
C. 生育政策調整表明計劃生育不再是我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
D. 表明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22.(2021 四川廣安)2021年5月11日,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我國重視人口普查工作(  )
①有利于提高我國人口素質
②有利于迅速改變我國的人口狀況
③有利于完善我國人口發展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④是因為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23.(2021 四川涼山州)我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人口總量方面,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53%,略低于上一個十年0.57%的平均增長率。以上材料體現了我國人口國情的哪些特點( ?。?br/>A. 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 B. 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速趨緩
C. 老齡化加劇、大量人口流動 D. 人口增速趨緩、男女性別比失衡
24.(2021 浙江麗水)比較閱讀是常見的學習方法。分析如表中我國兩次人口普查部分數據可知(  )
年齡段(周歲) 第六次人口普查數(2010年)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2020年)
人口數(單位:萬) 占全國比例 人口數(單位:萬) 占全國比例
0~14 22246 16.60% 25338 17.95%
15~59 93962 70.14% 89438 63.35%
60~64 5882 4.39% 7338 5.20%
65歲及以上 11883 8.87% 19064 1.50%
*人口總量 133972 \ 141178 \
A.0~14周歲人口比重有所回升,生育政策調整初顯成效
各年齡段人口均在增長,勞動力資源依然充沛
人口老齡化程度減緩,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D.人口總量大、增長快的特點沒有改變
25.(2021 浙江紹興)讀圖可知,紹興市( ?。?br/>①人口總數不斷增長 ②人口素質穩步提升 ③教育事業取得成效 ④老齡化的進程加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2021 浙江臺州)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新鮮出爐。下列關于臺州市人口狀況圖的解讀,正確的是( ?。?br/>①各縣(市、區)人口分布不均衡 ②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例嚴重失調
③近十年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加劇 ④近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2021 浙江湖州)如表是湖州市近三次全國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數及年齡構成表。由表可知,湖州市( ?。?br/>人口普查 常住人口數(人) 年齡構成(%)
0~14歲 15~59歲 60歲及以上
第五次(2000年) 2625789 18.51 67.81 13.68
第六次(2010年) 2893542 11.67 72.12 16.21
第七次(2020年) 3367579 11.94 66.72 21.34
數據來源:湖州市統計局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①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 ②人口總量增長勢頭明顯減弱
③“全面二孩”政策漸顯成效 ④勞動適齡人口比重由升轉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2021 湖南婁底)“大國點名,沒你不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關于此次人口普查說法有誤的是( ?。?br/>A. 有利于我國立足國情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
B. 有助于徹底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
C. 有助于推進我國人口均衡發展
D. 能為我國人口政策的完善提供數據依據
29. (2021 重慶B) 2020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面出爐。與2010年相比,0-14歲人口(少兒人口)上升1.35個百分點,5-59歲人口下降6.79個分點,60歲以上人口,上升5.44個百分點; 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4.21個百分點;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下列對此變化可能產生的原因或結果的推論成立的是 ( )
①人才強國戰略穩步推進→人口素質不斷提高
②城鎮人口比重上升→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
③生育政策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少兒人口比重升
④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面臨壓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 (2021 云南) 2021年5月11日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到18.70%, 2010 年至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個百分點。材料反映我國人口狀況新的特點是( )
A.人口基數大 B.男女比例失衡 C .老齡化加劇 D.人口素質偏低
30.(2022 黑龍江龍東地區)2021年我國迎來了人口與生育政策的又一次歷史性調整,“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這一政策(  )
①有利于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②有利于緩解人口低速增長的現狀
③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的人口國情 ④表明國家不再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2022 湖南株洲)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有2.6億人,比重達到18.70%?!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化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健全養老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能力,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和規范養老院建設,將老齡事業發展納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種做法( ?。?br/>①目的是有效應對當前人口老齡化 ②有助于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
③完全改變人口發展趨勢 ④預示著我國人口問題即將徹底解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32.(2022 湖南懷化)關于漫畫《三孩生育政策來了》表述正確的是(  )
①根據我國人口國情,對計劃生育政策進行的調整
②有利于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③有利于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促進社會和諧
④表明計劃生育政策已經過時了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3.(2022 遼寧營口)2021年8月20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將第十八條第一款修改為:“國家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边M一步優化生育政策是為了( ?。?br/>①使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②促進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
③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④從根本上改變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4.(2022 廣東)對題18圖解讀正確的是( )
A.人口基數逐年減少 B.勞動力人口嚴重不足
C.人口增長速度趨緩 D.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
35.(2022 遼寧鞍山)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 )
A.生育政策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B.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將會根本改變
C.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將完全消除 D.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緊張關系不會根本改變
36.(2022 黑龍江齊齊哈爾)全面放開中小城市落戶、特大城市積分制落戶、隨遷子女異地中高考、身份證等證件異地辦理等政策,從側面反映了我國人口狀況的新特點是( )
A.老齡化加劇 B.大量人口流動 C.人口基數大 D.人口素質偏低
37.(2022 遼寧撫順、本溪、鐵嶺、葫蘆島)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國情。下列屬于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的是( )
A.總人口增速趨緩,老齡化加劇 B.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
C.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 D.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偏高
38.(2022內蒙古通遼)2021年,中共中央提出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實施三孩生育政策( )
①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國人口素質 ②改變了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③有利于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④有利于緩解人口老齡化的壓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9.(2023 湖南常德)如圖《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告訴我們( ?。?br/>①我國人口數量太大,要控制人口增長 ②老齡化加劇成為我國人口狀況的新特點
③適應圖中變化的根本之策是提高人口素質 ④堅持計劃生育有利于解決上圖反映的問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0.(2023 遼寧撫順、本溪、鐵嶺、遼陽、葫蘆島)人口是現代化建設最基本的支撐。2021 年,我國開始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可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其目的是
①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②進一步適應人口形勢新變化
③快速提高我國人口數量 ④進一步適應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1.(2023 黑龍江哈爾濱)根據國家數據局統計,2022年年末全國人口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結合圖表得出我國人口狀況呈現出的新特點是(?。?br/>A.老齡化加劇 B.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
C.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偏高 D.大量的人口流動
42.(2024 云南)目前,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近3億,在2035年前后將突破4億。為此,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這表明我國( )
A.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形勢
B.為解決大量的人口流動采取積極措施
C.將解決老齡化問題作為國家發展的中心工作
D.把發展銀發經濟作為提高國民素質的根本途徑
43.(2025 四川宜賓)2024年11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 口29697萬人,占總人口的21.1%。這標志著,中國已經正式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自2025年1月1日起,我國推行漸進式延遲退休改革。這一改革( ?。?br/>A.是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需要 B.有利于調控人口數量
C.旨在推動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D.有利于提高人口素養
44.(2025 云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我國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主要是因為( ?。?br/>A.出生人口的男女性別比偏高 B.近年來勞動力總量大幅增加
C.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 D.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日益完善
45.(2025 新疆)據《銀發經濟藍皮書:中國銀發經濟發展報告(2024)》顯示,我國銀發經濟規模約7萬億元,占GDP比重約為6%。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萬億元,占GDP比重約為10%。這反映出(  )
A.國家調控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B.增進老年人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C.老年群體已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D.我國人口狀況呈現出老齡化加劇的新特點
46.(2025 黑龍江綏化)當前,我國人口狀況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點。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老齡化減緩 B.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偏高
C.少量的人口流動 D.人口數量急劇增加
47.(2022 湖南婁底)判斷題:針對我國人口發展新特點,《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改規定:一對夫妻可生育三個子女,這一修訂表明我國不再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
48.(2022 貴州黔東南)判斷并說明理由:小敏說,我國實施了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因此,就不用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了。()
判斷: ______ ;
理由: ______ 。
49.(2021 貴州安順)根據圖表,回答問題。
如表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結果(部分)
項目 第六次人口普查 第七次人口普查
總人口 133972萬人 141178萬人
男女性別比
(人口出生性別比一般為103-107之間) 2010年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8.1 2020年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1.3
60歲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 13.26% 18.70%
文盲率 4.08% 2.67%
請認真閱讀表,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表中呈現出的人口特點有哪些?(四個即可)
(2)人口狀況有喜有憂。立足我國的國情,請從以上人口特點中選擇一個,提出一條建議,緩解它現階段帶來的“憂”。(要求特點與建議相對應)
50.(2023 湖南長沙) [和諧社會協調發展]
道德與法治課堂上,九年級(1) 班的同學們以“人口規模巨大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為話題開展討論。
運用所學知識,請談談你對以上兩位同學觀點的看法。
51.(2024 江蘇揚州)材料一 “銀發經濟”是指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作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發展銀發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人民福祉。
(1)從材料一可獲取哪些信息?
材料二 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這是國家出臺的首個支持銀發經濟發展的專門文件。
文件內容摘要 文件解讀
各地區、各部門要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完善工作機制 ①
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②
滿足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 ③
推廣應用智能護理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智能防走失終端等智能設備 ④
(2)運用所學知識,解讀上述文件摘要內容。
考點2:共筑生命家園
52.(2021 山東臨沂)我國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此,我們要( ?。?br/>A. 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B. 緩解社會矛盾,維護公平正義
C. 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D. 實行自力更生,助力脫貧攻堅
53.(2021 黑龍江綏化)建設美麗中國,共筑生命家園。意味著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是( ?。?br/>A. 人類應該順從自然 B. 人類應該凌駕于自然之上
C. 人類應該與自然和諧共生 D. 人類可以對自然一味索取
54.(2023 黑龍江綏化)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是(  )
A.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 B.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C.對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 D.漠視和破壞環境
55.(2025 江西)江西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某校詩詞社團開展“詩意江西”活動。社團成員收集的下列古語蘊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意境的是( )
①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 ②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③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6.(2025 江蘇蘇州)2025年6月開始實施《快遞暫行條例》,要求快遞包裝“瘦身增綠”(見下圖)。這樣做有利于( )
A.促進我國人口的均衡發展 B.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C.確保快遞行業的綠色發展 D.提高快遞人員的收入水平
57.(2025 四川瀘州)數十萬人歷經1.6萬多個日夜的沙海搏斗,2024年11月28日,我國塔克拉瑪干沙漠3046公里綠色屏障沿著沙漠邊緣順利鎖邊“合龍”,仿佛一條“綠圍脖”緊緊鎖住塔克拉瑪干沙漠。這是世界上最長的環沙漠生態屏障,是人類防沙治沙史上的奇跡。這一奇跡( ?。?br/>①是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成果
②表明我國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中心
③可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樣本
④體現了我國貫徹節約優先、自然恢復的方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8.(2025 黑龍江龍東)用心用情,呵護生靈。電網工作人員為保護喜歡在輸電鐵塔上筑巢的鳥類,搭建人工鳥巢,并進行局部絕緣化處理,由防鳥驅鳥變為護線愛鳥,確保鳥類和電網都安全。這體現了( ?。?br/>A.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B.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C.堅持節約優先、保護為主的方針 D.堅持綠色惠民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59.(2023 湖北隨州)漫畫《和諧共生》啟示我們( ?。?br/>①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當前的中心工作
②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③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可以對自然一味地索取
④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0.(2024 黑龍江齊齊哈爾)在道德與法治課堂小組討論環節,同學們分享了自己收集的時政資料:2024年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
2024年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 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發布。
同學們討論的話題最有可能的是( )
A.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B.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
C.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D.堅持中心工作不動搖
61.(2023 湖北荊州) 《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指出,到2025年實現重點行業和領域低碳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支撐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單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下列有助于實現此目標的是( ?。?br/>①高耗能產業進一步擴容增產行動 ②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科技支撐行動
③低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突破行動 ④全產業鏈穩產增產政府補貼行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2023 廣東)近年來,廣東正以“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為引領,朝著建成國家公園、國家植物園“雙園”之省的目標前進,持續推進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珍稀瀕危物種拯救繁育以及遺傳資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等工作。這表明廣東?。ā 。?br/>①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解決自然災害問題
②重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③貫徹新發展理念,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熱情
④堅持綠色惠民,讓人民群眾共享綠色發展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3.(2023 黑龍江牡丹江)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因為( ?。?br/>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②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
③保護環境是當前中心工作 ④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4.(2023 吉林)2023年4月22日是第54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踐行這一主題,公民應該(  )
A.低碳生活,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 B.追求美麗,購買過度包裝產品
C.綠色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D.講究衛生,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65.(2023 廣東)下列信息表明( ?。?br/>◎2023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施行。
◎2023年4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審議通過。
◎2023年5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
A.我國實現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B.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
C.全國人大行使了重大事項決定權 D.國家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
66.(2023 河南)2020年,中央對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結果為優秀等次;2021年,河南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0.2%;2022年,河南省PM2.5、PM10平均濃度下降率均超過20%。這說明( ?。?br/>A.三年來,河南把改善空氣質量作為中心工作
B.河南省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
C.河南省大氣污染等各類問題已得到徹底解決
D.人類可以征服和改造自然,凌駕于自然之上
67.(2023 山東菏澤)下圖是2012- 2020年黃河流域水質監測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 )
①近年來黃河水質得到顯著改善
②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仍很突出
③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成效
④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滿意度提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8.(2023 貴州黔西南)2023年4月,以“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地球日主場活動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自然資源部會同生態環境部、林草局等部門,結合《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 2035年) 》的編制,完成了全國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這說明( )
A.人類要尊重呵護自然,絕對服從自然
B.我國加強國際合作解決全球生態環境問題
C.我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
D.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就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69.(2023 四川自貢)全民應選擇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綠色理念轉化為自覺行動。在下列選項中,屬于低碳微行動的是(?。?br/>①防止污水、廢水進入河流
②適量點餐,踐行“光盤行動”
③建立公共預警機制,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④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培養垃圾分類好習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0.(2023 四川眉山)目前,我國已建成145個國家節水型城市。據初步統計,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2022年我國城市人均綜合用水量較10年前降低了5.5%。這一舉措符合哪種發展理念(?。?br/>A.共享發展 B.協調發展 C.開放發展 D.綠色發展
71.(2023 四川涼山)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這說明(?。?br/>①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②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可以凌駕于自然之上
③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
④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國家當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72.(2023 湖南邵陽)重慶市合川區小沔鎮長期吃“煤炭飯”,隨著國家整治小散亂煤礦力度不斷加大,該鎮開始思考轉型發展之路。今天的小河鎮大力發展生態種植和養殖、鄉村旅游,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小沔鎮的經歷告訴我們( ?。?br/>①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②綠色才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保護色”
③資源消耗型的發展之路前景光明
④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是鄉鎮轉型發展的唯一出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3.(2023 湖南懷化)2022年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在武漢舉行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珍愛濕地守護未來推進濕地保護全球行動》的致辭,體現了中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下列選項與致辭相符合的是(  )
①中國將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②體現建設美麗中國,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③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發展的共識
④影響生態環境建設的不利因素已經消除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4.(2023 湖南衡陽)今天,“綠色化”已悄無聲息地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生活,從我做起。下列行為值得點贊的是( ?。?br/>①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培養垃圾分類好習慣 ②踐行“光盤行動”,減少浪費
③教室電燈在人離開時不及時關閉 ④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產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5.(2023 貴州貴陽)向居民發放垃圾分類宣傳手冊,用廢舊材料制作垃圾分類模型學習垃圾分類方法,自編“垃圾分類順口溜”向市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貴陽市開展的這些活動有利于(  )
A.減少有害垃圾產生,徹底改變環境 B.實現垃圾循環使用,避免所有污染
C.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生態文明 D.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肆意開發資源
76.(2023 貴州貴陽)如圖中的舉措說明黨和國家( ?。?br/>
A.只保障老人經濟利益 B.滿足老人的所有需求
C.增進老年群體的福祉 D.遏制了人口的老齡化
77.(2023 甘肅蘭州)蘭蘭所在班級開展“厚植綠色底蘊,共建美好家園”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以下同學們收集的新聞素材與該主題最相符的是(  )
A.環縣的道情皮影入選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千帆出?!毙袆佑媱?023年重點活動
B.蘭州刻葫蘆、卓尼洮河石硯等工藝美術精品亮相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
C.今年我省首趟中歐班列“天馬號”從武威駛出奔赴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D.2022年我省14個州市首次實現空氣質量全面達標,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有所改善
78.(2023 山東濟寧)《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該法第一條規定:“為了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保障黃河安瀾,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高質量發展,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制定本法?!痹摲ǖ氖┬校ā 。?br/>①使我國生態環境不受破壞、資源不被浪費
②使其成為環保部門的根本活動準則
③體現我國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④表明我國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不斷健全生態保護法律法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9.(2023 內蒙古包頭)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這是( ?。?br/>①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②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
③我國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需要 ④不斷提高經濟增長速度的根本出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0.(2023 福建)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共有一個家園。珍愛地球,我們要( ?。?br/>①物盡其用,減少廢棄物品 ②綠色出行,盡量搭乘公交車
③順其自然,維持環境現狀 ④講究衛生,多用一次性餐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1.(2023 福建)在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內,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市場運行平穩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實現了預期目標。這表明我國( ?。?br/>A.資源短缺問題得到解決 B.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
C.企業承擔責任越來越小 D.建成環境友好型社會
82(2023 福建)濕地是重要的生態系統,被喻為“地球之腎”。從如圖可以看出我國( ?。?br/>A.減少濕地保護的補助額度 B.濕地保護與修復難度加大
C.實施改造濕地為耕地工程 D.濕地保護與修復成效顯著
83.(2024 四川達州)近年來,達州建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生態公園:蓮花湖濕地公園、城市運動公園、鳳凰山公園、音樂公園……這有利于( )
①增進民生福祉 ②踐行共享理 ③建設綠色達州 ④建設美麗校園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4.(2024 四川德陽)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3年10月30日宣布,將聯合國環保領域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授予中國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新模式“藍色循環”,以表彰這一模式對近岸海域塑料污染治理作出的杰出貢獻。“藍色循環”模式獲獎表明( )
①我國海洋環境保護取得巨大成就 ②綠色發展理念已成為各國的共識
③我國的環保工作得到聯合國認可 ④我國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5.(2025 四川資陽)下圖為2016—2023年全國近岸海域優良水質和劣四類水質面積比例變化趨勢圖。
注:圖表源于2023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由圖可知,我國( )
①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②近岸海域水質持續改善
③海洋生態發展趨勢向好 ④生態環境問題徹底解決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6.(2024 甘肅白銀)2023年,我省將河西5市20個縣全部納入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慶陽市等5市28個縣納入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全省完成造林種草1000余萬畝,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我省這些做法主要體現了( )
創新發展理念 B.開放發展理念
C.綠色發展理念 D.共享發展理念
87.(2024 廣東)2023年,我國國土綠化行動持續推進。全年有效保護1.72億公頃天然林資源,完成森林撫育任務105.9萬公頃。這說明我國( )
A.持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B.大力發展低碳循環經濟
C.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 D.資源環境形勢仍然嚴峻
88.(2024 福建)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2024年義務植樹活動時指出,綠化祖國要擴綠、興綠、護綠并舉;在談到如何興綠時,他首次提出要“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更好聯動”。這表明我國通過興綠( )
科學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
B.深入開展森林重大隱患排查整治
C.加快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國家
D.推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89.(2025 湖北)“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湖北省全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加速恢復,中華鱘繁育、江豚添丁、長江鱘產卵,這些珍稀瀕危物種在湖北安家落戶,繁衍生息。這充分說明( )
A.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能節約自然生態資源
B.恢復長江水生生物資源,能推動經濟高速增長
C.堅持綠色發展道路,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D.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能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90.(2025 遼寧)國家“以舊換新”政策實施以來,新能源汽車因補貼力度大且更環保,成為消費新寵。消費品“以舊換新”不僅僅是商品交易,更是一場生活方式的變革。這表明( )
①新能源技術已經完全成熟 ②消費者的低碳生活理念逐漸增強
③我國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 ④政府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1.(2025 甘肅蘭州)蘭州榆中縣小康營鄉啟動“龕谷風韻”鄉村振興項目。沿著“生態為底色、產業為筋骨、文化為靈魂”的發展路徑,勾勒出一幅“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的春日振興畫卷。這體現了該鄉( ?。?br/>A.過度開發土地資源 B.加快城市發展進程 C.堅持綠色興農道路 D.實現城鄉同步富裕
92.(2025 四川自貢)2025年5月11日至17日,主題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協同推進城市節水”的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活動,要求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推動節水減排,推廣水資源循環利用等節水知識,引導公眾從點滴做起,養成良好的節水習慣。青少年學生可以參加的力所能及的節水行動是(  )
①防止污水、廢水進入河流 ②積極參加節水宣傳公益活動
③生產推廣節水產品,推動節水減排 ④了解節水小竅門,盡量做到“一水多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3.(2024 內蒙古呼和浩特)2023年,我市某草原乳文化旅游景區獲評國家“5G+智慧旅游”試點,新城區入選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單位,大青山紅色旅游景區、武川草原之門成功創建4A級景區。這共同說明我市“五宜”城市中的( )
A.“宜居”城市建設 B.“宜業”城市建設
C.“宜學”城市建設 D.“宜游”城市建設
94.(2024 內蒙古興安盟、呼倫貝爾)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的《全國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下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濕地保有量總體穩定,濕地保護率達到55%。印發規劃,加強對濕地的保護( )
①有利于走綠色發展道路
②是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發展戰略的要求
③踐行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④使我國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改善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5.(2024 寧夏)2023年4月26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是針對特殊地理、特定區域或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的專門法律。對該法認識正確的有( )
①對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有重要意義 ②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③標志著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實現法治化 ④決定了當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6.(2024 山西)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全國范圍內持續開展了“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的系列活動,下面是與該活動相關的四幅公益宣傳畫,其共同主題是( )
A.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B.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C.提升公民民主意識 D.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97.(2024 甘肅定西)2023年,我省將河西5市20個縣全部納入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慶陽市等5市28個縣納入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全省完成造林種草1000余萬畝,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我省這些做法主要體現了( )
創新發展理念 B.開放發展理念 C.綠色發展理念 D.共享發展理念
98.(2021 湖南湘西州)自2020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的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長江流域各地的重點水域也相繼進入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時期。長江流域休漁( ?。?br/>①可以預防和減少對魚類資源的利用
②有利于實現漁業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
③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④體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99.(2021 湖南長沙)2021年1月,湖南省啟動為期一年的長江“十年禁漁”“三承諾一倡議”專項行動,以實現“市場不賣、餐館不做、群眾不吃”長江流域禁捕水域野生魚鮮目標。這一行動體現了( ?。?br/>A. 創新發展的理念 B. 共享發展的理念
C. 綠色發展的理念 D. 開放發展的理念
100.(2021湖北隨州)2020年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新思路。中國向世界承諾力爭于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上述材料表明( ?。?br/>①我國堅持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
②我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③我國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當前的中心工作來抓
④我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積極采取行動,勇于擔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1.(2021 安徽)安徽薛家洼地處長江岸邊,經過搬遷拆遷、種草植樹、修改江岸等系統整改,華麗“變身”生態游園,成為我省落實長江大保護的一張重要“名片”。下列說法符合題意的是(  )
①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 ②開發利用自然須遵循自然規律
③我國生態環境已經徹底改善 ④我國面臨的資源形勢非常嚴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2.(2025 四川廣安)2025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下列符合這一理念的是( )
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②生態興則文明興
③天地之大,黎元為本 ④勞動開創美好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3.(2024 內蒙古呼和浩特)讀下圖,問號處適合填( )
用水 B.節水 C.流水 D.海水
104.(2024 黑龍江牡丹江)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行動目標——到2025年“以竹代塑”產業體系初步建成?!耙灾翊堋睘闇p少塑料污染提供了一條可探索的希望之路。這一舉措體現了我國( )
①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②資源、環境問題不再嚴峻
③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
④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5.(2024 四川瀘州)2024年4月26日,世界園藝博覽會在四川成都開幕。成都世園會主會場設在自然起伏的山丘間,絳溪河從中蜿蜒而過,月亮橋、魚鳧橋等景觀橋依次排開。曾被污染的絳溪河,經過當地政府持續的河湖治理重回清澈。不僅是絳染溪河的變遷,各個中國展園都展現著千姿百態的生態文明之美。這反映了( )
①我國已完全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的目標
②我國以高品質生態環境增進民生福祉
③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節約資源、開發優先
④我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綠色發展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6.(2024貴州黔南)在首個全國生態日到來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號召全社會行動起來,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身體力行、久久為功,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更大貢獻。這一號召是為了( )
促進社會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B.避免人類向自然界進行垃圾投放
C.加快推進人類對自然的肆意開發 D.杜絕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的發展
107.(2024 江蘇鎮江)輸電鐵塔是鳥類喜歡的筑巢地點。近年來,電網工作人員在鐵塔上搭建人工鳥巢、局部絕緣化處理,由防鳥驅鳥變為護線愛鳥,確保鳥類和電網都安全。這體現了( )
綠色惠民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B.人與自然可以和諧共生
C.保護環境要堅持自然恢復為主 D.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108.(2024 江蘇鎮江)根據圖中的信息可以推斷,我國( )
A.水資源總量十分豐富 B.水資源開發不盡合理
C.生態環境總體有改善 D.用水效率和效益提升
109.(2024 甘肅臨夏)2024年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旨在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踐行這一理念,臨夏州市民應( )
①自覺維護公共環境的清潔衛生
②養成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
③樹立低碳理念,自覺綠色出行
④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0.(2024 江蘇蘇州)《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自2024年6月5日正式施行,專設“生態保護修復”篇章。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有利于( )
根本上改善生態環境問題 B.促進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C.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D.綠色發展理念成為所有人共識
111.(2024 江蘇宿遷)汽車換“能”,家電換“智”,家裝廚衛“煥新”。商務部等14部門印發的《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牽引,鼓勵消費者更換已經過時或功能失效的家電。這里體現貫徹的新發展理念有( )
A.開放 B.協調 C.綠色 D.共享
112.(2024 江蘇鹽城)下列舉措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
2023年11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布《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鼓勵公共機構積極采購相關“以竹代塑”產品。 近年來,鹽城市圍繞能源清潔化、設施低碳化、管理智想化等要求,在今春啟動先試低(零)碳產業園建設。
堅持綠色發展 B.共享發展成果 C.追求公平正義 D.構筑中國價值
113.(2025 四川德陽)川青鐵路穿越多個自然保護區,與珍稀動植物相伴同行,設計者和建設者在選線、建設中最大限度繞避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和大熊貓走廊帶,設計多個便于野生動物通行的走廊,盡量保留水源通道……川青鐵路的建設( ?。?br/>①堅持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
②使因資源粗放利用被破壞的生態得以修復
③最大限度保護了沿線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
④說明綠色發展理念已轉化為每個人的行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4.(2025 四川成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2025年4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法典(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該法典(草案)對現行生態環境法律制度規范進行了系統整合、編訂修纂、集成升華,將成為我國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編纂生態環境法典( ?。?br/>①貫徹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②堅持了與時俱進的立法原則
③能夯實美麗中國建設的法治基礎 ④將解決生態環境保護的所有問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5.(2025 湖南長沙)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右圖漫畫啟示我們( ?。?br/>①團結奮斗,共筑生命家園 ②持續開發,勇于戰勝自然
③保護環境,堅持綠色發展 ④遵守規則,維護公共秩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6.(2025 湖南)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生態興則文明興。下列做法與這一理念相一致的是( )
A.教育部優化師范生公費教育制度,加強研究生層次中小學教師培養
B.某越劇團隊創新表演形式,開展沉浸式環境、新編角色等探索
C.中央網信辦開展“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
D.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2025年至2034年定為“聯合國防治沙塵暴十年”
117.(2025 河北)《河北省2025年家電以舊換新實施細則》規定,個人消費者購買1級能效家電、按照產品銷售價格的20%予以補貼;購買2級能效家電,按照產品銷售價格的15%予以補貼。鼓勵采取“交舊+換新”消費模式,將回收的廢舊家電交由正規拆解企業處置,暢通再生資源回收渠道。這些規定的執行有利于( )
①保護家電企業的知識產權 ②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
③踐行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④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8.(2025 貴州)截至2024年10月,我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4.02%,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居環境也不斷提“顏”增“質”。這些發展成果的取得,直接得益于我國( ?。?br/>A.引領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B.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C.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 D.基本形成全面依法治國的總體格局
119.(2025 甘肅平涼)2024年9月10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來到甘肅省天水、蘭州等地考察調研。習近平總書記在蘭州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持續完善黃河流域生態大保護大協同格局,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這說明( )
A.保護環境是我國當前的中心工作 B.應停止對黃河流域的開發和利用
C.我國要堅持保護環境基本國策 D.我國黃河流域生態狀況沒有改善
120.(2025 山西)綠色生活方式正在年輕人中日益流行,在減少資源浪費、減輕環境污染的同時,也使他們獲得了心靈的滿足。下列屬于該生活方式的是( )
①城市漫步——用雙腳丈量城市的半徑,積極探索新的旅行樂趣
②沉浸觀劇——走進劇場,盡情感受全新的光影效果和演出氛圍
③陽臺新用——舊物為器,自制肥料,在陽臺菜園體驗種植快樂
④無痕生活——選購無包裝、簡包裝產品,以極簡方式享受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1.(2025 新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來,以令人矚目的跨越式發展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傳奇。下列成就中能體現綠色發展理念的是(  )
A.2024年新疆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大關
B.2024年新疆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C.2024年11月28日,塔克拉瑪干綠色阻沙防護帶實現全面鎖邊合龍
D.2024年12月30日,世界最長高速公路隧道——天山勝利隧道貫通
122.(2025 陜西)截至2025年2月,陜西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98家,數量位列西部地區第一;綠色工廠產值占制造業總產值比重超過30%。取得這些成績,是因為( )
我省面臨著人口、資源和環境的眾多問題
B.我們樹立了綠色生活理念,踐行低碳行動
C.我省積極落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基本國策
D.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123.(2025 江蘇揚州)近年來,青海省打造高原高寒地區生態修復新模式,讓“中華水塔”呈現出山清水秀,生物多樣的新景象。這凸顯的新發展理念是( )
A.協調 B.綠色 C.開放 D.共享
124.(2025 江蘇南京)許多城市的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垃圾分類( )
①符合綠色發展理念 ②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
③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 ④需要全體居民共同努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5.(2021 四川南充)漫畫《選擇》啟示我們(  )
①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②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③要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
④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6.(2022 江蘇連云港)下列倡導的行動實踐與表格中公益廣告主題相一致的排序是( )
公益廣告 倡導的行動實踐
不要讓眼淚成為世界上最后一滴水。
除了腳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帶走。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垃圾分類,綠色出行
①文明旅游 ②保護水資源
③環保低碳生活 ④禁止買賣野生動物
A.①③④②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127.(2022 湖北江漢油田、潛江、天門、仙桃)根據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政府在生態環境方面的任務是: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關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舉措中,不屬于完成這一任務的是( )
A.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
B.運用熾熱和防水透濕兩項技術研制冬奧比賽制服
C.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
D.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
128. (2022 云南昆明) 20世紀90年代,滇池是我國污染最嚴重的湖泊之一。如今,昆明市委、市政府通過科學治滇、系統治滇、集約治滇、依法治滇,使這顆“高原明珠”逐漸綻放出昔日光彩。
“2015年-2020年滇池流域水生態數據”(部分)
以上信息說明我市( )
①滇池流域水生態大幅改善,并持續向好
②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
④徹底解決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9.(2022 云南)亞洲象是云南的寶貝,云南與亞洲象相生相惜,相依相偎。 為了讓亞洲象幸福地生活,云南先后建立了2個國家級、2個省級和1個州級自然保護區。通過多年保護,亞洲象數量逐漸增加,云南成為亞洲象的幸福家園。這說明( )
A.人類可以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 B.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
C.保護亞洲象要禁止開發自然資源 D.人類是亞洲象的主宰者
130.(2022 山東威海)從點燃低碳環保的“微火”,到所有場館全程綠電供應;從為保護一棵無法移植的古樹而改變施工計劃,到新建場館完全可以重復利用……一個個細節的變化,為“綠色冬奧”寫下生動注腳。這表明我國( )
①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②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③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
④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已不存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31.(2022 浙江紹興)在傳統煤炭能源大區內蒙古,一項風電光伏項目在庫布其開工,該項目投產后生產的綠色電能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超過100萬噸,年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300萬噸。該項目的建設( )
①可以大大增加煤炭資源的供應量 ②有利于內蒙古地區的環境保護
③體現了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④可從根本上解決當地能源問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2022 浙江寧波)生態足跡可用來評估人類對地球生態系統和環境的影響。下圖呈現的是對全球生態足跡的一種估算結果。要實現全球生態足跡從甲到乙的轉變,需要( )
①國際組織平均分配減碳任務
②世界各國政府共同承擔責任
③企業依靠科技實現節能減排
④公民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3.(2022 浙江麗水)2021年,麗水市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首次成為全國唯一水、氣環境質量排名同時進入前十的地級市,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提高。這體現了( )
A.因地制宜的區域經濟發展原則 B.我市堅持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
C.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難以協調 D.解決環境問題是當前工作的中心
134.(2022 浙江麗水)中企承建東非最大光伏電站,緩解肯尼亞“電荒”;中國技術支持非洲“綠色長城”,阻止撒哈拉沙漠南侵;中國電動大巴在南美,有效緩解環境污染……共建美麗地球,中國一直在努力。這體現了中國致力于( )
①主導經濟全球化進程 ②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③推動世界多級化發展 ④建設綠色清潔美麗的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5.(2022 廣東)節假日期間,人們在綠地公園、河灘湖岸、露營營地搭起帳篷,與親朋好友一起露營、燒烤,休閑娛樂,但同時也產生了植被損傷、環境污染、用火隱患等問題。對此,正確的選擇是( )
①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的人格 ②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③主動融入社會促進自身發展 ④享受權利的同時要承擔相應義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6.(2022 貴州黔東南)榕江縣某校黃老師組織學生開展垃圾分類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調查過程如下)。正確的調查順序是( )
①實地考察垃圾分類現狀 ②形成實用調查報告文本
③討論垃圾分類解決建議 ④網上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A.②-④-①-③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④-①-③-②
137.(2022 湖北黃岡)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以“不點火”代替“點燃”,主火炬在奧運歷史上首次使用“微火”方式。北京冬奧會舉辦期間八成以上交通用車為新能源車輛、造雪融化的雪水經凈化處理后實現再利用……。對此,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①中國向世界傳遞了低碳、環保的綠色奧運理念
②中國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已建成美麗中國
③我國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④我國積極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8.(2022 四川自貢)碳中和的實現離不開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在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在日常生活中倡導的低碳生活方式是( )
A.超市購物自備購物布袋 B.培養垃圾分類好習慣
C.選用節能燈代替普通燈 D.選擇使用品牌手機
139.(2022 四川遂寧)在2021年3月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推動構建生態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下列行動正確的是( )
①應該先要金山銀山,再要綠水青山 ②必須要善待大自然,禁止開發資源
③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節能低碳環保 ④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生態保護紅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0.(2022 四川眉山)近年來,我市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構筑起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堅實屏障,珍稀野生動物頻頻“露臉”。岷江彭山區河段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赤麻鴨;青神縣龍泉山拍攝到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豹貓;洪雅縣首次發現鉗嘴鸛、白額雁……這體現了( )
A.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B.向自然索取有節制
C.節約自然生態資源 D.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141.(2022 四川達州)你是否還在使用一次性塑料袋?2022年4月,記者走訪了達州市部分農貿市場、超市發現,這些消費場所常常擺放一臺可降解購物袋領取機,市民通過微信掃一掃,就可免費領取可降解購物袋。開展此項活動有利于( )
①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 ②增強廣大市民的環保意識
③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 ④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2022 四川成都)2021年夏天,云南野生亞洲象的北移南歸受到廣泛關注。云南各地各部門和人民群眾采取多項措施,沿途護送象群,盡可能減少對象群的打擾。上述舉措( )
①表明我國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改善 ②堅持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③完善了我國的生態保護制度體系 ④對維護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3.(2022 湖南永州)“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凈排放量降為零,即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國提出“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兌現承諾需要( )
①政府依法行政,加強執法力度
②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③堅持以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為中心
④個人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做低碳一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4.(2021 江蘇南京)為應對氣候變暖,中國向世界承諾:我國將在2030年前和200年分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注:碳達峰即溫室氣體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碳中和是指將排放的二氧化碳全部捕集或吸收掉)。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br/>①提高資源利用率有利于實現上述承諾 ②我國建設生態文明就是要造福人類
③促進發展要把建設生態文明放在首位 ④影響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是環境問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5.(2021 山東威海)2020年12月16日,威海市人民政府第9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威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于2021年7月1日起施行。作為威海小市民,我們要( ?。?br/>①掌握垃圾分類知識,養成垃圾分類習慣
②強化監督力度,處罰亂放垃圾的行為
③從自身做起,讓垃圾分類成為自覺行動
④宣傳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6.(2021 江蘇揚州)2021年4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重申,中國要在2030年前碳達峰,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一承諾( ?。?br/>小資料 ☆碳達峰:指在一定時間內,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
☆碳中和:指在一定時間內,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途徑,將排放的二氧化碳全部捕集或吸收掉。
①能夠確保二氧化碳不再排放 ②是基于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
③是需要我國付出艱苦努力的 ④有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7.(2021 四川瀘州)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提出將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注: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br/>①力爭碳達峰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下降趨勢
②爭取實現碳中和后,二氧化碳排放降為零
③要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規律,建設生態文明
④要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8.(2022 甘肅金昌)隴隴出門攜帶水杯,外出就餐打包剩余菜品,購買電器留意能源標識,循環使用物品包裝……隴隴的做法(  )
①是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的表現
②表明公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
③能夠徹底解決我國生態和環境危機
④有利于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9.(2022 江蘇無錫)我國科技部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1年度報告》指出: 2015年以來,亞馬孫河流域、剛果河流域和東南亞區域三大熱帶雨林區森林面積持續減少,全球森林面積凈減少28.41 萬平方千米,而我國的森林面積持續增長,陸地生態系統在較大范圍內呈有序恢復、向好發展態勢。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 )
①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②我國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③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必須遵循自然規律
④我國自然資源豐富,人均資源占有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0.(2022 黑龍江龍東地區)母親河孕育著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黃河安瀾是中華兒女的千年期盼。守護母親河需要( ?。?br/>①國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②政府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
③社會各界加大宣傳力度 ④企業停止開發利用黃河資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1.(2022 山東聊城)2022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在第53個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了“我們‘減塑’,給地球‘減負’綠色節儉好生活”系列宣傳海報。下列宣傳口號中符合海報主題的是( ?。?br/>①踐行垃圾分類,環保從我做起 ②放下塑料袋,拿起環保袋
③禁用自然資源,建設美麗中國 ④少用一次性,減塑在行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2022 山東聊城)2022年4月5日,又是一年清明時。因全國疫情多點散發,為避免人員扎堆聚集,減少交叉感染,各地積極倡導網絡“云祭掃”。人們在網絡上獻花、點燭、祈福,慎終追遠,緬懷先人,祭奠先烈,不會因為“煙熏火燎”污染環境。“云祭掃”有利于( ?。?br/>①弘揚孝道親情,厚植家國情懷
②增強人們低碳環保意識
③取締祭祀文化,培育網絡文明
④營造安全文明祭祀氛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3.(2022 北京)圖中的兩張照片間隔60年,拍攝的是塞罕壩林場的同一地點。經過三代林場人的艱苦奮斗,塞罕壩已成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范例,林場建設者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地球衛士獎”。塞罕壩從“一棵樹”到一片林海的巨變( )
上①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
②說明人類應該避免對自然進行開發和利用
③體現了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
④說明我國堅持綠色發展,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4.(2022 湖南湘潭)暮春時節,沿著湘潭錳礦國家礦山公園依山而建的游道行走,花香撲鼻,景色宜人。如果不是看到路旁宣傳欄的介紹,很難想象,這里曾是烏黑一片、污水橫流的廢棄礦山。原湘潭錳礦地區脫胎換骨的變化得益于我國( )
①堅持和貫徹了新的發展理念
②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③影響生態環境的因素已消除
④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5.(2022 湖南益陽)如圖是1980~2021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趨勢圖。為減少圖中海平面變化總趨勢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正確的做法是( ?。?br/>①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 ②修建海邊游泳場,蓄積海水
③樹立綠色、低碳生活理念 ④倡導節能、環保、綠色生產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6.(2022 湖北武漢)漫畫表明我國( )
A.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綠色發展 B.嚴守資源消耗下限和環境質量底線
C.堅持民主立法,為生態文明護航 D.促進經濟由高質量發展向高速發展轉變
157.(2022 湖北武漢)下列行為屬于公民踐行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小京堅持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 B.小澤旅游時,隨手將廢電池扔進草叢里
C.小芬經常使用一次性餐具就餐 D.小鵬在食堂取餐過量,大半食物被倒掉
158.(2022 湖北武漢)碳中和要求人們通過種植樹木、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相對零排放”。為此,武漢市政府將嵩陽山將軍山列入首批碳中和林地。據測算,這兩片碳中和林,未來30年可吸收約3萬噸碳排放。這體現了( )
①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
②走綠色發展之路,應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
③保護生產力就是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產力就是改善生態環境
④建設生態文明,應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目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9.(2022 湖北宜昌)歷史上的塞罕壩曾是一片綠洲,后因過度開采退化成茫?;脑H謭鋈艘詧皂g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敗的擔當,使它從“沙地荒野”變回“林海綠洲”。這說明( )
A.人類可以對自然肆意地索取 B.人類能夠凌駕于自然之上
C.改造自然必須遵循自然規律 D.人類在自然面前無能為力
160.(2022 吉林)下圖為2019-2021年我國清潔能源消費量的相關數據。該數據說明我國()
①近年來清潔能源消費占比呈上升趨勢 ②近年來清潔能源的消費需求不斷擴大
③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④已徹底解決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1.(2022 湖北隨州)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該意見要求,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扎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下列對這一舉措理解正確的是( )
①是落實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的需要
②是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需要
③能夠讓我國生態環境徹底改善
④是維護生態平衡,保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2022 內蒙古赤峰)2021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宣布,中國正式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 從此,“人與天諧,天人共美”的國家公園畫卷即將在中國的廣土地上徐徐展開。這說明( )
①我國在應對資源和環境問題上已經取得明顯進步
②我國以犧牲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為代價,換取綠水青山
③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
④中國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3.(2022 江蘇蘇州)近年來,江蘇堅定不移抓好長江大保護、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任務,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穩定達到優級水平。這表明( )
A.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禁止開發利用資源 B.堅持綠色發展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C.當前我國的環境問題已得到徹底改善 D.生態良好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唯一目標
164.(2022 山東濱州)習近平總書記于2022年3月30日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指出,森林是水庫、錢庫、糧節,庫,現在應該再加上一個“碳庫”。森林和草原對國家生態安全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林草興則生態興。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①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
②植樹造林有利于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③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④加強森林和草原
建設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資源環境問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65.(2022 湖北恩施)2022年1月6日,恩施州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夏錫瑤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全力打造生態文明樣板,加強生態突出問題治理、生態環境保護……為把恩施建設成為美麗湖北綠色崛起的重要一極不懈奮斗。全州人民應( )
A.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B.促進鄉村振興,走綠色發展道路,可以先污染后治理
C.堅持綠色惠民,將生態環境作為唯一普惠的民生福祉
D.增強環保意識,倡導節能、環保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166.(2022 甘肅天水)2021年10月,甘肅省委省政府印發《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簡稱《規劃》),《規劃》指出:要通過多種途徑,著力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高質量發展,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該《規劃》的實施(  )
①能夠徹底解決生態環境問題 ②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
③有利于改善我省的生態環境 ④有利于建設美麗甘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7.(2022 廣西貴港)《生物多樣性公約》 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中方宣布,中國將率先出資15億人民幣,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支持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這表明我國( )
①維護世界各國利益 ②在國際事務中起主導作用
③主動承擔國際責任 ④踐行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8.(2022 湖南株洲)張北的風、光等可再生能源被轉換成綠色電力,輸送到北京、延慶、張家口3個賽區,點亮了北京冬奧會場館,實現了全部場館常規能源100%使用綠電。國家速滑館等4個場館使用新型二氧化碳直冷制冰技術,力求打造“最快的冰”。北京冬奧會如約履行承諾,將綠色意蘊賦予冰雪盛會。這一綠色意蘊( ?。?br/>①完全解決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矛盾
②體現出低碳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③體現建設美麗中國、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④為全世界未來發展貢獻了中國方案,彰顯大國擔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69.(2021 湖北宜昌)在2021年中國美好生活城市評選中,宜昌榮膺“十大秀美之城”稱號?!拔⑿μ焓埂苯嗵鹆怂小叭A爾茲”(如圖),宜昌綠水青山藍天頻繁刷屏朋友圈。這體現該市( ?。?br/>①大力踐行生態文明理念 ②推行經濟優先發展政策
③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④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0.(2021 浙江麗水)近年來,麗水市充分利用浙西南革命老區的紅色資源優勢,開設“紅色課堂”,守護和傳承麗水的“紅色根脈”。這有利于( ?。?br/>①增強麗水人民的政治認同 ②傳承麗水綠色發展的理念
③彰顯紅色文化的價值魅力 ④守護麗水人民的精神家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1.(2021 湖南衡陽)2021年4月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眾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共識和呼聲。這啟發我們(  )
①堅持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②要實現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③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④樹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2.(2021 湖南邵陽)如圖是“可回收物”標志,它表示適宜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下列垃圾屬于“可回收物”的是( ?。?br/>①紙類 ②玻璃 ③燈管 ④電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3. (2021 四川成都)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冻啥际猩罾芾項l例》 于2021年3月1正式實施,小強積極響應“參與垃圾分類共建美麗成都”的號召,對家中的剩菜剩飯、廢舊報刊、過期藥品、普通無汞電池四類垃圾進行了科學分類。過期藥品和普通無汞電池兩類垃圾,應分別投放的垃圾桶是( )
①可回收物 ②廚余垃圾 ③有害垃圾 ④其它垃圾
A.②① B.①③ C.④① D.③④
174. (2021 福建)福建省連續42年森林覆蓋保持全國首位,水土流失率降至7.5%。這主要得益于我省( )
A.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機制 B.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
C.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D.秉持共享發展的理念
175.(2021 湖北荊門)“十三五”期間,長江經濟帶25000多座小水電站中,共退出涉及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或緩沖區、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電站3500多座,累計創建綠色小水電示范電站616座。這表明( ?。?br/>A.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環境問題無法改變
我國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矛盾已經解決
我國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已實現可持續發展
D.我國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建設生態文明
176. (2021 四川自貢) 2019年7月,《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剛剛實施,少上海市民在網上吐槽:垃圾分類太嚴格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比如,- 杯喝不完的珍珠奶茶,要先把杯中的液體倒進水槽,然后把里面的“珍珠”扔進濕垃圾中,最后把杯身扔進干垃
圾中。為此,市民應該( )
①自覺遵守法規,為建設美麗城市貢獻力量
②規范網絡使用,樹立民主意識,樂觀生活
③積極建言獻策,推動垃圾分類方案的完善
④行使監督權,督促政府重新制定管理條例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7. (2021 四川自貢) “無廢城市” 是我國的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城市固體廢棄物產生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和處置安全。下列行為有助于建設 “無廢城市”的是( )
①適量點餐,踐行“光盤行動” ②全面擴大社區綠化面積
③選購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 ④防止污水、廢水進入河流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78. (2021 云南昆明)近年來,“碳中和”從一個陌生的專業詞語成為高頻熱詞。下列不利于實現”碳中和”的行為是( )
小資料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 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途徑,抵消自身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A.大吃大喝,鋪張浪費 B.綠色出行,健康環保
C.垃圾分類,節約資源 D.植樹造林,美化環境.
179. (2021 湖北武漢)自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等重點水域實行10年禁捕。這一舉措()
A.表明建設生態文明應消除人類對白然環境的影響
B.從根本上解決了水體污染問題,維護了生態平衡
C.有利于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和水域生態的保護修復
D .說明我國不依靠消耗自然資源來實現經濟發展
180.(2021 海南)讀如圖,建設美麗中國的正確做法是( ?。?br/>A. 我國的環境問題日益制約經濟社會的發展
B. 當前我國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已經解決
C. 只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
D. 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
181.(2021 廣西玉林)2021年,玉林市重點推進飲用水水源地以及南流江、九洲江、北流河重點流域等生態區位、生態植被改造和桉樹種植結構調整工作,做強做大做優特色產業。這些舉措( ?。?br/>A.能提升政府的形象和依法執政能力
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C.能杜絕生態環境污染,建設美麗玉林
D.有力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82.(2021 山東威海)漫畫《復耕難》警示我們( ?。?br/>①如此“挖湖造景”侵占耕地,破壞生態,將禍及子孫
②打造人文景觀,必須遵循自然規律
③發展經濟必然會導致資源枯竭、環境惡化
④要建設生態文明,“挖湖揸景”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生態保護紅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3.(2021 廣西百色)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把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我們應該( ?。?br/>①處理好城市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②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
③從我做起,堅持綠色出行,拒絕使用私家車
④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4.(2021 湖南株洲)2021年3月,株洲城區義務植樹拉開序幕,干部群眾、學校師生等齊動手,栽下上萬株新苗,有香樟、桂花、櫻花、紅葉石楠、銀杏、水杉等。義務植樹的意義是( ?。?br/>①有利于美化環境,提升公民的幸福指數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
③會導致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消耗
④有利于推進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的發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85.(2021 湖北鄂州)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長江、視察湖北時強調,長江經濟帶建設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21年我國為了建設生態文明,在長江流域實施“十年禁捕”的舉措。這說明建設生態文明(  )
①要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
②要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準則
③要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④就是造福人類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86.(2021 黑龍江綏化)判斷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 )
187.(2022 浙江寧波)判斷并說明理由:寧夏某造紙廠長期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埋入騰格里沙漠。( )
188.(2022 安徽)情境:一村民找姐姐商量,準備去捕獵野生動物賣給她,姐姐拒絕并加以勸阻。
對姐姐的行為,小華應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9.(2022 山西)微情境填空:③山西大力治理汾河流域,成效顯著,這是新發展理念中______理念的體現。
190.(2022 黑龍江龍東地區)【一起向未來】
【自信奧運】——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
2022年2月4日,燦爛的奧運之火在“鳥巢”上空再次綻放,照亮古老民族的冰雪夢想?!笆澜缙诖袊?,中國做好了準備?!绷暯娇倳浀脑捳Z,道出了全體中華兒女的豪邁自信,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會呈現在世人眼前。
【綠色奧運】——綠色辦奧引領節能新潮流
冬奧場館常規能源100%使用綠電,制冰、制雪等各個環節注重節約能源、高效利用,還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場館和可再生能源,成為“綠色辦奧”的典范。
“綠色辦奧”體現了教材中的哪些觀點?
191.(2022 黑龍江牡丹江、雞西朝鮮族學校聯合體)(節選)材料一:2021年12月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657億斤,比上年增加267億斤,增長2.0%,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生產喜獲“十八連豐”。
材料二:隨著短視頻、直播等行業的興起,吃播近年來在網絡上越來越火。一次性吃掉15份涼皮、20個漢堡、7斤牛排等,一些博主為賺取流量,暴飲暴食,甚至吃完催吐、吃瀉藥,然后再吃。
(1)我國糧食連年豐收,為何還要倡導節約糧食?(寫3條)
(2)為減少“舌尖上的浪費”,請你向全校師生發出倡議。(寫3條)
192.(2022黑龍江牡丹江、雞西朝鮮族學校聯合體)某區進行“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主題教育活動。請你作為居民參與活動。
(1)請你為此次教育活動設計一句宣傳標語。
(2)教育活動需要收集居民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請你提供三種收集方法。
(3)請你總結此次主題教育活動的目的。(寫3條)
(4)保護生態文明,我們應該落實哪些具體行動?(寫3條)
193.(2022 黑龍江綏化)材料: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共筑生命家園,讓人民更富裕,讓國家更富強,讓中國更美麗。
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及自身實際,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我國的資源現狀。
(2)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持的基本國策是什么?
(3)走綠色發展道路,要建設哪兩型社會?
(4)建設生態文明,走綠色發展道路,中學生能做些什么?
194.(2022 湖南郴州)(節選)材料:一批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冬奧會,三個賽區及周邊地區,冬奧會氣象綜合鑒定網絡實現“百米級”“分鐘級”精細化氣象預報;全流程智能化數字人手語生成服務、方便聽障人士收看賽事報道;8K畫面結合5.1聲道環繞立體聲,讓“云”觀賽的觀眾獲得沉浸感更強的感官體驗……此外,我國高科技還助力冬奧會實現“碳中和”。全部冬奧會場館100%使用清潔能源供電,冬奧會火炬“飛揚”使用氫燃料,燃燒時碳排放為零……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實現“碳中和”,我們應堅持什么樣的新發展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做哪些減碳微行動?(要求:不少于4點)
195.(2022 湖南邵陽)(節選)挑戰命運 擔當責任
材料三 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聯合國環境公約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會議在云南昆明舉行。本屆大會的主題是“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首次將“生態文明”作為大會的主題。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圍繞邵陽市生態文明建設設計兩條宣傳標語。
196.(2022 湖南衡陽)材料一 2021年8月3日上午,湖南省召開第一次總林長會議,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出席。會議指出,全面推行林長制,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我國生態文明領域的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行唐县| 涞水县| 自治县| 吴江市| 扬中市| 酒泉市| 韶山市| 光泽县| 嘉义县| 宜兴市| 尉氏县| 来凤县| 宾川县| 江西省| 通渭县| 堆龙德庆县| 来凤县| 夹江县| 宁陕县| 若尔盖县| 五家渠市| 西青区| 视频| 伊金霍洛旗| 长春市| 遵化市| 石屏县| 双峰县| 桦南县| 曲周县| 卫辉市| 阿荣旗| 荥阳市| 高邑县| 宜春市| 三亚市| 本溪| 土默特左旗| 日照市| 广元市| 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