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語文詩歌專練----陸機詩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贈從兄車騎一首【魏晉】陸機孤獸思故藪,離鳥悲舊林。翩翩游宦子,辛苦誰為心。仿佛谷水①陽,婉孌②昆山③陰。營魄懷茲土,精爽若飛沉。寤寐靡安豫,愿言④思所欽。感彼歸涂艱,使我怨慕深。安得忘歸草,言樹背與衿。斯言豈虛作,思鳥有悲音。【注】①谷水:華亭谷,因陸機祖父陸遜曾被封為華亭侯而得名,陸遜曾居于此。②婉孌:美好的樣子。③昆山:《太平寰宇記》載“華亭谷東二十里有昆山,陸遜父祖墓在焉”。④言:助詞,無義。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開頭兩句和陶淵明《歸園田居》中“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所表達的情感是一致的。B.詩歌第五句寫詩人自己仿佛看見了谷水之北祖父的舊居,有思念故鄉的山水和親人之意。C.詩人因欲歸不得,由慕生怨,以至想得到“忘歸草”,種在堂前屋后,以排解內心的愁緒。D.詩歌以“悲”始又以“悲”結,全詩籠罩著悲涼的基調,感情真摯、深沉,動人心弦。2.詩人是如何來抒發情感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各題。赴洛道中作(晉) 陸機①遠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廣。振策陟崇丘,案轡②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注】①陸機:西晉文學家。出身東吳名門,東吳滅亡后退居家鄉,閉門勤學,后被迫離開家鄉前往京城洛陽。② 案轡:案,同“按”。按轡,手撫馭馬的韁繩,任馬慢步行走。3.按照提示在橫線上填寫內容。“振策陟崇丘”中“陟”的意思是① 。在《出師表》中,有句子寫道:“宮中府中,② ;陟罰臧否,③ 。”其中“陟”意思是④ 。4.下列有關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遠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廣”緊扣詩題,概括寫自己“遠游”中歷經了艱辛的跋涉。B.“振策陟崇丘,案轡遵平莽”寫詩人行程的風塵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釋然。C.“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句用“悲”來修飾風,突顯詩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D.全詩寫赴洛途中所見,借崇丘、悲風、清露、明月等來表達身在旅途的獨特感受。5.陸機曾說:“詩緣情而綺靡。”意思是詩歌重在抒發詩人情感,且應注重文辭華美。請從這個角度賞析詩句“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6.詩中“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描寫了周圍幽雅清麗之景,結尾卻轉而抒發“不能寐”“獨長想”之情,如何理解這樣寫的效果?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認識。閱讀詩歌,完成各題。班婕妤陸機婕妤去辭寵,淹留終不見。寄情在玉階,托意惟團扇。春苔暗階除,秋草蕪高殿。黃昏履綦絕,愁來空雨面。玉階怨謝朓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長夜縫羅衣,思君此何極。[注]兩首詩均寫宮怨,源自班婕妤的典故,班婕妤,西漢成帝的妃嬪,據載,她才貌雙全,一度頗受成帝寵愛。后趙飛燕姐妹進宮,獨擅帝寵,班婕妤自請退居長信官,服侍太后。因作賦與詩以自傷悼,成語“秋扇見捐”就出自她的《怨歌行》。7.下列對于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陸詩起首二句概述了班婕妤始受寵愛,終被遺棄的不幸遭遇。B.陸詩第三、四句描繪了班婕妤手持團扇、徘徊玉階的形象,團扇象征著漢成帝與班婕妤之間美好的愛情。C.謝詩首句中“殿”照應題名“玉階”,交代宮中的特定環境。D.“長夜縫羅衣”暗含著主人公希求獲寵的幻想,也使人能想見她的寂寞愁悶。8.后人評這兩首詩時說陸詩“情淺語露”,謝詩“意致深婉”,請結合詩中的景物描寫,談談你的理解。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面小題。赴洛道中作(其一)陸機【1】總轡登長路,嗚咽辭密親。借問子何之?世網嬰我身。永嘆遵北渚,遺思結南津。行行遂已遠,野途曠無人。山澤紛紆馀,林薄杳阡眠。虎嘯深谷底,雞鳴高樹巔。哀風中夜流,孤獸更我前。悲情觸物感,沉思郁纏綿。佇立望故鄉,顧影凄自憐。注釋:【1】陸機,吳國人。此詩是作者在吳國滅亡后,赴任洛陽途中所作。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句開篇點明辭親遠行,詩人駕馬登車哭泣告別。B.三四句寫詩人被世事和孩子纏身,難以從容地赴任。C.七八兩句寫詩人越走越遠,荒野的小道上空無一人。D.這首詩既有直抒胸臆,又有間接抒情,富有感染力。10.“悲情觸物感”的意思是,“觸景感物生悲緒”。請簡要概括詩中的悲情,并分析“虎嘯深谷底,雞鳴高樹巔。哀風中夜流,孤獸更我前”這四句是如何體現這一點的。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短歌行【西晉】陸機置酒高堂,悲歌臨觴。人壽幾何,逝如朝霜。時無重至,華①不再陽。蘋以春暉,蘭以秋芳。來日苦短,去日苦長。今我不樂,蟋蟀在房②。樂以會興,悲以別章③。豈曰無感,憂為子忘。我酒既旨,我肴既臧④。短歌可詠,長夜無荒。【注】①華:同“花”。②蟋蟀在房:出自《詩經》“蟋蟀在堂,歲律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③章:同“彰”,彰明,顯示。④臧:美好,善。11.從體裁上看,本作品屬于( )A.律詩 B.古體詩 C.近體詩 D.曲子詞12.以下不屬于本詩“悲歌”興感之由的一項是( )A.盛年不復 B.酒旨肴臧 C.物序更替 D.生命易逝13.比較本詩與曹操的《短歌行》,分析兩首詩各自體現了怎樣的人生態度。答案1.A 2.①比興。詩人用“孤獸”“離鳥”自比,形象地寫出離家在外深沉的孤獨感;以“孤獸思故藪,離鳥悲舊林”起興,引出后面詩人做官在外思念家鄉的痛苦。②聯想想象(虛寫)。“仿佛谷水陽,婉孌昆山陰”兩句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父祖的舊居和墳塋,表達了對故鄉山水和親人的思念。③直抒胸臆。“翩翩游宦子,辛苦誰為心”直接抒發在外做官旅居不定的辛苦;“感彼歸涂艱,使我怨慕深”寫自己歸途艱難,又思念又怨恨,直接抒發濃烈的思鄉之情。【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A.“情感是一致的”錯誤。情感不一致,“孤獸思故藪,離鳥悲舊林”主要表達做官在外旅居不定、思念家鄉的情感,“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主要表達厭倦官場、向往田園生活的情感。故選A。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表現手法的能力。“孤獸思故藪,離鳥悲舊林”意思是:孤獨的野獸思念過去的湖澤,失群之鳥因為離開生活的山林而感到悲哀。此處詩人以“孤獸”“離鳥”自比,形象地寫出離家在外深沉的孤獨感;同時,“孤獸思故藪,離鳥悲舊林”也是起興,引出后面詩人做官在外思念家鄉的痛苦。“仿佛谷水陽,婉孌昆山陰”意思是:我仿佛看到了父祖的舊居和墳塋。此處運用聯想想象,表達了對故鄉山水和親人的思念。“翩翩游宦子,辛苦誰為心”意思是:文采風流的游宦子,四處奔波旅居不定是為了誰呢?此處直抒胸臆,直接抒發在外做官旅居不定的辛苦。“感彼歸涂艱,使我怨慕深”意思是:歸途是如此的艱難,使我的怨恨加深。詩人因欲歸不得,由慕生怨,直接抒發濃烈的思鄉之情。3. ①登、上 ②俱為一體 ③不宜異同 ④提升、提拔 4.B 5.答案示例1:前句寫晚上休息時孤零零地抱影而寐,“抱”可見詩人無人與共,對景自憐的孤獨;后句寫早晨起來懷著悲傷再次登程,“銜”則形象生動地表現出詩人內心充滿無法排遣的濃重鄉愁以及對前途未卜的擔憂。答案示例2:這兩句詩使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將難以觸碰的“影”和“思”寫得有形有質,成為漫漫旅途中僅有的伴侶。抒情主人公在夜晚守著影子入睡,在白天滿懷憂思前行,這幅萬里獨行圖正體現出他的孤獨和思鄉的憂傷。在文辭角度,“朝”“夕”對比,兩相呼應,“抱影寐”“銜思往”結構工整,對仗嚴謹,精致凝練。 6.答案示例1:皓月明朗、清露滴落這樣幽雅清麗的景致是詩人眼前實見,“不能寐”“獨長想”則是詩人思念家鄉而且前途未卜時內心憂慮的反映,這樣寫表明美景不能撫慰詩人內心的忐忑不安,反而加重了此刻詩人的惴惴不安與傷感之情,同時也使詩意富有變化意蘊更為深遠。答案示例2:采用反襯手法,以樂景寫哀情,使哀情更加突出。清潔的露水,閃著白素的清輝,一點一點滴落著晶瑩的水珠,月光是多么的明亮,照得人無法入睡。清輝勾起詩人無限的思緒,他輾轉難眠,只好穿上衣服,面對著清冷的月亮在靜夜中苦苦思索。 “月”作為古詩中的常見意象,也更加突出了作者遠離家鄉、無心賞景、只剩愁思綿綿的孤苦心態。這樣以樂景寫哀情,使哀情更加突出而又饒有余味。【解析】3.本題考查理解詩歌詞語的含義以及名句默寫的能力。理解詩句中的詞語,關鍵要結合語境。高考名句默寫大多出自課內所學篇目,只有少數來自課外,字不一定有多復雜,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寫要注意字形,而字形與字義分不開,學生應借助字義來識記字形。注意重點字的寫法:俱、不宜異同。從字形來看,“陟”字的左耳是表示山丘的“阜”;右邊的“步”是兩只腳,合起來表示“登高”。在 “振策陟崇丘” 中用這一本義,結合語境譯為“登上”。在“陟罰臧否”中,用“登高”的引申義“獎勵”,與罰字表示的“懲罰”相對,“陟罰臧否”就是“獎懲善惡”。4.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與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容,然后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詩歌鑒賞的選擇題對整個詩歌的綜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詩句的含義、詩句的手法還考核詩歌的情感,注意結合詩歌的內容進行分析。B項,“漫漫行程之后的釋然”錯誤。在風塵仆仆,高山莽原之中,并沒有提到“釋然”之情,只有孤獨和憂愁。故選B。5.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的能力。賞析詞句,首先要明白該句在詞中的意義,即解說或概括詞句內容;其次要看詞句有什么特點,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當然任何賞析都離不開詞的主旨,即詞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詞句中包含的情感。本題應從詩人抒發的情感和華美的文辭兩個角度進行賞析,所以要找出抒情方式。“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可以界定為情景交融,而文辭華美主要體現在結構工整,對仗嚴謹。這兩句詩使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將難以觸碰的“影”和“思”寫得有形有質,成為漫漫旅途中僅有的伴侶。抒情主人公在夜晚抱著影子入睡,在白天滿懷憂思前行,這幅萬里獨行圖正體現出他的孤獨和憂傷。在文辭角度,“朝”、“夕”對比,兩相呼應,“抱影寐”、“銜思往”結構工整,對仗嚴謹,精致凝練。6.本題考查對詩歌表達效果的賞析。回答詩歌的表達效果,可從抒情方式和修辭手法角度結合全詩的意象和情感進行賞析。題干提示了“優雅清麗之景”與“不能寐”、“獨長想”之情的關系,從抒情方式來看是以樂景寫哀情,從修辭手法來看是對比反襯。結合全詩進行賞析,詩歌前四句通過“山川”“崇丘”等意象描寫沿途的山水景色,也透露了詩人風塵仆仆的苦情。中間四句借“嵩巖”“悲風”等意象寫出了詩人的孤獨憂傷和寂寞。結尾四句寫途中夜宿的情景,“清露”二句,寫得幽雅凈爽,清麗簡遠,用幽雅清麗之景反襯出表現詩人不平靜的心情,饒有余味,悲傷更深一層。“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一句意為:夜露下滴,閃爍著潔白的光輝,月光是多么的明朗!“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一句句意為:對月撫枕,不能入睡,穿上衣服獨自遐想。其中“月光明朗”是不能入睡的直接原因。同時,“月”是古代詩歌中的經典意象,經常用來表達一些特定的情感,在此詩中表達了思鄉或思念親友之情,暗寓羈旅情懷,寂寞孤獨之感。整理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點睛】詩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現手法、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以及修辭手法。描寫手法包括:(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反襯又有動靜襯、聲寂襯、樂景襯哀情、哀景襯樂情;(2)聯想和想像 (又叫虛實結合);(3)對比;(4)白描。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用典,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借代、對偶等。表現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7.B 8.①陸詩通過青苔、秋草、黃昏、雨的意象描寫環境凄涼,“愁”“空”直接抒情,表現主人公愁苦寂寞空虛的心境,可謂“情淺語露”。②謝詩中“夕殿下珠簾”截取深宮夜景的一隅,令人從全詩展示的畫面中體味抒情主人公的命運和愁思,顯得興象玲瓏,意致深婉;“流螢飛復息”,流螢透露出秋的消息,難免會使本來就無限怨悵的主人公更覺驚心,又添一層時不待人、朱顏將凋的憂慮。同時,“飛復息”三字還暗示了人從日夕到夜半久久不能入眠的漫長過程。寓怨于思,含而不露。(意思對即可)【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B.“團扇象征著漢成帝與班婕妤之間美好的愛情”說法錯誤,秋天沒有夏天的炎熱,團扇就被丟棄在箱子里,從此和主人恩斷情絕。班婕妤作《團扇詩》(又叫《怨歌行》),以團扇自比,表達失寵的哀怨。所以應該是象征漢成帝不再寵幸班婕妤。故選B。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藝術手法的能力。本題要求結合景物描寫,談談對陸詩“情淺語露”,謝詩“意致深婉”的理解。陸詩“春苔暗階除。秋草蕪高殿”“黃昏履綦絕,愁來空雨面”,最后四句通過青苔、秋草茂盛描寫環境凄涼,黃昏、雨的意象更增哀愁,“愁”“空”直接抒情,表現主人公愁苦寂寞空虛的心境,可謂“情淺語露”。謝詩中“夕殿下珠簾”,殿門的珠簾已悄悄放下。這意味著君王的履跡不會再經過這里,那一晚又將是一個和愁苦度過的不寐之夜。首句既是以富麗之筆寫清冷之景,又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和不幸處境。截取深宮夜景的一隅,令人從全詩展示的畫面中體味抒情主人公的命運和愁思,顯得興象玲瓏,意致深婉。謝詩中“流螢飛復息”,流螢透露出秋的消息,難免會使本來就無限怨悵的主人公更覺驚心,又添一層時不待人、朱顏將凋的憂慮。同時,“飛復息”三字還暗示了人從日夕到夜半久久不能入眠的漫長過程。連流螢都停息了飛舞,那么珠簾內的人也該安歇了,這就自然引出了第三句“長夜縫羅衣”的主人公。寓怨于思,含而不露。9.B 10.作者懷著國破之痛,離鄉之悲,離家赴任洛陽。在赴任途中,沿途山谷不時傳來虎嘯聲,高樹上傳來雞鳴聲,半夜里還有襲人的悲風,孤獨奔跑的野獸,營造出一種悲涼、恐怖的氛圍,也加深了作者的離家赴任之悲。【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的能力。B.“三四句寫詩人被世事和孩子纏身”錯誤,“借問子何之”中的“子”不是孩子,是對人的尊稱,相當于“您”,“借問子何之”指若問將要何處去;“世網嬰我身”中的“嬰”是纏繞的意思,“世網嬰我身”指世間的事纏繞著我。故選B。10.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總轡登長路,嗚咽辭密親”,開篇點明辭親遠行,詩人駕馬登車哭泣告別,抒發離鄉之悲;由注釋“陸機,吳國人。此詩是作者在吳國滅亡后,赴任洛陽途中所作”可知,作者寫詞詩時,懷有國破之痛。“虎嘯深谷底,雞鳴高樹巔。哀風中夜流,孤獸更我前。”詩人在赴任途中,沿途山谷不時傳來虎嘯聲,高樹上傳來雞鳴聲,半夜里還有襲人的悲風,孤獨奔跑的野獸。這里所描寫的景物,有“虎嘯”“雞鳴”“哀風”“孤獸”。處在這樣險惡的環境中,怎么不使人感到膽戰心驚呢?這樣的自然景色的描寫,凄涼景象,對環境起了渲染作用,對詩人內心的悲憤苦悶起了烘托作用。11.B 12.B 13.①陸詩珍惜生命此在的興會之感,用情感與詩歌戰勝生命的荒蕪,體現了平和而從容闊大的人生態度。②曹詩化生命的虛無感為積極的慷慨之志,抒發了建功立業的宏愿,在生命蒼茫垂暮中,有剛健之氣,體現了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導語】陸機的《短歌行》表達了對于生命短暫和時光易逝的感慨,通過對自然更迭和蟋蟀寒夜的描繪,傳遞出一種因盛年不再而悲嘆、因生活短促而憂愁的情緒。詩中含有積極追求及時行樂的哲思,結合勸誡的意味,展現出對生命的深刻思考。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體裁的能力。律詩屬于近體詩,曲子詞是詞,《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古體詩。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B.“酒旨肴臧”描述的是酒的美味和菜肴的豐盛,是詩人在表達珍惜當前歡樂時光的一種表現,而非“悲歌”的興感之由。實際上,它是詩人在面對生命短暫這一悲傷現實時,尋找的一種暫時忘卻煩惱、享受當下的方式。故選B。1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詩人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①陸詩中,“樂以會興,悲以別章”寫詩人因與友人相會而快樂,以分別而感到悲傷,寫出詩人十分珍惜友情的珍惜;“人壽幾何,逝如朝霜。時無重至,華不再陽”“來日苦短,去日苦長”等句寫出詩人感嘆時光易逝,青春難在,人生苦短;“我酒既旨,我肴既臧。短歌可詠,長夜無荒”,寫出詩人認為應當及時行樂。詩人感嘆人生苦短,因此更因能與友人相會而快樂。因此,本詩以自然物序更替譬喻人生盛年之短,抒發了珍惜生命此在的興會之感,用情感與詩歌戰勝生命的荒蕪,體現了詩人平和而從容闊大的人生態度。②曹詩中,“山不厭高,海不厭深”,詩人以此比喻自己胸懷的寬廣和容納賢才的誠意;“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寫曹操對賢才的渴求和招攬天下英才的決心,展現他渴望建功立業。從他的慷慨之志和建功立業的宏愿中,我們可以看出曹操在垂暮之年,有剛健之氣,體現了他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