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試題和答題卡兩部分,考生必須將答案全部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寫在試題上的一律無效。2.試題4頁,答題卡2頁,一共6頁。總分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3.答題前請正確填涂答題卡前端的考生信息并仔細閱讀注意事項。4.考試結束,請將答題卡交回。一、積累與運用(共28分)閱讀點亮智慧,書香潤澤心靈。學校八年級開展了“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主題系列活動,你和小語、小文在一個組,一起參加下面的活動。【活動一:書海拾貝】回顧本學期的語文學習,小語寫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請你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中國石拱橋A抑揚頓挫,雄跨在江河上千年不倒;蘇州園林美景處處,源于設計者和匠師們(自出新裁);昆明的雨連綿不斷,鮮腴的菌子挑逗著你的味蕾;樸質、倔強、(不折不饒)的白楊樹傲然挺立在西北高原之上,守衛著祖國的邊疆。戰斗中,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賽場上,中國健兒凌空一跳,贏得B震耳欲聾的掌聲。國防領域里,多少人C殫精竭慮,突破技術封鎖,他們的貢獻必將鐫刻在共和國的史冊上。還有那巍峨雄偉、莊嚴矗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線條遒勁、筆法靈動的《清明上河圖》,都在中華文化寶庫里閃耀著光芒。國家公祭日警鐘長鳴,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中國D一以貫之的和平誓言,彰顯著中國力量。收到匿名信時憤怒的魯迅,一生勞動不輟的鍾太夫人,步履蹣跚、老境頹唐的父親,黝黑粗糙而又目光如炬的托爾斯泰,專注于科學研究直至(筋疲力盡)的居里夫婦,這些鮮活的人物形象,都給予我們無限的生命體驗和精神力量。在語文世界里,我們既可以探訪歷史,______;又可以走進自然,______;還可以體察親情,______;更可以了解社會,______。讓我們繼續踏上快樂的語文之旅吧!1. 文中加點字的注音和括號里詞語的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鮮腴(yú) 菌子(jùn) 倔強(juè) 自出新裁B. 凌空(líng) 鐫刻(juān) 矗立(zhù) 不折不饒C. 遒勁(jìng) 緬懷(miǎn) 匿名(nì) 銳不可當D 不輟(zhuì) 蹣跚(mán) 黝黑(yōu) 筋疲力盡2. 文中雙橫線上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A. 抑揚頓挫 B. 震耳欲聾 C. 殫精竭慮 D. 一以貫之3.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觀賞世間美景 ②享受溫暖盛宴 ③感受風云變幻 ④品味人世百態A. ①③②④ B. ④①③② C. ③①②④ D. ③②①④4. 同學們圍繞語文學習繼續展開了交流,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 孟子,名軻,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B. 中國古代對年齡有不同的叫法,如七八歲換牙的孩童稱為“始齔”,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成年,稱為“弱冠”。C.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中的“漢陰”指的是漢水北岸。D. 《周亞夫軍細柳》節選自《史記》,這是由西漢史學家司馬光撰寫的一部紀傳體通史,共130篇,包括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種體例。【活動二:網絡泛舟】除了立足教材,同學們也通過互聯網來擴大視野。下面是小文從網絡上摘抄下來的內容,請你閱讀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語言文字權威期刊《咬文嚼字》2日發布“2024年十大流行語”。②上榜熱詞為:數智化、智能向善、未來產業、city不city、硬控、水靈靈地、班味、松弛感、銀發力量、小孩哥/小孩姐。③據介紹,該“十大流行語”由語言文字專家研究全年互聯網和大眾媒體中出現的高頻熱詞而評定出來的流行語,關注中文語言文字的“創新”。④《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說:“語言是社會的一面鏡子,今年流行語折射出的時代特征十分鮮明”。5. 小文在摘抄時,不小心抄錯了一個句子和一個標點,請你分別指出來,并提出修改意見。(1)病句:第______句,修改意見為______。(2)標點:第______句,修改意見為______。6. 小文摘抄的這段文字是一則新聞,請你幫忙擬一個恰當的標題。(不超過20字)【活動三:文苑漫步】7. 班級開展“稱呼里的情味”名著閱讀分享會。請你閱讀下面的文段,并回答問題。【文段一】我不知道向西北的長途跋涉在他年輕的腦海里留下什么印象。對這個一本正經的少年來說,這整個事情是一件小事,只是徒步走過兩倍于美國寬度的距離的小事情。“很苦吧,嗯?”我試著問道。“不苦,不苦。有同志和你在一起,行軍是不苦的。我們革命青年不能想到事情是不是艱難或辛苦;我們只能想到我們面前的任務。如果要走一萬里,我們就走一萬里;如果要走兩萬里,我們就走兩萬里!”【文段二】這個外科醫生對蝸牛施行了麻醉。它幾乎總是單獨操作,即使遇到一只個頭很大的蝸牛。它也不找助手。在它施行完麻醉手術后,總會有賓客不請自來。眾賓客來到餐桌前,與食物的真正主人并無紛爭,毫不客氣地盡情享用,不分彼此。兩天后,主人與食客都離去了,我便把蝸牛殼口沖下翻過來,只見殼里的東西像鍋口朝下倒濃湯似的全流了出來。主客吃飽喝足之后,把殘羹剩飯撇下了。(1)小語發現,【文段一】節選自《紅星照耀中國》,作者是①______(名字)。作者將【文段一】中的“我們革命青年”統稱為②______。【文段二】節選自③______(國籍)的法布爾的《昆蟲記》。作者將夜晚常見的一類昆蟲④______稱呼為“外科醫生”“助手”“賓客”“主人”“食客”。(2)小文發現,在《紅星照耀中國》中,作者通過稱呼傳遞人物或群體的精神與信仰;在《昆蟲記》中,法布爾對昆蟲的花樣稱呼背后體現了哲學家的思想、美術家的審美和文學家的文筆。請你從《紅星照耀中國》或《昆蟲記》中任選一個稱呼,結合具體內容,談談你對該稱呼的理解。【活動四:詩國暢游】8. 小語和小文負責“典籍里的文化”詩文展板設計,請你幫他們將空缺的古詩文補充完整。主題 詩句自然之趣 樹樹皆秋色,(1)______。(王績《野望》) 微動漣漪,(2)______。(歐陽修《采桑子》)報國之志 報君黃金臺上意,(3)______(李賀《雁門太守行》)時光易逝 無可奈何花落去,(4)______。(晏殊《浣溪沙》)堅貞不屈 (5)______?松柏有本性。(劉楨《贈從弟(其二)》)思念家鄉 (6)______?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二、閱讀與鑒賞(共42分)(一)(共6分)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題目。飲酒(其五)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9. 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詩歌首句的節奏停頓應該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B. 這首詩敘寫寧靜閑適的田園生活樂趣,表現詩人歸隱田園后安貧樂道、悠然自得的心境。C. 本詩在客觀景物的描寫中融合對人生哲理的領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D. “心遠地自偏”形象地道出了一個道理:只有偏僻幽靜的環境才能使人恬淡舒適。10. 關于陶淵明《飲酒》(其五),蘇軾這樣評述:“因采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近歲俗本皆作‘望南山’,則此一篇神氣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蘇軾的這段話?說說你的想法。(二)(共14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乙】魯共公擇言(節選)齊桓公夜半不賺①,易牙②乃煎熬燔③炙,和調五味而進之,桓公食之而飽,至旦不覺④,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國者。”楚王登強臺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臨彷徨,其樂忘死,遂盟強臺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臺陂⑤池亡其國者。”【注】①不嗓(qiè):不滿足,有饑餓感。②易牙:齊桓公侍臣。③燔(fán):把肉放在火上烤。④覺:睡醒。⑤陂(bēi):山坡。11.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1)行拂亂其所為(2)人恒過(3)至旦不覺12. 下列句子中的“而”,與例句中“而”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發于聲,而后喻”A. 左江而右湖 B. 面山而居C. 成禮而去 D. 環而攻之而不勝13. 請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2)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國者。14. 【甲】文中“生于憂患”的道理在【乙】文中的齊桓公和楚王身上是怎樣體現的?(三)(共8分)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題目。【材料一】①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絹本,設色,縱24.8厘米,橫528.7厘米。作品描繪了都城汴京從城郊、汴河到城內街市的繁華景象。整個長卷猶如一部樂章,由慢板、柔板,逐漸進入快板、緊板,轉而進入尾聲,留下無盡的回味。②畫面開卷處描繪的是汴京近郊的風光。疏林薄霧,農舍田疇,春寒料峭,趕集的鄉人驅趕著往城內送炭的毛驢馱隊。在進入大道的岔道上,是眾多仆從簇擁的轎乘隊伍,從插滿柳枝的轎頂可知是踏青掃墓歸來的權貴。近處小路上騎驢而行的則是長途跋涉的行旅。樹木新發的枝芽,調節了畫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現出北國早春的氣息。畫面中段是汴河兩岸的繁華情景。汴河是當時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國家漕運的樞紐。巨大的漕船,舳艫相接,忙碌的船工從停泊在河邊的糧船上卸下沉重的糧包,纖夫們拖著船逆水行駛,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規模宏敞的拱橋,其橋無柱,以巨木虛架而成,結構精美,宛如飛虹。(節選自《夢回繁華》)【材料二】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就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在黨和國家對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工作的高度重視下,“文創熱”如火如荼,方興未艾。《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等一批文博類節目,讓許多靜靜躺在博物館中的國寶文物活了起來、火了起來。②數字化是將博物館資源有效轉化為傳播動能的重要手段。博物館數字化指利用數字掃描技術和模擬技術對文物信息進行數字化采集和計算機處理,再配合多媒體手段應用,將實體博物館的職能以數字化方式呈現給觀眾。故宮高度重視藏品數字化進程,從2020年開始,每年采集7萬到7.5萬件文物信息,現在已公開發布8.3萬件文物影像,并建立了“數字多寶閣”“故宮名畫記”等展示平臺。③其中,《清明上河圖3.0》高科技互動藝術展備受歡迎。展覽采用長8.27米、高2.47米的8K超清八連屏,選取《清明上河圖》畫卷中的經典內容,由30余位畫師歷時兩年,全手工勾勒出814名人物、船只、車馬及建筑等。光線描稿就超過十萬張,再一幀一幀串聯制作動態影像,保證了展示中的每一位人物、每一駕舟船都活靈活現、神氣十足,最大限度還原這卷千古名畫的藝術之美、文化之美。觀眾置身其中,仿佛能與北宋汴京城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親赴那場東京夢華。(摘編自《光明日報》)【材料三】①蒙陰,靜臥于蒙山之陰,古韻長存,西漢之初,此地設縣。②蒙陰縣博物館位于“六館一中心”文化綜合體內,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2018年10月開工建設,2023年4月對公眾免費開館,建筑面積6314.82平方米,館藏文物10749件/套。整個建筑共分三層,常設展廳以歷史發展為脈絡,劃分為上古長歌、烽煙群雄、蒙韻綿長、紅色蒙陰四大板塊,展示了大量的歷史文物,包括商周青銅器、漢代陶器、唐代磚雕、宋代石刻、明清瓷器等,展現了蒙陰從上古時期到近代紅色革命勝利的歷史長卷。③蒙陰縣博物館除了依據通史斷代劃分的常設展廳,還設置了算圣劉洪專題展廳,全面介紹劉洪生平、從政以及學術成就等方面的情況。劉洪(約公元129——210年),字元卓,東漢泰山郡蒙陰(今山東蒙陰縣)人,是我國偉大的天文學家、歷算學家,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珠算的創始人。他“密于用算”“當世無偶”(《后漢書》),被世人尊稱為“算圣”。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是中國古代眾多的科技發明之一。2013年12月,珠算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代表作的項目。(摘編自《蒙陰縣博物館公眾號》)【材料四】15. 下列對閱讀材料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描繪了都城汴京從城郊、汴河到城內街市的繁華景象。B. 《清明上河圖》中,在汴河之上有一座宛如飛虹的拱橋,其橋無橋柱,以巨木虛架而成。C. 數字化是將博物館資源有效轉化為傳播動能的重要手段,能讓文物、歷史、文化說話。D. 《清明上河圖3.0》光線描稿就超過十萬張,完整還原這卷名畫的藝術之美、文化之美。16. 下列對閱讀材料語言和寫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材料一】從“畫面開卷處”“畫面中段”等詞可知,文段采用邏輯順序來進行說明。B. 【材料一】畫線句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長卷的畫面布局。C. 【材料二】介紹《清明上河圖3.0》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時,語言生動形象、準確嚴謹。D. 【材料三】畫線句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準確具體地介紹了蒙陰縣博物館的相關情況。17. 文明需要薪火相傳,也需要與時俱進。如果我縣博物館要將一件珍貴的展品“景泰藍如意算盤”向大眾推廣,如何讓這件文物活起來、火起來呢?請你結合【材料二】【材料四】,寫出兩種具體可行的推廣方法。(四)(共14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題目。又見白楊張偉忠①這次到西北,看到冬天的白楊樹,又一次想起了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贊》。②第一次看見白楊是在2001年夏天去新疆的途中,在疾馳的火車上看到“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白楊樹,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腦中一次次閃過《白楊禮贊》中的片段,心中一遍遍默誦其中的詞句。同行的一位老教師說:“教了一輩子《白楊禮贊》,第一次知道新疆的白楊和平常所見的枝葉‘婆娑’的楊樹不一樣。”并即興背出了《白楊禮贊》中描寫白楊的句子:“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我也是在那一刻才真正理解了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和布局謀篇的精妙,腦海中的語言積累和眼中所見的現實景象一下子融合在一起,產生了心理和視覺上的雙重沖擊力,我被這種莊嚴的美深深地震撼了。③再次見到白楊,則是在冬季的酒泉和嘉峪關,而且是近距離的。在酒泉中學、西漢酒泉勝跡公園和嘉峪關長城內,都有成片的白楊樹,在冬日耀眼的陽光下,在積雪覆蓋的黃土地上,在北國單調的景色中,它們雖然落盡了葉子,可淡青色的樹干和挺拔的身姿仍然包蘊著勃勃生機,那些“緊緊靠攏”的“丫枝”直刺向蔚藍的天空,成為冬日美麗的風景。我站在白楊樹下,仰視著它們,又想起茅盾先生對它們的贊譽:“這是雖在北方的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④《白楊禮贊》中的意象和現實所見的白楊樹重疊在一起,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個北方人乃至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也在一剎那間真正感受到白楊樹所代表的那種“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的精神。這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種文化性格和精神象征,它激勵人心的功能,半個多世紀后仍未減退。茅盾先生發現并發掘了白楊精神,白楊也因此具有了不朽的象征意義和激勵功能。從此白楊樹就不僅僅是一自然之物,而是和古詩中的月亮一樣成為一種文學意象,反映了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偉大精神。這種精神和形象的契合,又是那么自然。⑤《白楊禮贊》寫于1941年。1947年3月,葉圣陶等主編的《開明新編國文讀本》(甲種)第三冊就收錄了這篇文章,題為《白楊樹》。1949年,由葉圣陶校訂、文化供應社出版的《新編初中精讀文選·語體文選》第二冊又選入了這篇文章,并改名為《白楊禮贊》。在該書前的“編輯例言”中,說明了這本教材選文的標準,如:“符合新民主主義的精神”,“切合現代學生的思想與生活”,“為初中學生所能理解和接受”,“注重國文的教學價值”等。顯然,《白楊禮贊》是完全符合這幾條標準的。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白楊禮贊》的文學價值、教學價值仍然不可低估。⑥建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語文教材一直選入這篇散文,并在教學參考書中把教學重點定為“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和象征手法。不過從2001年開始的語文教材中,《白楊禮贊》已被刪去。⑦站在嘉峪關長城遺址內的白楊林中,撫摸著白楊粗大而光滑的枝干,任由它們把我的目光引向碧空。四處遠望,則見黃土壘就的高大城墻,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脈。在黃土、遠山、碧空組成的背景下,白楊卓然挺立的身姿讓我迷醉。我在想:一叢白楊,一篇文章,一個時代,它們之間建立起了一種多么奇妙的聯系啊。西北有很多代表性樹種,比如胡楊、紅柳等,為什么茅盾先生單單選中了白楊來加以禮贊呢?原因似乎并不難找:挺拔的身軀、靠攏的樹枝、哨兵似的姿態,以及樸質外表下的堅強個性。這使得從新疆到延安途中的茅盾先生發現了一種時代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審美對應物,從而為白楊樹寫下了熱情洋溢的贊歌。一種樹成就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又反映了一個時代。我相信,當茅盾在重慶發表這篇文章后,一定給當時的國統區乃至全國人民傳達了一種積極、樂觀、明朗的信號,使得在抗戰最艱難時刻的中國人民獲得極大鼓舞。⑧在去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路上,當曙光初現,太陽從蜿蜒的長河東側冉冉上升,大地呈現出一派莊嚴肅穆的景象,矗立于原野中的白楊林披上了一層動人的紅光。我趕緊用力擦去汽車玻璃上的冰霜,有些貪婪地凝望著這美麗的景色。善解人意的司機停下了車,車上的游客全跑到了外面,凜冽而清新的空氣一下子包圍了我們。那些生長在岸邊地頭英姿颯爽的白楊,就像《風景談》里面站在晨曦中吹號的號兵。當年教室里的瑯瑯讀書聲又一次回蕩:它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⑨我希望教科書中再見《白楊禮贊》這樣的紅色經典。【注】本文發表于《語文學習》2009年第4期。從2017年開始,在全國推行使用的統編本初中語文教科書八年級上冊,重又收錄了《白楊禮贊》。18. 請用恰當的詞語概括“我”兩次見到白楊的感受。第一次:______;第二次:______19. 第④~⑥段刪除后文章仍然完整,為什么不能刪除?20. 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那些生長在岸邊地頭英姿颯爽的白楊,就像《風景談》里面站在晨曦中吹號的號兵。21. 文章以《又見白楊》為題目有什么好處?三、寫作表達(50分)22.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標點符號,可以表達豐富的內涵:一個小小的逗號,提示仍需努力;一個圓圓的句號,表明圓滿完成;一個大大的問號,引領探索未知;一個長長的省略號,意味著學無止境……2024年,國家、社會、學校以及家庭一定會有很多事情值得你銘記。請以《我給2024畫個______》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1)選擇一個標點符號(用漢字書寫)寫在橫線處,將題目補充完整;(2)寫出真情實感,力求有創意;(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4)字數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6)不得引用、抄襲本試卷閱讀理解部分的材料,不得套作。參考答案【答案】1. C 2. A 3. C 4. B【答案】5. ①. 第③句 ②. 把“出來的流行語”刪掉。 ③. 第④句 ④. 把句號放到后引號內。6. 示例:《咬文嚼字》發布“2024年十大流行語”7.【答案】(1) ①. 埃德加·斯諾(或“斯諾”) ②. 紅小鬼 ③. 法國 ④. 螢火蟲(2)示例1:我選擇《紅星照耀中國》中徐海東“紅色窯工”的稱呼。徐海東被稱為“窯工”是因為他曾是一名窯廠的優秀工人,并且做工速度在全國遙遙領先;被稱為“紅色窯工”是因為他后來投軍從戎,是黨進行革命的得力干將,且忠于革命、忠于黨,所以稱為“紅色窯工”。示例2:我選擇《紅星照耀中國》中朱德“伙夫頭”的稱呼。朱德被稱為“伙夫頭”首先是因為他不注重外表,穿著打扮隨意,且從事各項農活等重活累活,看起來不像將軍,倒像是燒火的“伙夫頭”;其次是因為該稱呼體現了朱德平易近人、親切待人的性格,廣受群眾喜愛認可。示例3:我選擇《昆蟲記》中蟋蟀“昆蟲界的歌唱家”的稱呼。該稱呼一方面表現了蟋蟀擅長發出優美清亮的聲音,另一方面流露出法布爾對蟋蟀悅耳動聽的叫聲的喜愛和贊美,飽含法布爾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示例4:我選擇《昆蟲記》中螳螂“完美的捕食者”的稱呼。該稱呼一方面說明螳螂捕食本領非常高明,另一方面法布爾用擬人化的手法,流露出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8.【答案】 ①. 山山唯落暉 ②. 驚起沙禽掠岸飛 ③. 提攜玉龍為君死 ④. 似曾相識燕歸來 ⑤. 豈不罹凝寒 ⑥. 日暮鄉關何處是【答案】9. D 10. 示例:蘇軾認為,陶淵明在東籬采菊,無意間一抬頭,南山映入眼簾,一個“見”字寫出了一種無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與全詩營造的閑遠散淡的氛圍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見”,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為之,破壞了詩歌自然而然、渾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說“作‘望南山’,則此一篇神氣都索然矣”。【答案】11. (1)違背(2)犯錯誤(3)到,直到 12. C13. (1)(一個國家)在國內如果沒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勢力、地位相當的國家和外患的侵擾,那么這個國家往往就會滅亡。(2)后世一定有因為貪吃美味而使國家滅亡的君主。14. (1)齊桓公因為美食而感到滿足,但同時也意識到了貪戀享樂對國家可能帶來的危害,這體現了他從享受中汲取教訓,有憂患意識。(2)楚王在登上強臺欣賞美景時,也預見到沉溺于享樂可能對國家的危害,于是他與大臣們約定不再登上強臺,這也體現了他在享樂中保持警覺,居安思危。【答案】15. D 16. A17. 示例:①利用傳播手段加強對景泰藍如意算盤的宣傳推廣,如開設相關的文博類電視欄目,吸引觀眾,激發人們對古代生活的想象和興趣。②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復活”算盤,如利用數字掃描技術、模擬技術和多媒體手段以數字化方式將算盤呈現給觀眾,讓觀眾參與度和體驗感更強。③設計研發與算盤相關的文創產品,如制作成文具、鑰匙扣、筆記本等文創產品,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創新性發展。【答案】18 ①. 激動、震撼 ②. 贊美、尊崇19. ①豐富文章內容,與后文提出的自己的想法相照應;②作者兩次看到西北的白楊樹,切實感受到了文章《白楊禮贊》中白楊樹象征的精神,激勵后人不斷奮斗,將其精神傳承下去;③作者的感受與文章《白楊禮贊》聯系起來,立意深遠,引人深思。20. 運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白楊比作號兵,生動形象地展現了白楊樹英姿颯爽、堅強不屈、挺拔偉岸的特點,表現了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21. ①文題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②文題點明文章的線索“白楊”,貫穿全文;③暗示文章主旨,表現作者對白楊樹精神的贊美,④點明作者的想法,即希望教科書中再見《白楊禮贊》這樣的紅色經典。22.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