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語文詩歌專練----王貞白詩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金陵懷古王貞白恃險不種德,興亡嘆數窮。石城①幾換主,天塹謾連空。御路疊民冢,臺基②聚牧童。折碑猶有字,多記晉英雄。【注】①石城:石頭城,六朝時為建康(金陵)軍事重鎮。②臺基:臺城(六朝時禁城)的基址。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石城”指金陵,“幾換主”指政權更迭頻繁,“幾”字飽含詩人的慨嘆。B.“天塹”指長江天險,“謾”是徒然之意。此句照應了首句中的“險”字。C.“御路”二句工筆刻畫眼前所見之景,曾經的宮城,如今已是滿目荒涼。D.“晉英雄”應指謝安等人,他們在淝水之戰中擊敗了前秦,保衛了國家。2.本詩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題材相同,但兩位作者對六朝相繼滅亡原因的看法有同有異。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以下小題。洗 竹①王貞白道院竹繁教略洗,鳴琴酌酒看扶疏。不圖結實來雙鳳,且要長竿釣巨魚。錦籜②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饌稱清虛。有時記得三天事,自向瑯玕③節下書。【注】①洗竹:削去叢竹的繁枝。②籜(tuò):竹筍上一片一片的皮。③瑯玕(gān):比喻光滑美好的竹子。3.“竹”這意象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4.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白牡丹【唐】王貞白谷雨洗纖素,裁為白牡丹。異香開玉合,輕粉泥銀盤。曉貯露華濕,宵傾月魄寒。家人①淡妝罷,無語倚朱欄。【注】①家人,指婦女。5.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說谷雨時節的細雨像一雙靈巧的女子的手,裁剪出纖柔白凈的白牡丹。一個“裁”字勾勒出白牡丹的美麗。B.頷聯從嗅覺和視覺等角度,寫白牡丹濃烈的香氣仿佛從玉制的盒子逸出,略施的粉黛仿佛借助銀飾的盤子涂抹,突出白牡丹獨特之美。C.頸聯從側面落筆,突出了白牡丹的神韻。一個“濕”字,狀其雨露中之嫵媚;一個“寒”字,描其月下之冷艷。D.詩歌以想象發端,為全詩定下贊詠的基調。行文清新自然,用字簡潔明了,給人以舒適、寧靜的感覺。6.結合全詩,分析白牡丹的形象特點。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小題。少年行二首王貞白其一游宴不知厭,杜陵狂少年①。花時輕暖酒,春服薄裝綿。戲馬上林苑,斗雞寒食天。魯儒②甘被笑,對策鬢皤然③。其二弱冠投邊急,驅兵夜渡河。追奔鐵馬走,殺虜寶刀批④。威靜黑山路,氣吞清海波。常聞為突騎,天子賜長戈。【注】①杜陵少年:泛指富貴人家子弟。②魯儒:泛指儒家學說的信奉者、儒派學者。③皤然:頭發斑白。④批:損壞。7.下列對兩首詩歌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一末兩句用“鬢皤然”寫出魯儒的衰老,這與前面的杜陵少年形成了反差。B.其二中的“投邊急”“驅兵”“夜渡河”“追奔”等詞語突出了邊疆戰事的危急緊張。C.“天子賜長戈”與《燕歌行》“天子非常賜顏色”表明皇帝對戰士重視、褒獎,預示戰爭的勝利。D.兩首詩歌塑造了截然不同的“少年”形象,也可體現出作者對二者不同的情感。8.兩首詩歌分別通過怎樣的方法來塑造了什么樣的少年形象?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題嚴陵釣臺①(唐)王貞白②山色四時碧,溪聲七里清。嚴陵愛此景,下視漢公卿。垂釣月初上,放歌風正輕。應憐渭濱叟③,匡國正論兵。[注]①嚴陵釣臺:東漢著名隱士嚴光(字子陵)隱居垂釣的地方。嚴光少有高名,與東漢光武帝劉秀同學,亦為好友。劉秀即位后,多次延聘嚴光,但他隱姓埋名,退居富春山。②王貞白:唐末著名詩人,早年曾兩中進士,曾隨軍出塞抵御外敵,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③渭濱叟:太公望呂尚,即姜子牙,曾在渭水邊垂釣得遇周文王。9.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出了釣臺環境的清幽秀美,這是嚴光選擇在此隱居的因素。B.頷聯中的“下視”,寫出了嚴光不慕權貴的品格。C.頸聯通過想象描寫了嚴光月夜垂釣放歌的生活場景。D.本詩通過寫嚴光隱姓埋名、退居富春山的恬淡生活,表達了詩人對嚴光的高度贊揚和自己對歸隱生活的無限向往。10.詩人尾聯使用了姜子牙垂釣的典故,其用意是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答案1.C 2.①同:兩位作者都認為,六朝相繼滅亡與統治者不恤民生關系重大。王貞白批評六朝統治者不施恩德于百姓,王安石譴責六朝統治者競逐繁華、沉湎美色。②異:王貞白還認為,六朝統治者之所以不施恩德于百姓,是依仗長江天險,自以為有此險要地勢,即可江山永固,而不懂得民心之可貴;王安石的詞中沒有談到這一點。【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工筆刻畫”錯誤。“御路疊民冢,臺基聚牧童”是白描,只是簡筆勾勒,不是工筆刻畫。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同:“恃險不種德”寫倚仗險要卻不施恩德于百姓,王貞白批評六朝統治者不施恩德于百姓;“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當時隋兵已臨城下,陳后主居然對國事置若罔聞,在危難之際還在和妃子們尋歡作樂的可悲,王安石譴責六朝統治者競逐繁華、沉湎美色。可見兩位作者都認為,六朝相繼滅亡與統治者不恤民生關系重大。異:“恃險不種德”寫倚仗險要卻不施恩德于百姓,王貞白還認為,六朝統治者之所以不施恩德于百姓,統治者認為依仗長江天險,就能夠使自己的統治鞏固,即可江山永固,不需要百姓的支持,不懂得民心之可貴;王安石只是譴責六朝統治者競逐繁華、沉湎美色,詞中沒有談到關于施恩德于百姓這一點。3.①茂密的竹林營造了清幽之氛圍。②象征著(暗示)詩人志趣的高雅。③作為線索,貫串全詩內容。 4.①對竹子的喜愛之情:詩人洗竹、賞竹、戴竹籜、食竹筍、在竹下寫作,所做的事情都與竹有關。②表現了詩人高雅的情趣:詩人愛竹成癖,透露出他品性的高雅。③詩人不希圖竹子招來鳳凰卻要用長竹釣魚,暗示了他有高遠的情懷。【分析】試題分析:3.本題考查賞析詩歌意象。竹: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植物。竹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國人民喜愛,有“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歲寒三友之一等美稱。中國古今文人墨客,嗜竹詠竹者眾多。竹子虛心、有節、根固、質堅、瀟灑、挺拔,所以,詩詞中多為“堅貞”、“高雅”、“氣節”的象征。詩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蘊藏著深邃的哲理。舉例:1.“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蘇軾《綠竹筠》),表達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脫俗的雅趣。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 鄭板橋《竹石》),高度贊揚了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3.“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竿來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清 鄭板橋《新竹》),歌頌了竹子敬老愛幼、世代相傳的美德。4.“自是子猷偏愛爾,虛心高節雪霜中”(劉兼《新竹》)表現竹子高風亮節5.“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蔭待我歸”(錢起《暮春歸故山草堂》)表現了忠誠。 如該題中“竹”象征著(暗示)詩人志趣的高雅。【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技巧點撥】“意象”一詞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古人以為意是內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體的物象;意源于內心并借助于象來表達,象其實是意的寄托物。中國傳統詩論實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藝術處理技巧。詩歌創作過程是一個觀察、感受、醞釀、表達的過程,是對生活的再現過程。作者對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將之寄托給一個所選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種感彩,并制造出一個特定的藝術天地,使讀者在閱讀詩歌時能根據這個藝術天地在內心進行二次創作,在還原詩人所見所感的基礎上滲透自己的感彩。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許多古詩名句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如該題中考核意象“竹”。4.本題考查分析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題,可在整體感知詩歌意境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分析。“自向瑯玕”表現出了詩人對竹的喜愛之情和高雅的情趣。從作者的寫作意圖來看,竹子象征著高尚的品質,故作者對竹林的喜愛也表現出了作者對高潔品格的追求。【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易錯警示】把握思想情感。一定要注意詩歌情感的豐富性。可從理解詩中寫了什么(人、事、物,即題材)入手。詩中寫了什么,涉及哪些對象,這些對象大都是情感的指向,除此之外,幾乎每一首詩都有詩人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說都有指向詩人自己。如寫戰爭,戰爭涉及到發動戰爭者,百姓,國家。對百姓的同情,對戰爭的厭惡,對國家的憂慮,對戰爭發動者的憎恨,這些都是可能的情感。如寫送別,涉及友人和自己。寫離別之時,是表達對友人的不舍;寫友人離別之后的美好生活,是對友人的祝福;寫友人離別后旅途的艱難,是對友人的關心和擔憂。而其中又可能包含詩人向往或對自己的感慨。如該題中意象“自向瑯玕”表現出了詩人對竹的喜愛之情。5.C 6.①纖柔白凈,芬芳皎潔:經谷雨“洗”“裁”過的白牡丹,纖素嬌艷,突出其外在的潔白美麗。②嫵媚冷艷;經曉露的洗濯,白牡丹幽香飄逸;在月光的映襯之下,有一種奪人心魄的冷艷,突出其內在的神韻。③品質高潔:“無語倚朱欄”,突出白牡丹不慕虛榮、與世無爭和遺世獨立的品質。【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頸聯從側面落筆”錯,頸聯“曉貯露華濕,宵傾月魄寒”是說,早上貯藏著露水精華的濕潤,夜晚傾向月光魂魄的寒涼。這是正面寫“白牡丹之神韻”。故選C。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事物形象的能力。①纖柔白凈,芬芳皎潔:“谷雨洗纖素,裁為白牡丹”首聯是說,谷雨時節的細雨像一雙靈巧女子的手,裁剪出纖柔白凈的白牡丹。這是寫“白牡丹之纖素”,一個“裁”字,一下子將白牡丹的靈巧美麗勾勒出來。經谷雨“洗”“裁”過的白牡丹,纖素嬌艷,突出其外在的潔白美麗。②“異香開玉合,輕粉泥銀盤”,那濃烈的異香,仿佛從玉制的盒子逸出;那略施的粉黛,仿佛借助銀飾的盤子涂抹。這是寫“白牡丹之外在”。有香氣,有粉黛,這就從嗅覺和視覺角度寫出了白牡丹的獨特之美。經曉露的洗濯,白牡丹幽香飄逸。“曉貯露華濕,宵傾月魄寒”,頸聯是說,早上貯藏著露水精華的濕潤,夜晚傾向月光魂魄的寒涼。這是正面寫“白牡丹之神韻”。一個“濕”字,寫出了白牡丹雨中之嫵媚,一個“寒”字寫出了白牡丹之冷艷。在月光的映襯之下,白牡丹有一種奪人心魄的冷艷,突出其內在的神韻。③品質高潔:“家人淡妝罷,無語倚朱欄”,尾聯是說,就像到了晚上,家人卸下濃妝,淡淡打了點粉,沉默不語倚靠在欄桿旁。這是側面寫“白牡丹之神韻”。通過白牡丹的“無語倚朱欄”之情態,道出了其遺世獨立,超凡脫俗的高格魅力。7.C 8.①第一首主要通過典型的行為描寫,如“戲馬”“斗雞”等,塑造出一位縱游享樂、狂放不羈的富家少年形象。②第二首主要使用夸張的方法,通過對少年“威”能“靜黑山路”,“氣”能“吞清海波”的夸張體現,烘托出一位戍邊遠征、肩負重任、英勇愛國的少年形象。【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C.“預示戰爭的勝利”錯誤。“天子非常賜顏色”出自高適的《燕歌行》,詩中由于主帥驕惰輕敵,戰爭最后失敗了。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塑造手法的把握能力。“戲馬上林苑,斗雞寒食天”意思是在上林苑戲馬,在寒食天斗雞。上林苑本是帝王游玩、打獵的地方,而這些富家少年去在這里戲馬。寒食節本來是為紀念介子推的忠義,而這些富家子弟卻在寒食節斗雞。詩歌通過“戲馬”“斗雞”等典型的行為的描寫,塑造出一位縱游享樂、狂放不羈的富家少年形象。“威靜黑山路,氣吞清海波”意思是威嚴能夠讓黑山路安靜,氣勢能夠吞得下清海的海水。這句詩運用了夸張的手法,通過對少年“威”能“靜黑山路”,“氣”能“吞清海波”,烘托出一位戍邊遠征、肩負重任、英勇愛國的少年形象。9.D 10.王詩使用姜子牙垂釣的典故,是為了把姜子牙的選擇和嚴陵的選擇對比,贊揚姜子牙匡國濟世的功業,提倡為國效命的情懷抱負,含蓄地表達了對嚴光歸隱的批評。【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D.“表達了詩人對嚴光的高度贊揚和自己對歸隱生活的無限向往”錯。結合尾聯“應憐渭濱叟,匡國正論兵”可知,把姜子牙的選擇和嚴陵的選擇對比,贊揚姜子牙匡國濟世的功業,提倡為國效命的情懷抱負,含蓄地表達了對嚴光歸隱的批評。故選D。10.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詩中前半部分贊賞嚴子陵那種“下視漢公卿”的風格,作者先對嚴子陵這種不趨附權勢的風格進行了贊賞。結合注釋可知,詩人生于晚唐,兩中進士自是希望匡扶朝廷重回圣明社會,并曾隨軍出塞抵御外敵,詩人能深刻感受到唐末政治上的污濁與腐敗。據此可推可知,尾聯“應憐渭濱叟,匡國正論兵”中,作者使用姜子牙垂釣的典故,贊揚姜子牙匡國濟世的功業,提倡為國效命的情懷抱負,表現出作者反對并批評嚴子陵的置國家安危而不顧的消極態度,含蓄地表達了對嚴光歸隱的批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