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語文詩歌專練----史達祖詩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齊天樂·白發史達祖【注】秋風早入潘郎鬢,斑斑遽驚如許。暖雪侵梳,晴絲拂領,栽滿愁城深處。瑤簪謾妒。便羞插宮花,自憐衰暮。尚想春情,舊吟凄斷茂陵女。人間公道惟此,嘆朱顏也恁,容易墮去。涅了重緇,搔來更短,方悔風流相誤。郎潛幾縷。漸疏了、銅駝俊游儔侶。縱有愍,奈何詩思苦。【注】史達祖,一生從未中第,早年任職幕僚。韓侂胄當國時,他是韓最親信的堂吏,負責撰擬文書。韓敗,史受黥刑,死于貧困中。史達祖的詞以詠物為長,不乏身世之感。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詞人借著早生的白發,將自己的身世不濟之慨、命途多舛之悲若隱若現地表達了出來。B.“暖雪”“晴絲”均指白發,“暖”“晴”是暖色調的詞,反映了詞人雖處境悲涼,但懂得做人要自信、達觀。C.“人間……”三句,語含激憤諷刺,是對世間不平的質問。“搔來更短”是自嘲語,亦是人生沉痛之感。D.本詞匠心獨運,在結構上層層遞進,而又多化用典故,與情感表達相得益彰,體現了詞人的藝術追求。2.請結合全詞,分析“斑斑遍驚如許”一句中“驚”字所表達的情感。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①史達祖西風來勸涼云去,天東放開金鏡。照野霜凝,入河桂濕,一一冰壺相映。殊方②路永。更分破③秋光,盡成悲境。有客躊躇,古庭空自吊孤影。江南朋舊在許,也能憐天際,詩思誰領?夢斷刀頭④,書開蠆尾⑤,別有相思隨定。憂心耿耿。對風鵲殘枝,露蛩荒井。斟酌姮娥,九秋宮殿冷。【注】①開禧元年(1205年),史達祖隨宋朝派赴金國賀金主生辰的使節北行,六月離臨安,八月中秋到達真定(今河北正定,其時已被金人占領),夜宿館驛中,作此詞。②殊方,異域,此處指真定。③分破,分離。暗示國土淪喪。④刀頭,因刀頭有環,古人便以“刀頭“作為“還”的隱語。⑤蠆尾:筆法勁銳。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兩句,詞人抓住“西風”“涼云”“天東”“金鏡”四個意象,描繪出了一幅“中秋之夜”的美妙圖畫。B.“照野”三句,緊承上文,寫月光普照大地、夜色一片慘白,水中的月影與天上的明月交相輝映;景中含情。C.“別有相思隨定”句,既寫出了詞人對朋舊的思念之情,也表達了朋舊對詞人的掛念之情,可謂言淺而意豐。D.該詞融描寫、抒情于一體,風格沉郁悲慨,展現了詞人思鄉懷舊、憂思百端的復雜心態,富有藝術感染力。4.清人王昶云:“南宋詞多《黍離》之悲”(《賭棋山莊詞話》卷一引),請簡要分析該詞是如何逐層表達《黍離》之悲的。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慶清朝宋代·史達祖墜絮孳萍,狂鞭①孕竹,偷移紅紫池亭。余花未落,似供殘蝶經營。賦得送春詩了,夏帷攛斷綠陰成。桑麻外,乳鳩稚燕,別樣芳情。荀令②舊香易冷,嘆俊游疏懶,枉自銷凝。塵侵謝屐,幽徑斑駁苔生。便覺寸心尚老,故人前度③謾丁寧。空相誤,祓蘭曲水,挑菜東城。【注】①狂鞭:迅猛生長的鞭筍。②荀令:指三國時曹操的謀士荀彧,晉·習鑿齒《襄陽記》載:“東漢荀彧性喜香,常將衣服薰香,若去他人家坐一下,坐處三日有香氣。”③前度:前次。5.下列對這首宋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描寫詞人在暮春夏初時節游覽之景,引出了下片回憶,詞人想到過去故人一起游玩,卻枉然。B.“別樣芳情”寫出了詞人對春去之后,綠樹成蔭、乳鳩稚燕鶯歌燕舞的夏初之景也有著喜愛之情。C.“塵侵謝屐,幽徑斑駁苔生”一句渲染一種荒涼枯敗之景,讓詞人頓生年事已高,功業無成的感喟。D.這首詞抒發了詞人孤獨寂寞以及對故人的思念之情,全詞由景到情,由現在到回憶,寫景抒情相得益彰。6.上片前五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各題。東風第一枝·詠春雪史達祖巧沁蘭心,偷黏草甲,東風欲障新暖。謾凝碧瓦難留,信知暮寒較淺。行天入鏡,做弄出,輕松纖軟。料故園,不卷重簾,誤了乍來雙燕。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面。舊游憶著山陰①,后盟遂妨上苑②。寒爐重暖,便放慢、春衫針線。恐鳳靴、挑菜歸來,萬一灞橋相見。注:①舊游憶著山陰:晉王子猷居山陰,曾雪夜泛舟訪戴安道,至其門,未入即返,人問他什么原因,他說:“乘興而來,興盡而去,何必見戴。”②后盟遂妨上苑:司馬相如參加梁王兔園之宴,因下雪而遲到。上苑即兔園。7.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詞的開頭緊扣節令,寫春雪沁入蘭花花心,悄悄沾上草葉,仿佛想擋住春風送來的溫暖,表達出詞人對春雪的喜愛之情。B.“行天入鏡”取自唐韓愈《春雪》中的“入鏡鸞窺沼,行天馬度橋”,以“入鏡”和“行天”形容地面橋面積雪的明凈。C.“料故園”三句運用寫實的手法,寫出了家鄉落雪、天寒地凍、簾幕層層低垂的景象,以至于耽誤了回來傳書的飛燕。D.這首詠物詞筆觸細膩,繪形繪神,寫出春雪的特點以及雪中草木萬物的神態,也含蓄地表達出詞人對故園、親人的思念。8.此詞題為“詠春雪”,卻無一字道“雪”,請問作品下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寫雪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綺羅香·詠春雨史達祖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盡日冥迷,愁里欲飛還住。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浦。最妨它、佳約風流,鈿車①不到杜陵路②。沉沉江上望極,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隱約遙峰,和淚謝娘③眉嫵。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注】①鈿車:用珠寶裝飾的車,古時為貴族婦女所乘。②杜陵:地名,在陜西長安東南,也叫樂游原。③謝娘:唐代歌妓名,后泛指歌妓。9.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詠物詞的上片摹寫春雨,暗示出懷人;下片抒發懷人情思,又緊扣春雨。B.“沉沉”二字一語雙關,既描寫春雨的陰沉昏暗,又寫出了詞人沉重的心情。C.“隱約”二句以情人含淚蹙顰時的眉峰比喻雨中遠處的山影,顯得新巧工致。D.最后兩句詩人化用李商隱《夜雨寄北》中的詩句,設想來日歡聚長敘的場景。10.這首詞通篇不著“雨”字,卻處處貼切題意,以多種藝術手法摹寫春雨纏綿的景象。請你結合上片詞句試做賞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雙雙燕·詠燕史達祖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芳徑,芹泥②雨潤。愛貼地爭飛,競夸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欄獨憑。【注】①差(cī)池:燕子飛行時有先有后,尾翼舒張貌。②芹泥:水邊長芹草的泥土,燕子常用來筑巢。11.下列對這首宋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過春社了”,詞人只點明了節候,卻讓讀者自然聯想到燕子歸來,含蓄蘊藉。B.“欲”“試”“還”“又”四字,將雙燕擇巢時的心理變化層次生動地表現出來。C.“飄然快拂”兩句描繪出雙燕從花梢一掠而過的情狀,色彩鮮明,富有動態美。D.“便忘了、天涯芳信”筆鋒由燕轉到人,寫出了女子對心上人忘記寫信的埋怨。12.有人評價此詞著意寫春燕,有詠物詞“絕唱”之稱。請結合下闋加以分析。答案1.B 2.“驚”字表達了詩人看到白發時的震撼,因白發早生而產生人生遲暮之感;借白發寄寓身世的悲慘、內心的凄苦;拙于作宦,催人發白,仕途不順的感慨。【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B.“懂得做人要自信、達觀”錯誤,“暖雪”三句,是白發的具體描寫:侵梳的是暖雪,寫出梳妝時感覺到的發際的體溫;拂領的是晴絲,又寫出在領上輕輕擦過的白發的光澤。結合下句“栽滿愁城深處”滿頭白發遍種在愁苦的心靈深處,語氣凝重,突出白發帶給詩人的愁苦之情。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字、評價思想感情的能力。這首詞通篇用典使事,借詠物來抒情,句句詠白發,句句抒發抱負。“秋風早入潘郎鬢,斑斑遽驚如許”一個“驚”字,把突然看到白發時內心的顫動直接抒發了出來。結合“人間公道惟此,嘆朱顏也恁,容易墮去”詞人借著早生的白發,將自己的身世不濟之慨、命途多舛之悲若隱若現地表達了出來。“尚想春情,舊吟凄斷茂陵女”詞人運用典故巧妙地說明白發早生的悲哀。這樣,就將個人身世和詠白發融為一體,深化了“斑斑遽驚如許”一句的內涵。下片追悔年華的消逝,是上片驚見白發詞意的延伸。詞人巧妙運用“顏駟三世不遇,老于郎署”的典故,說明拙于作宦,催人發白,個人的遭遇與時代的好尚密切相關。頭白作吏,老于郎署,縱有滿頭黑發,又怎經得住詩心的凄苦呢?意謂由于朝廷的不重視人才,自己宦海浮沉,仕途坎坷。3.C 4.黍離之悲,指國家殘破的悲思。詞作先以“殊方路永”透露自己身處異域,國家殘破之悲;再以“更分破”四句,敘寫在已成異域的故土上,見中秋月色,已無一點歡意來表達國家殘破之悲;最后以“憂心耿耿”領起下文,抓住驛中見聞來調動讀者對“國土淪喪”的聯想;并暗寫北宋宮殿正如月中宮殿那樣,“冷”不堪言,自己只能對月獨飲,以此表達國家殘破之悲。【解析】3.本題考查學生對詞作的理解和賞析能力。C.“表達了朋舊對詞人的掛念之情,可謂言淺而意豐”錯誤。“別有相思隨定”意即“讓思鄉之情隨書而傳達到親朋故舊那里”;其實,這從“夢斷刀頭,書開蠆尾,別有相思隨定”的主語是詞人也可以看出。故選C。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表現手法的能力。首先,黍離之悲指的是指國家殘破的悲思。該詞上闋先是寫景,運用了西風、涼云、天東、金鏡四個意象,描繪出一幅中秋之夜的美妙圖畫。然后寫到“殊方路永”,“殊方”指的是異域,本處指的是真定,透露出自己身處異域,國家殘破之悲。然后又寫到“更分破光,盡成悲境。有客躊躇,古庭空自吊孤影”,“分破”是分離的意思,暗示國土淪喪,因此作者在已成“殊方”的故土,見中秋月色,便再無一點歡意“盡成悲境”而已矣。而“有客躊躇,古庭空自吊孤影”寫出驛站古庭的悲寂氣氛,與中秋冷月的凄寒色調,就使作者中夜不眠、躊躇徘徊的形象襯托得更加孤單憂郁,也使他此時此地的心情顯得更其凄涼悲切。最后寫到“憂心耿耿。對風鵲殘枝,露蛩荒井。斟酌姮娥,九秋宮殿冷”,作者先點以“憂心耿耿”四字,但這耿耿憂心是為何?接著作者通過寫景來進行回答。“對風鵲殘枝,露蛩荒井”這兩句既是實寫真定驛中的所見所聞,又含蓄地融化了前人的詩意,以這些詞語中所貯蓄的“歷史積淀”來調動讀者對于“國土淪亡”的聯想。同時這兩句詩既寫出了夜已轉深、寒意漸濃,又進一步暗寫了北宋宮殿正如月中宮殿那樣,早就“冷”不堪言了。5.C 6.詞人描寫了一幅柳絮墜落、竹筍猛長、落紅移池、殘蝶穿花的暮春(春末夏初)景象。“墜絮孳萍,狂鞭孕竹”寫出了柳絮成為浮萍的破敗暮春之景和春竹迅猛生長的盎然的景象。“余花未落,似供殘蝶經營”一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暮春的生機盎然。“花”前著一“余”字、“蝶”前著一“殘”字,形象地刻畫出了蝴蝶忙于余花的暮春之景。【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情感、藝術特色的能力。C.“年事已高,功業無成”錯誤。“便覺寸心尚老”是說心覺得老,而并非“年事已高”,且此詞并未表現“功業無成”。故選C。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鑒賞詩歌景物形象的能力。上片前五句“墜絮孳萍,狂鞭孕竹,偷移紅紫池亭。余花未落,似供殘蝶經營”,意思是:柳絮紛紛墜落,浮萍滋長,竹筍迅猛生長,紫池亭中落紅一片。殘余的花兒要落不落,殘蝶穿花飛舞,似乎在成全蝶兒。“柳絮墜落”“浮萍滋長”“竹筍狂生”“落紅移池”“殘蝶穿花”這些都是春末夏初的盎然景象。這幾句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余花”人格化,似乎是因為成全蝶兒才沒有凋落,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暮春時節的勃勃生機。“余花未落,似供殘蝶經營”一句中,“花”是“余花”字、“蝶”是“殘蝶”字,形象地刻畫出了蝴蝶在暮春之時忙于采花的情景。7.C 8.①描寫雪中的景物。“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面”,寫楊柳芽才有了一點青色,因蒙上一層雪仿佛都變成千萬只白眼,剛開的紅色杏花也因雪變為素面。②講述雪中發生的故事“舊游憶著山陰,后盟遂妨上苑”,寫王子猷、司馬相如的故事,面對眼前雪景,詞人不由想起古人踏雪訪友的情景,不禁心向往之。③描摹雪中人物的活動“寒爐重暖,便放慢、春衫針線”,閑置不用的“火爐”重又點起,正是春雪降臨的結果;也正因為春雪的降臨,做春衫的針線也便放慢了。【解析】7.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詩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讀懂全詩和思想情感,把握主要表現手法。對每一個備選答案認真檢查,尤其是內容、手法、情感等方面會有“硬傷”。C項,“料故園”三句運用寫實手法錯誤,“料”字可以看出,“故園”之景并非詞人親見,而是想象,故此處是虛寫。故選C。8.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內容。這首詠雪詞題為“詠春雪”,卻無一字道著“雪”字,但又無一字不在寫雪,柳眼方青,蒙雪而白:杏花本紅,以雪見素,狀物擬人,筆意精細。這些均是以雪中景物來寫雪。接著筆意一轉,連用兩典寫人,“舊游憶著山陰”,用王子猷雪夜訪戴逵,至門而返的典故;“后盟遂妨上苑”,用司馬相如雪天赴梁王兔園之宴遲到的故事。梅溪頗具浪漫氣質,面對一派雪景,不由想起古之文人雅士踏雪清游的情景,不禁心向往之。這即是以雪中發生的故事來寫雪。“熏爐”二句,上承“障新暖”及“暮寒較淺”之意。春天已來臨,春雪卻意外降臨,使閑置不用的“熏爐”重又點起;春雪推遲了季節,冬裝還得穿些時候,做春衫的針線且可放慢,這是以人物活動來寫雪。本題從描寫雪中景、講述雪中事、描摹雪中人等角度回答即可。【點睛】詩歌鑒賞的選擇題,綜合考核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內容,每一個選項都是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注意:錯誤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意或只答表層含義,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顯的錯誤。9.D 10. (1)充分調動人的觸覺、視覺、聽覺。起筆三句,由“冷、煙、偷催”可知寒意襲來、霧氣籠罩、沙沙作響,將紙面上的春雨變得可感可觸、可見可聞。 (2)擬人。“盡日”句正面寫春雨,“欲”“還”二字刻畫出春雨多情而又無可奈何的情態,明寫春雨欲下還停,昏暗迷蒙。 (3)側面描寫。用物與人的感受來烘托春雨。比如,蝴蝶吃驚自己的翅膀濕重,影響展翅飛行:燕子喜歡濕潤的泥土,用以筑巢;人愁道路泥濘,鈿車受阻,難赴佳約。【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D.“設想來日歡聚長敘的場景”錯,最后兩句不是設想來日歡聚長敘的場景,而是回想從前之事,而是回憶過去,用過去在一起時春雨夜剪燈細語的場面反襯此時的愁苦心境。故選D。10.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意象、手法和情感的能力。(1)充分調動人的觸覺、視覺、聽覺。上闕,詞人在開頭三句用擬人手法,創設了一種煙雨迷離昏沉的境界。濛濛春雨帶來寒意,使性喜溫暖的花兒受到摧殘,凄迷的霧氣籠罩柳樹,天空昏沉黯淡,一片暮色,仿佛是春雨偷偷促使而成。“做冷欺花”,給人以觸覺上的感受;“將煙困柳”,給人以視覺上的感受;“偷催春暮”巧妙地調動了人們的聽覺器官,使人如聞春雨那沙沙的步履聲。(2)擬人。“盡日”句正面寫春雨,“盡日冥迷,愁里欲飛還住”,此句寫春雨整日里昏暗迷蒙,像憂愁滿腹,想要飄飛又忽然停住。“欲”“還”二字刻畫出春雨多情而又無可奈何的情態,明寫春雨欲下還停,昏暗迷蒙。“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浦”句,寫春雨沾濕蝶翅,影響它展翅飛行,故云蝶驚。春雨潤濕泥土,便于燕子銜泥筑巢,故云燕喜。燕蝶從側面襯托春雨,蝶驚燕喜的氣氛還反襯出作者寂寞黯然的心境。(2)側面描寫前面五句作者緊扣春雨特征加以摹寫已到盡態極妍的地步,進一步刻畫,已難措筆,所以作者筆鋒一轉,寫了燕子、蝴蝶的行動。春雨沾濕蝶翅,影響它展翅飛行,故云蝶驚。春雨潤濕泥土,便于燕子銜泥筑巢,故云燕喜。燕、蝶的作用不僅側面襯托春雨,擴大了詞境,而且,蝶驚燕喜的氣氛還反襯出作者寂寞黯然的心境。“最妨它”兩句,寫春雨對自己約會的影響。“佳約風流”,指男女約會。鈿車,以金為飾的華麗車子。杜陵,在長安附近,漢宣帝陵墓所在地,附近多富貴人家,這里借指與情人約會之地。春雨連綿,道路泥濘,心愛之人所乘之鈿車受阻,約會之事也就成為泡影了。11.D 12.①觀察細致入微,描寫精確傳神。“芳徑”“芹泥雨潤”,展現燕子銜泥筑巢的習性和其特有的生活環境,“貼地爭飛”是燕子在天陰欲雨時特有的飛行姿態。“爭飛”“競夸”“歸晚”“看足”等以擬人手法展現雙燕的你追我趕、輕快俊俏,描寫它們流連春光直至夜晚才歸巢的景象。②運用反襯手法,凸顯雙燕的自在。寫紅樓思婦“畫欄獨憑”的愁苦,愈顯出雙燕雙棲雙飛的快樂美滿。【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D.“女子對心上人忘記寫信的埋怨”錯,應是思婦埋怨雙燕忘記將游子的書信捎來。故選D。1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觀察細致入微,描寫精確傳神。“芳徑,芹泥雨潤”“貼地爭飛”,紫燕常用芹泥來筑巢,正因為這里風調雨順,芹泥也特別潤濕,燕子雙雙從天空中直沖下來,貼近地面飛著,你追我趕,好像比賽著誰飛得更輕盈漂亮。展現燕子銜泥筑巢的習性和其特有的生活環境,以及燕子在天陰欲雨時特有的飛行姿態。“爭飛”“競夸”“歸晚”“看足”運用擬人手法,把燕子人格化,寫雙雙燕子盡情游賞大自然的美好風光,表現它們的生活快樂、自由。運用反襯手法。“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欄獨憑”,由于雙燕的玩忽害得受書人愁損盼望。紅樓清冷、思婦傷春,用雙雙燕子形影不離的美滿生活,暗暗與思婦“畫欄獨憑”的寂寞生活相對照,隱含著某種人生的感慨與寄托。這種寫法,打破宋詞題材結構以寫人為主體的常規,而以寫燕為主,寫人為賓;寫紅樓思婦的愁苦,只是為了反襯雙燕的美滿生活,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這種寫法,因多一層曲折而饒有韻味,因而能更含蓄更深沉地反映人生,別出心裁,確是詠燕詞的絕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