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湖南省衡陽市衡南八中教育集團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48分。1.貞觀年間群臣進諫,太宗納諫涉事范圍雖廣,但很大部分都涉及如何止徭役、慎刑法、勸農桑、息征戰,如何做到“取信于民”和“安撫恤人”。這表明貞觀之治的核心思想是()A. 守法精神 B. 用人唯才 C. 兼收并蓄 D. 以民為本2.它被稱為“中世紀最偉大的都城”,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其建筑布局被詩人描述為“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這座城市是( )A. 隋東都洛陽 B. 唐長安城 C. 北宋開封 D. 元大都3.史書記載:“水激輪轉,眾筒兜水,次第下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絕勝人力。”材料描述的工具對農業生產的直接作用是( )A. 翻土耕作 B. 灌溉農田 C. 播種育苗 D. 收割作物4.梁啟超曾言:“中國南北兩大河流,各為風氣,不相屬也。自隋煬浚運河以連貫之,而兩河之下游,遂別開交通之路。自運河既通以后,由南北一統之基礎,遂以大定。”由此可知,大運河( )A. 促進城市經濟的繁榮 B. 成為航運的主要方式C. 適應了鞏固國家統一的需要 D. 密切了政治經濟中心的聯系5.唐代王建《涼州行》有云:“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種禾黍。……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以上詩句可用于研究唐朝( )A. 政治制度的演變 B. 農耕技術的進步 C. 民族交融的現象 D. 藝術形式的多樣6.宋代汪洙詩云:“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一現象說明了( )A. 皇帝經常破格提拔人才 B. 察舉制使人才得到重用C. 科舉制使平民有了從政的機會 D. 古代選拔官吏沒有嚴格標準7.《唐會要》記載,大食(阿拉伯帝國)使節在開元年間來唐,“獻馬及寶鈿帶等方物,詔賜錦袍、金帶等”;又有記載,大食商人在廣州“列肆而市”,售賣香料、珠寶等。這反映唐朝( )A. 對外交往的多元性特點 B. 與大食以朝貢貿易為主C. 對外政策側重商業交流 D. 放棄了重農抑商的政策8.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凡遇乙腦、流腦等瘟疫,可用蒼術、艾葉煙熏,以避穢氣。”現代研究表明,蒼術、艾葉燃燒產生的揮發物具有殺菌消毒作用。這說明( )A. 古代的醫學缺乏科學的依據 B. 唐代醫學已能完全治愈瘟疫C. 傳統經驗中蘊含著科學價值 D. 現代醫學完全依賴古代藥方9.某學生擬辦一份歷史手抄報,準備了下面的素材。據此推斷這份手抄報的主題是( )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政權。他深受漢文化影響,發展生產,創制文字,國力不斷增強。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他參照中原歷代王朝的統治方式,逐步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北宋末年,中國的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后來,指南針經過阿拉伯地區傳到了歐洲。宋代時,商業發展,城市繁榮,市民數量不斷增加,詞成為了主要文學形式。A. 政權并立與民族交融 B. 繁榮與開放的時代C. 民族關系發展與社會變化 D. 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與發展10.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這里描述的科技發明( )A. 最早出現于唐朝 B. 由蔡倫改進 C. 促進了航海發展 D. 提高了印刷效率11.如表是北宋與遼在澶淵之盟前后財政收入與支出對比表(單位:萬貫),據此可知澶淵之盟( )時間 財政收入 軍費支出 給遼歲幣澶淵之盟前 2224 1800 0澶淵之盟后 3682 600 30A. 大幅減輕了北宋軍費負擔 B. 促進了北宋邊境貿易的活躍C. 使北宋財政出現嚴重危機 D. 標志著北宋軍事的徹底衰落12.示意圖可以直觀展示歷史事物的發展及演變過程。如圖示意圖中空白處應選擇( )A. 完善三省六部制 B. 推行行省制 C. 實行鹽鐵官營 D. 頒布推恩令13.如表內容反映的主題是( )朝代 人物 事件 結果明朝 戚繼光 戚繼光抗倭 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明末清初 鄭成功 鄭成功收復臺灣 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重回祖國懷抱清朝 康熙帝 雅克薩之戰 打敗沙俄,簽訂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A. 抵御少數民族 B. 開展友好交流 C. 反抗外來侵略 D. 進行邊疆治理14.明太祖曾說,“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 設立軍機處 B. 廢除丞相 C. 實行八股取士 D. 杯酒釋兵權15.如表是清朝在各民族地區的管理舉措。這些措施體現了清朝邊疆治理( )地區 舉措臺灣 清軍入臺;設置臺灣府,隸屬于福建省西藏 確立“金瓶掣簽”制度,由駐藏大臣監督靈童轉世蒙古 推行盟旗制度,劃分行政區域A. 重視宗教控制 B. 強化軍事威懾 C. 依賴地方自治 D. 注重因地制宜16.某著作中既有“凡麥經三時(季),春分盡麥而禾(稻)生”的農業物候記錄,也有“凡鐵分生、熟,出爐未炒則生,既炒則熟”的冶金技術說明。這部融合農學與工藝知識的著作是( )A. 《天工開物》 B. 《本草綱目》 C. 《徐霞客游記》 D. 《夢溪筆談》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4分。1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上(宋高宗)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動以百萬計。”——《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六(1) 宋朝為管理“市舶之利”,在主要港口設立了哪一專門機構?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宋高宗重視“市舶之利”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和等自永樂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歷……凡三十余國。涉滄溟十萬余里,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視諸夷域,迥隔于煙霞縹緲之間。而我之云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者。——《天妃靈應之記》碑(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中“我之云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的技術條件。材料三:如圖漫畫(3) 材料三的漫畫反映出清朝統治者對外實行什么政策?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回答,它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消極影響?(4) 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認識。18.古代國家治理。(1) 成章實驗中學歷史研究小組為完成“古代國家治理”的探究,按上述材料所示內容進行分類,設定若干研究專題。請你按照表格中的示例,任選上述材料幫助他們進行專題分類。專題 選擇材料(填字母)(示例)專題1:科舉制度的發展 A、E專題2: ______ ______ 、 ______(2) 請從文物C和D中任選其一,仿照示例,撰寫一則文物簡介。示例:F錦衣衛印。明太祖時期,設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揮的錦衣衛,掌管侍衛、偵察、緝捕、刑獄諸事。錦衣衛的設置使得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大為加強。(3) 若你是該研究小組的成員,除上述材料外,你認為圍繞古代國家治理這一主題,還可補充什么材料?(提示:可以從史料類型或涉及內容等方面加以補充)19.農業是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基礎。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史料1:陜西三原縣唐朝李壽墓壁畫中,清晰描繪了農民使用曲轅犁耕地的場景。(如圖)史料2:唐代詩人陸龜蒙在《耒耜經》中記載:“(曲轅犁)進之則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則箭上,入土也淺。”(1) 材料一中兩種史料共同印證了什么歷史信息?請再寫出一例隋唐至明清時期與農業相關的科技成果。材料二:宋朝長江下游地區出現“圩(圍)田”。《宋史 食貨志》記載,圩田“每一圩方數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門閘,旱則開閘引江水之利,澇則閉閘拒江水之害”。宋太宗曾令江南、兩浙等諸州長吏,勸諭百姓種植北方的桑、麥、黍、豆等作物。宋真宗時,將從越南引進、原在福建種植的占城稻,下令推廣到長江和淮河流域。(2) 根據材料二,歸納宋朝為促進糧食生產發展采取的措施。根據材料二,概括“圩田”的特點。材料三:時間 人口數量(估算) 重大政策/事件 農業發展情況洪武十四年(1381年) 5987萬 休養生息政策,鼓勵墾荒 荒地大量開墾,農業生產逐步恢復萬歷九年(1581年) 約6000-6300萬 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將田賦、徭役等合并征收銀兩 商品經濟發展,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土地兼并加劇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約2462萬(丁) 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人丁:16-60歲的成年男性) 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在全國推廣,糧食產量增加雍正元年(1723年)起 全面推行“攤丁入畝”,廢除人頭稅,丁銀攤入田賦 人口隱瞞現象減少,人口統計更接近實際,人口快速增長乾隆六十年(1795年) 約2.97億 社會相對穩定,政策延續 人口激增,大量農民開墾山地、邊疆,生態環境壓力增大(3) 根據表格和所學知識,概括張居正改革和“攤丁入畝”在賦稅征收方式上的相同點。從表格中人口增長與農業發展的關系,說明明清時期人口增長帶來的雙重影響。三、綜合探究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8分。20.材料:在中華文明發展歷程中,無數杰出人物以非凡的智慧與行動推動社會進步。他們有的以文韜武略開創新局,有的以技術革新推動社會進步,有的以愛國壯舉捍衛民族尊嚴。這些人物的選擇與行動,不僅改變個人命運,更深刻影響歷史走向,成為解讀中國古代社會演進的重要線索。請你閱讀上述材料,根據其主題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本學期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謹,字數不少于120字)參考答案1.D2.B3.B4.C5.C6.C7.A8.C9.C10.D11.A12.B13.C14.B15.D16.A17.【小題1】機構:市舶司。原因: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能帶來豐厚財政收入;宋朝商品經濟繁榮,海外貿易是重要經濟增長點【小題2】事件:鄭和下西洋。技術條件:造船技術先進(如寶船規模大、結構堅固);航海技術進步(指南針用于航海,能準確導航)【小題3】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政策,無法適應新的外部環境,導致當時的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小題4】對外開放使國家富強,閉關自守導致國家落后18.【小題1】專題2:君主專制的強化。選擇材料:B、F(合理即可)【小題2】C伊犁將軍印。清朝乾隆帝時期,設立了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伊犁將軍的設置加強了清朝對西北地區的管理,維護了國家統一。D達賴金印。清朝順治帝時期,賜予西藏佛教首領“達賴喇嘛”的封號,此后,歷世達賴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達賴金印見證了清朝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理,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小題3】可以補充史書《史記》中關于古代政治制度的記載;或補充唐朝《唐律疏議》體現法律治理的材料;或補充補充都江堰圖片(工程遺跡),研究古代水利工程對國家治理的作用(合理即可)19.【小題1】唐朝發明曲轅犁并廣泛使用。唐朝發明筒車;明朝徐光啟著有《農政全書》【小題2】興修水利;政府鼓勵種植北方農作物;引進并推廣占城稻。規模大,旱澇保收【小題3】都征收貨幣稅(賦役征銀)。一方面促進了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人口增長過快,導致糧食供應緊張,大量墾荒導致水土流失嚴重20.觀點:杰出人物推動了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論述: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他創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在地方推行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這些舉措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東漢時期的蔡倫改進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破布等植物纖維為原料造紙,使紙的質量和產量都大大提高。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推動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南宋時期的岳飛,他率領岳家軍抗擊金兵,其“精忠報國”的精神和卓越的軍事才能,捍衛了南宋的領土和人民的安全,激發了人們的愛國熱情,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