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2025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PDF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2025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PDF版,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 25 小題,共 50 分。
1.“時間的車輪又軋出了同樣的轍痕,這個朝代與秦朝是那么驚人的相似。一樣的氣吞萬里如虎……一樣
的二世而亡。”這個朝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對于魏征的建議(見圖),唐太宗采取的態度是( )
A.制定法律,減省刑罰
B.重視農桑,輕徭薄賦
C.虛心納諫,從善如流
D.整頓吏治,注重文教
3.繪畫和雕塑作品不僅能展示藝術之美,也能真實細致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下面作品共同反映了( )
A.唐代女子的地位提高
B.市民階層已開始興起
C.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D.體育競技受西域影響
4.辯證地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清代史學家趙翼認為“開元之治,幾于家給人
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這一說法( )
A.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亂的原因 B.客觀指出了楊貴妃的功績
C.否定了重大人物的歷史影響 D.掩蓋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
5.如表列出了部分外國人在唐朝任官的情況,這一材料可以用來研究唐朝( )
國家 日本 新羅 印度 波斯
姓名 晁衡 崔致遠 瞿曇羅 駱元光
官職 秘書監 翰林學士 太史 節度使
A.發達的商業貿易 B.開放的對外政策 C.和睦的民族關系 D.森嚴的社會等級
6.如圖是小歷同學參加中國古代史漫畫大賽的獲獎作品《稱重》。圖中,
趙匡胤正在衡量“文”與“武”的重量。這反映的歷史現象是( )
A.隋朝科舉制度創立 B.唐朝社會政治穩定
C.宋初崇文抑武政策 D.明清商品貿易興盛
第 1頁,共 8頁
7.“使中央權力下移了一個層次,地方機構上升一級,大大靠近中央。它的兩重身份使上下緊密結合,渾
然一體,形成‘都省握天下之機,十省分天下之治’。”這段材料評價的應是( )
A.分封制度 B.郡縣制度 C.三省六部制度 D.行省制度
8.從下面兩首詩中,可以看出漢唐時期和宋元時期對外貿易的最大不同是( )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泉州人稠山谷瘠,雖欲就耕無處辟。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州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通異域。
——[唐]張籍《涼州詞》 ——[宋]謝履《泉南歌》
A.對外貿易的路線 B.對外貿易的政策 C.出口貨物的種類 D.科技發展的水平
9.宋朝時,一位阿拉伯商人通過海路運送商品到廣州銷售,他應當到哪一機構辦理手續( )
A.市舶司 B.澎湖巡檢司 C.宣政院 D.廣州十三行
10.“《回回藥方》載方劑六千余,多用沒藥、乳香、龍涎等西域藥材。”這說明元代醫學( )
A.完全依賴中醫理論 B.排斥本土草藥應用
C.吸收阿拉伯醫藥知識 D.僅為蒙古統治者服務
11.《三字經》有“太祖興,國大明。號洪武,都金陵”的記載,其描述的史實是( )
A.阿骨打建立大金 B.趙匡胤建立宋朝 C.朱元璋建立明朝 D.阿保機建立契丹
12.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公元 1368年可以表述為( )
A.公元 13世紀 60年代 B.公元 13世紀 70年代 C.公元 14世紀 60年代 D.公元 14世紀 70年代
13.如表是《秦朝到明朝中央機構丞相(宰相)一職發展演化表》,表中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發展的本質
是( )
史實一 秦朝設立丞相,輔佐皇帝掌管行政事務。
史實二 隋朝時期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
史實三 宋朝宰相若干,并設立多種機構,分割宰相軍政、行政大權。
史實四 明朝初年廢除丞相制度,皇帝直接統領六部。
A.君主專制不斷強化 B.中央集權制度建立 C.地方行政機構調整 D.選官制度持續發展
14.明清時期,廣東許多有技藝之人難以入仕。地方學子多苦讀八股,輕視實學與技藝,科技人才屢遭埋沒。
從材料看,明清時期廣東科舉制度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主要是( )
A.提倡格物致知 B.促成實學風氣 C.壓制技術創新 D.完善教育體系
15.明初,為了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多次修筑長城。隆慶年間,明朝冊封蒙古俺答汗為順義王,并達成
通貢和互市的協議。這說明隆慶和議( )
A.加強中央集權 B.促進南北溝通 C.具有屈辱性質 D.推動民族交往
第 2頁,共 8頁
16.以下是鄭和下西洋的部分記錄,該記錄最恰當的標題是( )
出使次數 下西洋記錄
第一次 永樂五年,鄭和剿滅南海海盜陳祖義等。
第三次 鄭和向有關佛寺布施了金、銀、絲絹、香油等。
第五次 鄭和船隊抵達非洲東海岸,并向當地傳播中醫醫術。
第六次 永樂二十年,鄭和船隊回國,隨船來訪的有暹羅、蘇門答剌和阿丹等國使節。
A.《最早踏上西洋的中國人》 B.《海上絲綢之路的創立者》
C.《締造和平的航海家》 D.《明朝疆土的開拓者》
17.“詩史互證”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一種方法。下列詩句能夠證實民族英雄戚繼光事跡的是( )
A.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
B.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
C.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D.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
18.“萬歷十年(1582年)張居正去世時,太倉積粟可支十年,國庫銀兩增至 400萬兩。”這最能說明改革
的何種直接成效( )
A.恢復了漢唐時期的疆域版圖 B.短期內緩解了明朝財政危機
C.徹底解決了土地兼并問題 D.推動資本主義萌芽發展
19.如圖是某班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時畫的時間軸,它反映的事件是( )
A.明朝統一全國 B.皇帝沉迷享樂 C.明清兩朝易代 D.清朝鞏固統一
20.順治帝苦讀漢族典籍,明確宣布“興文教、崇經術,以開太平”;康熙帝進一步將“崇儒重道”國策具
體化,提出了“化民成俗,文教為先”的十六條《圣諭》。這說明清朝統治者( )
A.積極提倡學術自由 B.推崇儒家思想文化 C.借鑒中原政治制度 D.維護政治上大一統
21.軍機處設立之后,每日折奏多者至五六十件,年終十二月二十日為最末之一日,折奏為多至百余件,或
明發上諭,或廷寄,皆于當天辦完,未有壓擱至一日者。這表明軍機處( )
A.成為中央決策機構 B.行政辦事效率較高 C.行政程序非常繁瑣 D.保密意識極具強烈
22.對以下兩圖分析正確的是( )
第 3頁,共 8頁
時間 全國人均耕地面積統計數
順治十八年(1661年) 6.88畝
康熙六十年(1721年) 8.26畝
雍正十二年(1734年) 8.13畝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2.51畝
A.清朝前期人口過度增長使人地矛盾突出 B.反映了人口增長大大推動了土地的開墾
C.是明清時封建盛世的發展繁榮成就之一 D.人口增長原因與明清時期經濟發展有關
23.“荷蘭侵占臺灣”“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這些事件反映出明清時期
( )
A.中國落伍于世界發展潮流 B.中國面臨嚴重社會危機
C.西方國家開始主導世界 D.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
24.如表中內容是某學生在歷史課上所做的筆記,據此可以判斷他學習的主題是( )
頒布《大明律》
建立八旗制度
修建承德避暑山莊
頒布“禁海令”
編修《四庫全書》
A.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B.政權并立與民族交融
C.民族關系的發展與社會變化 D.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25.“看龍舟,看龍舟,兩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鬧晚,忽然鼓棒起中流。”是南宋黃公紹反映中國端
午節南方賽龍舟習俗的詩句,但在我國北方不少地區卻有著端午節賽馬的習俗。造成以上景象的原因是
( )
A.地理環境差異 B.中外交流加強 C.文化生活豐富 D.社會風氣開放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 2 小題,共 27 分。
26.某市檔案館擬舉辦“中國古代經濟發展”專題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第 4頁,共 8頁

唐朝曲轅犁 ②唐朝唐三彩 ③明朝洪武丈量魚鱗圖
④世界上最早的商標廣告
⑥清朝織布圖
⑤南宋紙幣會子銅版拓片
材料二:明清時期,中國的農業經濟在宋元的基礎上繼續有所發展。明、清初年都曾采取過一些鼓勵墾荒
的措施。當時朝廷重視水利事業,注重各地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和運河河道的疏浚……明清時期從國外引
進了玉米和甘薯,并在各地廣泛種植……從而增加了全國的糧食產量。
——摘編自趙曉玲、張占軍《論中國古代農業的產生與發展》
(1)以下是經濟發展研究主題清單,請根據材料一為每個主題任選一則史料(填序號即可)。
研究主題 推薦史料
農業 ______
手工業 ______
商業 ______
(2)根據材料二,概括明清時期中國農業發展的特點。
(3)結合這次專題和所學知識,請說明影響我國古代經濟發展的因素。
27.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是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主線。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唐王朝明確提出“華夷無別”“華夷同重”原則,對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首領“示之以禮”……加
強了對四方民族的優待、冊封、和親以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實施……在形式上保留當地原有統治機構或實行
“監管制”,使民族事務管理走上制度化。
——摘編自孫懿《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歷史過程》
第 5頁,共 8頁
材料二:遼宋夏金元時期,統治者實施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出現了很多新的氣象……儒家經典著作
被翻譯成蒙古文出版……中國首次出現了由中央政府批準成立的、全國性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教育機
構……藏傳佛教在中原得以傳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種植和紡織技術推動了中國棉紡業的發展。
——摘自周茶仙《中國民族史話》
材料三
(1)根據材料一,指出唐朝民族交往的方式。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唐朝民族關系融洽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概括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交融出現的新氣象。
(3)根據材料三,寫出清朝管轄的地區名稱。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清朝治理西北和東南邊疆的措施。
(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的認識。
第 6頁,共 8頁
參考答案
1.A
2.C
3.C
4.D
5.B
6.C
7.D
8.A
9.A
10.C
11.C
12.C
13.A
14.C
15.D
16.C
17.C
18.B
19.C
20.B
21.B
22.A
23.B
24.D
25.A
26.【小題 1】農業:①③。手工業:②⑥。商業:④⑤
【小題 2】特點:繼承并發展前代的基礎;政府采取鼓勵墾荒等政策支持;重視興修水利工程;引進并廣泛
種植外來農作物品種,糧食產量增加
第 7頁,共 8頁
【小題 3】影響因素:生產工具的改進;政府政策的影響;水利工程的興修;農作物品種的引進和推廣;社
會環境的穩定;交通的發展等
27.【小題 1】交往方式:優待、冊封、和親、以夷治夷、保留當地原有統治機構、實行“監管制”。
影響:有利于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民族交融;同時也鞏固了唐朝的統治,有利于邊疆地區
的穩定和開發,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小題 2】新氣象:少數民族學習漢族文化;出現全國性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教育機構;少數民族文化在中原
傳播;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技術交流加強
【小題 3】地區名稱:西藏地區。
治理西北邊疆措施: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治
理東南邊疆措施: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
【小題 4】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各民族共同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
與發展;民族交融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歷代統治者采取的民族政策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
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的責任等
第 8頁,共 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性| 武义县| 郸城县| 镇远县| 通道| 阳江市| 米易县| 红原县| 赣榆县| 宜良县| 南宫市| 扶绥县| 潼关县| 基隆市| 东乡| 含山县| 虎林市| 武邑县| 阜新| 遂平县| 兴国县| 汽车| 醴陵市| 景德镇市| 循化| 宜兰市| 南通市| 大理市| 惠州市| 静乐县| 新蔡县| 临高县| 中西区| 保德县| 广德县| 中山市| 德化县| 客服| 鹰潭市| 富川| 徐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