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縣八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 12 小題,共 24 分。1.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表現出英勇無畏的精神。其核心精神特質可以概括為( )A.無私奉獻和艱苦奮斗 B.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C.集體主義和獨立自主 D.科學理性和守望相助2.《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一書中指出:“從 1956年到 1966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投身于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抒寫了改天換地的壯麗詩篇,涌現出無數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內涵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的內涵是( )A.艱苦奮斗、奮發圖強 B.實事求是、敢闖新路C.開天辟地、立黨為公 D.英勇頑強、舍生忘死3.從土地改革到農業合作化,從聯產承包責任制到鄉村振興戰略,黨和政府不斷調整農業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是( )A.提高糧食產量 B.解決溫飽問題 C.縮小城鄉差距 D.增進農民福祉4.根據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中國共產黨確立了符合中華民族自身發展規律的民族政策是( )A.基層民主自治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政治協商會議制度5.中國恢復對港澳行使歷史主權的根本原因是( )A. 1949年新中國成立 B.鄧小平概括提出“一國兩制”C.改革開放以來新中國的綜合國力提高 D.英、葡兩國日趨衰落6.兩岸關系不斷健康發展局面的形成,是基于雙方達成( )A.“區域合作”的模式 B.“一個中國”的原則C.“一國兩制”的構想 D.“睦鄰友好”的方針7.朱日和閱兵通常在重要的軍事紀念日或重大軍事演習結束后舉行,展示中國軍隊的現代化裝備和戰斗力。由高級將領檢閱受閱部隊,部隊通常由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多個軍種組成,受閱部隊以整齊的隊列通過檢閱臺,展示軍容軍紀,展示最新的武器裝備,包括坦克、裝甲車、導彈系統、戰斗機、無人機等。這樣的展示( )A.有利于貫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體現了科技強軍,鋼鐵長城C.展現出和平外交,國家統一 D.反映出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第 1頁,共 6頁8.1955年 4月,萬隆會議在印度尼西亞召開,周總理作為中國代表團出席會議,精彩的發言讓他被譽為“帶來和平的人”,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周總理在本次會議上提出的方針是( )A.和平共處 B.獨立自主 C.互不干涉 D.求同存異9.同學們以“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成就”為主題進行演講比賽,下列可被選為素材的是( )A.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周恩來參加萬隆會議C.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中國特色大國外交10.“兩彈一星”的成功,是在黨和國家領導下,以錢學森、鄧稼先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國科學家克服重重困難取得的偉大成就。“兩彈一星”的成功( )A.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B.實現了由單一軍種到諸軍兵種合成的轉變C.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D.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11.《世界歌唱你的夢》中唱道:“你把禾下乘涼夢獻給未來,你是天空最亮星辰。……稻浪回響一首歌,世界歌唱你的夢。”這首歌贊頌的人物是( )A.焦裕祿 B.雷鋒 C.袁隆平 D.楊振寧12.近年來,我國快遞業迅猛發展,業務量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2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 1300億件。這一現象主要反映了( )A.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B.互聯網技術的應用C.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D.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問答題:本大題共 1 小題,共 12 分。13.結合圖片回答問題(1)根據圖一回答:從小崗村開始,我國農村進行了怎樣的政策調整?在其影響下,我國城市也進行了經濟體制改革,它的中心環節是什么?1992年,我國提出了怎樣的新的經濟改革目標?(2)如圖二所示,寫出對外開放中的“窗口”城市名稱?同一時期我國在福建省還設立了哪兩個經濟特區?第 2頁,共 6頁(3)圖三的數據變化反映出我國取得了怎樣的經濟成就?(4)相較于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的衣食住行方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請選擇其中一例加以說明。三、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 2 小題,共 24 分。14.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2024年 4月 2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通話時強調,中美這樣兩個大國,不能不來往、不打交道,更不能沖突對抗,走回頭路。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50年 6月 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做出武裝干涉朝鮮內戰的決定,并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1950年 10月初,美軍不顧中國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侵朝美軍飛機多次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地區,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摘編自部編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材料二【珍貴照片】跨越太平洋的握手(25年沒有來往了)材料三鄧小平對自己美國之行的結果很滿意。他和外交部長黃華與卡特和萬斯簽署了科學技術、文化交流和領事關系方面的三項協議。最后一項協議規定中國在舊金山和休斯敦設立領事館,美國則在廣州和上海設立領事館,在致卡特的告別辭中,鄧小平稱這次訪問“完全成功”,并表示他相信申美關系“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取得巨大的進展”。材料四俄烏沖突并未延緩美國對華全面競爭之勢,臺灣方面,對臺軍售武器更具威力:政治方面,進一步拱火兩岸局勢:經濟方面,構建對華圍堵的“印太經貿小圈子”,金融施壓中國企業;軍事方面,美國飛機、軍艦不斷抵近中國領海、領空偵察、挑釁……(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時期美國政府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惡劣舉動,為此,新中國政府采取了什么樣的應對措施?并概括該措施產生的影響。(2)材料二照片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分析促進該國轉變政策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歸納中美關系正常化的作用。(4)據材料四并結合中美關系的歷史,你認為哪些因素影響中美關系的發展?說說中國政府在新形勢下應該采取怎樣的應對措施?第 3頁,共 6頁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的四次演變階段 消費結構消費商品的代表1978-1990年求溫飽 “三轉一響”(指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和收音機)1990-2000年奔小康 冰箱、彩電、洗衣機、空調等2000-2012年求發展 綠色環保冰箱、變頻空調、等離子平板彩電私家車2012-至今 求享受 住房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通信產品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旅游等———整理自《中國財經報》2018年 12.18材料二:改革開放為國內市場發展開辟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市場供求總體呈現出供給充裕狀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流通格局不斷健全,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商品流通體系日益完善。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和網絡覆蓋范圍的擴大,網上零售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逐年提高,消費增長動力逐步轉換。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城市人口增多必然帶動衣食住行等多方面消費需求增加和消費升級。——摘編自國家統計局《改革開放 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1)據材料一指出我國居民消費發生的變化。(2)據材料二分析我國居民消費發生演變的原因。(3)請再選一個角度舉例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的變化。第 4頁,共 6頁參考答案1.B2.A3.D4.B5.C6.B7.B8.D9.D10.A11.C12.C13.【小題 1】政策調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心環節:增強企業活力。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小題 2】名稱:根據圖二對外開放的窗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對外開放的窗口是深圳。經濟特區:在福建省建立了廈門,在廣東省建立了汕頭經濟特區【小題 3】成就: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顯著提高,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小題 4】變化:相較于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的衣從穿著單一的布衣到多樣化的時尚服裝的變化14.【小題 1】惡劣舉動: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多次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地區,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措施: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影響: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小題 2】歷史事件:尼克松訪華。原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國際形勢的變化【小題 3】作用:促進中美政治、科學和文化交流;推動中美關系進一步發展【小題 4】因素:臺灣問題,國家實力的強弱,國際形勢的變化,國家利益,外交政策;措施: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增強綜合國力;要堅決打擊分裂國家的行為,維護兩岸統一;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積極拓展多邊外交15.【小題 1】變化:我國居民耐用消費品升級換代【小題 2】原因:改革開放的實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機遇;人民收入的增加第 5頁,共 6頁【小題 3】變化: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投入巨額資金改善交通條件,并取得巨大成就。截至 2010年底,中國鐵路運營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第 6頁,共 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