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末學生學業質量監測題八年級 歷史溫馨提示:1. 本試卷卷面50分,共4頁,考試時間45分鐘,請合理安排答題時間!2.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考號、姓名、學校填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并仔細閱讀答題卡上的“注意事項”。3. 答題時,請將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每小題給出的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將符合題意的選項序號涂在答題卡的對應位置上。每小題2分,共20分。)1. 1954年6月,我國憲法草案被譯成蒙、藏、維吾爾、朝鮮等民族文字。在將近3個月的時間里,全國約1.5億人參加討論,提出118萬多條意見和問題。這體現了我國A.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式確立 B. 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繁榮C. 人民積極參與民主政治建設 D. 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完備2. 某同學長輩講述一段生活經歷:為了完成鋼鐵產量的高指標,農村也興建小高爐大煉鋼鐵;糧食產量放高產衛星。這段經歷屬于A. 新中國政權鞏固時期 B. “大躍進”時期C. “文化大革命”時期 D. 改革開放初期3. “十年文革破壞大,建國以來大挫折,尖端技術新發展”以下科技成就屬于這一歷史時期的是①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②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③秈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④神舟一號無人飛船成功完成載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飛行試驗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4. “工業沒有石油,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癱瘓。沒有石油,國家就有壓力,我們要自覺的替國家承擔這個壓力,這是我們工人階級的責任。”這段話最有可能來自5. “砸爛公檢法”“革命無罪、造反有理”。這些“文革”期間的口號反映的本質問題是A. 國民經濟陷入崩潰邊緣 B. 民主和法制遭到了嚴重踐踏C. “四人幫”在篡黨奪權 D. 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6. 石榴籽粒粒晶瑩又抱作一團,成為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象征。新中國成立后,為這種民族關系的形成奠定基礎的是A.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 “一國兩制”的構想C. 基層民眾自治制度 D.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7. 小歷同學制作了如下的年代尺,其中④體現的歷史階段特征是( )A. 改革開放、繼往開來 B. 探索建設、曲折發展C. 政權鞏固、社會過渡 D. 國家內亂、嚴重挫折8. 農村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統一經營,集中勞動,統一分配,吃“大鍋飯”。農民缺少生產自主權,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終結算,收入不多,因此生產積極性不高。材料反映的是我國實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A. 背景 B. 特點 C. 內容 D. 影響9. 近日,15家主流媒體公布的2024年度流行語包括以下十個詞匯:新質生產力、人工智能、立德樹人、未來產業、銀發力量、中國游、以舊換新、低空經濟、未來產業、新職業。若給這些流行語定一個最準確、合理的主題,應該是A. 加入世貿 市場經濟 B. 改革開放 中國特色C. 對外交流 大國崛起 D. 西部開發 解放思想10. 從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從尼克松訪華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新中國外交不斷突破。這些成就共同彰顯了中國A.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全方位外交布局形成C. 區域合作的深入推進 D.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二、非選擇題(請將正確答案按要求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本題3道小題,共30分)11.(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剛剛成立不久,接受檢閱的炮兵部隊使用的還主要是從國民黨軍隊繳獲的炮,以及一些土炮,只能打擊地面目標。人民空軍建立早期,飛機主要從國外購買,后來逐步走上國產化道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行研制和引進了一批新型飛機。201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國慶閱兵中接受檢閱的導彈方隊,已經是包括地空導彈、岸艦導彈、艦艦/潛艦導彈反坦克導彈、核導彈等多種導彈在內的裝備方隊了。——摘編自部編教材《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材料二: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助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前,建設海洋強國,就要不斷提高維護海洋權益和海洋安全的綜合能力,確保我國海洋權益和海洋安全不受侵犯。另一方面要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與其他國家共同構建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積極推動世界各國共享海洋。——摘編自王宏《海洋強國建設助推實現中國夢》材料三:山東艦是中國第一艘完全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國產航空母艦,于2019年12月17日正式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戰斗序列。(1)根據材料一,指出我國國防建設的變化。(4分)(2)根據材料二,簡述我國加強海洋強國建設的意義。(2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試從不同角度分析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海軍實力不斷增強的原因。(4分)12.(10分)反對分裂,維護國家統一,是各國政府的共同信念與堅定立場。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四:香港問題為什么能夠談成呢 并不是我們參加談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領,主要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幾年發展起來了,是個興旺發達的國家,有力量的國家,而且是個值得信任的國家……當然,香港問題能夠解決好,還是由于“一國兩制”的根本方針或者說戰略搞對了,也是中英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鄧小平:《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材料五: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共產黨人歷來堅定不移、旗幟鮮明。新中國成立后,為實現祖國統一,毛澤東、周恩來等作了可貴的探索。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后,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構想。黨中央正視歷史和現實,實踐“一國兩制”科學構想,開辟了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的新途徑。——摘編自《名家史學精講--中國共產黨歷史》等材料六:據新社消息,最新考古研究發現,臺灣史前文化源自貴州,經福建傳入臺灣。至此,大陸史前文化如何東入臺灣島這個兩岸考古界懸而未決的焦點課題輪廓初清。這樣,臺灣部分人提出的臺灣史前文化從菲律賓傳入的觀點由此不攻自破。——新華網(1)根據材料四,寫出中國在收回香港問題上的態度。(2分)(2)根據材料五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一國兩制”構想提出的背景。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談談對國家統一的認識。(4分)(3)材料六中的考古成果對于臺灣的主權歸屬有何意義?部分臺灣人提出“史前文化從菲律賓傳入”的意圖何在?(4分)13.(10分)根據下面的大事年表,解答后面問題。時間 事件1949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召開1949年10月1日 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首都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1950年10月 毛澤東派遣以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鮮戰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1952年 進行了土地改革。1953年 開始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1956年底 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1)從上述材料中分別找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標志性事件。(2分)(2)從材料中選擇相互關聯的兩個或兩個以上事件,結合所學自擬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8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