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測試卷(滿分:150分 時間:150分鐘)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學號:________ 得分:________一、 積累與運用(29分)1. 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拜謁(yè) 存恤(xù) 金帛禮物(bó)B. 疏懶(shū) 愧赧(nǎn) 東連吳會(huì)C. 末胄(wèi) 傾頹(tuí) 簞食壺漿(dān)D. 謬舉(miù) 綸巾(lún) 頓開茅塞(sè)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 老陳不忍心拒絕王經理三顧茅廬的誠意,最后決定到他的公司任職。B. 這道數學題非常簡單,一看到題目我便茅塞頓開,不費吹灰之力就做完了。C. 當遠征的軍隊凱旋時,老百姓都簞食壺漿,熱情地犒勞他們。D. 他的大名在音樂界早已如雷貫耳,愛樂者幾乎無人不曉。3. 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 )A. 博大精深的《紅樓夢》,不僅堪稱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達到了中國古代小說的高峰。B. 通過學習《范進中舉》,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C. 吳用這一人物形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D. 諸葛亮超人的智慧、過人的膽識,是劉備能否建功立業的關鍵。4. (2024南通如皋二模)時光的隧道,連接過去與未來,見證悲歡人生和紛繁時代。江海中學擬組織“被時光見證”主題活動,請你參加。(5分)(1) 活動策劃組搜集了下面一則材料,小語認為吳耀華在地鐵上畫的都是普通人的閑暇時光,沒有意義,請你結合材料內容和自己的理解反駁他。(3分)材料:南通理工學院傳媒與設計學院院長吳耀華,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南通籍畫家,多年來他熱衷于用畫筆描繪家鄉的風情、記錄生活的真實。南通地鐵1號線開通后,吳耀華選擇乘坐地鐵上下班,車上的半個小時用來畫人物速寫,每張作品都標注著“地鐵時光”和創作日期等字樣。“每天來回約一小時的地鐵時光,我過得很充實,一點也不覺得漫長。”他笑著說,甚至有一次,因為太專注于速寫,自己還不小心坐過了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活動策劃組擬于10月30日15:30在學校美術館舉辦“地鐵時光”畫展,屆時邀請吳耀華院長做專題講座,請你以學生會代表的身份打電話邀請美術組丁老師參加,你會怎么說?(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2024南通如皋二模)左拉曾說:“生活的道路一旦選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絕不回頭。”請結合《水滸傳》和《紅星照耀中國》中的各一個人物,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出相應的句子。(8分)(1) ________________,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咸陽城東樓》)(2) 春蠶到死絲方盡,________________。(李商隱《無題》)(3)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觀《行香子》(樹繞村莊)](4) ________________,愛上層樓。愛上層樓,________________。(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5) 面對挫折時,我們常用李白《行路難》(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激勵自己。7. (2024常州期末)下列對有關名著的內容表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魯智深,綽號“花和尚”,跟他有關的故事有“大鬧五臺山”“拳打鎮關西”“大鬧桃花村”“單打二龍山”“醉打蔣門神”等。B. 智取生辰綱的關鍵在于下蒙汗藥的時間和方式,吳用等好漢引誘對方上鉤,全然不露痕跡,楊志等人不知有詐,受不住誘惑中了計。C. 唐僧一行來到五莊觀,觀主元始天尊不在,觀里的道童明月、清風用人參果招待,唐僧嫌棄人參果長得像人而不吃。D. 到東關去看五猖會是魯迅幼時的一件盛事,但這種歡樂卻因為被父親強制背誦《鑒略》而沖淡,并最終未能成行。二、 閱讀與理解(56分)(一)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題目。(6分)南園(其五)[唐]李賀男兒何不帶吳鉤①,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②,若個③書生萬戶侯?馬詩(其五)[唐]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④,快走踏清秋。【注】①吳鉤:古代的一種彎刀。②凌煙閣:唐代開國功臣畫像存放處。③若個:哪個。④金絡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8. 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所呈現的畫面。(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南園》(其五)“何不”句,和《馬詩》(其五)“何當”句,表達的情感有什么共同之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17分)李 少 翁 傳[明]鐘惺①李少翁者,名蒔,字德春,豫章人。翁家世受醫,精脈法。翁乃沉默長者,入門無流視,未嘗預問病者病,第令伸臂出示,手指一著腕上,形神忽往①。久之,指離于腕,徐以一二語病者隱結②,少焉投藥,猶掇③之耳。余嘗謂翁診脈甚苦,而投藥甚快。②余始不甚識翁,會余弟婦病風眩,狀類尸蹶④,舉家喧言:“瞑矣!”翁至,視其脈:“治也!”進一匙而蘇。期以逾月,法當病如前,再進一匙,乃愈。余始奇其言,神其術。后余數患奇疾,法當死,翁數起之。已而,友得綿疾,翁起如之,以是益神翁醫。③于是,人爭家之,念緩急可立應。翁赴人急甚于己,百里外,中夜叩門,不以家累為解,不以風雨寒暑為辭。會歲兩大祲⑤,翁煮藥如池,積片成丘。翁所醫者莫知其名,安問糈⑥?④翁性不忤物⑦,不以人所不能而愧人,不以人所不知而傲人。翁足跡半朱門,不傳言,對主人未嘗暴僮仆之過。所游病者家,酒法食單,豐約優劣之數,不掛齒牙。其為長者如此。⑤翁為人診脈,思慮與病者相通。與人處,不相疑。余以知李翁,幾乎道者也,非醫者也。(節選自《鐘惺散文選集》)【注】①形神忽往:全身心迅速投入診斷病情。②隱結:隱伏的病根。③掇(duō):拾取。④尸蹶:一種病癥,類似休克。⑤祲(jìn):瘟疫。⑥糈(xǔ):糧食。這里指報酬。⑦忤物:沖撞人。10. 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限兩處)(2分)余 嘗 謂 翁 診 脈 甚 苦11.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1) 期以逾月 ____________(2) 余數患奇疾 ____________(3) 會歲兩大祲 ____________(4) 安問糈 ____________12. 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余始奇其言,神其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文中有多件事能體現李少翁醫術高明,請概括其中的兩件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結合具體內容分析李少翁作為醫者的“仁心”。(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17分)月 圓 之 鄉閆敏哲①八月十五月正圓,新掰的玉米在院子里堆積成山,蛐蛐興奮地在鳴唱,只聞其聲不見其影。②娘給鍋頭填著柴火,風箱拉得不緊不慢得舒緩,不像往日大火太旺,烤紅娘的臉,還總顯得灶火里,那個懸在頭頂的燈泡發的光太過灰暗。③棚頂連著黑黑的五花電線,接了多次留下疙瘩累贅的燈繩子,順墻而下吊在門口的案板邊。一個褲腿長一個褲腿短,白天被人從樹杈上給提溜下來的弟弟,踢踏著用火焊接過多次的塑料涼鞋,雙手夠著案邊,閑得沒事總去抻兩下燈繩。我說他純屬沒事想挨打,兩個人搶著一扯,燈繩斷了,燈泡也滅了,娘拎起笤帚疙瘩一聲秦腔吼:“都給我出去,娃娃家么事凈幫倒忙。”④我倆噌的一下跑了,他踩斷了我的塑料涼鞋帶帶,我追著抓住他時,涼鞋已經扭著掛在腳后跟的腳脖子上了。躲在暗處的鳴唱戛然而止,蛐蛐蟈蟈出其不意地就蹦跶到了我倆跟前。跑出跑進,本來只是想盯著那口連著炕的大鍋,娘在鍋里正烙著個金黃的芝麻托托,芝麻托托大如月盤,天上一個月亮,鍋里也是個月亮,還是個帶餡外皮壓花的月亮。⑤給托托饃壓花的工具很多,田間有的是野草,可提前揪幾個苘麻殼去壓,苘麻上有小黃花,娘還會掐下來粘在我的耳朵上給我當耳環。也可以拔幾根毛毛草,還可以用麥子粒、玉米粒、梳子齒或者草帽沿,這些都能在娘的手里壓出漂亮的花花圖案。⑥父親早早就去趕了集,買回了能數清粒數的板栗、荸薺、核桃與瓜果,倒在碟子里,叮嚀著不可以提前偷吃,要等到晚上,等娘把剛出鍋的還散發著香味的芝麻托托,與買回的吃貨一起擺放在院子里月光下的小桌上。桌子上當然少不了那脆甜的柿子,這是提前從院子的樹上摘下來,用水拔過生澀的牛心甜柿子。⑦月亮不是一般地亮,有時激動得忘乎所以,忘了大人的叮嚀,指著月亮就歡呼雀躍。大人囑咐過八月十五這天不能指月亮,對月亮不敬是要掉耳朵的!我嚇得趕忙收回手去摸耳朵,還好耳朵還在!⑧俗語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獻月亮的事一切都是娘說了算,她讓我們等等,我和弟弟就咽下去口水等著,給月亮爺留出時間去品嘗。弟弟臉糊得很臟,他斜眼瞪著不愿搭理我,我想拉他手,結果只拽住個縮起胳膊的袖子,顯得我矯情極了。實際上大多數時候我們姐弟兩人還是很和諧的。⑨獻完月的瓜果被均分給了我和弟弟,衣服兜里揣得鼓鼓囊囊,唯獨這個月亮大的芝麻托托,娘是要分成與家里人口等同的份數,舉著自己的那一大牙“月亮”,咬一口唇齒留香,娘這是在家里每個人的心里種下了一塊月亮,聚齊了剛好就是個圓月亮。⑩弟弟吃東西像豬八戒吞人參果,分給他的吃貨三下五除二就入了肚,估計都嘗不出啥味,我卻總是舍不得,嘗些便再藏起來。老槐樹上空的月亮爺望著我,我抬頭尋找著母親口里的嫦娥,不知嫦娥躲在哪里,更看不到玉兔,只看到月亮上有一團不規則的陰影,母親說那是吳剛在砍桂花樹…… 院墻上掛著從地里割回來的芝麻稈和豆角藤,耳朵尖的我聽到了芝麻殼炸裂的聲音,旁邊的豆角受了驚嚇,“砰——砰——”裂開了它發白干裂的皮,吐出幾顆紅豆,我聽到了它們掉落在院子里的彈跳聲。 那時月亮很大,我很小,臉上粘著碎芝麻,手舉著被咬了一口的“月牙”,一家人都在笑。 夜越深,月就更亮,不用點燈,也能看清娘光潔紅潤沒有一絲皺紋的臉龐,年輕的父親總是對我和弟弟充滿希望。 月亮還是十五的月亮,中秋卻不再是童年的中秋,我的村莊從此不再像以前一樣和我說話,煙火也悄悄變了樣,白發的父親坐上了輪椅,他和娘只報平安,在電話里一次次地給我撒著謊。 失去的日子方寸不亂地堆積如山,關于這事我哭著喊著,它也不愿再給我重演一遍。父母已經老到無法再替我們去夠只剩一顆果子的那個樹尖尖了。批注是良好的讀書習慣和方法,請按要求完成以下批注任務。15. 概括式批注。月圓之夜樂趣多,請根據提示概括作者所憶中秋樂事。(3分)第④節旁批注:“我”和弟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⑨節旁批注: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節旁批注:一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賞析式批注。第③節畫線句耐讀耐品,請自選角度進行賞析式批注。(4分)娘拎起笤帚疙瘩一聲秦腔吼:“都給我出去,娃娃家么事凈幫倒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探究性批注。作者在文章開頭用“堆積成山”,在結尾處又用“堆積如山”,是巧合嗎?請結合語境揣摩作者的構思意圖。(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創意性批注。許多讀者對文章結尾將娘和父親合寫的兩句話頗有感慨,忍不住反復聯讀。請你從重音、語氣、語調、語速等方面給讀者們提出合理的朗讀建議。(5分)他和娘只報平安,在電話里一次次地給我撒著謊……父母已經老到無法再替我們去夠只剩一顆果子的那個樹尖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2024南通通州一模)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題目。(16分)材料一:《詩經》部分植物藥用功能《詩經》名稱 現用名稱 例句 特性 藥用①________ 莼菜 思樂泮水,薄采其茆 全草入藥 ②________荇菜 荇菜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全草入藥 主治瘡腫及熱淋等楊柳 楊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葉、枝入藥 祛風除濕、利尿消腫等(根據網絡材料編寫)材料二:《詩經》里有關自然生命力的意象中,植物意象占據了重要的位置,這也是農耕社會背景下特有的社會心理。《詩經》中一些作品是以植物意象作為人類生命的參照,通過描寫植物的生存狀態,表達出上古先民心中的感情體驗,再實現自身抽象生命的多樣化和物象化。《詩經》中所涉及的植物種類相當豐富多彩,可以被看作一部教人認識植物的教科書。其借助植物意象的審美功用也體現得尤其鮮明,運用植物特性來比興寄托,是《詩經》修辭的一大特色。(摘編自李冰《〈詩經〉中植物特性與比興關系之研究》)材料三:《詩經》中優美的植物描寫,使得一株草、一朵花、一棵樹,都自成一個世界,對其后的文學創作影響持久而深遠。其一,是對文學題材的影響。《詩經》以植物入作品,豐富了文學創作的題材。后世文人吸納并廣泛沿用了這一點,在文學創作中挖掘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植物題材。縱覽《詩經》之后的文學作品,如《楚辭》、漢代的樂府民歌、魏晉時期的賦、唐宋的詩詞散文、元代的散曲和雜劇以及明清的小說,其中不乏對植物的描寫和歌詠。其二,是對文學表現手法的影響。《詩經》有著濃厚的抒彩,其中借植物來抒情和以植物為主的賦比興手法的運用,為中國古代詩歌創作樹立了典范。隨著物質生產的發展,《詩經》中一些植物的寓意和內涵也發生了變化,但其對于情感的表達功能卻從未改變,反而更加突出。在歷代詩歌創作中,更多的植物被挖掘,不同的植物有著不同的寓意,并成為特定情感的代名詞。如桑梓代表家鄉,柳有送別之意,菊花象征隱逸,竹子蘊含積極向上的氣節,等,這些植物的廣泛運用,大大增強了中國古代文學的藝術表現力。(摘編自張會娟《〈詩經〉中的植物描寫研究》)材料四:莼菜:舌尖上藏著最深的鄉愁——認識《詩經》里的植物崔麗娟①思樂泮(pàn)水,薄采其茆(máo)。魯侯戾止,在泮飲酒。——《魯頌·泮水》(節選)②莼菜,來自《詩經》里的《魯頌·泮水》。其中的茆,即莼菜。這是一首歌頌魯僖公的詩,本詩的主人公興高采烈地趕赴泮宮水濱,采擷莼菜以備大典之用。魯僖公即將駕到,在宏偉的泮宮里飲酒相慶。③詩中“采茆”是為祭祀作準備。《正義》引《詩義疏》:“茆與荇菜相似,葉大如手,赤圓,有肥者,著手中滑不得停。莖大如匕柄。葉可以生食,又可鬻(yù),滑美。江南人謂之莼菜,或謂之水葵,諸陂澤水中皆有。”《本草綱目》中還將荇菜和莼菜進行了對比:“其葉似馬蹄而圓者,莼也;葉似莼而微尖長者,荇也。”莼菜的嫩葉、葉柄和嫩莖均可食用,味道鮮美嫩滑,因此常常在飲酒、歡樂、慶功和祭典中使用。④莼菜,又名蓴(chún)菜、馬蹄菜、湖菜等,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莖長1~2厘米,無毛,基部有匍匐根狀莖橫臥于水體底泥中;花小,單生在花梗頂端,直徑1~2厘米,暗紫色;花梗長6~10厘米;葉呈橢圓狀,漂浮于水面,長3.5~6厘米,寬5~10厘米,盾狀著生于葉柄,全緣,兩面無毛;葉柄長25~40厘米,有柔毛,葉柄和花梗有黏液;果為革質,不裂,有宿存花柱。⑤莼菜屬水生浮葉植物。曾因其有性繁殖能力弱,對土壤及水環境要求高,原生種群較少,于1999年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021年又被調降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莼菜通過地下莖越冬,一般花期為6月,果期為10~11月。⑥莼菜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江浙一帶,在云南騰沖的北海濕地也有天然分布,常生在池塘、河湖或沼澤中。莼菜含有酸性多糖,主要存在于嫩芽和幼葉葉柄外包裹的透明膠質中。另外,莼菜還包含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自古被視為珍貴蔬菜,味道清香,可用來制作西湖莼菜湯、莼菜黃魚羹等杭州名菜。作為中藥材,莼菜具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的功效。⑦莼菜還被人們用來寄托思鄉之情。________。從此,莼菜與鱸魚就將舌尖的美味和文人濃濃的鄉愁串聯起來了。(摘編自《科普時報》2024年3月29日)19. 材料二和材料三論述的共同話題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閱讀材料四,回答問題。(8分)(1) 根據材料四,在材料一空格處填上相應內容。(2分)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2) 第⑥段畫線句中加點詞能不能刪掉?簡述理由。(3分)莼菜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江浙一帶,在云南騰沖的北海濕地也有天然分布,常生在池塘、河湖或沼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你認為下列選項中哪一項填入第⑦段橫線處更恰當?請闡述理由。(3分)A. 《晉書·張翰傳》中記載:西晉末年,吳郡名士張翰在洛陽做官,深受掌權的齊王司馬冏器重。但時值天下紛爭,張翰萌生辭官歸隱之心。有一年秋風起時,張翰思念起江蘇蘇州老家的菰菜(茭白)、莼羹、鱸魚膾,說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名句:“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然后辭官回鄉B. 晉代張翰在外任職,有一年秋風起時,他想起了家鄉的菰菜、莼羹、鱸魚膾,于是寫下了一首著名的《思吳江歌》: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我選擇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小語同學以“《詩經》中的植物世界”為主題拍攝了一組照片,準備舉辦展覽。請你根據四則材料,幫他撰寫展覽的前言。要求:從《詩經》中的植物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兩個角度簡要闡述。(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寫作(65分,含書寫5分)22. (2024蘇州昆山期末)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5分,含書寫5分)泠泠的泉水碰撞到石頭,撞出了美妙樂曲的自然之歌;辛辣的姜汁碰撞到牛奶,撞出了絲滑可口的姜撞奶;谷登堡將葡萄壓榨機和硬幣打制器碰撞在一起,撞出了印刷機和排版術的新發明……請以“碰撞”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要求:①寫記敘文或議論文;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第六單元測試卷一、1. A(B項,“會”應讀作“kuài”;C項,“胄”應讀作“zhòu”;D項,“綸”應讀作“guān”)2. B(“茅塞頓開”指原來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形容忽然理解、領會。用在此處不合語境)3. C(A項,語序不當,應調整為“不僅達到了中國古代小說的高峰,也堪稱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B項,缺少主語,可刪去“通過”或“使”;D項,一面對兩面,刪去“能否”)4. (1) 小語,吳院長這樣做是有意義的。(1分)他作為一名畫家,記錄生活,關注普通人真實的生活狀態,是追求藝術的真實,他也享受這樣的地鐵時光。吳院長用畫筆描繪家鄉的風情,讓更多人了解南通,這對家鄉的發展也是有益的。 (2分)(2) 示例:丁老師,我是江海中學學生會代表,我校“被時光見證”活動策劃組擬于10月30日15:30在學校美術館舉辦“地鐵時光”畫展,屆時吳耀華院長做專題講座,特邀請您參加,請問您有空嗎?(2分)5. 示例:一個人有了理想就要堅持不懈,堅定信念,毫不動搖地為之奮斗,才能最終取得成功。魯智深原是渭州經略府提轄,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了惡霸鎮關西,后因搭救林沖得罪高俅而流落江湖,在二龍山落草,走上反抗朝廷壓迫的道路。做出這一選擇后,他對朝廷腐朽本質的認識更加透徹,對貪官污吏不抱任何希望,所以后來他堅決反對招安,最后在六和寺圓寂。朱德在確定革命理想后,制訂讀書計劃,在柏林加入共產黨,因聲援“五卅運動”被捕,但朱德毫不動搖自己的理想,最終成為杰出的革命將領。(4分。《水滸傳》中的人物必須是明確反對招安的,《紅星照耀中國》中的人物必須是革命理想堅定的,意對即可)6. (1) 溪云初起日沉閣 (2) 蠟炬成灰淚始干 (3) 倚東風 豪興徜徉 (4) 少年不識愁滋味 為賦新詞強說愁 (5)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每空1分)7. B(A項,“醉打蔣門神”跟魯智深無關,是武松的相關情節;C項,五莊觀觀主應是“鎮元子”;D項,“最終未能成行”錯誤,根據原文“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么大意思”可知,最終去了)二、 (一) 8. 示例:一望無垠的大漠,平沙萬里,在清冷的月光下像是鋪上了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明月當空,如彎鉤一般。(4分)9. 都表達了渴望殺敵報國、(1分)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1分)(二) 10. 余/嘗謂/翁診脈甚苦(每處1分)11. (1) 越過 (2) 多次,屢次 (3) 適逢,恰巧遇到 (4) 怎么,哪里(每空1分)12. (這時)我才覺得他的話神奇,他的醫術神奇。(3分)13. ①給人看病,不問病情,只診脈就能判斷病根。②只用兩次藥,就治好“我”弟媳的“風眩”之病。③多次治好“我”的奇疾。④治好“我”朋友的慢性病。(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14. ①李少翁能急人所難,有求必應。即便遠在百里外,即便在半夜,只要有人求醫,必定前往。②李少翁以治病救人為己任。暴發瘟疫時,他配方煮藥,只為救人,不圖報酬。③診病時能與病人思慮相通。(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參考譯文】李少翁,名蒔,字德春,豫章郡人。李少翁家世代學醫,精于診脈之法。李少翁是不太愛說話的長者,病人進門,他很少去看(病人),也不曾事先問病人的病情,只是讓(病人)伸出胳膊,他的手指一旦貼在病人手腕上,就全身心迅速投入診斷病情。(這樣)過了很長時間,他的手指離開病人的手腕,慢慢地用一兩句話說出病人隱伏的病根,一會兒就開好了藥,像是拾取東西(那樣快)。我曾經認為李少翁診脈非常辛苦,開藥卻很快。我開始并不太認識李少翁,適逢我的弟媳得了風眩病,病癥像尸厥,全家都嚷著說:“恐怕不行了!”(這時)李少翁來了,看了一下脈,說:“還可以治!”喂了一勺藥,(弟媳)就蘇醒過來。又過了一個月,(弟媳)和前面一樣又有尸厥的癥狀,又喂了一勺藥,(弟媳的病)就痊愈了。(這時)我才覺得他的話神奇,他的醫術神奇。后來我多次患了奇怪的疾病,按普通的醫治方法我會死去,李少翁多次讓我起死回生。過了一段時間,我的朋友得了一種慢性病,李少翁也像救我一樣治愈了他,因此(我)更加認為李少翁的醫術神奇。從此,人們爭著把他請到家里(給病人看病),他會考慮病情的輕重緩急而立即答應(什么時候去診治)。李少翁奔赴別人的急難(的急切程度)超過(對待)自己的私事(的急切程度),(有時病人遠)在百里之外,(病人家屬)半夜來敲門請醫,(李少翁)不因為家里的事情不去醫治,也不會因為風雨寒暑而推辭。適逢有一年發生了兩次大的瘟疫,李少翁煮的湯藥像池塘里的水一樣多,煮藥的藥片積累下來都堆成了小山。李少翁救治的病人中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他又怎么會要報酬呢?李少翁從不沖撞別人,不因為別人做不到而讓別人慚愧,也不因為別人有所不知而輕視別人。李少翁去過很多官宦人家,從不說別人家里的情況,也從未向主人揭露過奴仆的過錯。到患者家里去看病,吃的喝的都很簡單,從不把多少好壞掛在嘴上。李少翁就是這樣德高望重。李少翁為別人診脈,想法與病人相通。和別人相處,不會懷疑別人。我因此認為李少翁幾乎是個得道之人,而不是醫者了。(三) 15. 示例:跑出跑進,盯著鍋里的芝麻托托 分吃芝麻托托,在家人心中“種月亮” 笑看“我”吃芝麻托托(每空1分)16. 這句話重點對娘的利落動作和富有特色的語言進行描寫,形象地寫出母親對“我們”姐弟倆總是扯斷燈繩而表示生氣和惱火,突出作者對娘的率真、爽朗的性格印象深刻,難以忘懷(或: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娘的斥責比喻成“秦腔吼”,生動形象地寫出母親在“我們”扯斷燈繩后的生氣惱怒,斥責聲音之大,突出母親率真的形象讓“我”難忘)。(4分)17. 開頭的“堆積成山”,表現玉米的豐收,點明時間,流露出喜悅之情,引出下文的溫馨回憶。(1分)結尾的“堆積如山”,表現逝去時光之多,表現作者內心的傷感,總結全文。(1分)“堆積成山”和“堆積如山”,首尾呼應,情感對照,(1分)突出作者對溫馨美好、父母健康的童年時光的懷念,以及對韶光流逝、父母老去的酸楚、無奈。(2分)18. 示例:可重讀“只”“一次次”,突出父母為讓“我”放心而用善意的謊言報平安的次數很多;重讀“夠”“只剩一顆”,突出父母一生為子女竭盡全力,傾其所有。這些詞都表現了父母深沉的愛。朗讀語氣應飽含心疼、無奈,語調宜低沉。兩句語速應整體稍緩,讀“無法再替我們去夠只剩一顆果子的”語速可稍快,讀“那個樹尖尖了”語速可減緩。(5分)(四) 19. 《詩經》中的植物描寫(3分)20. (1) ①茆 ②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等(每空1分)(2) 均不能刪去。“主要”說明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江浙一帶是莼菜分布的重點區域,“也有”說明云南騰沖的北海濕地也天然分布著莼菜,這兩個詞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謹性。(3分)(3) [示例一]A 理由:選項主要內容為張翰思念家鄉的莼菜、鱸魚而辭官歸隱。這與第⑦段語意連貫,內容一致(或:結尾引用《晉書·張翰傳》相關內容,具體說明莼菜是怎樣由舌尖的美味與文人濃濃的鄉愁聯系起來的,進而說明“莼菜還被人們用來寄托思鄉之情”)。[示例二]B 理由:選項主要內容為張翰在外任職,因想起家鄉的莼菜、鱸魚而作詩抒寫鄉愁。這與第⑦段語意連貫,內容一致。(3分)21. 示例:舉辦“《詩經》中的植物世界”主題展覽旨在生動形象地展示植物意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占據的重要位置。通過這組照片,你將更直觀地了解植物與日常生活、與傳統文化的關系。《詩經》中的植物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部分植物不僅可用來做美食,更具藥用價值;《詩經》可以被看作一部教人認識植物的教科書。《詩經》中的植物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其對后世文學創作的影響持久而深遠,包括對文學題材、表現手法等方面;不同的植物有著不同的寓意,并成為特定情感的代名詞。(5分)三、 22. 【思路點撥】這是一道話題作文題。結合材料“泠泠的泉水碰撞到石頭,撞出了美妙樂曲的自然之歌”可知:碰撞可以撞出精彩;由“辛辣的姜汁碰撞到牛奶,撞出了絲滑可口的姜撞奶”可知:碰撞產生新的出路;由“谷登堡將葡萄壓榨機和硬幣打制器碰撞在一起,撞出了印刷機和排版術的新發明”可知:碰撞可產生新的事物。生活中的失敗與挫折、誤解與委屈、失落與離別等都可以統稱為“碰撞”。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各樣的“碰撞”,逆境雖然讓人痛苦,但經受“碰撞”失敗,可以增加人生的“財富”,幫助自己快速成長。可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文體,結合自己的經歷進行寫作。寫記敘文,可以以敘事為主,選取一件關于碰撞的事情,比如與家人的碰撞,父母的關心讓青春叛逆期的自己感覺煩瑣又無用,但終于在碰撞中互相體會到彼此之間的愛,“碰撞”是別樣的溝通,讓自己重新找回兒時的溫暖……注意捕捉那些閃光的細節,寫出真切的體會和感受。寫議論文,可圍繞“碰撞后會有成功”“碰撞,成長的助推器”“敢于碰撞,勇于向前”這些觀點表達自己的看法,可開門見山地亮出論點,或聯系生活實際,理出全文論點。在論證的過程中,可綜合使用各種論證方法,這樣一方面使論證手法更豐富,另一方面使敘議結合,更有力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