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云南省昭通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云南省昭通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機密★考試結束前
2024—2025 學年下學期素質能力提升訓練
八年級語文試題卷
范圍:八年級下冊 1—4 單元
(全卷四個大題,共 24 個小題,共 8 頁;滿分 100 分,考試用時 150 分鐘)
注意事項:
1.本卷為試題卷。考生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答案應書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在試題卷、
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2.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積累與運用(1~5 題,每題 2 分,第 6 題 6 分,共 16 分)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題。
2000 余年前,我國西南邊陲崛起了一個名為“滇”的古老王國異軍突起,其富饒程度與周邊部族懸殊。
司馬遷的《史記》拉開了這段歷史的帷幕,記載下這一輝煌。然而,古滇國的蹤跡卻變得愈發模糊,最終
銷聲匿跡。
這個神秘的古滇國究竟身處何方?它又是如何締造出那段令人嘆為觀止的文明?追溯(sù)到 2000 年
前,古滇人的審美觀念究竟有多超前呢?自 20 世紀 50 年代起,云南環滇池的石寨山、李家山、天子廟、
羊甫頭等地______出土了大量古滇國文物。這些在山麓(lù)間掩埋的文物,猶如一把密鑰,打開塵封已久
的歷史。
曾被歲月的塵埃履蓋的牛虎銅案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造型別致,展示了一場生死劫(jié)難:一只
猛虎緊緊咬住大牛的尾部,而小牛則在大牛腹下______地張望著。其天衣無縫(féng)的超絲滑工藝讓人驚
嘆,展現了古滇人的力量與______,更體現了他們對于力與美完美結合的追求。另外,作為放置肉祭品的
禮器,它還展現了古滇人的精湛工藝與獨特審美,______出中原祭祀禮儀的深遠影響。
1. 文中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溯(sù) B. 麓(lù) C. 劫(jié) D. 縫(féng)
2. 文中加點詞語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 帷幕 B. 銷聲匿跡 C. 嘆為觀止 D. 履蓋
3. 文中橫線上應填入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陸續 惶恐不安 智慧 折射 B. 繼續 惶恐不安 聰明 反射
C. 陸續 憂心忡忡 聰明 反射 D. 繼續 憂心忡忡 智慧 折射
第 1頁/共 13頁
4. 文中畫線句子有語病,修改正確的一項是( )
A. 2000 余年前,我國西南邊陲崛起了一個名為“滇”的古老王國,其富饒程度與周邊部族懸殊巨大。
B. 2000 余年前,我國西南邊陲崛起了一個名為“滇”的古老王國,其富饒程度與周邊部族懸殊。
C. 2000 余年前,我國西南邊陲一個名為“滇”的古老王國異軍突起,其富饒程度與周邊部族懸殊甚遠。
D. 2000 年前,我國西南邊陲崛起了一個名為“滇”的古老王國異軍突起,其富饒程度與周邊部族懸殊巨大。
5. 下列句子的排序,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年年有個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彌渡花燈朗朗上口的旋律一唱響,村村寨寨就熱鬧起來。
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可謂是“城鄉無處不花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大型花燈戲《山村·小河·月亮》代表云南省在北京參加“全國基層
院團戲曲會演”,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在云南文藝界呈現出“彌渡花燈文化”現象。
①民間的祭祀活動唱祭祀花燈,蓋新房“墊土”,婚嫁等也會進行花燈表演
②多年來,彌渡縣花燈劇團堅持打造精品,創作了一批優秀劇目
③春節、元宵節期間,各燈班在城鄉巡回表演,祈求來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④鬧花燈是彌渡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每當年節或舉行重大活動都會表演
⑤彌渡花燈素有“云南花燈比山茶,彌渡花燈別樣紅”的美譽
A. ③④①⑤② B. ③④②①⑤ C. ⑤④③①② D. ⑤②①④③
6. 名篇名句默寫。
(1)《關雎》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主人公思緒萬千,翻來覆去難以入眠
的相思之苦形象地展現出來。
(2)景是情的依托,情是景的靈魂,《蒹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茂盛的
蘆葦和凝結成霜的白露,為全詩奠定了一種迷茫、惆悵的情感基調。
(3)清明回鄉祭祖,漫步于縱橫交錯的田間小路,不遠處農舍錯落,雞鳴犬吠之聲此起彼伏,眼前不禁浮
現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繪的寧靜祥和的鄉村畫卷。
二、綜合性學習(7~10 題,共 10 分)
(一)學習與探究(5 分)
在全球治理塑料污染的大潮下,國際竹藤組織積極倡導“以竹代塑”,推廣竹子在減少塑料污染、代替塑
料產品方面的優勢和作用。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竹子是世界上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僅需約 60 天就能長到 20 米高,具有收縮量小、彈性強、韌
性強、種植方便、可自然降解等優點,是理想的可再生纖維來源。
第 2頁/共 13頁
“雙碳”背景下,竹子的吸碳固碳功能也受到關注。數據表明,竹林固碳能力遠超普通林木。據中國
竹產業協會公布的數字,我國每年有 1.1 億噸竹資源被閑置。如果把這些閑置的竹子充分利用起來,每年
可減少碳排放 4.48 億噸。
材料二
竹產業橫跨一二三產業,加工產業鏈的上游主要涉及竹子及其提取物;中游則包括各類竹制品,如竹
建材、竹食品、竹炭、竹家具等;而下游應用領域廣泛,包括但不限于造紙、建筑、家居和旅游等領域。
云南省竹資源以竹藤類為主,占地面積僅占全國 2.88%,有 32 屬 285 種,居全國第一,主要分布于普
洱市、景東縣、滄源縣等地。
材料三
瀘水山高坡陡,地勢險峻,從 2022 年起,瀘水市林業和草原局因地制宜,在古登鄉多個村委會種植甜
麻竹,大力發展竹產業。此項目的發展不僅為當地群眾增加了收入,還為瀘水市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作探
索出了一條新路徑。
7. 結合材料內容,說說就我國而言,倡導“以竹代塑”的依據有哪些?
8. 小敏的家鄉在滄源縣一個小村落,近年正在推動鄉村振興活動。請根據材料給小敏家鄉提出兩個助力鄉
村振興的建議。
(二)名著閱讀(5 分)
9. 選擇性閱讀是一種理性的、目的性很強的閱讀方式。請根據《經典常談》目錄,把表格空白處補充完整。
目錄 閱讀目的 推薦篇目
《說文解字》第一 辭賦第十 想要了解《詩經》的更多知識。 《詩經》第四

①_________。 《說文解字》第一
《詩經》第四 詩第十二
探究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 ②________
四書第七 文第十三
10.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終目標。閱讀下面《經典常談》中的片段,完成后面的探究。
賦比興的意義,說法最多。大約這三個名字原都含有政治和教化的意味。賦本是唱詩給人聽,但在《大
序》里,也許是“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的意思。……《詩經》里的很多譬喻就在比、興的看法下,斷章斷
句地硬派作政教的意義了。
【探究】《關雎》通常被認為是一首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孔子認為它“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并把它作
為《詩經》的第一篇。你從詩歌中體會到了哪些教化作用?
第 3頁/共 13頁
三、閱讀(11~23 題,共 34 分)
(一)(4 分)
閱讀下面的古詩詞,完成下面小題。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乙)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1. 下面對甲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首聯的“風煙”寫出友人遠去旅途的艱難,用想象來表達對友人的送別之意和關懷。
B. 頷聯用兩人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來寬慰友人,表達了自己和友人一樣的悲傷和孤獨。
C. 頸聯境界從狹小轉為宏大,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D. 尾聯點出“送”的主題,以勸慰之言送別,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
12. 同為送別詩,兩首詩中畫線句子是如何借助修辭,表現深情厚誼的?
(二)(10 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
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
游者相樂。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⑤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日奉壹。
(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
第 4頁/共 13頁

①浦江縣北行二十六里,有峰聳然而蔥蒨①者,玄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澗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
巳,鄭君彥真將修禊事②于澗濱,且窮泉石之勝。
②約二里所,得澗流。又三里所,夾岸皆桃花,山寒,花開遲,及是始繁。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
臨小洼,泉冽甚,宜飲鶴,曰飲鶴川。自川導水,為蛇行勢,前出石潭下,鏘鏘作環佩鳴。客有善琴者,
不樂泉聲之獨清,鼓琴與之爭。琴聲與泉聲相和,絕可聽。
③還至石潭上,各穀茵席③,夾水而坐。呼童拾斷樵,取壺中酒溫之,實髹觴中④。酒三行,年最高者
命列觚翰⑤,人皆賦詩二首,即有不成,罰酒三巨觥,眾欣然如約。已而詩盡成,杯行無算。迨⑥罷歸,日
已在青松下。
(節選自宋濂《桃花澗修禊詩序》)
【注】①蔥蒨(qiàn);形容草木青翠茂盛的樣子。②鄭君彥真將修禊事:鄭君,即鄭彥真。修禊事,古代
民俗,于農歷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為三月初三)到水邊嬉戲,以祓除不祥,稱為修禊。③各穀
(gǔ)茵席:大家各自鋪設好墊子、席子。④實髹(xiū)觴中:把(溫熱的酒)裝滿漆制的酒杯。⑤列觚
(gū)翰:擺出寫字用的木簡和毛筆,讓眾人準備賦詩。⑥迨(dài):等到。
13.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___ (2)佁然不動 佁然:______________
(3)下臨小洼 臨:______________ (4)眾欣然如約 欣然:______________
14.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夾岸皆桃花,山寒,花開遲,及是始繁。
15. 請從下面任選一個角度簡要分析甲文第②段的表達效果。
角度一:側面烘托 角度二:動靜結合
16. 面對清幽的石潭環境,甲文中的作者和乙文中的客人是如何做的?從中可看出他們怎樣的心境?
(三)(8 分)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生物風化作用(有刪減)
劉漢斌
①作為三大風化作用之一,生物風化作用經常與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同時進行。生物風化主
要指生物通過根劈作用、分泌有機酸或腐敗產生腐殖酸,對巖石和礦物產生破壞作用,加速其風化。生物
風化促進了巖石風化后土壤的形成,也是改變山川地貌和地表建筑的“開路先鋒”。現在,我們一起走進
第 5頁/共 13頁
古詩,探尋那些隱藏在古詩中的生物風化作用。
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清代書畫家鄭燮的這首《竹石》形象、生動地描寫了竹子立
根于巖石縫隙中、扎根于青山上的頑強生命力和剛毅品質,借物喻人,表達自己堅定不移、不隨波逐流的
高尚情操。
③竹子正常高 5~10 米,最高可達 40 多米,其特殊就在于它的根部可向泥土或巖石中不斷延伸,吸收
水分與營養,最深可達 2 米。不斷生長的根對周邊巖石、土壤和地層產生了強大的劈裂作用,產生的縫隙
促使更多水分和空氣進入,從而加速了根的生長發育,產生更強的劈裂作用。如此循環往復,加速了巖石、
礦物的風化,增加了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宋代蘇軾《甘露寺》中的“枝撐云峰裂,根入石窟蟠”形象地
寫出了樹枝把巖石撐裂,植物的根直接扎進了石窟巖石中,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有異
曲同工之妙。這些都是植物的根劈作用的形象描述。
④“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代詩人龔自珍在《己亥雜詩·其五》中以落花自喻,表明
自己雖然脫離官場,但是依然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展現了詩人牽掛國家、敢于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無
畏精神。
⑤除了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描寫植物葉子凋落的詩歌還有很多。植物有機質的凋落和腐敗在客觀上
增加了土壤腐殖酸和有機質的含量,加速了成壤作用,提升了土壤的肥力。
⑥此外,林火也是成壤作用之一。生物經林火焚燒后產生大量草木灰,成了新的肥料,促進了新的植
物生長。典型的如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⑦除了植物,動物的分解也是成壤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也是荒野磷火的一個重要來源。典型的如曹
操《蒿里行》中的“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杜甫《兵車行》中的“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
收”。
⑧骨頭中含有大量羥磷灰石。動物和人死后,骨頭風化剝蝕,其中的磷由磷酸根狀態轉化為易燃的磷
化氫,在常溫下與空氣接觸便會燃燒起來,加速了骨頭的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堅硬的骨頭就慢慢分解
為土壤的一部分。
⑨“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3000 多年前,周朝一位大夫在路過周朝故都鎬京,
看到埋沒在荒草中的舊時宗廟遺址,有感于周朝的滅亡,寫下了這首著名的《黍離》,被后世當作“亡國之
痛,興亡之感”。其實,這首詩的背后就是植物對建筑物的加速風化作用。
⑩植物作為環境敏感先鋒物,一旦在建筑物廢棄后就迅速占領,通過根劈和成壤作用,讓建筑物在短
期內迅速風化、瓦解,成為斷壁殘垣。典型的還有元代詩人張養浩的“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
土”。此外,植物也是石質文物如石窟、石碑破壞的主要外力。典型的如清代詩人蔣節的“何年刻石石自
裂,風雨剝蝕生苔紋”,表明石碑在風雨作用下長滿了青苔。
第 6頁/共 13頁
生物作為地球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在改變地球表面的生態和形態的同時,也以一己之力推動了地
球上巖石、礦物的風化分解和成壤作用,改變了地球和地表人工建筑的面貌、形態,促進了地球的演化和
物質循環。
17. 請簡述第③段畫線句子用到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18. 文章提到了多種成壤作用,請根據選文及你的理解,在①②處填上恰當的內容,在 A 處選填恰當詩歌的
序號。
選填詩句:
a.故園別日久,歸來三徑荒。(郭印《治園》)
b.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c.松楸僅有存,骨肉化為土。(方回《秋晚雜書三十首》)
19. 生物的風化作用也是大自然的一種語言,談談從第⑩ 段傳遞的信息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發?
(四)(12 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俏生生的紅窗花
米麗宏
①進臘月,娘像換了個人:往常,她的臉上帶著疲憊,不停忙碌,隱忍勤懇,像一頭耕作的牛;而到
臘月,迎年的熱情點燃了她,娘有時竟哼起了小曲兒,玩起了剪紙。
②其實,娘平時也做剪紙,左鄰右舍的嬸嬸大娘經常來向她求鞋樣子、襖樣子。她把舊日報紙拿在手
里,問清多大的鞋號、多大的尺碼,略一沉思,便操起剪刀下手剪,左繞繞,右繞繞,一張鞋底子或碩大
的襖片子就出來了。大家夸娘手巧,娘笑說,是剪多了,熟生巧。
③我最喜歡看娘剪窗花,像變魔術似的。她能從一疊平板板的紅紙里,眨眼間掏出活靈活現的紅窗花
來。記憶里,我們的窗紙上總有一幅艷艷的“喜鵲啄梅花”;炕圍子上總有十幾個翹尾巴狗兒,馱著“福”
字繞成一圈;而門板上的兩個“福”字,都是有故事的:“福”的“礻”字旁里,是大公雞昂頭看一盞燈籠,
右邊的“田”字底里,是小羊在吃草……
④其實,臘月的日子也不能說清閑。從喝了臘八粥,日子就被排好了程序,天天有主題。置辦年貨趕
大集,吃的穿的,貼的用的,鳥銜枝一樣,東一枝西一枝往家搬;撣塵掃屋,清洗衣物,給家里每個人做
第 7頁/共 13頁
新衣新鞋,做豆腐,蒸年糕,灌粉腸,蒸饃饃,煎炸各種吃食……娘和爹一項項完成著迎年的項目。在這些
活計間隙里,娘會在一個下午或晚上,說“咱們剪窗花吧。”
⑤于是炕上安一張小方桌。我們脫鞋上炕,在炕上嘰嘰嘎嘎,邊打鬧邊看娘剪窗花。娘把柜頂上的彩
紙取下,認真地疊成方格、三角形或菱形,然后將剪刀插進紙里。我們好奇地看著,看剪刀一張利口之下,
那艷艷春意是怎么被掏出來的。嘿,那剪刀好像有自己的路,它不疾不徐、緩緩前行,左踟躕,右停頓,
行一步,退一退,這兒掏掏,那兒裁裁……最后,那個銳銳的紙角,被娘咔嚓剪去。紅紙層層展開,一幅“喜
鵲啄梅”便簌簌脫胎而成。娘雙手端著,將它在窗格子上比畫。白生生的窗紙,映得那“梅”鮮艷炫目。
我心里“咯吧”響了一聲,被那種鮮明的搭配震驚了。
⑥娘剪窗花,是從小跟姥姥學的,姥姥又是跟太姥姥學的。擱現在,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了。然而,
我娘總不滿足于姥姥教的花樣,總想自己創個新。姥姥說,你娘啊,心性高哩。
⑦我們年年跟娘剪窗花,也不覺學會了剪些簡單的樣式。我發現,娘有時剪著剪著,手上會停下,剪
刀好像迷路的孩子,不知道要走向哪兒。娘蹙眉遲疑著、琢磨著,又左右比劃著,還不讓我們大聲嚷嚷。
她那入神的神態,很嚴肅,我們不敢再聒噪。終于,娘的剪刀再次起步了,簌簌簌簌,七拐八拐。這拐來
拐去的會拐出什么好玩兒的花樣呢,娘抿著嘴,也不言語。最后謎底揭曉:娘剪的是一頭老牛,牛身上三
朵梅,牛犄角上三道紋兒,眼睫毛長長的,牛頭低著往前猛拱。那年,我們迎來的是牛年。
⑧現在想,我娘一個普通的農婦,整日做的就是撫養兒女、操持家務、喂雞喂牛、下田跟土地莊稼打
交道,而她的精神世界里還珍藏著一派美的世界,真是難得。這種在物質匱乏與生活重壓下,依然堅守精
神豐盈的能力,不僅彰顯出人性對美的本能追尋,更是生命張力的體現,是對庸常生活最溫柔而有力的反
抗。
⑨娘剪完窗花,就指導著我們去貼。我們爬上窗臺,抹糨糊,貼窗花,貼好了,用手細細地撫平。娘
又讓我們到屋外去看看。那時,昏黃的燈光,透得窗紙一片朦朧,就在那方朦朧上,隱隱透出一枝梅,梅
枝上喜鵲昂著小巧的頭;窗紙四角,是四只流蘇飄飛的紅燈籠……簡陋的小院子里雪花飄著,一切單調沉寂,
而這洞溫暖的窗口,傳遞給我們的,像夢里的世界……
⑩如今,娘不在了,剪窗花的事,我卻鐘愛著。我沒有娘的巧手靈心,只會一些簡單的花樣,但我年
年都要買紅紙,剪窗花。稚拙的,吉祥的,紅火的窗花,貼在玻璃窗上,有春天的一團喜氣,也有一種天
長地久的傳承意味。
20. 文中的娘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
21. 體會第⑤段畫線句中“我”當時的心理活動。
22. 文章第⑧段運用了哪種表達方式?有什么作用?
23. 請說說本文中 窗花和下面鏈接材料中的腰鼓寄寓著作者怎樣的情思?
第 8頁/共 13頁
【鏈接材料】
愈捶愈烈!形體成了沉重而又紛飛的思緒!
愈捶愈烈!思緒中不存任何隱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歡樂,生活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交織!旋轉!凝聚!奔突!
輻射!翻飛!升華!人,成了茫茫一片;聲,成了茫茫一片……
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致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了。
簡直像來到另一個星球。
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摘自劉成章《安塞腰鼓》)
四、寫作(40 分)
請從下面的題目中任選一題完成寫作。(40 分)
24. 題目:
家鄉,是每個人心底最柔軟的牽掛。清晨街頭的裊裊煙火,古舊建筑的斑駁痕跡,兒時嬉戲的老地方,
獨特的風俗習慣……無一不牽動著我們的思緒。
請以“家鄉 ____________”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1)請 橫線上將題目補充完整;
(2)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3)不得在文中泄露個人和學校信息;
(4)不少于 600 字。書寫工整,字跡清楚。
25. 題目:點亮生活的微光
要求:
(1)不少于 600 字;
(2)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3)不得在文中泄露個人和學校信息;
(4)書寫工整,字跡清楚。
第 9頁/共 13頁
機密★考試結束前
2024—2025 學年下學期素質能力提升訓練
八年級語文試題卷
范圍:八年級下冊 1—4 單元
(全卷四個大題,共 24 個小題,共 8 頁;滿分 100 分,考試用時 150 分鐘)
注意事項:
1.本卷為試題卷。考生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答案應書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在試題卷、
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2.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積累與運用(1~5 題,每題 2 分,第 6 題 6 分,共 16 分)
【1~4 題答案】
【答案】1. D 2. D 3. A 4. B
【5 題答案】
【答案】C
【6 題答案】
【答案】 ①. 悠哉悠哉 ②. 輾轉反側 ③. 蒹葭蒼蒼 ④. 白露為霜 ⑤. 阡陌交通 ⑥.
雞犬相聞
二、綜合性學習(7~10 題,共 10 分)
(一)學習與探究(5 分)
【7~8 題答案】
【答案】7. ①竹子生長速度快;②具有收縮量小、彈性和韌性強、種植方便、可自然降解等優點;③竹子
吸碳固碳功能強;④我國每年有大量閑置竹資源。(答出其中 3 點即可)
8. 因地制宜種植竹子,發展竹產業,增加群眾收入;對竹子進行深加工,生產竹建材、竹食品、竹炭、竹
家具等,延伸產業鏈;利用竹資源發展鄉村生態旅游。
(二)名著閱讀(5 分)
【9 題答案】
【答案】 ①. 示例:想要了解漢字的起源和發展。 ②. 詩第十二
【10 題答案】
【答案】示例:詩歌中男子通過“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等文雅方式來追求女子,教導人們要以恰當、
第 10頁/共 13頁
文明的方式表達情感和追求美好事物。(言之有理即可)
三、閱讀(11~23 題,共 34 分)
(一)(4 分)
【11~12 題答案】
【答案】11. B 12. 甲詩畫線句運用對偶、夸張的手法,表現真正的友誼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抒發作
者樂觀豁達的情感;乙詩畫線句用擬人的手法,寫出故鄉水有情,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依依不舍。
(二)(10 分)
【13~16 題答案】
【答案】13. ①. 格外 ②. 靜止不動的樣子 ③. 靠近 ④. 高興的樣子
14. (1)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不能知道它的源頭在哪里。
(2)兩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開得晚,到現在才繁盛起來。
15. 示例一:側面烘托。無一字寫水,但無處不在寫水,通過寫游魚、陽光、影子,襯托小石潭水的清澈,
表現了作者賞景的愉悅心情
示例二:動靜結合,“不動”“遠逝”“翕忽”描寫水中游魚靜態與動態的迅速更替,體現了游魚的靈動,
呈現出一派生機,體現作者濃厚的賞景情趣。(意思對即可)
16. 甲文中作者先是心樂之,后因環境過于清冷,“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體現出他被貶后內心的孤寂
凄涼,難以在這清幽之境久留。乙文中客人鼓琴與水聲爭,而后鋪氈而坐,賦詩飲酒,展現出他們歡快愉
悅、沉醉于美景與雅集活動的心境。
(三)(8 分)
【17~19 題答案】
【答案】17. 作詮釋。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解釋了竹子根的劈裂作用,將抽象原理具象化,讓讀者
能清晰了解根劈作用的原理與過程。
18. ①植物有機質凋落和腐敗增加了土壤腐殖酸和有機質的含量
②林火焚燒后產生的草木灰成為新的肥料 A.c
19. ①生物是地球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我們要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地球生態平衡。②生物的風化作用會
破壞人文建筑,在建筑時應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預防和保護。③生物的風化作用促進物質循環,提醒我們要
遵循自然規律。(言之有理即可)
(四)(12 分)
【20~23 題答案】
【答案】20. ①勤勞能干,從喝了臘八粥就開始忙碌置辦年貨、撣塵掃屋;②心靈手巧,會做鞋樣子、襖樣
第 11頁/共 13頁
子,還能剪出各種活靈活現的窗花;③勇于創新,不滿足于姥姥教的花樣,在剪窗花時會自己琢磨新花樣;
④熱愛生活,即使生活忙碌,在臘月也會哼小曲兒、玩剪紙,精神世界豐富。(答出 3 點即可)
21. “我”當時充滿好奇與驚喜。好奇娘是如何用剪刀剪出如此鮮艷的“喜鵲啄梅”窗花,對娘的剪紙技藝
感到神奇;驚喜于白生生的窗紙與鮮艷的窗花搭配帶來的視覺沖擊,被這種鮮明的美所震撼。
22. 議論。作者借議論由娘平凡生活中堅守精神之美,引發對人性與生命的思考,深化主題,強調困境中堅
守精神豐盈的可貴,表達對娘及其生活態度的贊美,升華思想內涵,讓主旨更深刻。
23. 本文中的窗花寄寓著作者對娘的懷念,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之情;鏈接材料
中的安塞腰鼓寄寓著作者對生命力量的贊美,對黃土高原人民粗獷豪放性格的歌頌,對沖破束縛、阻礙的
向往。
四、寫作(40 分)
請從下面的題目中任選一題完成寫作。(40 分)
【24 題答案】
【答案】例文:
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是一種獨特的記憶,它縈繞在我的心間,讓我無論走到哪里,都難以忘懷。
家鄉的味道,是那田野里的麥香。每到春天,麥苗綠油油的一片,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地毯。
微風吹過,麥浪翻滾,仿佛綠色的海洋。到了夏天,麥子成熟了,金黃色的麥穗沉甸甸的,散發著誘人的
香氣。農民們忙碌地收割著麥子,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那新麥做成的饅頭,咬一口,滿滿的都是家鄉
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是那果園里的果香。家鄉的果園里,種著各種各樣的水果,有蘋果、梨子、桃子、葡萄
等。春天,果園里百花盛開,香氣四溢。夏天,水果漸漸成熟,掛滿了枝頭。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
果園里一片繁忙的景象。人們采摘著水果,品嘗著豐收的喜悅。那甜甜的水果,是家鄉的味道,也是大自
然的饋贈。
家鄉的味道,是那小吃攤上的美食香。家鄉的小吃種類繁多,有煎餅、油條、豆腐腦、胡辣湯等。每
天早上,小吃攤前都圍滿了人,大家品嘗著美味的早餐,開始新的一天。那熱氣騰騰的小吃,散發著濃郁
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無論是在寒冷的冬天,還是炎熱的夏天,這些小吃都能給人帶來溫暖和滿足。
家鄉的味道,是那濃濃的親情。每次回到家鄉,親人們都會熱情地迎接我,為我準備豐盛的飯菜。大
家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分享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那溫馨的畫面,那濃濃的親情,是家鄉最珍貴的味
道。
家鄉的味道,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情感,它承載著我的回憶,我的思念,我的眷戀。無論我走到哪里,
第 12頁/共 13頁
無論我經歷多少風雨,家鄉的味道永遠都在我的心中,永遠都不會消失。
【25 題答案】
【答案】例文:
點亮生活的微光
晚自習結束時,雨下得正急。我抱著書包沖進雨里,冰涼的雨水瞬間打濕了劉海,視線被模糊成一片
灰蒙蒙的白。站臺下擠滿了避雨的人,每個人都緊鎖眉頭,像被這場突如其來的雨澆熄了所有耐心。
“同學,要不……共一把傘?”一個怯生生 聲音在耳邊響起。我轉過頭,是個戴眼鏡的女生,校服袖
口沾著幾點墨跡,手里的傘是最普通的黑色折疊傘,傘骨上還纏著一圈透明膠帶。沒等我回答,她已經把
傘往我這邊傾斜了大半,“我家就在前面的巷子,不遠。”
雨砸在傘面上,發出沉悶的聲響。傘下的空間很小,我們的胳膊時不時碰到一起,帶著少年人特有的
溫熱。她指著路邊的梧桐樹笑:“你看那棵樹,去年被臺風刮斷了枝丫,今年居然又冒出新芽了。”順著她
的目光望去,昏黃的路燈下,斷枝處果然抽出了嫩綠的枝條,葉片上的雨珠反射著細碎的光,像撒了一把
星星。
到了巷子口,她把傘塞給我:“拿著吧,我跑幾步就到了。”沒等我推辭,她已經沖進雨里,書包在背
上顛出小小的弧度,像一只輕快的小鹿。我握著傘柄,上面還留著她的溫度,膠帶硌著掌心,卻莫名讓人
安心。
那把傘我用了很久,膠帶換了幾次,黑色的傘面漸漸褪成淺灰。后來我才知道,那個女生家住的巷子
并不近,那天她為了送我,自己淋了半程雨。
生活或許就像一間沒有開燈的房間,總有些角落藏在陰影里。但那些細碎的溫暖:一把傾斜的傘,一
次無聲的幫助,一句笨拙的安慰,就像微光,看似微弱,卻能在不經意間照亮角落。更重要的是,當我們
接住別人遞來的光時,也會忍不住想,要不要把自己變成一束光,哪怕只有一點點亮,也能讓身邊的世界
暖和一點。
其實啊,點亮生活的從來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那些散落在日常里的微光。它們或許微小,卻足
夠讓我們相信,生活值得被溫柔以待。而我們要做的,不過是彎腰拾起這些光,然后,把它們傳遞下去。
第 13頁/共 1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中市| 敦化市| 阜平县| 陆河县| 锦州市| 奉贤区| 始兴县| 衡阳市| 利津县| 安泽县| 鄂托克旗| 奉贤区| 澜沧| 保靖县| 淮北市| 仲巴县| 曲周县| 通许县| 德令哈市| 黑龙江省| 九寨沟县| 徐汇区| 长垣县| 九龙坡区| 泗阳县| 西昌市| 秦皇岛市| 徐汇区| 余干县| 焉耆| 昂仁县| 韶山市| 西昌市| 濮阳县| 阿克| 龙州县| 神池县| 鄄城县| 屏山县| 佛学| 怀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