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綠盛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度(下)第一學月學情檢測八年級 語文試題一、語言積累與應用(15分)1. 下面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2分)A.歸省 (xǐng) 亢奮 (kàng) 家眷 ( juàn) 悄愴幽邃(qiāo)B.鳧水 (fú) 行輩 (xíng) 燎原( liáo ) 犬牙差 (cī) 互C.斡旋 (wò) 桕樹 ( jiù ) 糜子(méi) 佁 (yǐ) 然不動D. 冗雜 (rǒng) 晦暗 (huì) 驀然(mù) 熙 (xī) 熙然 2. 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2分)A. 縹緲 偏辟 踴躍 人情事故B. 寬慰 囑咐 腦畔 大徹大悟C. 嚴竣 震撼 靜穆 無人問津D. 褪色 攛掇 幅射 垂珠聯龍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A.雨更大了,房頂上、街上激起一層白蒙的雨霧,宛如縹緲的素紗。B.沒有時間和精力的話,不要亂表愛心養小動物,怠慢它們同樣是種殘忍。C.今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一定穩增長力度,絕不會像西方預測那樣戛然而止。D.為了紀念唐代書法大家歐陽詢“當代文人書法周”活動在望城區書堂山舉行,為書法愛好者提供了一場嘆為觀止的文化盛宴。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2分)A.通過漢字書寫大賽,使人們重拾漢字之美,也就越發珍惜紙質時代的美好。B.央視《大國工匠》系列節目反響巨大,工匠們精益求精、無私奉獻的精神引發了人們廣泛而熱烈的討論和思考。C.抖音不再是一款只針對“先鋒潮人”的應用,而是一個幫助普通用戶記錄美好生活的平臺。D.一個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復興,取決于這個民族的優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傳承。5.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社戲》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朋友誠摯情誼的眷戀。B.《回延安》以“信天游”的形式,寫詩人回到闊別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變化,表達了詩人無限興奮和喜悅的心情。C. 《小石潭記》的情感由開篇的“樂”,到文末漸漸轉化為“寂寥”與“悄愴”,含蓄地表達了作者被貶后內心終究無法擺脫的落寞之情。D.《燈籠》以散文的筆法,抒寫了關于燈籠的一些記憶,從不同側面表達了燈籠對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義。6. 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5分)(1) ,悠悠我心。(《子衿》)(2)氣蒸云夢澤,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3) ,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 ,胡為乎泥中?(《詩經·式微》)(5)青樹翠蔓, ,參差披拂。(《小石潭記》)二、綜合性學習(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我們作為地球的主人,就應該好好保護地球。為了讓我們的家園變得更綠色,更環保,校學生會將舉行“低碳生活從我做起”的主題活動,倡導節約能源。材料一:溫室氣體讓地球“發燒”。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深入,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導致全球氣溫升高、氣候發生變化。全球變暖使得南極冰川開始融化,進而導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遠遠超出此前的預期。地球“發燒”也給人類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水溫升高導致藍藻迅猛繁衍,從供水體系到天然湖泊都會受到污染,從而引發人體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和皮膚的疾病。低碳生活,已成為人類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材料二:低碳指較低或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的共識。它的倡導,反映了人類因氣候變化而對未來的擔憂。全球變暖等氣候問題致使人類不得不考量目前的 生產和生活方式,優化和約束某些生產和消費行為,從而實現減少碳排放量的目標。“低碳生活”的提出, 不僅告訴人們可以為減碳做些什么,還告訴人們可以怎么做。材料三: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任官平說:“節能就是最大的減碳。”請根據上面的材料,完成“低碳生活”的相關問題。結合三則材料,概括出低碳生活的含義。(2分)為本次活動擬一條宣傳標語。(2分)請你以班委會的名義寫一封倡議書,呼吁同學們節約用電,補充三條倡議內容(3分)倡議書親愛的同學們:為了更好地保護地球,低碳生活,我代表班委會發出以下倡議: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節約用電,為人類發展獻出一份力量!倡議人:××年級××班委會××年××月××日10.請用行楷抄寫句子。(3分)人生是一場探索之旅,學會從容應對每一項挑戰,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三、閱讀(29分)(一)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1-13題。(12分)叫賣:一座城市的溫情微吟①在許多大城市已經不大聽得到小販的叫賣聲了,但成都的街巷里卻還熱鬧,尤其玉林這一片,從早到晚都像在進行著一種叫作“叫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鹽水煮花生——,五香豆腐干兒——菊花——金銀花——胖大海哎——喲——磨刀——磨菜刀剪刀——②聲音由遠及近,反復著,然后依依漸次遠去。那尾音還游絲一般地輕舞著,另一個悠遠的聲音又疊加上去,首尾相接,不絕如縷。③小販叫賣的聲音在古書中被形容為“吟叫百端”。一個“吟”字畫出了聲音的起伏線譜,輕重長短、虛實收縱,是帶著旋律的聲音藝術。短短幾個字,不但要韻味悠長,讓人覺得舒服,還得要勾起人們的消費欲望,那自是一套了得的本事。④各地的方言讓小販一吆喝,就有了鮮明的地域風韻。在江南,軟糯的吳音可以吟出宋詞的清韻:“水紅菱嘞——水紅菱要嗎?”⑤住在江南的日子里,清早,總會飄來一個女子柔軟清靈的叫賣聲,那細細柔柔的聲音像是雨后擦地而過的微風,濕漉漉地在小巷回旋,然后飄掛在翹角的屋檐上,久久蕩著。⑥而老北京的叫賣更具藝術感。這活兒大多是老爺們兒干的,宏聲大嗓,卻悠然作韻,京腔里透著慣常的自信:“吃來唄,沙瓤的,鬧塊咧!”賣西瓜的一嗓子出去,聲調婉轉,平仄起伏,有京韻大鼓的韻調。年少時,我在皇城根兒下住過,那時的北京城,紅墻藍天,鴿群飛掠,哨音長長,綠楊深處胡同里飄出一兩聲悠遠模糊的叫賣,那味兒是讓人憶起來也會銷魂兒的。只是,如今京城的叫賣漸漸由一種生活形態轉變成了招攬游客的文藝演出。⑦我們玉林這一片的叫賣則還是原生態的、活著的、川味兒的聲音藝術。玉林接納了操著川內各地方言的小販,他們在這里聚集,叫出不同的音韻風味來。川東、川北的,語調舒緩,尾音帶著彎兒:“醪糟兒——,粉——子醪糟兒——”,音調富于變化,旋律感極強。川南的則直接、短促:“豆花兒!膽水豆花兒!”字字鏗鏘,顆粒飽滿,不加修飾,樸拙自然。而成都本地的,自是柔婉親切,如絲般順滑:“涼糕——涼粉兒——涼皮——”。在玉林的叫賣,不管哪種風韻,不管何種力度,基本都是獨詞獨句,將貨品名字直端端道來,率性、爽直,這是川人的性格。⑧我住進玉林是十九年前的事了。那時,有個川北口音的男子每天清晨都會在樓下叫賣發糕。他的聲音實在好聽,感覺他只是輕輕一張嘴,聲音就能“打遠兒”。但從我的樓上看不到他經過的那條小巷,我便不曾見過他。我猜想,他該有四十多歲了,這些年風雨無阻地叫賣,斷然不是為了炫耀他的“中國好聲音”,而是為了養家糊口。他多半會有兩個孩子需要供養,有雙親需要贍養,為了他們,他一刻也不曾松懈。⑨有段時間我凌晨兩三點才能入睡,但他早晨一嗓子就會將我的夢境挑破。家人心疼我,就對著他一通斥責。我趕緊制止,說大家都是在討生活,不容易的,都別相互為難了,我可以換個房間睡覺的。可自那以后,就再也沒聽到過他的吆喝了,這讓我心里愧痛。我企望著沒有耽誤他的買賣,沒有影響他供養孩子,贍養老人。⑩玉林飄蕩著叫賣聲的世俗生活總是令我迷戀,它充滿了人間煙火的味道,是“生物多樣性”的樣板。小販的叫賣總是把真實的日子味兒送進戶牖,提醒著我們人生之苦樂。這叫賣是嚷嚷市聲中最動聽的聲響,是一座城市溫情的微吟。 “收——舊家——具——喲——,收——廢報——紙——” 在樓上埋頭讀書,忽地傳來一聲吆喝,我瞬間想起家里有一大堆不要的舊書刊可以換點小菜錢,就沖著樓下大喊一聲:“喂——等到,賣廢紙!”11.作者為什么說“叫賣是嚷嚷市聲中最動聽的聲響”?請結合全文分條概括。(4分)文中描寫了江南、北京和成都三地的叫賣,有何作用?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4分)文章開頭與結尾都寫到具體的叫賣聲,這樣安排有何妙處?請結合全文進行賞析。(4分)文言文閱讀(1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題。【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乙】明日過桃源縣①,之綠蘿山下。諸峰累累,極為瘦削。泊水溪,與諸公步入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樹,夾道如錦幄②,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屢陟③彌高。石為泉水嚙,皆若靈璧④。有老道人從石壁上復緣而下,欲見其捷,失足仆地,眾皆笑。予乃竊步馳道間,至桃花下,月色轉朗耀,花香薰人,藉地而坐。頃之,文弱亦至,相顧大笑曰:“已較遲八刻矣!”茵花啜茗,歡笑移時。夜中月色水聲,清人肌骨。灘聲雷轟,霏珠濺雪,小舟復不可往。乃步行壁下,溪水浸巖中斷,復不可往,則跣⑤而過。凡三四渡有灘浩浪掀舞相與濯足望前溪叢樹中有小亭。漁人曰:“此龍角亭也,下有龍湫。”急往改衣少息,偶有鄉民陳姓者,以雞黍至,感其意,為之飽。訊溪所止,則云:“兩山相合,中縈一帶,可二百里許。”予曰:“此真避秦處也。恨無小舟,不能窮其源耳。”相與步歸,至舟,日向午,遂理歸棹。一瞬數十里,去花源一牛鳴宿焉。【注】①桃源縣:隸屬湖南常德,因《桃花源記》而聞名。②錦幄:錦帳,泛指華美的帳幕。③陟(zhì):登,上。④靈璧:靈璧石,產于安徽省靈璧縣磬石山的一種觀賞石。⑤跣(xiǎn):光著腳。14.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 漁人甚異之 異: 對……感到驚異B. 乃不知有漢 乃: 于是,就C. 之綠蘿山下 之: 往,到……去D. 相與步歸 相與: 一起15.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2分)A. 凡三四渡/有灘/浩浪掀舞/相與濯足/望前溪叢/樹中有小亭B. 凡三四渡/有灘/浩浪掀舞/相與濯足/望前溪叢樹中/有小亭C. 凡三四渡/有灘浩浪/掀舞相與/濯足望/前溪叢/樹中有小亭D. 凡三四渡/有灘浩浪/掀舞相與/濯足/望前溪叢樹中/有小亭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甲】文最后寫與陶淵明同時代的劉子驥尋桃花源的故事,增添桃花源的真實性,使文章虛實相生。B.【甲】文作者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相對立的世外桃源,表達作者反對剝削壓迫、反對戰亂的愿望。C.【乙】文從“泊水溪,與諸公步入花源。至桃花洞口”中,可以看出桃花源的位置隱秘,且與世隔絕。D.【乙】文展現了桃花源中鄉民的淳樸熱情,“我”與朋友文弱志趣相投,一起漫游山水,樂在其中。1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2)予曰:“此真避秦處也。恨無小舟,不能窮其源耳。”(三)古代詩歌閱讀(5分)閱讀下面古詩,完成18~19題。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18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也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B.“流”即挑選,“采”即采摘,“芼”即求取,幾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女子的勤勞。C.《關雎》屬于《詩經》中的“國風”,采用重章疊句的藝術形式,增強詩歌的音樂美。D.“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實寫了青年與意中人熱戀的時光和舉行婚禮的歡樂場面。19.“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四句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3分)四、名著導讀(6分)“4.23”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八年級準備開展“走進杜甫,聆聽時代的聲音”的主題閱讀活動,請結合下面的材料,完成活動任務。真正繼往開來的詩人是杜甫。他是河南鞏縣人。安祿山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他從長安逃到靈武,做了“左拾遺”的官,因為諫放房琯,被放了出去。那時很亂,又是荒年,他輾轉流落到成都,依靠故人嚴武,做到“檢校工部員外郎”,所以后來稱為杜工部。他在蜀中住了很久。嚴武死后,他避難到湖南,就死在那里……(詩)李白用來抒寫自己的生活,杜甫用來抒寫那個大時代,詩的領域擴大了,價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寫“民間的實在痛苦,社會的實在問題,國家的實在狀況,人生的實在希望與恐懼”,更給詩開辟了新世界。——《經典常談·詩第十二》20.朱自清先生謙稱《經典常談》“各篇的討論,盡量采擇近人心說”,并沒有自己觀點。選擇什么樣的說法介紹給讀者,也能顯示出作者的眼光與功底。請結合材料,完成下面讀書筆記。(6分)(1)重要事實:(2)主要觀點:(3)閱讀后的收獲:五、寫作(40分)21. 按要求寫作。春節檔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燃爆全球,突破100億,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首。《哪吒之魔童鬧海》給了我們很多啟示,“爹娘不在身邊,你要學會照顧自己。”“你不是一直想和爹踢毽子嗎?”作為魔童的哪吒能夠實現人生價值,離不開父母的鼓勵與陪伴。親情永遠是我們每一個人人生旅途中披荊斬棘的堅固鎧甲,請模仿《背影》《秋天的懷念》以平實的語言敘寫平凡事件傳達真摯的情感的寫法,以《流淌在心間的親情》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①文體不限,詩歌戲劇除外;②內容自選,立意自定;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④卷面整潔,字跡清楚。⑤不少于600字,最多寫滿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