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注意事項】答卷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點校、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在規定的位置粘貼考試用條形碼。答題時,務必將答案涂寫在“答題卡”上,答案答在試卷上無效。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祝你考試順利!(一)、積累與運用(23分)1. 根據語境,補寫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詩言志,文載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關雎》就在“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兩句中,通過寫水鳥和鳴引出下文對善良美好女子的思慕;而《式微》中“③__________,胡為乎泥中”寫出勞役者對統治者不滿,天晚還在泥水中勞作;《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孟浩然“坐觀垂釣者,④__________”表達自己從政的心愿,希望得到舉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描寫了朋友之間跨越空間的友誼;東晉文學家陶淵明在《桃花源記》里描繪了“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的醉人春光。2.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海洋是福建高質量發展的戰①(lüè)要地。眼下,海洋經濟已成為沿海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最具活力和前景的( )之一。進入新時代,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福建“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近年來,“藍色朋友圈”不斷擴大,“海絲”和“陸絲”在福建實現陸海②(lián)動、東西互濟。全省( )“中歐班列”的城市達到6個,“絲路海運”命名航線總數達到122條( )、筑夢遠航,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為③(pǔ)寫中國式現代化福建篇章增添藍色動能。(1)根據拼音,依次寫出①②③處相應的漢字(正楷字或行楷字)。(2)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 領域 開通 披荊斬棘B. 地域 開啟 劈波斬浪C. 領域 開通 劈波斬浪D. 地域 開啟 披荊斬棘(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表意不順,請在適當的位置添加適當的詞語,使句子規范、通順。3. “選擇”是人生中不可回避的話題。請從下列人物中選擇一個,結合原著中人物做出的某次重要選擇,說說這次選擇對人物而言為什么重要。①周恩來(《紅星照耀中國》)②保爾·柯察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古詩文連讀(共23分)4. 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問題。同學們選取蘇舜欽的詩和文開展學習活動。蘇舜欽,北宋詩人、文學家。慶歷四年(1044年),蘇舜欽獲罪削籍為民,后離開東京。慶歷五年四月,他抵達蘇州,經過三次遷徙。同年五月,筑滄浪亭定居。以下詩文是他寓居蘇州時所作。材料一:滄浪亭一徑抱幽山,居然城市間。高軒①面曲水,修竹慰愁顏。跡與豺狼②遠,心隨魚鳥閑。吾甘老此境,無暇事機關③。[注]①軒:有窗戶的長廊或小屋。②豺狼:比喻奸佞小人。③機關:計謀,心機。材料二:滄浪亭記予以罪廢,無所歸。一日過郡學,東顧草樹郁然,崇阜①廣水,不類乎城中。東趨數百步,有棄地,三向皆水也。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亭北碕②,號“滄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澄川翠干,光影會合于軒戶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予時榜③小舟,幅巾④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返思向之汩汩榮辱之場,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噫!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勝之道。(節選自《蘇學士文集》,有刪改)【注】①阜:土山。②碕(qí):同“崎”,彎曲的水岸。③榜:劃船。④幅巾:古代男子以一幅絹束頭發,稱為幅巾,這里指閑散者的裝束。(1)詩歌鑒賞貴在聯想想象,請將材料一“高軒面曲水,修竹慰愁顏”所展現畫面描寫出來。(2)詩歌鑒賞貴在煉字析句,請概括材料一頸聯中“遠”“隨”二字分別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3)下列對材料二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 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B. 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C. 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D. 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4)請參考“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詞。加點字詞 方法提示 釋義(填文字)不類乎城中 關聯教材 佛印絕類彌勒(《核舟記》) A類:__________ 東趨數百步 查閱詞典 ①快步走;②趨向;③同“促”,催促。(《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B趨:__________ 號“滄浪”焉 詞類活用 周亞夫軍細柳:名詞用作動詞,駐軍。 C號:__________ (5)把材料二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②前竹后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6)蘇舜欽遭人陷害被罷官,“無以歸”,但是到了滄浪亭,卻“甘老此境”“灑然忘其歸”。蘇舜欽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請結合材料一、材料二簡要分析。(三)文學類文本閱讀(共2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雨中明月山梁衡①江西西部有明月山,藏于湘贛之間,不為人識。當地政府恨世人不識璧中之玉,閨中之秀,便邀海內外作家記者團作考查之游。②頭一日,游人工棧道,乘纜車登頂,云繞腳下,霧入衣襟,游者不為所動;第二日,看大廟,殿宇巍峨,新瓦照人,更不為動。當晚,人走一半。③第三日,微雨,主人再邀所余之人作半日之游。無車無馬,徒步爬山。一入山門,立見毛竹數竿,有兩握之粗。青綠滾圓的竹面上泛出一層細濛濛的白霧,竹節處的筍葉還未退凈,一看就是當年的新竹。但其拔地接天,已有干云捉月之勢。眾人精神為之一振,紛紛沖上去照相。然后開始爬山。④路沿峭壁而修,左山右河。山幾不見土石,全為翠竹所蓋;河卻無岸無邊難見其貌,其實就是兩山間一谷。谷隨山的走勢成之字形,忽左忽右,漸行漸高。谷間只有四樣東西:竹、樹、石、水。水流漱石,雪浪橫飛,竹木相雜,堆綠染紅,好一幅深山秋景圖。石頭一色青黑。大者如樓,小者如房,橫空出世,雜布兩岸。有那順洪水而流落谷底者,無論大小皆平滑圓滾,俯仰各態。雨濛濛,似下非下,濕衣潤膚。正行間,路邊有一石探向谷中,四圍藤樹橫繞圍成天然扶欄,好個“一石觀景處”。憑“欄”望去,只見竹浪層層,滿川滿山,一直向天上翻滾而去。近處偶有一枝,探向林外,正是蘇東坡詩意“竹外一枝斜更好”。竹子這東西無論四季,總是一樣的青綠,永葆青春朝氣。大家就說起蘇東坡,寧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又說到城里菜市場上賣的竹筍。主人見我們對竹感興趣,突然說:“你們知道不知道,這竹子是分公、母的?”我們一下子靜了下來,都說不知。他說:“你看,從離地處起往上數,找見第一片葉子,單葉為公,雙葉為母。”眾人大奇,撥開竹子一找,果然單雙有別。我自詡愛竹,卻還不知這個秘密。大家又問,這有何用?“采筍子呀!山里人都知道,只有母竹根下才能挖到筍子。”原來,這山不只是為了人看的。⑤等到又爬了幾里地,過了一座吊橋,再折上一段石板路,半天里忽一堵石壁矗立面前,壁上有瀑布垂下,約有幾十層樓房那么高。石壁的背后和四周都簇擁著綠樹藤蘿,如一幅鑲了邊的巖畫,而畫面就是直立起來的江河奔流圖。它不像我們在長江或黃河邊,看大浪東去,浩浩千里,而是銀河瀉地,雪浪蓋頂。我自然無法接近水邊,只試著往前探了一點身子,便有濕云濃霧猛撲過來,要裹快我們上天而去。我趕緊轉身向后,這時再回望來路,只見云霧倏忽,群山奇峰飄忽其上,古廟蒼松隱約其間。近處谷底綠竹拍岸,流水奏琴,偶有一束紅葉,伏于石間,如夜間火光之一閃。⑥這時,主人在下面半山腰的一間石室前招手,待我們款款下來,他已設好茶來。茶備兩種。一為當地的黃豆、橙皮、姜絲所制,驅寒暖胃,咸辣香綿,慢慢入心;而另一種則為山上采的野茶,清清淡淡,似有似無,就如這窗外的濕霧。我們都不再說什么,只是端著杯子,靜靜地望著遠處。許久,不知誰喊了一聲:“天不早了,該下山了。”我說:“不走了,就這樣坐著,等到來年春天吃筍子。”(選自梁衡《把欄桿拍遍》)5. 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是一篇游記散文,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描繪了明月山秋季的美景。B. 本文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游覽的地點依次為“山門、山谷、吊橋、一石觀景處、石室”。C. 本文依次寫了作者所見深山秋景圖、微雨新竹圖、江河奔流圖、靜坐品茶圖、D. 本文引用蘇東坡“竹外一枝斜更好”“寧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等詩句,是為了表達對明月山的竹的喜愛,充滿詩意,富有文化氣息。6. 文章開頭兩段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7. 結合語境,按要求賞析下面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1)憑“欄”望去,只見竹浪層層,滿川滿山,一直向天上翻滾而去。(理解加點詞的含義)(2)我自然無法接近水邊,只試著往前探了一點身子,便有濕云濃霧猛撲過來,要裹挾我們上天而去。(從修辭角度賞析句子)8. “所感”是游記的靈魂。第④段畫波浪線的句子和下面的【鏈接材料】都運用了哪種表達方式?二者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鏈接材料】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梁衡《壺口瀑布》9. 請結合內容,體悟第⑥段畫波浪線的句子所蘊含的情味。(三)實用類文本閱讀(共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全國政協委員建議設立“漢字節”①國人的漢字書寫問題,引起了全國政協委員的重視。②全國政協委員言恭達指出,數字化時代,很多人對電腦、手機產生依賴癥,再加上網絡語言表達的不規范性和粗鄙化傾向,導致提筆忘字的“失寫癥”逐步蔓延。③他認為,當今基礎教育重在認字,忽視漢字的美。漢字的教學不應該只是高速,而更應該是高質。他指出,漢字國際傳播起步較晚,要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漢語的國際推廣和傳播在建立中國與世界有效的話語系統過程中的積極作用。④因此,他建議,必須在國家層面上重視漢字和漢字文化,設立“漢字節”,并建立漢字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中華民族漢字文化的精神堡壘。緊抓“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機遇,加強引導推廣。在基礎教育階段,應培養孩子的寫方塊漢字的習慣和對漢字母語的認同與親和力,使漢字教學能夠從傳統文化層面進行。要運用現代傳媒手段,全民普及漢字文化,通過電視、廣播、新媒體等大眾傳媒打造“振興漢字文化”類精品節目,讓觀眾學習漢字知識,領略漢字之美。⑤他還建議,將漢字書寫融入社會評價體系之中,“不管是大中小學生,還是各業成人應提倡書寫,讓書寫漢字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與方式。”⑥全國政協委員蘇士澍呼吁:“學好漢字、寫好漢字,已成為關系到中華文化自信、文化傳承、民族凝聚力提升甚至國家文化安全的大事,全體國人都應該對此高度重視。我們共同向所有國人發出倡議--‘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⑦據了解,為推動青少年漢字書寫教育,2016年,蘇士澍聯合其他全國政協委員先后到全國20多個省、上百所學校就“書法進課堂”實施情況進行調研,發現中小學校書法教育資源分布嚴重不均衡,書法教師嚴重短缺,開課率嚴重不足等教學瓶頸和困難。⑧蘇士澍說,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多用漢語,多動筆寫字;要投入更大的力量加強書法教師培養,拓展電腦、互聯網等現代化教學平臺,大力推進“書法進課堂”的漢字書寫教育,教導孩子們會寫字、規范寫字;建議設立“全國漢字書寫日”,在全社會積極營造“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的社會氛圍。(有刪改)10.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兩位全國政協委員都從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高度,闡述了建立“漢字節”或“全國漢字書寫日”的意義。B. 蘇士澍委員聯合言恭達等其他全國政協委員先后到全國上百所學校就“書法進課堂”實施情況進行調研,發現當今中小學校書法教育存在不少問題。C. 言恭達委員建議設立的“漢字節”與蘇士澍委員建議設立的“全國漢字書寫日”具體目標并不完全相同。D. 在蘇士澍委員的建議中并沒有提到類似言恭達委員“將漢字書寫融入社會評價體系之中”的主張。11. 兩位委員主張設立“漢字節”或“全國漢字書寫日”的主要理由有哪些?12. 有人對兩位委員的建議持有不同意見,認為設立漢字節不能解決“漢字危機”,沒有實際意義。對此,你怎么看?請表明觀點并闡述理由。(四)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共12分)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游神”又被稱為“迎神”“神像出巡”,是人們在年節等喜慶日子,將神像請進神轎,抬出廟宇,或由“挺神將”架著塔骨扮演神像,在一定地域內巡游、走街祈福的一種賀歲儀式活動。“游神”隊伍里鼓樂、舞龍、舞獅等民俗表演一同上陣,熱鬧非凡,可謂是民間藝術集中展示的嘉年華;活動里蘊含的竹編技藝、脫胎漆器、十番音樂等元素更是福州非遺文化的集大成者。這項別具特色的祈福民俗文化已入選地方非遺項目。材料二:塔骨內部結構示意圖神將的像在福州地區俗稱“塔骨”,這是一種大型空心竹骨神像,由人在塔骨里面扛起神像,俗稱“挺塔骨”。塔骨神像大多屬于主神的隨從部下,神職較低,也更容易與人親近。2024年福建游神傳播最廣的是“世子天團”,個個造型時髦,俊朗飄逸,一下子風靡全網,其實他們就是塔骨神像。材料三:福建人游的“神”,很多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他們或為百姓做出貢獻或代表了忠孝禮儀,紀念他們是為了表示感恩。福建距離中原遙遠,在這“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地,靠海需跑船遠航,靠山需與山為鄰,各種自然災害多,生存不易,人們更懂得平安難得,對自然萬物懷有敬畏之心。作為傳統民俗活動之一的游神,在網絡上持續引發共鳴,這印證了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內在生命力。這種古老的祈福活動寄托著福建人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待。游神游的更是傳統民俗文化蘊藏的歷史內涵和文化自信。材料四:傳統民俗活動千百年流傳下來,已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年輕一代的參與,游神這項民俗文化得以創新:從以前女生不能打鼓、挺神將,到現在打破陳規;神將的模樣也從以前的粗獷,到現在的俊美;將來可能還會實現神將的機器人化。但創新不是一下變成了不認識的東西,創新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既然叫“民俗”,不妨讓其在民間,自發組織不攤派,政府要引導好,發揮游神在道德教化、文化傳承、公益慈善、民間交流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抑制其消極作用;更要強化其精神內核,以文明為骨,以文化為魂,也許才是民俗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必由之路。13. 下列有關“游神”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福建游神”蘊含著多種非遺元素,已經入選地方非遺項目。B. 風靡全網的“世子天團”屬于塔骨神像,是“游神”里的主神。C. “游神”受到關注,印證了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內在生命力。D. “游神”這一民俗活動適應時代要求,打破了陳規,得到創新。14. 結合材料,說說傳統文化“破圈”該如何守住底線?請簡要概括。15. “福建游神”爆火出圈,相關話題在社交媒體上快速傳播。網友小清認為“福建游神”是愚昧的迷信行為。請你結合上述材料批駁他的觀點。(五)、作文60分16.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生活中,有很多“考卷”需要我們認真作答,每個人都渴望答得漂亮。對“漂亮”的理解,不只是結果的圓滿,還可以是多樣的、豐富的、辯證的……請以《這份考卷,答得漂亮》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②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③書寫工整卷面整潔。參考答案1.【答案】 ①. 關關雎鳩 ②. 在河之洲 ③. 微君之躬 ④. 徒有羨魚情 ⑤. 海內存知己 ⑥. 天涯若比鄰 ⑦. 芳草鮮美 ⑧. 落英繽紛2.【答案】(1)①略②聯③譜 (2)C(3)進入新時代,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將福建定義為“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3.【答案】示例一:周恩來(《紅星照耀中國》)選擇:堅定地選擇投身中國革命事業,展現出強烈的愛國情懷和對民族未來的擔當,使他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領導人物,領導了眾多革命活動,為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做出卓越貢獻。示例二:保爾·柯察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選擇:在身體殘疾后選擇以文學創作繼續為革命事業奮斗,體現了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在新的領域實現人生價值,激勵著無數人勇敢面對困難,為理想而奮斗。4.【答案】(1)示例:一條小路環繞著幽靜的山丘,竟然就在城市的近旁。對著這秀麗的山水,我的憂愁煙消云散。(2)“遠”字蘊含了詩人對小人的憎惡之情;“隨”字蘊含了詩人寄情于魚鳥的悠然自得之情。 (3)C(4) ①. 像,相似 ②. 快步走 ③. 命名(5)①我因喜愛而在此來回走動,于是用四萬銅錢買下了這塊地。②小亭前面有竹林,后面有流水,水的南邊又有竹林,無窮無盡。(6)①材料一寫詩人遠離了奸佞小人,再也不用參與朝廷中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表達了詩人對官場黑暗的憎惡和獨善厭惡;材料二寫詩人回想過去被榮辱得失所困擾,實在是淺陋無知,感嘆古代賢能智慧之人因為一次過失就自殺的人很多,他們不知道戰勝自我、從容樂觀的生活之道,而自己已經找到了這種生活之道,所以才會“灑然忘其歸”。【答案】5. B 6. ①開篇點題,交代了明月山的地理位置/交代了游明月山的原因。②用“先抑后揚”的寫法,先寫頭兩日游山“不為所動”,顯第三雨中游山的趣味。③寫游者“游人工棧道”“看大廟”等“不為所動”,人走一半;這與第三日游山的精神振奮形成對比,表達出自然風光勝于人工的意思。7. (1)①“層層”的意思是一層又一層,寫竹浪一層翻過一層;②“滿”是充滿的意思,寫竹子遍布整個山川;③生動地寫出了竹子茂密而壯觀的特點(答“多”“生機勃勃”等,亦可)。(2)①“猛撲”“裹挾”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濕云濃霧以人的動作,②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濕云濃霧氣勢洶涌,動態感十足,③表達了作者對這幅“直立起來的江河奔流圖”的贊美。8. ①議論。②本文:言有盡而意無窮,含蓄地表明不僅有自然美景供人欣賞,還有提供筍子等物產資源,表達作者對明月山的贊美之情。③鏈接材料:表現黃河的個性是柔中帶剛的,蘊含著無窮的力量,黃河的個性也是在巨石的逼迫、抵拒中最終鑄就的。表達作者對黃河、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贊美之情。9. 幽默風趣,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留戀,他因明月山的美景和主人的細心招待而沉溺其中。【答案】10. B 11. ①數字化時代漢字“失寫癥”逐步蔓延;②當今基礎教育,忽視漢字美;③漢字傳播在建立中國與世界有效的話語系統過程中的有積極作用;④學好、寫好漢字關系到中華文化自信、文化傳承、民族凝聚力提升甚至國家文化安全。12. 示例一:有意義。設立漢字節可以營造一種氛圍,讓人們更加重視漢字書寫和漢字教育,有利于傳播和弘揚中國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漢字危機。示例二:沒有意義。民眾患上“失寫癥”并不是因為對漢字的不重視,而是我們有了更便捷的書寫和閱讀方式,是生活方式引發了漢字危機,設立漢字節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答案】13. B 14. 政府要引導好,發揮其在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抑制其消極作用;更要強化其精神內核,以文明為骨,以文化為魂。15. “福建游神”不是愚昧的迷信行為。“福建游神”紀念的是為百姓做出貢獻或代表忠孝禮儀的真實歷史人物,這是為了表示感恩;同時,它也寄托了福建人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待,體現了傳統民俗文化蘊藏的歷史內涵和文化自信。因此,“福建游神”是一種富有文化內涵和積極意義的民俗活動,不應被簡單地視為迷信行為。16.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