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珍愛我們的生命第九課 守護生命安全第二課時 提高防護能力一、選擇題。1. 2024年5月12日是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其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 ——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火災猛于虎,是威脅人身和財產安全的主要災害之一。當火災發生時,我們要( )①立即撥打火警電話120,并說明詳細地址及火情②沿著疏散指示標志和安全出口標志撤離至安全地帶③盡快收拾貴重物品,跳窗或者乘電梯離開火場④彎腰低姿撤離,躲避高溫有毒煙氣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 閱讀三位同學的對話。下列選項能概括對話主題的是( )小江:“穿越馬路必須走人行橫道。” 小軍:“上下樓梯、臺階時抓牢扶手。” 小倩:“去電影院看電影,入場后先查找安全疏散通道的標志。”A.守護生命,健康心態 B.注重實踐學習,促進身心和諧C.珍愛生命,適度運動 D.增強安全意識,提高防護能力3. 某校進行了關于“生命教育”的調查,以下是部分數據。這些數據說明了( )①很大一部分同學的安全意識淡薄,需要提升危險預判能力②要及時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有效保護自己的生命③要樹立規則意識,自覺遵守公共場所的各項規定④大部分同學認識到生命是脆弱的,主動學習急救知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某地交警在一次道路隱患排查中,發現了山體石壁有開裂和松動的跡象,立即對該路段進行了交通管制,不到1分鐘山體垮塌截斷路面,現場無人員傷亡。這警示我們要( )A.增強生命的韌性 B.提高危險預判能力C.擁有強健的體魄 D.編織人生美好夢想5. 汶川地震中,有一所學校創造了全校2300余名師生無一傷亡的生命奇跡。這得益于學校多年組織無預警防震疏散演練,地震發生時,師生們僅用96秒便按規劃好的逃生路線完成撤離。我們需要向他們學習的是( )①加強體育訓練提高跑步速度 ②嚴肅認真參加安全演練活動③危險來臨時,保持頭腦冷靜 ④所有行動都要依靠老師指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 某地突降特大暴雨,一條隧道的出口堵了上百輛車。當雨水開始灌進隧道時,堵 在尾部的小侯最早意識到了危險。他知道當水位上漲到一定程度,人會被困在車 里,有生命危險。時間緊迫,他不停拍打車門勸人們棄車逃生。許多人因為小侯 的及時提醒而避免了一場災難。這個事例啟示我們( )①主動學習安全知識,提高危險預判能力②自然災害是可控的,任何災難都是可以避免的③危險來臨時要保持頭腦清醒,提高避險和逃生能力④危險來臨時要重視他人的提醒,冷靜識別,迅速行動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7. 面對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各種災害,我們應該( )①提高警惕,遠離危險 ②樹立安全意識,避開所有災害③不參加各種戶外活動,確保安全 ④學習防護和急救的知識與技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 在公共場所,遇到人群擁擠并可能發生踩踏事件時,預防和自我保護顯得尤為重 要。以下是擁擠和踩踏事件的預防和自護方法,其中邏輯排序正確的是( )①人群蜂擁而來時,馬上避讓到一旁②不湊熱鬧,不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停留③摔倒無法站起時,盡量使身體蜷縮成球狀④避讓不及被人流裹挾時,用手護在胸前形成一定空間,保持呼吸通暢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④→③→①二、非選擇題9. 【守護生命】材料一 某初中開展了“關注生命安全·中學生日常行為調查”活動,發現存在以下問題:調查項目 行為表現規則遵守 有部分同學假期騎過摩托車或電動車,并且不佩戴頭盔安全意識 很少有同學知曉學校的安全疏散路線、關注學校實驗室張貼的安全須知抗誘惑力 個別男生覺得好玩,看見同學抽電子煙,出于好奇也去購買,吸食成癮(1)對于上述同學出現的問題,你有哪些合理的建議?材料二 2024年9月,廈門東孚中學一學生在課間跑操時發生心搏驟停,情況萬分危急。就在這關鍵時刻,7名同學挺身而出,他們沉著冷靜分工明確,上演了一場“教科書式”急救:有的負責判斷生命體征,進行心肺復蘇;有的組織疏散圍觀人群,保持空氣流通;有的飛奔去報告老師和校醫。經過他們的合力搶救,這名同學慢慢蘇醒。據了解,這7名同學都是該校紅十字應急救護隊隊員,正是在應急救護隊所學讓他們在危急時刻挽救了同學。(2)7名同學的行為對你有何啟示?第二課時 提高防護能力 解析1.D 【解析】本題考查提高防護意識、掌握自救自護的方法。當火災發生時,我們要沿著疏散指示標志和安全出口標志撤離至安全地帶,彎腰低姿撤離,躲避高溫有毒煙氣,②④符合題意;立即撥打火警電話119,并說明詳細地址及火情,不能留戀貴重物品,“跳窗或者乘電梯”的做法會危害自身安全,①③錯誤;故本題選D。2.D 【解析】本題考査增強安全意識、提高防護能力的相關知識。三位同學的對話主要圍繞在不同場景下如何保障自身安全展開,并未涉及“健康心態”方面的內容,與對話主題不符,A不符合題意;對話中沒有提及“實踐學習”以及“身心和諧”相關的信息,更多的是在強調具體的安全行為和注意事項,B不符合題意;三位同學所說的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上下樓梯抓扶手、找電影院安全疏散通道標志,均與“適度運動”無關,不能體現這一主題,C不符合題意;小江說的過馬路走人行橫道是防止交通事故的安全行為,小軍說的上下樓梯抓扶手是防止摔倒受傷的措施,小情說的找電影院安全疏散通道標志是為了在緊急情況發生時能快速逃生,都體現了在不同場景下增強安全意識,提高自我防護能力,能準確概括對話主題,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3.B 【解析】本題考查增強安全意識、提高防護能力。89.2%的人沒有觀察安全通道的習慣,說明很大一部分同學的安全意識淡薄,需要提升危險預判能力;58.6%的人會主動參加急救知識的培訓,說明大部分同學認識到生命是脆弱的,主動學習急救知識;①④符合題意;②③說法正確但題干材料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4.B 【解析】本題考查提高防護能力。題文中,“由于交警對山體垮塌的正確預判,現場無人員傷亡”,啟示我們要提高危險預判能力,做到見微知著,對潛在的危險作出科學判斷,防患于未然,B符合題意;材料主要警示我們要提高危險預判能力,并未體現“增強生命的韌性”、“擁有強健的體魄”、“編織人生美好夢想”,A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5.C 【解析】本題考查守護生命、提高防護能力的相關知識。加強體育訓練提高跑步速度與題干中“無預警防震疏散演練”無直接關聯,題干未強調體能因素,①說法不符合題意;嚴肅認真參加安全演練活動是學校成功避險的關鍵,題干明確提到“多年組織無預警演練”,②說法符合題意;危險來臨時保持頭腦冷靜是正確應對突發事件的前提,題干中師生“按規劃好的路線撤離”體現冷靜執行預案,③說法符合題意;“所有行動都要依靠老師指揮”不符合實際,緊急情況下需自主行動,題干未體現完全依賴老師,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6.C 【解析】本題考查提高防護能力的相關知識。小侯能預判危險,說明其具備安全知識和預判能力,①符合題意;自然災害雖可防范,但“任何災難都可避免”過于絕對,不符合實際,②說法錯誤;小侯冷靜提醒他人逃生,體現保持清醒和避險能力,③符合題意;人們因重視小侯的提醒而脫險,說明需冷靜識別并行動,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7.B 【解析】本題考查提高防護能力。提高警惕、遠離危險是預防災害的基本要求,①符合題意; “避開所有災害”表述絕對化,自然災害無法完全避開,只能降低風險,②說法錯誤;不參加所有戶外活動屬于過度消極的應對方式,不符合科學防災理念,③說法錯誤;學習防護和急救技能是符合要求的,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8.C 【解析】本題考查擁擠踩踏事件的預防與自護方法的相關知識。不湊熱鬧、避開人流是預防措施,應在危險發生前完成,②應排在首位;人群蜂擁時避讓是緊急應對的第一步,屬于即時反應,①應在危險發生時優先執行;被裏挾時保護呼吸是避讓不及后的應對措施,④應在①之后、③之前。摔倒后蜷縮是最后一步的自救動作,③應排在未尾;正確順序為:先預防(②)——即時避讓(①)——被裏挾時防護(④)——摔倒后自救(③),C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9. (1)①樹立規則意識,自覺遵守規則,對自身行為是否安全作出怡當評估,并及時糾正自己的不當行為,從而有效保護我們的生命,如自覺遵守交通規則。②我們要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對可能造成的傷害有所警覺和戒備,保護好我們的生命,如對安全路線、安全須知提前悉知,熟記于心。③增強風險意識,不因好奇去做一些危險的事情,如不吸食電子煙,并及時制止同學。(2)@敬畏生命,就要關愛他人的生命。②面對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故災難,我們掌握有效的應對方法,具有科學的自救、救他的能力,就能保護自己的生命,也能救助他人的生命。)我們要學習防護和急救的知識與技能,這樣在需要急救時,就不會束手無策,可以為挽救生命贏得寶貴的時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