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二框 遵守規則第四課 遵守社會規則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新教材新課導入你在公共場所遇到過類似的情景嗎?你是怎么看待的?我們經常會在各種場合遇到不符合社會規則的行為出現,這些行為有可能違背法律或道德,是不正確的行為,自由的行使權利和規則的約束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活動1:候車室的故事探究新知馬女士抱著熟睡的孩子在候車室候車鄰座的一位男士不停地大聲打電話,旁若無人,引得乘客們不斷側目相望。馬女士原以為這位男士很快就會結束通話,沒想到他一直在“高談闊論”,最終把孩子驚醒了,哇哇直哭……你如何看待這位男生打手機的“自由”?想一想,自由的邊界是什么呢?打手機是我的自由!孩子睡覺了,請您小聲點……自由也不能損害他人的合法權力和自由呀!這位男士有打手機的自由,但是他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權利時,應該尊重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探究新知自由的邊界不闖紅燈,禮讓行人不吸毒品,不打架斗毆……道 德紀律法律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不曠工……尊老愛幼,孝親敬長尊重老師,見義勇為……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1.自由與規則的關系①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知識拓展: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有些觀眾看似是行使觀看足球比賽的權利,最后卻受到處罰?探究新知青島公安官微2024年5月17日通報,5月10日在城陽區青春足球場舉行的中超聯賽比賽期間發生觀眾擾亂賽事秩序行為。經公安機關調查,查獲違法行為人18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規定,對7人依法行政拘留,責令十二個月內不得進入體育場館觀看同類比賽對其他人員分別給予相應治安處罰或批評教育。活動2:不遵守秩序的觀眾因為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在行使權利時,必須要遵守規則。如果違反了規則,擾亂了社會秩序就會受到相應的處罰。1.自由與規則的關系②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違反規則、擾亂秩序的行為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易錯提醒:是“相應的處罰”,不一定是法律處罰。知識小課堂你怎么看待“梨雖無主,我心有主”的觀點?如何做到“我心有主”呢?探究新知《元史·許衡傳》里有這樣一段記載:許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因天熱口渴難耐,剛好道旁有棵梨樹,眾人爭相摘梨解渴,唯獨許衡不為所動。有人問他為何不摘,他回答說:“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有人勸解道“亂世之時,這梨是沒有主人的。許衡正色道:“梨無主人,難道我心中也無主嗎?”活動3:“心中有主”許衡這是一種準則,一種修養,一種境界,這就是自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是這種道德自律的前提。要自覺遵守社會規則,需要自我約束,即自律。想一想,如何做到自律呢?兩種約束機制探究新知遵守社會規則的兩種約束機制自律他律自我約束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約束自律就要嚴于律己,不斷自我反省,克服已經發現的不良習慣。你怎么看待以上觀點 探究新知初中某班同學關于能不能闖紅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觀點如下:觀點一:闖紅燈不對,但大家都在闖,我也就跟著走。觀點二:只要沒人看到,沒人管,就可以闖紅燈。觀點三:我覺得車輛多的時候不能闖紅燈,車輛少或者沒有車的時候可以闖紅燈活動4:能不能闖紅燈?這三種觀點都是缺乏規則意識的表現。遵守交通規則不能只靠外在約束,更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2.如何做到自覺遵守社會規則(1)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會規則,既需要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約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約束即自律。自律就是嚴于律己,不斷自我反省,克服已經發現的不良行為,做到自覺遵守規則。(2)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則。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識小課堂活動5:自覺維護規則當我們看到他人不遵守規則時我們應該怎么做?探究新知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勸導,采用媒體曝光、市民隨手拍等多種方式,向這些行為宣戰:每個市民都要自我約束,相互監督。大聲喧嘩亂扔垃圾禁煙區吸煙闖紅燈知識拓展:勸導技巧探究新知勸導的技巧有“禮”有“理”有“節”語言文明,態度和善要曉之以理,采取合理的方式要注意適可而止3.怎樣維護規則我們要堅定維護規則,一方面要從自己做起,自覺遵守規則,另一方面要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知識小課堂活動6:正在改進的規則1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新制定的規則?為什么要增加新的規則呢?探究新知隨著社會生活的變遷,一些原來沒有的規則需要制定。2021年,我國對《未成年人保護法》進行了修訂,通過構建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位一體”的保護體系,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法治保障。例如新增了以下條款:對實施欺凌的未成年學生,學校應當根據欺凌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依法加強管教。對嚴重的欺凌行為,學校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并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九條網絡直播服務提供者不得為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直播發布者賬號注冊服務;為年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直播發布者賬號注冊服務時,應當對其身份信息進行認證,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六條活動6:正在改進的規則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規則被廢棄了?為什么規則會被廢棄呢?探究新知一些原有的規則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廢除。重慶市南岸區一條15米寬馬路,綠燈只有2秒,堪稱全國最短。網友紛紛留言調侃,有人稱遇到過1秒綠燈,都是飛著過馬路。活動6:正在改進的規則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規則發生變化呢?為什么規則要發生變化呢?探究新知一些原有的規則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生活的變化,需要加以調整和完善。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兒童的平均身高也在增長。根據這種情況,2010年,全國鐵路兒童票的身高限制從1.1米至1.4米調整為1.2米至1.5米,即隨同成年人旅行的身高1.2米到1.5米的兒童,享受半價客票優惠。4.我們要積極改進規則(1)隨著社會生活的變遷,一些原來沒有的規則需要制定。(2)一些原有的規則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廢除。(3)一些原有的規則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生活的變化,需要加以調整和完善。我們要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進和完善,善于與他人溝通交流、尋求共識,積極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知識小課堂隨堂練習1.“無規矩不成方圓”這條古訓是人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其含義是( )①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準則,按自己的準則辦事②做事要有規矩,懂規矩③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準則④人的社會生活少不了規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隨堂練習2.在學校,我們既要遵守《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也要時常檢查自己的行為,反思我們的言行是否妨礙了他人。這說明( )A.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B.在公共生活中人們沒有自由C.服從公共生活的規則是一種被迫行為D.公共生活的規則使人的生活變得不方便A隨堂練習3.為了搶時間,不少外賣送餐員簡直是在“用生命送餐”,無視交通規則,搶行逆行等違規現象頻發,相關交通事故屢見不鮮。對此,專家建議平臺應改善配送運營評價機制,加強監管,承擔社會責任,并呼吁清費者多給予送餐員一份理解。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只有遵守規則,才能保障社會正常秩序的實現②遵守社會規則需要自律和他律③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適應社會生活的變化④要做誠實守信的人,承諾的事情不惜任何代價也要做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隨堂練習4.近年來,仍有一些人“不拘小節”,如:高鐵“霸座”,悔辱、毆打公交車駕駛人員等,上述事件中相關人員已受到了相應的懲罰。這些事件給我們哪些警醒呢?答:(僅供參考)①個人行為應當遵守社會公共規則②不良行為有可能變為一般違法甚至犯罪③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必然要承擔相應的后果遵守規則自由與規則密不可分自覺遵守規則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需要自律和他律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需要發自內心的敬畏規則課堂小結維護與改進規則要堅定的維護規則要積極的改進規則你覺得生活中有哪些規則是需要維護和改進的呢?請把你的發現寫下來,分享給大家。布置作業再 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