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 10 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公開課教案設計一、教材分析本講內容聚焦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一核心理念,通過如浙江安吉余村、河北塞罕壩等具體且生動的案例,展現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系。教材以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論述為引領,闡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意義,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其編排從學生易于理解的村莊發展變遷,到宏大的生態建設奇跡,層層遞進,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觀,深刻領會生態文明建設對于國家發展、人民福祉的深遠影響,讓學生在案例學習與思考中,明晰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的科學路徑,增強愛護環境、保護生態的責任感。二、學情分析授課對象為小學生,他們對自然世界充滿好奇,在日常生活中對環境變化有一定感知,如天空顏色、河水清澈度等,但尚未形成系統、深入的生態觀念。小學生思維活躍,形象思維占主導,對于直觀、有趣的事例接受度高,而對于抽象的生態經濟理論理解存在困難。他們在過往學習中,或許接觸過一些環保知識,但對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一較為復雜理念的深層次內涵,還需教師借助生動案例、直觀演示等方式,逐步引導其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思考,激發他們主動參與生態保護行動的熱情。三、核心素養分析(一)政治認同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示以及我國在生態保護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如余村的成功轉型、塞罕壩的綠色奇跡,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領悟社會主義制度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顯著優勢,增強對黨的領導的擁護和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引導學生理解我國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是基于國家長遠發展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戰略抉擇,堅定對國家綠色發展戰略的認同,積極關注并支持國家生態建設事業。(二)道德素養以塞罕壩建設者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創造綠色奇跡的事跡,培養學生尊重勞動、崇尚奉獻的道德品質,讓他們明白為了公共利益和長遠福祉,需付出努力與汗水。借助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的學習,激發學生關愛自然、珍惜資源的道德情感,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養成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的良好習慣,如愛護花草樹木、節約用水用電等,樹立正確的生態道德觀。(三)法治觀念在教學中融入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介紹,如《環境保護法》《森林法》等,讓學生知曉破壞生態環境不僅違背道德,更是違法行為,初步樹立生態法治意識。引導學生明白法律在保障生態安全、維護生態平衡中的關鍵作用,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保護生態環境,同時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不做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四)健全人格組織學生對余村、塞罕壩等案例進行分析討論,鼓勵他們發表不同見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創新精神,促進其人格的全面發展。面對生態環境保護過程中的困難與挑戰,如塞罕壩建設初期的惡劣條件,引導學生學習建設者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質,培養他們積極樂觀、勇于面對挫折的心理品質,增強心理韌性。(五)責任意識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作為社會一員,在生態環境保護中肩負著重要責任,無論是隨手撿起垃圾、進行垃圾分類,還是倡導家人綠色出行,點滴行動都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激發他們主動參與生態保護行動的責任感。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和環保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集體責任感,使其明白保護生態環境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個人行為與集體、社會緊密相連。四、教學重點深度理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科學內涵,清晰把握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認識到良好生態環境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經濟發展能為生態保護提供物質保障。全面掌握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重大舉措和顯著成就,如 “千村示范、萬村整治” 工程、塞罕壩林場建設等,通過具體案例感受生態保護行動對改善環境、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積極作用。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積極主動參與到生態保護實踐活動中。五、教學難點如何以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小學生闡釋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復雜的內在聯系,幫助他們突破抽象思維的局限,深入理解這一理念背后的科學邏輯,避免簡單片面的認知。有效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生態保護知識和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克服在日常生活中因習慣、認知不足等因素導致的環保行為缺失,真正讓生態文明理念在學生心中扎根,并在實際生活中養成長期穩定的環保習慣。助力學生理解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長期、艱巨的過程,期間會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如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短期矛盾、傳統發展模式的轉變阻力等,但國家始終堅定不移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培養學生對國家生態建設事業的信心和耐心。六、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收集并整理大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高清圖片、精彩視頻和直觀數據圖表。如余村脫貧前后對比圖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講話視頻片段、塞罕壩林場建設前后衛星圖像對比圖、全國森林覆蓋率增長數據圖表等,以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吸引力。實物道具:準備一些簡單的實物道具輔助教學,如制作小型的 “青山綠水” 和 “礦山工廠” 模型,在講解余村發展變遷時進行展示,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不同發展模式下的環境差異。互動道具:準備課堂練習答題卡、小獎品(如環保徽章、綠植種子等)以及小組討論記錄卡片等,用于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提高課堂參與度。七、教學過程(時間分配)(一)導入新課(5 分鐘)教師活動:播放一段展現祖國壯麗山河,如青山連綿、綠水悠悠的自然風光視頻,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視頻結束后,提問:“同學們,這樣美麗的景色你們喜歡嗎?想不想一直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 引導學生積極回答。接著展示一些環境污染嚴重地區的圖片,如垃圾堆積如山的河流、霧霾籠罩的城市等,形成強烈視覺反差,引發學生思考。提問:“看到這些圖片,你們心里是什么感受?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 順勢引出本節課主題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揭示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價值。學生活動:認真觀看視頻和圖片,積極回應教師提問,分享自己對美麗自然景色的喜愛之情以及看到環境污染圖片后的驚訝、難過等感受,結合生活經驗,思考環境變化的原因,對本節課主題產生濃厚興趣和探究欲望。設計意圖:利用視覺沖擊強烈的視頻和圖片,迅速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他們對美好環境的向往和對環境污染問題的關注,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自然順暢地引出本節課主題,為后續教學做好鋪墊,同時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二)講授新課(25 分鐘)1. 余村的綠色蛻變教師活動:播放詳細介紹余村發展歷程的視頻,從 20 世紀 80 年代余村為脫貧炸山開礦,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到 2003 年啟動 “千村示范、萬村整治” 工程后,余村關停礦山、水泥廠,再到 2005 年習近平總書記到訪余村提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理念,以及如今余村憑借優美生態環境發展生態旅游、鄉村度假,實現華麗轉身的全過程。展示余村脫貧前后的對比圖片,包括環境面貌、村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講解過程中,適時提問:“余村開礦時期,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但環境變得怎樣了?”“關停礦山后,余村靠什么發展經濟?”“余村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生態與經濟的關系。學生活動:全神貫注觀看視頻和圖片,積極回答教師提問,對比余村前后變化,深刻認識到破壞生態環境雖能帶來短期經濟利益,但會造成嚴重后果,而保護生態環境能為經濟可持續發展開辟新道路,理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初步含義。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生動的案例,讓學生直觀感受余村從 “賣石頭” 到 “賣風景” 的巨大轉變,在思考與回答問題過程中,深入理解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明白良好生態環境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突破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2. 塞罕壩的綠色奇跡教師活動:講述塞罕壩的歷史變遷,從曾經森林廣布、水草豐茂的皇家獵苑,到樹木被過度采伐后,“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 的惡劣景象。詳細介紹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幾代塞罕壩人克服高寒、大風、沙化、少雨等極端不利條件,艱苦奮斗,成功營造全國面積最大的百萬畝人工林海的感人事跡。展示塞罕壩建設過程中的老照片、建設者們的工作場景圖片,以及如今塞罕壩郁郁蔥蔥的森林美景圖片。播放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榮獲 “地球衛士獎” 的視頻片段,提問:“塞罕壩建設者面臨這么多困難,為什么還要堅持種樹?”“塞罕壩的變化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引導學生體會塞罕壩精神的內涵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學生活動:認真傾聽教師講述,仔細觀察圖片和視頻,積極參與討論,從塞罕壩建設者的事跡中感受到他們的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精神,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需要長期堅持、持之以恒的努力,領悟到良好生態環境對國家、對人民、對子孫后代的重要價值,增強對生態保護的責任感。設計意圖:以塞罕壩的偉大成就為案例,讓學生深刻感受生態建設的艱巨性和重要性,體會塞罕壩建設者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精神,培養學生尊重勞動、堅韌不拔的品質,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突破教學難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國家生態建設的信心。3. 守護生態,人人有責教師活動:闡述生態環境保護是每個人的責任,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列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如亂扔垃圾、浪費水資源、隨意砍伐樹木等,以及相應的正確環保行為,如垃圾分類、節約用水、植樹造林等。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主題為 “我們在生活中可以為保護生態環境做些什么?” 每個小組發放記錄卡片,讓學生記錄討論結果。邀請小組代表發言,分享討論成果,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強調從身邊小事做起,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學生活動: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結合自身生活經驗,熱烈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采取的環保行動,如出門自帶環保袋、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愛護小區綠化等。認真傾聽小組代表發言,相互學習,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環保知識和行動清單,樹立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將生態保護理念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通過小組討論和分享,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和參與生態保護行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責任意識,使學生真正將生態文明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落實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三)課堂練習(10 分鐘)教師活動:在多媒體課件上展示 3 道單項選擇題和 3 道判斷題。單項選擇題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強調了( ) A. 經濟發展比生態保護重要 B. 生態保護比經濟發展重要 C. 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協調”“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的事跡體現了( ) A. 艱苦奮斗精神 B. 享樂主義精神 C. 個人主義精神” 等。判斷題如:“只要經濟發展了,生態環境破壞一點沒關系。( )”“我們小學生力量小,在生態環境保護中起不了作用。( )” 等。給學生 5 分鐘時間思考作答,然后請學生回答問題,公布正確答案,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和講解,針對錯誤較多的題目,深入剖析原因,強化知識點。對回答正確的學生給予小獎品獎勵,如環保徽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活動:認真閱讀題目,獨立思考,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作答。在教師公布答案后,仔細傾聽講解,對于自己答錯的題目,分析錯誤原因,及時糾正,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爭取獲得小獎品,增強學習成就感。設計意圖:通過課堂練習,及時鞏固學生對本節課重點知識的掌握,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的點評和講解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深化知識點,糾正錯誤認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獎品的設置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競爭意識,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四)課堂小結(5 分鐘)教師活動: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第 10 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知道了余村從破壞環境到保護生態,實現了美麗蛻變,也了解了塞罕壩人創造的綠色奇跡。我們明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保護特別重要,它關系著我們現在和未來的生活。大家在生活中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比如隨手關燈、做好垃圾分類。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的家園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學生活動:認真傾聽教師的課堂小結,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加深對重點知識的記憶,在教師鼓勵下,樹立積極參與生態保護行動的決心。設計意圖: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系統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框架,強化重點內容,使學生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理念、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以及自身責任有更清晰的認識,激發學生積極投身生態保護行動的熱情,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八、板書設計主板書 副板書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1. 余村脫貧前后數據對比 2. 塞罕壩建設關鍵時間節點及成果 3. 日常環保行為列舉一、余村的綠色蛻變 1. 過去的困境 2. 理念的提出 3. 現在的成就二、塞罕壩的綠色奇跡 1. 曾經的荒蕪 2. 建設的艱辛 3. 如今的輝煌三、守護生態,人人有責 1. 破壞行為舉例 2. 正確行為引導 3. 自身責任擔當九、教學反思在本次公開課教學中,借助豐富的案例、直觀的教具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學生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理念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積極參與課堂互動,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但在教學過程中,對于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關系的抽象部分講解,部分學生理解仍存在困難,后續應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采用更多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或比喻進行闡釋。在小組討論環節,個別小組討論不夠深入,部分學生參與度不高,今后需加強小組討論的組織引導,明確小組分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有效性。同時,在引導學生將環保理念轉化為長期行動方面,還可進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方式,如開展環保實踐活動跟蹤反饋,持續強化學生的環保行為習慣。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5張PPT)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小學高年級)第 10 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同學們,這樣美麗的景色你們喜歡嗎?想不想一直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 “看到這些圖片,你們心里是什么感受?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肯定會覺得特別舒服、開心!藍天、綠樹、清澈的小河,看著就讓人心情變好。這樣的變化,是因為大家一起愛護環境,不亂扔垃圾、多植樹,慢慢讓我們生活的地方變干凈、變漂亮了,所以我們更要好好守護它呀!導入新課講授新課浙江省安吉縣有一個三面環山的村莊,叫余村。20世紀 80 年代,為擺脫貧困,余村人炸山開礦,賣礦石、造水泥。很快,余村成為安吉縣首富村。村民的“錢袋子”鼓了,大山卻變得滿目瘡痍。村民回憶當年的情景時說:“生產的時候,抬頭都看不見藍色的天空。”“出趟門回來,眉毛、頭發都是白的,全是粉塵。”“一到雨天,村里的溪水就像醬油一樣。”生態2003 年 6 月,浙江在全省啟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余村停掉了礦山、關掉了水泥廠。2005 年 8月 15 日,習近平爺爺來到余村,聽到村里主動關停礦山的做法后說:“你們下定決心關掉礦山,這是高明之舉!過去我們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關停礦山后,滿山的毛竹又長了起來,從山里流出來的溪水也變得清粼粼了。現在,這里山清水秀、桃紅柳綠、鳥語花香。余村成為全國首個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態旅游、鄉村度假景區。(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生命共同體。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就像清潔的空氣,當我們暢快呼吸時不覺它的珍貴,一旦失去就會無法生存。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二)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塞罕壩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歷史上,這里森林廣布,水草豐茂。后來,樹木被采伐殆盡,大片森林蕩然無存,“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自然環境十分惡劣。20世紀 60年代以來,幾代塞罕壩人艱苦奮斗,在塞北荒原上成功營造起了全國面積最大的百萬畝人工林海,創造了一個變荒原為林海、讓沙漠成綠洲的綠色奇跡。習近平爺爺對他們的感人事跡作出指示,強調要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代接著一代干,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為子孫后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在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榮獲2017年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塞罕壩建設者面臨這么多困難,為什么還要堅持種樹?”“塞罕壩的變化對我們有什么啟示?(三)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批評家,誰也不能只說不做、置身事外。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多謀打基礎、利長遠的善事,多干保護自然、修復生態的實事,多做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好事。我們在生活中可以為保護生態環境做些什么?我們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我們要從小樹立保護環境、愛綠護綠的意識,用自己的雙手為祖國播種綠色,美化我們共同生活的世界。 大自然充滿樂趣、無比美麗,熱愛自然是一種好習慣,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少年兒童要在這方面發揮小主人作用。—— 習近平課堂練習單項選擇題(3 道)1.下列哪個地方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理念的發源地?( ) A. 河北塞罕壩 B. 浙江安吉余村 C. 北京香山 D. 云南洱海 2.塞罕壩人克服惡劣條件營造人工林海,主要是為了( ) A. 發展木材加工產業 B. 改善生態環境 C. 建設皇家獵苑 D. 開發旅游景區 3.余村從 “賣石頭” 轉向 “賣風景”,說明( ) A. 只有放棄經濟發展才能保護生態 B. 良好生態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新路徑 C. 開礦永遠比發展旅游賺錢 D. 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無法同時實現 BBB課堂練習判斷題1.壞生態環境只是不道德行為,不違反法律。( ) 2.塞罕壩從 “黃沙遮天日” 變為 “林海茫茫”,體現了建設者的艱苦奮斗精神。( ) 3.我們小學生年齡小,對保護生態環境起不到什么作用。( ) ×√×課堂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第 10 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知道了余村從破壞環境到保護生態,實現了美麗蛻變,也了解了塞罕壩人創造的綠色奇跡。我們明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保護特別重要,它關系著我們現在和未來的生活。大家在生活中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比如隨手關燈、做好垃圾分類。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的家園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板書設計10.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 余村脫貧前后數據對比 2. 塞罕壩建設關鍵時間節點及成果 3. 日常環保行為列舉一、余村的綠色蛻變 1. 過去的困境 2. 理念的提出 3. 現在的成就二、塞罕壩的綠色奇跡 1. 曾經的荒蕪 2. 建設的艱辛 3. 如今的輝煌三、守護生態,人人有責 1. 破壞行為舉例 2. 正確行為引導 3. 自身責任擔當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第 10 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公開課 教學課件.pptx 第 10 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公開課教案設計.docx 視頻素材:漁村發展歷史的視頻.mp4 視頻素材:環境污染.mp4 視頻素材:祖國壯麗山河.mp4 視頻素材:賽罕壩的歷史變遷.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