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小學高年級)第7講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這部法律的通過會引起這么大的關注嗎?因為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 “法典” 命名的法律,它有 1260 個法條,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全方位保護我們的民事權利。它還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回應了很多社會熱點問題,比如人格權保護、高空拋物等,所以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導入新課講授新課新中國成立后, 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 4 次啟動制定和編纂民法典相關工作,但由于條件所限沒有完成。2014年以來,習近平主持3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分別審議民法總則、民法典各分編、民法典3個草案。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萬眾期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于2020年5月28日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387 行,實現了幾代人的夙愿。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法 治(一)法律是什么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說法就是準繩。用法律的準繩去衡量、規范、引導社會生活,這就是法治。我們可以根據一種“神獸”的名字來理解法律,它叫獬豸(xiè zhì),又稱任法獸。當人們發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它就用角去頂無理的一方,甚至將罪大惡極的人頂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令民眾心生敬畏。關于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二)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每個公民享有權利、履行義務的根本保證,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2014 年 11 月 1 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 12 月 4 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2023年3月10日,新當選的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進行憲法宣誓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我們要樹立憲法至上的理念,自覺維護憲法權威。(三)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我們要從小樹立規則意識,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以守法為榮,以違法為恥。“校園小法官”向同學們講解法律知識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實施,或者實施不力,搞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那制定再多法律也無濟于事。—— 習近平課堂練習單項選擇題(3 道)1. 單項選擇題(1)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 )A. 刑法 B. 民法典 C. 義務教育法(2)法律最形象的說法是( )A. 尺子 B. 天平 C. 準繩(3)國家憲法日是每年的( )A. 12月1日 B. 12月4日 C. 12月10日CBB課堂練習判斷題(1)法律只約束大人,不約束小孩。( )(2)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3)我們可以不遵守學校規則,只要遵守法律就行。( )×√×課堂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法律是治國之重器。知道了民法典的重要意義,了解了法律像準繩一樣規范我們的行為,明白了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我們要從小樹立規則意識,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希望大家把今天學到的法律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哦!板書設計7.法律是治國之重器1. 民法典 - 制定歷程- 重要地位與構成2. 法治 - 法律如準繩- 獬豸與“法”字 - 公平正義3. 憲法 根本法地位- 憲法宣誓 國家憲法日4. 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 - 規則重要性- 法律是重要規矩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7講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公開課教案一、教材分析本節課圍繞“法律是治國之重器”展開,通過介紹法律的概念、憲法的重要地位以及樹立規則意識等內容,讓學生對法律有初步且系統的認識。教材以民法典的制定歷程、“法”字的演變等生動案例和素材,深入淺出地闡述法律相關知識,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為后續深入學習法律知識奠定基礎。二、學情分析小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有限。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則,但對于法律的概念、作用以及與自身的緊密聯系,理解還較為模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更傾向于直觀、有趣的學習方式,對故事、案例、活動等形式興趣濃厚。三、核心素養分析(一)政治認同通過對我國法律體系特別是憲法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增強對國家制度和法治道路的認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的情感。(二)道德素養引導學生明白法律與道德的相輔相成關系,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在學習法律知識過程中,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促使他們自覺遵守道德規范,做有道德、講文明的公民。(三)法治觀念幫助學生初步理解法律的概念、特征和作用,樹立憲法至上的理念,認識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培養學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使他們能夠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四)健全人格通過對法律的學習和理解,讓學生明白行為的邊界和后果,培養他們的自律意識和責任感。在面對問題和沖突時,能夠理性思考,依法行事,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質。(五)責任意識讓學生認識到作為社會成員,遵守法律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法治宣傳等活動,增強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為營造法治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四、教學重點1. 理解法律的概念和作用,明確法律是治國理政的重要規矩。2. 認識憲法的根本法地位,樹立憲法至上的理念。3. 培養學生樹立規則意識,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五、教學難點1. 如何讓學生從抽象的概念中理解法律的本質和內涵,體會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 幫助學生將法治觀念內化為自覺行動,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遵守法律法規。六、教具準備1. 多媒體課件,包含民法典制定過程的視頻、獬豸的圖片及相關動畫、憲法宣誓的視頻等。2. 制作“校園小法官”角色扮演道具,如法官帽等。3. 準備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資料。七、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3分鐘)教師活動:播放一段關于民法典通過時的新聞視頻,視頻中展現人們對民法典通過的關注和熱議場景。播放結束后,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這部法律的通過會引起這么大的關注嗎?”引導學生思考法律與生活的關系。學生活動:認真觀看視頻,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部分學生舉手回答,表達自己對民法典重要性的初步看法。設計意圖:通過播放時事新聞視頻,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課堂情境。同時,以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思維,為后續課程內容的講解做好鋪墊。(二)講授新課(25分鐘)1. 第7講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教師活動:展示民法典制定過程的詳細資料,包括從1954年到2020年期間多次啟動制定和編纂工作的時間節點及重要事件,重點提及習近平主持相關會議審議草案的情況。向學生介紹民法典的重要地位,它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對各方面權利進行平等保護,具有鮮明特色。講解民法典的構成,如7編、1260條以及各編的主要內容。學生活動:認真聆聽老師的講解,觀看資料展示,了解民法典制定的艱辛歷程和其重要意義。對于不理解的地方,及時提問。設計意圖:通過詳細介紹民法典的制定過程和相關內容,讓學生對我國重要法律有直觀認識,感受國家對法治建設的重視,為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奠定基礎。2. 法治教師活動:提問學生:“法律是什么呢?”引出法律如準繩的形象說法。展示獬豸的圖片和相關動畫,講述獬豸在古代辨別是非、懲處罪犯的傳說。介紹古代“法”字“灋”的構成及含義,解釋公平如水、觸不直者去之等寓意,強調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學生活動:觀察獬豸的形象,聽老師講述傳說和“法”字含義,積極思考,理解法律維護公平正義的本質。設計意圖:利用有趣的傳說和文字演變,將抽象的法律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法律的內涵和追求的價值。3.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教師活動:播放憲法宣誓的視頻,讓學生觀看國家工作人員莊嚴宣誓的場景。講解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權威和效力。介紹設立“國家憲法日”的時間和意義,強調每年12月4日我們要重視憲法學習。學生活動:認真觀看視頻,感受憲法宣誓的莊重氛圍。理解老師對憲法地位和“國家憲法日”的講解,認識到憲法的重要性。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展示和講解,讓學生直觀感受憲法的權威性,增強學生對憲法的尊崇感,培養學生的憲法意識。4. 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教師活動:展示一些校園內遵守規則和違反規則的圖片,如學生有序排隊、課間打鬧等場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規則在校園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思考法律與規則的關系,強調法律是最大最重要的規矩。邀請小組代表發言,分享討論結果。學生活動:觀察圖片,參與小組討論,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與小組成員交流想法。小組代表在全班發言,闡述規則的重要性及對法律與規則關系的理解。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入手,通過圖片和討論,讓學生深刻體會規則的重要性,進而理解法律作為社會規則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樹立規則意識。(三)課堂練習(10分鐘)1. 單項選擇題(1)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 )A. 刑法 B. 民法典 C. 義務教育法參考答案:B(2)法律最形象的說法是( )A. 尺子 B. 天平 C. 準繩參考答案:C(3)國家憲法日是每年的( )A. 12月1日 B. 12月4日 C. 12月10日參考答案:B2. 判斷題(1)法律只約束大人,不約束小孩。( )參考答案:×(2)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參考答案:√(3)我們可以不遵守學校規則,只要遵守法律就行。( )參考答案:×教師活動:展示練習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回答。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講解每道題的解題思路和知識點,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學生活動:認真思考題目,舉手回答問題。對于錯誤的回答,認真聽取老師的講解,理解錯誤原因。設計意圖:通過課堂練習,及時檢驗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強化學生對重點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四)課堂小結(2分鐘)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法律是治國之重器。知道了民法典的重要意義,了解了法律像準繩一樣規范我們的行為,明白了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我們要從小樹立規則意識,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希望大家把今天學到的法律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哦!(五)板書設計法律是治國之重器1. 民法典- 制定歷程- 重要地位與構成2. 法治- 法律如準繩- 獬豸與“法”字- 公平正義3. 憲法- 根本法地位- 憲法宣誓- 國家憲法日4. 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 規則重要性- 法律是重要規矩(六)教學反思在本次教學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如視頻展示、故事講解、小組討論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參與度較高,對法律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抽象概念,部分學生理解仍有困難,如法律的本質內涵。在今后教學中,應多結合生活實例,進一步簡化抽象知識,讓學生更好理解。同時,在引導學生將法治觀念轉化為實際行動方面,還需加強引導和實踐活動,真正讓法治意識扎根學生心中。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第7講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公開課 教學課件.pptx 第7講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公開課教案.docx 視頻素材:以法律為準繩的形象說法.mp4 視頻素材:憲法宣誓視頻.mp4 視頻素材:民法典的誕生過程.mp4 視頻素材:民法典通過.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