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我們受特殊保護——我們是未成年人》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是統編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第8課,引導學生了解關于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識,對自身的法律屬性有所認知,了解國家給予未成年人特別關懷,制定專門法律來全方位保護未成年人。本課時的話題是“我們是未成年人”,引導學生認識自我,體會和總結作為未成年人的特殊之處;了解未成年人是易受侵害的群體,需要法律的保護,理解法律保護未成年人的重要性。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未成年人的特殊之處。二是成年前重要年齡節點的法律意義。三是未成年人也應有責任擔當。【教學目標】1.通過討論交流、情景分析,知道未成年人的含義,理解未成年人的特殊性。2.觀察圖表、分析比較,了解不同年齡在法律上的意義及法律依據,初步培養分析與處理信息的能力,體會法律對未成年人特殊保護的重要意義。3.培養責任意識,樹立法治意識,懂得規范行為,養成遵守法律的習慣。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幫助學生認識自我,體會來自各方面對未成年人的關愛,理解專門法律保護未成年人的意義。難點:培養責任意識,樹立法治意識,懂得規范行為,養成遵守法律的習慣。【教學重點】幫助學生認識自我,體會來自各方面對未成年人的關愛,理解專門法律保護未成年人的意義。【教學難點】培養責任意識,樹立法治意識,懂得規范行為,養成遵守法律的習慣。【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1.出示圖片,揭示課題圖片內容:一個孩子在學騎自行車,爸爸在后面保護著孩子。師:同學們,上課前讓我們先來看一張圖片。(1)提問:爸爸為什么要在后面扶著孩子?預設1:因為孩子還不會騎。自己一個人騎自行車不安全。預設2:是為了防止孩子從自行車上摔落下來受到傷害。預設3:是在保護他們的孩子。預設4:我在學自行車的時候,我的爸爸媽媽也會保護我。揭示課題:父母的愛體現在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和保護上,除了爸爸媽媽的保護,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一種特殊的保護——法律。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8課。(板書課題:8 我們受特殊保護)今天我們將化身苗苗鎮的小居民,完成一項神秘的任務。2.出示情境,開啟任務我們作為苗苗小鎮的居民,被親切的稱呼為“苗苗”。近期迎來了一項重要活動——“護苗行動”。為確保此次行動的圓滿成功,鎮長誠摯地邀請每一位居民參與到“護苗行動”對象——苗苗們的信息整理工作中來。只要我們能夠圓滿完成今天的四項任務,不僅將收獲智慧的增長與四張能量卡,更將榮耀地晉升為“茁壯新苗”,從而開啟一段全新的旅程,探索更多可能。提示:在正式啟動任務之前,請各位務必完善“苗苗信息卡”中的前兩項核心基本信息。二、活動過程鎮長:嗨,親愛的孩子們,請記得帶上你們的信息卡,隨我一同踏上這次充滿挑戰的任務之旅。任務一:確認苗苗身份——未成年人過關要求:明晰未成年人的身份特點提示:親愛的苗苗們,請注意,這里有一條關鍵信息。展示關鍵字:未成年人。鎮長:什么是未成年人?我們將通過下面的案例來了解。1.引入案例,了解什么是未成年人案例內容:15歲的苗小強看別人開車很方便,于是回家跟爸爸說自己想要學開車。爸爸聽了之后拒絕了苗小強,苗小強心里面很不開心。(1)思考:爸爸為什么不讓苗小強學開車呢?預設1:路上車輛多,爸爸擔心小強的安危,所以不讓小強開車。預設2:小強15歲,還沒有到能夠開車的年齡。預設3:小強和我們一樣,還沒有成年,不能學習駕駛。(2)出示法律條文。師:大家說得很對,苗小強年齡還不到18周歲,和我們一樣,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是不能考取駕照,學習開車的。對于未成年人的界定,法律是這樣規定的。在我國,法律規定未滿 18 周歲的公民為未成年人,18 周歲以上的公民為成年人。第二條,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末滿十八周歲的公民。(板書:我們是未成年人)鎮長:想必大家已經對法律如何界定未成年人有了清晰的認識,那么接下來,我們將會面臨什么挑戰呢?2.牛刀小試:誰是未成年人?(1)知識拓展,了解不同國家未成年人的標準提示:先閱讀教材第72頁“知識窗”中的內容,它會幫助你在接下來的測試中做出準確判斷。A.2006年6月23日出生的中國人苗小明。B.中國公民王某19周歲,跟隨母親長期居住在意大利。C.年滿19周歲的瑞士人艾莎。學生回答問題并進行分析。公布答案:C解析:今年是2024年,2006年出生的苗小明已滿18周歲,屬于成年人;王某是中國公民,適用中國法律,所以他年滿18周歲,是成年人;瑞士的成年年齡是20周歲,因此19歲的艾莎屬于未成年人。(2)小結世界各國的法律對成年年齡的規定是不同的,未滿成年年齡的就屬于未成年人。鎮長:鑒于各國對成年年齡的不同界定,這明確揭示了成年人與未成年人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哦!這是什么東西?原來是一張能量卡!握緊它,它至關重要。(卡名:幼苗之名)那么,未成年人究竟具備哪些獨特之處呢?接下來,我們將緊隨這一疑問,共同踏入任務二的探究之旅。任務二:特殊的苗苗過關要求:尋找未成年人的特殊之處鎮長:我認為,對于苗苗們而言,進行一次小組合作活動是非常有必要。提示:小組任務對話交流:成年人與末成年人有哪些不同之處。小組合作,填寫苗苗信息卡第三項:在“我眼中的未成年人”一項中填上關鍵詞,并完成學習單任務一。(3)小組代表匯報交流。師:同學們,請將你眼中未成年人的特點寫出來,并在小組內交流。預設:沖動、思想不成熟、力氣小、敏感、好奇、喜歡模仿、愛冒險、控制能力不強、可塑性強而辨別能力較弱等。鎮長點評:未成年人有著沖動、思想不成熟、力氣小、敏感、好奇、喜歡模仿、愛冒險、控制能力不強、可塑性強而辨別能力較弱等特點。看來,大家已經發現未成年人在生理、心理上都尚未成熟,與成年人的確有著很多不同。2.思考:未成年人與成年人的不同鎮長:咦,這是何物?一臺錄音機。苗苗們,你們是否好奇,在成年人的眼中,未成年人究竟是怎樣的形象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傾聽他們的看法吧。(1)聽錄音播放錄音1:未成年人還沒有發育完整,與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個子較小,力氣也往往比成年人小得多。播放錄音2:我覺得未成年人有著很強的好奇心,他們喜歡探索一些新奇事物,并總是想去嘗試,可是往往因為缺乏生活經驗,他們會忽視其中隱藏的危險而受到傷害。播放錄音3:我覺得與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識不強,在面對陌生人的誘惑和欺騙時,他們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也不懂得如何做到自我保護,往往會輕易地相信別人,讓自己處于危險的境地,并且難以自救。播放錄音 4:與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的控制力比較差,往往控制不住自己。所以,為了能更好地成長,他們需要父母、老師以及法律的特殊保護。提問:苗苗們,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要保護未成年人了嗎?小結: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是國家建設的未來力量。但是由于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發展還不成熟,社會經驗相對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自我保護能力弱,甚至當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往往還意識不到。針對這些特殊情況,需要法律來特殊保護未成年人,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板書:特殊之處)鎮長驚呼:“快看,這是什么新奇的發現?哦,請務必接住它,又一張珍貴的能量卡。”(卡名:特殊之光)鎮長:我仍存有一些疑惑,懇請苗苗們繼續伴我前行。任務三:鎮長的疑惑過關要求:學習成年前重要年齡節點的法律意義(1)填寫表格,完善年齡節點:出示空白表格,學生根據表格內容填年齡。鎮長:審視我國為未成年人所制定的法律條文,不難發現其中均詳盡地涉及了特定的年齡界限。瞧,這份資料,它雖是不完整的數據,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契機——嘗試去完善它,填補那些缺失的部分。學生完成學習單任務二提示:大家剛剛填寫的對應年齡節點是否正確呢?請一同查閱教材第73頁的“知識窗”部分,那里藏有你們需要的答案。出示答案。鎮長:感謝苗苗們,我非常高興能夠收到這份完整的資料。在接下來的任務中,我想我們需要這份資料的幫助來推動工作進程。(2)小法官來判斷:下面這些行為對嗎?具體違反了哪些相關法律?試著說一說。情景一:強強已經7周歲了,他討厭上學,于是他的家人決定讓強強在家自學成才。預設:《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情景二:七歲的小剛很淘氣,一天,小剛用球砸壞別人家窗戶,當別人要求賠償時,小剛振振有詞地說:“我是無行為能力的小孩,所以做錯了事情不用賠償。”預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的有關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成年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情景三:三(2)班的李明同學期末考試考了第一名,父母獎勵他一輛新的自行車。周末,他打算和同學一起騎車去馬路上“兜風”。預設:《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二條規定:駕駛自行車、三輪車上路必須年滿12周歲。情景四:小麗今年16歲了,爸爸說別上大學了,現在就去考試,趕緊考個公務員多好。預設:《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十三條規定:公務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二)年滿十八周歲情景五:三年級的小紅嫌爸爸媽媽總管著自己,于是想離開家長并自己居住。預設:《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九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小結:你們真是太棒了,不愧是明察秋毫的苗苗小法官。不同的年齡階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義。法律意義年齡告訴我們在哪個節點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可以做。法律告訴我們達到一定的年齡才享有相應的權利,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板書:年齡節點的法律意義)鎮長:特殊的苗苗,需特別的守護。我想,這張能量卡正是你們所急需的。(卡名:守護之翼)請伸出手握住它吧!鎮長:我們又身處何地?原來已抵達苗苗成長實踐營。任務四 苗苗成長營過關要求:培養未成年人的責任意識1.交流與辯論(1)鎮長:苗小軍,一個活潑的五年級小男孩,平日里對家務活兒總是敬而遠之。這天,他的母親王阿姨正與鄰居劉律師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3)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未成年人該不該做家務呢?交流討論:1.自主完成學習單任務三你覺得王阿姨和劉律師誰的說法更加正確 為什么呢 你平時在家里做家務嗎 你如何看待未成年人做家務這一問題 2.小組間進行交流。3.辯一辯:看誰說得更有道理。辯論會:未成年人該不該做家務?鎮長:未成年人是否應參與家務勞動?苗苗們即將展開一場激烈的辯論。大家支持哪種觀點呢?請選擇自己的觀點進行投票。公布投票結果,現在請小組代表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吧。預設1:我覺得王阿姨說得很對。軍軍年齡還小,萬一在打掃的時候受傷,后果會很嚴重。我媽媽和王阿姨一樣,覺得我還小,從來不讓我做家務。預設2:劉律師說得很有道理。雖然軍軍年齡小,但是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家人。雖然我是未成年人,但是我可以幫助媽媽一起掃地,做一些簡單的家務。預設3:軍軍需要多多鍛煉自己,從小開始練習做家務,對以后的生活會有幫助。媽媽會在周末的時候和我一起打掃衛生,兩個人一起合作做家務可開心了。預設4:在鍛煉中軍軍會獲得成長,會變得越來越有責任意識。未成年人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既幫助了家人,又鍛煉了自己。提示:在生活中,你打算如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與擔當?請將你的宣言寫于苗苗信息卡的苗苗宣言欄中。(引導學生,此處簡單表明決心即可,如“好好學習,自我擔當”等)2.小結適當的家務可以鍛煉我們的自理能力,還可以鍛煉身體。同時,作為家庭中的一員也應盡一份責任,幫助爸爸媽媽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家庭氛圍會更加和諧。雖然我們未成年,但是仍然能為家庭、學校和社會做有意義的事情,這有助于提高我們承擔責任的能力,培養我們的責任意識。(板書:有責任、有擔當)鎮長:親愛的苗苗們,我非常欣喜能與你們共同圓滿地完成這項任務。請務必收下這張滿載能量的卡片,作為我們共同努力的見證。(卡名:責任之音)提示:此刻,你們已經圓滿地完成了任務,不僅協助鎮長整理了苗苗信息卡,還成功集齊了四張珍貴的能量卡。現在,是時候嘗試將它們合成了!點擊合成,出現一塊守護之盾。顯示成功晉級“茁壯新苗”。三、總結鎮長:恭喜各位苗苗成功晉升為“茁壯新苗”,你們的智慧與思辨,令我由衷地贊嘆。期待我們下一次的合作,苗苗們,再見!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作為未成年人,我們具有獨特之處,不同年齡段在法律上承載著各異的權利與責任,這些法律條款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同時,我們也應當肩負起相應的責任與擔當。那么,具體而言,法律是如何為我們這些未成年人提供保護的呢?讓我們期待下節課的深入學習——“專門法律來保護”。四、拓展活動誰是最佳主人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做哪些有意義的事呢 請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出發,把你的想法寫一寫,并付諸實踐吧!附:板書設計(- 7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