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七年級歷史期末檢測卷命題:王曉霞審稿:馮煒題號總分座位號得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線1.根據關鍵信息“距今約170萬年“兩顆門齒化石及一些粗糙的石器…我國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類之一”可以判斷,該關鍵信息描述的古人類是(A.元謀人B.丁村人C.鄖縣人D,藍田人2.遠古時期,中華大地上就普遍流行著對龍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區史前時期文化遺址中的龍形器物,共同印證了(圖一彩繪龍紋陶盤圖二玉豬龍圖三玉龍(山西陶寺遺址)(遼寧朝陽紅山文化遺址)(安徽凌家灘遺址)封A.中原地區較高的文明程度B.玉器制造業的水平高超C.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特點D.黃河流域孕育早期國家3.陶寺都城遺址位于山西省襄汾縣,距今43004000年,被納入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該遺址已陸續發掘出城墻、官殿區、大型宗教禮制建筑、王陵區、政府掌控的大型倉儲區等。該遺址的發掘可以用來研究(A.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B.早期國家的出現C.長江流域的原始農業D.封建國家的興起4.2024年國慶假期,上七年級的小明同學去了位于洛陽偃師的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參觀,在這里小明可以了解的時代文明是(A.良渚時期B.商朝文明C.西周文明D.夏朝文明5.戰國時期,社會風雷激蕩,戰火連天,出現了七個主要的諸侯國,其中位于最西端的是)密A.齊國B,魏國C.秦國D.楚國6.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先民們對天文現象進行觀察和記錄,總結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他們的主要目的是(A.軍事斗爭B.從事農業生產C.興趣愛好D.旅游經商7,“它是我國現存第一部詩歌總集,匯聚了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同時也保存了豐富的先秦史料”。該詩歌總集是(A.《論語》B.《離騷》C.《詩經》D.《墨子》8.秦朝首都咸陽的一位商人要到外地去購進一批貨物,這位商人攜帶的貨幣應該是(D七年級歷史期末卷共6版,第1版9,:秦朝修建驪山陵和啊房宮役使0多萬人,征伐南方調發了50萬士卒,北擊匈奴及修長城征派了40萬人。”上述材料體現了秦的哪一暴政(A.沉重的賦稅B.可怕的殉葬C.殘酷的刑罰D.繁重的徭役、兵役10.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爆發于公元前209年,這一事件應標于時間軸的前200年前100年公元元年100年200年BDAA.AB.BC.CD.D11,某說書人繪聲繪色地講道:“項羽命令將士砸掉燒飯的鍋,鑿沉戰船,燒毀營帳,每人只帶三天的糧食,顯示拼死戰斗的決心。在激戰中,起義軍以一當十,打得秦軍落花流水。”說書人描述的是(A.牧野之戰B.馬陵之戰C.長平之戰D.巨鹿之戰12.右圖所示的疆域,其朝代應是(A.夏朝B.商朝C.西漢D.東晉13.假如時光倒流,穿越到漢武帝時期,你可能看到的情景有(A.長安興辦太學,培養儒學人才B.百姓修筑長城、開鑿靈渠C.社會安定,出現“光武中興”的局面D.班超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14.公元前60年,西漢在烏壘城設官、駐軍、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國”,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據此判斷,“烏壘城”位于今天我國第9課秦統一中國的(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A.西藏B.新疆C.內蒙古D.甘肅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15.給右面方框內所示內容歸納主題,最合適的是第12課大一統王朝的鞏固A.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D.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16.某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篇歷史人物傳記,其中提到了三個關鍵詞:太平道、道教、黃巾起義。這篇傳記描寫的是(A.張塞B.張角C.張仲景D.陳勝17.右圖所示漫畫反映的歷史現象是(A。地方勢力膨脹B.皇帝昏庸無能C.外戚宦官交替專權D.人民流離失所18.下面是某中學歷史社團舉辦講座的宣傳海報。講座的名稱可能是(歷史大講堂講座名稱:關鍵詞:曹操、官渡之戰、劉備、赤壁之戰、孫權主講人:張強地點:求知樓報告廳A.早期國家的形成B,北方民族大交融C,短暫的西晉王朝D.三國鼎立的形成七年級歷史期末卷共6版,第2版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40分,每題2分)1-5:A C B D C6-10:B C A D A11-15:D C A B C16-20:B C D C A二、綜合題(40分)21.(8分)(1) 實物史料;分封制。(2) ①丞相;②郡縣制;中央集權制度。(3) ①夏朝;②吳國。赤壁之戰(或官渡之戰)。22.(8分)(1) 鐵制農具、牛耕。(2) 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強起來。(3) “文景之治”。(4) 北方人南遷帶來農作物品種和先進生產工具 。23.(10分)(1) 促進了民族交融。(2) 漢武帝;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3) 絲綢之路;漢代紡織技術先進,絲織品質量高 。(4) 北魏孝文帝改革。24.(14分)(1) ①無為而治;②孟子;③韓非。(2) 特點:價格低廉,質量適于書寫。意義: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展。(3) 特點:歷史悠久;基礎理論形成早;醫學著作豐富;醫者注重醫德;對周邊國家影響大。成就:張仲景寫成《傷寒雜病論》(或華佗發明“麻沸散” )。(4) 《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5) 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重視科技和教育發展;鼓勵文化創新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pdf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