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語文詩歌專題訓練----張九齡詩歌請你參與“賞讀古詩”活動,完成各題。感遇(其一)【唐】張九齡蘭葉春葳蕤①,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②,聞風坐③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釋】①葳蕤:枝繁葉茂的樣子。②林棲者:山林隱士。③坐:表示程度深。1.參與品讀討論。小姚:這首詩讓我感到有點犯難,好多字詞光意思就讀不懂,比如“桂華秋皎潔”的“華”,看樣子又得查字典了。我:不著急,詩歌的一二句對舉成趣,我們可以根據古代詩歌語言常見的對稱特點,得知“華”的意思其實就是① 。小姚:哦!原來讀懂陌生字詞的秘訣就在詩歌內部!我:是的,“林棲者”在詩中也有一個所指相同的詞語,那就是“② ”一詞。2.小余打算為詩人寫傳記,但他不確定這首詩作于張九齡的哪個人生階段,請你結合全詩內容做出你的推測。A.702年,登進士第,所寫的文章受到原宰相張說的夸獎。 B.731年,被召入京,擢秘書少監,深為唐玄宗倚重。 C.737年,規勸玄宗招致嫌隙,加上讒臣排擠,貶為荊州長史。這首詩應該是作于( )時期,原因如下: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各題。送韋城李少府①張九齡送客南昌尉,離亭西候春。野花看欲盡,林鳥聽猶新。別酒青門路,歸軒②白馬津③。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注釋】①此詩是張九齡任職洪州時送別摯友所作。古代江西南昌被稱為洪州。韋城,在今河南滑縣東南。②軒:車的通稱。③白馬津:今河南滑縣北。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點明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春天在西邊驛亭送好友李少府到南昌赴任。B.頷聯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描寫送別時的景物,美麗野花盡收眼底,林中鳥鳴猶感清新。C.頸聯虛實結合,先虛寫喝酒送行,后實寫李少府的車輛經過白馬津的情景。D.詩歌語言清新簡練,結構嚴謹,借景抒情,感情真摯,可見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4.請簡要分析尾聯表達的思想感情。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感遇十二首(其四)①張九齡孤鴻海上來,池潢②不敢顧。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③懼?美服患人指,高明④逼神惡。今我游冥冥,弋者⑤何所慕!【注釋】①本詩大約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時李林甫接替張九齡做宰相,與牛仙喀一起把持朝政,詩人被貶為荊州刺史。②池潢:池塘,護城河。③金丸:彈弓的子彈。④高明:暗用漢揚雄《解嘲》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⑤冥冥:高遠的天空。⑥弋者,獵鳥的人。5.下面對這首詩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以孤鴻自喻,而雙翠鳥則指李林甫、牛仙客之流,孤鴻處境的低微與險惡,更反襯出翠鳥們不可一世的氣焰。B.詩的一、二句寫孤鴻經歷過大海的驚濤駭浪,連護城河水也不敢看,突出了它的孤單寥落。C.詩的三四句寫孤鴻所見,“側見”兩字體現出雙翠鳥的招搖和盛氣凌人。D.詩歌的后六句是孤鴻的獨白,從內容來看都是對雙翠鳥的忠告。6.請根據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補全下面表格。詩句 表現手法 情感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 對比、借物喻人 ①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② 對政敵的勸告:才華外露,被人嫉妒;身居高位,遭人厭惡。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托物言志 ④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耒陽溪①夜行[唐]張九齡乘夕棹歸舟,緣源路轉幽。月明看嶺樹,風靜聽溪流。嵐氣②船間入,霜華衣上浮。猿聲雖此夜,不是別家愁。[注釋]①耒陽溪:湘江支流耒水,在湖南省東南部,這首詩作于公元726年(開元十四年),詩人奉朝廷之命祭南岳和南海的旅途中。②嵐氣:山中霧氣。7.下面對詩歌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乘夕棹歸舟,緣源路轉幽”點明時間、地點和交通工具。B.這首詩采用白描手法,對景物未作具體、細致、逼真的刻畫,淡淡點染,卻產生了高度傳神達意的藝術效果。C.整首詩寫詩人夜行溪上所見之景,主要從視覺的角度進行描寫,通過溪上清幽的景物,表達詩人的情懷。D.全詩幾乎句句寫景,結尾一個“愁”字,畫龍點睛,點明題旨。8.請自選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湖口望廬山瀑布水①[唐]張九齡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注釋:①公元726年張九齡因他人牽連被貶,后來受唐玄宗賞識出任洪州都督,此詩大約作于此時。湖口,即江西鄱陽湖湖口,當時歸洪州都督府統轄。9.下列對于詩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描摹了廬山瀑布從天而降、絢麗奪目的壯觀景象。B.頸聯描寫了兩種美景:晴日彩虹當空,雨天聲勢浩大。C.尾聯贊嘆飛瀑與山、云、天連成一片的恢宏氣象。D.全詩從大處著手,不僅寫其形貌,更重在傳其風神。10.有人說,這首詩不只是在描寫、贊美瀑布景象,還體現出了“詩言志”的特點,請結合具體內容談談你的理解。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春江晚景①【唐】張九齡江林多秀發②,云日復相鮮。征路那③逢此,春心益渺然④。興來只自得,佳處莫能傳。薄暮津⑤亭下,余花滿客船。【注釋】①此詩為作者路過此處時見到美景有感而發。②秀發:枝葉繁茂,花朵盛開。③那:同“哪”,怎,何。④渺然:廣闊遼遠的樣子。⑤津:渡口。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與題目中“江”字直接照應的詞語有“江林”“津亭”和“客船”。B.本詩首聯描繪了一幅景象明麗的春江晚景圖,傳達出作者喜悅的心情。C.頷聯作者筆鋒一轉,寫在繼續賞景的過程中,心情陡然變得迷茫、惆悵。D.全詩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余韻不盡,給讀者留下了美好的遐想。12.發揮聯想和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薄暮津亭下,余花滿客船”所展現的畫面。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小題。望月懷遠唐代·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①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②贈,還寢夢佳期。注釋:①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②盈手:雙手捧滿之意。盈:滿。13.下列對詞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了首二句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使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親友。B.頷聯寫自己怨恨夜晚太遙遠,竟然在晚上生起了對親人的思念。C.頸聯作者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披著衣裳徘徊深感夜露寒涼。D.尾聯寫月光雖好但是不能相贈,不如回入夢鄉與親人相見。14.下列對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也點明題中的“望月”。B.“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兩句細巧地寫出了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C.結尾兩句構思奇妙,將清幽的意境和真摯的思念表現出來,起到言已盡而意無窮的作用。D.全詩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情意纏綿而深深感傷,意境清幽,情景交融。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晨出郡舍林下[唐]張九齡晨興步北林,蕭散一開襟。復見林上月,娟娟①猶未沉。片云自孤遠,叢筱亦清深。無事由來貴,方知物外②心。【注釋]①娟娟:美好的樣子。②物外:世俗之外。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寫詩人早起行至北林,頓覺神清氣爽,胸襟開闊,奠定全詩情感基調。B.頷聯緊承上文,流走自然,用“娟娟”一詞,寫出林間未沉之月依然明朗美好。C.頸聯借“片云”“叢筱”等意象,描摹了清靜幽深之景,也營造出一種澄澈之境。D.本詩是運用托物言志手法的典型之作,借助“月”“片云”“叢筱”等意象抒發個人情志。16.補寫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本詩表現了詩人 的心情和 的胸襟。答案1. 花 美人 2. C 原因:在詩中,蘭逢春而茂盛,桂遇秋而皎潔,在各自的時節中表現出欣欣向榮的活力,但它們不要人知曉,不求人賞玩,為的是追尋自身的價值。因此,該詩最可能作于詩人遭讒被貶的時期,他借春蘭秋桂含蓄地說明自己行芳志潔并非為了求人賞識以博取高名,純粹是出于本心,表達了潔身自好、堅貞清高之志。【導語】張九齡以蘭桂自喻,托物言志?!拜谵ā薄梆崱睂懖菽咎烊恢?,“本心”二字尤顯孤高。后四句暗含政治失意之慨——林棲者悅其風骨,而詩人寧守本真,不媚權貴。全詩清雅中見風骨,似貶謫后所作,以草木之性自證人格。1.本題考查詞義理解。第一空,詩歌第一句“蘭葉春葳蕤”與第二句“桂華秋皎潔”形成對稱結構。這種對稱是古詩詞常見手法,通過已知詞“葉”推斷“華”的含義?!疤m葉”指蘭花的葉子,“桂華”對應“桂”的花,其中“華”與“葉”相對,因此“華”在此處意為“花”(即桂花的花朵)。第二空,詩中“林棲者”根據注釋②可知是指山林隱士。根據“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可知,“林棲者”是聞風欣賞草木的人。而結尾“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美人”指欣賞或尋求草木的人,如隱士或權貴等?!傲謼摺焙汀懊廊恕眱烧呔复活悓ο蟆赡苜p識草木的“人”,因此“美人”與“林棲者”所指相同,故第二空填“美人”。2.本題考查詩歌理解。“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詩人以蘭桂散發芬芳源于自然天性為喻,表明君子修德立品是內在秉性的自然流露,并非為博取外界賞識或謀求功名利祿。這體現了對自我本心的珍視與對獨立人格的追求,是作者堅守本真、不慕榮利的品格體現。 “草木有本心”,草木的“本心”象征高潔品格,詩人借此申明自己如蘭桂般保持清雅本質,專注于內在修養與道德完善,不因外界毀譽或權勢誘惑而改變操守?!昂吻竺廊苏邸币苑磫枏娀瘧B度:真正的賢士無需權貴(美人)的提攜認可來證明價值。此句暗含對官場依附之風的疏離,流露出身處貶謫逆境時堅守氣節、不屑趨炎附勢的孤傲與從容。全詩以“蘭”“桂”自喻,強調“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達了詩人不慕榮利、堅守本心的淡泊情懷。這與張九齡被貶時期,即737年遭讒臣排擠,貶官荊州的心境吻合——他借草木抒發失意后不趨附權貴的高潔志向。而A(登第初期)和B(受重用時期)更可能表現張九齡躊躇滿志、積極進取的特點,不符詩中隱逸自守的情感。3.C 4.①尾聯表現了詩人與李少府之間的真摯情誼,又道出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界限的哲理,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體現了詩人樂觀豁達的胸襟。【解析】3.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與分析。C.頸聯“別酒青門路,歸軒白馬津”意思是告別縣城踏上回鄉路,歸車走向白馬津??示扑托惺菍崒?,李少府的車輛經過白馬津的情景是虛寫。故選C。4.本題考查賞析詞句及情感主旨。尾聯“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意思是只要彼此相互了解,心心相印,即使相隔萬里,也如同近在身邊的鄰居一樣。在這首詩中,詩人與李少府即將分別,面對離別,詩人沒有一味沉浸在悲傷之中。通過這兩句詩,作者直接表達了詩人與李少府之間深厚真摯的情誼,不因距離的遙遠而有絲毫的減損。同時,這兩句詩也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即真正的友誼是不受距離限制的。它超越了空間的阻隔,強調了心靈相通、相知相惜的重要性。這種表達給即將分別的兩人以及讀者都帶來了莫大的安慰和鼓舞,體現出詩人樂觀豁達和對人生的積極態度。5.D 6. 對官場兇險的警惕 反問 用典 遠離官場,向往自由【解析】5.本題考查理解辨析詩文內容能力。本詩句意是:孤傲的鴻雁自海上而來,池塘河潢不敢眷顧。側目見到了兩只華麗的翠鳥,在華美的三珠樹上棲息。珍貴之木的高處啊,難道不怕獵人的金彈丸?修美的品德將擔心他人的嫉妒與打壓,高明之位會讓神鬼都深感厭惡。今日的我在冥冥之中遨游,那也獨自游弋的人們將何處追求呢?這是一首寓言詩。大約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執政后,詩人被貶為荊州刺史時所寫。D.“內容來看都是對雙翠鳥的忠告”表述有誤。前四句借孤鴻所見,描寫雙翠鳥盛氣凌人、得意忘形的神態;后六句“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詩人描繪翡翠鳥的驕橫情態,想到它們會招致的后果。翡翠鳥站立在珍木之巔,竊據高位,飛揚跋扈,難道就不怕別人難以容忍嗎?不怕從背后打來的致命的金彈嗎?“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詩人指出了一條耐人尋味的生活哲理:地位與權勢在宮場中愈顯赫,也就愈易成為別人獵取的目標、覆滅的日子也就愈近。正因如此,詩中這只孤獨的鴻雁,并不羨慕翡翠鳥一時的榮耀,也不怨恨自己的一時失意;孤鴻自己決心高舉蒼冥,翱翔云中,讓那些“弋者”的欲望無法得逞。這里所暗寓的是詩人不慕榮貴、淡泊名利和決意隱退的情懷,同時也進一步襯托出翡翠鳥所代表的小人們狹隘、淺薄的品行。所以,整個這幾句是借孤鴻的遭遇,通過托物寓意,抒發了張九齡對人生的慨望,以及表現出堅守理想操守的決心。故選D。6.本題考查分析寫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①空,“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描繪出孤鴻迎風翱翔海上的場景,一方面說明官場險惡,另一方面也說明詩人經歷浪太多,而格外有所警惕。據此可以概括為:對官場兇險的警惕。②空,“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采用反問的修辭,詩人假托孤鴻的口吻,對他的政敵提出了誠懇的勸告。③空,“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使用了《離騷》中“香草美人”這一典故,以外表的華美象征品質的高潔,進一步揭露了才華外露,容易被人嫉妒的現實。④空,全詩使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前兩句“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寫孤鴻從海上飛來卻不敢回顧積水池,看似寫孤鴻,實則是自己經歷了太多宦海沉浮而格外警惕。“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是說孤鴻連處在高處的雙翠鳥也不敢正面一看,看似寫鳥,實則這里翠鳥比喻那些占據高位的奸邪小人?!俺C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是對這些小人的警告。“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最后說自己像孤鴻一樣會在廣闊的天地翱翔,不會留戀官場生活,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據此可以概括為:遠離官場,向往自由。7.C 8.示例一:分別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描寫月色中山嶺上的樹木,沒有風,只聽見靜靜的水流聲,表現了夜晚的寂靜、清冷,營造了清幽的意境,表達了詩人的羈旅之愁。示例二:“月明看嶺樹”是靜景,“風靜聽溪流”寫溪流,是動景,以動襯靜,動靜結合,更加突出夜晚的寂靜清幽,表達了詩人的羈旅愁思。示例三:月明、嶺樹、溪聲,這幾個景物都是夜行途中的典型景物,詩人采用白描手法,沒有修飾與詳細描繪,自然地展現了一幅溪上夜行圖,營造出清幽凄清的意境,表達羈旅愁思。示例四:通過月明、嶺樹、溪聲等這些夜行途中的典型景物,營造清幽、凄清的意境,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將所見之景和詩人的羈旅之愁融為一體。【解析】7.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分析。C.“主要從視覺的角度”錯誤,本詩使用多角度相結合的手法描寫景物,分別從視角、聽覺、觸覺的角度入手,來表現夜晚溪上的寂靜、凄寒;故選C。8.本題考查詩歌賞析能力。首先要要明確律詩領聯的定義,再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選取恰當的角度進行賞析。本聯詩可以從視聽結合、動靜結合、情景交融、意象意境等角度進行賞析,選擇一個角度分析即可。頷聯“月明看嶺樹,風靜聽溪流”的意思是:月兒多么明亮,正好欣賞嶺上的樹木,風停了,四周多么安靜,只聽見溪流潺潺的水聲??础霸旅鳌薄皫X樹”是從視覺的角度來寫月色中山嶺上的樹木。聽“溪流”是從聽覺的角度,且以動襯靜,寫月夜嶺上的寂靜、清冷,渲染了清幽的意境;從表現手法的角度來看,這里描繪的景物,如“月明”“嶺樹”等,毫無修飾,運用的是白描的手法,簡筆勾勒出一幅溪上夜行圖;這是詩人夜行溪上所見之景,清幽的環境中,詩人孤身一人,如此清幽的環境,更加襯托了詩人內心的愁苦,因此這里又融情于景,表達了詩人的羈旅之愁。9.B 10.示例:詩人所寫瀑布之水,來自高遠,穿過阻礙,擺脫迷霧,得到光照,綻放出絢麗奪目的光彩,雖是在寫景,更是在寫自己被貶之后重新被重用的經歷,托物言志,表現了詩人豪放的風度和開闊的胸襟,激情滿懷,壯志凌云。【解析】9.本題考查詩歌的理解分析。B.頸聯“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的意思是:陽光照射上去像一條彩色的虹霓,在這晴朗的天氣里,又好像聽到風雨的聲響。詩中說的是晴天似乎能聽到雨聲,并沒有寫出兩種不同天氣狀況的景象;故選B。10.本題考查詩歌情感。張九齡的這首詩只有四十字的篇幅,其鋪展才思的空間卻很大。詩人善于運用繁筆,其言瀑布之雄險,以巍峨“靈山”為背景。“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所寫瀑布水,來自高遠,象征詩人才華橫溢,出身不凡,直抒“萬丈”“迢迢”之豪嘆;“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寫瀑布在雜樹和云彩掩映中的風姿,若即若離,豪放而瀟灑;“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分別從視覺寫其光彩奪目,從聽覺寫其聲威遠聞;“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贊嘆瀑布與天地相接的宏偉境界。詩中在描摹和贊美廬山瀑布壯美景色的同時,更是在寫自己被貶之后重新被重用的經歷,蘊含著詩人豪放的風度和開闊的胸襟,激情滿懷,壯志凌云。11.C 12.示例:黃昏時分,水面泛著金光,客船停在渡口的驛亭邊,飄揚的花瓣隨風飛舞,紛紛灑落在客船中。【解析】11.本題考查詩文鑒賞。C.頷聯“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意思是:征行逢此佳景,驚喜之情頓生。自覺春思渺然,賞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傳。該聯運用直接抒情的手法,寫途中看到美麗的春景,不禁喜出望外;“心情陡然變得迷茫、惆悵”有誤;故選C。12.本題考查詩文描繪的畫面。詩文畫面是對詩文內容深刻理解,應在理解詩文情感的基礎上,根據詩文描繪的意象意境用詩化優美的語言描繪出來,可多用形容詞來描繪。“薄暮津亭下,余花滿客船”意思是:飄落的花瓣伴著晚霞灑落在渡口的客船上。畫面示例:日暮時分,客船在渡口的驛亭邊???,水面上映照著太陽的光輝,金光閃閃,花瓣隨風飄揚,都飄灑在客船之中。13.B 14.D【解析】13.本題考查內分析。B. 頷聯的“遙夜”指長夜。怨遙夜:因離別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長?!熬瓜Α?終宵,即一整夜。這一聯意思是: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長夜,徹夜不眠將你苦苦思念。故B錯誤,選B。14.本題考查詩句分析。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三四兩句,就以怨字為中心,以“情人”與“相思”呼應,以“遙夜”與“竟夕”呼應,上承起首兩句,一氣呵成。這兩句采用流水對,自然流暢,具有古詩氣韻?!皽鐮T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兩句細巧地寫出了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安豢啊眱删?,構思奇妙,意境幽清,沒有深摯情感和切身體會,恐怕是寫不出來的。這里詩人暗用晉陸機“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兩句詩意,翻古為新,悠悠托出不盡情思。詩至此戛然而止,只覺余韻裊裊,令人回味不已。并沒有深深的感傷,因此D錯誤,選D。15.D 16. 孤高 超脫【解析】15.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D.“托物言志”的表述錯誤,詩人借助“月”“云”“竹”意象抒發了閑適、散淡、孤高、超脫的情懷,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故選D。16.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分析。首聯“蕭散一開襟”寫作者晨起漫步到北林,胸襟開闊,充溢著閑適散淡之情;頷聯“林上月”“娟娟”等寫出了林間月在梢頭的明朗美好的景象;頸聯“片云自孤遠”寫出了云的悠然孤高。“叢莜”即小竹林,“叢莜亦清深”則寫出了環境的清凈幽深,寄托了自己孤高的情懷;尾聯“方知物外心”是作者超然物外的一種心境。據此可知表現了詩人閑適孤高的心情和超脫世俗的胸襟。據此概括回答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