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語文詩歌專題訓練----于謙詩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觀書[明]于謙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①全無一點塵。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②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注釋】①胸次:胸中,心里。②金鞍玉勒:此泛指馬鞍、籠頭的貴美。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書卷好似老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相依相隨、愁苦與共,以比喻、擬人的方式寫出了觀書的美好。B.頸聯“活水”一句化用了朱熹《觀書有感》中的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說明堅持讀書的好處。C.尾聯運用襯托手法,外面春色再好,也不及“我”廬中春色,用詩人沉醉于書房的精神享受,來反襯尋常游客追求物質享受的膚淺。D.本詩說理形象,意趣高雅,盛贊讀書之好處,讀書之趣。抒發了詩人喜愛讀書之情。2.請賞析頷聯“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的表達效果。閱讀下列文字,完成小題。石灰吟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3.下列對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為七言絕句,以“石灰”為意象,寫石灰的品格,借以表達自己的情感。B.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千、萬:虛詞,形容很多。C.第二句中的“烈火焚燒”,是指燒煉石灰石;“若等閑”,指經過烈火焚燒后好像很清閑。D.三四句意為:面對粉骨碎身石灰石完全不怕,只求得為人們留取清白,高度贊揚了石灰的品格。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字面上是吟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托物寄懷,表現了詩人高潔的理想。B.本詩表現了作者不避千難萬險,勇于自我犧牲,以保持忠誠清白品格的可貴精神。C.全詩采用描寫手法來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全詩風格豪邁,氣勢坦蕩、鏗鏘有力。D.全詩筆法凝練,一氣呵成,語言質樸自然,感染力很強,還運用了比擬的修辭。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暮秋感懷[明代]于謙重陽節后北風多,景物蕭條可奈何。葉帶寒聲風外落,雁隨霜信①月中過。愁來萬事紛如結,老去孤忠②耿不磨。偷得浮生片時暇,憑闌搔首且吟哦。【注釋】①霜信:霜期來臨的消息。②孤忠:堅貞自持,不求人體察的節操。5.詩的前四句主要借助了哪些意象來表現環境的蕭條?6.全詩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句進行分析。7.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詠煤炭于謙①鑿開混沌②得烏金, 藏蓄陽和③意最深。爝火④燃回春浩浩, 洪爐照破夜沉沉。鼎彝⑤元⑥賴生成力,鐵石⑦猶存死后心。但愿蒼生俱飽暖, 不辭辛苦出山林。【注釋】①于謙:明朝忠臣,一生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②混沌:這里指大地。③陽和:指煤炭所蓄藏的熱能。④爝火:小火炬。⑤鼎彝:古代的炊具。⑥元:依賴。⑦鐵石:古人以為鐵石蘊藏在地下可以變成煤炭。(1)“鑿開混沌得烏金”中的“烏金”指的是 。(2)根據詩歌的內容填空。“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賴生成力”這三句詩依次寫出了煤炭 、 、 的功用。(3)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題目。立春日感懷①明·于謙年去年來白發新,匆匆馬上②又逢春。關河③底事空留客?歲月無情不貸人。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孤懷激烈難消遣,漫把金盤簇五辛④。【注】①這首詩是作者在擊退了瓦剌入侵后第二年的一個立春日在前線所寫。②馬上:指在征途或在軍隊里。③關河:關山河川,這里指邊塞。④五辛:指五種辛味的菜。8.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扣“立春日”有感而發,春天到來,白發新添,詩人感慨時光匆匆飛逝,年華易老。B.頷聯緊承首聯,但情感更為強烈,且超越了個人之嘆,為明朝山河邊關的安危擔憂。C.頸聯詩人丹心一片,只想報效祖國,但一想到家中尊老無依便雙淚直流,隱含著對朝廷的不滿情緒。D.全詩和曹操的《短歌行》一樣通俗易懂,自敘心事,都充分地表達了對人生的感慨。9.有人評價這首詩“尾聯雖言‘激烈’,其實全詩略顯低沉”,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合全詩簡要說明理由。閱讀下面的詩,完成下面小題石灰吟(明 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10.請解釋“渾”在詩歌中的意思:11.下列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B.“烈火焚燒若等閑”中,說的雖然是石灰,但它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C.“粉骨碎身渾不怕”中,“粉骨碎身”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D.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是作者在寓情于景,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12.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出塞①(節選)[明]于謙將軍出塞整戎行②,十萬戈矛映雪霜。左將才看收部落,前軍又報縛戎王。羽書捷奏上神州,喜動天顏寵數優。不愿千金萬戶侯,凱歌但愿蚤回頭③。【注釋】①此詩是作者為抗擊瓦剌入侵而作。②戎行:指軍隊。③回頭:過平民的生活。詩中加點詞有何表達效果?詠煤炭〔明〕于謙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爝火①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賴生成力②,鐵石猶存死后心。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石灰吟〔明〕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注】①爝火:小火,火把。②鼎彝(yí):原是古代的飲食用具,后專指帝王宗廟祭器,引申為國家、朝廷。元:通“原”,本來。賴:依靠。生成力:煤炭燃燒生成的力量。13.下列選項對詩歌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石灰吟》一詩采用擬人化手法把石灰人格化,賦予石灰人的思想感情,寫出了吟詠事物的特有屬性,與人的思想感情相吻合。B.《詠煤炭》一詩首聯開篇點題,概括了煤炭開采的過程。“陽和”二字喻指煤炭,用得貼切形象。C.《詠煤炭》頷聯中“回”“破”二字對仗,生動地寫出了煤炭的功用,將煤炭燃燒換來的溫暖、春意、光明做了極其形象、富有詩意的概括。D.兩首詩都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語言質樸明暢,平平道來,略無藻飾,而意象明晰,寄托深遠。14.通讀兩首詩,說說從中你讀出了詩人的心聲是什么。答案1.C 2.“三千字、一點塵”運用了夸張手法,極言讀書之多之快,讀書讓人心無雜念,表現詩人讀書如饑似渴的心情。“眼前直下三千字”與“胸次全無一點塵”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突出讀書有消除雜念的作用。【解析】1.本題考查詩句賞析。C.有誤,尾聯運用襯托手法,用尋常游客追求物質享受的膚淺,來反襯詩人沉醉于書房的精神享受;故選C。2.本題考查詩句賞析。這兩句詩意為:眼前瀏覽過無數的文章,心中再無半點塵世間的世俗雜念。“眼前直下三千字”說的是眼前的書,一讀即是無數字,這是夸張的手法,寫作者讀書之多之快,表現詩人讀書如饑似渴的心情。“胸次全無一點塵”說讀書之后胸中頓覺爽快,全無一點雜念。寫書本知識蕩滌心胸,心無雜念。“三千字”與“一點塵”形成了對比,在對比中突出讀書可以有消除雜念,讓人內心平靜純潔之意。這兩句詩使詩人專心致志,讀書入迷的情態躍然紙上,也道出了一種讀書方法。3.C 4.C【解析】3.C.“指經過烈火焚燒后好像很清閑”有誤。“若等閑”三字,指面對烈火焚燒視若等閑,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故選C。4.C.“描寫手法”有誤。全詩采用象征手法來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全詩風格豪邁,氣勢坦蕩、鏗鏘有力。故選C。5.北風 落葉 大雁 寒月(答滿3個即可) 6.(1)內心的愁苦(無奈、悲傷等);(2)堅守忠貞的決心;(3)內心的豁達樂觀【分析】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意象的把握。意象,就是詩歌中傾注了詩人的思想與詩人主觀情感的生動鮮明的形象,它是詩人寄情山水、抒懷言志的憑借與依據。鑒賞詩歌,就必須從把握詩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開聯想,進而理解詩歌的內容及思想感情。“重陽節后北風多”寫的是“北風”,“葉帶寒聲風外落”寫的是“落葉”,“雁隨霜信月中過”寫的是“大雁”。據此概括即可。6.本題考查學生體會詩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題,學生首先要理解詩歌大意,然后根據詩中所描繪的景物及詩歌的主要內容去判斷詩人的情感。詩中“重陽節后北風多”和“葉帶寒聲風外落”的景物描寫以及“蕭條”“愁”等詞語讓人感受到詩人心中的愁苦;“老去孤忠耿不磨”大意是:人雖老了但自己仍堅貞自持,寫出了詩人堅守忠貞的決心;“偷得浮生片時暇,憑闌搔首且吟哦”大意是:在這片刻的閑暇中,我依靠著欄桿來詠詩。可見,雖然很多愁事,但詩人仍有作詩的雅興,寫出了詩人內心的豁達。7. (1)煤炭 (2) 帶來溫暖 燭照世界(帶來光明) 生火做飯 (3) 這首詩詩人借煤炭寄托了自己關心百姓疾苦并甘愿為之獻身的高尚情懷。【詳解】(1)本小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烏金:指煤炭,因黑而有光澤,故名。首聯開篇點題,概括了煤炭開采的過程,這里用“混沌”比喻未開發的煤礦,用“烏金”比喻開發出來的煤炭。(2)本小題考查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頷聯細致描摹煤炭,壯其功用。燃燒煤炭可以給人帶來春回大地般的溫暖,爐火中的火焰也使深沉的夜空變得很明亮。頸聯繼續闡發煤炭的作用和傾情奉獻的素質,高度評價煤炭的巨大貢獻。這三句詩歌分別寫出了煤炭的取暖、照明、冶煉三方面的作用。(3)本小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情感的解讀能力。這首詩是詩人自我人格和理想的真實寫照。全詩緊緊扣住煤炭的特性落筆,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句句寫煤炭,句句寄托詩人為祖國為人民不辭辛苦的情懷,表現了詩人關心百姓疾苦并甘愿為之獻身的高尚情操。8.C 9.示例一:同意。全詩整體情感較為低沉。首聯感慨時光流逝,自己白發新添;頷聯表達漂泊邊關的孤獨和對時光的無奈;頸聯雖有報國之心,但也透露出因思親而落淚的傷感;尾聯說自己孤懷激烈卻難以消遣,只能借物排解,更顯落寞,所以全詩情感略顯低沉。示例二:不同意。詩中雖有對時光流逝、漂泊思鄉的感慨,但從“一寸丹心圖報國”能看出詩人有著堅定的報國之志,這種愛國情懷使整首詩的情感基調并不低沉,而是在感慨中蘊含著激昂向上的力量。【導語】這首《立春日感懷》以立春為引,通過白發、關河等意象,展現了一位邊關將領的復雜心境。詩中“丹心報國”與“清淚思親”形成張力,既有壯志未酬的激憤,又暗含羈旅孤懷的蒼涼。尾聯“五辛”的民俗意象,巧妙地將個人情感與節令傳統結合,在低沉基調中透出堅韌的生命力。8.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分析。C.頸聯“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主要體現了詩人的報國之志和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并沒有隱含對朝廷的不滿情緒;故選C。9.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分析。詩歌雖有時光流逝、思念親人的感慨,但整體基調是激昂的。首聯寫時光匆匆,年華易老,只是引發感慨的引子。頷聯中“關河底事空留客”雖有留滯邊塞的無奈,但更多的是對自身使命的思考。頸聯“一寸丹心圖報國”直接表明詩人一心報國的赤誠之心,這種愛國之情是非常激昂的。尾聯“孤懷激烈難消遣”,即便有孤獨之感,但“激烈”一詞體現出詩人內心的壯志豪情,并沒有顯得低沉。整首詩圍繞報國之志展開,展現出詩人的高尚情懷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首聯“年去年來白發新,匆匆馬上又逢春”,詩人感慨時光匆匆,白發漸生,充滿了歲月流逝的無奈。頷聯“關河底事空留客?歲月無情不貸人”,流露出自己留滯邊塞的孤獨和對時光無情的悲嘆。頸聯“兩行清淚為思親”,詩人因思念親人而落淚,體現出內心的柔軟和傷感。尾聯“孤懷激烈難消遣”,雖然有“激烈”之情,但“孤”字也透露出一種孤獨和無奈,“難消遣”說明詩人的這種情感難以排解,整體給人一種略顯低沉的感覺,盡管有報國之志,但這些復雜的情感交織在一起,使全詩的氛圍偏向低沉。兩種看法都是有道理的,結合詩句內容分析,闡述理由即可。示例一:不同意。整首詩的情感基調并非低沉,而是激昂向上的。雖然首聯和頷聯中詩人感慨時光流逝、自己留滯邊塞,但這只是情感的鋪墊。頸聯“一寸丹心圖報國”直接表明了詩人一心報國的堅定決心,這種愛國的豪情壯志十分強烈。尾聯“孤懷激烈難消遣”,即便有孤獨之感,但“激烈”一詞突出了詩人內心的壯志豪情難以排解,更多地展現出的是一種積極進取、渴望為國家效力的精神,而非低沉。所以全詩圍繞著報國的主題,洋溢著詩人的愛國熱情和高尚情懷,整體情感基調激昂。 示例二:同意。從全詩來看,確實略顯低沉。首聯中“年去年來白發新”,詩人感嘆時光流逝,自己的白發不斷增多,充滿了對年華易逝的無奈。頷聯“關河底事空留客?歲月無情不貸人”,流露出自己被留在邊塞的孤獨和對歲月無情的悲嘆。頸聯“兩行清淚為思親”,體現了詩人對家中親人的思念以及因無法陪伴親人而產生的傷感。尾聯“孤懷激烈難消遣”,“孤”字突出了詩人的孤獨,盡管心懷壯志,但這種孤獨和無奈難以排解,使得整首詩的情感氛圍偏向低沉,即使有報國的壯志,也被這些復雜的低沉情緒所籠罩。10.全,全然 11.D【解析】10.考查詞句理解。“粉骨碎身渾不怕”句意為: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渾”在詩歌中的意思:全,全然。11.考查賞析詩句。D.“寓情于景”有誤。應是直接抒情,“粉骨碎身”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全詩表達了詩人堅貞不屈的精神和清白正直的崇高氣節;故選D。12.運用煉字的手法,“才”是剛剛的意思,“又”是再的意思。左將軍才收服部落的軍隊,前軍又報告抓住敵方的首領,“才”、“又”著重寫出了明軍的驍勇善戰、勢不可擋,表達了詩人勝利的喜悅和對己方軍隊的贊美。【詳解】本題考查詩歌煉字。“左將才看收部落,前軍又報縛戎王”意思是左翼將軍才收降瓦剌軍,前軍又報抓了敵軍首領。結合前兩句內容“將軍出塞整戎行,十萬戈矛映雪霜”可知,此四句實寫戰況,戰前將軍嚴整軍隊,十萬大軍嚴陣以待,左鋒才收部落,前鋒又縛戎王。“才”和“又”既見士卒之驍勇,又見將領之善戰。這樣的軍隊對付野心勃勃的侵擾者,所到之處,自然勢如破竹,銳不可當,而捷報頻傳。詩人通過這兩個詞,慨嘆遠征之苦、良將之苦,表達了對家國的愛重和維護,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良將的信心。13.B 14.示例:堅貞不屈,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為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甘愿赴湯蹈火自我犧牲。【解析】13.本題考查詩歌的理解和辨析。B.陽和:原指陽光和暖,這里借指煤炭蓄藏的熱力。這里并沒有用比喻,表述不當;故選B14.本題考查詩歌情感。《詠煤炭》這首詩是明代大臣于謙創作的一首詠物詩。全詩以物喻人,托物言志。首二句“烏金”“藏蓄陽和”,寫煤炭所蘊藏的能量,意在表現人擁有的才智。中四句“燃回春浩浩”“照破夜沉沉”“元賴生成力”“猶存死后心”,寫煤炭對人類的貢獻,抒發詩人為國為民,竭盡心力的立身處世宗旨。末二句“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是煤炭的志向,也是作者的抱負和心聲,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甘愿為國為民出力獻身的高風亮節。也是對無私奉獻精神的贊美與追求。《石灰吟》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于謙是一位與岳飛齊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潔、正直的清官。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發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和不同流合污之情。經過千萬次錘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燒也視平常事一樣。“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懼,只為把一片清白長留人間。表現詩人不怕犧牲,潔身自好的品質。結合以上分析組織答案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