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上學期期末質量監測試題八年級歷史(時量:60分鐘分值: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姓名、準考證號、座位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2.考生作答時,請在答題卡上作答(答題注意事項見答題卡),在本試卷上作答無效。第I卷(選擇題共48分)1. “共產黨和民主黨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誠相見。各路英豪濟濟一堂,各抒己見,共商建國大計。”與材料相關的會議是( )A.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B.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C.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D. 重慶政治協商會議2. 某班同學正在編排歷史情景劇:“1951年,青年楊某某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踴躍參軍,赴朝作戰。戰爭勝利后,他回國并被部隊安排到西藏,積極投入到川藏公路的建設,因表現優異,榮獲部隊表彰。”該劇中楊某某經歷的歷史事件有( )A. 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B. 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C. 第一個五計劃、三大改造 D. 抗美援朝、第一個五計劃3. 從1964年開始,我國投入巨資,在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峽谷中,建成了攀枝花鋼鐵公司、酒泉航天中心、東方汽輪機廠、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等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上述材料說明,我國( )A. 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B. 工業化建設成就斐然C. 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 D. 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4. 如表是《人民日報》元旦社論標題(部分年份)。1956年的元旦社論標題是( )1956年1980年 《迎接大有作為年代》1992年 《在改革開放中穩步發展》2024年 《滿懷信心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A. 《將革命進行到底》B. 《奮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上》C. 《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額完成五年計劃而奮斗》D.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搞好改革、開放的根本保證》5. 下面是某同學在進行探究性學習時設計的年代尺,其中①處中國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可概括為( )A. 政權鞏固、社會過渡 B. 探索建設,曲折發展C 改革開放,繼往開來 D. 嶄新篇章,民族復興6. 《人民日報》社論:“從今以后,只要不發生大規模的外敵入侵,現代化建設就是全黨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離開這個中心的工作,損害現代化建設的‘政治運動’和‘階級斗爭’了。”這反映了黨和國家要( )A. 實施“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 B. 把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C. 對城市國有企業進行改革 D.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7. 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這一政策實施以來,西部在基礎設施、科技教育和文化衛生事業等方面建設了一大批項目。國家還實施了旨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興邊富民行動。實施這些政策和行動的根本目的是( )A. 實現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愿望 B. 改善西部的基礎設施建設C. 推動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 D. 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8. 1978年以來中國的對外開放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2000年)讓世界進入中國,第二階段(2001—2012年)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第三階段(2013年至今)中國開始改變世界。以上三個階段的具體表現按順序對應正確的是( )A. 設立經濟特區——開放沿海城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B.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設立經濟特區——提出共建“一帶一路”C. 設立經濟特區——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組建亞投行D. 設立經濟特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提出共建“一帶一路”9. 1986年11月14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董事長約翰·范爾林訪華,鄧小平會見他時特意贈送了一張新中國的股票——飛樂股票。如今,這張股票仍然陳列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櫥窗內。飛樂股票可以用來佐證中國( )A. 農村改革全面進行 B. 對外開放格局形成C. 經濟體制改革開展 D. 市場經濟體制形成10. 右圖是某班制作的“歷史展板”的主要內容,其主題是( )A. 民族政策 B. 法治建設 C. 制度創新 D. 祖國統一11.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年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了一條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二者的共同點是( )A. 以武裝斗爭為主線 B. 實事求,依據國情來選擇道路C.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D. 百廢待興,建設社會主義共和國12. 學習歷史時歸納整理了部分知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特區的建立”、“中共十八大”、“中國夢宏偉藍圖”。這些知識的主題是( )A.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B.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C.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D.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13. “紫荊開后白蓮開,喜事翩躚接踵來。神州大地齊歡慶,一國兩制話團圓。”這首詩歌中的“喜事”是指( )A. 新中國成立、“文化大革命”徹底結束 B. 川藏、新藏公路通車C. 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D.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14.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這首《望大陸》,表達了作者對大陸故鄉的濃濃思念。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中國人民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A. 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B. 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C. 1987年,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海峽兩岸近40年隔絕狀態被打破D. 2015年11月,習近平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15. “信仰為旗,萬里海疆寫忠誠。向實而備,越是艱險越向前。”人民海軍成立75年以來,從小艇到巨艦,從近岸到深藍,從單兵到體系,以第四代裝備為引領、第三代裝備為主體的現代化人民海軍正在形成,大國戰艦向著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破浪遠航。這體現了( )A. 人民海軍裝備全部依靠自主研發B. 人民海軍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C. 海軍始終是我國實力最強的軍種D. 人民海軍已經多次完成出訪任務16. 以下是某同學撰寫的演講稿提綱,據此判斷,該演講稿的標題是( )從“吃飽”到“吃好” 從小瓦房到大樓房 從樣式單調到豐富多彩 從綠皮火車到“復興號”高鐵列車 從“自行車王國”到“共享單車王國”A. 海峽兩岸的交往 B. 航天事業的發展C. 新時代強軍之路 D. 社會生活的變遷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17. 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樹國家尊嚴】材料一 經過艱難的探索,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華民族真正地樹立起了尊嚴……【建民主之基】材料二 前民盟主席張瀾說:“我們的新制度,自然放棄了舊民主主義中的總統制、內閣制那一套陳腐的舊東西……根據我們的民主集中制,中國人民把政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走新長征路】材料三 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國成立后,經過艱苦探索和曲折實踐,我們開啟了改革開放新時代,邁上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長征之路。(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標志著“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華民族真正地樹立起了尊嚴”的歷史事件。這一歷史事件有何重大意義?(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新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例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曲折實踐”的史實。談談21世紀的中國應當怎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長征之路”上奮勇前進。18. 外交是國家綜合國力的外在表現,歷史經驗充分證明,弱國無外交。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與毛澤東、周恩來等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兩國關系的“堅冰”,成為20世紀影響國際關系格局的最深遠事件之一。——摘編自周正平、劉東凱《冀朝鑄:見證中美關系史上關鍵時刻》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21世紀以來,中國對穩定世界發展所作的貢獻日益顯著,中國的大國責任與擔當快速增長,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摘編自嚴文斌《解構百年大變局之“變”與“局”》(1)根據材料一,歸納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奉行的外交政策。結合所學知識,列舉20世紀50年代我國取得的外交成就。(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思考,與新中國成立初期相比,中美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中美關系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3)根據材料三概括解決21世紀人類問題的中國方案。并結合所學,指出當今中國建立了怎樣的外交布局。(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新中國外交的認識。19. 某歷史學習小組策劃了“中國式現代化”主題展覽,該展覽分為以下篇章:篇章一 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歷程歷史階段 圖說歷史 文解歷史奠基時期(1921—1949) 開國大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奠定根本政治前提。探索時期(1949—1978) 木器生產合作社 一五計劃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三大改造的完成①_______。崛起時期(1978—2012) 會議公報 ②_______開啟了改革開放和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③_______。成熟時期(2012—) 中共二十大會場 中國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篇章二 評說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通過何種方式實現現代化,各個國家有不同的道路。但是無論選擇什么樣的道路,前提是必須和本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是成功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所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有效破解了將現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迷思,不僅推動現代化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也給更多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道路提供了借鑒和參考,拓寬了人類走向現代化的途徑。——以上材料均摘編自李樂《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演進、核心要義及價值意蘊》(1)根據篇章一的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按序號完成表格的填寫。(2)根據篇章二的材料,概括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能夠成功推進的關鍵因素以及深遠影響。(3)通過參與本次策劃活動,請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談談你的認識。20. 國家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不可抗拒歷史潮流,也是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為國家統一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成效顯著。請圍繞圖片中的歷史,提取兩幅或多幅圖片相關信息,自擬論題,展開論述,寫一篇不少于120字的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2025年上學期期末質量監測試題八年級歷史(時量:60分鐘分值: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姓名、準考證號、座位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2.考生作答時,請在答題卡上作答(答題注意事項見答題卡),在本試卷上作答無效。第I卷(選擇題共48分)【1題答案】【答案】B【2題答案】【答案】D【3題答案】【答案】B【4題答案】【答案】C【5題答案】【答案】A【6題答案】【答案】B【7題答案】【答案】D【8題答案】【答案】D【9題答案】【答案】C【10題答案】【答案】C【11題答案】【答案】B【12題答案】【答案】C【13題答案】【答案】D【14題答案】【答案】B【15題答案】【答案】B【16題答案】【答案】D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17題答案】【答案】(1)歷史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或開國大典。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3)史實:“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認識: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加強科技創新,增強綜合國力等。【18題答案】【答案】(1)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就: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參加日內瓦會議;同蘇聯等十幾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2)變化:由敵視(對抗)到走向緩和(關系正常化)。原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國際形勢的變化;改善關系是中美兩國共同的需求。(3)方案: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外交布局。(4)國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綜合國力強大是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保障。【19題答案】【答案】(1)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②:十一屆三中全會; 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關鍵因素:結合國情(本國的具體實際)深遠影響:推動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給發展中國家提供借鑒和參考(拓寬了現代化的途徑)。(3)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推動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要尊重國情(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民族獨立是實現現代化的前提;中國式現代化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符合人民意愿);中國式現代化要與時俱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給其他國家提供借鑒和參考,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20題答案】【答案】示例:論點:祖國統一是歷史必然趨勢。(統一是國家振興的重要基礎。)論述: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為國家統一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實現各民族大團結。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國分別在1997年和1999年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香港、澳門的回歸,洗雪了近代以來百年國恥,在祖國統一大業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推動了港澳地區經濟的持續繁榮發展。如今,臺灣問題仍然未解決,但我們堅信,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統一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綜上所述: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我們要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