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6張PPT)2025部編版道法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2課時我們熱人都是心新課導入為什么視頻中刀子嘴豆腐心的行為不容易被人接受?第一章善于幫助他人同學們,剛剛我們看到視頻里的表達方式帶來了不好的結果。這就告訴我們,幫助他人也是有學問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如何善于幫助他人 。觀察圖片,分析為什么故事中兩位同學提供的幫助不被對方接受?你認為正確的做法是什么?小組討論嘿嘿,個子矮拿不著吧?我來幫你。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能解決瞧你走路真費勁兒,看著就難受。我扶你過馬路,還能快點兒。不用你管,我自己能行!問題:小明的語氣不太友好,用了“個子矮”這樣的字眼,顯得有些嘲笑的意思他沒有先問小強是否需要幫助,直接就提出幫忙,這讓小強感覺到了被輕視。正確的做法:小明可以用更友好和尊重的方式說:“小強,這本書有點高,需要我幫你拿一下嗎?”這樣既表達了愿意幫助的意愿,又沒有傷害小強的自尊心,還尊重了他的感受。問題:小麗的話雖然出于好意,但語氣不太委婉,用了“真費勁兒”“看著就難受”這樣的字眼,可能會讓小紅覺得自己的情況被夸大了,甚至有點被同情的意味,這讓小紅感覺不舒服。正確的做法:小麗可以用更溫和、更尊重的方式說:“小紅,你的腳受傷了,過馬路時我可以扶你一把,這樣更安全。”這樣既表達了關心,又沒有讓小紅覺得被輕視,還考慮到了她的感受。小分享我們在關愛他人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以平等的態度對待需要幫助的人解釋:每個人都有尊嚴,幫助別人時不要讓他們感覺低人一等。例子:比如看到同學不會做題,不要說“你真笨”,而是說“我們一起看看這道題怎么解”。尊重他們的隱私和意愿解釋:不要在公共場合大聲詢問別人的私事,也不要強迫別人接受幫助。例子:如果看到同學情緒低落,不要在教室里大聲問“你怎么了”,而是私下里輕聲問“你看起來有點不開心,需要我幫忙嗎”。感同身受地了解他們的需求解釋: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感受,這樣才能提供真正需要的幫助。例子:如果看到同學腳受傷了,不要直接說“你真可憐”,而是說“你的腳一定很疼吧,需要我扶你一下嗎”。以友善與真誠的態度幫助他們解釋:用溫暖的微笑、溫和的語氣和真誠的行動去幫助別人,讓他們感受到你的善意。例子:如果看到同學在搬重物,你可以主動過去幫忙,而不是只是說“需要我幫忙嗎”。用行動表達關心解釋 :有時候,行動比言語更能表達關心。比如,主動幫忙、微笑、點頭等小動作,都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善意。 例子 :如果看到同學在搬重物,你可以主動過去幫忙,而不是只是說“需要我幫忙嗎”。 持續關注解釋 :幫助別人不僅僅是一次性的行為,有時候需要持續關注對方的情況,看看是否需要進一步的幫助。 例子 :如果同學生病了,你可以定期問一下他的身體狀況,看看是否需要幫忙補課。 課堂小結:在關愛他人的時候,我們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他們,尊重他們的隱私和意愿,感同身受地了解他們的需求,并以友善和真誠的態度去幫助他們。這樣,我們的幫助才能真正溫暖人心,也能讓對方感受到尊重和關愛。第二章了解他人的需要《重陽節獻“愛心”》一些地方,養老院平時很少得到關注,但一到重陽節,各種團體紛紛前來獻愛心,來了一撥又一撥。老人們既高興,又勞累。高興的是,志愿者都很熱情,給他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服務;勞累的是,這么集中接待志愿者,老人們身體吃不消。一位老奶奶感慨地說:“原本是送愛心的活動,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一點呢?”小組討論你認為這樣的“熱心腸”能給老人們帶來關愛與幫助嗎?你覺得老人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能帶來的好處短期的快樂:重陽節當天,老人們看到這么多志愿者來關心他們,肯定會感到非常高興。志愿者們帶來的表演、禮物和服務,能讓老人們在這一天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能帶來的好處精神上的慰藉:老人們平時可能比較孤獨,志愿者的到來能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陪伴,這對他們的精神狀態有積極的影響。存在的問題身體上的負擔:老人們的身體大多比較虛弱,接待一撥又一撥的志愿者,可能會讓他們感到疲憊。像故事中的老奶奶說的,身體吃不消。存在的問題缺乏持續性:這種關愛只在重陽節這一天集中出現,平時養老院很少得到關注。老人們需要的是長期的、穩定的關心,而不僅僅是節日的一時熱鬧。想一想老人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定期探望:老人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節日的熱鬧,更需要平時的陪伴。志愿者可以定期(比如每周或每月)來養老院探望,陪老人們聊天、散步,讓他們感受到持續的關心。建立長期聯系:可以和養老院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定期組織活動,讓老人們知道有人一直在關心他們。尊重老人的意愿:在組織活動時,要充分考慮老人們的意愿和身體狀況,不要強迫他們參加不愿意的活動。理解老人的需求:和老人們多溝通,了解他們真正需要什么。比如,有些老人可能更需要安靜地陪伴,而不是熱鬧的表演。生活上的照顧:除了精神上的慰藉,老人們也需要生活上的幫助。比如,幫助他們打掃房間、整理床鋪、買菜做飯等。健康關懷:可以組織一些健康講座,教老人們一些簡單的保健知識,或者定期帶他們去醫院檢查身體。課堂小結:雖然重陽節的獻愛心活動能讓老人們在這一天感受到快樂,但這種集中式的關愛并不能真正滿足老人們的長期需求。老人們更需要的是持續的陪伴、尊重和理解,以及實際的生活幫助。希望我們能用更科學、更貼心的方式,真正讓老人們感受到溫暖和關愛。《特殊的崗位》方明剛上高一時,一場車禍奪去了他父親的生命,使本來就貧寒的家境雪上加霜。方明強忍著眼淚向班主任提出退學,班主任對他說:“我正要找你。學校正在招一名勤工助學志愿者,每天負責把圖書館里新還的書歸位整理好,每月補助300元。你愿意做嗎?”他點點頭,淚水奪眶而出。于是,方明成了學校的一名兼職勤工助學志愿者,每天要幫忙整理圖書,偶爾因功課緊張誤了整理工作,也沒有人怪他,班主任仍按月代領300元補助給他。他一直覺得有這么好的機會很幸運。三年的高中生活一晃過去了,方明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但他始終不知道,這三年的補助金是學校老師捐給他的。他更不知道,勤工助學志愿者的崗位是為他專門設立的。小分享說一說你讀完故事的感受。我覺得方明很幸運,有這么好的老師幫他。我也希望以后能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像方明的老師一樣,用合適的方式幫助他們。方明的故事讓我很感動。他的老師沒有直接給他錢,而是給他一個工作機會,讓他有尊嚴地接受幫助。我覺得這樣很好。方明很努力,雖然家里很窮,但他沒有放棄。他的老師幫他找了工作,讓他能繼續上學。我也要向他學習,遇到困難不放棄。方明的故事讓我知道,幫助別人不一定是要給錢,有時候給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努力,也是一種很好的幫助。課堂小結:幫助別人時,要尊重他們的自尊心,用合適的方式去幫助。這樣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能讓別人感到溫暖和尊嚴。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像方明的老師一樣,用愛心和智慧去幫助身邊的人。第三章總結回顧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善于幫助他人,誰能說一說,關愛他人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同學們,關愛他人是一種美德,而善于幫助他人則是一門藝術。只有我們用正確的方式、真正了解他人的需求,才能讓我們的幫助溫暖人心。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都能成為善于幫助他人的小天使,讓愛傳遞下去 布置作業在生活中觀察身邊幫助他人的事例,分析幫助方式是否恰當,并和家長分享自己的看法。觀看視頻《真好!我們的身邊從不缺少溫暖的人。》謝謝觀賞2025部編版道法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2課時統編版 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核心素養教學設計《我們都是熱心人》教學設計 第2課時教材分析第二課時是第一課時的延續和深化,在學生感受熱心人溫暖的基礎上,聚焦于如何善于幫助他人。教材通過分析幫助不被接受的案例、講述重陽節關愛老人的故事以及“特殊的崗位”故事,引導學生明白關愛他人不僅要有熱情,更要注意方式方法,了解他人的真正需求,培養學生智慧助人的能力,進一步落實“公共生活靠大家”的大單元主題,強化學生在公共生活中關愛他人的意識和行為。學情分析經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到熱心助人的重要性,但在實際幫助他人時,可能會因為缺乏方法和對他人需求的了解,導致幫助效果不佳。三年級學生思維較為直觀,在理解關愛他人的技巧和關注他人內心需求方面需要教師通過具體事例和活動進行引導,幫助他們將熱心助人的意愿轉化為有效的行動 。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幫助他人的正確方法和技巧,學會關注他人的內心需求和感受。 2. 過程與方法: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等活動,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體驗和實踐智慧助人的行為。 3.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關愛他人的積極情感,培養他們成為有愛心、有智慧的熱心人,強化在公共生活中關愛他人的意識和責任感。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關愛他人的方法和技巧,理解關愛他人要以尊重他人為前提,了解他人的真正需求;明白在不同情境下如何正確地幫助他人。 難點:將關愛他人的方法和技巧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真正做到善于幫助他人,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續踐行關愛行為的習慣。教學過程(一)視頻導入(5分鐘) 1.播放視頻 2.為什么視頻中刀子嘴豆腐心的行為不容易被人接受?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場景,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對如何正確幫助他人的探究興趣,自然導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二)善于幫助他人 1.“同學們,剛剛我們看到視頻里的表達方式帶來了不好的結果。這就告訴我們,幫助他人也是有學問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如何善于幫助他人 。” 2.小組討論:觀察圖片,分析為什么故事中兩位同學提供的幫助不被對方接受?你認為正確的做法是什么? 3.教師講解在關愛他人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4.教師總結:在關愛他人的時候,我們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他們,尊重他們的隱私和意愿,感同身受地了解他們的需求,并以友善和真誠的態度去幫助他們。這樣,我們的幫助才能真正溫暖人心,也能讓對方感受到尊重和關愛。 設計意圖:通過案例分析和教師講解,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關愛他人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分析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關愛他人的方法。 (三)了解他人的需要 1.“同學們,我們知道了關愛他人要注意方式方法,那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了解他人的真正需要。下面,讓我們通過一些故事來深入探討這個問題 。” 2.閱讀《重陽節的故事》。 3.小組討論:你認為這樣的“熱心腸”能給老人們帶來關愛與幫助嗎?你覺得老人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4.雖然重陽節的獻愛心活動能讓老人們在這一天感受到快樂,但這種集中式的關愛并不能真正滿足老人們的長期需求。老人們更需要的是持續的陪伴、尊重和理解,以及實際的生活幫助。希望我們能用更科學、更貼心的方式,真正讓老人們感受到溫暖和關愛。 5.閱讀《特殊的崗位》 6.說一說你讀完故事的感受 7.教師總結:幫助別人時,要尊重他們的自尊心,用合適的方式去幫助。這樣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能讓別人感到溫暖和尊嚴。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像方明的老師一樣,用愛心和智慧去幫助身邊的人。 設計意圖:通過講述故事和閱讀分析,讓學生深刻理解關愛他人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學會換位思考,培養學生尊重他人、關愛他人的意識和能力,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總結 1.回顧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善于幫助他人,誰能說一說,關愛他人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同學們,關愛他人是一種美德,而善于幫助他人則是一門藝術。只有我們用正確的方式、真正了解他人的需求,才能讓我們的幫助溫暖人心。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都能成為善于幫助他人的小天使,讓愛傳遞下去 。”2.布置作業:在生活中觀察身邊幫助他人的事例,分析幫助方式是否恰當,并和家長分享自己的看法。 播放視頻《真好!我們的身邊從不缺少溫暖的人。》 設計意圖:通過情感升華,激發學生關愛他人的熱情和責任感;作業布置旨在讓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進一步強化學生善于幫助他人的意識和行為。板書設計我們都是熱心人 1.善于幫助他人幫助不被接受的原因正確的幫助方法2.了解他人的需要重陽節故事啟示“特殊的崗位”感悟教學反思在本節課教學中,學生通過案例分析、故事討論等活動,對如何善于幫助他人有了較清晰的認識,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但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部分學生還存在一定困難,如尊重他人隱私和意愿在實際情境中的具體體現。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引入更多生活實例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實踐行為的跟蹤和指導,確保學生能夠將課堂所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真正做到善于幫助他人。核心素養內容參考政治認同:認同關愛他人要注重方式方法,理解尊重和平等在幫助他人中的重要性,增強對正確助人價值觀的認同。 道德素養:培養學生善于幫助他人的道德品質,學會以恰當的方式關愛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法治觀念:了解在幫助他人時尊重他人隱私和權益的法律要求,樹立法治觀念,確保幫助行為合法合規 。 健全人格:在分析問題和討論交流中,培養學生理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塑造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健全人格。 責任意識:明確在幫助他人過程中應承擔的責任,增強責任意識,用心去關愛他人,讓幫助更有價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我們都是熱心人第2課時 教案.docx 11我們都是熱心人第2課時 課件.pptx 不做刀子嘴豆腐心的人.mp4 真好我們身邊.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