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初中學業質量監測八年級歷史試題第Ⅰ卷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1949年9月,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毛澤東說:“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中國人從此站起來”是指中國實現了( )A. 全境解放 B. 社會主義 C. 國家富強 D. 民族獨立2. 毛澤東曾說:“這一次,我們摸了一下美國軍隊的底。對美國軍隊,如果不接觸它,就會怕它,美帝國主義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這反映了抗美援朝( )A. 營造了穩定的國內環境 B. 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C. 結束了美國的霸主地位 D. 提升了中國人民的自信3. 1952年底,某廣播站以“你幸福嗎”為題征詢廣大農民的感受,他們普遍給予肯定的答復。這時期,中國農民的幸福感主要來自( )A. 參加了開國大典 B. 分到了夢寐以求的土地C. 當上了人大代表 D. 創辦了農村鄉鎮企業4. 近年來,我國工業化取得輝煌成就。復興號投入運行,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山東艦航母交付使用,北斗3號全球系統成功收官……我國工業化起步于A. 三大改造 B. “十三五”規劃 C. 土地改革 D. “一五”計劃5. 1954年毛澤東指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這次會議是標志著我國人民從1949年以來的新勝利和新發展的里程碑”。這次會議的最大成果是( )A. 確定了民主革命綱領 B. 分析了當時國內主要矛盾C. 提出“一國兩制”構想 D. 制定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6. 上世紀50年代,在我國實行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三大改造”中,因實現了和平過渡而被稱為“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的是A. 農業改造—農業生產合作社 B. 手工業改造—手工業生產合作社C. 商業改造—沒收資本家資本 D. 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贖買政策7. 英雄模范人物是時代的杰出代表。下列一組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時期是( )A. 新中國政權成立和鞏固時期 B. 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時期C.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D. 為實現中國現代化而努力奮斗時期8. 抓關鍵詞是學習歷史方法之一。“十一屆三中全會”“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濟特區”等關鍵詞可用于學習( )A. 開國大典 B. 祖國統一 C. 改革開放 D. 鋼鐵長城9. 下圖是1949-1984年我國糧食產量統計圖,其中產量(千萬噸)1956年和1978年糧食產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改革運動和農業合作化運動B. 農業合作化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C. 人民公社化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D 農業合作化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0. 1990年,鄧小平與上海市黨政軍負責人共迎新春佳節。在上海期間,他很少外出,他在思考,他也請上海的同志思考一下,能采取什么大的動作,在國際上樹立我們更加開放的旗幟。在此“思考”下所采取的“大的動作”是( )A. 設立經濟特區 B. 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C. 加入世貿組織 D. 建立上海浦東開發區11. 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巡講話中指出:“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表明中國將要建立( )A. 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體制 B.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C.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2.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年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了一條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二者的共同點是( )A. 以武裝斗爭為主線 B. 實事求是,依據國情來選擇道路C.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D. 百廢待興,建設社會主義共和國13. 毛澤東提出“為人民服務”,鄧小平說“我是人民的兒子”,習近平提出“不負歷史,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由此可見,他們所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是A. 追求民族獨立 B. 建立新中國 C.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D. 實行改革開放14. 對下列年代尺解讀最準確的是( )A.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完成過程 B.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變化C.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歷程 D. 中國社會主義法治的發展進程15. 你所了解的2050年的“中國夢”是( )A.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B. 基本實現現代化C. 基本解決溫飽問題 D. 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16. “改變,意味著進步與成長;不變,則是對歷史與現實的尊重。”下列選項能反映港澳回歸所帶來的“改變”是A. 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 B. 原有的生活方式C. 主權的行使 D. 同根同源的血脈17 下列歌詞共同反映了( )“滄海變桑田/抹不去我對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喚你/我的1997年”——《公元1997》“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七子之歌》“唱不盡骨肉情長/舀不干海峽的思鄉水”——《鼓浪嶼之波》A. 香港同胞對回歸祖國的期盼 B. 澳門回歸是長期努力成果C. 海峽兩岸關系源于同根同源 D. 祖國統一是民族共同愿望18.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主席親自領導、設計和推動改革,開辟中國特色的改革強軍之路,著力解決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人民軍隊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格局一新”是指( )A. 戰略支援部隊組建 B. 成立五大戰區C. 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 D. 重塑領導指揮體系19. 60年多前,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帶著誠意和決心,留下了擲地有聲的時代強音,提出了促進會議圓滿成功的方針。這一方針是( )A. 求同存異 B. 互不侵犯 C. 和平共處 D. 不結盟政策20.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國總統就職演說中暗示他有意改變對華政策。根據毛澤東的安排,《人民日報》于1月28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這篇演說。這表明A. 中美雙方都有意改善兩國關系 B. 中美雙方徹底結束對抗狀態C. 中美關系的緩和始于民間交往 D. 中美關系已經實現了正常化21. 1971年10月26日,毛澤東說:“馬上就組團去,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派一個代表去,讓‘喬老爺’(喬冠華)當團長。”此次“喬老爺”的行程是( )A. 赴印度討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 到萬隆參加亞非會議C. 參加第26屆聯大行使合法權利 D. 簽署中美《聯合公報》22. “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這反映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布局是( )A.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和平共處C. 求同存異 D. 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23. 2025年4月24日,我國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中國載人航天開啟第20次神舟問天之旅。我國太空探索開端于( )A. 長征一號 B. 神舟七號 C. 東方紅一號 D. 嫦娥五號24. 1994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在獲獎演講中說道:“如果有可能選出一位(中國),那就是________。在我知道的中國作家中,________是最出色的。“直到十八年后,大江健三郎的預言果然成真,“________”應是( )A. 莫言 B. 魯迅 C. 路遙 D. 茅盾25. “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是外國青年選出的“中國四大發明”。外國人紛紛表示:“出門不用帶錢包,就帶手機”“外賣、快遞都非常快”“高鐵很棒”。這些新鮮事物出現的根本原因是( )A. 交通條件改善 B. 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C. 互聯網的普及 D. 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第Ⅱ卷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6題18分,第27題18分,第28題14分,共50分)26. 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是國家繁榮富強的前提和重要保證。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發展狀況年份 農業總產值(億元) 工業總產值(億元)1952年 46.5 11.41978年 155.6 212.12014年 11352.3 64369材料二 “香港問題為什么能夠談成呢?并不是我們參加談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領,主要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幾年發展起來了,是個興旺發達的國家,有力量的國家,而且是個值得信任的國家……當然,香港問題能夠解決好,還是由于‘一國兩制’的根本方針或者說戰略搞對了,也是中英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鄧小平《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材料三 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兩岸同胞都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共同創造祖國完全統一、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偉業。——習近平2021年10月9日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材料四 中華民族具有反對分裂,維護統一的光榮傳統。“臺獨”分裂是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是民族復興的嚴重隱患。凡是數典忘祖,背叛祖國,分裂國家的人,從來沒有好下場,必將遭到人民的唾棄和歷史的審判!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實現!——習近平2021年10月9日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依據材料一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發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一變化主要得益于少數民族地區哪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實施?(2)依據材料二概括指出香港能夠順利回歸的原因并簡析其歷史意義。(3)依據材料三指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基本方針,并結合所學回答“九二共識”的核心要義。(4)臺灣回歸是歷史的必然,請你根據材料概括“臺灣回歸”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5)綜合上述材料,談談我們應當如何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27.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逐漸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在國際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的反動分子在外交上一貫是神經衰弱怕帝國主義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國民政府的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倒在地上辦外交的呢?中國百年來的外交史是一部恥辱的外交史!——《周恩來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材料二 兩國總理重申這些原則,并且感到在他們與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如果這些原則不僅適用于各國之間,而且適用于一般國際關系之中,他們將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堅固基礎……——《中印兩國總理聯合聲明》(1954年)材料三材料四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21世紀以來,中國對穩定世界發展所作的貢獻日益顯著,中國的大國責任與擔當快速增長,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摘編自嚴文斌《解構百年大變局之“變”與“局”》(1)依據材料一,概括新中國外交與近代中國外交有何不同?結合所學知識,寫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這些原則”指什么?概括“這些原則”的意義。(3)依據材料三,概括進入21世紀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及解決人類問題的中國方案。28.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朝著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迅速,實現了由單一軍種到諸軍兵種合成的轉變,武器裝備不斷向現代化邁進。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筑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鋼鐵長城。——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材料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國慶閱兵中受閱的核導彈方隊材料四20世紀60年代起,中國醫藥學家屠呦呦從中國醫藥古典文獻中探尋解決瘧疾的方法,在條件極為有限的情況下,經過數百次實驗,最終發現了___________,該藥物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推廣,使全球數億人受益。 自20世紀70年代起,我國著名農業科學家___________就一直忘我于田間地頭,經過多年的長期實驗,在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后,最終培育出了秈型雜交水稻,有效緩解了第三世界國家的糧食危機。(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人民軍隊走過了一個怎樣的發展歷程?(2)請將材料二中的A、B、C三處補充完整。并依據材料指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迅速發展有何影響?(3)上圖的核導彈方隊來自解放軍的哪一軍種?其擔負的任務是什么?(4)依據所學知識,請把橫線上的內容補充完整。(5)綜合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國防、軍隊建設和科技發展等領域取得輝煌成就的共同原因。2025年初中學業質量監測八年級歷史試題第Ⅰ卷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題答案】【答案】D【2題答案】【答案】D【3題答案】【答案】B【4題答案】【答案】D【5題答案】【答案】D【6題答案】【答案】D【7題答案】【答案】B【8題答案】【答案】C【9題答案】【答案】D【10題答案】【答案】D【11題答案】【答案】C【12題答案】【答案】B【13題答案】【答案】C【14題答案】【答案】C【15題答案】【答案】D【16題答案】【答案】C【17題答案】【答案】D【18題答案】【答案】C【19題答案】【答案】A【20題答案】【答案】A【21題答案】【答案】C【22題答案】【答案】D【23題答案】【答案】C【24題答案】【答案】A【25題答案】【答案】D第Ⅱ卷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6題18分,第27題18分,第28題14分,共50分)【26題答案】【答案】(1)變化:大幅增長;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原因:中國綜合國力增強、“一國兩制”方針正確、中英共同努力;意義:洗雪百年國恥,推動祖國統一進程。(3)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核心要義: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4)有利條件:中華民族維護統一的傳統、中國人民捍衛主權的決心;不利因素:“臺獨”分裂勢力、外來干涉。(5)堅持正確方針、增強民族凝聚力、反對分裂和外來干涉。【27題答案】【答案】(1)不同:近代中國外交是屈辱、不平等的;新中國外交是平等、獨立、自由的。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意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3)變化:對世界發展貢獻顯著,大國責任與擔當快速增長,國際影響力提高。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8題答案】【答案】(1)發展歷程:武器裝備上由進口到仿制再到自主研發;武器裝備科技化水平不斷增強。(2)填寫:A華東軍區海軍、B第一顆原子彈、C“遼寧艦”。影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保證,筑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鋼鐵長城。(3)軍種:火箭軍;任務: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4)填寫:青蒿素;袁隆平。(5)共同原因:新中國的成立,國家和政府重視國防建設;改革開放后,經濟發展,國家綜合實力提升,科技水平的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黨的軍事理論的正確指引和國家政策的保障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