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認識民法典》教學設計一、教學背景分析(一)課標依據依據《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本框要培養核心素養總目標中的“了解以民法典為代表的、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法律,理解法律是實現和維護公平正義的基本途徑。認識民法典對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意義”;學段目標中的“要求學生初步形成對法律的基本認知,理解法治的意義和價值,樹立法治觀念 ,懂得依法維護自身權益以及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增強規則意識和法治素養,培養社會責任感,能夠自覺參與法治實踐活動。同時,要在道德修養、人格修養等方面同步發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步形成健全人格,為成為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學段內容中的“認識民法典對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意義。”(二)教材分析本課是對法律保障生活的示例性說明和詮釋。從公民權利保障看,青少年與其他公民平等享有“民事權利能力”。此共性讓《民法典》和青少年生活關聯緊密,因而本課選取它為學習內容,高度貼合青少年生活實際。本課共分三框,“認識民法典”“保護人身權”和“保障財產權”。先用一框整體了解民法典,再提供兩框與個體生活密切相關(尤其是校園欺凌容易侵犯)的“人身權”“財產權”學習,讓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法治意識。本框“認識民法典”主要探討了民法典的內容、地位、保障體現、運作原則等。本框也對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主動學習、積極思考、聯系生活、廣泛參與。(三)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以及全面地、發展地看問題的能力,初步了解法律的內涵、特征和作用,初步樹立憲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權利義務相統一的法治觀念,初步具備主動觀察和參與社會生活的意愿和能力,知道通過學習和運用法律知識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認同國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傳統。但因為生理和心理仍不成熟,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好奇、敏感、愛逞強模仿能力強、辨別能力弱,容易受網絡信息、他人唆使和不良行為的影響等特點,對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法律制度的理解比較膚淺,甚至存在認識上的錯誤。青少年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樹立法治意識,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思維和行為習慣,形成敬畏法律、認同我國法律體系優越性的法律情感,是青少年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素養。因此,對青少年進行有關法律知識和法治觀念的教育是現實的必然要求。二、教學目標1.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初步認識民法典。2.增強法治意識,認識到民法在調整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重要作用,了解人們從事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3.通過分析民法典相關條款和具體案例,理解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形成對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的認同。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民法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聯系。教學難點:民法典所確立的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新課導入案例導入,激發興趣播放視頻,了解民法典。 呈現問題:觀看視頻,談談你對民法典的認識。 活動任務: 根據視頻,完成思考問題。教師總結: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設計意圖:以視頻導入,激發學生興趣,用簡短的視頻介紹民法典,將抽象的法律具象化,降低難度,同時能夠迅速導入到課題。探究新知探究一:正確認識民法典【情境材料1】 出示材料,結合材料思考問題。 教師提問: 結合下列材料,說說民法典是如何保障我們在不同階段的權利的? 預設學生答案: 學生1:民法典設立了胎兒利益特別保護制度,維護了胎兒在繼承領域的權利。 學生2:民法典明確了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責任,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學生3:民法典保障了公民的婚姻自由,讓婚姻真正建立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上。 學生4:民法典這一規定旨在保護救助人的合法權益,弘揚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 學生5:民法典新增打印遺囑形式,旨在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確保遺囑的法律效力。 …… 小結:民法典與我們的一生息息相關。 【情境材料2】 展示漫畫。 教師提問: 欣賞漫畫,談談實施民法典的意義。 預設學生答案: 學生1:民法典保障消費者人身與財產安全 學生2:實施民法典有利于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和諧。 …… 情境任務: 仔細閱讀材料,分析問題,了解民法典的定義和地位。 任務說明: 通過對人的一生各個階段的權利分析,引導學生分析民法典是如何保障我們的各項權利,從而正確認識民法典。情境任務: 根據提示的漫畫,分析民法典實施的意義。 任務說明: 通過漫畫呈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欣賞漫畫的過程中細化對民法典意義的理解。教師總結:民法典是一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法律。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能夠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有利于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更加和諧。設計意圖:展示人生各階段,學生代入自身經歷,拉近抽象法律與生活的距離,激發對民法典保障機制的探索興趣,更積極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探討保障措施,使其學會從生活現象提取關鍵信息,從法律角度分析問題,鍛煉觀察與邏輯分析能力。通過討論不同階段,學生能全面了解民法典對人一生的保障,避免知識理解片面,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基于充分討論,學生對民法典內容和價值有深刻感知,此時總結其定義和地位,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升華,然后呈現漫畫,引導學生理解民法典在各領域的保障意義。探究二:民法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情境材料】 呈現視頻。 提問: 觀看視頻,思考為什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寫進民法典? 預設學生答案: 學生: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將法治與德治相結合來共同治理國家。 …… 呈現民法典節選的條例 預設學生答案: 學生:民法典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再呈現連一連游戲。 提問: 將民法典相關條例與各類美德進行連線,并思考兩者的關聯性。 情境任務: 根據提供的視頻、素材了解民法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 任務說明: 通過視頻了解國家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統一的治國理念,然后對比民法典與價值觀的內容,尋找兩者之間的共通之處,再通過連一連的游戲深化兩者之間的關系。教師總結:民法典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設計意圖:播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何寫入民法典”的視頻,能激發學員的好奇心與探究欲,引導其主動思考法律與價值觀的內在聯系,為后續學習做鋪墊。呈現民法典節選并讓學員對應核心價值觀找聯系,可幫助他們熟悉民法典內容,深入理解核心價值觀在法律條文中的具象化,提升文本解讀與分析能力。“連連看”游戲以趣味方式鞏固學員對民法典條文和各類道德關系的認知,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學習積極性,加深知識記憶。通過這一系列活動,最終得出“民法典注重融入核心價值觀,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統一”的結論,幫助學員全面理解民法典內涵,認識到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樹立正確法治觀念,在生活中自覺踐行。探究三:從事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情境材料】 呈現案例。 方某遺失了裝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隨即通過媒體懸賞一千元尋找。當撿到公文包的趙某找到方某歸還公文包時,方某卻拒絕支付懸賞費用。因溝通未果,趙某遂將方某訴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據民法典,判決方某向趙某支付一千元酬金。 提問: 查閱民法典,找出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決的法律依據。 再播放民法典相關的視頻。 教師提問: (1)觀看視頻,總結民法典的基本原則。 (2)小組合作,搜集反映民法典基本原則的案例。 預設學生回答: 學生1:民法典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 學生2:老李的兒子常年在外經商,對老李不管不顧,而老李的生活起居都是由鄰居張某照料,為表達感激,老李將房子贈予張某,還簽訂了贈予合同。老李去世后,小李得知此事,懷疑張某欺騙、脅迫父親簽合同,想奪回房產。 …… 情境任務: 呈現案例,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利用民法典維權,從而概括民法典規定人們從事民事活動的原則,為確保各成員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 任務說明: 依據案例、視頻,小組合作的探究,讓學生自行翻閱民法典,然后結合生活實際去分析概括,從而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和維權意識,進一步強化對民法典基本原則的認知。教師總結:社會成員之間既有公共利益,也有各自的利益。為確保各成員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民法典確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綠色等基本原則。設計意圖:先呈現課本中撿公文包懸賞卻拒付費用、法院進行判決的案例,能把抽象的民法典概念變得具體,讓學生直觀感受法律在生活糾紛里的運用,激發學生興趣,為理解法律條文打基礎。緊接著呈現民法典相關規定,結合案例深入剖析,助力學生精準掌握條文內涵,明白法律規定對這類事件的規范作用,實現從現象到理論的認知提升。再播放介紹民法典基本原則的視頻,幫學生搭建完整知識框架,從整體上把握民法典。之后安排學生小組合作搜集基本原則的案例,鍛煉其自主學習、團隊協作以及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在實踐中加深對原則的理解,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最后展示體現自愿、平等、違背公序良俗等原則的案例,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得出民法典規定人們從事民事活動基本原則的原因、目的和內容,完成知識的內化,培養法律思維,以便在今后生活中加以運用。隨堂練習1.我國《民法典》明文規定基本原則包括( A ) ①公平原則 ②綠色原則 ③信賴保護原則 ④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2.趙某借同事李某3萬塊錢,遲遲不還,李某無奈將趙某告上法庭。人民法院根據民法典規定,要求趙某將3萬塊錢返回李某,并支付一定利息。這說明民法典( C ) A.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 B.保護生命權和健康權 C.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 D.保護公民的一切權利 3.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實施民法典( B ) ①能夠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②通過公正司法保護和促進人權 ③通過依憲施政、依法行政保護促進人權 ④有利于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更加和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材料分析題 在小區里,兩位業主就“《民法典》屬于何種法律”這一話題展開了討論,以下是他們各自的觀點。 根據兩名業主的討論,請你簡要說說民法典是一部什么樣的法律。 【參考答案】民法典是一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法律。板書設計布置作業搜集民法典相關知識,制作民法典學習宣傳圖,并在班級進行分享。課堂小結:同學們,這堂課我們圍繞認識民法典展開了豐富的學習。從一段視頻導入,開啟我們對民法典的探索之旅,了解到它與我們的一生緊密相連。通過結合材料分析,我們明晰了民法典在人生不同階段對我們權利的保障,進而掌握其定義和定位。分析漫畫讓我們認識到實施民法典的重要意義。在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民法典的關系時,我們不僅知道了核心價值觀寫入民法典的原因,還明確了二者相輔相成的聯系。最后的案例分析以及對民法典基本原則的學習,讓我們明白了民法典規范民事活動的原因、目的和基本原則。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運用今天所學,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民法典,維護自身權益。2 /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