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課 社會生活講道德第 2 框 誠實守信深刻理解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認同國家對誠信建設的重視與倡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導向。(政治認同)將誠信內化為個人的道德準則,自覺遵守誠信原則,知曉失信行為可能面臨的法律后果,在法律框架內踐行誠信。(法治觀念)以誠信為基石構建健康的人際關系,促進人格的健全發展。(健全人格)主動承擔起傳播誠信文化、維護社會誠信環境的責任,積極參與誠信社會建設。(責任意識)教學重點:全面理解誠信的內涵與重要性,掌握踐行誠信的具體方法和途徑。教學難點:面對誠信兩難問題時,能夠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行為選擇,養成誠信行為習慣。一、導入新課播放視頻:誠信宣傳片《信守承諾,待人真誠,共建美麗中國!》思考:這則視頻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教師歸納:共建和諧文明社會離不開誠實守信,讓我們一起走進本課《誠實守信》,探討如何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二、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誠信的內涵和作用活動一:創設“誠信考場”期末考試期間,學校決定設立 “誠信考場”,組織學生自愿報名,報名的學生提前簽署《誠信考試承諾書》。在考場中,老師只負責強調考試紀律、分發和回收試卷等事宜,考試開始后即離開考場,學生在考場內答題全憑自覺自律。說一說:你會報名參加“誠信考場”的考試嗎?為什么?提示:會,因為誠信對我們十分重要。教師歸納:誠實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守承諾。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各行各業的共同道德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重要內容。活動二:觀看視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篇》想一想:視頻中的立人之本、齊家之道、交友之基告訴我們什么樣的道理? 這說明了什么?教師歸納:人以誠信立身。誠信是我們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是一種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體現我們的內在修養與道德品質。一個人真誠老實、篤守諾言,無論走到哪里都能贏得信任,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大的發展平臺。相反,如果弄虛作假、口是心非,就會處處碰壁,甚至無法立身處世。活動三:閱讀教材 P39 的“閱讀感悟”思考討論:誠信與社會文明、國家興旺有什么關系?教師歸納:誠信促進社會文明。社會成員之間只有以誠相待、以信為本,才能增進社會互信,減少社會矛盾,凈化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活動四:播放視頻《深圳第二屆十大“金口碑”企業獲評代表發言》教師講述:誠信既是我國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又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在社會生活中,人人都是誠信的受益者,也應該成為誠信的踐行者。我們要恪守誠信這一準則,努力做一個誠信的人。目標導學二:踐行誠信活動五:1.課件展示教材 P40 的“探究與分享”讀一讀: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學的觀點?教師歸納:真誠待人,積極履行承諾。我們要增強誠信意識,真心實意地與他人交往,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不要輕易許諾一些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作出承諾后,要對自己的承諾負責,答應別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如果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未能兌現承諾,應該不逃避、不推脫,坦誠與他人溝通,爭取他人的諒解。同時,要講究策略,注重方式方法。社會生活是復雜的,我們有時會面臨兩難選擇,當尊重他人隱私與對人誠信發生沖突時,我們應遵循道德原則和法律要求,權衡利弊,做到既為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著想,又恪守誠信的要求,做一個有智慧的誠實守者。2.閱讀教材 P41 的“探究與分享”。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守護好自己的信用記錄。教師歸納:當今社會,個人誠信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日益受到重視,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不斷完善,守信者處處收益,失信者處處受限。我們要身體力行弘揚誠信文化,珍惜個人信用,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推動形成崇尚誠信、踐行誠信的良好風尚。三、課堂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了誠信的內涵、作用以及踐行誠信的要求,如真誠待人、履行諾言、面對兩難問題的處理原則、遵紀守法和珍惜誠信記錄等。本課通過真實情境創設,有效激發了學生對誠信價值的共鳴,學生在“是否參加誠信考場”的思辨中,能自發論證“誠信是立身之本”的合理性,說明情境化教學成功搭建了道德認知與現實生活之間的橋梁,后續可增加“校園誠信缺失案例”討論環節,引導學生從旁觀者視角深化規則意識。本課教學設計巧妙融合“理論認知”與“實踐轉化”雙主線,學生能在情境模擬中靈活運用“誠信智慧”,但仍有部分學生存在“知易行難”的現象。針對“誠信與利益沖突”“隱私與誠信矛盾”等爭議點設計的情境模擬環節,暴露出學生認知盲區,在后續教學中需加強鞏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