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遵守社會規則第 2 框 遵守規則樹立規則意識,掌握遵守規則的方法。(責任意識)踐行社會規則,營造遵規守紀、崇德守法的良好氛圍。(法治觀念)教學重點:如何遵守規則。教學難點:如何遵守規則。一、導入新課播放視頻:某男子深夜“飆車炸街”嚴重擾亂社會治安被行政拘留思考:該事件帶給我們怎樣的警示?提示: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教師歸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遵守規則呢?當遇到規則被破壞的情況,我們又應該如何應對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遵守規則》這一課,共同探討這些重要的問題。二、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如何遵守規則活動一:展示案例我的爸爸在工廠上班,他總是嚴格遵守崗位操作規程,按崗位要求完成任務。今年,我們小區召開了業主大會,商討并制定了《文明停車公約》,所有業主都很自覺地遵守。今天看演出的氛圍很好,演出時大家都很安靜,演出結束后我們都向表演者鼓掌致意,退場也很有秩序。思考討論:結合他們的對話,談一談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規則。學生回答:我們需要增強規則意識。在社會生活中要各司其職,遵守相應的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生活的正常運行,維系良好的社會秩序。教師歸納:遵守規則,需要增強規則意識。“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我們對規則要心懷敬畏,知方圓、守規矩。只有不斷增強規則意識,提高按規則辦事的自覺性,才能推動社會向著有序、文明的方向發展。活動二:閱讀教材 P30 的“探究與分享”——面對紅燈的選擇1.晚上,在無攝像頭的無人路口,你會闖紅燈嗎?2.如果路口安裝了監控,你還會闖紅燈嗎?學生回答:不會/會。教師歸納:他律就是監督、提醒、懲戒等外在約束;自律就是嚴于律己,通過自省和慎獨,不斷發現并及時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同學面對無攝像頭的無人路口仍然能遵守交通規則,說明他做到了自我約束——自律,為了防止有人不遵守規則,我們還需要外在約束——他律。教師講述:遵守規則,需要他律與自律。自律和他律相互補充,有助于我們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更好地遵守社會規則。活動三:圖片展示(亂扔垃圾,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插隊、搶座位、隨地吐痰……)想一想:面對以上行為,我們應該怎么做?教師歸納:遵守規則,需要堅定地維護規則。一方面,要從自己做起,自覺將規則作為自己的行動準繩,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要用恰當的方法,提醒、勸導、幫助他人遵守規則,營造遵規守紀、崇德守法的良好氛圍。讀一讀:教師根據教材 P32 的“方法與技能”,引導學生閱讀“勸導的技巧”活動四:思考討論1.生活中的規則是不是一成不變的?2.你知道哪些被改進的規則?3.說說為什么要做這樣的改進。提示: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為了讓規則更好地適應當下國情,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需求。說一說:哪些情況下會對規則進行改進呢?規則的改進給我們怎樣的啟示?教師歸納:遵守規則,還需要積極完善規則。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原來沒有的規則,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規則失去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廢除;一些原有的規則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生活的變化,需要調整和改進。我們要關心和參與規則的改進、完善,積極建言獻策,使之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三、課堂總結通過本節課學習,我們知道了井然有序的社會生活離不開社會規則的維系。我們應該自覺遵守規則,維護和完善規則,與規則同行,創建美好生活。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對本課知識點形成了自己的認識,明白了遵守規則的意義所在,懂得在生活中應如何遵守規則,對規則懷有敬畏之心,在活動探究中養成獨立思考、生成疑問、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社會規則的改進與維護,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涉及較少,老師需要補充相關案例幫助學生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