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1課消息二則練習題(含答案)積累與運用閱讀并完成各題。巢湖之濱, 兩艘雄偉的“戰艦”并排行駛, 艦首直指長江, 這便是渡江戰役紀念館。仰望這座紀念館, 我不禁想起了70 多年前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發起的渡江戰役。我似乎看見了英勇的人民解放軍銳不可當, 國民黨反動派毫無斗志, 好似cuī 枯拉朽, 紛紛kuì 退。盡管國民黨反動派派了督戰隊, 也絲毫不起作用。在不到二十四小時的時間里, 我軍即已占領南岸廣大地區。走進紀念館, 我不由得屏息斂聲, 聽館內解說員抑揚頓挫地講述一個個感人的渡江故事, 回顧那“打過長江去, 解放全中國”的雄壯篇章……都說渡江戰役的勝利, 是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 是老百姓擼起袖子干出來的;__________, __________。是的, 渡江戰役的偉大精神將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的生命里, 激發我們在新征程中不斷奮勇前進!1、給加點的字注音, 或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銳不可當 ( ) 督戰( ) cuī( ) 枯拉朽 kuì( ) 退2. “即已”中“即”的意思是( )A. 靠近 B. 就是 C. 到 D. 就3.下列短語的結構類型與“屏息斂聲”相同的一項是( )A. 長江防線 B. 風平浪靜C. 萬船齊放 D. 橫渡長江4.體會畫波浪線語句的特點, 在后面的橫線上仿寫句子, 與前句構成排比。5. 國慶期間, 到渡江戰役紀念館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 當地日報的記者報道了這一情況。你認為下列選項中哪一項最適合作為記者報道該新聞的標題?( )A. 追尋紅色足跡, 抒發愛國情懷B. 渡江戰役紀念館前市民、游客深情告白祖國C. 國慶期間渡江戰役紀念館接待游客4 萬余人D. 國慶期間游客絡繹不絕6. 幾名同學對新聞知識展開討論。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 新聞寫作需要盡快完成, 因為新聞具有時效性, 需要迅速及時地進行報道。B. 要合理安排消息的內容, 消息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五部分。C. 導語很重要, 它常用簡要的文字, 集中呈現最重要、最新鮮或最有特點的新聞事實。D. 消息的正文通常采用“金字塔結構”, 按照時間順序展開敘述。7.從渡江戰役紀念館出來后, 下一站要到安徽省科技館學習。小安同學根據圖示寫了一段話, 其中有語病、標點錯誤、描述錯誤各一處, 請你幫他修改。從渡江戰役紀念館出來后, 向北直行到環湖北路、環湖北路向西南方向直行一段路, 就到達目的地了。閱讀理解閱讀課文,回答問題。(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①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1000余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②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③20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24小時內即飛渡過30萬人。④21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⑤至發電時止,該路35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這一路現已占領貴池、殷家匯、東流、至德、彭澤之線的廣大南岸陣地,正向南擴展中。⑦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⑧此種情況,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⑨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⑩戰犯湯恩伯21日到蕪湖督戰,不起絲毫作用。(11)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12)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13)我東路35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14)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15)至發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16)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并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17)我軍前鋒,業已②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8.這則消息的“電頭”是________,“導語”部分是第________句(只填序號)。主體部分是第________句。導語中揭示我軍所向披靡、戰績輝煌的詞語是________。主體部分中記錄我軍節節勝利的史實的一個四字成語是:________。9.第⑤句能否改為:“現在,該路35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多一半,剩下的23日可渡完。”為什么?第(16)句中“殲滅”與“擊潰”,“占領”與“控制”這兩組詞在句中能換嗎?為什么?10.第(11)句中,戰犯湯恩伯對長江防線作了兩點判斷,實際情況又如何呢?請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加以剖析。11.“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語言概述。(30字以內)這篇新聞中屬于議論的句子是哪幾句?這些議論的作用是什么?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 新華社沈陽9 月17 日電 第九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 17 日上午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 88 位志愿軍英烈在祖國大地安息。2 安葬儀式在陵園下沉式紀念廣場舉行。10 時許, 軍樂隊奏響《思念曲》, 儀式正式開始。在解放軍戰士持槍護衛下, 禮兵護送志愿軍烈士棺槨緩緩步入現場, 全場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3 魂兮歸來, 嘉名孔彰;魂兮歸來, 萬古流芳。退役軍人事務部黨組書記、部長裴金佳致祭文。全體人員向志愿軍烈士三鞠躬, 27 名禮兵鳴槍12 響, 向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4 《思念曲》再次奏響, 禮兵抬起志愿軍烈士棺槨, 繞廣場半周, 緩緩走向安葬地宮。全場人員肅穆站立, 凝視棺槨, 送別英雄。參加儀式的人們排起長隊, 向烈士獻花致敬, 并瞻仰烈士英名墻。5 70 多年前, 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愿軍, 肩負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 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 雄赳赳、氣昂昂, 跨過鴨綠江, 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 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 歷經2 年零9 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 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6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 19. 7 萬多名英雄兒女為了人民、為了祖國、為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截至2022 年, 中韓雙方已連續9 年進行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交接, 將913 位烈士遺骸接回祖國。【注】13. 請為這則消息擬寫一個醒目的標題。(不超過25 個字)14. 請找出本則消息的導語, 并說說它的作用。第⑤⑥段屬于消息的哪一部分?有什么作用?“截至2022 年, 中韓雙方已連續9 年進行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交接, 將913 位烈士遺骸接回祖國”中的“連續”一詞能否刪去?請說明理由。(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文本一:肩膀 王愿堅 西天,一抹晚霞正在消退;遠處丘陵的后面,淡淡的霧氣慢慢地升騰起來。通信員小秦望著前面茫茫的草地,摸著肩上的扁擔,愁煩地想:“要不是它,也許早就趕上隊伍了。”他輕輕地嘆了口氣,把扁擔換了個肩,又吃力地向前走去。這副擔子,是兩個鐘頭以前落到他的肩上的。還是剛過正午不久,一陣突如其來的暴風雨,讓他在離隊處理傷口返回時走錯了方向。當他頂風冒雨在爛泥里奔跑的時候,猛地撞到了這副擔子上。這是兩個不大的木箱,被棕繩緊緊地捆在一根小竹扁擔上,里面裝著不多的藥品、紗布和幾件醫療器械。就在擔子前一米多遠的泥塘里,它的主人——一位中年紅軍戰士犧牲了。小秦含著眼淚,挑起了這副擔子。起初,他滿懷信心地相信:他一定能挑著它趕上隊伍,走到宿營地。但是,當他走了兩個小時以后,他覺得自己肩上挑著的好像是兩座山,肩膀被壓得鉆心地痛;兩條腿軟綿綿的,抬不起、邁不動,還直打絆子;路,似乎也忽然變得崎嶇不平了。再加上寒冷和饑餓一齊襲來,他頭暈得天旋地轉,渾身一點兒勁也沒有了。他咬著牙,挺著脖筋,好不容易跨過了一段爛泥塘,跌跌撞撞地爬上了一塊小高地。就在這時,他腳下被草根一絆,猛然摔倒了。他覺得渾身的骨頭架子都散了,那抓著扁擔的手一松,倒了下去。小秦睡著了。朦朧間,聽見有人說:“……怎么辦?”“帶起走嘛!”答話的是個濃重的四川口音,“鍛煉一下子,這娃兒會成為一個好戰士的!”小秦用力睜開了眼睛,發現自己正在一個人的懷里躺著呢——一位同志一只手把他抱在懷里,另一只手在他額角上輕輕撫摸著。他仰臉望去,只見這位同志已經不年輕了。一張飽經風霜的臉,寬闊的額角上刻著幾條深深的紋路。大約好些日子沒有刮臉了,敦厚的嘴唇上生著一抹濃密的胡茬。尤其吸引他的,是那兩道平直的一字眉下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醒了!”那同志微微一笑,那雙眼睛更溫和、更慈祥了。他向旁邊的戰士問道:“做好了沒有?”“好了。”一個背著駁殼槍的戰士端著一個小搪瓷碗走過來。那位老同志接過碗,放在嘴邊試了試,又輕輕地吹了吹,然后慢慢送到小秦嘴邊。碗里,是加上青稞面粉煮的野菜湯。小秦吃著卻是那樣香甜。看著他狼吞虎咽的樣子,那位老同志親切地問道:“小鬼,你怎么掉隊啦?”小秦邊吃湯邊簡要地把事情的經過說了說。“對,那是一個好戰士啊!”老同志深情地點了點頭,“小鬼,你也是個好同志。看!你接過來,又把它挑了那么遠。”得到了老同志的夸獎,小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可是,”老同志親切地摸著小秦的臂膀,又問了,“你為什么不繼續往前走了呢?”“我,我想歇歇。”小秦坦白地說。“噢,想歇歇?”老同志指了指木箱,“那么,這東西怎么辦呢?”“這……”小秦覺出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對了,他囁嚅著說,“我一點兒勁也沒有了……”“不!”老同志收斂了笑容,慢慢地搖了搖頭,“你有勁,知道嗎?你有很多很多的勁。”老同志沒再說什么,把他扶著站起來,從背駁殼槍的戰士手里拿過一個皮盒子,慢慢打開,拿出了一架望遠鏡,調整了一下距離,然后遞給了他。他把鏡子舉在眼前,向著部隊前進的方向望去。夜幕垂下的天際,現出了點點火光。他高興地跳著叫起來:“篝火!”“對,那里就是今天的目的地。”老同志把一只大手搭在小秦肩頭上,輕聲地說,“篝火后邊是什么地方呢?”小秦仔細地看了半天,搖了搖頭。“看不見嗎?”老同志笑了,“那里,是草地的邊邊。再往前,是陜北革命根據地——那里,就是我們明天、后天的目標。”“陜北?”“對,陜北。”老同志深情地重復了一句,“黨中央帶著紅一方面軍,去年就到了那里。現在,毛主席正在等著你,等著我,等著我們大家呢!”他那雙搭在小秦肩頭上的大手按得更重了,“在那里,有好多好多事情正等著我們去做啊!”小秦覺得這些話,像眼前的鏡子一樣,為他顯現了未來的目標。這些話,像只看不見的大手,在推著他,拉著他,向一個新的天地前進。他放下望遠鏡,激動地望著這位老同志。“小鬼,要鼓起勁來,繼續前進!要知道,將來,革命的將來,屬于你們,也依靠著你們哪!”話,一下子鉆進了這個小紅軍戰士的心,引起了他深沉的思索。就在他想著的工夫,同志們已經收拾好行裝,準備上路了。這時,小秦又看到了那雙溫和而又慈祥的眼睛。只見,那位老同志彎腰抄起了扁擔,放到自己的肩上。他挑著顫悠悠的擔子走了幾步,又轉過身來,向小秦說道:“小同志,趕上前去呀,不要掉隊!”說完,他挑著擔子,邁開大步在隊伍的前頭走著。那魁梧的身軀和寬闊的肩膀那么結實,那么健壯。仿佛就靠這個堅強的人的帶動,整個隊伍才走向前去。這時候,一個干部模樣的人迎面跑步過來,向那位老同志敬了個禮,又朝小秦這邊跑來。小秦不禁向干部問道:“前頭那個挑擔子的同志是誰呀?”“嘿,你這小鬼!”干部笑了,“那是我們的朱總司令啊!”“啊,是他?!”小秦怔住了。剛才,那使他感到溫暖、引導著他奮力向前的那些情景和那些話,又重新清晰地浮現出來,占滿了他的心胸。小秦趕上去,緊緊地抓住了扁擔。“我說你有勁嘛!”朱總司令愛憐地摸了摸小秦的肩膀,把扁擔擱上去,“好,挑著吧!肩膀,挑重擔子的肩膀,就是在前進的路上磨出來的!”小秦把肩上的擔子扶穩了。就在這一霎時,他又看到了那雙眼睛。那眼睛是那么溫和,那么慈祥。小秦挑著擔子,望著朱總司令那健壯的背影,踏著前邊的腳印,大步走著。就在這時,他明白了:這副擔子本來就是屬于他的。現在是他的,將來也是他的。1977年5月30日(節選自《王愿堅小說集》,有刪減)文本二:一個優秀的短篇小說作家,必然對他的文體有一種獨到的領悟和把握。王愿堅在觀看雜技表演時,真正領悟了短篇小說的藝術規律:“那是一張直徑不過一公尺的小圓桌,兩個姑娘穿著旱冰鞋在上邊翩翩起舞。她們溜冰動作那么從容自如,情緒那么飽滿酣暢,比起在北海和昆明湖的冰場上毫不遜色。然而,也正是因為她們是在舞臺上,在這一張小圓桌上,尊重了小小桌面的局限,她們的表演更凝練,也更美妙、更動人,成了藝術。于是,在講了這個節目和我的感受之后,我說:這就是短篇小說。”一百個作家就會有一百種短篇小說的感悟。王愿堅的這一感知,揣摸到的是短篇小說的“局限空間”和表演者的“美妙創造”。(節選自段崇軒《雕塑“信仰”的形象——重讀王愿堅的短篇小說》)1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現場的情況看,中年紅軍戰士在陷進爛泥之前的一霎,還拼盡全力,把擔子扔到了泥潭邊上,這樣,擔子不僅保住了,還成了預示危險的標志。B.文中畫線句用“接”“放”“試”“吹”“送”幾個連續的動詞,生動準確地寫出了朱總司令體貼入微地照顧小秦的情景,表現了朱總司令的細心、耐心和對革命戰士無微不至的愛護和關心。C.“那么,這東西怎么辦呢?”這句話體現了朱總司令對藥箱中物品的珍視,還有對小秦沒有繼續往前走的責備。D.小說多次寫到朱總司令那雙“溫和、慈祥”的眼睛,不僅突出朱總司令和藹的形象,并且表達出作者對他的景仰和愛戴之情。18.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的環境描寫點出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創設了氛圍,又襯托出小秦掉隊后的孤獨煩惱。B.小說寫小秦猛然摔倒后倒下睡著了,主要是為了突出他寒冷饑餓之下無法再堅持繼續往前走。C.文中將朱司令的話比作“大手”,運用了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朱總司令的話給小秦巨大的鼓舞和力量。D.文章敘述了小秦掉隊后與朱總司令相遇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在整個長征途中并非大事件,卻能以小見大,反映深刻的主題。19.被救后,小秦的思想認識隨著老同志的話語而逐步地發生了變化,請結合文中相關部分簡要分析。20.文本二指出,王愿堅對短篇小說的感悟,“揣摸到的是短篇小說的‘局限空間’和表演者的‘美妙創造’”,請結合文本一簡要分析。三 微寫作21. 育才中學開展了“愛我包河”志愿導游活動。李華是志愿者, 因口才出眾, 被分到駱崗公園的志愿導游組, 此時他正在平面圖前, 向游客們進行介紹。請你根據下面的平面圖及相關內容寫一段導游詞。 位置:合肥包河區前身:合肥駱崗機場總面積:12.7 平方千米公園綠地面積:11.45 平方千米展園:38 個其中安徽城市園:5 個答案1、dāng dū 摧 潰 2.D 3.B 4.示例:改革開放的歷史偉業 是老百姓滿懷熱血與激情創造出來的 5.C 6.D 7.示例:從渡江戰役紀念館出來后,向南直行到環湖北路,沿著環湖北路向西南方向直行一段路,就到達目的地了。8.(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①②、③—(17)沖破敵陣、橫渡長江 銳不可當 9.⑤句不能這樣更改。“現在”與“至發電時止”比,不如后者概念確切;“多一半”與“2/3”比,表達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所指不明(是人?是物?),“余部”是軍事術語,貼切,得體。(16)句中的詞語都不能互換。“殲滅”指“全部消滅”,“擊潰”指“被打擊而逃散”,“占領”指“徹底得到”,“控制”指“擁有主動權。”這兩組詞的后一個在程度上都不如前者深,當然不能互換。 10.“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課文中相應的句子是“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但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說明敵軍外強中干,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湯恩伯認為“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課文中相應的句子是“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便說明敵軍不堪一擊,反襯我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決勝千里。用事實說明我軍的勝利已成定局。國民黨大勢已去,即使是非常堅固的防線也無濟于事,任何人也無法改變當時的局勢。 11.我軍銳不可當(或英勇善戰)國民黨拒簽和平協定,敵軍厭戰。(此題意思對即可。) 12.⑧⑨句 揭示事物本質,長我軍士氣,滅敵人威風,增強文章的思想性。13.示例:第九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在沈陽舉行14.第九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祖國大地安息。作用:用簡潔的語言交代了新聞事件。15.第⑤⑥段屬于消息的背景部分。作用:主要交代了烈士壯烈犧牲的原因和意義,讓讀者更好地了解消息的前因后果,增加對烈士們的敬仰之情,突出主題,也使消息的結構更加完整。16.不能刪去。“連續”是“一個接一個”的意思,表明一直持續,中間沒有間斷,這個詞用在句中表明從2014年一直到2022年,中間沒有間斷過。如果刪去,表意就不準確了。“連續”一詞體現了消息語言的準確性。17.C18.B19.①在老同志問他為什么不繼續往前走,東西怎么辦之后,小秦發覺自己似乎有不對之處,但還是為自己找原因。②在老同志鼓舞他,以前行的目標和革命的將來引導他之后,小秦開始思索自己的行為及革命的將來(或思索自己對革命的責任;或覺得自己應該奮力向前)(老同志的話中,有寫到“前行的目標”或“革命的將來”均可得分。)③老同志以挑重擔子的肩膀是在前進的路上磨出來的話,讓小秦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責任。20.(1)短篇小說的“局限空間”指的是短篇小說篇幅短小給作家的限制。(2)表演者的“美妙創造”指的是作家在短小的篇幅中進行的藝術創造。①從選材上看。小說只是選取幾個具有典型意義的片段,通過緊湊的情節,集中地表現主題。(或小說主要敘述朱總司令救助教育小秦這一短小精煉的故事,集中而鮮明地表現主題。)②從結構上看。小說設置小秦摔倒睡著后被朱總司令救助這一巧合,把前后情節巧妙地縫合在一起,有效地服務主題。③從塑造人物上看。小說選取最能表現人物的細節,以點帶面,凸顯朱總司令的高尚品德。④從敘事視角的選擇上看,文章通過“小秦”這一小戰士的視角,串起了幾個片段,壓縮了作品的篇幅,使文章情節更緊湊集中。(或:文章選擇“小秦”這一有限視角,有助于剪裁故事、突出重點,使文章情節更緊湊集中。)21、示例: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李華。今天,我們將一起探索位于合肥包河區的駱崗公園。這個公園的前身是合肥駱崗機場,總面積達12.7平方千米,公園綠地面積為11.45平方千米,擁有38個展園,其中包括五個安徽城市園。大家請看這幅平面圖,它清晰地展示了公園的整體布局。我們可以看到,公園內有多條蜿蜒的小徑,它們將帶領我們穿越各個展園,欣賞到各種美麗的景色。接下來,我們將參觀安徽城市園。這里共有5個安徽城市園,每個安徽城市園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特色。我期待大家在今天的旅程中都能收獲滿滿的快樂和知識,祝大家旅途愉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