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同步練習A卷2024-2025學年高教版(2023)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下冊一、語言文字運用1. 下列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剝削(bō) 掙(zhēng)扎 懈(xiè)怠B. 復辟(pì) 警惕(tì) 不屈不撓(ráo)C. 勉強(qiáng) 即(jí)使 挫(cuò)折D. 號召(zhào) 侮辱(wǔ) 檔(dǎng)案2. 下列關于作者及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 毛澤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詩人,代表作有《沁園春·雪》B.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是1949年9月21日政協會議的開幕詞C. 政論文以議論為主,注重邏輯嚴密和語言的準確性D.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3. 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我們團結起來,以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______________了內外壓迫者,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我們的民族將______________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勞的______________創造文明和幸福。A. 推翻 從此 姿態B. 打倒 因此 姿勢C. 推翻 因此 姿態D. 打倒 從此 姿勢4. 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 通過學習本文,使我們深刻認識到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B. 毛澤東的演講不僅激勵了當時的中國人民,也影響著當代青年。C.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任務是制定組織法、共同綱領和政府組織法。D. 我們的民族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立起來了。5. 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 毛澤東在文中強調:“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B. 會議討論了國旗、國徽、國歌等重要議題。C. 我們的任務是:制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組織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共同綱領。D. 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這是多么偉大的歷史轉折啊。6. 下列對“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站起來”的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A. 指中國人民在生理上挺直了腰桿B. 象征中國人民擺脫壓迫,獲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C. 意味著中國人民在經濟上實現了富裕D. 強調中國人民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增強7. 下列句子中,修辭手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 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B. 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抖吧!C. 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D. 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8. 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是毛澤東在開國大典上的講話B. 毛澤東的詩詞風格豪放,代表作有《七律·長征》《沁園春·雪》C. 政論文的特點是語言生動形象,以抒情為主D.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于1949年10月1日召開二、文本探究1. 文章結構:第一部分(第1段):宣布______________開幕,點明會議的歷史意義。第二部分(第2-7段):回顧______________的斗爭歷程,闡述會議的任務。第三部分(第8-10段):展望新中國的未來,發出______________的號召。2. 文章主旨:本文通過回顧中國人民______________的歷史,宣告______________的成立,表達了中國人民______________的自豪感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心。三、課內閱讀閱讀課文選段,完成下列題目: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國人從來就是一個偉大的勇敢的勤勞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這種落伍,完全是被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反動政府所壓迫和剝削的結果。一百多年以來,我們的先人以不屈不撓的斗爭反對內外壓迫者,從來沒有停止過,其中包括偉大的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辛亥革命在內。我們的先人指示我們,叫我們完成他們的遺志。我們團結起來,以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內外壓迫者,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了。我們的民族將從此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勞的姿態工作著,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1. 文中“站立起來了”的含義是什么?2. 作者認為中國近代落伍的原因是什么?3. 分析“中國人從來就是一個偉大的勇敢的勤勞的民族”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4. 結合上下文,理解“我們的民族將從此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的深層含義。四、課外閱讀老北京的“翻身”日子(作者:老舍,有刪改)1949年的秋天,北平(那時還沒改叫北京)的胡同里,空氣都跟往年不一樣。我家隔壁的王大爺,打了一輩子洋車,脊梁骨被地主和巡警壓得像張弓,見了穿大褂的就點頭哈腰。可這陣子,他每天收車回來,總愛在胡同口的老槐樹下站一會兒,跟街坊們念叨:“毛主席說了,咱工人農民是主人了!”那天,街里的干部來通知,說要選“人民代表”,讓大伙兒投票。王大爺攥著那張紅選票,手都在抖。“我王老五,祖祖輩輩都是睜眼瞎,今兒個也能選官了?”他把選票揣在懷里,跟揣著塊滾燙的烙鐵似的,生怕揉皺了。投票那天,他特意換上過年才舍得穿的藍布褂子,一步一挪地走到票箱前,鄭重地把選票塞了進去。晚上喝了兩盅酒,他紅著眼圈說:“我爹要是活著,得哭——他這輩子,連縣太爺的面都沒見過,咱現在能給國家挑當家人了!”胡同里的孩子也變了。以前,有錢人家的孩子穿著皮鞋,我們這些窮孩子只能光著腳在泥里跑,還得躲著他們的馬車。現在,學堂免費了,老師說“男女平等,人人有書讀”。我妹妹梳著小辮子,背著新書包,天天追著王大爺的洋車喊:“王大爺,我要當女先生!”王大爺就笑著應:“好!將來教咱窮人認字,再也不受那‘睜眼瞎’的氣!”最熱鬧的是開國大典那天。胡同里的廣播喇叭響了一整天,毛主席的聲音透過電線傳過來,像太陽照進了每個院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王大爺突然“啪”地放下洋車,朝著天安門的方向就跪下了,磕了三個響頭。我們一群孩子跟著他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喊得嗓子都啞了。那天晚上,王大爺把洋車擦得锃亮,車把上綁了根紅布條。他說:“往后,這車不是給地主拉的,是給咱老百姓拉的!咱的腰桿,得直著!”1. 文中寫王大爺“攥著那張紅選票,手都在抖”,這一細節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情? 2. 作者為什么要寫“胡同里的孩子也變了”這一段? 3. 結合上下文,理解“咱的腰桿,得直著”的含義。 4. 這篇文章與《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相比,在表現“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主題上,有什么不同的角度?答案解析A卷答案1. A(B項“復辟”讀bì,“撓”讀náo;C項“強”讀qiǎng,“挫”讀cuò;D項“檔”讀dàng)2. D(1954年通過憲法)3. A(“推翻壓迫者”“從此列入”“姿態”更準確)4. B(A項缺主語;C項語序不當;D項重復)5. B(A項感嘆號在引號內;C項分號改為逗號;D項句號改為感嘆號)6. B(象征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7. C(其余為擬人或象征)8. B(A項非開國大典講話;C項以議論為主;D項會議時間為9月21日)文本探究1. 文章結構:第一部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第二部分:中國人民百年來不屈不撓 第三部分:為建設新中國而奮斗2. 文章主旨:反對內外壓迫、爭取民族獨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家作主課內閱讀1. “站立起來了”并非指生理上的站立,而是象征中國人民擺脫了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反動政府的壓迫與剝削,獲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從此成為國家的主人,不再受外來欺辱。 2. 作者認為中國近代落伍的原因是“完全是被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反動政府所壓迫和剝削的結果”。 3. 這句話肯定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偉大、勇敢、勤勞),為下文闡述中國人民百年來不屈不撓的斗爭歷程做鋪墊,增強了民族自豪感,也從歷史根源上說明“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是歷史的必然。 4.深層含義是:中國將以獨立、平等的姿態融入世界民族之林,不再是被侮辱、被壓迫的民族;同時,中國會以“愛好和平自由”的形象,為世界和平與自由貢獻力量,體現了民族獨立后國際地位的根本變化。課外閱讀1. 表現了王大爺作為普通民眾,第一次獲得選舉權時的激動、鄭重和不敢置信的心情,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對底層百姓的震撼。 2. 通過孩子的變化(免費上學、追求理想、不再受歧視),從新一代的角度展現新中國成立后社會的進步,暗示“站起來”不僅是當下的改變,更關乎民族的未來。 3. “腰桿直著”既指身體上的挺直,更象征著底層人民擺脫了壓迫和屈辱,獲得了尊嚴和自主權,在精神上“站起來了”。 4. 本文通過普通民眾(王大爺、孩子)的生活細節和情感變化,從個體視角展現“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具體體現;而《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則是從國家、歷史的宏觀角度宣告這一偉大時刻,二者一微觀一宏觀,相互印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