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西南寧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中國邏輯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過去。先秦時期,諸子蜂起,百家爭鳴,論辯之風盛行,許多大思想家如孔子、荀子、韓非等,都對邏輯問題有比較深入的討論。先秦邏輯因此成為世界邏輯發展的三大源流之一。但是,隨著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國邏輯發展的鏈條被迫中斷了,因而沒有完整的歷史,更未能進入世界邏輯發展的主流。從明末清初開始,西方邏輯逐漸傳入中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西方是邏輯學發展的第三個高峰期,即數理邏輯的創立和發展時期,我國卻仍處于西方邏輯的傳入和引進階段。不過,在上世紀30至40年代,以金岳霖及其弟子為代表的一批人士對數理邏輯傳入中國作出了重要貢獻。1949年后,隨著向“蘇聯老大哥”學習,前蘇聯的多本邏輯教科書被翻譯成中文出版,并一度成為典范,其內容限于傳統形式邏輯。上世紀50至60年代,西方邏輯進入一個新的大發展時期,即把數理邏輯向各個領域應用和擴展,由此導致了后來被統稱為“哲學邏輯”的一大批新邏輯分支的創立。但此時我國學術界正在開展邏輯問題大討論,由于受當時蘇聯批判數理邏輯的影響,數理邏輯在中國的傳入、教學和研究過程幾乎中斷,中國邏輯學又一次與世界邏輯學發展主流嚴重脫軌。粉碎“四人幫”之后,有識之士急切地提出“邏輯學現代化”和“邏輯教學現代化”的口號。從這時至90年代中期,邏輯學普及工作進入黃金時代,并重新開始了數理邏輯的啟蒙與普及,以及現代邏輯的系統介紹和引進工作,并且還在其他眾多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發展。放眼當前世界,可以這樣說,邏輯學的發展正處于一個新的轉型期,邏輯學的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那么,21世紀的邏輯學將如何發展?我以為,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研究將是21世紀(至少是其早期)邏輯學發展的主要動力源泉,并將由此決定21世紀邏輯學的另一幅面貌。由于人工智能要模擬人的智能,它的難點不在于人腦所進行的各種必然性推理,而是最能體現人的智能特征的能動性、創造性思維,這種思維活動包括學習、抉擇、嘗試、修正、推理諸因素。于是,邏輯學將不得不比較全面地研究人的思維活動,并著重研究人的思維中最能體現其能動性特征的各種不確定性推理,由此發展出的邏輯理論也將具有更強的可應用性。(摘編自陳波《中國邏輯學的歷史審視和前景展望》)材料二:我國邏輯學的發展受到兩個方面因素的制約:科學的和學科的。在科學研究方面,我們仍然需要向西方學習,遺憾的是國內一些學者似乎不愿意承認哥德爾以后西方邏輯的發展。一種觀點是“邏輯學等于數理邏輯”,數理邏輯之外的都不是邏輯;另一種邏輯觀似乎寬容一些,這種觀點承認數理邏輯、模態邏輯、多值邏輯等是邏輯,此外的都不是邏輯。這樣就把哲學邏輯、語言邏輯、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的邏輯、認知邏輯等當代邏輯最新的發展領域統統排斥在邏輯學之外。在邏輯學的研究方面,我們不僅應該學習西方,而且應該爭取經過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中國學派,并爭取在某些領域超越西方的學者,這是一個更高的目標。與此相適應,在學科建設方面,應該按照國際規范建立我國邏輯學的學科體制和教學體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主要的發達國家都將邏輯學作為一級學科,列于各學科之首。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科研管理部門遵循國際標準,已將邏輯學列為一級學科。但是,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全國哲學社科規劃辦的學科分類中,邏輯學長期以來一直被作為“哲學”下面的二級學科。這樣,在20世紀初發展起來的數理邏輯,以及其后發展起來的語言邏輯、哲學邏輯,在我國的學科目錄中,通通是“不知所終”,也就是“沒有戶口”。如果一門學科沒有戶口,什么研究生招生、重點學科評審、學科基地建設,通通沒有你的份;在教學課程設置、教材編寫出版、各類基金項目的申請中,沒有戶口的學科也是難上加難。對此,從事這方面科學研究的學者只有兩種選擇,要么放棄,要么甘受冷遇和白眼。如果說學者遭受的冷遇是不足道的,那么,科學遭受的冷遇就不是不足道的了,因為科學遭受損失對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是一種真正的悲哀。面對這種困境,我國邏輯學學科建設當前急需解決的是學科歸屬問題。我國邏輯學學科建設急需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是按照國際通行的學科體制組織邏輯學的教材建設。在建國初期直到新時期以前,我國高等院校的邏輯學課程設置是清一色的形式邏輯。另外,當時很多學者不具備直接閱讀外文資料的能力,也不可能了解當時西方主要國家邏輯學研究的狀況。20世紀90年代以后,這種情況有了大大的改觀。我國改革開放以后自己培養出來的一批中青年學者不僅能夠直接閱讀外文資料,還可以通過出國留學、訪問、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國外學者講學等多種形式,直接接觸國外學術前沿,與國際知名學者進行直接交流。在這種情況下,完善我國大學的邏輯教學和科研體系,并與世界先進國家同步,是完全可能的。我們提出邏輯學的教材建設要與學科建設同步進行;邏輯學的學科建設要與科學研究同步進行。如果做到這兩個同步進行,并堅持以一流的科學研究引導學科建設,我們相信經過若干年的努力,我國邏輯學的發展在某些領域一定能夠趕上或超過世界先進水平。(摘編自蔡曙山《論我國邏輯學的發展和學科建設》)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在20世紀50至60年代,受到蘇聯邏輯學只重傳統形式邏輯而批判數理邏輯的影響,中國邏輯學又一次錯失了接軌世界邏輯學發展主流的機會。B.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是導致中國邏輯學發展中斷的直接原因,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才得以再次登上世界邏輯發展高峰。C.當代邏輯學的發展領域比較廣泛,既包括傳統的數理邏輯,也包括最新發展領域的模態邏輯、人工智能邏輯、認知邏輯等領域,西方在這些領域發展較早。D.中國邏輯學在學科體系中遭受冷遇,直接損害了中國邏輯學的學科建設,導致邏輯學長期以來一直被作為“哲學”下面的二級學科。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邏輯學在中國發展的曲折歷程,表明邏輯學的發展受到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因素的影響。B.在邏輯學的科學研究方面,我們急需解決學科歸屬和教材建設問題,兩者不分主次,可同步進行。C.現在我國自行培養的學者通過閱讀外文資料來完善我國大學邏輯教學和科研體系是完全可能的。D.中國邏輯學發展受到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的制約,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就能趕超世界先進水平。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關于21世紀邏輯學發展觀點的一項是( )A.AI文本生成工具“文心一言”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寫作建議,能夠自動生成各種文本內容。B.餐館傳菜機器人按照預先制定好的路線,采用有軌或無軌形式,按指令端盤送餐到指定桌臺。C.圍棋機器人為棋手提供“畫面引導+語音激勵+機械臂演示”三位一體的學棋以及練棋體驗。D.地衛智能應急一號衛星搭載運行斑馬AliOS操作系統,將汽車底層操作系統運用于航天領域。4.結合材料一,簡要概括中國邏輯學發展史上的幾次機遇。5.面對邏輯學發展的機遇和挑戰,中國邏輯學界應如何應對?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漆園吏游梁郭沫若莊周自從他夫人死后,率性把漆園吏的微職丟掉,他的門徒們也就逐漸地風流云散了。他寄居在一所陋巷里面,把剩下的余錢去買了些個麻來打草鞋過活。他一面打草鞋,一面卻在冥想著宇宙間消長盈虛的道理。“苧麻的種子播在田地間,受著溫暖的陽光護攝,無端地抽出了青春的苗條。苗條枯萎了,筋骨成了麻,我如今在把它打成草鞋。我這打成的草鞋,被人踐踏穿了的時候,又要委棄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污潴里了。……“人的一生不就是這樣的嗎?青蔥自樂的時代沒有多時,成了可供人利用的器皿,也沒有什么榮幸。”有一次,接連幾天一雙草鞋也賣不出,他是餓得不能忍耐了。他記起有一位舊友在管河堤的事情,他便挨著餓,提了幾雙草鞋想去向他貰兩升小米。他好容易才走到了河邊,他覺得不像他自己在走,好像有股風吹送一團野火在路上蔓延。那時候他實在是一團火,一團饑火好像把他身上穿的一件破布衣裳,把他手上提的草鞋都要燃毀了的一樣。火看看快要熄了,被風一吹又漸漸燃熾起來,他好容易才燃到了河邊。在河水里面照了照自己的面孔。——“啊,你就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莊周夫子嗎?我幾乎不認識你了。你的頸子怎瘦得那么細長,就好像白鶴的頸子一樣?你的面孔怎變得那么黃熟,就好像臃腫的南瓜?”正當他在照影自嘲的時候,他聽見有得得的馬蹄聲走來。他抬頭一看,才看出就是那位做河堤監督的朋友。他看見他的朋友,就好像爐火遇著油煤一樣,熱烈烈地便去接著:——“啊啊,朋友,我有好幾天沒吃饅頭了。我這里有幾雙草鞋作抵押,請你貰幾升小米給我煮粥吃罷!”——“啊啊,朋友,我這個月還沒有領薪水呢!”河堤監督毫不躊躇地回答。莊周只聽了他這一句話掉頭便跑。他息了一會兒之后,他餓得連動也不能動彈了。他便無意識地把手里提的草鞋來亂嚼,足足嚼盡了一只。但也奇怪,他覺得好象享用了太牢一樣。——“啊啊,我真感謝你這真宰!真是道無所不在,道在瓦甓,而且道在麻屑了。”麻屑嚼多了,雖然可以勉強充饑,但是有時總想要點有血有肉的鮮味。有血有肉的鮮味!他一面想,一面早把一個鐵針來敲成鉤,把麻條來續成線,想去釣幾只魚兒。——“蚯蚓呀,罪過,可憐你不該有能夠引誘魚兒上鉤的質。因為你有用,所以你才被人利用了。”小河邊上的田野中偃著一個髑髏,他把那髑髏翻開,又才發現了幾條蚯蚓。他把蚯蚓穿在針上,把麻線投在水里的時候,他看見魚兒一對對地銜尾接首在水里面優游。直到這時候才回想起了他死去了的夫人,才為她揮灑了幾行清淚。夫人在生的時候,他待她真是太淡漠了,他總以為是受了她的拖累。因為有了她,所以不得不過世俗的生活;因為有了她,才去做了一場小官;因為有了她,才教了幾個無聊的弟子。但是,如今呢?他只對著孤影嚼麻屑了。——“啊啊,我是饑渴著人的鮮味,我是饑渴著人的鮮味呀!”他一連叫了幾聲,把釣緡投在河中,跑去抱起那個髑髏。——“啊啊,我是饑渴著人的鮮味,我是饑渴著人的鮮味呀!”一回想起他夫人死時,他想起那時唯一的一個吊孝者來了,唯一的知己惠施。一想起他的惠施,他恨不得立刻就飛去和他見面。于是,莊周提起那個髑髏,便一個人飄飄然往大梁走去。——“一位提著一個髑髏的瘋子!”——“一位不吃面包,只嚼麻屑的騙子!”莊周走一路,便引起一路驚怪的風聲。人還沒有走到大梁,風聲早走到惠施的耳朵里了:“哼,奇怪,老莊這一來,是想奪我的宰相了!管他是真是假,總要先事提防。”可憐饑渴著友情,饑渴著人的滋味的莊周,人還沒有走到大梁,惠施早搜拿了他三天三夜了。他才抵大梁城,便被人逮捕著,把他送到惠施的面前。莊周一見惠施,便說不出來的歡喜。但是惠施向著他,罵道:——“老莊呀!你真是太丑!你要來奪我的宰相,你正大光明地來就是了,何必要做出那種妖異惑俗的行徑!”——“啊,惠施!你這說的話,才是‘孤駒未嘗有母’啦!”——“你別要盡那樣假裝瘋蒙!國法是國法,友情是友情。我已經捉拿了你三天三夜了!”——“唉!”莊周到此才長嘆了一聲,他接著說道,“惠施!你聽我向你說一段趣話罷。南方有一種奇鳥名叫‘鹓雛’,它吃的是竹實,飲的是清泉,宿的是梧桐古樹。它在路上遇著一只含著死老鼠的鴟鸮,它因為都是同類便招呼了鴟鸮一下。鴟鸮抬起頭向上怒吼:‘哼,你是要來奪我的死老鼠啦!’——啊,朋友,你知道這死老鼠是什么?”惠施被莊周搶白了一場,面上雖是發燒,卻立刻倒堆一臉的笑容來向莊周賠罪:——“朋友,我們打是心疼罵是愛呢,請你別誤會罷。”莊周默默不作一聲,只是飄然走出大門。他舉起手中的髑髏向白云流蕩著的青天擲去:——“唉,人的滋味就是這么樣!人的滋味就是這么樣!”1923年6月22日(有刪改)鏈接:據郁達夫的回憶:“當時,我和他(指郭沫若)窮極無聊,寄住在上海灘上,度比乞兒還不如的生活。忽然有一個人,因為疑沫若去奪他的編輯的飯碗,就促使了許多的人出來,在他的機關月報和一個官僚新聞上,大放攻擊之辭。沫若把這時的感情,不好全部發泄出來,所以只好到歷史上去找了一個莊子和惠施來代他說話。”“因為創作的動機是由現實人生得到的實感,所以寫來容易動人,也容易成功。”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莊子在夫人死后,丟掉漆園吏職務,解散門徒,從此徹底擺脫了世俗對他的束縛,真正做到了“獨與天地精神往來”。B.莊子去向朋友貰米時,把自己比作一團火,既凸顯了當時饑餓的強烈程度,又流露出對朋友慷慨相助的深切期盼。C.在莊子看來,人與蚯蚓無異,因為有用,所以才被人利用,成為“可供人利用的器皿”,這使得人的一生都是悲劇。D.結尾對“人的滋味”的感慨,寫出了莊周熱心訪友卻遭遇到惡意之后內心的悲傷,表達出他對人性所感到的絕望。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中一問一答的形式,推動了情節的進展,文章中莊子的多處獨白則是作者借人物語言給抒情達意所找的一個合適的方式。B.小說善用對比。莊子熱情真誠,監河督冷漠虛偽;莊子靈魂熾熱,髑髏干枯空洞;莊子為友誼拜訪朋友,惠子為權勢搜拿朋友。C.小說語言流暢、抒情氛圍濃郁、哲理思考深刻,巧妙運用比喻和排比等手法,具有直擊讀者心靈深處的獨特魅力。D.文中引用或化用《莊子》中的話語及相關寓言故事,再現當時的場景和氛圍,同時也增強了文化味和文章的厚重感。8.小說中多次出現“髑髏”這個物件,它在文章中有何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9.歷史小說作為一種特殊文體,處在紀實與虛構之間,由歷史、現實、自我三種成分組合而成,請結合文本分析。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叔向見韓宣子①,宣子憂貧,叔向賀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對曰:“昔欒武子無一卒之田,其宮不備其宗器,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于諸侯。諸侯親之,戎、狄懷之,以正晉國。行刑不疚,以免于難。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略則行志,假貨居賄,宜及于難,而賴武之德,以終其身。及懷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難,而離桓之罪,以亡于楚。今吾子有欒武子之貧,吾以為能其德矣,是以賀。若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貨之不足,將吊不暇,何賀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將亡賴子存之非起也敢專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賜。”(節選自《國語 晉語》)材料二:(王)充性恬淡,不貪富貴。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為上所知,貶黜抑屈,不恚下位。比為縣吏,無所擇避。或曰:“心難而行易②,好友同志,仕不擇地,濁操傷行,世何效放?”答曰:可效放者,莫過孔子。孔子之仕,無所避矣。為乘田委吏,無於邑③之心;為司空相國,無說豫之色。舜耕歷山,若終不免;及受堯禪,若卒自得。憂德之不豐,不患爵之不尊;恥名之不白,不惡位之不遷。世能知善,雖賤猶顯;不能別白,雖尊猶辱。處卑與尊齊操,位賤與貴比德,斯可矣。(節選自《論衡 自紀篇》)材料三: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論語 顏淵》)【注】①韓宣子,姬姓,韓氏,名起,謚號宜,春秋時期晉國卿大夫。②心難而行易:心懷高遠而行為隨便。③於邑:憤懣之意。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起也A將亡B賴子C存之D非起也E敢專承之F其自桓叔G以下嘉吾子H之賜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實,實質,與《出師表》中的“此皆良實,志慮忠純”的“實”字意思不相同。B.行,行為,與《孟子》中“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的“行”字意思不相同。C.恥,以……為恥,與《師說》中“于其身也,則恥師焉”的“恥”字用法不相同。D.事,實踐,與《論語 陽貨》中的“邇之事父,遠之事君”的“事”字意思不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欒武子田產不多,沒有完整的祭祀禮器,但他能夠行德遵法,聲名遠播,余德蔭及兒子和孫子。B.韓宣子對叔向的祝賀感到不解,在叔向進行詳細解釋后,韓宣子最終接受了他的觀點并欣然拜謝。C.王充性格淡泊,不貪圖富貴,主張學習孔子,像孔子一樣做小官不挑選官職,做高官無驕傲之色。D.“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說明孔子強調實現“仁”主要在于自我修養和實踐,而非依賴別人。1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若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貨之不足,將吊不暇,何賀之有?(2)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論語>十二章》)14.三則材料分別從什么角度來闡述如何“修身”?請簡要概括。三、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東平留贈狄司馬(節選)高適萬里赴知己,一言誠可嘆。地出北庭盡,城臨西海寒。練兵日精銳,殺敵無遺殘。獻捷見天子,論功俘可汗。誰謂縱橫策,翻為權勢干。將軍既坎壈①,使者亦辛酸。耿介挹三事②,羈離③從一官。知君不得意,他日會鵬摶。[注]①坎壈:困頓,不順利。②三事,即三公,泛指高級官員。③羈離:寄居為客。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語言古拙,對仗工整,一韻到底,表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B.“地出北庭盡,城臨西海寒”點出狄司馬出塞地點偏遠,環境艱苦。C.詩歌通過使者與狄司馬之間的對比,突出了狄司馬困頓不順的境遇。D.最后兩句表達作者對友人的寬慰與祝福,相信他定能實現理想抱負。16.請結合詩句分析狄司馬的形象特點。四、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論語>十二章》中,既強調榜樣的良好作用,又強調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2)《春江花月夜》中用兩個“初”字把現實的景物升華到一個深沉寥廓的哲學境界的句子是:“ ? ?”(3)青絲和白發往往代表了人的年輕和衰老,在古典詩詞中,用發色變白來表示時光流逝、人世滄桑的句子有“ ”,還有“ ”等。五、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當我沮喪的時候,當我彷徨的時候,當我孤獨寂寞悲涼的時候,我曾格外地相信命運。世上可真有命運這種東西?不幸者常常愿意同幸運者相比,抱怨自己的運氣。幸運者常常不愿同不幸者相比,相信自己的努力。命運中的 ① 永遠比有速之客來得多。所以應付前一種客人,是人生的必修。他既為客,就是你拒絕不了的。所以 ② 沒有用,平安地盡快把客人送走,才是高明主人。命運是我怯懦時的盾牌,當我叫嚷命運不公最響的時候,正是我預備逃遁的前奏。命運像一只筐,我把對自己的姑息、原諒以及所有的延宕都一股腦地塞進去,然后蒙一塊宿命的輕紗。我背著它慢慢地向前走,心中有一份 ③ 的坦然。在我快樂在我幸福在我成功在我優越在我欣喜的時候,在一切美好輝煌的時刻,我要提醒我自己——這是命運的光環籠罩了我。在這個環境里,居住著機遇,居住著偶然性,居住著所有幫助過我的人。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如果改成:“在我快樂、在我幸福、在我成功、在我優越、在我欣喜的時候,在人生所有時刻”,語意上與原文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說原文不加頓號的表達效果更好?20.詞語的意義包括基本義、引申義、比喻義,下列選項中加點的字詞和文中加點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革命的風雷激蕩中原大地。B.這條河中的水已經凍實了。C.他們兩人的交情一直很深。D.他非常善于和別人打交道。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一個個古老神奇的漢字,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結晶。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隸書、楷書,它見證了漢字深厚的底蘊與靈動的風韻。甲骨文“走”字,是象形字, ① 。金文在甲骨字形下方增加“止”繁化,《說文解字》訓“走”為“趨”,釋名“徐行曰步,急行曰趨,疾趨曰走”。古代的“走”, ② ;今天的“走”,相當于古代的“步”。甲骨文“舞”字,是象形字,像人兩手持舞具而舞之形。金文承甲骨字形而來,所以加腳形而為小篆的“舞”。甲骨文“武”字,作為會意字,由“止”和“戈”兩個部分組成,“止”表行動,“戈”表武器,本義為持戈前行,征伐示威。看!“甲骨文”正在為我們解說精彩的體育項目: ③ ,從“舞”到行云流水的藝術體操,從“武”到剛柔并濟的太極拳……中國傳統文化擁有無與倫比的底蘊。大運會巧妙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體育相融合,通過由“靜”到“動”的創造性轉化,賦予古老的甲骨文以新的風采。在這些古老的文字中,不僅我們可以窺見先民的智慧,還能發現體育之美。甲骨文與現代體育的融合,大運會增添獨特的魅力與韻味。21.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2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六、作文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決不淹沒你的優點;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來,決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熱,我便沸騰,決不妨礙你的熱情;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決不漠視你的寒冷。”在18歲成人典禮上,樹人中學明華同學的上述演講內容,引發了同學們的熱議。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該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呢?我們到底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呢?請你結合對材料的理解,向明華寫一封信,和他交流你的觀點與看法。要求:不脫離材料內容與內涵,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A 2.A 3.B 4.①先秦時期,諸子蜂起,百家爭鳴,論辯之風盛行,先秦邏輯成為世界邏輯發展的三大源流之一。②從明末清初開始,西方邏輯逐漸傳入中國。③上世紀30至40年代,數理邏輯傳入中國。④粉碎“四人幫”之后至90年代中期,邏輯學普及工作進入黃金時代,眾多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發展。 5.①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研究并重,全面研究人的思維活動,注重邏輯理論。②向西方學習,形成中國學派。③教材建設要與學科建設同步進行;學科建設要與科學研究同步進行。6.B 7.B 8.①揭示人物性格,通過莊子與髑髏的對話描寫,表現了他對世俗觀念的超然態度,以及超脫物欲、淡泊名利的人格特征。②推動情節發展,從髑髏出現,到莊子去找惠子,到最后“向白云流蕩著的青天擲去”,都圍繞著髑髏敘事。③深化主題,髑髏象征死亡,作者借莊子對待髑髏的態度,探討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同時,小說借“髑髏”這一物象,及莊子反復說的“我是饑渴著人的鮮味”,批判當時社會的功利主義和物質追求,倡導人們應該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世界。 9.①歷史:小說取材于《莊子》中的寓言故事,以真實的歷史人物莊子為原型,將莊子打草鞋等幾個生活小故事串聯在一起,這些生活小故事基本符合歷史的真實性。②現實:小說中的“莊子”被抽象成一類寓言化了的角色,是當時無依無靠、郁郁不得志、四處碰壁的令人同情的底層知識分子和思想家的形象。③自我:作者在“莊子”的形象塑造中投射了自我的心緒,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對生機、友誼的渴盼;在現實的打擊下產生的人生幻滅感受;志向高遠卻不為世人理解與接納所產生的絕望、憤懣的心態。10.BDF 11.C 12.A 13.(1)如果你不去憂慮自己不能立德,而只擔憂財物不足,我恐怕哀悼還來不及,又有什么可以祝賀的呢?(2)約束自我,使言行歸附于先王之禮,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些,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有仁德。 14.①材料一從“安貧修德”的角度闡述;②材料二從“保持恬淡,不貪富貴”的角度闡述;③材料三從努力“克己復禮”的角度闡述。15.C 16.①重情重義,信守承諾。狄司馬為知己遠赴邊塞,不辭奔波萬里,其信守諾言的重義品格令人感佩。②有勇有謀,戰功顯赫。狄司馬善于練兵,謀略過人,殺敵有力,且有克敵制勝的縱橫之策。③正直不阿,廉潔自持。狄司馬即使面對權勢的阻撓,依然不改光明磊落的正直品格,不肯趨附權貴。17. 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早生華發) 朝如青絲暮成雪(艱難苦恨繁霜鬢)18.①不速之客 ②怨天尤人 ③心安理得 19.①原文是特指在一切美好輝煌的時刻,改句“在人生所有時刻”則擴大了原文表意的范圍。②原文不加頓號,特意縮短詞語間的停頓,增強了流暢性,突出了“快樂幸福成功優越欣喜”多種狀態的同時聚集,使情感表達更強烈。 20.A21.①像人擺動雙臂奔跑之形 ②相當于今天的“跑” ③從“走”到風馳電掣的短跑(或田徑比賽) 22.示例:我們不僅可以窺見先民的智慧,還能發現體育之美,甲骨文與現代體育的融合,為大運會增添獨特的魅力與韻味。23.人生如水,利萬物而不爭親愛的明華同學:你好!在成人典禮上,你以水的特性為喻,闡述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智慧,讓我深受觸動。正如你所說,做人如水,在與人交往之中,我們也應做到如水一般細膩、溫柔。水是謙虛的,從來不會刻意地凸顯自己。相反,山欲爭高,它便退去,以顯高山之巍峨;地蒙巨創,它便涌來,以掩土地之深壑。在學習與生活中,我們也應學習水的這種精神:收斂鋒茫,顯友之長;理解他人,容友之短。歷史上的管鮑之交,不正是如此嗎?鮑叔牙知道管仲的才能高于自己,隱退讓賢,成其美名;而在別人說管仲怕死時,他又站出來為其辯解,理解其不足。但水的謙虛,水的包容是不自主的,它只能往低處走,不能明辨是非,而人的交往卻不能如此這般。我們須把握一個度:他人的優點,我們不能過度地“顯”,讓其恃才而驕,盛氣凌人,如楊修般被捧殺而不自知;他人的缺點,我們也不能盲目地“隱”,讓他不知其短,無法及時改正,如玄宗般走向毀滅而不能回頭。因此,正確的做法應是讓他人不要忽視自己的優點,樹立自信心,同時,也應讓他人正視自己的缺點,加以改正。水是無私的,也是體貼的。它會為了澆灌更多的土地而不惜“九曲十八彎”,也會為給詩文添彩而勇于“飛流直下三千尺”。它能與萬事萬物共情。反觀如今的網絡世界,人們似乎缺少了一些如水般的共情:他人有所成就時,他們便冷嘲熱諷,稱之為“小人得志”,仿佛別人的幸福就是他們的不幸;而當他人傷心落淚時,他們則更加刻薄,指責對方“惺惺作態”,似乎別人的痛苦只是他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做人當如水,在朋友順境時錦上添花,不應妨礙他的熱情;也要在其逆境時雪中送炭,不漠視他的困境。那難道我們與他人交往時就要如水一般百依有順嗎?不然,做人如水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失去自我,隨波逐流。我們在與人相處時,當心有準繩,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和原則性,不盲目迎合他人,朋友做錯了事,我們要告訴他“就有道而正焉”,而不是放任自流。我們要在尊重他人的同時,堅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要時刻保持冷靜,他人的情感,是我的需重視的,但也不能受其影響,以免一同跌入深淵。所以,我們到底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我想,我們應成為如水一般寬容,細膩,謙虛的人,不爭于世俗,不形于哀樂,不驕于他人,不卑于已身,做一個有主見、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如此,方能順應時代潮流,行穩致遠。一名學生2024年1月15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