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成效中學2024-2025學年(下)七年級學情調研道德與法治試題卷(時間:60 分鐘 滿分:100 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 3 分,共 36 分。下列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將選項字母填入表格中。)1. 青春期是身體發育和心理發展的加速期。七年級男生小明在生活中遇到了煩惱。以下解答正確的是( )序號 煩惱 解答① 喜歡和女生開玩笑,想表現自己,卻引起反感 把握好交往尺度,言談得當,舉止得體② 看到同學長高長壯,自己還這么瘦小 追求內在美,不必在意外在形象③ 已經長大了,媽媽還是對我什么事都要管 加強溝通,相互理解④ 總是否定別人,很多同學不喜歡我 求同存異,善于發現別人的閃光點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有位名人曾對早戀的中學生說:“每個人,無論男女,到了一定年齡,都是要談戀愛的。但是,戀愛如樹上的果子,只有熟了才好吃。人也像果子,有了學問,會做工作,就好比果子熟了,那時才有能力得到真正的幸福。”這告訴我們( )①愛情意味著欣賞和尊重、責任和能力②面對青春期的朦朧情感,要不顧一切地抓住③相互欣賞和仰慕就一定是真正的愛情④青春期萌發對異性的朦朧情感是正常的,但要理智處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小泉在直播平臺收到陌生主播私信:“發一張你的生活照,就送你游戲皮膚。”他的正確做法是( )A.立即發送照片,反正“只是生活照,沒關系” B.拒絕并拉黑對方C.要求對方先發照片“交換” D.詢問同學“能不能發”,等大家意見再決定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寫這首詩之前,錦官城已經久未下雨,且杜甫心情煩躁。在下雨時,他詩興大發,一首《春夜喜雨》抒發了愉悅之情。杜甫“喜雨”的心情表明( )①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情緒也會發生變化②情緒不受個人的控制,我們只能被動接受③情緒是復雜多樣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④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會產生不同的情緒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小陽在美術課上的作品被老師評價“色彩搭配有進步,但構圖需改進”。他的下列反應中,體現健康自尊的是( )A. 撕碎畫作說:“反正我畫不好,不學了”B. 對老師說:“你根本不懂我的藝術風格”C. 虛心求助,問老師:“能示范一下怎么改進構圖嗎?”D. 偷偷在同學畫作上涂鴉“報復”6.某市“校園英語風采賽”中,小皖雖口語流利,但因緊張忘詞。賽后她總結:“我的詞匯量沒問題,就是缺舞臺經驗,下次多模擬就能克服。”這體現她的自信源于( )A. 盲目樂觀 B. 他人贊賞 C. 自我欺騙 D. 客觀認識與實力支撐7.阜陽潁州西湖的規劃依循自然水系,古人“引水成湖、依湖造景”,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 )思想?A.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B.自強不息、敬業樂群C.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D.誠實守信、見利思義8.阜南柳編從“編竹筐裝糧食”,到“編文創品賣全球”,還帶動杞柳種植治理沙化。這說明文化遺產能夠( )A.替代科技發展,解決生態難題 B.貫通歷史——當下——未來,實現多維價值轉化C.脫離經濟基礎,獨立支撐社會發展 D.讓傳統文化徹底擺脫鄉土,走向國際化9.2025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等一批新的法律法規正式施行。這體現了( )①全民守法成為共識,法治強國已經建成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逐步發展完善③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 ④我國立足國情和實際需要,加快推進各領域立法工作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0.漫畫中“變臉”詐騙的行為侵犯了公民的( )①財產權 ②政治權利 ③肖像權 ④文化權利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1.下列情境中,適用于民法典的是( )①鄰里因口角發生糾紛 ②小晨因遲到被老師批評寫檢討③父母離婚時對“孩子撫養權”的爭議 ④交警對闖紅燈司機進行罰款處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為推動微短劇行業健康發展,國家廣電總局實行“分類分層審核”制度。這一制度有效 減少了粗制濫造、洗稿抄襲等現象,鼓勵創作者追求更高層次的藝術。為此,微短劇創作者 應該( )①尊重他人知識產權 ②遵循誠實守信原則 ③加強網絡平臺監管 ④滿足觀眾一切需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共 5 題 ,共 64 分)【做自信自強的人】13. (6 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尊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自尊的青春有光彩,如何擁有自尊,甲、乙兩們同學有不同的看法。自尊就是維護自己的人格 我們應該尊重他尊嚴,這比尊重他人更重要。 人,贏得他人的尊重。甲同學 乙同學請你對兩名同學的觀點進行評析。14. 小琳的表哥(大學生)暑假住在她家。某天父母外出時,表哥以“教生理知識”為由,要求和小琳一起看黃色電影,還試圖摟她和肩膀。小琳躲開后,表哥笑著說:“自家人怕什么,這是關心你!”(1)(4 分)表哥的行為違背了教材中哪些自我保護原則?(2)(6 分)面對表哥的言行,小琳應如何做?(3)(4 分)為什么“自家人”也可能構成侵害風險?15.《安徽文化里的中華精神傳承》案例 1:徽商的“儒商密碼”明清徽商秉持“賈而好儒,以誠待人”,生意中堅守“童叟無欺,一諾千金”,甚至為兌現承諾賠本趕路送貨。后人感慨:“徽商把‘守誠信’刻進了骨子里!”案例 2:宣紙匠人的“天地智慧”涇縣宣紙匠人遵循“春伐竹、夏浸塘、秋曬料、冬抄紙”的古訓,順應四季規律制紙;手工抄紙時追求“薄如蟬翼,墨韻萬變”的美學境界,讓宣紙成為“紙上活化石”。案例 3:包公祠的“正義傳承”合肥包公祠里,“鐵面無私”的故事代代傳:包拯斷案時不論親疏,依理依法裁決,還首創“擊鼓鳴冤”制度讓百姓敢申冤。如今,當地學校組織“包公故事會”,教學生“崇正義,守公道”。(1)(6 分)徽商“童叟無欺”體現中華傳統美德中 的內涵;宣紙匠人“順應四季制紙”彰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 的思想;包公“鐵面斷案”契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 的要求。(2)(4 分)結合案例一徽商“童叟無欺”,請你列舉兩項在生活中踐行過的類似的美德案例。(3)(6 分)從徽商、宣紙、包公的文化實踐,請你談談這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何作用。16.某初中七年級實施“校園手機管理新規”:學生入校需將手機存入“智能保管柜”,柜身標注“自愿使用指紋開鎖”。系列事件引發討論:沖突 1:學生小宇堅持“帶手機查學習資料是我的權利”,拒存手機,與政教處老師起爭執,老師暫扣其手機。沖突 2:家長王女士發現保管柜采集了孩子指紋,認為“學校未經同意收集生物信息,侵犯隱私”,要求刪除數據并道歉。-解決行動:① 學校援引 《未成年人保護法》“學校保護”條款 ,解釋“手機管理是為保障教學秩序和學生身心健康”,但承認指紋采集程序瑕疵;② 依據 《民法典》“隱私權”規定 ,學校刪除指紋信息,改用密碼保管,并邀請律師開展“校園管理與法律邊界”講座;③ 區教育局以此為契機,啟動 “校園治理法治化”培訓 ,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讓校園管理更科學”。(1)結合材料,說明我國法律為何能公平處理“手機管理糾紛”?(2 分)(2)分析“完善法律體系”對校園治理的意義。(6 分)(3)學校用《民法典》解決“指紋信息爭議”,體現民法典怎樣的基本原則?(4 分)17.法安天下 護佑成長】材料一:資料卡 2025 年 1 月,《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公布,自 2025 年 3 月 15 日起施行,《條例》從國家制度層面對古樹名木的資源調查公布、日常養護管理、合理利用、文化傳承等進行規范,為古樹名木保護提供堅實法治保障,將開啟依法保護古樹名木的嶄新篇章。(1)結合漫畫和資料卡,分析說明法律具有怎樣的作用?(6 分)材料二 2025 年 3 月,某市一名 13 歲初中生因網絡游戲糾紛,非法獲取并公開他人隱私信息(包括家庭住址、通話記錄等),導致受害者遭受網絡暴力。經調查發現,該學生通過境外“社工庫”平臺付費查詢信息,并利用飯圈群體煽動攻擊。此類“開盒掛人”案件中,未成年人占比超 60%,部分參與者直言“開盒他人很酷,沒想過違法”。“開盒掛人”指的是利用非法手段公開他人隱私信息,并進行網絡暴力的行為。這屬于網絡暴力的升級版,尤其在未成年人中較為普遍。(2)(4 分)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從道德和法律兩個角度說說“開盒掛人”是什么的行為。材料三 某中學宣傳板上畫著這樣一幅漫畫,并配有文字:許多人都是從“不該”開始,結果造成許多的“必然”。《做了“不該”就“應該”》(3 )漫畫中人物從“不該”有的“小錯”到因“大錯”而“得進”的結局,這一結局體現了犯罪的什么特征?(2 分)(4 )從“嚴以律己”的角度,談談該漫畫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4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