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年度第二學期樂東縣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期末檢測題(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要求)1.海南某校心理健康社團組織學生聽青春期生理心理講座和觀看青春期性教育科普影視作品。同學們以“青春期的煩惱”為議題展開交流、討論。開展這些活動( )①有助于學生了解性知識和樹立正確的性觀念 ②能杜絕性騷擾和性侵害事件的發生③能夠幫助學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變 ④有助于學生掌握調節青春期煩惱的正確方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2.下列描述中屬于情感的有( )①小華看到低年級的同學被人欺負,挺身而出,仗義執言②小麗獨立完成了“全國兩會”的主題板報,她很開心③同桌小帥一不小心將我新買的鋼筆給摔壞了,我很憤怒④新的學期,小康當選為學習委員,他感到沉甸甸的責任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5年新年賀詞中說:“巴黎奧運賽場上,我國體育健兒奮勇爭先,取得境外參賽最好成績,彰顯了青年一代的昂揚向上、自信陽光。”這啟示青少年( )A.相信自己,勇敢嘗試,不斷進步 B.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悅納自己C.懷揣夢想,認真學習,欣賞自己 D.省吃儉用,淡泊名利,應對挑戰4.《論語 子路》中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啟示我們( )A.樂于與自己有共同點的人交往 B.君子擅長交際,小人喜愛獨處C.要保持人格獨立,同時尊重他人 D.生活中要避免與同學發生分歧5.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上映以來風靡全世界,從唱著打油詩的魔童到逆天改命的英雄,他成功完成了蛻變。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引發觀眾共鳴。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①青春需要自強,自立才能走向未來 ②要敢于追夢,夢想就一定能實現③編織夢想是青少年時期最重要的主題 ④要正確認識自我,發掘生命的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施惠勿念,受恩莫忘。”這些經典語句的教導,我們日用而不覺,是因為( )A.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每位公民的日常行為中B.中華傳統美德能夠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不斷豐富完善C.這種擔當意識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博大胸懷和崇高境界,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提供了重要支撐D.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道德理念和規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7.“四君子”是傳統詩詞、繪畫等文藝作品中常見的主題。“四君子”是指“梅、蘭、竹、菊”。梅的凌霜傲雪、玉潔冰清,蘭的優雅樸素、高潔堅貞,竹的中空外直、寧折不彎,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寧靜,寄托著中國人對高尚品格的推崇。在中國古代的文藝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這體現了( )A.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 B.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C.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 D.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8.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以下古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對應正確的是( )選項 古語 核心思想理念A 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尚和合B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講仁愛C 公生明,偏生暗 重民本D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崇正義9.202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藥品經營和使用質量監督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等一批新的法律法規正式施行。這體現了( )①全民守法成為共識,法治強國已經建成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逐步發展完善③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 ④我國立足國情和實際需要,加快推進各領域立法工作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0.下面兩幅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你認為最恰當的是( )A.加強網絡保護,提高媒介素養 B.落實司法保護,彰顯公平正義C.堅持學校護航,確保學生安全 D.筑牢保護防線,促進健康成長11.根據民法典規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權,即自然人對自己的肖像享有利益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下列行為中屬于侵犯公民肖像權的是( )①某企業私自將他人肖像用于商業廣告 ②某公司利用他人藝名申請注冊商標③某報社將模范人物肖像用于公益宣傳報道 ④王女士未經允許在社交群頻繁發布程女士肖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初一學生小夏經常在某網絡平臺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動態,并擁有不少粉絲。近期,某攝影師粉絲私信小夏,熱情示好并發來一些不雅照片,想要邀請小夏一起拍攝一組照片。此時小夏應該( )①修改隱私設置,限制陌生人私信 ②向同學炫耀私信內容并詢問建議③截圖保存聊天記錄并舉報該賬號 ④同意并前往對方提供的拍攝場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13.某中學八年級(1)班法律興趣小組以“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為議題開展探究學習,下列搜集的案例符合這一議題的是 ( )①張某因非法采伐、移植的古樹名木被責令停止和采取補救措施,并處3萬元罰款②李某醉酒駕駛機動車肇事逃逸,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年③某影樓未經趙某同意用其藝術照進行商業宣傳,被判賠償趙某損失3000元④一美院的老師剽竊陳某的作品被責令通過報紙、朋友圈等向陳某道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這說明( )①民法典用法治的力量引導人民群眾向上向善②法律就是道德,道德就是法律,二者相互融合③既重視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道德的教化作用④民法典體現了以德治為主、法治為輔的治國理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甘某為圖卸貨方便,將車輛違停在路邊,為逃避“電子警察”抓拍,就用一塊木板遮擋前車牌,不料整個過程被完整記錄。最終,甘某因故意遮擋機動車號牌,被處以記9分、罰款200元的處罰。同學們對以上案例進行了分析。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A.小秦:甘某被處以罰款200元的處罰,受到了刑罰處罰B.小藝:甘某的行為屬于一般違法行為,應承擔民事責任C.小楠:甘某的行為觸犯了刑事法律規范,屬于犯罪行為D.小美:甘某的行為違反了行政法律規范,受到了行政制裁16.以下是某人民法院判決書的片段:判決書(摘要)本院認為,被告人王某多次詐騙他人財物……據此,依照……之規定,判決如下:被告人王某犯詐騙罪,判處拘役5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3000元。對該判決書解讀正確的是( )A.被告人王某已經受到相應的民事處罰 B.拘役和罰金既是主刑,又屬于附加刑C.判決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王某的詐騙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簡答題(共10分)17.【珍惜青春時光·婷婷的一天】2025 年5月6日 小雨 我今天的心情就像這淅淅瀝瀝的小雨讓人心煩。 臉上的青春痘此起彼伏,同桌還不時地嘲弄我的痘痘,我都不想去上學了。 出門時,媽媽反復叮囑我,讓我穿上雨衣。我不耐煩地吼道:“我都長大了,不用你啰唆這些,我不穿!”然后我直接摔門而去。 體育課上,我又看到了同年級帥氣、英俊的小勇。陽光下打籃球的他,一跑一跳一投籃,直接讓我呆在了原地。直到同學叫我名字,我才羞紅了臉走開了。 回到家,我想起下周要參加舞蹈比賽,便緊張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媽媽在我的央求下陪我看了一段小品,我才漸漸平靜了下來。(1)情境分析。(每空1分,共4分)①面對同桌不時地嘲弄婷婷臉上的痘痘,婷婷應該 。②出門時婷婷嫌媽媽啰唆,回家后又央求媽媽陪自己看小品,這體現了青春期 的矛盾心理。③面對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朦朧情感,婷婷應該 。④媽媽陪婷婷看了一段小品,婷婷才漸漸平靜了下來。婷婷是在通過 的方法調節情緒。面對青春期的煩惱,請你為婷婷提出合理化建議。(6分)辨析題(共12分)18.為了讓同學們遠離違法犯罪,某校初一(1)班召開了“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主題班會。班會上,小剛認為:“一個人不違法就不會犯罪,不犯罪就不用承擔法律責任;未成年人年齡小與違法犯罪無關、年齡小犯罪也不會受到處罰。”請你對小剛的觀點進行辨析。四、材料分析題(共14分)19.“開盒掛人”指的是利用非法手段公開他人隱私信息,并進行網絡暴力的行為。這屬于網絡暴力的升級版,尤其在未成年人中較為普遍。【案例分析】2025年3月,某市一名13歲初中生因網絡游戲糾紛,非法獲取并公開他人隱私信息(包括家庭住址、通話記錄等),導致受害者遭受網絡暴力。經調查發現,該學生通過境外“社工庫”平臺付費查詢信息,并利用飯圈群體煽動攻擊。此類“開盒掛人”案件中,未成年人占比超60%,部分參與者直言“開盒他人很酷,沒想過違法”。結合材料,運用《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簡要分析“開盒掛人”現象低齡化的原因。(8分)(2)請你從道德和法律兩個角度評析“開盒掛人”行為。(6分)五、實踐探究題(共16分)20.【弘揚傳統文化煥發青春活力】青春征程豐富多彩,成長與之同行。某校七年級(3)班舉辦了“尋找青春力量,體會青春成長”的主題活動,請你參與。以古典詩詞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蓄著中國人的智慧、品格、胸懷和修養,凝練前人智慧,讓其成為我們青春路上的明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競將云夢吞如芥,未信君山鏟不平。——曾國藩《歲暮雜感十首(其四)》★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林則徐《出老》(1)上述詩句共同體現了哪一品格?說明青少年為什么需要具備這樣的品格。(6分)【弘揚法治精神 彰顯法律力量】法律是治理國家的重器,為我們的成長提供文明有序、和諧自由的空間。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同學們在學習了“法律保障生活”相關知識后,準備舉辦“法治宣傳周” 活動。請你參與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務。●繪制法治展板請你把法治展板補充完整,并為這期展板擬定一個恰當的標題。(4分)●法律保障生活一個國家只有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才能有序運行,人民的生活才有保障,社會才能實現和諧穩定。法律保障著我們的幸福生活,我們每個人也都要學會依法辦事。(3)法律保障我們的生活,法律保障功能是如何實現的?(6分)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 3 分,共 48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C A C D D B A B D B B D B D D二、簡答題(共 10 分)17.(1)①正確對待生理變化,不因自己的生理變化而焦慮或自卑:在塑造身體、儀表等外在美的同時,注重品德和文化修養,提升內在美。(1分)②獨立與依賴(1分) ③慎重對待,理智處理(1分) ④注意轉移。(1分)(2)①要學會積極面對青春期心理矛盾和困惑:可以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的溫暖中接納和調整自己:求助老師、家長和心理醫生,化解煩惱,解決問題:學會自我調節,成為自己的“心理保健醫生”。②要學會正確與異性交往,把握交往的原則:學會正確處理異性情感,讓異性友誼成為美好青春的見證。③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評分說明:其他答案,緊扣題中觀點,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三、辨析題(共 12 分)18.(1)這個觀點是片面的。(2分)(2)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應受懲罰的行為。(1分)(3)違法行為通常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行為是刑事違法行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犯罪是違法行為中的一種 , 所以不違反的確就不會犯罪。 (2分)(4)只要是違法行為,都具有社會危害性,除了犯罪以外,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也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2分)(5)我們要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違法犯罪對他人、社會和國家造成危害。我們要時刻警惕違法犯罪,遠離違法犯罪。那種認為自己年齡小與違法犯罪無關、年齡小犯罪也不會受到處罰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3分)(6)所以,一個人不違法就不會犯罪,但是只要違法就必須要承擔法律責任。我們應嚴于律己,認清違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遵紀守法的人。(2分)(評分說明:其他觀點緊扣辨題,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四、材料分析題(共 14 分)19.(1)①未成年人法治意識淡薄,對“開盒掛人”行為的違法性認識不足,缺乏法律知識和法律素養。②部分未成年人道德觀念缺失,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開盒掛人”視為“很酷”的行為,缺乏對他人權利的尊重。③網絡環境復雜,境外“社工庫”等非法平臺為未成年人獲取他人隱私信息提供了便利渠道,且網絡監管存在漏洞,對這類行為的打擊力度不夠。④未成年人辨別是非能力較弱,容易受到飯圈群體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和煽動。(8分)(評分標準:答出任意三點,得8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2)①從道德角度看:“開盒掛人”行為是不道德的。違背了道德規范中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要求,破壞了網絡道德環境,不利于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社會的和諧穩定。②從法律角度看:“開盒掛人”行為是違法的。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非法獲取并公開他人隱私信息屬于違法行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利用這些信息進行網絡暴力,也侵害了他人的人格尊嚴權等合法權益,擾亂了網絡秩序和社會公共秩序。(一個角度3分,共6分)五、實踐探究題(共 16分)20.(1)自信;①自信讓人樂觀堅定,讓人充滿希望和力量,面對困難永不言棄,朝著既定目標勇毅前行。②自信讓人遠離自負與自卑。坦然面對真實的自己,從容應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挑戰。(答對“自信”2分,理由一點2分,共6分。答錯“自信”一分不得)(2)①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②勞動法。 標題:法律保障生活。(4分)(評分說明: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3)①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在國家治理、社會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②法律維護社會秩序。③法律保護社會公共利益。④法律促進社會發展。(6分)(評分標準: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