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 養成親社會行為學習目標1.能夠正確列舉生活中的親社會行為,理解親社會行為的表現。2.知道親社會行為對個人和社會的積極意義,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主動養成親社會行為。◎素養目標:掌握養成親社會行為的要求,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增強服務和奉獻社會的責任感。◎學習重點:認識到親社會行為對個人成長的意義。【自主預習】親社會行為的含義→表現→養成原因→如何養成1.親社會行為的含義。2.親社會行為都有哪些表現 3.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 4.怎樣養成親社會行為 【合作探究】學習任務 子目標4:養成親社會行為議學問題1 親社會行為的含義及表現探究分享 生活中的親社會行為請你辨析上面漫畫中的行為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是哪些。·名句品讀· 夫喜群而惡獨,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樂也。大意:喜歡群居而厭惡獨處,相互扶助而又相互獨立,這是人之常情中所樂意的心態。這告訴我們,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要養成親社會行為,要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議學問題2 養成親社會行為的價值和要求探究分享1 養成親社會行為的好處一位少年在網絡上火了,網友盛贊他為“中國好少年”。他義務當“單車獵人”,一有空就去巡視共享單車,進行車況檢查、整理單車并勸阻未滿12歲的孩子騎車。少年是一位在校學生。他稱曾看到幾個孩子飆單車摔倒了,從此開始勸阻孩子騎行并義務維修單車,稱以后還會堅持義務當“單車獵人”。 “單車獵人”的行為是親社會行為,思考我們養成這種行為有什么好處。探究分享2 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國慶假期,道德與法治老師給八年級學生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業:要求學生至少參加下列中的兩項活動,并寫出心得體會。①到人民廣場參加“歡度國慶 永遠跟黨走”活動。 ②到社區做一次“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③做一件好人好事。 ④拍一張“最美家鄉”的照片。 (1)老師布置的這份“特殊”的作業旨在培養學生的哪一行為 (2)作為中學生,我們應如何養成這種行為 請你完成下面的行動計劃。在與人相處時:① 。 在社會生活中:② 。 在實踐活動中:③ 。 當堂檢測1.為積極投入文明縣城創建活動,小張利用周末時間,跟父母一起參加志愿者活動,在大街上對那些隨意丟垃圾、違規過馬路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小張這樣做的意義在于 ( )①融入社會生活,促進自身發展 ②付出時間精力,贏得物質回報 ③投身公益活動,增強實踐能力 ④關心社會發展,培養親社會行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5年3月是學雷鋒月,某校開展了“青鋒有我·與愛同行”志愿活動。該活動旨在傳承雷鋒精神,深化和增強青年志愿者的奉獻服務意識,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該活動的舉辦有利于 ( )①養成親社會行為 ②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③提高自身道德境界 ④展現良好國家形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思維導圖】參考答案重點問題預習1.親社會行為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是符合社會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行為。2.謙讓、分享、合作、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都是親社會行為。3.(1)青少年階段是人的社會化的重要時期,我們應該養成親社會行為。(2)親社會行為促進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能夠為他人帶來溫暖,使人際關系更加融洽,為社會增添正能量。4.(1)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2)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變化發展。(3)了解風俗習慣,遵守社會公德,積極融入社會生活。(4)熱心幫助他人,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學習任務 子目標4:養成親社會行為議學問題1 親社會行為的含義及表現探究分享 生活中的親社會行為①③屬于親社會行為。議學問題2 養成親社會行為的價值和要求探究分享1 養成親社會行為的好處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能夠為他人帶來溫暖,使人際關系更加融洽,為社會增添正能量。探究分享2 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1)親社會行為。(2)①關愛他人,主動幫助他人。②關心社會發展,遵守社會規則。③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感悟社會發展。當堂檢測1.C 2.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