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練習題(含答案)積累與運用1.下列短語中,加點字的讀音有錯的一項是 ( )A.丈夫之冠(guàn) 荷擔者三夫(hè)B.無窮匱也(kuì) 一厝朔東(cuò)C.軍士吏被甲(bèi) 將軍亞夫持兵揖曰(yī)D.可得而犯邪(yé) 折戟沉沙鐵未銷(jǐ)2.下列文言語句的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一怒/而諸侯/懼 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C.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 D.帝感/其誠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曾益其所不能C.往之女家 D.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命:教導,訓誨B.人恒過,然后能改 恒:一直C.聚室而謀曰 室:家,全家D.軍細柳,以備胡 備:防備5.下列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行拂亂其所為 無法家拂士B.成立而去 昔人已乘黃鶴去C.已而之細柳軍 稱善者久之D.發于畎畝 發于聲6.下列加點詞的活用類型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必先苦其心志A.人恒過,然后能改 B.吾與汝畢力平險C.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D.餓其體膚7.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富貴不能淫》選自《孟子》,該書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稱“四書”。B.《愚公移山》選自《列子》,列子是戰國時期思想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C.《周亞夫軍細柳》選自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史記》,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史記》曾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D.《飲酒》的作者是東晉詩人陶淵明,他是我國田園詩派的創始人。8.古詩文填空(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淵明《飲酒》(其五)](2)我報路長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漁家傲》)(3)中原亂,______________________,幾時收?(朱敦儒《相見歡》)(4)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一詩中,借用典故來表達自己誓死報效國家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孟子認為:公孫衍、張儀不算是大丈夫,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稱得上大丈夫。9.名著閱讀2024年10月,將迎來中央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班級圍繞《紅星照耀中國》開展“重溫紅色經典,傳承長征精神”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任務。【任務一 走進長征】(1)為深入了解紅軍長征的歷程,班長搜集了以下材料,從中你發現紅軍長征時期經歷了哪些困難?請寫出其中的三點。長征的統計數字(摘編自《紅星照耀中國》第五章)▲十五個整天的大決戰 ▲平均每天一次遭遇戰 ▲二百三十五天的白天行軍 ▲十八天夜間行軍 ▲平均每天行軍七十一華里 ▲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 ▲爬過18條山脈 ▲渡過24條河流 ▲經過12個省份 ▲占領過62座大小城市 ▲突破10個地方軍閥軍隊的包圍 ▲深入幾十年來中國軍隊從沒到過的地方【任務二 感悟精神】(2)回顧《紅星照耀中國》,聯系前面的任務,你感悟到的紅軍長征精神是什么?10. 學校開展以“身邊的文化遺產”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1)【我擬寫】學校準備用一副對聯作為本次活動的宣傳標語,已給出上聯,請你對出下聯。上聯:手牽手保護文化遺產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列舉】根據你對文化遺產的理解,請你分別列舉一個我國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閱讀理解(一)閱讀下面古詩,然后回答問題。飲酒 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1、“結廬”、“辨”分別是什么意思?12、“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描繪出南山怎樣的景象?這兩句詩隱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二)閱讀《富貴不能淫》《周亞夫軍細柳》,完成各題。(甲)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乙)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1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1)以順為正者(_________________)(2)改容式車 (_________________)14.下列加點詞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A.丈夫之冠 桂冠 怒發沖冠 B.威武不屈 委屈 寧死不屈C.上至勞軍 勞駕 任勞任怨 D.群臣皆驚 驚慌 打草驚蛇1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2)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 16.(甲)文中孟子指出了心目中“大丈夫”的本質,請結合文章(乙)的內容,簡要說說周亞夫能否稱得上大丈夫。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婦之親①蕭氏子至京師,因謁公,公約之飯。翌日,蕭氏子盛服而往,意為公必盛饌。日過午,覺饑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②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③,初供胡餅兩枚,次供豬臠④數四,頃即供飯,旁置菜羹而已。蕭氏子頗驕縱不復下箸⑤惟啖胡餅中間少許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選自《獨醒雜志》)【注釋】①子婦之親:兒媳婦家的親戚。②果蔬:泛指菜肴。③酒三行:指喝了幾杯酒。④臠:切成塊的肉。⑤箸:筷子。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日過午 / 及魯肅過尋陽B.意為公必盛饌 / 意暇甚C.初供胡餅兩枚 / 初,權謂呂蒙曰D.蕭氏子至京師 / 去后乃至18.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蕭 氏 子 頗 驕 縱 不 復 下 箸 惟 啖 胡 餅 中 間 少 許 留 其 四 旁。19.王安石是一個怎樣的人?讀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四)閱讀下文,回答問題。老屋·父親①父親走了以后,老家臨街的兩間平房,屋頂也披離下來,畢竟有三十多年的房齡了。父親買下這塊宅基地的時候,我剛上小學。記得也就是兩間白灰小瓦的平房,年深日久,顯得破破爛爛。父親看中的,主要是屋后的一大片荒山。讀書人似乎都有個陶淵明情結,父親是20 世紀60 年代的大學生,那個年代算是高知了。有一方自家的天地,既可以給子孫留下恒產,又可以種種花草,養些雞鴨,閑暇時安靜地讀書喝茶……這塊地,最宜作他的歸田計。②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歸田計只能從牙縫里省,再有就是親力親為。凡自己能做的,絕不額外去花工料錢。建新房需平整地基,得挖平半面小山坡。于是下班后、節假日,父親就成了移山的愚公。十字鎬、镢頭與鐵鍬,再加上一個畚箕。那時的他不知疲倦似的,大半天都不帶歇,還哼著小調。開出的地基,起了兩層磚混小樓,土方填在北邊的洼地,搭建了兩間平房。原宅高聳的古磚院墻,青鐵皮的實木大門,都還保留著,整體看起來,頗有幾分氣象。父親又種上竹子、蠟梅、桃樹等。③一場雨后,竹筍悄悄鉆出地面,香椿在枝頭探出新芽。我們用長長的竹篙,綁上鐵絲鉤,咔嚓,咔嚓,香椿芽一撮撮掉下來,青瑩潤澤。弟弟從雞窩里摸出幾枚剛下的雞蛋,母親捏著雞蛋,在鍋沿上一磕,兩指一掰,雞蛋便在油鍋里滋滋作響。煎到五分熟,加入香椿芽,一股說不出的清香,立刻從廚房彌漫開來。被春天浸潤的小院,洋溢在醉氧般的微酣里。④我讀中學時,已過不惑之年的父親開始學寫古詩。他買來王力先生的《古代漢語》,那套書的第三冊介紹格律詩寫作,被父親翻得脫膠,用麻線重新裝訂,里面有關平仄、聲韻的書頁,因經常翻閱,紙張尤為暗黑。每寫好一首,父親都顯得很陶醉,他知道我不懂,就讀給母親聽。母親頗不耐煩,借口做飯,躲進廚房,他就追到廚房,靠著門框發表他的大作。⑤我大學一二年級時,經常收到父親的家書,慰勉學業。那些信文縐縐的,我仿佛能看到他寫信時陶醉的神情。讀研時,父親已較少過問我的學業,倒是把他的詩作寄過來,征詢我的意見。⑥我發表文章,出版著作,父親是第一個讀者,也是最積極的宣傳者。街坊串門,親朋往來,都是他炫耀兒子的好機會,也不管別人是否樂意聽。那時,他已經把身上的自信,悄悄轉移到我這里,而我并沒有做好準備。遇到生活中的種種困擾,我還是習慣回老家休整,推開老宅厚重的鐵皮木門,見到父親坐在窗前,桌子上的茶升騰著熱氣,立時覺得篤定、安寧。⑦我自離家讀書,每次回來都待不了幾天,弟弟也住在別處。父母守護著老屋,在我們看不到的時光里慢慢變老。由于早年家里建房時勞累過度,營養又跟不上,父親的身體逐漸衰弱下來,直至一日,母親來電話說父親去了另一個世界。父親走了,我的山崩塌了,沒有人來分擔我的悲傷。那一刻,我才明白,原來我最在意的,是他的欣慰與驕傲,那才是我獲得存在感的根本。⑧也許有一天,匍匐在南門老街的青石條,會忘卻父親的足印;城東的那條大河,會忘卻父親為了省下一點建材費,在它的懷里挑過砂石。甚至連老屋都會湮滅。但“父親”作為一個文學的共名,將以近似的形象和溫度,在天下兒女的心中永生。(有刪改)20. 根據第①段內容,解釋“陶淵明情結”。21. 根據第② ~ ⑤段內容概括關于“父親”的幾件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父親認真學寫古詩。(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下列對第⑥段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 表現出父親因“我”的成長而驕傲自豪。B. 寫出了父親炫耀兒子的自得之意。C. 強調了“我”因父親的關注而倍感壓力。D. 暗含了“我”對父親的依賴與眷戀之情。23. 聯系全文,說說文章用《老屋·父親》為題的妙處。作文24、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和、靜、怡、真”四個字,不僅是中國茶道精神的四諦,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也應該是當今社會和諧的愿景,人們言語行為的規范。請你以自己的生活經歷或人生感悟為素材,從這四個字中任選一個字為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①文題中必須含有你所選定的字。如“家和萬事興”“一個寧靜的午后”“心曠神怡的小木屋”“人間自有真情在”等。(以上四題不得選用)②行文符合自選文體的一般特征。答案1.C 2.C 3.D 4.B 5.B 6.D 7.C 8. (1)欲辨已忘言 (2)學詩謾有驚人句(3)簪纓散 (4)報君黃金臺上意 提攜玉龍為君死(5)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9.(1)行軍路途遙遠;自然環境險惡;敵方圍追堵截;遭遇軍閥包圍;穿越陌生區域;戰斗頻繁等。(2)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10、(1)示例:心連心構筑精神家園 (2)示例:物質文化遺產:泰山 非物質文化遺產:呂劇11、構筑房舍;辨識。12、夕陽籠罩著山巒和暮靄,在夕陽的余暉下,禽鳥結伴回巢,鳥聲啾啾。隱含了詩人想要擺脫官場束縛,追求悠然自在,想要與自然山水合而為一的思想感情。13(1) 正:準則、標準; (2)式:同“軾”這里作動詞,指扶軾14、C15、⑴實現其志愿,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實現其志愿,獨自走自己的道路 ⑵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手持符節下詔給周將軍16、①孟子認為,不被富貴所迷惑,不為貧賤所動搖,不被威武所屈服,這樣的人才稱得上大丈夫。 ②周亞夫駐軍細柳,治軍嚴謹,文帝想要進入軍營,也必須要拿符節才能進入,并且在軍營里不能縱馬奔馳。周亞夫將軍面對地位尊崇的皇帝做到了威武不屈,所以稱得上大丈夫。17.D18.蕭氏子頗驕縱/不復下箸/惟啖胡餅中間少許/留其四旁。19.王安石是一個艱苦樸素,勤儉持家的人。我們要學習這種精神,從自身生活做起,杜絕浪費,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20. 對田園生活的喜愛。21. (1)父親辛勞建房。 (3)父親經常給“我”寫信。22. C23. ①“老屋·父親”是文章的線索,貫穿全文。②點明了“老屋”與“父親”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③老屋凝結了父親對家庭、對子女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和付出。④表達了“我”對父親的依賴、眷戀和懷念之情。24、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