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末測試卷 (二)時間:90分鐘 總分:100分浩浩一家與同學們一起參與“秋日文化研學之旅”,通過完成日記整理、詩詞探究、自然觀察等任務,來記錄旅程中的發現與感悟。任務一完善秋日日記一、浩浩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11月 2 日游玩錯題本+舉一反三時的所見所聞。但是他遇到了一些問題,請你閱讀后幫他解決吧。(14分)周日多云秋高氣爽,今天我們去了動物園游玩。沿著彎曲(qū qǔ)的小路前行,我看到了各種顏色的樹葉pū mǎn了樹林,到處(chǔ chù)都是秋天的景象。路邊有很多火紅的楓葉,我撿了幾片放進了背包。我們圍著動物園轉了一大圈(quān juàn),可把我累壞了,在長椅上休息了好一會兒。我們還去看了我最喜歡的長頸鹿,它們見到我好像也很興(xìng xīng)奮。我們還看到了piào liang的黑天鵝。時間過得很快,我依依不舍地回家了。小動物們,下次再見啦!秋天真是個美麗優美的季節。我喜歡秋天,也喜歡jià qī里去秋游。1.請你結合日記內容,根據拼音將詞語工整地寫在田字格里。(6分)2.請你為文中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 ”。(3分)3.下面哪個詞語最能形容你在“我看到了各種顏色的樹葉”中看到的景象 ( )(2分)A.閃閃發光 B.五彩繽紛C.桃紅柳綠 D.五谷豐登4.日記的第2 自然段中“秋天真是個美麗優美的季節”表達不當,請你用學過的修改符號在下方進行修改。(2分)秋天真是個美麗優美的季節。5.浩浩的日記格式不完整,請你幫他補充完整,寫在下面的橫線上。(1分)周日 多云任務二 找尋文學中的美景二、按照要求完成練習。(11分)1.請用四字詞語形容你在自然之旅中看到的四季景色。(4分)春: 夏:秋: 冬:2.本學期,我們跟隨詩詞游覽了大好河山:跟隨李白欣賞了“天門中斷楚江開, ”的奇觀;跟隨劉禹錫飽覽了“ ,潭面無風鏡未磨”的美景;還追隨蘇軾的腳步,領略了“ ,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風光。(3分)3.浩浩還特意為日記附了兩句詩,下列選項合適的是( )。(2分)A.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B.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C.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D.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4.你還知道其他描寫秋天的詩句嗎 請寫出兩句來。(2分)任務三遇見不文明的行為三、浩浩在游玩的時候發現有一位小朋友在參觀時不排隊。請談談你對這種行為的看法。(5分)任務四 探究廬山文化回家的路上,大家意猶未盡。浩浩的爸爸見多識廣,感嘆著祖國的大好河山,還給我們介紹起他去過的“廬山”。四、閱讀短文,回答問題。(45分)(一)廬山①位于中國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非常有名,是無數人心中的向往之地。②廬山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全年有霧的時間為191天,每年7~9月的平均溫度為17℃。廬山的山腳下很暖和,越往山頂走,天氣就越涼快,每上一層,溫度就下降一點兒。山上的云霧很多,好像給廬山戴上了一頂白色的帽子。被云霧籠罩的廬山,看起來更加神秘、美麗。③廬山有迷人的自然景觀。這里有連綿的山峰,有傾瀉的瀑布,還有無邊的云海。一般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和秋冬季節,由于氣溫適宜、濕度較大,云海最為壯觀。特別是雨后或清晨時分,濕氣上升與冷空氣交匯,云霧便會在山間蔓延開來,逐漸形成一片白茫茫的“海洋”。④廬山有獨特的美食。最著名的是“廬山三石”,它們是廬山石雞、廬山石魚和廬山石耳,每一種都有獨特的風味和營養價值,很多人去廬山旅游都會品嘗。此外,廬山的竹筍、野菜等天然食材,也展現出廬山美食的質樸與自然。⑤廬山展現了自然與文化的完美融合,給每位到訪者都留下了難忘的回憶。1.閱讀短文,借助段落中的關鍵語句能理解每段話的意思。請找出第②~④自然段的關鍵語句填寫在下面的方框中。(6分)(廬山)是無數人心中的向往之地。第②自然段:第③自然段:第④自然段:2.結合短文內容,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 ”,錯誤的打“×”。(3分)(1)廬山位于中國江西省九江市。 ( )(2)廬山的山頂溫度高于山腳下。 ( )(3)廬山獨特的美食只有廬山石雞。 ( )3.在第②自然段中,用“ ”畫出一句描寫廬山云霧的語句。(4分)4.讀到第③自然段“逐漸形成一片白茫茫的‘海洋’”時,你的眼前浮現出的畫面是( )。(3分)A.一朵美麗的、飄在空中的白云B.一望無際的、白色的壯觀云海C.無邊無際的、連綿起伏的山峰5.你周圍一定有許多美麗的地方,完成下面的“美景推薦卡”,為你眼中的美景代言。(6分)美景推薦卡我推薦 ,因為 。同學們,請你也來這里體驗一下吧!任務五 體會棕熊感恩故事浩浩的媽媽見我們聽得意猶未盡,又給我們講了一個發生在深秋的感人故事。(二)棕熊報恩預測一:根據題目,我預測一個深秋的下午,一位年輕的母親在一棵柿子樹下縫一頂童帽。她不時抬起頭,輕輕地搖一搖安睡在搖籃里的嬰兒。突然,年輕的母親聽見身后一陣響,沒等她抓起搖籃,跑進屋去,就見一頭大棕熊出現,擋住了她的去路。棕熊伸出右爪,溫順地叫著,像在懇求幫助。于是她鼓起勇氣,看了看棕熊伸出的爪子。一根粗大的可怕的蒺藜(jí li)刺扎在手掌間。預測二:讀到這里,我預測棕熊可憐的熊□她叫道□讓我把這根討厭的蒺藜刺拔出吧□“好啦,這樣是不是好些了 ”她問。這頭毛乎乎的野獸既沒說“是”也沒說“不是”。而是飛快地伸出爪子,將搖籃推翻。接著它抓起搖籃,笨拙地走進森林里去了。“你就這樣表示感謝呀,棕熊 ”年輕的母親吃驚地叫著,并努力安慰哭叫的孩子。“你可能把我的孩子摔壞了!下次找別人幫助你吧。”她朝遠去的棕熊揮舞著拳頭,然后跑進屋子,砰的一聲關上了門。晚上,她丈夫回來時問:“門口的搖籃有很多梨,你從哪兒弄來的 ”年輕的母親很驚訝,她打開門,只見孩子的搖籃果然放在那兒,里面裝滿了黃熟香甜的梨,整個漫長而寒冷的冬天他們都有梨吃。預測三:讀到這里,我預測搖籃里的梨是( )送來的,我的預測依據是1.聯系上下文,我知道第2 自然段中的“懇求”是 。(3分)2.將文中標點符號缺失的地方補充完整。(4分)3.請把你預測的內容和依據寫在文中方框內。(7分)4.作者是按照事情發展順序來敘述的,請結合短文內容,完成下圖。(6分)5.通讀短文可知,棕熊將搖籃推翻的目的是( )。(3分)A.棕熊恩將仇報,因為這位母親拔蒺藜刺的時候讓它感到很疼。B.棕熊知恩圖報,打算用搖籃裝梨,報答年輕的母親。C.棕熊喜歡那個搖籃,想要給自己的孩子用。任務六研學游記寫作五、習作。(請另附紙)(25分)你平時也和浩浩一樣愛到野外游玩嗎 你愛玩什么呢 哪一次玩得特別開心,印象特別深刻 請你把見聞記錄下來。寫的時候注意語句要通順,不少于300字。參考答案:一、1.鋪滿 漂亮 假期2. qū chù quān xīng3. B[解析]本題考查詞語理解。原句強調“各種顏色的樹葉”,需選擇最能體現顏色豐富性的詞語。A項閃閃發光:側重光澤感,與顏色多樣性無關。B項五彩繽紛:直接描述色彩繁多,貼合語境。C項桃紅柳綠:特指桃花紅、柳條綠,范圍較窄,無法涵蓋“各種顏色”。D項五谷豐登:形容農業豐收,與顏色無關。4.提示:刪去“優美”。[解析]本題考查病句修改。原句中“美麗優美”語義重復。刪去“優美”,保留“美麗”更恰當。5.11月2日[解析]本題考查日記格式規范。日記的完整格式要求:日期+星期+天氣。根據題干中的內容應補充“11月2日”。二、1.示例:春暖花開 綠樹成蔭 金風送爽 銀裝素裹2.碧水東流至此回 湖光秋月兩相和 欲把西湖比西子3. C4.示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三、示例一:在參觀游玩時,小朋友不排隊的行為是不恰當的。排隊是一種基本的公共秩序,它能夠保證活動的有序進行,保障每個人都能公平地享受到參觀的機會。示例二:小朋友不排隊,不僅可能擾亂現場秩序,影響其他游客的參觀體驗,而且這種行為如果得不到及時糾正,不利于其自身規則意識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四、(一)1.第②自然段:廬山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第③自然段:廬山有迷人的自然景觀。第④自然段:廬山有獨特的美食。[解析]本題考查提取關鍵信息能力。第②~④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分別概括了該段內容,即關鍵語句。2.(1)√ (2)× (3)×[解析]:本題考查短文理解。(2)第②自然段指出“越往山頂走,天氣就越涼快”,山頂溫度應低于山腳下。(3)第④自然段提到“廬山三石”包含石雞、石魚、石耳。3.山上的云霧很多,好像給廬山戴上了一頂白色的帽子。[解析]本題考查提取短文信息。第②自然段中第四句話即答案。4. B[解析]本題考查理解語句。原文“白茫茫的‘海洋’”與B項“一望無際”“白色的壯觀”對應。A項“一朵白云”范圍過小,C項“山峰”非云海主體。5.示例:長城 長城是中國的象征,它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展現了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勇氣。站在長城上,你可以俯瞰壯麗的山川,感受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的厚重,這是一次難忘的體驗。[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能力。可結合“美景+文化+體驗”三要素,選擇具有歷史或自然特色的地點,突出其獨特價值與個人感受,語言生動具體,語句通順連貫。(二)1.棕熊請求年輕的母親幫它拔掉爪子上的蒺藜刺[解析]本題考查對詞語的理解。第2自然段明確描寫棕熊爪子扎刺,且“伸出右爪,溫順地叫著,像在懇求幫助”,結合語境可知其需求。2. “,”, “ 。”[解析]本題考查標點符號的用法。直接引語需用雙引號,提示語“她叫道”位于引語中間時,前后引語需用引號分隔,提示語后用逗號。3. 示例:預測一:棕熊身上發生了一些事情,導致需要向人類求助,人類幫助了它,它回報人類。預測二:棕熊來找年輕的母親是因為自己拔不出蒺藜刺,向人類請求幫助。預測三:棕熊 因為梨是裝在搖籃里的,搖籃是被棕熊拿走的。[解析]本題考查預測的能力。預測一:題目中“報恩”暗示故事將圍繞棕熊與人類之間的互助展開,結合民間故事常見結構,通常動物會以贈送獵物、果實等方式報恩。預測二:文中描寫棕熊“伸出右爪,溫順地叫著,像在懇求幫助”,且爪子上有“粗大的可怕的蒺藜刺”,符合動物受傷后尋求人類幫助的邏輯。預測三:文中棕熊推翻搖籃并帶走,最終搖籃裝滿梨出現在家門口,形成“帶走空搖籃→送回裝梨搖籃”的因果鏈,體現棕熊的報恩行為。4.(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母親幫棕熊拔掉了蒺藜刺。棕熊推翻搖籃,走進森林。家門口出現裝滿梨的搖籃。[解析]本題考查事件發展過程。需按“起因(縫帽,照看嬰兒)→經過(棕熊求助,拔刺,帶走搖籃)→結果(送梨)”梳理。B[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的內容。A項,棕熊推翻搖籃是為裝梨,非報復;C項,無依據表明棕熊有孩子,且搖籃被送回。五、作文答案不唯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