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語文詩歌專練----趙汝鐩詩歌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途中趙汝鐩雨中奔走十來程,風卷云開陡頓晴。雙燕引雛花下教,一鳩喚婦樹梢鳴。煙江遠認帆檣影,山舍微聞機杼聲。最愛水邊數株柳,翠條濃處兩三鶯。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首先描寫自己的旅程,“十來程”且又冒雨“奔走”,可知旅途的艱難,詩人的疲憊。B.“陡、頓”,兩個時間副詞的迭用,既表明天氣陰晴的變化,也透露出詩人的心情變化。C.頷聯運用比喻的手法描寫乳燕習飛,鳩鳥喚婦,富有自然的生機和生命的活力與希望。D.本詩語言清新自然,通過繪聲繪色的形象描寫來表達自己途中所見所感,有親切感。2.王國維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边@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耕織嘆(一)趙汝鐩春催農工動阡陌,耕犁紛紜牛背血。種蒔①已遍復耘籽,久晴渴雨車聲發。往來邏視曉夕忙,香穗垂頭秋登場。一年苦辛今幸熟,壯兒健婦爭掃倉。官輸私負索交至,勺合②不留但糠秕。我腹不飽飽他人,終日茅檐愁餓死!【注】①蒔(shì):移栽,指插秧。②合(gě):容量單位,一升的十分之一。3.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詩用直書其事的賦體描寫農民的日常生活,語言樸實,卻給人郁結難伸之感。B.“催”字表示季節不等人,“牛背血”凸顯勞動強度,表現了農民生活的艱辛。C.“壯兒”和“健婦”照應標題“耕織”二字,從兩方面描寫農民爭相忙碌的畫面。D.后四句揭示農民在“耕者無其田”制度剝削下的悲慘命運,表達了詩人的憤懣。4.在這首詩中,農民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隴首趙汝鐩隴首多逢采桑女,荊釵蓬鬢短青裙。齋鐘①斷寺雞鳴午,吟杖穿山犬吠云。避石牛從斜路轉,作陂水自半溪分。農家說縣催科急,留我茅檐看引文②。注:①齋鐘:午時的鐘聲。②引文:官府派租單。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選取了典型細節,通過描寫采桑女的頭飾和衣著,表現了她們生活的辛勞和貧窮。B.中間兩聯從聽覺和視覺的角度,交代了詩人行走山村的見聞,渲染鄉村寧靜的自然氛圍。C.尾聯從“我”的視角敘事,增加了作品的真實性,委婉含蓄地揭示農家辛勞貧窮的緣由。D.詩中對山鄉風景和人物活動的描寫,用語質樸,不事雕琢,也體現出了濃郁的地方色彩。6.此詩情感豐富,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耕織嘆(節選)(宋) 趙汝鐩春氣熏陶蠶動紙,采桑女兒哄如市。晝飼夜喂時分盤,扃門謝客謹俗忌。雪團落架抽繭絲,小姑繅車婦織機。全家勤勞各有望,翁媼處分將裁衣。官輸私負索交至,尺寸不留但箱笥。我身不暖暖他人,終日茅檐愁凍死!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開頭寫春蠶孵化后女孩兒紛紛采桑,“哄如市”描寫了勞動場景的忙碌和熱鬧。B.第三、四、五、六句敘議結合,展示了農家從飼蠶、抽繭到紡織的辛苦勞動。C.詩的結尾兩句有力地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現實,飽含詩人的批判。D.本詩與《朝天子·詠喇叭》都有批判時政的味道,前者重在批判徭役之苦,后者重在諷刺宦官之弊。8.這首詩在敘事中寫出了農人曲折的心理變化,請簡要分析。答案1.C 2.①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首聯“風卷云開、雨后初霽”寄寓了詩人艱難旅途后的驚喜之情。②融情于景,景能襯情。頷聯“乳燕習飛,鳩鳥喚婦”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生命活力的感動;而頸聯“江面帆影點點、農家機杼聲聲”表達了詩人對鄉親們的美好生活前景充滿了期待。③以景結情。尾聯寫詩人最愛江畔幾株翠柳上黃鶯婉轉歡唱,表達了詩人醉心自然,熱愛生活的悠閑自在之情。【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和賞析藝術手法的能力。C.“比喻”錯,應該是擬人手法?!半p燕引雛花下教,一鳩喚婦樹梢鳴”意思是雙燕引著雛鳥在花下教學飛行,一聲鳴叫喚醒了樹梢上的雄鳥,其中“教”“喚婦”是擬人手法。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以及景情關系的能力。首聯“雨中奔走十來程,風卷云開陡頓晴”描寫了詩人在雨中奔跑了十多程后,突然風停云散,天空放晴的情景,雨過天晴的景象使人感受到一種突如其來的明朗和歡樂。首聯從雨忽而放晴寫起,借景抒情,寄寓了詩人艱難旅途后的驚喜愉悅之情。頷聯“雙燕引雛花下教,一鳩喚婦樹梢鳴”描寫了詩人看到雙燕引導著雛鳥在花下學習飛行,一聲鳴叫喚醒了樹梢上的雄鳥的情景,雙燕引導著雛鳥飛行,象征著希望和成長,而鳴叫喚醒雄鳥則顯示了生命的活力。頷聯描寫乳燕習飛,鳩鳥喚婦,融情于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生命活力的感動。頸聯“煙江遠認帆檣影,山舍微聞機杼聲”描寫了詩人在遠處的江上,他看到帆和船桅的倒影,而在山間的小屋里,他微微聽到了機杼的聲音。江上的帆檣影和山間的機杼聲,揭示了旅途中的一些細節,增加了生動感。頸聯描寫江面帆影、空山機杼聲,融情于景,表現詩人對鄉親們的美好生活前景充滿了期待。尾聯“最愛水邊數株柳,翠條濃處兩三鶯”,詩人特別喜歡水邊幾株翠綠的柳樹,那里的枝條濃密處有兩三只黃鶯。尾聯突出描寫了春天常見的楊柳、黃鶯,以景結情,表達了他對自然美的熱愛和對寧靜、和諧生活的向往。3.C 4.①勞作的辛酸。從春耕開始,下種、插秧、除草、培土,車水灌田,農事一樁接著一樁,表現了農民勞作的辛酸。②關心生產的焦慮不安。發生旱情時,焦慮不安,不斷地往來巡視。③豐收的喜悅。一年的辛苦,終于迎來了豐收,內心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之情。④被剝削的無奈與憤懣。官課私債交相而至,結果剛入倉的糧食,又顆粒不留的給了他人,所余下的只是一點點稻糠谷秕而已,內心充滿了被剝削的無奈與憤懣。【導語】趙汝鐩的《耕織嘆(一)》以樸實的語言描繪農民從春耕到秋收這一年的辛苦勞作。詩中刻畫了農民在繁重勞動中歷經辛酸不易的生活,尤其是在辛苦一年后,雖有“香穗垂頭”這樣的豐收,卻無奈面對沉重的賦稅和債務負擔,最終“我腹不飽飽他人”。全詩以嘆息的口吻揭示了農民命運的悲劇,表達了詩人對農民艱難生活的同情和對封建剝削的不滿。3.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C.“從兩方面描寫農民爭相忙碌的畫面”錯誤。一年的辛苦,終于迎來了豐收,“壯兒健婦爭掃倉”寫健壯的男子和健康的女子都爭著打掃谷倉,透露了農民幸獲豐收的喜悅之情,是直接對勞動場面的描寫。故選C。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能力。①作者就從春耕寫起,沉寂了一冬的田間小路上,又開始人群往來,人影晃動,農民一年的勞動開始了。耕田犁地還只是第一步,接著是下種、移秧、除草、培土,適逢天旱不雨,還要水車灌田。田間農事一樁接著一樁,根本無休息之時。由此可見,展示出農民勞作時內心的辛酸。② “久晴渴雨”,表達了農民在發生旱情時的那種焦慮不安的心情?!巴鶃磉壱晻韵γΑ保r夫不斷地往來巡視,總是放心不下,惟恐有什么差錯。展現出面對天氣異常時農民的不安。③“一年苦辛今幸熟,壯兒健婦爭掃倉”。一年的辛苦,終于迎來了豐收。一個“幸”字,可見農民的慶幸心理;“爭掃倉”的“爭”字,則透露了農民幸獲豐收的喜悅之情。展現出面對豐收時農民的喜悅。④豐收的年景,給全家帶來了希望和歡樂,但轉眼卻又成為泡影,“官輸私負索交至,勺合不留但糠秕。我身不暖暖他人,終日茅檐愁凍死”寫豐收帶來的喜悅很快被沉重的賦稅負擔所沖淡,農民們辛苦收獲的糧食大部分被官府和私人征收,剩下的只是些糠秕 。我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飽,卻要為他人提供糧食,整天在簡陋的屋檐下憂心忡忡,擔心因饑餓而死去 。面對官稅和私債的索取,面對家中糧食的為他人作嫁衣裳,農民的心情只剩下無奈和絕望、憤懣與不平。5.C 6.①對百姓生活充滿同情。首聯通過描寫采桑女的頭飾和衣著,表現了她們生活的辛勞和貧窮,頷聯和頸聯寫作者行吟山中的悠閑與山間美麗景物,表面上描繪了一幅寧靜和諧的山村景物圖,實質上運用反襯手法揭露寧靜下農民生活的不寧靜,表達對百姓生活的同情。②對官府罪行的痛恨。尾聯寫百姓面對官府催繳賦稅無處申訴、無處訴苦的悲慘生活狀態。寫出了官府催賦稅之急,揭示苛捐雜稅對農民的壓榨,表達詩人對官府罪行的痛恨之情。【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及藝術特點的能力。C.“委婉含蓄”錯誤。應該是“直接”寫的。尾聯農家人告訴我,縣府催租正急,怕我不相信,要我看那茅檐下官府的文書,卻把我當客人熱情挽留。寫農家主要通過語言、動作描寫,寫出他們面對官府催繳賦稅無處申訴、無處訴苦的底層勞動人民的悲慘的生活狀態。故選C。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山村風景令人愉悅?!褒S鐘斷寺雞鳴午,吟杖穿山犬吠云”,寺院里的午鐘未響,近處卻有雄雞鳴晝。我扶杖穿山踏云,群犬親熱地伴我吟哦不休?!氨苁男甭忿D,作陂水自半溪分”,有靈性的牛兒知道避石繞道,解事的溪水也曉得遇阻分流?!半u鳴”“犬吠”日常之景,“牛”“溪”避讓阻礙而行。頷、頸兩聯作者描寫生活的悠閑、環境的安逸,描繪一幅寧靜和諧的山村景物圖。實際上是運用反襯手法,襯托百姓生活的不寧靜,苛捐雜稅已經嚴重影響百姓的生活,寫出了詩人對百姓遭遇的同情。首聯通過穿著打扮來寫采桑女,寫出她們為生活所迫,穿著簡陋無心裝扮,是底層貧苦人家的姑娘。尾聯寫農家主要通過語言、動作描寫,緊扣“說”“催”“看”等詞語分析,寫出他們面對官府催繳賦稅的無奈與悲傷。揭示苛捐雜稅對底層的窮苦百姓的壓榨,寫出了作者對官府罪行的憎恨之情。7.B 8.①首先借春光和煦蠶卵開始蠕動、采桑女忙碌采桑表現了農人內心的喜悅。②接著借日夜辛勤飼喂、閉門謝客謹守俗忌表現農人對待蠶事的小心翼翼。③然后借主持家務的老人安排將如何裁衣,表現全家人辛勤勞作面對豐收景象的滿懷希望。④最后寫官府和私人接踵而至索賦索債,勞動成果蕩然無存,表現農人內心的痛苦絕望。【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內容、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敘議結合”錯,第三、四、五、六句這幾句并無議論,只是鋪陳敘事。故選B。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能力。①開頭兩句“春氣熏陶蠶動紙,采桑女兒哄如市”,描繪了春天的溫暖氣息,蠶卵在春光的熏陶下開始蠕動,采桑女們忙碌地采摘桑葉,場面熱鬧如市。這種描寫傳達出農人對春天到來的欣喜和對新一季勞作的期待。蠶卵的蠕動和采桑女的忙碌象征著新的希望和生機,農人內心充滿了對豐收的喜悅。②三、四句,詩人描寫了農人日夜辛勤飼喂蠶蟲,甚至嚴格分盤照料,以確保蠶蟲的生長。他們還閉門謝客,謹守俗忌,生怕外界的干擾影響蠶事。這種小心翼翼的態度反映了農人對蠶事的重視和對勞動成果的珍視。③五至八句,提到蠶繭如雪團般落下,農人開始抽絲、繅絲、織布,全家人都在為裁衣做準備。這里通過描寫蠶繭的豐收和全家人的分工合作,展現了農人對勞動成果的期待和對未來的希望。翁媼(老人)安排裁衣,說明他們已經看到了豐收的成果,心中充滿了對改善生活的憧憬。④最后四句官府的賦稅和私人的債務接踵而至,農人的勞動成果被一掃而空,連一件保暖的衣服都沒能留下。他們辛勤勞作卻一無所得,反而陷入更深的困境,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讓他們的希望瞬間破滅,只剩下無盡的痛苦、絕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